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卷二十四 前阴部

    自外肾起至前阴囊止,一切痈疽、疝、 、疳、蚀等证,皆汇于此部中,以便检阅参治。
    龟头肿痛门主论
    澄曰:龟头肿痛,有因肝经湿热下注,其肿红胀,宜龙胆泻肝汤主之,外搽介灵丹。有因涂搽春药,交接违理,其肿渗痛,宜用松萝茶洗,外搽玉红膏。有因嫖妓娈童,沾染秽毒,其肿紫黯,上有黄衣,溺管必痛,小便淋沥,否则茎皮收紧,包住龟头,即成袖口疳疮。亦有龟头之下,红胞如瘤坚硬,亦有所患之胞如水光亮,即为鸡嗉疳疮。治之大法,以大黄下之撤毒为主。亦有新婚损伤龟头肿者,以浓甘草汤洗之,搽玉红膏。
    龟头肿痛门主方
    龟头肿大硬痛(沈员峤。)用鸡蛋三个,去黄留蛋清,将龟头插入,一炷禅香时拔出,再以扪青布烧灰存性,碾末一钱,加冰片一分搽上,过夜其肿即消。
    龟头肿痛 蛤蟆二只,炭火炙去皮肉,将骨炙酥为极细末,每一分加冰片一分碾匀,细细掺上。
    又方 鬼馒头嫩枝即木莲蓬,三四两煎汤熏洗,止痛消肿。
    又方
    蜗牛(焙干) 枯矾(各等分)
    碾细。湿则干掺,干则香油调搽。
    阴头痈门主论
    王肯堂曰:阴头痈生于阴头。(《准绳》)
    阴头痈门主方
    验方 鳖甲为末,鸡蛋清调敷。
    鱼口便毒横门主论
    鱼口(图缺)
    陈实功曰:左为鱼口,右为便毒,两腿合缝之上,名曰横 。(《正宗》)
    《鬼遗方》云:腿 两处起为便毒。
    王肯堂曰:便毒生于小腹下,两腿合缝之间,其毒初发寒热交作,腿间肿起疼痛是也。夫肾为作强之官,所藏者精与智也,男女大欲不能直遂其志,故败精搏血,留聚经隧,乃结为便毒矣。盖腿与小腹合缝之间,精气所出之道路也,或触景而动心,或梦寐而不泄,既不得偶合阴阳,又不能忘情息念,故精与血交滞而成肿结也。初起切不可用寒凉之药,恐气血愈滞,不得宣通,反成大患,惟当开郁散气,清利热毒,使精血宣畅,则自然愈矣。(《准绳》)
    孙曰:商贾中野合不洁淫妓,便构此证。或疳疮,或杨梅者,皆由欲火淫炽,一旦交合不洁,为淫火冲动,肤腠开通,是以受毒。初发之时慎不宜以败毒之药泻之,何也?毒邪非虚不入,若复虚胃气与毒邪下陷,治之非弥年累月不愈也。捷法只宜发汗,其次利小便,肤腠所感之邪,汗易散也。阴茎腿缝皆肝经络,肝肾主下焦,又肝主小便,使毒邪从小便中出,所治皆顺也,故治之不旬日,便可奏功。若曾发汗利小便,体浓邪固而不得宣通者,乃以破毒活血调气之剂攻之,俟毒气宣通,随以补剂托之,亦不失先后着也。
    陈实功曰:左为鱼口,右为便毒,总由精血交错,生于两胯合缝之间结肿是也。
    (鱼口生于左腿两胯合缝之间,便毒生于右腿两胯合缝之间。)生于小腹之下,进之阴毛之傍结肿,名曰横 ,又名外疝是也。此三证得之于奔走劳役,湿热下注者少,得之于入房忍精,强固不泄,或欲念已萌,停而不遂,以致精血交错,凝滞结而为肿,淫毒内攻者多。
    然其毒从便而入,亦当从便而出,治当散滞行瘀,通利大小二便。初起宜通水丹逐之,不应,用九龙丹、山甲内消散。七日已后,根本坚固,恐其作脓,宜用火针法刺之亦妙。已出脓者,十全大补汤服之,庶易收敛,迟则恐生别证难愈。谨戒房事。
    (《正宗》)
    又曰:因奔走劳役而得者,即用四妙汤补而消之,甚验。
    冯鲁瞻曰:便毒生于小腹下,两腿合缝之间,小儿是肝火肝疳,总属肝经热毒,治宜泻肝,再视血分毒气为之斟酌,若大人犯此者,多因欲火不能直遂其志,故败精搏血,留聚经隧,乃结为毒,治宜散郁散气,清利热毒,使精血宣畅,则自然愈矣。间有因交合不洁,为淫火冲动,是以受毒所致者,治宜先为发汗,次利小便可也。(《锦囊》。
    又曰:妇人横 ,或肝经湿热下注,或郁怒伤损肝脾,其候两腿小腹肿痛,或玉门肿作痛,憎寒壮热,小便涩滞,腹内急痛,或小腹痞闷,上攻两胁者,肝火血虚也。加味消遥散。若概投散血攻毒之剂,则误矣。
    周文采曰:便毒初发寒热交作,两腿合缝之间,肿起疼痛是也。夫肾为作强之官,所藏者精与志也,男女大欲,不能直遂其志,故败精搏血,留聚中途而结为便毒矣。夫人脚腿与小腹合缝之间,乃精血所出之道路,或触景而动心,或梦寐而不泄,既不得偶合阴阳,又不能忘情息念,故精与血交滞而成肿结也。初起慎不可用寒凉之药,恐气血愈结,不得宣散,反成大患,惟当发散寒气,清利热毒,使精血宣畅,则自然愈矣。(《集验》)
    申斗垣曰:勇疽即俗名鱼口,生冲门穴。(《启玄》)
    薛立斋曰:鱼口者,言其形如鱼口,张而不合也。溃后慎勿行动伸缩,恐难敛口。此证有公有母之分,公者小而形长易治,母者大而形圆,公则只一个,母则三四个,若母鱼口只用艾炷炙初起者,则余者自消。
    《心法》曰:横 疽,在左腿夹缝折纹中,形长如蛤,阴疽在右腿夹缝折纹中,形长如蛤,属三阴经,由七情郁滞凝结而成。漫肿坚硬时痛,甚则痛牵睾丸,上及少腹,形长如蛤,一两月方能溃破,其脓深可知,破后脓稠可愈,败浆最难敛口,久必成漏。
    又曰:若脓水淋漓,日久有生虫,形类蛔虫,亦系脓深郁久之所化也,属逆。
    《心法》曰:便毒又名血疝,又名便痈。无论男女皆可以生,发于少腹之下,腿根之上,折纹缝中,属肝肾二经,由强力房劳,忍精不泄,或欲念不遂,以致精搏血留,聚于中途壅遏而成。或因暴怒伤肝,气滞血凝而发,鱼口因生于折纹缝中,其疮口溃大,身立则口必合,身曲则口必张,形如鱼口开合之状,故名之也。
    鱼口便毒横门主方
    九龙丹 鱼口便毒,骑马痈横 ,初起未成脓者。
    穿山甲(炒) 没药 青木香 血竭 滴乳香 儿茶(各一钱)
    共为末。用当归尾三两,红花三两,酒煎膏丸如桐子大。每服二钱,热酒送下,数服自消。
    鱼口 不见水猪腰子一个剖开,入雄黄三钱,贴于患上。
    山甲内消散 鱼口便毒,骑马痈横 ,初起未成脓者。
    归尾 甘草节 大黄(各三钱) 白僵蚕(一钱) 穿山甲(炒,三片) 黑丑(打碎,一钱) 土木鳖(去壳,三个)
    酒水同煎,渣再煎服。大便行三四次,吃淡粥补住,避风为妙。
    鱼口便毒初起生明矾三钱或五钱,碾粗末,用生酒吞下,欲吐忍之,出汗即愈一半,次日全消。
    胡桃散 大胡桃一个,剖开去肉,将全蝎二枚装入烧存性,研末,热酒调服。
    绿凤散 鱼口便毒,瘰 痰核初起。
    鸡蛋一个入瓦罐煮三四滚,取起用银簪扦三四十孔,再入罐内,加芫花末一钱同煮一二十滚,去药食蛋。
    通水丹 治下部诸疮,鱼口便毒,横 腹痈,初起人壮气实,小便淋沥者。
    芫花不拘多少,拣净晒极干,研为极细末,瓷瓶收贮,每用五分,将大枣二三枚去核,夹在药内,空心嚼下,冷茶过口。
    便毒。
    白僵蚕(炒) 当归 生大黄(各三钱) 甘草 穿山甲(各一钱五分)
    研细。空心酒调服三四钱。
    鱼口。
    穿山甲(炙) 白僵蚕 左顾牡蛎( 七次,各五分) 大黄(一钱五分)
    研细。酒调服。
    鱼口便毒。
    芙蓉叶 大黄 金银花 桔梗 天花粉 陈皮 皂角刺 穿山甲(各等分)
    研细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送下。
    又方 鱼胶切碎,蛤粉拌炒,研细,每服五钱,空心酒调下,盖被出汗,连服十次,外用胡椒一两,研碎烧酒调敷患处,即消。
    又方 大蛤蟆一个剥去皮,入葱五钱,连肠捣烂敷患处,再以皮覆其上,半日消散,且无留毒之患。如毒盛未消,再如法敷一次。
    又方 肥皂一枚去核,盐一合,醋半斤,煮如泥,捣敷患处。
    妇人鱼口。
    川贝母(三钱) 甘草(一钱)
    无灰酒煎服。孕妇忌服。
    消鱼口便毒横 奇方(范令闻。)
    九头狮子草(一钱) 贝母(三钱)
    白水煎服,泻一二次自消,重者不过三剂必消。
    横 。(长兴莫氏。)
    青壳鸡蛋(一个) 刺蒺藜(一合)
    好酒同煮,蛋熟剥去壳再煎,连蛋服,立消。
    立消便毒。(陈古公。)
    广胶 穿山甲(炒) 连翘(各二两) 当归(一两) 荆芥 防风 红花(各二钱) 斑蝥(七个,去头足炒) 金银花(八钱) 车前 大黄(各五钱,若弱人只可用三钱)
    葱三根,好酒二三斤,煎好空心服之,尽量饮醉,出汗或下即消。
    便毒。
    油核桃(净肉七个) 瓜儿血竭(一两)
    二味捶匀,丸如蛋大,以盐泥固济,火 烟尽,安泥地中,上以碗盖熄,去泥研为细末,无灰酒调下,尽量饮醉,即消。
    便毒。
    槐花(一两) 防风 穿山甲(炙) 连翘 僵蚕 荆芥(各三钱) 金银花(五钱) 甘草节(八分)
    酒水同煎。不效加乳香、没药俱去油,各一钱,立消。
    鱼口 独子肥皂,泥封 赤,去泥,将肥皂研细,每服二钱,酒调服取汗,立消。
    鱼口便毒横 将成脓者 小粉浆同小活鲫鱼捣烂敷上,即消。
    便毒鱼口已溃不能长肉收口 狗肉二三斤煨烂,取汤洗疮口净,将狗肉渐渐推入疮口内令满,外用绢袱扎定,不可行走,安息数日,疮肉渐生,狗肉渐出,狗肉出尽,疮口长平。
    鱼口初起三五日 五倍子炒黄研末,百草霜和匀,醋调敷,一日夜全消。
    鱼口便毒一日至七日未溃红肿寒热。
    黑丑(研) 白丑(研) 僵蚕(炒去丝) 当归尾 甘草节 金银花(各二钱) 土木鳖(五个,去壳切片) 大黄(五钱) 穿山甲(二片,炙) 猪牙皂(二条) 朴硝(一钱)
    上作一剂,酒水各一碗煎,空心服,行三四次,温粥补之,轻者一服,重者两服消。孕妇忌服,虚人减半。
    便毒初起(李岳)。皂角子二十一粒洗净,空心好酒吞下,尽量饮醉,一觉即消。
    便毒。
    生大黄(六钱) 全蝎(去头、足,炒,去毒) 穿山甲(各三钱) 白芷(四钱)
    水煎服。外用千年锻石一两,明矾三钱,盐少许,米汤调敷,即消。
    鱼口便毒横 初起立消 用鸡蛋煮熟,劈开去黄,将蛋连壳合在肿上,以艾圆如豆大,灸三五壮,如未能全消,隔日再灸之。
    鱼口 白鱼胶五钱锉,铜锅炒黑色略带黄些,研细末,用老酒调成团,空心时以匙挑放舌上,须多用酒吞下,其药直达患处,如疮大可再制五钱,服之即消。如已溃亦效。
    阴肿如斗门主方
    男子阴肿如斗,其色红赤不能治者马鞭草捣烂敷之,或煎洗亦效。
    阴肿大如斗核痛。
    白矾(二两) 雄黄(一两) 甘草(五钱)
    水煎,先熏后洗,神效。
    囊肿秘方(《锦囊》)
    川椒 麦芽(炒焦) 地肤子(各一两) 葱白头(连须者二十一根,去土净不必洗)
    煎汤淋洗囊上良久,次日再洗,以消为度。
    小儿风热,外肾 赤肿痛,日夜啼哭,不数日退皮如鸡卵壳状。(《回春》)老杉木烧灰入腻粉,清油调敷之,神效。
    阴 肿大不消 硼砂水研涂之,大有效。
    小儿坐地多时,或风邪,或虫蚁吹呵,阴囊肿硬 蝉蜕五钱,水一大碗煎洗,不过三次肿消痛止,更服五苓散加灯心,煎服。
    又方 葱园中蚯蚓屎研细,以甘草汤调敷。
    小儿外肾赤肿。
    老杉木(煨存性) 宫粉(各等分)
    研细,清油调搽。并治大人绣球风。
    肾囊睾丸肿大 棉花子仁一两煎汤常洗自消。
    气卵胞 老丝瓜皮,老生姜皮,共入锅中炒,冲生白酒热服,得汗即消。
    下疳门主论
    下疳(图缺)
    王肯堂曰:下疳疮生窍口。《准绳》。
    又曰:小腹到阴之下,玉茎之根痒极,沸汤沃之稍止而复作,有三四窍黄水淋漓,若幼时曾患恶疮,后来亦有此证,作结毒治之。
    陈实功曰:下疳者,乃淫欲邪火郁滞而成。其来有三:一由男子欲念萌动,阳物兴举,淫火猖狂而未经发泄,以致败精浊血,流滞中途,结而为肿。初起必先小便淋沥溺痛,次流黄浊败精,阳物渐渐破损,甚则肿痛腐烂,治当疏利肝肾邪火为主,用清肝导滞汤主之。一由妇人阴器瘀精浊气未净,接与交媾,以致淫水毒精传袭而成。初起必先皮肿光亮,甚如水晶,皮破流水,肿痛日生,麻痒时发,治当解毒消风为主,如龙胆泻肝汤合平胃散主之。一由房术热药涂抹玉茎,洗搽阴器,兴助阳火,煽动阴精,侥幸不衰,久战不泄,多致精阻火郁未发而成,皆由蕴毒所致。初起阳物痒痛,坚硬紫胀,疙瘩渐生,腐烂渐作,脓水淋漓,不时兴举,治当泻火解毒为主,如黄连解毒汤、芦荟丸主之。(《正宗》)
    蒋示吉曰:又有先发时疮,误用熏条擦药收敛,结毒于此者最重,必成蜡烛卸矣。(《说约》)
    又曰:如肝经湿热下注者,不过涩淋黄浊,茎中作痛。不红不肿者轻。
    又曰:湿热下注者轻,淫火毒发者重。
    又曰:下疳,又名曰斗精疮,其溃烂日甚者,名蜡烛卸。
    又曰:若小便淋沥,渐烂渐开,色紫无脓,疼如针刺者难治。
    冯鲁瞻曰:下疳者,玉茎生疮,甚至蚀透而久不愈,宜内服燥湿解毒,外用熏掺可也。多系肝经湿热,故尤宜清肝除湿。(《锦囊》)
    李东垣曰:妒精疮,因壮年人精气盈满,久旷房室,阴上生疮,赤肿作害,妨闷痒痛者是也。(《精义》)
    申斗垣曰:龟头及茎上有疮,肿 于内而外则皮裹不见,其疮如袖口之包手,故名曰袖口疳。最为难治,何也?盖药不能搽至疳上,治法用眼药加冰片膏子入鸡蛋壳内,套龟头上浸之,内服清肝肾湿热药。(《启玄》)
    又曰:玉茎有疮,痒而痛赤,窠窠中有水,此乃交媾不洁,肝经湿热所致。肝性主臊,故疮亦臊,名曰臊疳,宜用儿茶敷之。又曰:妒精疮用地骨皮泔水洗过,取室女首经布烧灰搽之,立效。
    窦汉卿曰:玉茎内生疮名内蛀秆;玉茎外生疮名外蛀秆。
    胡公弼曰:妒精疮,乃阴头溃烂成脓,或痒或痛,盖缘后生未娶,精气溢盛,阳物兴起,当泄不泄,强泄胀裂龟头嫩皮,日久溃烂,腐肉成脓,间有害其生命者。治之当戒房事,外以黄柏皮散煎洗拭干,再掺诃子灰散,或银粉神丹。(《青囊》)
    陈远公曰:龟头生疳疮,服败毒药,毒尽从二便而出,倘大肠燥结则败毒药不能走大肠,势必趋小便而出,小便口细,毒难尽泄,于是毒不留于肠中,而单结于外势,毒盛必发,安得不腐烂哉!往往连龟身烂尽,人多以药外敷,虽外药亦不可少,然不先消火毒,遽用外遏,不啻如石之压草也。故必先内治之,用散毒神丹:茯苓一两,黄柏、生甘草、黑栀仁各三钱,肉桂一钱,水煎服。四剂火毒盛尽从小便而出,疼亦少止;后用生势丹敷之,炒黄柏三两,儿茶、生甘草各一两,大黄三钱,丹砂勿见火,乳香、没药各一钱,冰片、麝香各三分,为末掺之,疼即止,数日脓血干,筋肉再长,一月痊愈,但不能长龟头也。愈后服十全大补汤一二月,则外势仍能伸缩,尚可种子,若多服败毒泄火之剂,无论命门寒冷而外势亦且冰冷,安得阳和之骤复哉。此治法之次序也。(《冰鉴》)
    《心法》曰:下疳,统名疳疮,又名妒精疮,生于前阴。经云:前阴者,宗筋之所主,督脉经络循阴器合篡间。又云:肾开窍于二阴,是疮生于此,属肝、督、肾三经也。其名异而形殊。生于马口者,名下疳。生玉茎上者,名蛀疳。茎上生疮,外皮肿胀包裹者,名袖口疳。龟头外肿如瘤者,名鸡嗉疳。疳久而偏溃者,名蜡烛疳。痛引睾丸,阴囊肿坠者,名鸡肫疳。痛而多痒,溃而不深,形如剥皮烂杏者,名瘙疳。生马口旁有孔如棕眼,眼内作痒,捻之有微脓出者,名旋根疳。生杨梅疮时,或误用熏搽等药,以致腐烂如臼者,名杨梅疳。又生杨梅时,服轻粉水银打成劫药,以致便溺尿管内刺痛者,名杨梅内疳。
    澄曰:凡治下疳第一戒患者吃咸,若肯饮食吃淡,一月收功只消半月。
    下疳门主方
    九味芦荟丸
    当归 胡黄连 川芎 芜荑 白芍(各一两) 龙胆草(酒浸炒焦,七钱) 真芦荟(五钱) 广木香 甘草(各三钱)
    上为末,米粥捣丸麻子大,每服一钱或一钱五分,白汤送下。若虚者佐以加味归脾汤、加味消遥散治之。
    珍珠散 下疳皮损腐烂,痛极难忍,及诸疮新肉已满,不能生皮。又治新婚玉茎损伤,新娶阴户伤痛,搽之极效。并治汤泼火伤,皮损肉烂,疼痛不止。
    新白珍珠(一钱,入豆腐内煮数滚,研极细,以研至无声为度) 上好花青(即青黛,五分) 真轻粉(一两)
    三味共研千转,细如飞面,瓷瓶收贮。初起搽之即愈,若腐烂疼痛,甘草汤洗净,猪脊髓调搽。又治妇人蚀疮极效。汤泼火伤痛者以玉红膏调搽:滑石 没药(去油) 龙骨(各等分)
    上研极细,乘疮脓汁未干,掺之不可见水,自结痂矣。
    又方(张化俭)。红枣去核,将铜绿整块者包在枣内,放炭火上 存性,研极细末。
    加大尼冰片再研,瓷瓶密贮,先将疮上用陈松萝茶洗净,软绢拭干,将药掺上,虽龟头烂半者,无不奇效。
    又方
    螳螂子(火 ) 白僵蚕(火 ) 儿茶 轻粉(各等分)
    研极细。用甘草汤洗净,搽之。
    又方 玉茎疳疮,或渐至蚀透,有烂去一半者,服此而愈。
    蓄(四两) 黄连(二两) 甘草(一两)
    水煎,内服外洗。
    又方
    甘蔗头( 灰,一钱) 儿茶(三分) 冰片(一分)
    疳疮简便方 用戴旧油透罗缎帽沿烧灰,杭粉瓦上 黄色,各等分,共研极细,瓷瓶中收贮。先用红枣十五个,甘草三钱,煎汤温洗患上,挹干搽之。
    又方 蛛窝拭净贴之。
    又方(安庆僧授)。白螺蛳(要叮在岸上的四十九枚,阴阳瓦 枯,如叮在水底者无用。)
    研细。用生酒调服,盖被取汗。外用大田螺二个,将靥挑开,入冰片三分,伺螺化水,鸡翎挡上,如未痊可如法再制服。
    又方 蟹壳 研,加冰片少许搽之。
    又方
    铅粉(一钱) 冰片(一分)
    研细,外以银花、蕲艾、花椒煎汤洗净,干掺。
    又方
    血竭 儿茶 乳香(去油) 龙骨(研细末) 没药(去油,各三分) 研细掺之。
    又方
    旱田螺( 灰) 麝香 轻粉 冰片(各等分)
    研细,香油调搽。
    又方 灯草灰入轻粉、麝香少许,干掺。
    又方 防风煎汤洗。
    下疳妒精疮 七月七日采凤眼草烧灰,淋水洗之。
    金螺散 大田螺数枚,水养吐尽泥沙,俟靥开入研细冰片末,伺螺化水,以铅粉填满,仍用靥合上,放新瓦上 令红赤,去壳研细,又填入第二螺内,又 如此三次,研细密贮任用。
    二灵丹 下疳初起流脓。
    儿茶(一钱) 冰片(三分)
    研匀。将疮先用冷茶或甘草汤洗净挹干,以鸡翎将药扫上。
    龟头烂半。
    竹蛀虫粪 银粉 腊肉骨髓 松香(各等分)
    研细和匀,用烧酒将疮洗净以搽之,内单服土茯苓汤当茶。
    七宝槟榔散 玉茎疳疮,或渐至蚀透,久不愈者。
    槟榔 密陀僧 牛黄 轻粉 黄连 黄柏 朴硝(各等分)
    研末,先将葱白浆水洗净,软帛拭干,如疮湿干掺,疮干油调搽。
    圣粉散 下蛀疳疮,蚀臭腐烂,痛不可忍。
    密陀僧 黄丹 黄柏(蜜灸) 孩儿茶 乳香(各三钱) 轻粉(一钱五分)
    研极细,用葱汤洗疮,湿则干搽,干则用香油调搽,兼治小儿疳疮。
    玉茎生疳烂去大半 吧嗒杏二钱,研细,纸包压去油,取净白霜一钱,加冰片三分,再乳绝细听用。 先以甘草煎汤洗净,挹干掺上。
    下疳疼不可忍。(窦氏)
    黑羊角( ) 穿山甲( ,各二钱) 乳香(去油) 没药(去油,各一钱)
    研细,酒调服。
    下疳大烂。
    黄蜡(八钱) 白蜡 面粉(各一两) 冰片(一钱) 麻油(三两)
    先将油与二蜡熬化,随下面粉,次下冰片和匀,作隔纸膏贴之,五日后痛自止,肉即生矣。
    银粉散(胡公弼)治下疳毋论新久,腐烂作痛,及杨梅疮熏后结毒,玉茎腐烂,或阳物烂半者。 好锡六钱化开,入朱砂末二钱搅炒,炒枯去朱砂留锡,再化开入水银一两和匀,倾出听用。又将杭粉一两,铺夹纸上卷成一条,以一头点火燃至纸尽,吹去纸灰,单用粉同前锡末加轻粉一两,共研极细末收贮。凡遇前证,先用甘草煎汤淋洗拭干,以此药掺上,即能止痛生肌收敛。
    妒精疮玉茎烂一二寸者,兼用柯子灰散神方(周鹤仙)。黄柏、荆芥,甘草、马鞭草、葱同煎洗取脓靥。
    柯子灰散
    黄柏(炒存性) 柯子灰(各二钱) 麝香(少许)
    共研极细,掺患处令睡,睡醒服冷水两、三口,切勿令阳道兴起,胀断疮靥,二七即愈。(一方无黄柏。)
    银粉神丹(曹振先)。专治玉茎虫蚀,生长如初,止少元头者,或舌头被人咬去,抹上此丹,亦能长全,大有神功。
    黑铅(五钱) 寒水石(三钱五分) 轻粉(二钱五分) 水银(二钱五分) 硼砂 珍珠(各一钱)
    先将黑铅化开,投水银研不见星,共为细末收贮。遇前证先用葱艾花椒煎汤洗净,若怕洗畏痛,须先熏止了痛再洗,拭干上药。若舌头咬去,先用乳香、没药煎水,口噙之止痛后上药,自然生长全愈。
    儿茶散 下疳蛀秆。
    铜绿不拘多少, 红放地上冷定,又 又冷定,乳细加儿茶等分和匀后,将下疳洗净掺之。
    下疳久不愈(海藏) 橡斗子二枚,合盛黄丹令满,以乱发浓缠定,烧烟尽为度,同研为细末,先以葱白热浆水洗疮,脓净再上药,甚者不过三次如神。
    阴头生疮(孙真人)。蜜煎甘草末,频频涂之。
    竹节霜(《百效》) 龟头因热毒马口结蕊,或粗衣抢擦损。取新竹节上霜刮下,一掺即愈。
    下疳蚀烂 白果树叶包裹。
    下疳。(抄本。)
    芦甘石 乳香 血竭 川黄连(各一钱) 轻粉(五分) 冰片(一分)
    研末。用米泔水洗净掺上,立见效。
    又方
    蜗牛(焙干) 枯矾(各一钱)
    研末。湿则干掺,干则以香油调涂。
    疳疮蛀秆。(《灵秘丹药》)
    二蚕茧(出过蛾者,烧存性) 轻粉(二钱) 枯矾(五分) 红绢(方圆三寸二块,烧灰) 儿茶(一钱) 五倍子(一个)
    研为末。酸浆水葱白川椒煎汤洗净搽之,奇效无比。
    疳疮蛀秆。
    银朱(水飞) 儿茶(各一钱) 轻粉(五分) 黄柏灰 老茶叶(各二分)
    研末,用黄蜡二钱熔化为丸,却作二十粒。每用一丸,好酒空心送下,神效无敌。
    下疳阴疮(邵真人)。芦甘石一两,火 醋淬五次,加儿茶三钱,研末麻油调敷。
    蜡烛卸(周鹤仙)。红 子烧灰,每一钱加梅花冰片五厘,麻油调搽。
    下疳 圆浓五倍子一个去顶,以砂仁三颗,捣碎入于内,仍以顶合好,用湿纸包裹,火内煨极黑,取出为末,掺患处即愈。
    又方
    五倍子(烧灰存性,一钱) 真冰片(少许)
    研极细末,掺上立效。
    疳疮。(周小庵。)
    凤凰衣(焙) 橄榄仁(去油) 人参(各五分) 儿茶( 红存性,二钱) 珍珠(一分) 金箔(十张)
    共乳细末,掺上立刻定痛生肌。此方加南北铅制白霜一钱,红升丹三分,乳匀掺上更妙。
    疳疮舌烂鼻烂龟头烂。
    黑铅(一两,装入黑狗脑内,以盐泥封固,入金粟火 红,取出冷定,去泥,研细。)
    每用法制铅末一钱五分,加乳香(去油) 没药(去油) 铅霜(各三分) 硼砂(二分五厘) 雄黄(一分) 金箔(十张) 寒水石(生用四分) 轻粉(二分)
    共乳细末,瓷瓶密贮。舌断者,用米泔水葱茶煎汤,温漱拭干上药,待长时洗去药,又渐渐搽之。龟头烂者,又以葱汤熏洗过,搽药。
    疳疮。(常立庚)
    龙胆草 山栀(生用) 当归尾 木通 黄芩 柴胡 泽泻 生甘草
    白水煎。痛加荆芥、防风、白芷梢。红肿加川连、大黄。
    蛀秆疳烂去半段者 先用苦茶洗净,用黄连末搽三四日,待腐肉去尽,取雄犬阳茎连肉在火上炙黄, 干存性为末,每用少许,加入黄连末内掺之,犬茎末只可逐日渐加,不可骤用太多,则收口速而反裂破矣,至多亦不过与黄连末等分为率。
    下疳。
    轻粉 黄柏(各一钱)
    共研细末,先用麦门冬煎汤,浇洗掺之。
    下疳红肿热痛 鲤鱼胆汁敷。
    大豆甘草汤
    黑豆(一合) 生甘草(一两) 赤皮葱(三根) 槐条(六十寸) 煎洗一切疳疮。
    二子消毒散
    肥皂子 杏仁(炒) 蝉蜕 僵蚕 皂角子(各七枚) 土茯苓(八两) 猪牙皂(一条) 荆芥防风 牛膝(各一钱) 金银花(三钱) 猪板油(二两)
    水八碗,煎三碗,早午晚分三次服,如结毒服二十一日痊愈。袖口疳加黄柏一钱,肥皂子加倍。杨梅疮加绿豆、侧柏叶、糯米各三钱,薏苡仁,皂角刺各二钱。内疳加海金砂、白丑、五加皮各一钱五分。
    凤衣散
    抱鸡卵(净壳 ) 黄丹(各一钱) 冰片(二分) 轻粉(四分)
    研极细干掺,或鸭蛋清调搽。
    旱螺散
    冰片 麝香(各三分) 白田螺壳( ,三钱) 轻粉(一钱)
    研极细,以香油调搽之。
    白玉膏 贴疳疮一切疮。
    白芷 芦甘石( ) 甘松 当归尾 乳香(去油) 五灵脂 三奈 北细辛 樟冰(各五钱) 没药(去油) 象皮 白蜡(各三钱) 松香 冰片 麝香(各一钱) 铅粉(十三两)
    先将麻油二斤熬至烟起离火;入白蜡、松香又熬,不住手搅,看有大泡,便将铅粉陆续下,但滚即取起,稍停又入火,如此数次,见有菊花纹小泡,便入前诸药末,仍取起;滴水成珠入冰麝搅匀,待凝定时倾水二三盏,入罐收贮,听摊贴。
    凤凰散 治男女下疳肿烂,疼痛难堪,并一切皮破肿烂诸疮,实时消肿定痛,拔毒生肌。
    抱鸡蛋壳(连衣壳焙)
    乳细末,每一钱加冰片二分密贮,用时或干掺,或猪胆汁、或麻油调搽。
    黑香散 治男女下疳,痒不可当者,并一切极痒诸疮。
    橄榄核(烧灰存性)
    研极细末,每一钱加冰片二分密贮。或干掺,或麻油猪胆汁俱可调搽。
    蜡烛卸(下疳。)
    抱过鸡蛋壳(焙存性) 黄连 轻粉
    各等分,乳细。香油调搽,立时止痛结靥。
    下疳。
    陈毡灰 橄榄核( 灰) 儿茶 轻粉(各三钱) 冰片(一钱)
    研极细末,搽上。用鸡蛋软皮,黄连汤煮过,贴之。
    初婚玉茎伤损门主论
    陈实功曰:凡初婚玉茎挤夹伤损,出血疼痛者,先以葱汤洗净,随用珍珠散加冰片掺之,腐皮渐干,痛自渐止矣。(《正宗》)
    伤寒瘥后内外疮门主论
    冯鲁瞻曰:伤寒瘥后,若小便涩有血者,亦是余热毒也,名曰内外疮,亦皆有靥。若不出脓者死,宜用黄连解毒汤加生地、当归尾、连翘、木通、滑石、牛膝、蓄、琥珀、甘草梢之类。(《锦囊》)
    囊痈门主论
    王肯堂曰:囊痈乃足厥阴肝经所主,乃湿热流入肝经而成,治当清肝家湿热,佐以养阴固肾。
    又曰:肾阴毒即阴囊疽,乃坐卧湿地,久着汗湿衣 ,寒湿下攻,阴注经络,久而不散,遂生此证。初起阴囊红肿疼痛者是也。
    朱丹溪曰:囊痈即外肾痈也,此痈生阴囊之上,其证最酷,阴道多亏,湿热相聚,致生此毒,若不速治则囊裂睾丸外悬,可用青荷叶包之,或紫苏叶洗去毛包之,或单油纸煮过包之。
    陈远公曰:有阴囊左右生痈者,名曰便毒,生于囊之下,粪门之前,名曰囊痈。
    三处相较,便毒易治,囊痈最难治,以囊之下为悬痈,其皮肉与他处不同,在他处皮肉或横生直生,俱易合口,而囊下横中有直,直中有横,不易收功,此皆少年贪于酒色,忍精而战,耐饥而交,或苟合有毒之妇,或斗精有疮之妓,所谓欲泄不泄,化为脓血是也。治必大补其虚,佐以化毒之味,以毒因虚而成,不治虚得乎!逐邪至神丹:金银花四两,蒲公英二两,人参一两,当归二两,生甘草一两,大黄五钱,天花粉二钱,水煎,二服痊愈,溃者三剂收功。此方用金银花、公英佐以参归大黄之大料,未免霸气。然大虚之证,又用大黄祛逐,似乎不宜。谁知毒盛乘初起之时,正气未甚衰,大补泻火之为得乎!倘因循不敢治,及至流脓出血,正气萧索,始用参补气,往往用至数斤,尚未能复元,何若早用于化毒之中,正又无伤,毒又易散,此因势利导之法,不可不知也。(《冰鉴》)
    又曰:有饮火酒入房,精不得泄,至半夜寒热烦渴,小便淋赤,痰涎涌盛,次日囊肿 痛,又次日囊处尽腐,玉茎下贴囊者亦腐,人以为酒毒也,谁知肝火得酒毒湿而肆疟乎!夫酒何至作腐,盖火酒大热之物也,人过饮火酒,多致醉死,死后身体腐烂,以火酒乃气,酒遇热自焚,人身五脏六腑,原自有火,以火引火,安得不炎烧耶!饮火酒入房,鼓动精房之火,宜是命门之火,非肝火也。然木能生火,肝本生相火,理之常也,入房借火酒之力,火势必猛,火动无根,复能久乎,必精泄而火解矣。无奈精欲泄而阻抑之火无泄路,又无可根据,火酒又无可解,于是火入于肝,将根据母自归也。惟是相火内火也,可附肝以为家,而酒火外火也,反得木而焚体,囊与玉茎,乃筋之火也,筋属肝,因入房而聚阴器之际,故火发而囊肿,囊肿极而茎亦腐矣。治法解酒之毒,益以补气血之品,则湿热解而腐肉长矣。用救腐汤:人参一两,当归二两,黄 二两,白术一两,茯苓五钱,黄柏三钱,炒栀子三钱,苡仁五钱,泽泻三钱,白芍一两,葛根三钱,水煎服。四剂腐肉去而新肉生,又四剂囊茎悉平复矣。酒毒成于拂抑,平肝泄火,利湿解毒宜也。何以用参、 、归、术大补气血耶?大凡气血盛者,力能胜酒,纵酣饮无碍,服火酒而腐,必成于火酒之毒,亦其气血之衰,力难胜酒,所以两火相合,遂至焚身外腐,苟不急补气血,则酒毒难消,腐肉又何以速长哉!
    陈实功曰:夫囊痈者,乃阴虚湿热流注于囊,结而为肿,至溃后睾丸悬挂者,犹不伤人,以其毒从外发,治当补阴清利湿热,取效者十有八九,时人误用疝家热药,多致热甚为脓,必难收敛。初宜龙胆泻肝汤,稍久滋阴,外敷金黄散,如肿痛日久,内脓已成,胀痛者即针之,内服十全大补汤加山萸肉、丹皮、泽泻治之,间以六味地黄丸服之,自安。(《正宗》)
    冯鲁瞻曰:书曰痈疽入囊者死,是属肝经湿热,初起肿痛,小便赤涩,治宜清利解毒为主。若脓已成而小便不利者,是毒气未散也,当针泄之。若脓既出而反痛者,是气血虚也,当补益之。倘元气未亏而阴囊悉溃,睾丸悬露者,亦不为害。(《锦囊》)
    又曰:若小儿患此,而由乳母多怒者,宜子母并服清肝之药。
    又曰:阴囊溃烂,睾丸脱露,名曰脱囊。用紫苏叶茎为细末,如湿干敷,如未破用香油调涂,将青荷叶包上,内服芩、连、甘草、木通、当归之类,多得保全,患者勿惧。
    窦汉卿曰:囊痈倘脓熟开刀,须待脓热用油头绳扎住肾子,以小刀开海底穴,其脓血即流尽矣。
    李东垣曰:经谓痈入囊者死,将以为属肾耶?余治数人,悉以湿热入肝经施治,而以补阴药佐之,虽脓溃皮脱,睾丸悬外,亦不致死,但未知下虚人老者何如耳。(《精要》)
    汪省之曰:囊痈乃湿热下注,浊气顺下流入膀胱,阴道有亏,湿热不利,有作脓者,故滋阴除湿之药断不可缺,脓尽则自安耳。(《理例》)
    胡公弼曰:又有因腹肿胀,渐流入囊,肿甚而囊自裂开,睾丸悬挂在外,水出不止,用杉木炭末敷上,外以紫苏叶浓浓包裹,令患人仰卧养息,内以龙胆泻肝汤加滋阴药,服之自愈。(《青囊》)
    囊痈门主方
    验方(《新都医案》)
    栝蒌 甘草节 金银花(各五钱) 连翘 柴胡 青皮(各二钱) 水煎服。
    囊痈溃后。
    蚌壳( ) 黄连 青黛(各等分) 研细搽之。
    囊痈囊漏皮硬浓而出水者皆能治。
    苍术 吴茱萸(炒) 川芎 当归身(各一钱) 白术 天花粉 官桂 木通(各八分)青木香(一钱五分) 生黄 (二钱) 龙胆草(五分) 蛇盘果(二钱,如无即以草代之)
    上锉一剂,白酒一碗煎,空心服。
    囊痈浑身发热口苦嗌干囊上红肿疼肿是也。
    杜仲(盐水拌,炒断丝,磨为细末,用筛揉去丝,净末一两)
    生酒一斤,煎半斤,服之取汗,即消肿定痛。如未愈,再用一服,即愈。如外敷用明雄黄一两,百草霜一钱,研匀,蜜水调敷,如干以鸡翎蘸水润之,愈后再用除根药。用生南星、苏木、紫苏叶各五钱,陈香橼一个,共为细末。取未曾下水的犍猪尿胞一个,以酒煮烂捣化,同药末捣匀,做饼晒干烘脆,再磨为细末,蒸饼打糊为丸,空心烧盐汤送下八九十丸,服此一料,永远除根不发。
    囊痈。
    海螵蛸 蛤粉 儿茶(各等分)
    研极细掺之。
    又方
    干荷叶(焙) 紫苏叶(各等分,焙)
    研极细,酒调浓敷赤肉上,外用油纸包扎。
    肾囊风门主论
    王肯堂曰:肾脏风即肾囊风疮,生于隐处,瘙痒成疮,挟有耳鸣耳痒,鼻赤齿浮,指甲缝白等证是也(《准绳》)
    戴院使曰: 风俗名肾脏风疮,因精水调外,为风湿所袭,从阴囊湿汗作痒起,流注四肢,手子白色,悉生疮疡。(蛇床子、吴茱萸或甘草节煎洗,外用苋菜根、茎、叶,烧存性干掺,并治阴汗生疮。)
    陈实功曰:肾囊风乃肝经风湿而成,其患作痒,喜浴热湿,其形肾囊疙瘩顽麻,破流脂水者是。(《正宗》)
    肾囊风门主方
    绣球风 老杉木一段,烧存性,研细。用熟鸡蛋黄炒枯取油,调搽。
    又方
    苦参 蛇床子(各二两) 吴茱萸(一两)
    水四大碗,煎一半,候温洗之,带湿扑上后药,寒水石、硫黄各等分研细,掺上,绢帛包紧。
    又方 豆壳煎水洗。
    又方 磨古镜水搽。
    又方 落苏叶煎汤洗,并烧灰搽。
    又方 韭菜煎水洗。
    又方
    苦参(二两) 白蒺藜(五钱) 甘草(四钱)
    杨柳叶煎汤,乘热熏洗后,用蚯蚓屎焙燥研掺,三四次愈。
    阴球开花(单方)。狗橘子七个煎汤,入罐内将阴球挂罐口,离汤一二寸,俟熏待温倾盆内洗之,如此者三日痊愈。
    肾囊痒。
    荷叶 吴茱萸 苍术(各一两)
    水煎滚,临洗加皮硝一两洗之。
    绣球风 五倍子一个,锥一眼入银珠一钱,用阴阳瓦焙,研细末,麻油调搽。
    洗方
    威灵仙 蛇床子 土大黄 苦参(各五钱) 砂仁壳(三钱) 老葱头(七个) 煎汤熏洗。
    肾囊风 山萸肉的核子煎汤温洗。
    又方
    蛇床子 艾叶 吴茱萸(各一两)
    水煎百沸,放盆内加芒硝五钱,化尽频洗。
    又方
    紫苏 明矾 菖蒲 臭树花 浮萍 花椒共煎汤,熏洗数次,除根。
    又方 干荷叶煎汤熏洗二三次。
    又方 丝瓜子仁酒煎,临卧服之,出汗即愈。
    又方(姚伯玉)。 绣球花煎洗。
    又方 墙头上酱板豆草,或鲜或阴干煎洗。
    囊风痒痛黄水不干者 蚯蚓泥、铅粉,井水调敷。
    肾囊生疮门主方
    卵袋生疮抓之流水 陈紫苏、大红椒,煎汤熏洗三次。
    外肾生疮。
    蚯蚓屎(二两) 绿豆粉(一两)
    水研涂,干又敷。
    湿阴疮门主论
    李东垣曰:湿阴疮由肾经虚弱,风湿相搏,邪气乘之,瘙痒成疮,浸淫汗出,状如疥癣者是也。(《精义》)
    胞漏疮门主论
    申斗垣曰:肝经湿热,外胞囊上起窠子作痒,甚则滴水,湿透中衣,名曰胞漏疮。(《启玄》)
    又曰:又有杨梅疮毒结于此,以致肾囊破裂,漏水腥臭,久治不痊,宜土茯苓汤加人参等补药治之。
    阴囊出汗门主方
    阴囊出水 银粉、蜡茶、五倍子研细同葱椒汤洗净,以香油调搽。
    阴囊湿痒 飞盐、皂角、苦参、川椒、蛇床子、苍术煎汤熏洗,数次除根。
    阴囊夜痒,抓之流水及妇人下部阴湿。(《集验》)
    牡蛎 蛇床子 干荷叶 破故纸 官桂 紫梢花(各等分)
    加葱白数茎煎汤去渣,熏洗两许药洗一次。
    沐浴长春散(《锦囊》)。男子下元阴湿久冷,阴囊搔痒疼痛成疮、流水及妇人阴湿子宫久冷。
    牡蛎 蛇床子 官桂 紫梢花 破故纸 干荷叶(各等分)
    每用一两五钱,水一小锅,入葱白数茎,煎八分,先熏后洗,换搽津调散。
    卵胞出水
    全蝎(一钱,酒洗焙) 玄胡索(五钱)
    如出水日久,腰痛加杜仲一钱,共为细末,作一服空心无灰酒调下。定痛消肿止水,三服痊愈。或糊丸亦可,屡用屡验。
    肾囊湿烂并妇女阴蚀湿烂生疮。抱鸡卵连壳焙,一钱,冰片五厘,儿茶一分,烧灰存性,共乳细搽之。
    疝气偏坠门主论
    夫疝者,是阴气积于内,复为寒气所袭而发,故《素问》以下论疝,皆以为寒,然不可单论曰寒。盖虽为寒郁而作,亦由醉饱无度,内蒸湿热,痰积流于厥阴,木性急速,又为寒束,是以痛甚。症虽见于肾,病实本乎肝,厥阴肝脉络于阴器耳,可见内积湿热郁于中,外被寒邪郁束于外,且有痰饮、食积、死血郁结为病,故谓专主肝经而与肾绝无相干也,其候睾丸牵引少腹,或无形无声,或有形如瓜,有声如蛙,激搏而痛,无有定处,不堪忍也。其证有七:寒、水、狐、血、气、狐、筋是也。(《冯氏锦囊》)
    寒疝者,厥阴经中受寒,故筋挛卵缩,其状囊冷结硬如石,阴茎不举,或控睾丸而痛,此必得之于久坐湿地 寒气郁于外也。水疝者,囊肿痛而状如水晶,阴汗时出,痒瘙而出黄水,小腹按之而作水声,此必得之于醉酒房劳,汗出遇风,湿热乘虚流结囊中,二便胀秘不通也。 疝者,阴囊肿大如斗升,不痒不痛,此因感受湿气,是以阴核气结,亦有灼痛者。血疝者,状如黄瓜,在于小腹两旁,横骨两端,俗名便痈。此乃得之重感,春夏大燠劳动,使内气血流溢,渗入脬囊,结成痈肿也。气疝者,上连肾区,下及阴囊是,或号哭忿怒,气郁急迫而胀痛,此必因父精怯,阴痿强力入房成胎,乃胎病也。狐疝者,其状如瓦,卧则入腹,行则乃出腹,入囊似狐之昼出穴而溺,夜入穴而不溺,故名狐疝也。盖环阴器上抵少腹者,乃肝经之部分,是受疝之处也。一切疝气,非肝木受邪,即肝木自病,此乃肝经自病也。筋疝者,阴茎肿胀,或溃脓而痛,里急筋缩,或茎中痛,痛极作痒或阴不收,白物如精而随溺出,此得于房劳,或邪术所致也。
    更有木肾者,盖心火下行,肾水自温,真阳下降,肾气自和,既温且和焉。有木强者哉。此因嗜欲内戕,肾虚以致阴阳水火不接,乃沉寒胀大而痛硬也。
    睾丸所络之筋非尽由厥阴,而太阴阳明之筋亦入络也。故患左丸者痛多肿少,患右丸者痛少肿多也。
    又有身体发热,耳后忽生 腮,红肿胀痛,腮肿将退,而睾丸忽胀,一丸极大,一丸极小,似乎偏坠而实非,盖耳旁乃少阳胆经之分,与肝经相为表里,少阳感受风热而遗发于肝经也。
    妇人小腹旁逼近阴处并结胀痛,或皮里顶起如鹅子大,乃寒气聚于厥阴所致。小腹受寒,其病即发,是谓阴疝。女子血涸不月,足 嗌干,癃秘小腹有块,前阴突出,后阴痔核,皆女子之疝也。但女子不名疝,而名瘕。
    古方以乌头栀子等分加盐酒煎服之,名栀附汤,其效亦速,后因此方随症加减,无有不应,须分湿热多少而治之。丹溪曰:乌头治外束之寒,栀子治内郁之热,则内热外寒之理昭然矣。况二物皆下集之药,栀子为乌头所引,则势下急速,不容少缓于胃中矣。若按之痛止者,尤属虚寒,须加肉桂以姜汁丸服,若速欲定痛,用枳核、山楂核、荔枝核、川楝子、吴茱萸各炒为末,白汤调服。
    小儿偏坠,多因食积不消,脾湿下行,流入肝部。
    又有阴茎全缩不见,而阴囊光肿不痛,此因肝气虚损而不能舒达也,宜温补之。
    陈实功曰:水疝,肾囊皮色光亮,无热无红,肿痛有时,内有聚水,宜用针从便处引出水气自安。如肿痛日久,内脓已成,胀痛者可即针之,内服十全大补汤加山萸肉、丹皮、泽泻。(《正宗》)
    林慕莪曰:或问气以疝称,其义何居?答曰:积土成山,积气成疝,疝者山也,其气日积月累,聚而不散而成疝,犹之积土成山,自小至大,由卑至高之义。但气本无形,因虚而凝聚不散,随其所聚之处为痛,故五脏遂皆有疝,盖即五脏之元气,失其温养生发之性,营运转输之常,虚则滞,寒则凝,自无而有,自微而着,自闭塞以至于不通而痛矣。(《活人书》。
    又曰:或问既由无形之气,积久成疝为痛,自应痛无已时,缘何亦有不痛之日,以为散而不痛,则能散似无成疝之法,以为不散,则疝从何归,可以不痛,或有时止时发,甚至终身不愈者,亦由此气时聚时散之所致耶?抑此气临时隐伏耶?答曰:若气能散能聚,何由成疝?惟其积而不散,遂成为痛为硬之势,但元气之虚,有轻重不同,为病亦有新久深浅之异,大约痛之缓急止发,亦存乎其人之气血虚实,而五脏有病有不病也。
    又曰:或问今之所为疝者,必责之寒湿之气,但寒本足太阳膀胱寒水受病,湿乃足太阴脾经湿土用事,缘何又言足厥阴肝家之病,既曰肝病,则当责之湿热,复与寒湿无干矣。宁无说乎?答曰:五脏有疝,出于《内经》,何得独系之肝,况寒湿二气,郁久皆能化热,大凡五行六气,传变自有不同,学人当扩充其义焉。
    又曰:或问男子固有睾丸大小,及小肠膀胱昆仑诸气为疝者矣,据云五脏皆疝,则妇人亦当病疝,疝将何法以验之,而愈之耶?答曰:男妇一体,五脏俱各有疝,外肾虽无,而少阴厥阴之络脉毕具,治法必根据五脏,男妇岂有别乎?但碍于俗,不敢直言耳。
    又曰:或问疝为积气所成,五脏概有积气所成为病,何独此积又以疝称也哉?答曰:聚而不散之为积,积久而成高硕之形为疝,前后似是而实非。盖五积由乎本经之气,各因七情六郁而成积,而此证不独本经因虚自病,且有感触而发,虚实传变而盛者也。若正言疝已具七种之名,已见《医统》、《准绳》、《指掌》诸书,可以不赘。
    今以五脏之疝详列于后,以诏后学。肺疝者,或为风寒深入肺俞,冷冻饮料寒气直达肺窍,本经元气素亏,复为寒邪所袭,初由聚而不散,渐至积而成疝。盖肺证有三:一曰:肺痹,痹者闭也,闭而不通,似喘非喘,咽嗌不利者,痹也,非疝也。二曰:息贲,乃肺气 满,不能下降,日久月深,胸中似有物碍气道不利,语言因之塞涩者,息贲也,非疝也。三曰:肺疝,疝则较前二证不同,鼻息粗暴,呼吸短促,胸膈与云门、中府之间梗塞为痛者,疝也。其名有三,为病亦不相远,惟气口脉弦急有力者,当以疝治。心疝者,心气久郁不舒,积而成疝,正气日衰,结聚日盛,稍有感触,窘迫而痛如割如裂,痛则四肢厥冷,汗出如浴。左寸关沉而弦急者,虚寒之疝也。弦涩而数,心烦嘈杂而痛者,阴虚内热而气郁,复兼火化也。脾疝者,其浊气自下逆上,连嗳不宽,胀满作痛,痛则呕吐清水,或苦水痰涎之类,其脉两关弦急者为实,沉滑者为虚。肝疝者,阴囊赤肿坚硬而痛,痛连两胯小腹之间,以厥阴之络,络于阴器也。右关尺弦急而数,兼有寒热,外证此湿热之气,无由疏泄,传为囊痈也。若妇人则有小腹胀痛,两胯间大筋偏坠,及痛连腰胯者,其有肝气下陷,户中阴挺突出为痛者,湿热下陷,传为阴户 肿发痒,甚则生虫臊臭,凡此皆肝家积气所化,犹男子之疝者也。其脉左关尺亦有沉弦而数,或弦急而数者。肾疝者,大多纵欲房劳之人,里气先亏,寒湿之气行以乘之,积久成疝,其痛自腰肾下连阴茎,小便兼之淋浊艰涩,其脉微而涩,或沉细而濡软。肺疝,以辛散之,以苦顺之,所为厘清也。心疝,寒者治以温散之剂,热者兼补兼清。脾疝,专于温散,若湿热甚者,必先化湿理痰。肝疝,必须升清利浊,分消湿热之气。肾疝,当于温补之中,佐以分消之药。更当以古人之七疝,参酌为治,犹为详尽无疑。
    又曰:或问《丹溪纂要》一书,为世首推,独云疝主肝病,与肾无涉。况肝无补法,故前人之治疝者,多用苦辛之味以破气散坚为主,今子主以参、术、归、苓治疝,已为背谬,而又立肾疝一门,岂不与丹溪故为矛盾耶?答曰:肝肾之有疝,不独本于《内经》,即今之患者,了然有二。盖厥阴肝经之络,循环乎阴器,上连小腹左右之旁,以至乎胁,下系外肾二子之根,故肝疝有子胀偏坠痛连小腹之证。若肾者开窍于前阴,络脉于两腰,其疝则痛自阴茎,上连腰肾者是也。然而肝为肾之子,子能令母虚,故肝病无有不补肾者,母能令子实,肾实则肝病无有不愈者,况世之患疝由肾虚而致者尤多,故治肝必兼顾肾,治肾必兼顾肝,又治疝之捷要,不可不知也。
    余所以治肝疝之有余者,原不出乎疏泄温散,以肝家之客邪有余,不得不由疏导而去之耳。若病久肝家之正气自虚,或有挟虚而发,其脉不甚沉急,甚则空豁无力,面青肢厥者,苟非参术补益,而兼用桂附温补,岂能获效,此正所谓补其母,而子自实之义也。世俗苦执肝无补法之说,但逢疝症,不分肝肾,不论虚实,过用克伐,岂知肝虚复盗母气以自益,而肾气亦因之亏损,故有肝病未已,而肾家虚寒之气,上冲心胃而危急者也,此正所谓子能令母虚也。昔仲景治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用当归生姜羊肉汤无不愈者,岂非补肝之验。而王肯堂、缪仲醇治疝气上攻,心腹窘迫者,用八味地黄丸投之立应者,又非补肾之一证乎?甚有疝证大便不通者,当利大便,如许叔微、罗谦甫皆用芫花是已。
    小便不通者,当利小便,如许叔微治宋荀甫以五苓散是已。若据《纂要》于肾经无涉,则五苓不当用,又言疝无下法,则芫花不当用,所列之药及诸书所用七疝之方,无非辛苦破气,寒热杂收,既不能补肝肾之真阴,又不能通利二窍,使邪有所泄,而徒耗其气于冥冥之中,岂不悖哉!昔有久疝不愈,只于每日空心以淡飞盐滚汤漱口,咽下无遗,不半年而愈,永久不发。盖齿乃骨之余,夜卧口闭,精气聚于齿间而成垢,以垢补肾,正补之以属也,又补肾之一征也。
    《医论选要》曰:夫疝气者,睾丸连小腹急痛也。有七疝:一曰厥疝,谓厥逆心痛足寒,饮食吐逆不下。二曰征疝,腹中气乍满,心下尽痛,气积如臂。三曰寒疝,因寒饮食积,胁下腹中尽痛。四曰盘疝,腹中气痛,盘结脐傍。五曰气疝,腹中乍满乍减而痛。六曰附疝,腹中脐下有积聚。七曰野狼疝,小腹与阴相引而痛,大便难。此七疝之形证也。又有所谓心疝、饥疝、疝癖、小肠气、膀胱气、奔豚气、横弦、竖弦、偏坠、木肾、肾余、阴肿,其名不同,皆疝之类也。原其所由,未有不因七情四气之所干也。夫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症聚,河间以为聚寒,丹溪以为湿热,无择以为有寒有热,子和以为专属厥阴肝经,观《内经》所论,则五脏皆有疝,而太阳小肠膀胱与厥阴肝经为疝之主,其气相通连,而外肾系于睾丸,此三经乃相连相会者也。盖肝者筋之合也,聚于阴器,凡疝之发其部分,故曰疝本肝经,治法当以疏导为主,或温之,或散之,要在随其各经之证施治,则无不愈矣。
    古人用五苓散内加行气之药,盖猪苓、泽泻分理阴阳,以和心与小肠之气,白术既渗腰脐间湿与死血,又助中气以佐营运药力,茯苓淡渗而利膀胱水,桂能伐肝邪而温散通行,茴香治小肠之气,金铃子、橘核去膀胱之滞,槟榔下气开导,少加木通以导小肠之火,立方之工稳极矣。盖疝证未有不因内虚外袭,然必先疏泄其气,所谓通则不痛,若骤加补益,攻心入腹,变成危证。
    凡阴囊大而阴茎反缩于内,小便淋漓,行履滞碍,乃膀胱气也。盖肾与膀胱为表里,肾不能藏,为邪所客,遗于膀胱,小便渗入肾囊耳,宜渗利之。有阴茎全缩不见,而阴囊光肿不痛,此因肝气虚损不能舒达也,宜温补之。
    回回俗善何养者无他法,惟护外肾,使不着寒,见南人着夏布裤,甚以为非,恐凉伤外肾也。又云:夜卧当以手握之令暖,谓此乃生人性命之根本,不可以不保护也。(《觚不觚录》)
    疝气偏坠门主方
    茴香丸 治疝神效。
    白术 白茯苓 八角(炒) 吴茱萸 荔枝核 山楂核(各一两) 橘核(三两) 枳实(八钱)
    研细,炼蜜为丸,重一钱五分。空心细嚼一丸,姜汤送下。
    橘核消肾丸(《济生》)。治一切疝气。
    海藻 川楝肉 海带 昆布(酒洗淡) 橘核 桃仁(各四两) 广木香 白茯苓 白术(各二两) 人参 木通 当归 肉桂 玄胡索(各一两) 仙灵脾(五钱)
    酒糊丸桐子大。每服六十丸,空心用盐汤,或盐酒送下。
    消疝丸
    橘核(盐炒) 藿香(各一两) 大茴 荔枝核(炒) 青皮(醋炒) 陈皮(各五钱) 沉香(二钱) 硫黄(三钱,火酒煮)
    为末,酒糊丸。每服七十丸,空心温酒盐汤送下。
    昆仑丸 内消疝气。
    橘核(盐炒) 川楝肉(盐炒) 香附(童便浸炒,各二两) 茅苍术(炒) 青皮 吴茱萸(盐酒泡七次,去苦水) 槟榔(各一两) 玄胡索 枳实 小茴(盐水炒) 广陈皮 山楂(各一两五钱) 真川椒(去目焙) 木香(各五钱) 肉桂(去粗皮,二钱五分)
    上为极细末,醋煮米糊为丸。每服六七十丸,空心用淡盐汤下。
    海藻散坚丸 治木肾大如斗,硬如石。
    海藻(洗) 川楝肉(盐水炒) 昆布(洗) 吴茱萸(盐汤泡七次,压去苦辣水) 橘核(炒) 海带(洗)桃仁(面炒,各一两) 木通(七钱) 荔枝核(打碎,炒)青皮(醋炒) 玄胡索(炒) 小茴(盐水炒) 广木香 肉桂(各五钱)
    研细,酒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空心用淡盐汤温酒送下。
    疝气 核桃七个,放烧饼炉上炙极脆,连壳研极细末,无灰酒调服。
    又方
    乌药(六钱) 天门冬(五钱) 以水煎服。
    阴肿或偏坠,肾子大小,疼痛欲死者。
    木鳖子(一斤,取肉淡醋煮) 黄柏 芙蓉叶(各二两)
    研细,醋调敷之,立刻止痛。
    木肾 用艾叶不拘多少。用瓦罐一个,以好酒浸约浅罐口半寸,纱扎罐口凹下,以糯米放在纱上,文火煎滚之时,俟米熟成饭为度。去饭埋土中三日去火毒,取起,每用艾酒一茶瓯,冲白酒一茶瓯,顿服即效。
    阴丸肿大痛不可忍。
    川楝肉 小茴(各二钱) 沉香 木香 大茴香(炒) 食盐 青盐(各一钱) 荔枝核(新者佳,十四枚烧存性)
    研细末。每服三钱,空心热酒调服。
    偏坠。
    大茴 葫芦巴 山楂 吴茱萸 官桂 橘核仁 小茴香 青木香 枳实 荔枝核(各等分)
    研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服。
    消疝丹 治小肠疝气。
    白术 荔枝核(炒) 山楂 小茴香(炒研) 槟榔 木通 猪苓 岗橘子 昆布 白茯苓 海藻 官桂 泽泻 川楝子(各等分)
    水二盅煎一盅。食前洗浴温服。如房劳肾虚者,加人参五分。
    椒目丸 真川椒目不拘多少,略焙为极细末,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钱,空心酒服。初服时有微汗,久服诸疝皆消。
    葵花汤 膀胱有热,腹胀阴囊肿胀而痛,小便不通。
    猪苓 葵子 滑石 赤茯苓 枳实 瞿麦 木通(各二钱) 车前子(一钱) 黄芩(酒炒,七分) 炙甘草(六分)
    姜三片,煎空心服。
    穿肠疝气立刻住痛灸方 用手掐大敦穴,有一炷香之久即止,如不止者,须灸三五壮。(大敦穴在足大指端,去爪甲如韭。)
    偏坠不拘左右。
    川楝肉(盐炒) 苍术 石菖蒲 大茴 广木香(各等分)
    上为末,水法叠丸盐豆大。每服三钱,空心淡盐葱姜汤送下,安补片时,必得微汗者立止。
    疝疾重坠如斗。(张师正《倦游录》 薏苡仁东壁土炒过,水煮为膏。服数次即能消。
    斗大疝气(孙真人)。臭梧桐嫩枝叶,酒拌九蒸九晒为末。每服三钱,空心暖酒调下,数日全消;其皮垂下,再用皮硝、明矾各等分,煎水洗之,即上。
    偏坠疝气(凌氏)。 葫芦巴半斤,炒香研细,每服三钱,白汤调服,安卧片时,数服即愈。
    通治五疝主方(《活人录》)
    半夏(三钱) 陈皮(二钱) 延胡索(一钱五分) 川楝子 紫苏叶 猪苓(各一钱)
    生姜三片水煎,空心午前服。(盖人身营卫二气与三焦之气,出入升降,昼夜循环无一息之停,合于常度,则何病之有,苟失其常,致血脉稽留,经络闭塞,因而脏腑不和,三焦不利,变证无穷,此六味固为治疝平剂,其中具有营运升降出入之用,后复详以对证加减之法。肺疝加桑皮、杏仁各一钱五分,枳壳一钱,去延胡、川楝;如气虚久病者,加紫菀、苏子、茯苓各一钱五分,人参、车前各一钱,减半夏二钱,去延胡、苏叶、川楝、猪苓。实则定肺膏、青金丹、神秘丹、沉香滚痰丸:虚则琼玉膏、金匮肾气丸、和中益气丸。心疝加丹参二钱,石菖蒲、当归各一钱,益智仁五分,去苏叶、猪苓,减半夏二钱;病久气血虚弱,加当归二钱,茯神一钱五分,人参二钱,远志、益智、菖蒲各五分,去苏叶、猪苓、川楝,减半夏二钱,陈皮、延胡各五分,服宁志丸。脾疝加山楂肉二钱,苍术一钱,服香砂健脾丸;中气久虚加白术二钱,茯苓一钱五分,砂仁一钱,减延胡、川楝、陈皮各五分,服冲和资生丸、三因冲和丸。肝疝加山楂肉三钱,柴胡一钱五分,青皮一钱,木香五分,吴茱萸三分,去紫苏,减半夏一钱五分;或病初得,或人壮实者,服沉香化气丸。如病久气血虚或挟虚而发者,其脉空弦涩弱,或虚豁无力,加当归三钱,白术二钱,人参、茯苓各一钱五分,柴胡一钱,减半夏二钱,陈皮一钱,延胡、川楝各五分,去紫苏、猪苓,服双补分消丸。妇人治法相同,惟阴挺阴痒阴虱诸证,凡气实火盛,二便秘结者,服当归龙荟丸、清郁丸。血虚气滞,郁火下陷,湿热不清者,服加减逍遥散。肾疝加泽泻一钱五分,茴香、川椒、肉桂各五分,去苏叶、半夏,减陈皮一钱,服分消丸。如房劳不足,肾家气血两亏者,加当归二钱,人参、泽泻各一钱五分,补骨脂、肉桂各五分,附子三分,去延胡、半夏、苏叶、猪苓,服益气丸、沉香肾气丸。)
    双补分消丸(《活人录》)。治肝肾之气血两亏,以致沉寒不散,湿热不清,睾丸冷胀,阴囊肿大者,此丸久服,兼补兼消。
    山栀仁 香附 川椒子 山楂 陈皮 川楝子(各一两) 橘核 茯苓 当归 白术(各二两)
    陈米炒熟为末,醋汤打糊为丸。每早空心百滚汤吞服二钱。
    偏坠。
    地肤子 橘核 升麻(各等分)
    研末。每服一钱,空心滚酒调下,不愈再一服。
    疝气。(《笔峰杂兴》)
    大茴 小茴(各一两,研末)
    猪尿胞一具,装药砂罐内,加酒煮烂,连胞捣丸如梧子大,以白汤送下三十丸。
    木疝(秘方)。即木肾。凡人心火下降,则肾水不患其不温,真阳下行,则肾气不患其不和,温且和,安有所谓木强者哉!木强则伤肾矣。故不可纯用燥药,当用温和散利,以逐其邪,则邪自消,荣卫流转则愈,宜服枸杞丸。
    甘枸杞 昆布 吴茱萸 天南星(炮) 半夏 白芷 山楂肉 神曲(炒) 滑石(炒 )
    苍术(盐炒) 黄柏(酒炒,各三两)
    磨末,以酒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汤下。
    秘方 陈香橼核焙脆研细,每服二钱,热酒调下取汗。
    疝气并治诸气痛神方(周鹤仙)。
    荔枝核(四十九个,烧焦) 陈皮(九钱) 硫黄(四钱)
    共为末,盐水打面糊为丸,如绿豆大。遇痛时空心温酒服九丸,良久再服,不过四五服奇验。
    又方
    栀子(炒黑) 吴茱萸(各用一钱二分) 枳壳 山楂(各一钱六分) 牛膝 木通(各一钱)
    荔枝核七个,长流水同煎服。
    疝气。
    荔枝(七个,壳上开一口,入盐令满,湿纸包裹,火 干燥。)
    研细,空心酒调服。
    肾子大小 吴茱萸七粒,热酒吞下。
    偏坠 紫苏、连须葱、玉葡萄滕,煎汤熏洗。
    小肠疝气偏坠。
    荔枝核(七个,草纸打湿煨焦)
    研末,以热酒调服之。
    偏坠 野马料豆生用,每早以淡盐汤送下,久服自消。
    疝气 大蒜梗煎汤,入罐内熏之,自愈。
    偏坠疝气 五去风即五倍子,五六个 灰存性,研末。好酒调服以醉,俟醒时即愈。
    囊子大 九孔石决明 研,生姜汁调敷即消。
    偏坠。
    橘核(三十粒) 荔枝核(火煨) 大茴(各二钱) 小茴(一钱)
    共为细末。生酒调服,盖暖取汗。
    偏坠 麦珠炒香研细,每服三钱,热酒调服,小儿即放在糕内食之,亦效。
    疝气 除夕夜躲大门背后,吃小红橘七枚,连皮瓤子嚼下,勿与人知,永不再发。
    导气汤 治寒疝疼痛。
    木香(三钱) 茴香(二钱) 吴茱萸(一钱五分,汤泡) 川楝子(四钱) 长流水煎服。
    乌药散 治小肠疝气,牵引脐腹疼痛。
    木香 茴香 良姜(炒) 青皮(去白) 槟榔 乌药(姜酒浸一宿,各五钱) 川楝子(十个,用巴豆七十粒打碎,同麸炒川楝子黑色,去麸与巴豆,只用川楝子)
    为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痛甚者炒生姜热酒服。
    阴丸肿大,痛不可忍。
    沉香 大茴香(炒) 木香 青盐 食盐(各一钱) 新荔枝核(十四枚,烧存性) 川楝肉 小茴香(各二钱)
    为末。每服三钱,空心热酒调服。
    当归四逆汤
    当归尾(七分) 熟附子 官桂 茴香(炒) 柴胡(各五分) 赤芍药(四分) 延胡索 川楝子茯苓(各三分) 泽泻(二分) 水煎,空心服。
    木香楝子散 疝气久不愈者,服之神效。
    石菖蒲(炒) 青木香(炒,各一两) 荔枝核(二十枚,炒) 川萆 (五钱) 川楝子(三十个,巴豆二十枚同炒黄赤色,去巴豆不用)
    为末。每服二钱,入麝香少许,空心炒茴香盐酒调下。
    羊肉汤 治寒疝腹痛里急。
    羊肉(一斤) 当归(三两) 生姜(五两,寒者加用)
    水八碗,取三碗,温服一碗,一日内饮尽。
    疝痛气冲心下,筑塞欲死,手足冷者。
    硫黄(不拘多少,火中熔化即投水中去毒) 荔枝核 橘核(炒黄) 陈皮(焙燥,各等分)
    为末,饭丸桐子大。每服四五丸酒下,甚者六七丸,不可多也。
    宽胀散 妇人阴疝。
    槟榔 官桂 木香 大腹皮 沉香 青皮(各一钱) 香附 小茴香(各一钱五分) 姜引煎服。
    青木香丸 治肾冷疝气胀痛。
    吴茱萸(一两,分作二分,酒醋各浸一宿,焙干。) 香附(一两) 荜澄茄 青木香(各五钱)
    为末,米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汤下,或乳香葱白汤亦可。
    疝气肿坠疼痛 猪脬一个去尿,以小茴香、大茴香、破故纸、川楝子各等分,填半满,入青盐一块,缚定,好酒煮熟,先食猪脬以酒下之,将内药焙干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或盐汤送下。
    甘草黑豆汤 解百药毒,兼治筋疝,茎中痛胀不堪,春方邪术所致。
    甘草梢(二两) 黑豆(半升) 水煎服。
    葫芦巴丸 治大人小儿盘肠奔豚,疝气偏坠,阴肿。
    葫芦巴(炒,一斤) 茴香(炒,十二两) 吴茱萸(汤洗七次炒,十两) 川楝子(炒,十八两) 川乌(泡去皮尖) 大巴戟(去心炒,各六两)
    为末,酒煮面糊为丸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温酒下,小儿五丸,茴香汤吞下,一方加黑牵牛。
    偏坠初起 穿山甲、茴香二味为末,酒调下,干物压之,外用 牡蛎、高良姜等分为末,津调涂于肿大之处,须臾火热,其痛即安。
    肥人肿疝寒热 五苓散加茴香煎服神效。
    木香金铃丸 疝气外肾肿痛,如神。
    木香 大附子(泡去皮、脐) 人参 小茴香(盐水炒) 乳香 延胡索 全蝎 川楝子(去核) 没药(各等分)
    为末,好酒为丸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黄酒下,其痛即止。
    神妙丸 治疝气、小肠气、膀胱气、盘肠气、木肾气,及偏坠下部等证。
    沉香 吴茱萸(盐、酒炒) 橘核 乳香(各一钱) 木香 荔枝核(捣碎,炒黄色) 大茴香(各一钱五分) 硫黄(熔化倾入水取出,研末,三分) 川芎(盐水煮透,取起切片,五分)
    为末,酒丸。每服五十丸,空心米汤下。
    香楝酒 治偏坠气。
    南木香 川楝肉 小茴香 大茴香(各三钱)
    上作一服,锅内炒至香,入葱白连须五根,用水一碗淬入锅内,以碗合住,候煎至半碗取出,去渣加好酒半碗,和入炒盐一茶匙,空心热服至痛者,一服立愈。
    金铃子丸 治钓肾气,膀胱偏坠,痛不可忍。
    川楝子(五两,锉作五分制,一分用斑蝥一个去头、翅同炒,去斑蝥。一分用茴香二钱,盐五分炒熟,去盐留茴香入药,一分用黑牵牛三钱同炒,去牵牛。一分用破故纸三钱同炒,留故纸入药。一分用萝卜子一钱同炒,去萝卜子)
    上将楝子去核,同破故纸炒香焙干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空心送下。
    阴器部
    自妇女前阴、疮 、菌挺,一切皆汇于此部中,以便检阅参治。
    阴吹门主论
    《金匮》云: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喧,此谷气既不能上升清道,复不能循经下走后阴,阴阳乖僻,如肠交之义是也。甚或簌簌有声,如后阴之失气状,宜补中益气汤加五味子主之。
    《见闻随录》云:产妇不得食葱,如误食之,必成阴吹。
    阴疮门主论
    王肯堂曰:阴器属足厥阴肝经、任脉之会。(《准绳》)
    又曰:运气阴疮皆属寒。经云:太阳之湿,阴中乃疡,隐曲不利,治以苦热是也。
    《素问》云:厥阴之脉络阴器,系于肝。
    又云:督脉者,其络循阴器合纂间是也。至于足太阳外合清水,内属膀胱而通水道,手太阳外合淮水,内属小肠而水道出焉,则又属手足太阳也。肾主水则又属足少阴也。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则又属手太阴也。《素问》又谓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阳阳明之所合,则又属脾与肾矣。痈疮生其间,须细心求而责之,不可专主一厥阴肝经,而惟清肝导湿之为事,斯无误矣。
    《灵枢》云:筋者聚于阴器,而脉络于舌本,肝者筋之会也,又属督脉。
    张仲景云:少阴脉滑而数者,阴中即生疮,阴中蚀烂者,野狼牙汤洗之。(用野狼牙二两,以水四升煮至半升,以绵缠箸如茧,浸汤沥阴中茧二遍。)
    岐天师曰:大约暗疾,妇人十居其九,或生于儿门之外,或生于儿门之中,止可陈说,然犹有羞愧而不肯尽言者,止可意会,而默思之也。大约儿门之病,非痒则痛,当以默治汤主之,此汤皆是平肝去湿之品,毋论有火无火,有风有湿,俱奏奇功,正不必问其若何痒,若何肿,若何痛,若何烂也。(《秘录》)
    陈实功曰:妇人阴疮乃七情郁火伤损肝脾,湿热下注为患,形多不一,总由邪火所化也。(《正宗》)
    薛立斋曰:阴户毛际正中发毒名曰阴盖毒,红肿疼痛,此乃肝火郁结而成。治当清肝养血,外用敷消,如已成脓,治同痈疽法。
    又曰:阴户一边结肿,亦有两边结肿,其形如茧,名曰阴茧。内脓成自溃头,得之于肝火湿热,或新婚伤损,或交合不洁染毒,均成此证。
    又曰:阴户内子宫肿痛溃烂,名廷孔毒。肝火郁结者重,交合所伤者轻,俱用海浮散油调灌入,仰卧良久,后换玉红膏调海浮散,以绵润透,插入自效。
    阴疮门主方
    阴户溃烂。(窦氏。)
    儿茶、鸡内金各一钱,轻粉五分,冰片三分,研细干掺。
    妇人阴疮 杏仁不拘多少,烧存性,麝香少许,细细研匀,如疮口深用小绢袋盛药系口,炙热纳阴户内。
    津调散(《锦囊》)。治妒精,妇人阴湿疮,脓汁淋漓臭烂。
    黄连 款冬花(各等分) 麝香(少许)
    研细末。先用沐浴长春散煎洗,软绢拭干,津调搽之,忌用生汤洗。
    默治汤(岐天师)
    当归(一两) 白茯苓 白芍(各五钱) 栀子(三钱) 柴胡(一钱) 楝树根(五分)
    水煎服。有痰加白芥子,有火加黄芩,有寒加肉桂,余不必加。
    化毒生肌散(雷公)。治产门处生疮久不愈,兼治一切疮毒神效。
    黄柏(炒) 白薇(炒) 铅粉(炒) 儿茶 蚯蚓屎(炒) 潮脑(各三钱) 乳香(去油,二钱) 麝香(三分) 轻粉 冰片(各五分)
    研细,掺疮口,二日即愈。
    阴门主论
    陈实功曰:妇人阴户生虫 如小蛆者,乃心气郁而邪火所化。(《正宗》)
    又曰:又有妇人久居寡室,淫火妄而又郁,郁而又妄,邪火久注,多致阴中作痒,生虫食人五内,阴中腐烂,攻刺疼痛,臭水淋漓,口干发热,形削不食,咳嗽生痰,有此证者,非药能愈,终归于死。此又名失合证,与痨瘵相似。(《正宗》)
    又曰:阴 疮宜四物汤加黄连、龙胆草、木通、石菖蒲以通散心窍郁滞,外以银杏散纳入阴中。
    又曰:阴器外生疙瘩,内生细虫作痒,不可忍者,此虫食人脏腑即死,令人多发寒热,与痨瘵相似,畏羞不说,因循日久,面黄肌瘦,咳嗽生痰,往往不治者多矣。急与逍遥散吞芦荟丸,外以银杏散绵裹塞入,杀虫止痒,半月渐愈。
    又曰:阴器内生红虫,长者一寸,短者五六分,治法宜归脾汤加山栀、白术、牡丹皮、甘草主之。
    窦汉卿曰:妇人之性多偏而多郁,若有不遂,则心肝肾三经之火,勃然而起,遂致阴内生疮,或生疳疮,或生翻花疮,阴中极痒,名 疮,又名阴蚀疮。极痛极痒,状如虫行,淋漓脓汁,皆由湿热与心火相系而生。
    李东垣曰:妇人阴蚀疮,乃肾脏虚邪,热结下焦,经络痞涩,气血不行,或房欲洗浴不洁,以致生疮而隐忍不医, 肿尤甚,因疮在里,措手无方,疼痛注闷,或小便如淋,或经十数日,溃烂脓血,肌肉侵蚀,或血出不止,以成下疳,男子则阴丸肿溃。(《十书》)
    张景岳曰:阴蚀患于阴户之中,一痒则酸麻彻骨,一痛则痛楚连心,良由产后保护不慎,以致风寒内逼,临经调摄失宜,致延湿热中生,新产未曾盈月,交接房劳,经血不曾干净,淫欲所伤,或惹疳疮,或因肝郁,是以子宫生虫作痒,溃流秽水,失治则子宫散而阴户脱矣。宜用鸡肝散、丝瓜散插之,萆麻汤洗,艾叶散熏。
    阴门主方
    产门内生虫(华真人)。 用鸡肝一副,以针刺无数孔,纳入产门内,则虫俱钻入鸡肝之内矣。三副痊愈,不必添入药味也。只要刺孔甚多,则虫有入路矣,三副后,再服去湿化痰汤。
    去湿化痰汤
    白术 白芍 当归(各五钱) 白茯苓 泽泻 黑山栀 生甘草(各三钱) 陈皮(五分)
    水煎服。四剂再不发。
    鸡肝散
    芜荑 蛇床子 硫黄 川椒 潮脑 枯矾 雄黄 海螵蛸 黄连(各等分) 麝香(少许)
    共研细末。取旋宰鸡肝一具,将药末涂肝上,乘痒时插入阴户内。
    丝瓜散
    芜荑 蛇床子硫黄 潮脑 枯矾 川椒(各等分)
    共研细末。用鲜丝瓜(刮去皮)一段,将药末浓涂丝瓜上,推入阴户之内。
    艾叶汤
    艾叶 苎麻叶 槐叶 柳叶 白芨 防风 白芷 升麻(各等分)
    上晒燥为粗末,入麝香少许,以器贮马桶内点着,令患者坐马桶上,遮紧勿走烟,熏两个时辰。
    萆麻汤
    扁柏叶 槐叶 青蒿叶 柳叶 萆麻叶 桃叶 金银花 艾叶(各等分) 煎汤熏洗。
    阴户生黄臭水甚痛 蚕茧二三钱烧存性,研细酒调,以鸭毛扫上即效。
    阴菌门主论
    陈实功曰:阴菌形如鸡冠,四边肿痛为肝郁脾虚。(《正宗》)
    窦汉卿曰:阴中肿块,匾如蕈者,名阴蕈阴菌,如枣核者名阴茄,皆由湿热与心火相击而生,惟阴茄难治。性气和缓之妇,胸次坦夷,服药易愈;若性急悍妒之妇,习与性成,服药百贴方愈。必须忌口,绝欲戒性为要,治当补心养胃为主。
    冯鲁瞻曰:阴中突出如菌,四围肿痛,便数晡热,似痒似痛,小便重坠,此肝火湿热而肿痛,脾虚下陷而重坠也。先以补中益气汤加山栀、茯苓、青皮以清肝火升脾气,更以加味归脾汤调理脾郁,外以生猪油和藜芦末涂之而收。(《锦囊》)
    又曰:或归脾汤加山栀、川芎、茯神、香附、陈皮治之。
    朱丹溪曰:阴茄乃生产未曾盈月,因取重物,膀胱坠下,若是红茄、紫茄可治,白茄不治。
    阴菌门主方
    雄黄藜芦散 妇人阴中突出如蛇,或似鸡冠菌样者,并治。
    鳖头( 黄色) 轻粉 雄黄(各一钱) 冰片(二分) 葱管藜芦(二钱,研如细面)
    以上各研细末,和匀再研,瓷瓶收贮。先用芎归汤熏洗,随后搽药,早晚二次,其患渐收。
    芎归汤
    当归 龙胆草 白芷 川芎 甘草(各一钱)
    煎汤浴洗患上,随后搽药。
    妇人阴中忽生鸡冠肉并生瘰方
    龙胆草(酒拌炒) 大黄 泽泻(各一钱) 生地 黑山栀 车前子 木通 当归 甘草 黄芩(炒,各五分) 水煎服。
    阴茄。
    硫黄(五分) 海螵蛸(二钱)
    研细,用鸭蛋清调搽。
    阴挺门主论
    陈实功曰:阴挺一条如蛇,坠重流水溺涩,为脾气下陷,肝火从之。(《正宗》)
    冯鲁瞻曰:阴挺逼迫肿痛,举重房劳皆能发作,清水续续,小便淋沥,宜内服升补,外以硫黄、乌贼骨、五味子为末敷之。(《锦囊》)
    又曰:阴中 肉凸出如蛇头数寸者,名翻花疮,用硫黄末敷之,即缩。
    汪省之曰:阴挺宜朝进补中益气汤,晚服龙胆泻肝汤,外涂雄黄藜芦散,其患渐收。(《理例》)
    窦汉卿曰:补心养胃为主。
    朱丹溪曰:子宫脱出名阴 ,俗名 葫芦。由气血俱虚所致。宜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倍升麻,加益母草服之,外以萆麻子肉捣贴顶心,以枳壳半斤煎汤熏洗。
    又曰:如思欲不遂,肝气郁结而成者,必先于小便时,似有堵塞之意,因而努挣,久之子宫随努而下,速令稳婆扶正 葫芦,患妇仰卧,以枕垫腰,用嚏药取嚏即收,收入即紧闭阴户,随以布帛将腿缚定,服补中益气汤。
    薛氏曰:阴挺下脱,牵引腰腹膨痛者,或因胞络伤损,或因子脏虚冷,或犯非理房事,或因分娩用力所致,当以升补元气为主,若肝脾郁结,气虚下陷,补中汤。若肝火湿热,小便赤涩,龙胆汤。
    阴挺门主方
    逍遥散(林氏《活人录汇编》加减法)。因脾血虚发热,或潮热晡热,或自汗盗汗,或头痛目涩,或怔忡不宁,或目赤口干,或月经不调,肚腹作痛,或小腹重坠,水道涩痛,或阴挺突出为痛,或阴户 肿发痒,阴臭阴虱,或肿痛出脓,内热作渴等证。
    当归 白芍 白术 白茯苓 柴胡(各一钱) 粉丹皮 山栀 炙甘草(各五分)
    水煎,午后临睡服。
    逍遥散者,乃轻扬消散之义。盖肝脾血虚气郁,以致热郁于内,不得舒泄,甚至郁陷于下焦,积久而成。发热则照前方,如脉虚数无力,则加人参一钱,生地一钱五分,当归五分,减柴胡五分。汗多乃包络脾胃之火,脉实可加黄连五分,生地一钱五分,麦冬一钱,去柴胡。虚则加人参一钱五分,麦冬一钱,五味子一分,去柴胡。头痛目涩加当归一钱,熟地二钱,川芎、薄荷各一钱。怔忡不宁,实则加生地、麦冬各一钱,黄连五分。虚则加枣仁二钱,生地一钱五分,人参、麦冬各一钱,当归五分,减柴胡五分。目赤口干,则加生地一钱五分,麦冬一钱,白芍五分,黄连五分,干葛粉一钱。虚则加熟地三钱,麦冬一钱五分,人参一钱,五味二分,当归、白芍各五分,减柴胡五分。月经不调,肚腹作痛,实则加山楂三钱,延胡二钱,苏梗、当归各一钱。虚则加熟地三钱,当归、川芎各一钱,白芍五分,人参、延胡各一钱五分,减柴胡五分,去山栀。小腹重坠,水道涩痛,实则加泽泻、猪苓、车前各一钱,生地、麦冬各一钱五分,黄连五分。虚则加熟地二钱,当归、白芍、肉桂各五分,人参、黄 各一钱,升麻三分,减柴胡五分,去丹皮、山栀。阴挺突出,乃肝经虚气挟湿热之气下陷也。即前方加人参一钱,黄 一钱五分,白术二钱,防风、当归、白芍、茯苓、丹皮各五分,升麻三分。其余 肿至作渴等证,皆湿热有余,随气下陷之故,加防风、车前、杜仲各一钱,金银花三钱,黄连、当归、白芍、茯苓、白术、丹皮、山栀各五分。
    阴痒门主论
    陈实功曰:产后交骨未合,骤为风所侵作痒。(《正宗》)
    又曰:阴户作痒,四边黄泡,乃风湿下渗,用苦参、金银花、甘草、白芷、蛇床子煎汤熏洗。
    又曰:有抓之血出不痛者。
    澄曰:妇人阴户作痒,乃肝脾风湿流注,亦有肝火郁结而成。
    冯鲁瞻曰:阴痒阴疮,多属虫蚀所为,始因湿热,故生三虫在肠胃间,因脏虚乃动,其虫侵蚀阴中精华,故时作痒,甚则痛痒不已,溃烂成疮。在室女、寡妇、尼姑多犯之,因积想不遂,以致精血凝滞酿成,湿热久而不散,遂成三虫,痒不可忍,深入脏腑即死。令人发热恶寒,与痨相似。亦有房室过伤,以致热壅肿痒内痛,外为便毒,莫不由欲事伤损肝肾,肾阴亏而肝火旺,木郁思达,肝经郁滞之火走空窍下注,为痒为虫,当用龙胆泻肝汤、逍遥散以主其内。外用蛇床子煎汤熏洗,再以桃仁研膏和雄黄末、鸡肝研饼纳阴中,以制其虫。若肢体倦怠,阴中闷痒,小便赤涩者,归脾汤加山栀、白术、甘草、丹皮。若徒以湿热为事,燥湿清热,则气血日衰,所害不止阴痒矣。
    阴痒门主方
    阴户作痒 取净桶内置瓦一片,以破布烧烟熏之。
    银杏散 妇人湿热下注,阴中作痒,或内外生疮。
    杏仁(去皮、尖) 水银(铅制) 轻粉 雄黄(各等分)
    研细和匀。每用五分,枣肉一枚和丸,用丝绵包裹,留下绵条捻线在外,先用塌痒汤煎洗,将药球纳入阴户,留线在外,如小便取出再入,一日一换,重者用四五枚痊愈,仍宜兼服煎药。
    塌痒汤
    鹤虱草(一两) 苦参 威灵仙 归尾 蛇床子 野狼毒(各五钱)
    用河水十碗,煎数滚,滤清贮盆内,乘热先熏后洗,临洗和入公猪胆汁二三枚同洗,更妙。
    阴痒生疮 紫梢花一两,胡椒五钱,煎汤温洗数次。
    阴痒三虫作祟。
    大黄(微炒) 黄 (蜜炙) 黄芩(各一两) 山萸肉 元参 蛇床子 丹参 赤芍(各五钱)
    共为末。每服二钱,食远温酒调服。
    阴户痒极难忍 用盐涂之即止。
    阴痒生疮
    蛇床子(三钱) 杏仁(炒研) 白矾(各五钱)煎洗。
    又方
    蛇床子(一两) 花椒 白矾(各三钱) 煎洗。
    又方
    蛇床子(一两) 艾叶 五倍子 明矾 杏仁(各五钱) 川连(三钱) 煎洗。
    阴户肿突门主论
    陈实功曰:阴户忽然肿突作痛,乃劳伤血风,湿火下流。(《正宗》)
    又曰:亦有阴户半边痛者。
    又曰:治当四物汤加丹皮、泽泻、柴胡、花粉。
    朱丹溪曰:阴户忽然肿而作痛者,名曰阴肿,又名蚌疽。由劳伤血分所致,宜四物汤加牡丹皮、泽泻、柴胡、天花粉煎服,外用艾叶一两,防风六钱,大戟五钱煎汤熏。
    冯鲁瞻曰:妇人阴肿,有因胞络虚损,风冷客之,与血气相搏而肿者,有因郁怒伤损肝脾者,有因房劳过度湿热下流者,有欲胜而热甚生虫,以致肿痒并作者,皆宜戒房室而速治之,否则邪气渐盛,阴户溃烂不收矣。若气血虚弱补中益气汤举而升之,肝经湿热龙胆泻肝汤渗而清之,肝脾郁怒,元气下陷,湿热壅滞,朝用归脾汤加升柴,解郁结补脾气。夕用加味逍遥散,清肝火,生肝血,除热去湿。
    阴户肿突门主方
    阴户疼痛 盐三合,炒热包熨之,立止。
    妇人阴中肿痛及生疮。(《济生》)
    黄连(酒炒,二钱) 龙胆草(酒洗) 小柴胡(去芦,各一钱) 青皮(三分)
    水煎服之。如肿甚加大黄一钱。
    子宫大痛不可忍。(《入门》)
    五倍子 白矾(各等分)
    煎汤熏洗,又为末掺之。
    产后阴户两旁肿痛,手足不能舒伸,(《入门》)用四季葱入乳香末同捣成饼,安于阴户两旁,良久即自愈。
    产户硬如石,衣若撞着,痛不可忍。
    青鱼胆(七个,或用鲫鱼胆七个亦可) 丝绵(三钱,烧存性)
    以胆汁调匀后,用鸭毛扫上,其硬不过半个时辰,即软
    阴户肿痛
    大戟(一两) 防风(二两) 艾叶(五钱)
    煎汤,热洗避风,外以鲫鱼胆汁搽之。
    阴脱门主论
    经曰:前阴所过之脉有二:一曰肝,二曰督脉,足厥阴之脉入毛中,过阴器,抵少腹,是肝脉所过也。督脉起于小腹以下骨中央,女子系廷孔,循阴器,男子循茎,下至纂,与女子等,是督脉所过也。
    冯鲁瞻曰:产后阴脱者,多由妇人生产用力太过,致阴下脱,宜内服升补为主。(《锦囊》)
    《丹心》云:阴户脱出,盖因努力太过所致,若脱肛状,逼迫肿痛,清水续续,小便淋沥,宜当归黄 饮。
    陈实功曰:阴脱乃阴户开而不闭,痒痛出水,乃忧思太过所致,宜逍遥散、归脾汤,俱加柴胡、山栀、白芍、牡丹皮,外用荆芥、枳壳、诃子、五倍子,大剂煎洗。(《正宗》)
    阴脱门主方
    当归黄 饮(《丹心》)治阴脱。
    黄 (酒炒,三钱) 当归 人参 升麻(各二钱) 甘草(一钱) 水煎服。
    外治(《丹心》)
    硫黄 乌贼骨(各五钱) 五倍子(二钱五分)
    研细,敷患处,即效。
    产后生肠不收(《丹心》)。八物汤加防风升麻,须用酒炒黄 为君煎服,外以樗根白皮五钱,荆芥、升麻、藿香各二钱,煎汤熏洗患处,即入。
    又方(《丹心》)。枳壳二两,煎汤温浸良久,自入。
    又方(《良方》)。取大纸捻蘸油点火吹灭,以烟熏产母鼻,即上。
    产后阴户突出(《入门》)。用四物汤加龙骨,或五倍子,连服二贴,外以香油和汤洗于患处。
    硫黄汤(《正传》)。治产后玉门不敛。
    硫黄(四两) 吴茱萸 菟丝子(各一两五钱) 蛇床子(一两)
    共研末。每用五钱,水一碗,煎汤乘温频熏洗,自敛。
    又法(《丹心》)。香油五斤煎热,盛盆坐其中一食顷,以皂角末吹鼻作嚏,即收。
    产后用力太过,阴门突出 当归、川芎、赤芍、熟地,水煎,入龙骨末少许和匀,连服二剂。外用麻油和汤熏洗,即收。
    产妇阴户伤损门主论
    澄曰:凡产妇阴户或一边 肿,或两边均肿,难以起坐,更有阴户两墙烂破出脓,痛引小腹两股,皆由分娩艰难,或者息胎,稳婆用手分理骨眼,或用手伸入,掐取胎胞,粗手指甲抓损皮肉而成。殊不知产户皮娇肉嫩,何堪经此损伤。再加瘀血淋漓,愈淹愈烂。况阴户乃肝、脾、肾、冲任脉络之地,既破之后,所以牵引少阴腰股作痛也。宜用洗药煎洗破处,用玉红膏、珍珠散搽之,自愈。
    产妇阴户伤损门主方
    阴户肿痛 枳壳一两,煎洗。
    阴户肿溃 当归、赤芍、白芷、甘草、苦参各等分,煎汤洗。
    产妇阴户肿痛 蛇床子三钱、白萝卜五个扑碎,煎汤熏洗。
    阴户交接出血门主论
    陈实功曰:妇人交接出血者,乃肝虚有火,不能藏血,脾虚不能摄血,当以补中益气、归脾二汤主之。(《正宗》)
    又曰:或用四物汤加龙胆草、柴胡、山栀、黄芩治之。
    冯鲁瞻曰:凡交接出血者,此肝火太旺而疏泄过度,且肝虚不能藏血,脾虚不能摄血也。宜补中归脾二法消息用之。若六脉俱洪者,此肾阴虚而不能闭藏也。宜六味汤加麦冬、五味主之。(《锦囊》)
    阴户开张门主论
    陈实功曰:阴户开而不闭者,乃忧思过度。(《正宗》)
    又曰:治当逍遥散、归脾汤,加柴胡、山栀、白芍药、牡丹皮间服。
    女子新嫁阴户痛门主论
    陈实功曰:新嫁伤而肿痛者,宜舒郁和血。(《正宗》)
    冯鲁瞻曰:新嫁孔痛,宜四物汤加香附、红花主之。(《锦囊》)
    蒋示吉曰:新交房事伤而肿痛者,珍珠散、猪脊髓调搽。(《说约》)
    阴冷门主论
    冯鲁瞻曰:妇人阴冷,因劳伤子脏,风冷客之,若小便涩滞,小腹痞痛,宜龙胆泻肝汤。若小便澄清,饮食少思,大便不实,治以八味地黄丸。八味丸治血弱不能荣养脏腑,津液枯涩,寒客子脏阴冷者,甚效。(《锦囊》)
    实女无窍门主方
    实女无窍 以铅作梃,逐日 之,久久自开。(盖铅能入肉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