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 > 佛经研究 > 阿含经 >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_宗瀅师

<- 第五十二集第五十四集 ->

第五十三集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53集
  第五十三集
  佛陀也以六处来分析有情,六处是引发认识作用的有力因缘,是连系外在境界与内心能识中间的官能。因为人类有六个根门,从这六处与境界接触时能产生认识作用,从而作相对的区分为六识,不是有多个识。佛教后期出现的七识八识等说,导师认为只是意识的细分。
  一、人类精神作用是如何产生的
  关于意识是如何产生的?唯物论认为: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唯心论认为:心灵是独立于根身而存在的,物质依赖于意识而存在。都不能正确理解物质现象与精神现象,把物质或精神实有化,也不能正确理解二者的关系,都是偏于一边的。
  佛陀以缘起诠释一切有为现象,打碎了人类探求第一因的梦想,也再一次显示出佛陀的智慧和佛法的伟大,相对于各种心理学和世界观等学说,佛法的心理观也体现出佛法的科学性,没有神话,没有神秘,没有迷信。
  有情是物质和精神的综合体,色心二法辗转相依不能独存。我们的生理机构必依心理而存在,而起作用。比如昏迷、深睡中即使五根健全,也不一定活动,因为没有心理作用的参与;反之,如果没有根身,也无法体现意根现起的作用。意根不离前五根的活动,想分解五根而别求意根是不可能的。所以,杂阿含中,佛陀以“意为彼依”说明了意根(心法)与前五根(色法)相互依存的关系。而导师更精准地指出:意的特征是与根身的和合。既说明我们的心理活动不是独存的,也说明精神作用与物质作用是相依不离的。
  二、意为有情的中枢
  意的两大特征:
  1意为身心交感的中枢
  意根不仅能识别别法处,也能承受前五根采访的境界,加以编辑。意根能取五根的所取,又为五根起用的所依,所以意根与五根交感相通,色心二法虽相依而存,但心理作用仍是占主导的。因此,导师说意为身心交感的中枢。
  2意是认识作用的源泉
  依根缘境如何引发认识的呢?佛说依意生识。单有五根仅能与外界触对,没有意识的参与也不能引发认识,意根与根身相依而存,比如当眼根缘色尘,依意根引生眼识。意根不但能生意识,还能生前五识,凡能生认识的心理根源,都称为意根,而从此所生的一切识,也可总名为意识。依意而生的识,向外了别五尘时,即为前五识(人类特有的明确意识);向内执取根身,即阿陀那识(是一切有情必具的、名色缘识识缘名色的有取识;是与极微细的我见我慢我爱相应的染识;不只是六识中的意识,还有如定中极微昧的内触识亦属此类。佛说的依意生识,应为与根身相依存的意为根源而生的意识,是执取身心自体的细意识)。所以导师说:意为认识作用的源泉。至于意根与六识,虽有认为前灭识为意,导师认为依根本教义,意根应与六识同时存在。

<- 第五十二集第五十四集 ->

佛经,佛经研究,阿含经,杂阿含经选集讲记_宗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