第二堂课
《普贤行愿品》释论 第二堂课
供养,锻炼自己能分享
供养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修持自心,扩展自己分享的心,让自己有勇气成为一切众生的依靠跟守护者。
我们人常常心怀恶念对待彼此,尤其对于许多被饲养的众生,我们明知故犯,让它们受着如地狱般的苦痛。今天我们在此圣地积聚着善业功德,便该不同以往的来修整、改变自己的思想,因为平时我们的思想,多数参杂着错误的想法与观点。从现在我们便该思考,如何以善念来改变我们平时错误的思想与行为,是很重要的。
接下来要继续讲说普贤愿文。普贤菩萨有十大愿,首先是「顶礼」与「赞叹」,这是昨天说过的;在今天这一炷香里面,要讲的是「供养」与「忏悔」。
第三大愿,广修供养
有限供养:最好最新的,全部供养
说到供养,有显乘的供养与密乘的供养,这里主要是显乘的供养,也就是经典中说的供养,又分为无上供养以及有限的供养。所谓有限的供养,意谓与之相较,还有更广大、更殊胜的供养。无上的供养则是指,除此之外再没有比这更广大殊胜的供养。请大家来看看
以下两首偈颂: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这两个偈颂,说明了所谓的「有限供养」。
前几天在讲说《菩提道灯论》的时候,其中也有提到:「以花香等物,尽所有供养,亦以普贤行,所说七支供。」这里的意思是说,当尽己身所有事物来发心供养,而非以少数的东西来供养。可以说是将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拿来作为供养。
不然,就会像蒋贡仁波切所著作的《了义炬》中所说,有人把陈旧的酥油拿来供佛,自己却享用着新鲜的酥油,即便如此,仍然嘴里念着:
福薄我贫穷,无余堪财供,祈求慈怙主,利我受此供。
也就是说,我是个没有福气的人,也没有什么可供养的,请佛菩萨大慈大悲的纳受。其实不是没有好东西可以供养,是好的东西都自己先用了,只把剩下的、旧的没用的拿去供养罢了。就像有时候我们看到酥油坏了,就会说:「喔,这可以拿去点灯。」又或者是水果快坏了,就说:「人不能吃了,赶快拿去供佛。」所以这里的意思不是这样的,而是说,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奉献出来供养。
七支供养,经论有依据
所说「七支供」是指,花、鬘、伎乐、涂香、灯烛、胜香、衣服。其中末香与烧香,都算在「胜香」里面。「七支供」的说法有很多种,有的说七支就是七种供养;过去种敦巴尊者说,阿底峡尊者曾说过一种七支的说法,只因当时未有记录传下来,之后也无从考据了。
1.花:第一个供养,清净的花朵,那是指天人的花朵,可随顺着人们的心愿而变化,并且整朵花皆为稀有珍宝所组成,比如说花瓣为银所成,根茎为金质所成,而花蕊则是帝释青所成。另外,如果花供养能以五官受用的型式来呈献,那功德会更加殊胜,比如说,此花姿色娇妍,则为视觉感受;而风吹花瓣时发出的悦耳音声,则为声;再以会散发香味的藏红花为例,便是满足嗅觉;而花朵如果滋味甜美,即能满足味觉;而触碰柔软舒适的花朵,即代表触觉。
2.鬘:接着再讲到花鬘,这是印度的花环习俗,各种形状与颜色的花朵串在一起而供养。
3.伎乐:便是现今所说的音乐,不光只是声音,且包含着一切乐器,有海螺、笛子等吹奏乐器,有鼓和锣等等打击的乐器,还有琵琶等等弹奏的乐器,以及铙钹等等敲击的乐器,总言之,尽量去想各种可以供养的乐器。
4.涂香:则是将各式香料调成液体涂在身上,就像印度有一种香膏,在炎热的时候擦在胸口上,不只有芳香怡人,还能让人感觉清凉。也就是说整个三千大千世界最好的、最芬芳的香水,都拿来献供养,为诸佛菩萨洗净。
5.灯烛:所谓的灯烛,也就是芳香的酥油灯,譬如说像日月星辰、或者是摩尼宝,还有人造光源,比如电灯、油灯等等明亮的光芒。可以一直产生光明,让黑夜跟白天没有分别。
6.烧香:有线香、团香、香粉等等,可以分为天然和人工的香料。这里讲到末香、烧香,是指能够涂抹的或者是燃烧的这些芳香。
7.衣服:则是能穿戴在身上,且感觉柔软舒适,冷暖皆宜的衣服,这些也是很好的供养。
〈普贤行愿品〉中还提到「最胜伞盖」,这是当年龙王供养给佛陀的伞盖,伞柄为琉璃所做,伞本身则是黄金所成,饰以各种庄严珍宝,例如火晶具备太阳的功能,水晶会流出甘露,能够作为灌沐佛菩萨,藉此因缘,佛菩萨手中流出甘露,消除众生的饥渴。而宝伞的铃铛,则能够发出赞佛音声及宣说因果的教法。而且伞盖可以说是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广大而无边无际,颜色和形状更是各不相同。
各位在前几天「噶mb九百年」的开幕典礼的时候,便看到我们在舞台的顶上吊了一个非常大的一个伞盖,就是按照《华严经》所说的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的宝伞,这个伞盖就要尽量做大,要象征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因为一开始做得太大了,结果吊不上去。所以只好把伞盖改稍微小一点了。
再讲到: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也就是说我们用最好的、最殊胜的供养,最好最殊胜的涂香、末香、烧香、华鬘等等,全部都陈设出来,就如同山一般的高广。
欢喜供养,对治贪吝
刚刚讲到很多的供养,印度文为「布加」,有欢喜之意。依字面的解释便是「内心充满喜乐」,意思是佛菩萨们接受了我们的供养,内心满是无漏的喜乐。当然有漏的话就不是佛菩萨的喜乐,因为那只是暂时的快乐,是属于「坏苦」。因此,供养的时候,心中要想,佛菩萨们心中生起充满了无漏的喜乐。
一般我们所谓供养,好像就是摆设很多的供品,这样讲没有什么不对,但是真正殊胜的供养,是指透过各种物质的供养,也就是供养的行为,让一切佛菩萨心生妙乐。所以供养一词,在印度文当中,表示了结果,也就是将喜乐的结果,当做了名词。
基本上在藏文里面的供养,就是供养而已,在印度文里面它所说的供养,这个词本身的意义是比较深刻的。所以一些智者们说,只要是供养,就一定是真实的供养,因为它具有让佛菩萨生起无漏喜乐的力量。
任何我们修持法门,都要能够对治我们的烦恼;不能对治烦恼的法,便非正法。所以即便是供养,它也是要能够对治我们的烦恼。而供养它是对治我们哪一种烦恼呢?它就是对治我们的贪吝的烦恼。
何谓吝啬呢?就是指我们拥有很多的东西,然而我们的心地狭隘,不愿意去分享;或者你自己拥有,却只是做一些少量供养的话,这也是不清净的供养;或者是我们留着一些好的部分自己用,然后分出来一些剩下的、多余的,拿去做供养等等,这也算是不清净的供养。夏惹瓦大师说:把发霉的食物拿来供养,或者把枯叶作为供养,这样都是不行的。所以,我们要把好的、善妙的部分供养出去。
供养就是在帮助我们修心。对佛菩萨来说,他们是没有差别的,事实上佛菩萨还不见得喜欢吃糌粑团呢!因为那些是藏族的食物,可能佛菩萨还比较喜欢吃米饭。无论如何,对于佛菩萨来说,任何供养都没有差别,那么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呢?
佛菩萨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帮助一切众生远离痛苦,远离痛苦要具备各种条件和因缘的,而这些条件是什么呢?就是要积聚福德资粮,并且净除罪障。积资净障是无法由别人代替你修的,要我们每个人都要亲力亲为的。佛菩萨们就是最好的积资净障的榜样,如果自己能去实践,好好积资净障的话,自然我们就会离成佛越来越近的。
供养不在物质,而在信心
噶当派大师们说:「供养不在物质,而在于信心。」日月、星辰、树木、山河,这些无主人的物质,或者是外在的世界,都是我们可以拿来做供养的;当然现在有主人的事物愈来愈多,例如很多国家都喜欢划定自己的领空和领土,甚至月球的土地都被购买,可以说我们现代人的欲望越来越重了。但事实上,不在于你供养的物质是什么,无论是有主物或无主物,总之能够供养的东西,俯拾即是,因此重点不在供养物,而是在于那一念心。就算你真的可以准备上好、圆满的供养,但也不一定如法;因为重点在于你是否有一个虔诚的信心。
我之前在宣导环保的时候,我提到要建立大自然的坛城。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各个寺院当中,就算没有多余的土地,还是可以善加利用。例如屋顶可种植各种花朵和绿色植物,这是对于诸佛菩萨一个很好的供养;我想这样就不需要另外准备供养,例如把花叶剪下来供养了;因为保护大自然,就是一种上妙的供养。
过去阿底峡尊者到了西藏,他非常喜欢西藏的水,因为西藏的水非常的干净,所以尊者说:「水是最好的供养。」换个角度来说,我们对水的执着也不会太强,所以比较不会生起吝啬的烦恼,因此供水会是最好的供养了。总归来说,就是要带着信心去供养,这是非常重要的。
无上供养:透过心念,观想供养
接下来讲「无上的供养」。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无上的供养,是指一切登地的菩萨们,例如文殊、普贤菩萨所能行持的供养。他们是怎么去做供养的呢?首先是自己变化出无数的自己,而每一个自己的每一个毛孔,又幻化出无数的自己,然后,用各种各样殊胜的供养,向十方三世诸佛的国土以及十方诸佛菩萨,去陈设一切的供养,而且是尽无量劫不断的持之以恒。对于登地菩萨来说,透过他们的愿力和威神力,他们是真的能够这样做到的。
然而对我们这些凡夫来说,当然不可能这样做供养,但是如果具备我要供养十方一切诸佛菩萨的愿心、对《普贤行愿品》的信心和虔敬,这样的供养是有利益的;虽然也许眼前我们只能准备一点点的供养,放在一个小小的供杯当中,但是我们的心,却能够将容器观想为三千大千世界一般广大,里面的供品,可以说是一切世间的最殊胜、美妙的供品,而且是受用不尽,源源不绝的。
让诸佛菩萨千劫中都能受用,这种观想跟思维,心中放射出光芒,变换出无量的供养云,这是我们能够做到的。虽然我们没有办法像菩萨一样真正化现出这么多身形去做供养,但是我们也能透过一念心愿,去观想去供养的话,这也会有很大的利益的。
一个供养又后悔的故事
说说太多的话时间大概不够了,所以接着就讲一个故事。过去在佛陀的时候,有一个提婆长者,这位长者没有子嗣,依照当时的传统,如果没有子嗣的话,往生后所有的财物就要交还给国王。于是长者往生之后,他所有的财物就交给了波斯匿王,也就是王舍城的国王。当时正好佛陀也住在王舍城,波斯匿王清点了长者的财富后,就前去拜见佛陀,他跟佛陀说,提婆长者家里有八万两的黄金,但是生前粗茶淡饭,餐具简陋,过得非常清寒,就连座骑马匹也是瘦弱不堪,穿的衣服也是非常的不好,所以波斯匿王就问佛陀说这是怎么回事呢?他这么富有,这么有钱,但是为什么他过的这么清苦呢?
佛陀就说,一个吝啬的人,他不会将自己的财富分享给别人;一个具有智慧的人,拥有财富的话,他就会做广大的布施。提婆长者因为具有很强的吝啬之心,因此断尽善根,往生后就投生到地狱去了。这就好像一个农夫只会收成,但是不知道播种一样,他那一生所有的福报都已结果,但是他却没有办法将自己的福报继续的延续,继续的增长,所以福报受完了就没有了。
接着佛陀又说起提婆长者过去生的一些情况,因为在燃灯佛的时候,有一个声闻乘的大阿罗汉,到了这个长者前生的家里乞食,长者生起了信心,也做了供养。当时长者他就发愿生生世世因为供养的功德不要堕入恶道,而且能够受用富贵喜乐。可是很快的这个长者后悔了,他觉得供养这些比丘阿罗汉实在没有意义,他想还不如把这些财富发给自己家里的仆人好了。结果就因为他当时的发愿,虽然因为供养阿罗汉而让今生变得非常富裕,但是却无法真正享用到他所有的财富,也不懂得布施,所以就算他有八万两的黄金,他还是过得很贫穷。
所以佛陀又说:「一个有智慧的人,就算不是很富裕,但是却愿意广大供养和布施的话,这样才会让自己的福德越来越增长。」
波斯匿王听完就发愿说:「从今天起,我要供养一切的比丘、梵志还有婆罗门,但是我不要供养外道。」
佛陀马上又跟波斯匿王说:「你不要这样想,一切的众生靠衣食而生活,所以我们不应该有分别心,应该要对所有的众生去布施;如果我们能够广大的布施,这种布施的心从不消失的话,总有一天我们会遇到一个真正的善知识、圣者,带领我们成就佛道。」
这则故事所要表达的,在于我们要能平等的做布施,无论对于佛教徒或非佛教徒都应该照顾布施,同时,布施之后不应该有后悔的心,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常常会想把一些很美好的东西自己留着,不想给别人;然后那些还可以的,不怎么样的东西,自己比较容易舍得的,我们就觉得可以给别人。不应该存此心态,应该将自己喜欢的,非常美妙的东西供养出去,就算没有真正给出去,但至少心中要有布施供养的心,这才是真正的供养。
随喜台湾小学生
许多人困于饥馑痛苦,还有些人急需医疗资源,所以我们该体察众生的苦短之处,然后尽量的去布施,去满足其需要。如果我们能够不断锻炼我们布施的心,我想会有一天,我们就真正能够做到广大的供养,而且能够源源不绝的、没有穷尽的去做广大的供养,有一天一定会发生的。
这里我还想到一个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纪录片。在台湾有一个小学生得了白血病,所以常常都要换血,非常的痛苦,而且治疗要花非常多的钱。他的同班同学们为了资助得病的同学,把自己的小熊、小狗、小猫的玩偶等最喜欢的玩具,都拿出来义卖募款,然后全数都捐给那位患病的同学,我当时深受感动,但也十分惭愧。因为以我来说,有时候美金一万块的供养,对我来说不是做不到的事情,可是每次我这样做供养的时候,我都觉得很丢脸,为什么呢?你看看那些小朋友,虽然只有几块钱、几十块钱,但是他们用一种完全的真心,努力收集每一分资源来帮助他们的朋友;反观自己,有时还觉得供养一万元美金很了不起,觉得自己很厉害,心中是带着这样的傲慢心在做供养,这实在很丢脸。
就算我们只有一块钱,但是我们都应该带着真诚的心来上供下施。总之,布施也是一种心的锻炼,是在修持自己的心,佛陀并不缺乏衣食,因此我们供养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修持自心,扩大开展自己愿意布施和分享的心,要让自己有勇气成为一切众生的依靠跟守护者。
第四大愿,忏悔业障
再来讲到的是忏悔。本来忏悔应该是今天要说的,不过看起来时间也到了,我们就把「忏悔」的部分留到明天再说了。但我今天先做一个简略的讲说。这里的偈颂是──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一般来说,我们无论做任何的罪业,都要忏悔,我们都要认识到:「啊!是我做错了!」要有一种谦卑的忏悔的心,这样是最好的。
首先忏悔,所破誓戒
忏悔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呢?就是忏悔违犯三种佛制戒律的罪业;三种戒律,是佛教的特殊名词,我想就不多做解释,因此,简单来说,因为我们一生当中,都可能发誓过说我们要守护某一些誓愿、誓戒,但是之后我们可能违犯了自己的誓言,这就让我们的良心不安。其实生活中的一点小错误,并不会对我们人生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是如果说是毁犯、违背了己身誓言,就是你曾经起过很大的誓愿、誓言,结果你却毁犯了,这便会在你心上造成重大的影响跟阴影。
所以,我们应该要好好持守我们的誓愿,也要能够忏悔违犯了誓言的罪业,因为这种罪业对我们人生的影响最大。
活在当下的幸福里
接下来就是要禅修了。昨天我们禅修了痛苦。今天要禅修什么呢?
一般来说,对于虚空一切众生,尤其是这个世间的一切众生,我们都是互相依存而生活着。不论是食物或是衣服,我们也都是互相依靠,才能够拥有,才能够受用的。譬如我们穿一件暖和的衣服,可能是从众生身上得到的,所以如果没有那样的众生跟动物,也不会有这样的材料制作我们身穿的衣服。然后,这些布料会送到工厂去制作、加工,于是在工厂里面便需要工人,这样的众缘和合下,最后我们才能够有这样一件衣服。所以可以看到一件衣服的形成,从一开始到现在,已经经过了成千上万的过程跟步骤。
所以每一个过程中的众生,对我们来说都是恩德很大的。另一方面来说,自己能够身穿由这成千上万因缘而织就的衣服,这实在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可以说是很难得的事情。对于一个想得开的人而言,生活其实并不复杂,并不一定需要尔虞我诈过活;其实我们要的很简单,就是快乐而已。但是,我们的心念和作为都太复杂,不但没有得到快乐,而且自找很多的麻烦。想要得到的快乐没得到,不想得到的问题和痛苦却蜂涌而至。
有一次我在上密院的时候,我在寺院绕寺,气候很好,微风徐徐吹来,也是满凉爽的,所以我就一边走,一边想着:我们都在说想要得到快乐,但是却不了解什么是快乐,以为快乐是外在的物质需求,譬如说得到一辆车子,才会得到快乐,有新的房子,新的朋友,才会得到快乐。但是,实际的情况是,有了新车也不见得快乐,有了新的朋友、伴侣,也不见得就会得到快乐,住在新的房子当中,也不见得会得到快乐;我们以为快乐是很遥远的一个东西。
那么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当下这一刻,也就是已经是活在幸福当中的,也就已经是拥有着幸福的。
思维众生恩德,感谢能吸一口气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不要想太远,我们之所以每分每秒无时无刻的呼吸,因为当呼吸停止的时候,就是我们死亡的时候。而我们现在能够这样持续不断的呼吸,便是因为氧气的存在,而氧则是依靠各种植物制造出来的。所以说从各种花草树木生成氧气开始,到成为我们呼吸的一口气,这中间不知道经过几千、几万个步骤和因缘,不仅如此,我们不是呼吸一口气就好,而是持续至肉身消逝的最后一刻,因此,今天我们能够有氧气,能够呼吸,那是多么难得、幸福的事情!光是静下来想一想自己的呼吸,就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情呀!
很多时候,我们要特别去制造很多的条件跟机会,才能够得到一些什么东西,甚至有时候还不一定能得到。然而你想一想,经过上亿年的时间自然生成的氧气,能够让我们今天自然呼吸着,光就能够吸到氧气一事,想一想这已是多大的福气跟福份了!所以我们现在活在这个世间上,都是互相扶持依靠,紧密相连。
所以我们真的要去想想众生的恩德,想想万物对我们的恩德。所以我们现在以三分钟的禅修,来思维这一切的恩德。
(法王带领大众禅修三分钟)
佛经,佛经研究,普贤行愿品,普贤行愿品释_索达吉堪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