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卷三十 幼科诸疮部

    自初生起至胎毒、疮丹、疔毒止,皆汇于此部中,以便检阅参治。
    小儿初生无皮门主论
    小儿初离产门,遍身无皮,有两种:一是父母蕴积杨梅淫毒,遗于婴儿,是以无皮,用早米粉、伏龙肝扑之皆效。一是船户在船生产,金、木、水、火皆全,所缺者土耳,但将婴儿放岸上土地睡卧,得土气其皮自生。(添加。)
    申斗垣曰:子在母腹中,母食五辛,或父母曾患梅疮,致令生子浑身无皮,如汤去,或头面半体无皮,名曰 皮疮,宜玉粉散掺之。(玉粉散用桂府滑石水飞一两,甘草三钱,冰片二分,研细扑之。)勿用解毒药。(《启玄》)
    小儿初生无皮门主方
    凡生下遍身无皮,但是红肉者,(《锦囊》)速以白早米粉干扑,候生皮方止。
    又方(窦汉卿) 伏龙肝研末,鸡蛋清调涂。
    又方 土堑泥研细涂之。
    小儿初生遍身鱼泡门主论
    凡生下遍身如鱼泡,碎则成水流渗者。(《锦囊》)
    密陀僧研细干掺,仍服苏合香丸。
    小儿初生梦生门主论
    孩儿生下不能发声,谓之梦生,多不知救,殊为可悯。切勿断脐带,将火炙令暖气入儿腹内,更以热汤荡洗脐带,却取猫一只,用青布袋包裹其头足,使伶俐妇女拿住此猫,向儿耳边以口着力咬破猫耳,猫必大叫一声,儿即醒得生。倘因难产或逆产生下,或冒风寒,举之迟,气欲绝,不能哭者,以父母真气度之亦活;或先扎脐带,以大油纸捻燎之烧断,此又回生起死之要法也。或以手镜向儿头敲镜声并呼其父乳名,儿即啼矣。
    骆潜庵曰:婴儿受母胎中热毒,心寒气闭,落地无声,名曰哑口,速服延寿丹少许,即愈。或以暖水一器灌之,须臾自啼。或以葱白徐徐鞭之,即啼。或令将前后门齐开者,人在街上两头呼其父乳名,从街上直呼至产妇房中,儿即啼矣。
    小儿初生黄肿门主论
    凡小儿初生,遍身黄肿如胆,眼闭呻吟腹胀者,缘母怀胎之时,服寒凉克削之药太过也。(《锦囊》)
    小儿初生鼻塞不通门主方
    小儿初生,鼻塞不通,乳不得下。(《得救》)
    猪牙皂角 草乌(各等分)
    研细用葱涎调成膏,涂囟门上即通。
    又方 红糖、蕲艾、麝香,共捣匀,隔水炖热,敷囟门上,以纸盖之,过宿即通。
    又方 用连须葱一根,放碗内冲滚水,以盏盖之,将儿抱在床上,放下帐子,以碗对小儿鼻孔熏之,额上汗出即通。
    小儿鼻塞不能吃乳。
    醍醐(三合) 青木香 零陵香(各四分)
    三味煎成膏,取少许捻丸塞鼻中;或以膏涂囟门,气通,以温水洗去。
    又方
    通草 北细辛(各一两)
    研细末,以绵缠如枣核大,药如豆大,放绵头上纳入鼻孔内,一日二次,即通。
    小儿初生谷道不通门主论
    小儿初生谷道不通,有一种内有薄膜遮住,胎粪不能屙下,通之胎粪自利可生。
    有一种肛门长皮并无窍眼者危,有用金刀割开,胎粪自利,亦有生者。必须知觉早,方能有救;若迟延,胸腹胀突,面色青白,不能吮乳者,不治。(添加)
    曾有一儿肛门内有一隔膜,大便泻时尚不啼哭,遇大便干结时,必啼哭喊叫,面色紫涨,挣下大便如刀劈开者。三四岁时一医以金刀割开隔膜,出血时以黑药止血,不过 肿数日全安。(添加。)
    《简便方》曰:所谓闷脐生者,小儿初生粪门有一膜遮住儿气,故不能出声,拍之则膜破而能啼哭,须用轻巧妇人以银簪脚轻轻挑破甚便。或不能挑,急用暖衣紧包,勿令散放,以热水浸其胞衣,寒天则加火热之,久则热气内鼓,其膜自破,声出而苏矣。
    小儿初生谷道不通门主方
    急救方 用葱头一个,去须留涎,蘸麻油润入肛门内,胎粪自利。
    一法 以戥杆蘸油润入肛门,自通。
    小儿初生小便不通门主方
    验方
    人乳(四合) 葱白(一寸)
    同煎,分为四服,小便即通。
    胎毒门主论
    冯鲁瞻曰:后天诸毒易辨,先天所中难明,轻则发而为疮也。起似风瘾,渐成细瘰,一作搔痒,即湿而起片,如癣白头,遍体上下随感而发,其疮有虫,故名虫胞,谓从胎胞而来也。总是湿火相乘,血热毒盛,腠理愈开,淫毒益炽,痒为气虚,楚属血虚,其证属腑,旋久而气血两虚,则因热而起,又因热乘虚而内攻矣。治宜托里解毒为主。然愈时结聚于顶者,六阳诸毒上冲,火毒炎上之征也。若初起便发于顶者,胎毒壅盛,上参阳位也。如发稀而有白屑,至久不愈者即名秃疮,亦有年长而患脑疳,白秃不生发者,盖足少阴肾,其华在发,因疳热血气损少,不能荣发耳。有收在四肢者,是日久脾虚,湿热感袭也。其惊疮者,惊本无物,因蹉其血气,在脏为积。在腑流溢皮肤而为疮也。恋银疮者,眉间生疮,是肺热也。风疮者亦发遍身,其形甚小,俗呼谓疥也。虫窠疮窠内有虫如细虮子者是也。诸疮治法,若痛痒不可忍者,及性急面黑而血热者,宜若寒如芩连、苦参之类,体胖之人宜祛风燥湿清火为主。
    如久病之后,湿蒸于外达者,但宜补托,切勿多浴涂遏,致毒内攻。然诸疮虽属心火,当用寒凉,但热则行,寒则凝,凝则毒反滞而难痊。故莫如透肌解毒,和血养阴,则风火息而燥痒除,且气血充固,诸毒不能为患矣。若痘疹之后生疮者,余毒未尽也,亦宜化毒和血;若疮前发惊与夫疮后发惊者,皆因疮而致也。并宜理疮为主,至于一切胎毒,俱宜凉血清热,解毒发散于外,切勿轻从外治,以致热毒内攻,卒成不救,小儿脏腑娇嫩,易入难出耳。若致疮色焦枯,肚腹青黑者,生疮而无脓汁者,或遍体皆疮毒发于肋,或在少腹,或在顶门肿起者,并皆不治。(《锦囊》)
    陈实功曰:小儿遗毒烂斑,乃未生前在于胞胎禀受,或因父母杨梅疮后遗毒,既生之后先发红点,次成烂斑,甚者口角谷道,眼眶鼻面皮肉俱坏,多妨乳哺,啼叫不安。初治宜早用土茯苓汤调人中黄末,每日数次,共饮四五分,外用解毒紫金丹磨涂患上,效者可保十之三四,迟则烂斑遍身不乳,百难治一二,此根蒂受毒之深也。(《正宗》)
    又曰:胎毒疮乃母食辛热浓味遗毒于胎,则生子生疮,治之当戒发物及母欲后乳子,不然恐难除根。
    又曰:有等小儿初产,背上有大孔窬一二个,但内中有膜,完护脏腑者得生,如无膜露见脏腑者即死无救。如有膜者以补中益气汤与产母服之,乳儿自能长完,亦有虽活,三五岁而死者有之。
    陈远公曰:小儿生半岁或一二岁,忽身上手足肚腹,头面臂上长成大疮,久变为毒,百计治之不效,此非儿毒,乃父母之毒。当日结胎,或感杨梅毒气,坐胎之后,或感淫气火邪,以至贻害小儿。治不得法,多半死亡,吾遇异传,治此证已数十人矣。吾不传方,则负异人之善念,而小儿无方失救,不犹吾杀之乎!用金银花二两,生甘草、天花粉、黄药、锦地罗各三钱,人参二钱,水煎服,二剂毒全消。倘外口不愈,另有外治,用蜗牛、生甘草、儿茶、樟脑、黄丹、水粉、枯矾各三钱,冰片、轻粉各一钱,地龙粪五钱,麝香三分为细末,麻油调敷,数日疮内生肉,疮口外敛,真神方也。轻者用煎方,不必外治,重者内外合治,无不速痊。余从万世起见,将方传世,愿人广传,体余之心为心,勿自试为私秘不传,以受天谴。(《冰鉴》)
    汪省之曰:小儿遗毒烂斑,乃在胎胞禀受,故既生之后,热汤洗浴,烘熏衣物,外热触动内毒始发。(《理例》)
    钱青抡曰:小儿胎中遗毒,患赤剥杨梅疮并无皮,脓血淋漓,疮疡名曰竹衣乖,竟有胎胎皆然者。(《幼科良方》)
    骆潜庵曰:胎中受母热毒,致生胎毒病证。三朝、一七、十日、半月之日,最难救治;五六日犹难,速服延寿丹豆大三粒,即愈。(《推拿秘书》)
    胎毒门主方
    胎毒 儿茶五钱焙研,犍猪胆汁调匀,煎滚冷定,将疮用甘草汤洗净,敷之。
    又方(《启玄》)
    大枫肉(十五枚) 白胶香(三钱) 烟胶(二钱) 轻粉(一钱)
    共研细,用鸡蛋黄熬油调搽,如痒加枯矾五分。
    又方 鳖甲 存性,研细,麻油调搽。
    竹衣乖内服丸方(《幼科良方》)
    真犀黄(三分) 朱砂 雄黄(各七分) 乳香(去油) 没药(去油,各五分) 麝香(一分) 山慈菇(一钱)
    上为末蜜丸重三分,金银花汤每日调服一丸,即愈。
    竹衣乖搽方
    白芦甘石( 过,淬入黄连汁内三次,童便内四次。一两) 赤石脂( ) 紫甘蔗皮(烧炭存性) 儿茶(各五钱) 黄柏(猪胆涂炙七次,七钱) 真绿豆粉(炒,七分) 冰片(五分)
    共研细。用麻油入鸡蛋黄煎黑去渣,候冷调搽,即愈。
    小儿胎热,眼肿赤,肚热啼哭及身上红肿,或头顶疮疖,耳出脓汁,此方神效。(《赤水玄珠》)
    郁金 天花粉 甘草 干葛 桔梗 薄荷叶(各等分)
    共为末。白汤调下五分,或一钱,仍用艾叶煎汤浸足底,引热下行。
    胎热卷皮、火奶癣恋眉神方
    人中黄(三分) 川贝母(去心研,二钱) 金银花(二钱)
    白水煎徐徐服,服至痊愈而止。或用金银花八两,川贝母四两熬膏,入人中黄二两成膏,每早晚量儿大小,白汤冲服一二匙,更妙。
    仙传延寿丹(骆潜庵)。治小儿胎毒哑口,口噤脐风,马牙鹅口、重舌、木舌,风热脾热,积热骨蒸,壮热夜啼,火眼翳障,一切火证如神。
    锦纹大黄(十斤)
    上切片,先用白酒或黄酒浸两昼夜,入沙锅煮一枝大香取出,铺在板上晒极干;二次三次亦如之;到四制用 本煎汁浸一昼夜,煮晒如前;五制用车前草摘来洗净洒水捣汁浸,煮晒如前;六制用向东南侧柏叶,清晨采来水洗捣汁,浸煮晒如前。到后三制仍用酒浸煮透晒至九次。止晒半干,便入石臼捣烂为丸,或重一分、三分、一钱、二钱、三钱。看儿大小,火证轻重,加减用之。
    秘方 鲜半枝莲捣汁扫上,以渣煎汤洗,即效。
    又方 慎火草捣汁搓。
    胎瘤门主论
    蒋示吉曰:初生小儿头上胸乳间肿起,大如馒首,小似李梅,此乃胎中瘀血凝滞而成。须候小儿盈月以外,方可用针刺破,内如赤豆汁乃安。内服五福化毒丹。(《说约》)
    《心法》曰:胎瘤乃胎前孕妇积热,以致胞热,更兼血瘀结滞而成。多生头上及胸乳间,初如李核,渐大如馒,色紫微硬,漫肿不甚疼痛。如婴儿初生即有者,候过盈月,熟透方可针之,放出赤豆汁或脓汁,其肿即消。若盈月后生者,必待脓鼓熟透再针。
    吴半千曰:红丝瘤一名胎瘤,发无定处,由小渐大,婴儿落草,或一二岁之间患之,瘤皮色红中含血丝,亦有自破者。治法虽同胎瘤,但此患由先天肾中伏火,精有血丝,以气相传生子,故有此疾。终为火证,亦难收敛。
    奶癣疮门主论
    陈实功曰:儿在胎中,母食五辛,喜飧炙 ,遗热与儿,生后头面遍身发为奶癣,流脂成片,睡卧不安,搔痒不绝,治以文蛤散。(《正宗》)
    吴半千曰:小儿初生奶癣,类乎疥癞。初起手足,次延腹背,缠绵不已。用僵蚕不拘多少,去嘴研末,煎汤浴之,或一日一次,毒必发生,然后用青黛散搓之。
    《心法》曰:此证初生头顶,或生眉端,痒起白屑,形如疥癣,由胎中血热,落草受风缠绵,此即干 疮。有误用汤火洗皮肤起粟,搔痒无度,黄水津淫,延及遍身,即成湿 疮。干用润肌膏,湿用黄柏头末,滑石和匀干掺,痒甚者用乌云膏。
    奶癣疮门主方
    文蛤散 文蛤(四两) 轻粉(五钱) 点红川椒(二两)
    先将文蛤打成细块,锅内炒黄色,次下川椒同炒黑色烟起为度,入罐内封口存性。次日入轻粉研为细末,罐收贮,香油调搓,乳母戒口为妙。
    又方
    川贝母(去心) 金银花(各等分)
    共为末,炼蜜为丸。每重一钱,白汤调下。
    又方
    大枫肉 黄柏(各五钱) 蛇床子(二钱五分) 枯矾 雄黄(各一钱) 轻粉(一钱三分)
    共为末。腊猪油调搓。
    小儿奶癣及满头遍身黄水疮,白面不拘多少,香油拌匀作HT ,火烧成性为末,再用真香油调搓。
    青黛散
    青黛 黄柏 枯矾 雄黄 百药煎 硫黄(各等分)
    共研细。湿则干掺;干则香油调搓,以愈为度。
    又方 如意草捣烂涂之。
    乌云膏 松香二两,硫黄一两研匀,香油拌如糊,摊南青布上半指浓,卷成条,线扎紧,再用香油泡一日取出。刮去余油,以火点着,一头朝下,用粗碗接之,布灰陆续剪去,将滴下油浸冷水中一宿出火毒,搓之。
    奶癣并卷皮火。
    鸡蛋(七个,煮老,去白,炒取油) 杭粉(三钱)调搽。
    又方 子滚水泡透,去 只以汤洗之。
    又方
    雄黄(一钱) 食盐(一分)
    共研细,麻油调搓。
    奶癣多生耳后,令伊芳母嚼白米成膏涂之。
    羊胡疮门主论
    申斗垣曰:下唇下巴骨生疮故名。乃任脉经湿热所生也,在承浆穴地角边,宜除湿清热药主之。(《启玄》)
    羊胡疮门主方
    羊胡散(申斗垣)。烟胶(五钱) 轻粉(一钱) 羊胡须(一撮烧灰)
    共研。湿则干擦,干则油调搽之。
    肥疮门主论
    陈实功曰:肥疮由胎毒而成者少,因饮食之后油手摩头,或枕头不洁而成者多。(《正宗》)
    申斗垣曰:此疮宜槐条煎汤洗净,以烟胶、枯矾、轻粉研细,熟油调搽。(《启玄》)
    冯鲁瞻曰:此疮乃脏腑不和之气上冲,血热之毒上注,小儿阴气未足,阳火有余,故最多犯之。宜内服连翘、天花粉、荆芥、防风、贝母、元参、赤芍药、生地黄、牛蒡子清热解毒,凉血和血之剂,俟毒气少解,方外用药以涂之。切不可骤加寒凉涂遏,以致热毒内攻不救。盖小儿脏腑娇嫩,易入难出也。(《锦囊》)
    肥疮门主方
    肥疮
    胡黄连 轻粉 雄黄(各三分) 胆矾(二分) 枯矾(一钱) 猪蹄鞋(三个, 存性)
    研细。将疮洗净搽之。
    又方 肥皂子 存性研末,猪胆汁调搽。
    又方
    松香 血丹(各等分)
    研细,猪板油捣汁,青布卷条烧之,取油搽。
    又方
    东丹(八分) 枯矾(一钱) 真铅粉 松香(各二钱,入葱管内饭上蒸化,待冷去葱用)
    共研细末。热香油调搽。
    又方
    黄花(烧灰) 轻粉(少许) 研匀干搽。
    小儿头上肥疮黄水疮梅花秃。
    铜绿 松香(各三钱) 黄蜡(二钱)
    香油一两五钱熬匀,涂之。
    头上生疮,俗名粘疮绝妙方(《集验》)
    海螵蛸(二钱) 白胶香 轻粉(各五分)
    研匀。清油润疮,以药干擦。
    肥疮极凶者,苦参、何首乌、当归、威灵仙、甘草、金银花、胡麻、石菖蒲、连翘、生地、蝉蜕,酒水同煎。
    又方(鸿禧东房传。)
    大枫肉(五钱) 白信(三分) 油核桃(五个)
    共捣匀,作三丸,夜间取一丸在心口用手擦,至二更天药气散开,仍聚胸膛,仰面而卧;次夕亦然,间一夜再擦一丸,七日后痊愈。
    头面肥疮。(《经验》)
    轻粉 飞血丹 白矾 雄黄(各等分)
    研细。装入葱管内两头扎,煨过加龟版灰少许研,菜油调搓立效。
    黄水疮门主论
    申斗垣曰:黄水疮又名滴脓疮。(《启玄》)
    陈实功曰:头面耳项忽生黄泡,破流脂水,倾刻沿开,多生痛痒,此因日晒风吹,暴感湿热,或内飧湿热之物,风动火生者有之。治用蛤粉散,或四味异功散搽之。(《正宗》)
    冯鲁瞻曰:面上耳边生疮,时出黄水,浸淫不愈,名曰香瓣疮。(《锦囊》)
    凡初起细疮,手少动之即破,毒水流入何处,即生大水泡疮,即为黄水疮,此热毒郁于皮毛也。当以汤洗之。(《秘录》)
    黄水疮门主方
    四味异功散 松香(炼老) 生矾 枯矾 银粉
    各等分研细。先将 猪汤或米泔水熬洗,去净疮靥,拭干秽水,干则麻油调搓,湿则干掺。
    面上黄水疮。
    酸枣 荆芥 羊胡(各 灰存性,一钱) 铅粉(五钱)
    研细,先以槐条煎水洗净,将药敷上,其疮自好。
    洗法(岐天师)
    雄黄 防风(各五钱)
    水十碗,数滚去渣,取汁洗疮即愈。
    又方 铅粉用菜油调涂磁盘内,多卷纸卷点着合熏,时时搅匀待遍黄听用。将靥剥去搓上立愈。
    又方(《周氏抄方》)雄猪胆一个,黄柏一两,浸,焙干为末,掺之。
    白蛇串门主论
    申斗垣曰:白蛇串即白蛇缠,生于腰间,两头如蛇形,两头相合则必不能救矣。
    按《纲目》剪春萝条下治火带疮绕脐腰腹生者,采花叶捣烂,蜜和涂之,即愈。大法宜隔纸膏。(《启玄》)
    白蛇缠腰,乃腰里起一红泡圈子,若不早治,被其缠到者不救。缠腰者如 腰样也。(钱青抡。)
    窦汉卿曰:白蛇串即白蛇缠,又名蛇窠疮。(《全书》)
    朱丹溪曰:此疮因衣服被蛇游行,或饮食中受沾蛇毒,入于皮毛,致生疮且痛。
    可用艾灸之,疮头上或以松针刺血,取蜈蚣浸油搓之,或酒调雄黄白芷搓之。
    澄曰:此患多起于腰间,若不急治,则疮形灰烂,首尾搭头无救。
    白蛇串门主方
    白蛇串(图缺)
    劈毒立消丹(吴羹相)。治白蛇缠并蛇蝎蜈蚣疯犬咬毒,肿痛垂危者。
    雄黄(一钱五分) 麝香 冰片(各一分) 牙硝(二钱)
    上药端午时虔诚修合,遇证点男左女右眼大 内。痛一盏茶时即止,其肿渐消,其痛渐止,三日痊愈。
    隔纸膏(曹羽文)。雄猪油去皮膜熬化,冷定,入劈毒立消丹,再加麻油二茶匙,飞丹三钱收用,摊隔纸膏贴之,神效。
    又方 鳝鱼血调雄黄末敷上即焦,神效。
    又方(秘本)。蛇壳一条 灰存性,坑厕板上浮泥刮下,同研细,用童便调敷数次,一二日即愈。
    又方
    白芨(八钱) 水龙骨(粪船者妙,一两)
    共研细,无根水调敷。
    又方 锅脐灰研细,臭淘米泔水脚子调敷。
    又方 用紫棉纸三张,作三长条,以火点着,从初起疮上照至疮尾,即将紫棉纸灰用灯盏油脚调匀搽之。每日一次,三日痊愈。
    又方 猪窠草烧灰,麻油调搓。
    禁法 取蛇神纸马,(如铺中无此纸马,可用黄团花折成长条状如蛇形,头宽尾细。)放蛇窠疮上,一面游绕,一面祷祝曰:家蛇归洞,野蛇上大路。再将各种蛇名随意念几遍,叫他上大路。(如菜花蛇叫他上大路,赤练蛇叫他上大路,马梢蛇叫他上大路,水蛇叫他上大路。)祷祝毕,即将蛇纸顺搁患者家歇房门口门槛上,蛇头向外,取艾团三个,头中尾安三处,用火灸艾,俟艾烧尽,再将蛇纸艾火一同烧尽,搽疮上即止疼。如未痊愈,次日早晚仍照上法治之,不过三日,疮头干枯,神验。
    又方
    陈壁土 头发灰(各等分) 麻油调搽。
    又方
    人发( ) 黑驴粪( ) 墙上青苔(各等分)
    共为末,香油调搓,不过三次愈。
    又方
    侧柏叶 黄柏 韭地蚯蚓粪 生大黄(各五钱) 赤小豆 雄黄 轻粉(各三钱)
    研细,用新汲水或香油调搽。
    又方 鲜鳝血涂。
    又方 黄粟米焙,研细,麻油调搓。
    又方 干艾叶搓为纸捻,烧烟熏至黄色即住,神效。
    又方 灶心土干研,清油调涂。
    白秃疮门主论
    陈实功曰:白秃疮俗名瘌痢,乃剃头时腠理司开,外风袭入,结聚不散,以致气血不潮,皮肉干枯,遂成白秃疮,久则发白脱落。(《正宗》)
    申斗垣曰:秃疮乃足太阳膀胱督脉二经受湿热,生虫作痒,疮痂高堆是也。风袭则起白屑,热甚则秃,久则伤孔不生发也,治当消风除湿,杀虫止痒养血。(《启玄》)
    汪省之曰:白秃疮久则发落,根无荣养,如秃斑光泽不痒,内血不潮,以姜擦润肌膏,常擦其发渐生;如秃斑干枯作痒者,内必有虫,宜用杀虫之药治之。(《理例》)
    白秃疮门主方
    验方 仙人垢(即死人棺底垢腻也。)不拘多少,用鲫鱼一尾,香油煎熟,取油调涂一铜钱浓。
    又方 黑桑椹子入瓶晒二十一日,化水洗之。
    又方 香油一斤入活蜈蚣十条,浸一月,晒二三日,收藏鹅翎搅之。
    又方 干蜈蚣不拘多少,入瓶内真麻油浸一七,将头剃净,用油搓之。
    又方 百草霜研细,麻油调搽。
    又方 鸡蛋一个,麻油二两,煎枯取油,用尖槟榔粗碗底磨化,加硫黄、花椒末各三分,搅匀搓之。
    又方 浓朴四两,麻油半斤同煎,待冷搓之。(或研末,冰麝油调搓亦效。)
    又方
    百草霜(一两) 榆皮(三钱) 窑内烧红土(四两) 胆矾(六钱) 轻粉(一钱)
    研细。剃头后猪胆汁调搽。
    香薷煎(冯氏) 治白秃不生发燥痛。
    陈香薷(二两) 胡粉(一两) 猪脂(五钱)
    水一大盏,煎香薷取汁三分去滓,入胡粉、猪脂和匀,日日频涂之。
    洗瘌头 蜗牛三十条,水三碗,煎汤洗之,两次痊愈。
    秃头生发。
    秦椒 白芷 川芎(各一两) 蔓荆子 云苓 香附(各五钱)
    俱生用锉碎绢袋盛,浸香油七日,取油日三度擦无发处,其发自生。切勿令油滴白肉上。
    秃疮有虫痒痛。(《启玄》)
    烟胶(五钱) 水银 雄黄(各一钱) 枯矾 轻粉(各五分)
    研细,用陈腊猪油或马脂油调搓。
    多年治不好的秃疮。(《启玄》)
    轻粉(一钱) 枯矾(三分)
    用番木鳖不拘多少,以油煎枯,去木鳖用油调搽。
    梅花秃胎毒辣痢 雄猪毛一具拣净去油腻阴干,入阳城罐封固,火打三炷香,冷定取出为末。每用五分调搽,先用花椒葱白煎汤洗透,待干搽药,二七痊愈,发出便佳。
    瘌痢疮(积德堂陆氏) 酒肉店内油透陈竹灯挂一个,劈碎装瓷瓶内,口上用旧髻铁丝覆瓶口上倒转,下再用瓶以此瓶合于下,瓶口上用火 之,其汁溜下取之,搽上神效。
    又方(积德堂) 锻石窑内烧过红土堑流结上渣,轻虚色赤者,四两,百草霜、雄黄各一两,胆矾六钱,榆皮三钱,轻粉一钱
    研细,剃头,猪胆汁调搓。
    又方(周氏抄本) 黄连末,猪骨髓调搓。
    秃疮 鸽子粪新瓦焙存性,研细,麻油或菜油调匀听用。如疮靥堆起,可用清米泔水同葱川椒煎汤洗去,擦上三次无不愈者。
    又方
    沥青(二两) 铜绿(一钱五分) 黄蜡 麻油(各一两五钱)
    火熬膏摊贴,神效。
    瘌痢白秃 狗油煮马前子浮起,研细,先用宰猪汤洗净,搓之。毡帽包头过三日,一扫光。
    小儿头上白色圈圈白秃 蒜瓣每清晨揩白秃上,自愈。
    瘌疮 松香、明矾,猪板油捣搓,即愈。
    小儿白秃 鲜鳝鱼一条,捣烂敷。
    又方 生鹅油涂在头上,用旧鞋底洗净烘热擦之,擦尽白皮,一连数次,不可洗去。
    又方 大红枣一枚去核,填砒霜入内令满,扎紧,炭火烧焦存性,研细,米泔水洗净后涂之。
    又方 生黄豆炒黄研末,香油调搽。
    肥油膏(吴半千。)番木鳖(六钱) 当归 藜芦(各五钱) 黄柏 苦参 杏仁 野狼毒 白附子(各三钱) 鲤鱼胆(三个)
    用香油十两熬至黑黄色去渣,入黄腊一两二钱熔化,以布摅过收贮,每用少许,用蓝布裹手蘸擦。
    踯躅花油
    踯躅花根(四两捣烂)
    用香油一碗熬枯去渣,入黄蜡少许,滤清候冷,青布蘸搓,日用三次,毡帽戴之,勿令见风。
    又方 驴油频搓患上,疮愈发长。
    连床散 治瘌疮及手足身上阴器肤囊,抓烂淋漓。
    黄连(五钱) 蛇床子(二钱五分) 五倍子(一钱二分半) 轻粉(二十五贴)
    为细末。先以荆芥葱白煎汤洗拭候干,清油调敷。
    赤游丹门主论
    赤游丹(图缺)
    《内经》运气丹 皆属火。
    经曰:少阳司天,客胜则丹疹外发,及为丹 是也。
    《圣惠》云:夫一切丹毒者,为人身体忽然变赤如丹之状,故谓之丹毒也。或发手足,或发腹上如手大,皆风热恶毒所为,重者亦有疽之类也。若不急治,则痛不可忍;久则坏烂,出脓血数升。若发于节间,便令人四肢毒肿,入于腹则杀人,小儿得之最为急也。
    戴复庵曰:发丹色状不一,痒痛亦异,大概因血热肌虚,气邪所搏而发。然色赤者多,以赤故谓之丹,有发而色白,谓之冷瘼。此病多缘肌肉疏为风邪所袭而成。风热则赤,风冷则白,今人但呼赤为丹,白为瘼,古方亦名为瘾疹,非特分寒热,亦兼备四气。近世方论呼白为婆瘼,赤为血风。
    朱丹溪曰:内伤 者,胃气极虚,一身如火游外所致,宜补以降之。
    刘涓子《鬼遗方》云:丹者恶毒之疮,五色无痛为丹毒,痒者为风丹。
    陈实功曰,赤游丹又名火丹,乃心火妄动,三焦风热乘之,故发于肌肤之表。有干湿之不同,红白之各异。干者色红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痒发热,此属心肝二经之火,治以凉心泻肝,化斑解毒汤主之。湿者色多黄白,大小不等,流水作烂多痛,此属脾肺二经湿热,宜清肺泻脾,除湿胃苓汤主之。腰胁生之,肝火妄动,又名缠腰丹,柴胡清肝汤主之。甚者急以细磁锋砭血,精猪肉片贴之。(《正宗》)
    许学士曰:飞灶丹从头顶红肿光起,(宜葱白自然汁调白芨末涂。)吉灶丹乃膀胱经风热,从头上向脑后红肿,(宜赤小豆紫荆皮末,用鸡子清或酒调涂。)鬼火丹乃手足阳明经风热,从面上起红肿,(宜蜜调制柏散或鸡子清调伏龙肝末涂之。)天火丹乃肾经中热毒,膀胱风热,从脊背起赤肿,(宜一二年陈羊油熔化,调羌活末涂之。)天灶丹从两臂赤肿少黄色,或一臂,乃手阳明风热,(宜柳枝烧灰,水调涂之,或冲和膏涂。)水激丹两胁虚肿红热,乃足少阳胆经风热,(宜有孕母猪屎烧灰,蜡水涂之。)胡吹丹从脐上起黄肿者,是任脉中热与湿,(宜醋调槟榔末涂,或酒调冲和膏涂。)野火丹从两腿上起赤肿如火烧,乃足阳明经中风热,(宜羊油调乳香末涂,或捣火丹草和醋涂,或水调白芨末涂之。)烟火丹从两足背上起赤肿痛,乃足三阳经风热,亦有足底心起,是足少阴肾经大热,(宜香油调猪石槽下土涂之,或蜜调制柏散涂。)胡漏丹从阴上起,或黄肿赤肿,乃足厥阴肝经虚火发于外。(宜羊油调屋漏土涂之,或调制柏散醋涂。)
    又曰:此俱小儿受胎内之毒,如三日不治,攻入肠胃必死。
    又曰:凡小儿未满百日发丹,不拘是何丹,必死。
    窦汉卿曰:游丹发于头者何以治之,必须将患儿眠在床上,以脚跟一头加砖一二块,以坠毒气于头,再用磁锋砭之,使毒气毒血皆从头顶而出,若乳母抱立在身砭之,则毒气顺下,遂壅咽喉,必难生矣。近观同道之友,颠倒砭之,不行其手法以害诸儿,故不辞琐琐,又申明之。
    又曰:凡丹入于腹中,饱闷脐凸,体若燔炭者死。
    又曰:内丹从胁下至腰下肿,发赤色至腰则死。
    申斗垣曰:内丹言赤色如涂朱,映于肉里,故名内丹,似板而微肿。如发于渊腋金门等穴,或右或左,皆少阳胆经,一二日者可治;如连腰脐青紫及大痛,或大小便不通,皆不可治,死之必矣。(《启玄》)
    又曰:夹豆丹者赤也,如涂赤朱于皮肤之上,乃热毒蕴蓄恶血,命门相火合而发起,与痘相兼而生。如霞片浮而薄者易治;浓而紫者难痊。当顺天时,若暑热以通圣辛凉之剂解之,严寒以升麻葛根辛温之剂解之。痘疮既发,正合其宜,又有失于调护,受风热则血沸腾,感寒冷则血凝泣,亦可用涂敷之法于外。
    又曰:丹从腹往四肢者生,从四肢入腹者无救。
    窦汉卿曰:赤丹急用磁锋砭去紫血,自下而上,则毒血流上,不可逆砭,急用乳香末鸡子清调匀涂砭处,时以芭蕉根汁涂之。
    又曰:又有一种烂皮火丹,用莲蓬 、面粉、伏龙肝、黄柏末和匀干掺。
    李东垣曰:丹毒者,谓人身忽然赤如涂丹之状,故谓之丹毒。世俗有云赤瘤,或因有疮误而相触,四畔 赤,谓之疮瘤。凡丹毒之疾,皆游走不定,状如云气者是也。小儿得之,最忌百日之内,谓之胎瘤。以其气血嫩弱,脏腑柔脆,难任镰针,所以忌也。
    冯鲁瞻曰:赤紫丹瘤皆心火内郁而发,赤如丹砂,故名曰丹。因热毒客于皮肤,搏于气血而风乘之,阴滞于阳则发丹毒。热极生风,片刻之间,游走遍体,虚热则痒,实热则痛。自腹而达于四肢者易治。自四肢而归于腹者难疗。书虽有五色之分,十丹之异,总不出血热而属于心,心火内炽,客风外乘,风胜则树木皆摇,故令游走殊速。名为丹者。以心应火而色赤也。色红者生,白者气虚挟痰,紫者毒盛,色青如苔者死。赤者名赤游丹,热毒感之深也。其状赤肿,片片如胭脂涂染,或发于手足,或发于头面胸背,令儿躁闷腹胀,其热如火,痛不可忍,游走遍体,流行甚速,须急治之;若一入腹入肾,即不可救。白者名曰白游风,感风湿之轻证也。其候流块作痒,壮热憎寒,鼻塞脑闷,咳嗽吐逆。其治之法,赤者清凉解毒,甚则砭去恶血,以药涂之,白者不过疏散渗湿而已。火灼疮者,先天之热毒也,火走空窍,故必于口鼻眼目,阴囊粪门之处红点如癣,渐成红泡,逾日而穿,赤色无皮,如汤火 炙之状,痛苦殊甚,睡卧不安,一二日间周身能腐;若至囟门肿气,阴毒肿亮者不治。及一切丹毒入脏,脐突出浆,面颊紫浮,噎气不乳,手足拳禁,大小便绝,胸背血点,舌生黑疮,心胸紫肿者,皆为不治。然小儿脏腑娇嫩,凡一切丹毒,必先内服解毒,方可外敷。盖毒易入难出,肌肉受伤其害轻,脏腑受伤其害速耳。(《锦囊》)
    陈实功曰:小儿赤游丹乃受毒于未生前,发病于有生后。盖身在胞胎,皆赖父精母血借以生养,父母不能节其欲,多致淫火猖炽,胎必侵受;既生之后,热汤洗浴,烘熏衣物,触动内毒;欲发之时,先必发热啼叫惊搐,次生红肿光亮发热,瞬息游走无定,发无定处,先从头额起者名天灶丹。治以升麻葛根汤,母子同服。余皆起于腹背,腹背流入四肢者轻;起于四肢流入胸背者重。有此总宜砭去恶血为要。砭血之后,先用猪精肉缝片贴之,一时许,以金黄散用水芭蕉根捣汁调敷。如毒气入里,腹胀坚硬不乳者,紫雪散下之,三日后身渐彻凉,砭血之处,肉便软活,声清腹软,乳哺如常者顺,反此为逆。(《正宗》)
    钱青抡曰:天火丹从背上起赤点疤,(桑白皮为末,羊脂调涂。)水激丹从两胁虚肿起,(生铁锉末,猪粪调涂之。)缠腰丹腰生一红蕾,两边生红筋,缠至脐必死,(金墨磨浓和雄黄末涂之。)冷丹白颜料者,(用姜皮一撮煎汤洗之。)热丹红颜料者,(紫背浮萍煎汤洗之。)丹瘤或生颏下如樱桃,突出色赤而光者是也。(宜以绵羊脑子同朴硝研烂贴患处,立效。)丹疹遍身红点如洒朱者是也。(用防己半两,朴硝、犀角、黄芩、黄 、升麻各一钱,加竹沥煎服,即愈。)火丹遍身红肿是也。(用当归、赤芍、甘草、大黄各等分,每服三钱,水半盅,煎三四分,食后服,亦效。)火丹发于足踝者,(用芸薹菜捣敷,随手即消。)赤游风丹忽然肿痒,流行不止一处者是也,此证至急,救迟则死。(用雄黄、五倍子各等分为末,醋调涂之,或用无名异为末,葱汁调涂立消,或用铁锈水涂之即消,或用新生荷叶捣烂入盐少许,涂之即消。)
    赤游丹门主方
    升麻葛根汤 治丹毒身体发热,面红气急,啼叫惊搐等证。
    升麻 葛根 白芍 柴胡 黄芩 黑山栀(各一钱) 木通 甘草(各五分)
    水煎,不拘时母子同服。
    大连翘饮 治小儿丹毒发热,痰涎壅盛,一切诸疮痧疹,颈项生核,或伤风寒,时行发热等证。
    连翘 生石膏 防风 荆芥 生甘草 滑石 黑山栀 当归 瞿麦 车前子 木通牛蒡子 赤芍药 柴胡 炒黄芩 蝉蜕(各五分)
    灯心二十根,白水煎,母子同服。
    消毒犀牛饮 小儿丹毒,身热气粗,啼叫惊搐不宁等证。
    犀角 防风(各一钱) 甘草(五分) 川黄连(三分)
    灯心二十根同煎,徐徐服之。
    紫雪散 治小儿赤游丹毒,甚者毒气入里,肚腹膨胀,气急不乳,即宜此药救之。又治伤寒热躁发狂及外科一切蓄毒在内,烦躁口干,恍惚不宁等证。
    升麻 羚羊角 石膏 寒水石 犀角(各一两) 广木香 沉香(各五钱) 生甘草(八钱) 元参(二两)
    水五碗同药煎至一碗,滤清再煎滚,投提净朴硝三两六钱,微火慢煎,水气将尽欲凝结之时,倾入碗内下朱砂、冰片各二钱,金箔一百张,各预乳细和匀,碗顿水内,候冷凝成雪也。大人每用一钱;小儿二分;十岁者五分,徐徐咽之,即救。病重者加至一钱亦可,或用淡竹叶灯心煎汤化服俱可。
    荆防散 赤丹游走。
    荆芥 牡丹皮 防风 金银花 牛蒡子(炒杵) 橘红 生甘草 羌活 连翘 天花粉 元参 赤芍药(各等分) 水煎服。
    化斑解毒汤 治三焦风热上攻,致生火丹,延及遍身痒痛者。
    元参 人中黄 知母 生甘草 石膏 牛蒡子 升麻 川黄连 连翘(各等分)
    淡竹叶二十片,水煎,不拘时服。
    针砭法 小儿赤游丹毒,红赤 肿,游走不定,须急砭之,用披针锋尖向患上,以乌木重箸在针面击之,密砭出血多者为妙。血红者轻,紫者重,黑者死。砭毕温汤洗净,用干精猪肉缝大片贴砭处一时许,方换如意金黄散,以水芭蕉根捣汁调敷。
    搽药方 石膏、密陀僧、雄黄、生大黄各等分,研细,芭蕉根汁调敷。
    又方 腊月羊油熬搓,并治冻坼。
    又方 浮萍草捣汁搓。
    又方 芭蕉根捣汁搓。
    又方 鼠粘根捣汁搓。
    绿袍散
    绿豆(五钱) 生大黄(二两)
    生薄荷捣汁,入蜜调涂。
    柏叶散 治三焦火甚,致生火丹,作痛作痒,延及遍身。
    侧柏叶(炒黄) 大黄 蚯蚓粪(韭菜田内者佳) 黄柏(各五钱) 赤小豆 轻粉(各三钱)
    共为细末,新汲水调搓。
    当归膏 赤游丹、鹅掌风。
    当归 生地黄(各一两) 木鳖子(去壳) 大枫子(去壳) 麻黄 防风 玄参 紫草 黄柏(各五钱)
    用麻油半斤,同药熬枯滤去渣。再将油复入净锅内熬至滴水成珠,再下黄蜡二两,试水中不散为度。候稍冷倾入盖碗内,坐水中出火毒三日,听搓。
    奇方(汤氏) 灶马(即俗呼樟木虫。)在灶内寻出活的去头,以白浆擦赤游丹上,不过数次即愈。
    小儿赤游丹胎毒(吕尔青)。千脚泥一两,晒干或烘,加珍珠三分同研细,菜油调敷肿处。
    又方(金云章)
    穿山甲(炒炙) 血余( ,即头发灰,各等分)
    研末。每服五分,轻者三分,黑糖拌滚汤调下。
    又方 芝麻炒研,油调敷,大人小儿火丹俱神效。
    火丹遍身生遍形如水泡者(单方)用小儿胞衣瓶内水,将鸡毛扫上,随手即愈。
    犀角解毒饮(钱青抡) 治赤游丹红肿游走遍体,壮热不安。
    防风 荆芥穗 黄芩(各一钱) 犀角(磅因) 甘草(各五分) 牛蒡子(微炒,四钱)
    水煎频服,神效。
    又方 灶心土不拘多少,鸡子清调敷。
    又方 船底青苔为末,鸡子清调敷。
    丹瘤(《修真秘旨》) 萆麻子五粒去皮,研入面一匙,水调涂甚效。
    香瓣疮门主论
    申斗垣曰:香瓣疮又名浸淫疮,初生甚小,先疮后痛,汁出浸淫,湿烂肌肉,延及遍身,多生面上耳边。(《启玄》)
    香瓣疮门主方
    面上耳边香瓣疮。
    羊须 荆芥 干枣(去核,各 存性,二钱)
    研细入铅粉五分,每用少许油调,先以温汤洗净拭干,涂上即愈。
    炼银疮门主论
    李东垣曰:炼银疮即面洇疮,是母受胎之日,喜食酸辣及邪味过度,多生此疮。(《精义》)
    洇尻疮门主论
    申斗垣曰:初生小儿绷缚手足,颐下颊肢窝腿丫内湿热之气蕴积,洇烂成疮,此乃乳母看顾不到所致。不可用他药,只用伏龙肝一味,不拘多少,研细干掺,以纸隔之。(《启玄》)
    面上热毒恶疮门主方
    面上生疮。
    胡粉 轻粉 松香(各等分)
    研细,鸡蛋黄煎,油调搽。
    面上热毒恶疮(冯氏。)
    胡粉 黄柏(炙) 黄连(各等分)
    研细。猪油调敷。
    面上毒疮初起,急寻水蜒蚰一二条,用酱少许,共捣涂纸上,留一小孔透气,粘贴。
    暑痘门主论
    胡公弼曰:暑痘者乃暑热袭于皮毛,其形如痘圆净,根红胀痛,故有痘名。(《青囊》)
    澄谓小儿因暑月烈日中戏嬉,或坐日晒砖石,或襁褓中受母暑热相感,皆能头面丛生,名曰暑痘。施治之法,内宜清暑利热,拣要害处敷消数枚,切不可遍敷,若一概敷消,则所感暑热无从外解,必致深入,疟痢势所难免,不可因其小而惑之。
    暑痘门主方
    验方 初起用飞罗面放掌心内,以旋汲井华水调稀滴暑痘上,自消。
    又方 石蟹水磨敷,自消。
    疖子门主论
    蒋示吉曰:此乃暑邪血热所致,初起不发寒热,高肿于皮肤之间,浅而小,最大不过一二寸者,名曰疖,俗呼疖子。(《说约》)
    李东垣曰:有因微热外攻而发于皮肤之上,高肿热痛,此热疖也。(《精义》)
    疖子门主方
    验方(《精义》)
    大黄 朴硝(各等分)
    为末。醋调敷。
    热疖 五月五日午时取独蒜切片贴眉心,至夏不发。
    热疖 菊花根捣汁,无灰酒冲服。疖在上身空心服,疖在下体饱服,自消。采二蚕桑叶滴下之水点上,愈。
    顽疖不溃 人乳调白面敷之,不久即溃。
    疖久不敛 白术槿花 存性,研末搓之。
    热疖神效膏 麻油四两熬成珠,再入松香末四两,炒黄丹二两,搅成膏摊贴。
    初起热疖 枯矾研细,香油调敷。
    顽疖久不出头 生巴豆仁半粒,同饭捣成饼,贴疖上,明日即出脓。
    软脓疖门主论
    软脓疖乃暑伏三阳,因循延漫所致。
    软脓疖门主方
    翠玉膏 软脓疖脓水逗流,愈而复发。
    明松香(四两) 铜绿(二两) 猪胆(三个) 麻油(三钱)
    先将松香熔化,入油令沸,再下胆汁铜绿搅匀,入水中以手扯拔去火毒,瓷盒收贮,用绯光绢量疮大小摊贴,不必更换,听其自落。
    又方
    萆麻仁 松香(各等分)
    捣膏贴之,发可复生。
    烂疖久不愈者。
    青锻石 铸铜杓罐子(各等分)
    研细,菜油调搽。
    又方
    川铜绿(一两,研末)
    地沥青熬膏摊布上贴之,即消。
    又方 红柿子皮贴之自干。
    软疖 大芋头捣烂敷。
    又方 陈明瓦(天窗上者。) 研,清油调搓。
    痱疮门主论
    痱子乃暑气伤热而生也。
    痱疮门主方
    痱疮痛痒。
    绿豆粉(微炒,四两) 滑石(五钱)
    研匀朴之。
    又方 雪水洗之,随洗随减。
    又方 黄瓜(即王瓜)。切片擦之,即愈。
    又方 石粉扑之良。
    痱子摩破成疮,生肌止痛。(《集验》)
    赤石脂 黄柏(去粗皮) 腊茶(各五钱) 白面(二两) 冰片(五分)
    共研细,棉蘸扑之。
    燕窝疮门主论
    申斗垣曰:脑窝项后生疮,名燕窝疮,此足太阳膀胱经湿热所生也。(《启玄》)
    燕窝疮门主方
    燕土丹(申斗垣)
    烟胶(一两) 燕窝土(三钱) 轻粉(一钱) 枯矾(五分)
    共研细,清油调搓患上神效。
    蓐疮门主论
    钱青抡曰:凡小儿百日内生疮,名曰蓐疮。由胎毒所致。从身渐延至头,齐眉癞遍则愈;若从头渐至腹者难治。宜内服犀角丸以化其毒。(《幼科良方》)
    蓐疮门主方
    犀角丸(钱青抡) 治胎毒蓐疮。
    天竺黄 防风 羚羊角 全蝎(酒洗) 白僵蚕 羌活 明天麻 京墨( 微烟为度)
    川黄连 犀角 胆南星 麻黄 犀牛黄(各等分)
    为细末。蒸饼打糊为丸芡实大,朱砂金箔为衣,每服一丸,薄荷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