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其它药

本章所收载的药物,大都用于外科疾患,临床上以外用为主,具有消肿解毒、收敛止血、化腐生肌、排脓止痛等作用。

其中某些具有剧毒的药物,如用于内服时应注意严格控制剂量,不能过量和持续使用。在剂型方面,内服一般宜作为丸剂,取其缓缓溶解吸收。在炮制方面,应严格遵照一定的操作要求,以保证用药安全。

斑蝥

【药用】 本品为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大斑芫青) 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或黄黑小斑蝥(眼斑芫青) M.cichorii Linnaeus的干燥体。主产于辽宁、河南、广西、江苏等地。

【昆虫形态】 斑蝥为芫青科昆虫的一种小昆虫,和蚂蚱、蝗虫一样,是一种危害农作物的害虫,斑蝥分两个品系,分南方大斑蝥和北方黄黑小斑蝥,两者体长虽有长短之分。   但体貌基本一致,体被黑毛,头呈圆三角形,有粗密刺点,复眼大,略呈肾形,触角一对,前胸长稍大于宽,鞘翅基部各有二个大黄斑,翅中前后各有一黄色波纹状横带。翅面黑色部分刻点密集,黄色部分刻点甚粗,鞘翅下面有2片薄膜状透明的内翅,胸部突起,足3对。

【药材特征】南方大斑蝥:呈长圆形,长约为15~22毫米,宽5~8毫米。头及口器向下垂,有较大的复眼及触角各一对,触角多已脱落。背部具革质鞘翅1对,黑色,有3条黄色或棕黄色的横纹;鞘翅下面有棕褐色薄膜状透明的内翅2片。胸腹部乌黑色,胸部有足3对。有特殊的臭气。

合适尺寸 实际尺寸

【性味】辛,寒。有毒。归肝、胃、肾经。

【功效】外用攻毒蚀疮,内服破症散结。

【用法与用量】0.06g,研末,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处方用名】斑蝥(糯米同炒,去头翅用)。

【临床应用】1.用于疮疽瘰历等症。

斑蝥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引起皮肤发赤,继则起水泡,如敷贴过久,对肌肤有腐蚀作用。据文献记载,前入有用本品炒酥研末,调蜜外敷,以治疮疽瘰历。现临床应用不多。

2.用于症瘕积聚等症。

据文献记载,本品有破症散结之功,可用于症瘕积聚等症。近代有用斑蝥微量,配合其它药物,用以治疗癌肿。

此外,本品研末放膏药中贴大椎穴(在发作前1~3时贴),起水泡即去掉,可截疟。

【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中,本品含有斑蝥素、单萜烯类脂肪、树脂、蚁酸及色素等成份,但抗癌活性成份为斑蝥素(亦称芫青素)。近十余年来,国内已经合成的各种斑蝥素衍生物达100余种,主要有斑蝥酸纳、甲基斑蝥胺、丙烯基斑蝥胺、羟基斑蝥胺等。实验研究表明,本品的水醇或丙酮提取物,体外试验结果证明能抑制Hela细胞和人体食道癌、贲门癌、胃癌、肝癌、肺癌、乳腺癌等细胞的代谢。斑蝥素对小鼠腹水型肝癌和网织细胞肉瘤ARS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引起肝癌细胞明显萎缩、退化、胞浆多空泡等形态学改变,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影响RNADNA的合成有关。   而斑蝥素的衍生物均有与斑蝥素类似的抗肿瘤作用,以羟基斑蝥胺的化疗指数较高及毒性最小。斑蝥素纳的抗肿瘤谱比较广,除能抑制小鼠腹水肝癌和ARS外,还能抑制小鼠肉瘤S180、宫颈癌U14、艾氏腹水癌实体型等肿瘤株,体外亦能抑制Hela细胞株、人食管鳞癌CaEs17细胞株及人肝癌BES7402细胞株;同时能使小鼠外周白细胞明显增多,对红细胞数目没有影响,发现此药对骨髓造血干细胞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在抗癌药物中,这种具有升高白细胞的药物尚不多见。

绿矾

【药用】广泛分布于干旱地区,含铁硫化物矿物(黄铁矿、磁黄铁矿等)的风化带。除古代产区山西、甘肃、安徽、湖北、四川外,陕西、新疆、山东、浙江、河南、湖南等地均有产出。

【药材特征】性状鉴别 (1)绿矾 为柱状或粒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蓝绿色、绿色;条痕白色。透明至微透明。表面不平坦,粗糙,露值空气中日久,则变为淡黄色。质硬脆,用指甲可刻划出痕,易砸碎,断面具玻璃样光泽。无臭,味先涩后甜。以色绿、质脆、无杂者为佳。   (2)绛矾 为细粒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表面不平坦,有的一面较平整,一面具大小不一的小孔洞。绛红色、褐红色或砖红色;条痕绛红色或黄红色。不透明;具土样光泽。体较轻,质硬脆,但用指甲至小刀可以刻划出痕。砸碎后,断面有时可见夹有白色小斑点。气微,味极涩后微甜。以体轻、色绛红者为佳。   显微鉴别 (1)绿矾 ①取本品碎屑少许,水合氯醛装置,于生物显微镜下观察:无色透明,可见到贝壳状断口。②透射偏光镜下:无色或微带绿色。折光率:Ng1.486Nm1.478Np1.471,低负突起。干涉色为绿-黄色。斜消光,NgC43°。正延长符号。二轴晶。正光性。   (2)绛矾 透射偏光镜下:形状不规则,细粒边缘呈红色。小于0.025mm者半透明、高倍镜下近无色,带黄色调。正高突起,浸油中检查不出以上物质的光性特征。

 

【性味与归经】酸;涩;寒;无毒。归肺;肝;脾;大肠经。

【功能主治】燥湿杀虫;补血消积;解毒敛疮。主血虚萎黄;疳积;腹胀痞满;肠风便血;疮疡溃烂;喉痹口疮;烂弦风眼;疥癣瘙痒   

【用法与用量】内服:入丸、散,0.2-0.6g。不入汤剂。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或为2%水溶液涂洗。

【处方用名】绿矾、青矾、皂矾、绛矾(成绛色)。

【注意事项】多服能引起呕吐腹痛,胃弱者慎服。

【临床应用】1、用于湿疹,疥癣。

本品有燥湿、杀虫、止痒作用,治疗湿疹、疥癣时,可用本品研末外搽,或烧汤熏冻。古代文献有用皂矾配楝树子,研末外搽,治白秃头疮,亦取其燥湿、杀虫的作用。

2、用于黄胖病。

黄胖病,大都为钩虫病引起,症见神疲乏力,腹胀纳呆,面黄虚肿等。绿研有一定的补血作用,临床常与茅朮、厚朴、陈皮、甘草等配伍应用,治黄胖病。

炉甘石

【药用】本品为天然产的菱锌矿。1.产于原生铅锌矿床氧化带。主要由闪锌矿氧化分解产生易溶的硫酸锌,交代碳酸盐围岩或原生矿石中的方解石而成。2.产于矿床的氧化带中,为次生矿物。主要由闪锌矿蚀变而成。与菱锌矿共生。两者均产于湖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矿物形态】 1.菱锌矿 晶体结构属三方晶系。单个晶体呈菱面体或复三方偏三角面体,但极少见。常呈钟乳状、块状、土状、皮壳状集合体。纯者白色,常被染成灰白、淡黄、浅绿或浅褐色。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泽或暗淡土状光泽,晶面上有时呈珍珠光泽。硬度4.5-5,性脆,断口参差状。相对密度4-4.5   2.呈块状、土状、多孔至致密状、皮壳状、具细纤维构造的同心带状。白色至灰黄、褐紫、浅紫色。土状光泽,亦呈绢丝光泽。硬度4,相对密度3.5-3.8

【药材特征】(1)生甘石(菱锌矿) 为块状或钟乳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白色,灰白色或浅土黄色,条痕灰白色至淡棕色。表面有的有凹陷或多孔隙,似蜂窝状。土状光泽,不透明,体轻,质较硬而脆,易碎,断面白色或浅土黄色,有的黄白相间似花纹状。无臭、味微涩。(2)浮水甘石(水锌矿) 多为白色,孔隙较多。体轻,质松软,有较强吸水性,舐之粘舌。均以色白、体轻、质松者为佳。

合适尺寸 实际尺寸

【性味】甘,平。

【功效】明目去翳,收湿敛疮。

【用法与用量】外用适量,不作内服。

【处方用名】炉甘石、飞甘石(淬黄连等汁后,水飞用)。

【临床应用】1、用于目赤肿烂、目翳等症。

炉甘石有去腐解毒、收湿退翳的作用,可配黄连、朴硝、硼砂、冰片等制成眼药点眼,以治睑缘炎及结膜炎等症,并可疗翳膜孥肉。

2、用于疮疡、湿疹等症。

炉甘石具收敛吸湿的作用,能防腐敛疮,常可与黄柏、滑石、青黛、石膏粉等用于湿疹及疮疡不敛,脓水淋沥。

孩儿茶

【药用】本品为豆科合欢属植物儿茶树AcaciacatechuL.f.Willd.的去皮枝干加水煎汁浓缩而成的干浸膏。冬季采收枝、干,除去外皮,砍成大块,加水煎煮,浓缩,干燥。分布于云南南部地区,海南岛有栽培。

【植物形态】儿茶落叶小乔木,高6-13m。树皮棕色,常成条状薄片开裂,但不脱落儿茶;小技被短柔毛。二回羽状复叶,互生,长6-12cm;托叶下常有一对扁平、棕色的钩状刺或无;总叶柄近基部及叶轴顶部数对羽片间有腺体;叶轴被长柔毛;羽片10-30对;小叶20-50对,线形,长2-8mm,宽1-1.5mm,叶缘被疏毛。总状花序腋生;萼成简状,上部5裂,有疏毛;花瓣5,黄色或白色,披针形或倒被针形,为萼长的2-3倍,被疏毛;雄蕊多数,花丝分离,伸出花冠外;雌蕊1,子房上位,长卵形,花柱细长。荚果带状,长5-12cm,宽l.8cm,棕色,有光泽,开裂,柄长3-7mm,先端有喙尖,紫褐色。种子3-10颗。花期4-8月,果期9月至翌

【药材特征】性状鉴别本品呈类方形块状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稍具光泽,平滑或有龟裂纹。质脆,易破碎,断面不整齐,具光泽,有细孔。无臭,味涩、苦后略甜。以黑色略带棕色,不焦不碎,味微苦而涩者为佳。 

合适尺寸 实际尺寸

合适尺寸 实际尺寸

【性味与归经】苦、涩,平。入肺经。

【功效】收湿生肌敛疮。用于溃疡不敛,湿疹,口疮,跌扑伤痛,外伤出血。

【用法与用量】1.5g~3g,包煎。或微炒研粉入丸散吞服,每服0.3g~0.9g。外用适量。

【处方用名】孩儿茶、铁儿茶、珠儿茶、儿茶

【临床应用】用于疮疡多脓水,久不敛口,牙痛及外伤出血。

本品以外用为主,用于疮疡多脓汁黄水,或久不敛口,以及牙疳溃烂等症,与龙骨、冰片等药配合,能起收湿作用,并有生肌敛口等功效。

此外,本品外用能止血,可用于外伤出血。内服能止泻,还能治泻痢便血等症。

血竭

【药用】本品为棕搁科植物麒麟竭及其同属植物的果实和树干渗出的树脂。主产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伊朗等地。目前国产血竭多为百合科剑叶龙血树或柬埔寨龙血树树脂,进口血竭较为少见。

【植物形态】多年生常绿藤本,长达1020米,茎被叶鞘并遍生尖刺。   羽状复叶在枝梢互生,在下郎有时近对生;小叶互生,线状披针形,长约2030厘米,宽约3厘米,先端锐尖,基部狭,脉3出平行;叶柄及叶轴具锐刺。肉穗花序,开淡黄色的冠状花,单性,雌雄异株;花被6,排成2轮;雄花雄蕊6,花药长锥形;雌花有不育雄蕊6,雌蕊1,瓶状,子房略血竭呈卵状,密被鳞片,花柱短,柱头3深裂。果实核果状,卵状球形,径约23厘米,赤褐色,具黄色鳞片,果实内含深亦色的液状树脂,常由鳞片下渗出,干后如血块样。种子1枚。分布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伊朗;中国广东、台湾亦有种植。   干燥树脂呈不定形的块状物,大小不等,表面有沟纹及因布包而遗留的布纹,赤褐色或紫褐色。质硬而脆,断面紫褐色至黑褐色,有玻璃样光泽,有时有小孔。用火燃之,冒烟呛鼻。研成粉末则呈鲜艳的深红色。无香气,味甘而咸,嚼之砂样。以外表色黑如铁,研末红如血,燃之其烟呛鼻者佳。主产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伊朗地。此外,尚有索科特拉血竭,系龙舌兰科植物龙血树的树脂,呈小泪滴状或碎块状,长不过2厘米,断面玻璃样,薄片酒红色。加热时无苯甲酸气味。

【药材特征】干燥树脂呈不定形的块状物,大小不等,表面有沟纹及因布包而遗留的布纹,赤褐色或紫褐色。质硬而脆,断面紫褐色至黑褐色,有玻璃样光泽,有时有小孔。用火燃之,冒烟呛鼻。研成粉末则呈鲜艳的深红色。无香气,味甘而咸,嚼之砂样。以外表色黑如铁,研末红如血,燃之其烟呛鼻者佳。主产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伊朗等地。此外,尚有索科特拉血竭,系龙舌兰科植物龙血树Dracaena ombet Kotschy 的树脂,呈小泪滴状或碎块状,长不过2厘米,断面玻璃样,薄片酒红色。加热时无苯甲酸气味。产于东非。我国云南发现一种山铁树 Pleomele cambodiana (Pler.ex Gagn.) Merr. et Chun,又名:柬埔寨龙血树。

合适尺寸 实际尺寸

合适尺寸 实际尺寸

【性味与归经】甘、咸,平。入心胞、肝经。

【功效】行瘀,止血,止痛,敛疮生肌。

【用法与用量】内服0.9g~1.5g,入丸散。外用适量。

【处方用名】血竭、麒麟竭

【临床应用】1、用于金疮或折跌痰血凝滞作痛等症。

本品能袪瘀行滞、止血定痛,治刀伤或跌扑损伤、瘀滞疼痛等症,常与儿茶、乳香等配合应用。

2、用于疮口不敛等症。

本品外用有收敛防腐保护疮面的作用,能促使疮面愈合,对疮口不合,可以同儿茶、乳香、没药等配合研末外敷。

象皮

【药用】本品为脊椎动物象科象的外皮。象科动物亚洲象Elephas maximus L.的皮,以去毛的干燥皮入药。将象皮用水浸泡3天,刷净,闷润至内外湿度一致时切片晒干。分布印度、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泰国、缅甸、马来西亚以及我国云南南部等地。除上述品种外,尚有非洲象Elephas africanus Blumen-bach的皮亦同等入药。产于非洲。

【动物形态】亚洲象,又名:印度象。 体躯庞大,高达2.5米,体重3.56吨。头长大,前额凹,颈短。鼻长,可垂地,能伸缩自如,圆筒形,下部较细,鼻孔在末端,前缘有一肉突。雄象上颌门齿突出口外,略向上翘,长可达1.51.8米,称"象牙"。眼很小。耳极大,向后遮盖颈部两侧。四肢粗壮,圆柱状,前肢5趾,后肢4趾。尾短而细,末端有一圈圆形的鬃毛。皮厚而有褶纹,全身生育稀疏的粗毛,肤色苍灰或棕灰色。野生者色较淡。

多栖于湿度较高的热带森林中;群居生活,无固定住所。主要食物为董棕、野巴蕉、树叶、嫩刺竹的尖端,有时也吃谷物及瓜类。

本动物的肉(象肉)、骨(象骨)、牙(象牙)、肝管末端的膨大部分(象胆)亦供药用

【药材特征】干燥皮块,大多呈长方形及方形,亦有形状不规则者,大小不等,厚0.52厘米。外表面浅灰黑色,密布细小的颗粒状突起,有时可见棕黑色长毛及多少不等的皱纹。内表面灰白色至灰棕色,有纤维状露出物及皱纹。质坚硬。切断面灰白色至黄棕色,薄片半透明。气微腥。以干燥、片大、皮厚者为佳。

  

【性味】甘、咸,寒。入膀胱经、脾经。、

【功效】治外伤出血,及一切创伤。溃疡久不收口。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69克。外用适量,研粉敷或熬胶涂。

【处方用名】象皮(炙用)。

【注意事项】疮疡脓毒未尽者忌用。

【临床应用】用于疮口久不愈合等症。

本品功专收敛,能生肌敛疮,促使疮面愈合,治溃疡不致,可以本品同珍珠、冰片、血竭、孩儿茶等药研末外敷。

活血止血,象皮咸,性温,入脾经,功能活血止血。常用于治疗外伤出血不止,刀伤跌损等。如《外科全生集》象皮散,即选用本品,“治刀伤跌损,出血不止者”。  

去腐生新,象皮咸能软坚散结,性温则活血,入脾经,而脾主肌肉。故《医学入门》曰:象皮“去腐生新,易于敛口。”《本草新编》则目:“专能生肌长肉。”对于一切创伤,溃疡久不收口者,可选用本品,去腐生新,敛疮生肌。

祛风除湿,本品性温,温能胜湿,《本草再新》曰:象皮“治湿痹。”极具有祛风除湿之功效。若症见肢体关节肌肉疼痛,痛处较为固定,且有明显的重着感,肌肉麻木不仁,或患处肿胀,行动不灵便,得热得按则痛可缓解,舌淡,苔白腻脉濡缓。此多由四时阴雨之时,或太阳寒水用事之月,或涉水湿地,触冒风雨,寝处潮湿,寒湿之邪侵入经络,痹阻经脉所致。可选用象皮,祛风除湿、温散寒邪治之。

【附药】象牙屑:

为象牙的屑末。性味甘寒。功能清热定惊,拔毒生肌。适用于痰热惊痫,喉痹肿痛,痈肿疮毒,痔漏等症。一般用量为3g~9g,煎服。或研细入丸散,外用适量,研粉敷或熬胶涂。

松香

【药用】本品为松科植物马尾松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树脂。多在夏季采收,在松树干上用刀挖成V字形或螺旋纹槽,使边材部的油树脂自伤口流出,收集后,加水蒸馏,使松节油馏出,剩下的残渣,冷却凝固后,即为松香。置阴凉干燥处,防火、防热。 产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江西、浙江、安徽等地。

【植物形态】1.乔木,高达45m,胸围1.5m。树皮红褐色,下部灰褐色,成不规则长块状裂。小枝常轮生,淡黄褐色,无白粉,无毛;冬芽卵状圆柱形,褐色,先端尖,芽鳞边缘丝状,先端尖或有长尖头。叶针形,2针一束,稀3针一束,长12-30cm,细长而柔软,叶缘有细锯齿,树脂道约4-8个,在背面边生,或腹面也有2个边生;叶鞘初呈褐色,后渐变成灰黑色,宿存。雄球花淡红褐色,圆柱形,弯垂,长1-1.5cm,聚生于新枝下部苞腋,穗状;雌球花单生或2-4个聚生于新枝顶端,淡紫红色。球果卵圆形或圆锥状卵形,长4-7cm,径2.5-4m,有短梗,下垂,熟时粟褐色;中部种鳞近长圆状倒卵形,长约3cm;鳞盾菱形,微隆起或平,鳞脐微凹,无刺。种子长卵圆形,长4-6mm,连翅长2-2.7cm。花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12月。   

2.乔木,高达25m,胸围可达1m以上。树皮灰褐色,呈不规则鳞甲状裂,裂隙红褐色。枝轮生,小枝粗壮,淡橙黄色或灰黄色;冬芽宽椭圆形,先端尖,红褐色。叶针形,2针一束,深绿色,粗硬,长10-15cm,径约1.5mm,边缘有细齿,两面有气孔线;叶鞘初时淡褐色,渐变成暗灰色。雄球花圆柱形,长1.2-1.8cm,在新枝上聚生成穗状;雌球花序阔卵形,长7mm,紫色,着生于当年新枝上。球果卵形或圆卵形,长4-9cm,有短梗,向下弯垂,熟时淡黄色或淡褐黄色,宿存数年之久;中部种鳞近长圆状倒卵形,长1.6-2cm,鳞盾肥厚,隆起或微隆起,扁菱形或菱状多角形,横脊显著,鳞脐凸起有尖刺。种子卵圆形或长卵圆形,淡褐色,有斑纹,连翅长1.5-1.8cm。花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月。   

3..乔木,高达30m,胸围达1.5m。树皮橘红色,不规则鳞片状脱落。一年生枝淡黄色或红黄色,微有白粉,无毛;冬芽长圆状卵圆形,暗红褐色,针叶2针一束,长5-12cm,径约1mm,先端微尖,两面有气孔线,边缘有细锯齿,横切面半圆形,树脂道约4-6个,边生。雄球花淡红黄色,圆筒形,5-12mm,聚生于新枝下部呈短穗状;雌球花淡红紫色,单生或2-3个聚生,一年生小球果的种鳞先端有短刺。球果熟时暗黄褐色或淡褐黄色;种鳞张开,易脱落,有微隆起的横脊,鳞脐平或微凸起,有短刺。种子倒卵状椭圆形或卵圆形,长4-7mm,连翅长1.5-2m,种翅宽5-7mm。花期4月,果熟期翌年9-10月。   

4.乔木,高达30m,胸围可达2m。幼树皮暗灰色,老时灰黑色,粗厚,不规则块裂。一年生枝淡褐黄色,无毛;冬芽银白色,圆柱状椭圆形或圆柱形,顶尖,芽鳞披针形,边缘白色丝状。针叶2针一束,深绿色,有光泽,粗硬,长6-12cm,边缘有细锯齿,两面均有气孔线,横切面有树脂道6-11个,中生。雄球花淡红褐色,圆柱形,长1.5-2cm;雌球花单生或2-3个聚生新枝近顶端,直立,卵圆形,淡紫红色。球果熟时褐色,圆锥状卵圆形或卵圆形,长4-6cm,径3-4cm,有短梗,向下弯垂,中部种鳞卵状椭圆形,鳞盾稍肥厚,横脊显著,鳞脐有短刺。种子倒卵状椭圆形,长5-7mm,连翅长1.5-1.8cm,种翅灰褐色。花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月。

【药材特征】松香为不规则半透明的块状,大小不等。表面黄色,常有一层黄白色的霜粉。常温时质坚而脆,易碎,断面光亮,似玻璃状。有松节油臭气,味苦。加热则软化,然后溶化,燃烧时产生棕色浓烟。以块整齐、半透明、油性大、气味浓厚者为佳。

合适尺寸 实际尺寸

【性味与归经】苦、甘,温。入肝、脾。

【功效】生肌止痛,燥湿杀虫。

【用法与用量】外用适量。

【处方用名】松香

【临床应用】用于痈疖,疥癣等症。

本品通常作为外用药,治痈疖、疥癣湿疮瘙痒等症。治痈疖,可与蓖麻子、东丹等配用;治疥癣湿疮,可与轻粉、麻油等配用。

铅丹

【药用】本品为纯铅加工而成的四氧化三铅。药材产于河南、广东、福建、湖南、云南等地。

【药材特征】为橙红色或橙黄色的粉末,光泽暗淡,不透明,质重,用手指搓揉,先有沙性触及,后觉细腻,能使手指染成橙黄色。有金属性辛味。以色橙红,细腻光滑,无粗粒,见水不成疙瘩者为佳。不溶于水和酒精,能溶于硝酸,溶于盐酸则放出氯气。炽热之,放出氧气,一部分变为氧化铅。

合适尺寸 实际尺寸

合适尺寸 实际尺寸

【性味与归经】辛,微寒。有毒。入脾、肝经。

【功效】外用拔毒生肌;内服杀虫,截疟。

【用法与用量】内服0.3g~0.6g,入丸散。不可过量,以防中毒。外用适量。

【处方用名】铅丹、黄丹、广丹、东丹

【临床应用】1.夹纸膏(《医宗金鉴》)治臁疮色紫,腐烂臭秽,时时痒痛:炒铅丹、轻粉、儿茶、没药、雄黄、血竭,炒五倍子、银柱、枯矾各等分。为末,量疮大小,剪油纸两张,夹药于内,纸周围用浆糊粘住,纸上用针刺孔用时先将疮口用葱,椒煎汤洗净拭干,然后贴患处,以纱布固定,31洗,再换新药。方中铅丹外用解毒生肌,内服截疟,为君药。   2.黄丹膏(《太平圣惠方》)治一切痈疽发背,疼痛不止,大渴闷乱,肿硬不可忍:黄丹210g,蜡60-90g,白敛60g,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90g,乳香(末)60g,黄连30-60g,生油1升。上药白敛等3味,以生绵袋盛,入油慢火熬半日滤出,下黄丹,以柳木搅,候变黑,膏成,入蜡、乳香更熬,硬软得所,用瓷盒内盛,故帛摊贴,每日2次换之。方中铅丹外用解毒生肌,内服截疟,为君药。   3.丹粉散(《小儿痘疹方论》)治痘毒,脓水淋漓:黄丹、轻粉各1.5g,黄连末6g。上研匀,擦患处。方中铅丹外用解毒生肌,内服截疟,为君药。

马钱子(附:土木鳖)

【药用】 本品为马钱科植物马钱的成熟种子。主产印度、越南、缅甸等地。

【植物形态】常绿乔木,高1013m。叶对生,有柄;叶片广卵形,先端急尖或微凹,全缘,革质,有光泽,主脉5条,罕3条。聚伞花序顶生,花小,白色,近无梗;花萼先端5裂;花冠筒状;雄蕊5,无花丝;子房上位,花柱长与花冠相近。浆果球形,直径613cm,成熟时橙色,表面光滑。种子35粒或多,圆盘形,密被银色茸毛,种柄生于一面的中央。药材性状 种子扁圆纽扣状,常一面微凹,另面稍隆起,直径1.23cm,厚36mm,表面灰绿色或灰黄色,密生匐伏的银灰色丝状茸毛,由中央向四川射出;底面中央有圆点状突起的种脐,

【药材特征】干燥成熟的种子呈扁圆形,纽扣状,略弯曲,边缘微隆起,常一面稍凹下,另一面稍突起,直径13厘米,36毫米,表面灰棕色或灰绿色,密生匐伏的银灰色毛茸,呈辐射状排列,有丝光,底面中央有一稍突出的圆点,边缘有一小突起,在圆点与小突起之间有一条棱线。质坚硬,难破碎,破开后种仁淡黄白色,稍透明,角质状。纵切面可见心形的子叶。无臭,味极苦。毒性剧烈,口尝宜特别谨慎。以个大、肉厚、质坚者为佳。

合适尺寸 实际尺寸

【性味与归经】苦,寒。大毒。入肝、脾经。

【功效】通经络,消结肿,止疼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一日量为0.06g~0.09g。外用适量。

【处方用名】番木鳖、马钱子(水浸10天,每天换水一次,刮去毛,切片,阴干,用麻油炸成外焦黄内里深黄色后应用)。

【临床应用】1、用于风湿疼痛,经络拘挛。

本品有通经络的功效,又能止疼痛,常与羌活、川乌、乳香、没药等药物配合,治疗风湿疼痛、经络拘挛之症。

2、用于跌扑损伤肿痛,以及阴疽。

在伤科、外科方面,取马钱子消结肿、止疼痛,治疗跌扑损伤、骨折等瘀滞肿痛之症,可与自然铜、骨碎补、乳香、没药等同用;治疗阴疽,可与草乌、当归、地龙等药配合。

本品近年来有用于食道癌、胃癌、直肠癌以及肺癌等。因其毒性剧烈,一般须经过严格的加工炮制后,再配合甘草等解毒药制成丸剂应用。临床观察,近期疗效比较好,但远期疗效不很明显,有待于迸一步研究。

【附药】土木鳖,

又名木鳖子、方八。为多年生蔓生草本葫芦科植物木鳖的种子。性味甘温有毒。功能消积块,化肿毒。适用于肿毒,乳痈,恶疮,瘰历,痔疮,跌扑损伤肿痛,腰痛等症。一般作为外用。

【药材特征】种子呈扁圆形,中间稍隆起形似鳖。长24cm,宽1.53.5cm,厚46mm。表面黑褐色或灰黑色,较粗糙,有高低不平的网状花纹。周边有纵棱突起呈锯齿状,其中有一浅灰色种脐凹点。外种皮质坚而脆,破开后内包藏扁圆形或类圆形子叶两片,黄白色,富油性,上披有灰绿色绒毛状内种皮。

蒟蒻

【药用】 蒟蒻(学名:Amorphophalms konjac),天南星科魔芋属,多年生宿根性块茎草本植物。原产印度、锡兰、马来半岛,中国西南地区栽种已有多年历史,自古便是中国古书中的药草之一。分布于越南、喜马拉雅山地至泰国以及中国大陆的甘肃、宁夏至江南各省、陕西等地,生长于海拔310米至2,2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林缘、疏林下以及溪谷两旁湿润地。

【植物形态】株高约4070公分,地下有球茎,一株只长一叶,羽状复叶,叶柄粗长似茎,开花紫红色,有异臭味,地下球茎圆形,为主食部位,内含大量淀粉,煮熟冷却後即为半透明状食品。魔芋地下块茎扁圆形,宛如大个儿荸荠,直径可达25厘米以上,营养十分丰富,含淀粉35%,蛋白质3%,以及多种维生素和钾、磷、硒等矿物质元素,还含有人类所需要的魔芋多糖,即葡萄甘露聚糖达45%以上,并具有低热量、低脂肪和高纤维素的特点。魔芋地下块茎可加工成魔芋粉供食用,并可制成魔芋豆腐、魔芋挂面、魔芋面包、魔芋肉片、果汁魔芋丝等多种食品。魔芋食品不仅味道鲜美,口感宜人,而且有减肥健身、治病抗癌等功效,所以近年来风靡全球,并被人们誉为“魔力食品”、“神奇食品”、“健康食品”等。但魔芋全株有毒,以块茎为最,中毒后舌、喉灼热,痒痛,肿大,民间用醋加姜汁少许,内服或含漱可以解救。因此魔芋食用前必须经磨粉、蒸煮、漂洗等加工过程脱毒。

魔芋 

合适尺寸 实际尺寸

【性味】辛,寒。有毒。

【功效】消肿,解毒。消肿散结,解毒止痛。用于肿瘤,颈淋巴结结核;外用治痈疖肿毒,毒蛇咬伤。

【用法与用量】9g~24g,煎服(本品有毒,须煎二小时以上,滤去渣,取汁服,切勿吃渣,以免中毒)。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处方用名】蒟箬、魔芋、鬼蜡烛、蛇六谷(洗净,晒干,切片用)。

【别名】魔芋、雷公枪、蒻头、蛇芋、鬼芋、苣蒻

【临床应用】用于痈疗肿毒等症。

本品有消肿解毒的功效,治痈疗肿毒,常与蒲公英、紫花地丁、银花、连翘等配合应用。或单用本品,适量捣烂外敷患处,但不可过久,以免发泡。

此外,本品为食用蔬菜,其魔芋干粉中40%的重量为葡甘露聚糖(Glucomannan),是一种素食纤维。日本人称它为「胃肠清道夫」,为天然高纤之健康食品。   被称之为“胃肠清道夫”,誉之为“天赐神药”。魔芋所具有的优质膳食纤维、低热量、低脂肪、低蛋白质以及吸水性强、膨胀力大等特性,不仅是人体健康所需要的、代表世界新潮流的、味美怡人的各种功能食品、清淡化食品,还具有降血脂、降血糖、解毒消肿、抑菌、抗炎、化痰、散结、行瘀等功能,对肥胖、便秘、饱胀、肺寒、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等都有较好或特殊疗效,还可防治肠癌、食道癌、脑瘤。

长期食用蒟蒻粉制品不只是有利于肥胖者。同样有利于便秘、高血脂和想要预防胃、肠癌的人群。

常山

【药用】 本品为虎耳草科植物黄常山的根。生于林荫湿润山地,或栽培于林下。采制810月挖根,洗净,除去细根,晒干。分布江西、湖北、湖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高可达2米。茎枝圆形,有节,幼时被棕黄色短毛,叶对生,椭圆形,广披针形或长方状倒卵形,长517厘米,宽2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幼时两面均疏被棕黄色短毛;叶柄长12厘米。伞房花序,着生于枝顶或上部的叶腋;花浅蓝色;苞片线状披针形,早落;花萼管状,淡蓝色。长约4毫米,先端56齿,三角形,管外密被棕色短毛;花瓣56,蓝色,长圆状披针形或卵形,长约8毫米;雄蕊1012,花丝长短不等,花药蓝色;雌蕊1,蓝色,子房半下位,1室,花柱4,柱头椭圆形。浆果圆形,径56毫米,蓝色,有宿存萼和花柱。花期67月。果期89月。   

【药材特征】干燥的根圆柱形,常分歧,弯曲扭转,长1015厘米,直径约0.32厘米。表面黄棕色,有明显的细纵纹及支根痕迹,栓皮易剥落,显出淡黄色木质部。质坚硬,折断时有粉飞出。横断面黄白色,用水湿润后可见明显的类白色射线,放射状排列。根基类圆柱形而近块状。横断面除中央有髓外,其他均与根的横断面相同。气微弱,昧苦。以质坚实而重、形如鸡骨,表面及断面淡黄色、光滑者为佳,根粗长顺直、质松、色深黄、无苦味者不可入药。

常山 常山

【性味与归经】苦、辛,微寒。有小毒。入肺、心、肝经。

【功效】涌吐痰涎,截疟。用于胸中痰饮,疟疾。

【用法与用量】3g~9g,煎服。

【处方用名】常山、炒常山、鸡骨常山(用麸皮同拌炒至黄色)。

【注意事项】有催吐的副作用,量不宜过大,正气不足,久病体弱及孕妇慎用。

【临床应用】用于疟疾。

常山能杀灭疟原虫,为中医沿用已久的抗疟专药,可以控制疟疾症状的发作,并有良好的退热作用,常和知母、摈榔、草果同用。但本品服后往往能引起恶心呕吐,因此,过去也用作催吐药,用以治疗胸中有痰饮积聚之症。然而吐法在目前临床上己很少采用,而用治疟疾则又有一种不良副作用,故在临床上往往配合半夏、陈皮同用,以防止发生恶心呕吐等症的反应。

【附药】蜀漆:甜茶

又名甜茶。即常山的苗叶。性味、功效、用量均同常山。根据现代研究,它的抗疟作用较常山为强。

瓜蒂

【药用】 本品为葫芦科植物甜瓜的果柄。瓜蒂,又叫苦丁香、甜瓜蒂、香瓜蒂,本品来源为葫芦科甜瓜属植物甜的果梗,其种子也作药用。甜瓜盛产期,剪取青绿色瓜蒂阴干即可。本品苦寒有毒,主入胃经,功善催吐热痰、宿食,而治痰迷癫狂。研末畜鼻,去湿热退黄疸。我国各地均产。1112月间采挖。切取果蒂,阴干。

【植物形态】瓜蒂一年生匍匐或攀援草本。茎、枝有棱,有黄褐色或白色的糙毛和疣状突起。卷须单一;被激柔毛。叶互生;叶柄长812cm,具槽沟及短刚柔毛;叶片厚纸质,近圆形或肾形,长宽均815cm,上面被白色糙硬毛,下面沿脉来被糙硬毛,边缘不分裂或37浅裂,裂片先端圆钝,有锯齿。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数朵,簇生于叶腋;花梗纤细,长0.52cm,被柔毛;花萼筒狭钟形,密被白色长柔毛,裂片近钻形;花冠黄色,长约2cm,裂片卵状长圆形,急尖;雄蕊3,花丝极短,药室折曲,药隔顶端引长;雌花单生,花梗被柔毛;子房长椭圆形,密被长柔毛和硬毛,花柱长l~2mm。,柱头靠合。果实形状、颜色变异较大。一般为球形或长椭圆形,果皮下滑,有纵沟或斑纹,果肉白色、黄色或绿色。种子污白色或黄白色,卵形或长圆形。花、果期夏季。 中国各地广泛栽培。

【药材特征】果柄细圆柱形,常扭曲,长3-6cm,直径0.2-0.4cm,连接瓜的一端略膨大,直径约8mm,有纵沟纹;外表瓜蒂面灰黄色,有稀疏短毛茸。带果皮的果柄较短,长.3-2.6cm,略弯曲或扭曲,有纵沟纹,果皮部分近圆盘形,直径约2cm,外表面暗黄色至棕黄色,皱缩,边缘薄而内卷,内表面黄白色至棕色。果柄质较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中空。气微,味苦。以色棕黄、味苦者为佳。瓜蒂一年生匍匐或攀援草本。茎、枝有棱,有黄褐色或白色的糙毛和疣状突起。卷须单一;被激柔毛。叶互生;叶柄长812cm,具槽沟及短刚柔毛;叶片厚纸质,近圆形或肾形,长宽均815cm,上面被白色糙硬毛,下面沿脉来被糙硬毛,边缘不分裂或37浅裂,裂片先端圆钝,有锯齿。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数朵,簇生于叶腋;花梗纤细,长0.52cm,被柔毛;花萼筒狭钟形,密被白色长柔毛,裂片近钻形;花冠黄色,长约2cm,裂片卵状长圆形,急尖;雄蕊3,花丝极短,药室折曲,药隔顶端引长;雌花单生,花梗被柔毛;子房长椭圆形,密被长柔毛和硬毛,花柱长l~2mm。,柱头靠合。果实形状、颜色变异较大。一般为球形或长椭圆形,果皮下滑,有纵沟或斑纹,果肉白色、黄色或绿色。种子污白色或黄白色,卵形或长圆形。花、果期夏季。 中国各地广泛栽培。

 

 

合适尺寸 实际尺寸

【性味与归经】苦,寒。有小毒。入胃经。

【功效】涌吐痰食。

【用法与用量】0.3g~0.9g,宜作散剂。本品有毒,用量不可过大。

【处方用名】瓜蒂、苦丁香(洗净,晒干用)。

【临床应用】用于痰涎雍盛,宿食停聚等症。

瓜蒂苦寒有毒,用于痰涎、宿食停聚胃中而宜于涌吐者,用本品与赤小豆为末,香鼓煮汁,温服以催吐。

治疗急性黄痘型传染性肝炎   

1、口服法:取未成熟的甜瓜蒂6克(干品),装入小口瓶内,加开水100毫升,浸10分钟后加热,待瓶口微微出气约34分钟,即将瓶口塞紧;10天后取出过滤34次,经高压灭菌34小时(借以减少副作用)后始可服用。每日23次食后服,10个月至3岁小儿每次1毫升,4122毫升,成人5毫升。或用生瓜蒂50克,玄胡650克,公丁香350克,共研细末,加入白糖350克,淀粉200克,葡萄糖500克,混合制成蜜丸(每丸含瓜蒂25毫克)。日服2次,每次半丸。小儿酌减。   

2、鼻腔吸入法:将在78月间剪下之瓜蒂把阴干,用文火焙黄,研粉分包,每包0.10.15克。用时取1包分成46等分,于晨起空腹时每隔2030分钟从两鼻孔各吸入一等分,经40分钟至1小时许鼻腔便流出黄色分泌液,每隔57天(视体质情况)用l包,4包为一疗程。吸入深度以至中鼻道为宜;如吸得过深,会引起上呼吸道刺激症状,个别还可能产生发热。吸药时宜取俯卧、侧卧或坐位。临床共治151例,除年老体弱及小儿单用瓜蒂液或丸口服外,其余均并用鼻腔吸入法;重症患者加用其它中药、静脉输液等。结果治愈(症状消失,肝脾回缩至正常或稳定,肝功能复查2次完全恢复正常)者占93.33%,好转(症状明显减轻,肝功能好转)者占6.67%。平均治愈日数34.77天。普遍在吸药12次后食欲增进,黄疸消退;一般吸药35次(平均3.17次)即可治愈,计:食欲增加平均6.43天,肝脾回缩正常23.29天,肝功能恢复正常(黄疸指数11.88天,转氨酶及其它项目25.63天),副作用:吸入后鼻粘膜易干燥,有时可引起少量鼻血,另有单用瓜蒂液口服观察103例,结果在10天内治愈昔占46.6%,15天内治愈者达92.2%;肝肿恢复至肋缘下1.5厘米以内,在30天内者占35.92%,在40天内者占97.09%;黄疸在5天内消失者占70.87%,10天内消失者为95.14%;尿三胆试验阳性及肝功能异常的病例,治疗后全部恢复正常。追踪观察12年未发现肝硬化或死亡病例。治疗中未见副作用。

此外,本品研末搐鼻,有退黄疸的作用。

《国药诠证》:“甜瓜蒂性味苦寒。《本经》主治大水,身面四肢浮肿,下水。大水,大蓄水证也。水积不化,则身面四肢皆浮肿,故以燥湿清热主治也。燥湿清热可以化水而消肿,其不化者自能下达,故曰下水也。肠中生虫曰蛊,以蛊生于湿,故燥湿下水可以杀蛊毒。胸中有水湿则气阻而咳逆上气,故燥湿下水可以治咳逆上气。食诸果不消则积而为病,以胸腹中有积水也。燥湿则胸膈之水受刺激,积水上涌则吐,下达则泻,或由小便泄出,故曰吐下之也。或以甜瓜蒂为吐药,于此可知不仅能吐,亦能使下也。”

藜芦

【药用】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黑藜芦的根茎与根。藜芦(Lí Lú)为百合科植物藜芦、牯岭藜芦、毛穗藜芦、兴安藜芦及毛叶藜芦的根及根茎。英文名,Falsehellebore Root and Rhizome。又名:黑藜芦、山葱、大叶藜芦、棕包头、人头发、七厘丹等。1112月间采挖。除去苗叶,晒干或用开水浸烫后晒干。生于海拔1200-3300米的山坡林下或草丛中。产自中国东北、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甘肃、湖北(房县)、四川和贵州。也分布于亚洲北部和欧洲中部。

【植物形态】藜芦、植株高可达1米,通常粗壮,基部的鞘枯死后残留为有网眼的黑色纤维网。叶椭圆形、宽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大小常有较大变化,通常长22-25厘米,宽约10厘米,薄革质,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无柄或生于茎上部的具短柄,两面无毛。圆锥花序密生黑紫色花;侧生总状花序近直立伸展,长4-12(-22)厘米,通常具雄花;顶生总状花序常较侧生花序长2倍以上,几乎全部着生两性花;总轴和枝轴密生白色绵状毛;小苞片披针形,边缘和背面有毛;生于侧生花序上的花梗长约5毫米,约等长于小苞片,密生绵状毛;花被片开展或在两性花中略反折,矩圆形,长5-8毫米,宽约3毫米,先端钝或浑圆,基部略收狭,全缘;雄蕊长为花被片的一半;子房无毛。蒴果长1.5-2厘米,宽1-1.3厘米。花果期7-9月。

【药材特征】藜芦根茎圆柱形或圆锥形,长2-4cm,直径0.5-1.5cm;表面棕黄色或土黄色,顶端残留叶基及黑色纤维,形如蓑衣,有的可见斜方形的网眼,下部着生10-30条细根。根细长略弯曲,长10-20cm,直径0.1-0.4cm;黄白色或黄褐色,具细密的横皱纹;体轻,质坚脆,断面类白色,中心有淡黄色细木心,与皮部分离。气微,味苦、辛,有刺喉感;粉末有强烈的催嚏性。

黎芦

【性味与归经】苦、辛,寒。有毒。入肝、肺、胃经。

【功效】涌叶风痰;杀虫。治中风痰涌,风痫癫疾,黄疸,久疟,泄痢,头痛,喉痹,鼻息,疥癣,恶疮。用于中风、癫痫、喉痹症见痰涎涌盛。用于疥癣秃疮。此外,以本品研末外渗,有灭虱功效。又近用以杀灭蚊蝇及其幼虫,也作农药杀虫剂及兽医作催吐药使用。

【用法与用量】0.3g~0.9g,宜作散剂。外用适量。有毒,用量不可过大。

【处方用名】藜芦(洗净,晒干,切片用)。

【临床应用】1、用于风痰壅盛及缠喉风。

本品涌吐作用较强,如欲涌吐痰涎,作为急救,可用防风、瓜蒂、藜芦三味,研细末,取少量,温水送服以催吐。对于癫痫痰涎壅盛,或缠喉风见痰涎壅塞者,可偶一用之。本品有毒,用时宜慎。

2、外用治疥癣。

本品有杀虫之功,用治疥癣,可用藜芦研为细末,加生油调成软膏,外涂。

3、治疗疟疾

取天目藜芦3根(1寸长),插入鸡蛋(1个)内烧熟。去药吃蛋。于发作前12小时服。忌鱼腥;孕妇及溃疡病患者忌服。治疗现症病人120例痊愈100例,好转15例,无效5例;休止期患者36例,痊愈33例,无效3例。

4、治疗骨折

能促进骨折愈合,从而缩短治愈时间,尤以股骨干骨折最为突出,平均临床愈合日期为37天,但愈合时间长短与骨折类型及手法复位技术有明显关系。据认为,应用藜芦治疗,需在骨折两断端血运良好的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用法:将黑藜芦根须洗净、晒干、研粉,加等量黄连素制成含量10毫克之片剂内服。成人每次30毫克,日服3次,用凉开水送下。用药时间依据临床愈合情况而定,一般约为24周。同时按常规予以复位及固定。服药后多数病例脉搏偏快,全身和局部有发热感;3例发现在肝功能正常情况下血清碱性磷酸酶均有所增高。

【药理作用】①降压作用天目藜芦之总碱及天目藜芦宁碱,贵州产黑藜芦根的初提液,辽宁乌苏里藜芦混合碱,云南产小藜芦的提取成分,毛穗藜芦之总碱,毛叶藜芦之总碱,兴安藜芦根浸膏的水溶液及精制品的醇溶液,经过多种麻醉动物实验均证明具有明显而持久的降压作用,无急速耐受现象,在降压的同时伴有心率减慢、呼吸抑制或暂停(Bezold-Jarisch效应)

   天目藜芦的初提液乙较上海市中药行购得之藜芦(经鉴定为百合科藜芦属)的初提液甲降压作用强23倍,于麻醉猫的降压实验中,毛穗藜芦总碱较毛叶藜芦总碱作用强,天目藜芦总碱较前两者弱,肌肉注射量需大于静脉注射量10倍以上方有降压作用,可维持较长时间,口服需大于静注量15倍以上方有效,此时已有个别动物表现中毒症状(恶心、呕吐),甚至死亡,故肌肉注射与口服给药不太安全;预先应用氯丙嗪可防止发生恶心、呕吐。

   上海市中药行购得之藜芦的初提液甲对慢性肾型高血压犬(灌胃)表现降压作用,贵州产黑藜芦初提液对肾型高血压兔亦有降压作用。

   关于藜芦生物碱一类的降压原理,一般认为,由于颈动脉窦及心肺感受区经窦神经及迷走传入纤维反射性地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引起血压下降。

   离体兔耳及猫后肢灌流无直接扩张血管作用。

   毛穗藜芦碱的降压作用中,脑和肾血管舒张起一定的作用,但作用短暂。

   日本产蒜藜芦提取物亦有降压作用,并谓与绿藜芦相似。

    ②其他作用天目藜芦对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小鼠无明显治疗作用。

   兴安藜芦对妊娠毒血症有良好的效果。

   黑藜芦对家蝇有强大的毒杀效力。

辣蓼

【药用】 本品为蓼科蓼属植物辣蓼Polygonum flaccidum Meism及水蓼P. hydropiper L.,以全草或根、叶入药。全草四季可采,根和叶随时可采,晒干。备用。生境分布于近水边,阴湿处。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高6090cm,全株散布腺点及毛茸。茎直立,或下部伏地,通常紫红色,节膨大,叶互生,有短柄。叶片广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被粗毛,上面深绿色,有八字形的黑斑,托叶鞘膜质,缘生长刺毛。穗状花序生于枝顶,花梗细长,长612cm,下垂,疏花;花被5深裂,白色,散布绿色腺点,上部呈红色;雄蕊78;子房1室,花柱3枚。瘦果3棱,外包宿存花被。花期夏季。

【药材特征】 茎直径约至6mm;表面有紫红色斑点。叶上面中央常有黑褐色新月形斑,无毛或被稀白色绵毛,下面密被白色绵毛,有腺点;托叶鞘无缘毛。圆锥花序,花密生;花被4裂,有腺点。气微,辛、辣。以叶多、带花、味辛辣浓烈者为佳。

辣蓼

【性味】辛,温。

【功效】祛风利湿,散瘀止痛,解毒消肿,杀虫止痒。用于痢疾,胃肠炎,腹泻,风湿关节痛,跌打肿痛,功能性子宫出血;外用治毒蛇咬伤,皮肤湿疹。

【用法与用量】15g~30g,煎服。外用适量。

【处方用名】辣蓼、辣蓼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 具有肾毒性的中药某些中药确实具有肾毒性,过量或是肾功能不全者,要谨慎使用。

【临床应用】用于痢疾,泄泻,小儿疳积等症。

本品具辛辣之味,有温中化湿的作用。配合马齿苋、地锦草、青木香等药,可以治疗痢疾、泄泻、腹痛;配合麦芽等药,可以治疗小儿疳积。

此外,本品又有化湿解毒作用,还可用以熏洗湿疹、顽癣等症。蛇犬咬伤,亦可用鲜草洗净,捣烂外敷。

常见的有苍耳子、鸭胆子、常山、白果、篦麻子、马钱子、半夏、雷公藤、班螫、铅粉、铅丹、密陀僧、雄黄、砒霜、白降丹、轻粉、水银等。

上述药物可直接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甚至发生广泛的近曲小管坏死。(资料引自实用毒性中药学扬芬明1992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以身试百药当心肾衰竭》中提到红丹《红丹》此药为由水银、火硝、白矾、皂矾、雄黄、朱砂炼制而成的汞制剂。主要成分为氧化汞(HgO),及少量二硫化砷(As2S2)有毒,仅可外用,急性中毒者可见肾肿大、皮质增厚肾小管上皮肿大坏死。

石灰

【药用】本品为石灰石类矿物烧而成的块状物,或再经吸取水分而得的粉状物。石灰一种以氧化钙为主要成分的气硬性无机胶凝材料。石灰是用石灰石、白云石、白垩、贝壳等碳酸钙含量高的原料,经9001100℃煅烧而成。石灰是人类最早应用的胶凝材料。凡是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天然岩石,如石灰岩、白垩、白云质石灰岩等,都可用来生产石灰。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岩石,在适当温度下煅烧,排除分解出的二氧化碳后,所得的以氧化钙(CaO)为主要成分的产品即为石灰,又称生石灰。石灰在土木工程中应用范围很广,在我国还可用在医药用途。 

【药材特征】生石灰、为不规则的块状物,白色或灰白色,不透明。质硬。粉末白色。易溶于酸,微溶于水。暴露在空气中吸收水分后,则逐渐风化而成熟石灰。生石灰呈白色或灰色块状,为便于使用,块状生石灰常需加工成生石灰粉、消石灰粉或石灰膏。生石灰粉是由块状生石灰磨细而得到的细粉,其主要成分是CaO;消石灰粉是块状生石灰用适量水熟化而得到的粉末,又称熟石灰,其主要成分是Ca(OH)2;石灰膏是块状生石灰用较多的水(约为生石灰体积的34)熟化而得到的膏状物.也称石灰浆。其主要成分也是Ca(OH)2。 

 

石灰 石灰

【性味】辛,温。有毒。

【功效】燥湿,杀虫,止血,定痛,蚀恶肉。治疥癣,湿疮,创伤出血,汤火烫伤,痔疮,脱肛,赘疣。内服止泻痢,崩带。

【用法与用量】外用适量,不作内服。研末调敷,或以水溶化澄清涂洗。内服:入丸、散,或加水溶解取澄清液服。

【处方用名】生石灰(用以腐蚀赘疣、黑痔)。熟石灰、陈石灰(用于烫伤)。

【临床应用】1、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石灰0.5斤,加净水5斤,搅拌后沉淀24小时,取上清液,过滤。日服3次,每次2030毫升。或再取黄芩0.5斤,水煎两次去渣,将药液浓缩至200毫升左右,加入石灰液中,使成2000毫升,黄芩含量约10%。日服3次,每次2030毫升。   

2、治疗下肢溃疡   取陈石灰去浮污后研威细末,撒布创面。用时先将创面清洗干净;上药后再用硼酸油膏敷料外贴。如创口湿水淋漓,单用药粉即可。对久不收口的外伤,破烂的冻伤、烫伤等亦有疗效。   

3、治疗烧烫伤   取生石灰1斤放入盆内,加凉开水1250毫升,待石灰潮解成糊状时,将盆轻轻振荡使石灰沉底,取上层无渣石灰乳约500克,加入鸡蛋清8个搅拌成胶冻样,再加香油60毫升,拌匀即得"石灰乳膏"   使用时先用镊子将伤面浮皮拉平,水泡焦痂不要动,亦不用任何药液消毒;取大于伤面的纱布34层,摊上11.5厘米厚的石灰乳膏,贴于伤面,包扎固定,松紧适宜。48小时后药膏即凝固定型。如伤在颈部、腋下、腘窝时,上药要厚,包扎后在48小时内伤部不要屈曲,以防乳膏脱落,皮肤粘连。1015天拆除纱布和石灰乳膏,可见水泡吸收,焦痂自行脱落。对烧烫面积较大,伤面已感染的病人,要及时控制感染,防止休克,保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4、治疗头癣   取刚风化的石灰半碗,加水至1碗,搅拌后沉淀3分钟,取上层乳状液,加入桐油约4滴,用力搅拌,去多余水分使成膏状,外搽患部。治疗60余例,一般只搽数次即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