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图片大全之--扶桑

别名  大红花、红木槿、月月红、木花、公鸡花
来源  锦葵科木槿属植物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 L.,以根、叶、花入药。
形态特征  灌木,高可达6米。单叶互生,叶柄长0.5-2厘米,叶片宽卵形或窄卵形,长4-9厘米,宽2-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在基部以上有粗锯齿,两面无毛,或下面脉上有少许疏毛。全年开玫瑰红、淡红或淡黄色花,单生上部叶腋间,花梗较长,花大,直径6-10厘米,下垂,有时重瓣,小苞片6-7,条形,基部合生,疏生星状毛,钟状,长约2厘米,有星状毛,裂片5,尖角形,花冠漏斗形,花瓣端缘波裂,雄蕊柱远突出于花冠之外。蒴果卵形,长约2.5厘米,有喙。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地疏林中或为栽培。分布于福建、台湾、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等地区。
采集加工  根、叶全年可采,夏秋采花,鲜用或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甘、平。解毒,利尿,调经。
主治用法  根:腮腺炎,支气管炎,尿路感染,子宫颈炎,白带,月经不调,闭经。叶、花:外用治疔疮肿毒,乳腺炎,淋巴腺炎。花:月经不调。根或叶用量15-30克,鲜花用量30克。鲜花、叶外用适量,捣烂患处。
参考配方  痈疽腮肿:扶桑叶或花、白芙蓉叶、牛旁叶、白蜜,膏敷之,即散。

地菍

别名  地茄子、地兰子、地石榴、铺地锦
来源  为野牡丹科野牡丹属植物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全草或根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亚灌木状草本,茎匍匐而生,表面灰棕色,上部疏被粗毛,节处生根。单叶对生,叶柄短,长不及5毫米,被粗毛,叶片椭圆形、卵形或倒卵形,长1.2-2.5厘米,宽0.8-1.8厘米,先端圆钝,基部宽楔形以至近圆形,叶缘微呈波状,上面近边缘处及下面叶脉疏生粗毛,主脉3条明显。春季开花,1-3朵着生枝端,花梗短,花萼钟状,被长粗毛,花冠紫红色,径约1.5厘米,花瓣5,宽倒卵形至近圆形,雄蕊105个较大,花药黄色,镰刀形。浆果球形,熟时紫色,被有粗毛。种子细小,多数。
生境与分布  常生于山野草坡、林缘及灌丛中。为酸性土壤指示植物。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采集加工  秋季采根或全草。
性味功能  甘、涩、平。清热解毒,祛风利湿,补血止血。
主治用法  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肠炎,痢疾,肺脓疡,盆腔炎,子宫出血,贫血,白带,腰腿痛,风湿骨痛,外伤出血,蛇咬伤。用量:30-60克。
参考配方  1. 痢疾:地菍根60克,水煎服,冰糖为引,每日1剂。若久痢不愈,加凤尾草30克,鹅食草6克,同煎。
2.
急性肠炎:鲜地菍全草2斤,算盘子根、叶2斤,黄荆子1斤,紫珠1.5斤,加水适量,煎成1升。每服20-30毫升,每日3-4次。
3.
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50%鲜草煎剂喷喉,每次2毫升,滴鼻每侧每次0.5毫升
4.
风湿性关节炎:地菍根30-60克,牛膝10克,水酒煎服。
5.
白带:地菍30克,三白草根15克,白木槿花10克,猪瘦肉60克,水炖,服汤食肉,每日1剂。地菍根、金樱子根各15克,水煎服。
6.
小血管外伤出血:地菍全草10斤,加水20斤,熬至5斤,过滤后加防腐剂,每服20-40毫升(温开水冲服,忌热),每日3次。
7.
癞,烂脚:地菍叶煎水洗。
8.
产后腹痛:地菍根、益母草各15克,水煎服。

磨盘草

别名  耳响草、白麻、石磨仔、磨仔草、磨档草
来源  锦葵科苘麻属植物磨盘草Abutilon indicum (L.) G. Don.,以全草或根入药。
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多年生亚灌木状草本,高0.5-2.5米,通体被灰白色短柔毛。直立,分枝多。单叶互生,叶柄长1.5-5厘米,托叶呈叶状,叶片圆形至宽卵形,长3-7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心形,边缘疏生锯齿,有时全缘,下面灰绿色。秋季开花,单生茎顶和叶腋,花梗长而弱,可达4厘米,花萼5裂,被有柔毛,花冠浅钟状,直径约2厘米,黄色,花瓣5,倒卵形,长于萼片2倍以上,雄蕊多数,合生成筒状,心皮15-20枚,环绕中轴而生。果实扁圆形,磨盘状,有棱,直径约2厘米,分果顶端具短芒。种子肾形,疏被短柔毛。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地、原野、滨海、田边。分布于福建、台湾、湖南、广西、广东、贵州、云南等省区。
采集加工  夏秋采集。
性味功能  甘、淡、平。疏风清热,益气通窍,祛痰利尿。
主治用法  感冒,久热不退,流行性腮腺炎,耳鸣、耳聋,肺结核,小便不利。用量15-30克。孕妇慎用。
参考配方  早期浸润型肺结核:磨盘草根、岗梅根各15-30克,十大功劳10-15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一剂。

波斯菊

别名  痢疾草、蛇目菊
来源  为菊科金鸡菊属植物两色金鸡菊Coreopsis tinctoria Nutt.,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无毛,高30-100厘米。直立,上部有分枝。叶对生,下部及中部叶有长柄,二次羽状全裂,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全缘;上部叶无柄或下延成翅状柄,线形。头状花序多数,有细长花序梗,径2-4毫米,排列成伞房或疏圆锥花序状。总苞半球形,总苞片外层较短,长约3毫米,内层卵状长圆形,长5-6毫米,顶端尖。舌状花黄色,舌片倒卵形,长8-15毫米,管状花红褐色,狭钟形。瘦果长圆形或纺锤形,长2.5-3毫米,两面光滑或有瘤状凸起,顶端有2细芒。花期5-9月,果期8-10月。
生境与分布  原产北美。我国各地常见栽培。
采集加工  夏、秋采集,晒干备用或鲜用。
性味功能  甘、平。清热解毒,化湿。
主治用法  急、慢性痢疾,目肿痛,痈疮肿毒。用量30-60克。
参考配方  1.急、慢性痢疾,目肿痛:波斯菊30-60克,水煎服。
2.
痈疮肿毒:鲜波斯菊全草加红糖适量,捣烂外敷。

牛筋草

别名  蟋蟀草、路边草、鸭脚草、蹲倒驴、牛顿草、千人踏

来源  为禾本科蟋蟀草属植物牛筋草Eleusine indica(L.)Gaertn.,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15-90厘米。须根细而密。干丛生,略扁平,直立或基部膝曲。叶片条形,扁平或卷折,长达15厘米,宽3-5毫米,疏生疣状柔毛,中脉显著突起,叶鞘压扁,有脊,边缘近膜质,先端具稀丝状毛,叶舌长约1毫米。夏、秋两季开花,穗状花序纤细,淡绿色,长3-10厘米,宽3-5毫米,2-5花序(少为2)呈指状排列于茎顶,有时其中之一单生于其他花序之下,小穗有花3-6朵。种子卵形,有波状皱纹。

生境与分布  生于旷野、路旁。全国各省区均有分布。

采集季节  夏、秋采集。

药理作用  牛筋草煎剂对乙脑病毒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甘、淡、平。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散止血。

主治用法  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炎,风湿性关节炎,黄疸型肝炎,小儿消化不良,肠炎,痢疾,尿道炎,外用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狗咬伤。用量:30-60克,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患处。

参考配方  1.防治流行型乙形脑炎:牛筋草30克,水煎当茶饮。连服3天,隔10天再服3天。或:牛筋草60克,白毛鹿茸草、生石膏各30克,水煎服。

2.脱力劳伤、腰背酸痛:牛筋草根或全草30-60,红枣10个,水煎服。

3.子宫脱垂、脱肛:鲜牛筋草或加蓖麻子捣烂,外敷囟门处。

4.疟疾:牛筋草30,水煎,冲白酒适量服。

5.痢疾:牛筋草根120-150,水煎服。

:另有一种蟋蟀草名马唐,外形与牛筋草相似。马唐根浅易拔起,牛筋草根深难拔,马唐植株芊细柔弱,牛筋草较粗状,坚韧,马唐茎秆略圆,基部稍带紫色,叶片短,牛筋草茎秆扁平,基部不带紫色,叶片长,两者不能混用。

大狼把草

别名  狼把草、接力草、针线包、一包针

来源  为菊科刺针草属植物大狼把草Bidens frondosa L., 同属植物狼把草Bidens tripartite L.,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1.大狼把草:一年生草本,高达1米有余。往往带紫红色,羽状复叶对生,小叶3-5片,披针形,边缘有锯齿,侧脉平行而明显。头状花淡黄色,生于枝梢,外面有绿色苞片。果扁平,顶端有一对尖刺,刺上又生微细刺毛。图示为大狼把草。

    2.狼把草:一年生草本,高30-150厘米。全体无毛。根多偏斜,粗壮,土黄色。茎基部匍匐,节上生根,上部直立,有棱角,常带暗紫色。叶对生,有短柄,柄有窄翅,上部叶3深裂或不裂,中部叶羽状3-5裂,顶端裂片较大,均为长椭圆状披针形,下部叶羽状分裂或羽状复叶,边缘均具锯齿。秋季开花,头状花序,球形,顶生及腋生,有梗,总苞杯状,下有一轮倒披针形叶状苞片,全为管状花,两性,黄色,冠毛2条,刺状。瘦果扁平,顶端截形,褐色,两侧边缘各有一列倒生的钩刺,顶端冠毛刺状,2条,上有倒刺。

生境与分布  生于田野、路旁、湿地。我国各地普遍分布。

采集加工  6-9月采收。

性味功能  苦、甘、平。强壮,养阴汗,清热解毒。

主治用法  黑鬓发,令人不老,体虚乏力,盗汗,感冒,扁桃体炎,咽喉炎,肠炎,痢疾,泌尿系感染,闭经,咯血,痢疾,小儿疳积,外用治肿,湿疹,皮癣,丹毒。用量15-30克。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患处,或鲜草绞汁擦患处

参考配方  1. 肺痨咳血:狼把草30-60克,水煎服。

2. 吐血:狼把草30-60,水煎服。

3.头晕:狼把草30,炖猪肉半斤吃。

4.积年疳痢,丈夫血痢:取狼把草全草2斤,捣绞取汁一小升,纳白面半个鸡蛋大份量,和匀,空腹顿服,极重者不过三服。或收苗阴干捣末,蜜水半盏,服方寸匙。

5.积年癣,天阴即痒,搔出黄水:狼把草苗叶捣末掺之。

 

内科病用药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迎春花

别名  小黄花、金腰带、清明花、金梅花
来源  为木犀科茉莉花属植物迎春Jasminum nudiflorum Lindl.,以根、叶和花入药。
形态特征  常绿藤状灌木,较冷时为落叶灌木。高(长)达5米,枝条细长,披散状,绿色,平滑,四棱形。叶对生,叶柄长5-10毫米,小叶3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3厘米,先端锐尖或钝圆,基部楔形,全缘,边缘有细柔毛,顶端1枚较大,侧生2枚较小,无柄。春季开淡黄色花,先叶开放,单生叶腋,有叶状苞片、萼片,花萼裂片6,条状披针形,较萼管部略长,花冠直径2-2.5厘米,裂片通常6,重瓣的多至15片,倒卵状椭圆形,长约管部之半,雄蕊2,子房上位,2室。浆果有宿存花萼。
生境与分布  我国长江流域各省有栽培。
采集加工  春季采花,夏季采叶。
性味功能  叶:苦、平。解毒消肿,止血,止痛。根、花:甘、涩、平。清热利尿,解毒。
主治用法  叶: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口腔炎,痈肿毒,外阴搔痒。用量:6-10克。外用鲜叶捣烂患处或煎水坐浴。根、花:发热头痛,小便热痛,下肢溃疡。用量:3-10克,根可用至30克。外用研粉,调香油搽敷患处。
参考配方  1.小便热痛:迎春花、车前草各15克,水煎服。
2.
发热头痛:迎春花15克,水煎服。
3.
月家病:迎春花根30克,白花前胡15克,炖肉吃。
4.
无名肿毒,发高烧:迎春花30克,煎水服。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蚕豆

别名  南豆、胡豆、竖豆、佛豆
来源  为豆科野豌豆属植物蚕豆Vicia faba Linn.,以花、叶、种子、果荚入药。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100(120)厘米。主根粗短,多须根,根瘤粉红色,密集。粗壮,直立,直径0.7-1厘米,具四棱,中空,无毛。偶数羽状复叶,叶轴顶端卷须短缩为短尖头;托叶头形或近三角状卵形,长1-2.5厘米,宽约0.5厘米,略有锯齿,具深紫色密腺点;小叶通常1-3对,互生,上部小叶可达4-5对,基部较少,小叶椭圆形、长圆形或倒卵形,稀圆形,长4-6(10)厘米,宽1.5-4厘米,先端圆钝,具短尖头,基部楔形,全缘,两面均无毛。总状花序腋生,花梗近无;花萼钟形,齿披针形,下齿较长;花2-4(6)朵呈丛状着生于叶腋,花冠白色,具紫色脉纹及黑色斑晕,长2-3.5厘米,旗瓣中部缢缩,基部渐狭,翼瓣短于旗瓣,长于龙骨瓣;雄蕊2(9+1),子房线形无柄,胚珠2-4(6),花柱密被白柔毛,顶端远轴面有一束髯毛。果荚肥厚,长5-10厘米,宽2-3厘米;表皮绿色被绒毛,内有白色海绵状横膈膜,成熟后表皮变为黑色。种子2-4(6),长方圆形,近长方形,中间内凹,种皮革质,青绿色、灰绿色至棕褐色,稀紫色或黑色;种脐线形,黑色,位于种子一端。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境与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以长江以南为多。
采集加工  2-3月采花、叶。种子4-5月采收。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豆:甘、微辛、平。快胃和脏腑,健脾,止血,利尿。苗:苦、温。酒醉不醒。豆荚壳及叶为止血剂。花:涩、平。降血压,治白带及劳伤吐血。
主治用法  叶一日用量30-60克。
参考配方  1.大便下血:蚕豆叶大把,捣烂冲酒去渣服,2-3次即好。
2.
虚肿:陈蚕豆半斤,大蒜30克,红糖半斤,水3碗煎服。
3.
水肿:陈蚕豆60克,冬瓜皮15克,水煎服。
4.
高血压:蚕豆花,配玉米须15-25克,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