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咳嗽门
病源
有风寒 有痰饮 有火郁 有劳嗽 有肺胀
夫咳者,伤于肺气,有声而无痰。嗽者,动于脾湿,无声而有痰。咳嗽谓有声有痰,因伤肺气而动于脾湿以致之也。夫肺为五脏之华盖,声音之所出,合于皮毛,而司乎腠理,故风寒先能伤之,若腠理不密,外为四气所感,则令人咳嗽,伤于风者,则脉浮鼻塞声重清涕恶寒发热自汗,伤于寒者,则脉紧无汗恶寒烦躁不渴,伤于热者,则脉数烦渴引饮咽干唾涕;伤于湿者,则脉细四肢沉重骨,节烦痛,此四气之所伤也。
或有七情干于五脏六腑,传于肺经,亦能令人咳嗽,弗独肺经也。治疗之法,审其寒热辨其虚实,寒者温之,热者清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至如停饮咳嗽则当清而逐之,其或不谨日久多成劳瘵虚损之病,凡此诸症,在于临时消息,则了然无不瘳矣。
脉法
脉诀云:浮而缓者为伤风 浮而紧者为伤寒
咳脉浮濡者生,紧涩者死,肺脉沉数者咳血
沉滑者多痰
治法
一伤风咳嗽声重恶寒,宜用 华盖散 参苏饮
感冒咳嗽头疼,宜用 金沸草散 人参荆芥散
痰饮咳嗽,宜用 二陈汤 随症加减以治之
火郁生痰面赤作嗽,宜用 降火化痰丸
劳瘵咳嗽,宜用 滋阴降火之药治在本门
肺胀动则喘满气急息重,宜用 收敛之药 诃子 五味子 杏仁 青黛之类
肺胀抑遏不得眠者难治
上半日嗽多是胃中有火,宜用 知母 石膏之药降之
下半日嗽多者是阴虚宜滋阴降火,宜用 四物汤加 知母 黄柏之类
黄昏时咳嗽多者是火气浮于肺不,宜用凉药以五味子敛之
咳嗽胁痛者,宜用 二陈东加 青皮 青黛 以疏肝气或加 白芥子
肺受虚寒久嗽不止,宜用 人参清肺散
冷嗽吐痰沫,宜用 温肺汤
肺萎咳嗽有痰胸旁肿痛午后热声飒者,宜用 人参养肺汤
咳嗽声哑便不可用凉药,宜用 半夏 细辛 生姜之类以散之
咳嗽咽干不可用 半夏 南星之药 ,宜用 贝母 蒌仁以润之
治方
治肺伤风寒
麻黄 紫苏 杏仁 桑皮 赤茯苓 橘红 甘草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治肺感风邪
荆芥 麻黄 前胡 甘草 赤芍药 半夏 金沸草
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治肺受风邪咳嗽声重有痰头疼
人参 紫苏 枳壳 茯苓 陈皮 前胡 桔梗 干葛 甘草 半夏
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治肺受风邪伏热头痛咳嗽鼻塞声重
人参 荆芥 麻黄 细辛 桔梗 陈皮 半夏 杏仁 甘草
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治肺受虚热久嗽不止
人参 阿胶 杏仁 桑皮 地骨皮 知母 乌梅 粟壳 甘草
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治冷嗽吐痰沫
半夏 陈皮 五味子 干姜 薄桂 杏仁 细辛 阿胶 甘草
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治火郁生痰面赤作嗽
黄芩 海石 蒌实 青黛 桔梗 甘草 半夏 青皮 炒栀子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六十丸,姜汤送下。
治肺痰咳嗽
人参 甘草 阿胶 茯苓 柴胡 五味子 贝母 杏仁 桔梗 枳实 桑皮
水二钟,姜三片,煎服
治久嗽润肺
款冬花 人参 五味子 紫菀 桑皮
上为末,蜜丸,如鸡头子大,每服一丸,细嚼,姜汤送下
治无痰嗽久不愈者
贝母 桑皮 五味子 甘草 知母 杏仁 款花
姜三片,煎服
治久嗽不止
人参 款冬花 五味子 知母 贝母 粟壳 乌梅
姜三片,煎服
治郁痰喘嗽不止
贝母 杏仁 青黛
上为末,蜜丸如弹子大每一丸噙化
附肺痿 肺痈
咳嗽有浊痰腥气,或咳唾中有红丝脓血者,名曰肺痿。此因热在上焦也,如口中燥咳,胸中隐隐而痛,名曰肺痈;此因咳伤肺叶而成也。
脉法
脉法曰:肺痈之脉寸数而实,肺痿之脉寸数虚涩浮大者生,短涩者死
治方
治肺痈咳嗽脓血咽喉多渴大小便赤涩
桔梗 贝母 当归 栝蒌子 枳壳 薏苡仁 桑白皮 防己 黄芪 杏仁 百合 甘草节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服。
治肺痈
贝母 知母 白芷 阿胶 白芨 甘草 射干 生地黄 桔梗 薄荷 杏仁 乌梅 桑皮 天门冬
姜三片,食远服。
治肺痿
人参(去芦) 青皮 天门冬(去心) 茯苓 陈皮(去白) 地骨皮 甘草(炙各一钱) 五味子(三十粒) 知母(一钱五分) 桑白皮(二钱)
水二钟,姜三片,食远服。
治肺痿
知母 白朮 茯苓 五味子 人参 半夏 柴胡 甘草 薄荷 川芎 阿胶 款冬花 桔梗 黄芩 麦门冬
姜三片,食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