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预防

    〔万〕痘疮之病,皆由父母胎毒,蓄于命门之中,命门者,上肾相火也,为人身生化之本,故毒藏焉。如遇冬令温和,阳气暴泄,人则感之,触动相火,至春夏生长之时,其毒乃发,传染相似,是谓天行疫疠也。未出痘疹者,但觉冬温,即当预防,宜服解毒之药,如辰砂散、三豆汤、代天宣化丸、皆可用也,频频与之,使疮疹之毒轻减,自然易出易收,无陷伏郁遏留连之患。其辰砂散、三豆汤、代天宣化丸,以解时行疫疠之毒则可,或因父母精血不足者,或其人素有他疾者,或发热之时别脏形证发见者,并宜兼而治之,不可徒恃解毒而竟忘其本也。如脾胃素弱者,宜以养脾为重,解毒次之,养脾丸服三之二,解毒三之一。如因父母奉养过浓,精血蓄毒,素多胎病者,宜二毒并解,以溯源解毒汤、代天宣化丸、相间服之。丹溪云:痘疹初出时,或未出时,见时人有患者,宜预服此药,多者令少,重者令轻。
    以丝瓜近蒂三寸,连皮子烧灰,存性为末,沙糖拌匀干吃,入朱砂末更妙。
    三豆汤
    赤小豆 黑大豆 绿豆(各一升,生) 小甘草(三两,生锉)
    上,以三豆淘净,同甘草用雪水八升(如无,用长流水代之)煮,豆熟为度,去甘草,将豆晒干,又入汁再浸再晒,汁尽为度,逐日取豆、水煮,任意食之。
    代天宣化丸(即韩氏五瘟丹加减也)
    人中黄(属土,甲巳年为君) 黄芩(属金,乙庚年为君) 黄柏(属水,丙辛年为君)栀子仁(属木,丁壬年为君)黄连(属火,戊癸年为君) 苦参(佐) 荆芥穗(佐) 防风(去芦,佐) 连翘(酒洗,佐) 山豆根(佐) 牛蒡子(酒淘、炒,佐) 紫苏叶(佐)
    先视其年所属,取其药以为君,其余主岁者为臣,为君者倍之,为臣者半之,为佐者如臣四分之三,于冬至日修合为末,取雪水煮升麻,和竹沥,调神曲为丸,外用辰砂、雄黄为衣。每服,竹叶汤下。
    制人中黄法,取甘草大者不拘多少,用新竹一节,纳甘草于中,仍紧塞无节空处,放屎缸中浸七七日,取出晒干,听用。
    溯源解毒汤
    当归身 川芎 生地黄 白芍药 人参 连翘 黄连 生甘草 陈皮 木通(各等分)
    上锉细。加淡竹叶十片,水一盏,煎半盏,去滓,温服,无时。
    养脾丸
    人参 白术 当归 川芎(各一钱半) 木香 青皮 黄连 陈皮(各一钱) 砂仁 山楂肉神曲(炒) 麦芽(炒。各五分)
    上为细末。水调神曲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陈仓米饮下。
    消瘟丹(未曾出痘、及临出者,宜择疗病日、预服)
    辰砂(研为极细末,水飞过,周岁以下者五六分,一岁以上者服一钱) 丝瓜(近蒂者、三寸,烧、存性为末,亦如前数)
    上,用蜜调下。或将鸽子及鸠煮熟,以辰砂搽上,令儿服之亦可。屡试有验。
    秘传保婴丹
    真紫草(去芦,酒洗,勿犯铁器) 缠豆藤(烧灰、存性。各四两,二味为君) 升麻(取新者盐水炒,引下,不使侵肺气) 川防风(去芦及叉) 荆芥穗(去梗) 牛蒡子(炒。各二两,四味为臣)真天竹黄 蟾酥(自取,勿用赤眼者) 真牛黄(三味各一钱二分) 大朱砂(麻黄紫草荔枝壳煮过,就将其汤飞研、取净末三钱四味为佐) 甘草梢(去皮,二两和) 赤小豆 黑小豆 绿豆(各四十九粒,炒、勿令焦三味为使)
    上,各取细末和匀,另用紫草三两,入水三碗煎,去滓,熬成膏半碗,入生砂糖半碗,和剂为丸如芡实大,另用飞过朱砂为衣。未出痘之先,浓煎甘草汤,每服,小儿磨一丸,大人二丸。如已发热之时,生姜汤磨服,浓盖取汗,多者可少,少者可无,大有神效。
    袁氏痘前治法 凡欲治痘,须在未发之先,预识其证而分别用药,重者可轻,轻者必愈,但未痘而愈,则医者无功,故多不肯尽心,及其既发,又无及矣,仁者须以救生保婴为心,宁我无功,不可使婴儿失命,备陈十八证治法于后。
    孩儿未痘之先,感冒风邪,身中火烙,头痛自汗,咳嗽不已,伤寒未愈而痘随出焉,痘家谓之猿猴跳锁。伤寒之后,元气嚣漓、须滋阴补血,解热疏风,有滋阴三宝散可服。
    滋阴三宝散
    当归 黄 生地 白茯苓 芍药 川芎 橘红 甘草 防风 玄参 麦门冬(二味加倍)
    上锉细。姜枣煎。
    有饮食不能樽节,暑湿不能护养,肚腹伤坏,泄泻频仍,饮食懒进,肢体羸瘦,愈未几而痘随出焉,痘家谓之观音拂座。此与先泄而出痘者不同,平居无恙,忽泄而痘出,此则毒随泄减,其痘反美,今久泄初愈而痘出,则脾虚元气弱,如单服补药,恐来虚胀,若冷药则毫厘不可用者,只宜调脾,如四制白术之类可也。
    四制白术散
    白术八两,分作四分,一分、砂仁炒,一分、糯米炒,一分、麸皮炒,一分、壁土炒,拣净,为末,量大小,乳酒调服。
    患疟之后,寒热消烁,肌肉渐瘦,或乍愈而痘出,或带疟而患痘,名为马驰剑道。多有湿热酿成此祸,草果、常山断不可用,即柴胡亦是劫药,须参、苓、白术,微加消食祛热之药,如八珍膏、卫元汤可用也。
    八珍膏
    人参(一两) 蜜(四两) 乳汁 梨汁(同熬)
    上,加制过紫河车,酒服两匙。
    卫元汤
    人参 白术 全蝎 山楂 半夏 当归 橘红 枳壳 乌梅上,姜枣煎,加乳服。
    小儿才五六岁,元体薄劣,身发火热,干渴患嗽,疹出未几而痘随出焉,此太阴脾经症也,痘家谓之一苇航海。此与寻常先疹后痘者不同,凡先痘后疹者谓之逆,先疹后痘者谓之顺,此则身弱发热,原患嗽渴,又病疹初愈而痘随后出,其势颇危,须补阴、清肺、培脾,黄 毫厘难犯,内托至奇汤可用也。
    内托至奇汤
    天门冬 麦门冬 人参 白术 当归 茯苓 薏苡仁 川芎 陈皮 甘草 桔梗 银杏(去皮)
    上,加糯米煎,频频服。
    小儿平时患疳积,肚大有青筋,四肢羸瘦,变为丁奚,倏然痘发,此谓之三仙入洞。治之且莫消疳积,浓朴、槟榔、柴、连冷药及抱龙丸之类,皆不可用,宜服益黄散、滴滴金可也。
    滴滴金
    虾蟆肚内有黄金,取出金来和酒服。
    小儿风寒腠理,时发火热,自头连身,遍启丹瘤,愈未几而痘随形焉,痘家谓之倒挂银瓶。多发肝心二经痘,忌用三黄,宜犀角地黄汤、紫草散可也。
    犀角地黄汤
    犀角(用乳汁磨,一钱) 牡丹皮 芍药 生地黄上,加灯草,水煎服。
    小儿未痘之前,火烙脸赤,眼睛直竖,手足撒搐,口燥 语,惊厥屡次,不数日而痘随形焉,痘家谓之霜桥印迹。此与寻常惊后出痘者不同,凡先惊后痘,痘出惊止,决系心经之痘,多是吉征,此则惊甚体虚,或见痘而惊不止,朱砂、金石毫不可用,宜茯神汤可也。
    茯神汤
    生地 当归 甘草 白芍药 茯神 远志 桔梗上,加灯草、姜煎服。
    小儿未痘之前,身热自汗,口中咯血,或鼻衄,或溺血,不数日而痘随形焉,谓之藕池踏水。心官失守,致血妄行,宜清心按火,不可妄用寒凉之剂,野仙独圣散可用也。
    野仙独圣散
    匾柏 玄参 地榆 血见愁 生地黄 木通 芍药 当归身 甘草 干姜小儿未痘之先,身发火热,饮食懒飧,肚腹膨胀,眼胞浮肿,睡卧不安,不数日而痘随形焉,谓之石鼓无鸣。宜理脾补气,参苓白术散加减用之可也。
    参苓白术散加减
    人参 茯苓 山药 白扁豆 白术 陈皮 莲肉 薏苡仁 当归 防风 枳实上,锉为散。随宜加减。
    小儿身发火热,自汗不止,眼睛昏花,呵欠啼叫,未愈而痘随见焉,谓之赤泽栽莲。宜敛汗补肝,宜黄 熬人乳,频频服之,并固真汤可用也。
    固真汤
    绵黄 (二两,蜜炒) 酸枣仁(四两) 人参 白芍药 当归 生地黄 茯苓 甘草 陈皮上 咀。生姜煎服。
    小儿平时父母不能护从,恣其出入,跌磕伤损头面肢体,未愈而痘随出焉,谓之破瓮澄浆。宜补血扶脾,笼金汤可用也。
    笼金汤
    木香 生地黄 芍药 红花 当归 甘草 白芷 土木鳖 橘红 木通 桔梗 白术上,加姜枣煎服。
    儿辈胸膈饱胀,饮食厌恶,身发火热,呕吐频频,未愈而痘随发焉,医家谓之逐鹿亡羊。此与寻常先吐后出痘者不同,大凡因发痘而吐,毒随吐减,出痘必轻,今则先因胃气有伤,腹胀恶食,吐又频频不止,则危迫之象矣,须要调理脾胃,如紫霞黄露饮可用也。
    紫霞黄露饮
    干姜 半夏 藿香 砂仁 枳壳 陈皮 豆蔻 白术(炒) 青皮上 咀。水煎服。
    小儿面色萎黄,时作潮热,眼胞浮肿,肚腹绞痛,此为小HT 未愈而痘随出焉,医家谓之推车陷雪。此因脾胃有伤,渐成疳积,祛虫逐积之药,俱不可用,惟调理脾胃为上策,龙旋散最妙。
    龙旋散
    青皮 干姜 官桂 玄胡索(醋炒) 丁香 豆蔻 砂仁 枳壳 槟榔 浓朴 香附山楂 艾叶小儿遍身生疮,头颈脓窠旋绕,手足关轴,如蛇皮缠裹,寒热不时,喷嚏不止,未愈而痘随出焉,医家谓之霜逐梧桐。法宜凉血卫脾,贞元散可用也。
    贞元散
    甘草 桔梗 人参 白芍药 黄 茯苓 木通 红花 白术 生地黄 白芷升麻 陈皮 天花粉上,用灯草煎服。
    孩儿心中刺痛,未愈而痘随出焉,医家谓之犯夺天梯。此非气逆,即为寒积,龙蟠饮可用也。
    龙蟠饮
    人参 当归 枳壳 白豆蔻 丁香 木香 官桂 青皮 半夏 山楂 三棱 二蚕砂 浓朴上,用生姜酒煎服小儿两眼风热,红肿羞明,刺痛难忍,未愈而痘随出焉,医家谓之弹打天乌。
    法宜清肝祛火,滋玄窖,提阴气,谷精龙胆散可用也。
    谷精龙胆散
    生地黄 红花 荆芥 龙胆草 木通 甘草 赤勺药 谷精草 白茯苓 鼠粘子上,加灯心煎服。
    小儿饮食过度,伤损脾胃,或饱闷,或吞酸,或吐泻,未愈而痘随出焉,医家谓之风燕失巢。痘全资脾胃,急宜消食理脾,消导饮、磨积散相兼而用可也。
    消导饮
    浓朴 枳实 砂仁 山楂肉 半夏 神曲 槟榔 三棱 蓬术 丁香上,加干姜煎服。
    磨积散
    干蒿 陈皮 麦芽 二蚕砂上,加生姜煎服。
    儿辈小腹硬胀刺痛,小便赤涩难通,欲尿则啼,不尿则痛,未愈而痘随发焉,医家谓之断桥失渡。此系心经郁火,积于小肠,浚牛膏是对证之药。
    浚牛膏
    大田螺,用葱盐加少麝,捣烂为膏,热烘,细绢摊贴小腹,用手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