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 > 六祖坛经 > 六祖坛经说什么

直指人心 出语惊人

直指人心 出语惊人
  “一日思维”具体哪年哪日没有办法知道,但是这一日也可以说是现在啊。
  “时当弘法,不可终遁。”因缘到了,不可以再隐居。
  “遂出至广州法性寺。”也就是现在的广州光孝寺,是一个古老的丛林,有一棵大的菩提树,那棵树现在还在。
  “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这里又一次提到了《涅槃经》。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我们看,这个六祖,从他一出场,从他初见五祖,到15年后出来,每次都是惊天动地的。这也说明禅法的特色,真正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它超越了一切对立,超越了一切繁文缛节,只在最根本的地方——心性上下手、着力、用功。
  “风吹幡动”,以我们常见思维,当然不是“风动”就是“幡动”,但是六祖告诉我们“仁者心动”,就是你的“心动”。
  实际上,这三个说法是在不同的层面上所说的。
  是不是风动?当然风在动。幡是不是也会动?幡也在动。仁者心动没动?仁者心也在动。
  “仁者心动”是根本,“风动”和“幡动”是现象。没有幡,无法显示风在动;没有风,幡也没有显示的作用;那么没有我们的心,又是谁来了知认识这个自然现象呢?这就是在不同层面上的说法。比如给一个小学生讲,是“仁者心动”,他很难体会“仁者心动”,他只能体会到风吹了幡。
  “印宗延至上席,征诘奥义。”主事的僧人印宗法师,马上把六祖请至上席,询问他。
  这一问,见惠能言简意赅,没有任何多余的,不依赖于文字,但是所说皆符合佛理最究竟的法印。
  “宗云:‘行者定非常人。’”你肯定不是一般的人。
  “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是行者否?”莫不是你吗?
  “惠能曰:‘不敢。’宗于是作礼。”印宗法师马上就作礼,依法不依人,那当时就是出家人顶礼在家人了。
  “告请传来衣钵,出示大众。”


佛经,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