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卷十六 龈齿部

    凡一切风火虫牙、牙痈、牙疳、槽风,皆汇于此部中,以便检阅参治。
    牙齿望色辨证法
    齿燥无津液者,是阳明热极。齿如热者,病难治。前板齿燥,兼脉虚者,是中暑。
    牙关紧急门主论
    经曰:阳明之脉,循颊车入齿缝,风寒中之,轻则战栗鼓颔,重则口噤不开。
    又曰:凡卒中昏倒,牙关紧急者,此中风痰也。
    又曰:风入颔颊之间,则口 而牙紧。
    又曰:卒暴中风,牙关紧急,药不得下,用通关散。(细辛、薄荷、猪牙皂、雄黄各二钱,研细。)每用少许,吹入鼻中,俟喷嚏后,然后进药。如不嚏者,不治。牙关紧甚,前药中加麝香少许,或用乌梅,或白梅去核,用药擦牙。盖酸先入筋,使牙关酸软即开。
    亦木能克土之义,因牙龈属阳明胃土也。
    又曰:骨槽风、颊车疽,风热太甚,痰涎滞膈。风喜伤肝,复能燥物,是以筋燥劲迫而牙关拘紧,此实邪耳。
    冯鲁瞻曰:口噤者,足阳明之病,颊车穴主之。盖阳明经络挟口环唇,循颊车,而诸阳筋脉皆上于头,三阳之筋并络颔颊,夹于口,风寒乘虚而客其经,则筋挛急,牙关紧,而口噤。
    牙关紧急门主方
    中风牙关紧急 乌梅肉揩牙即开。
    小儿牙关不开 天南星煨熟,乘热纸裹,不要透气。将纸剪芡实大一窍,透气,塞于儿鼻孔中,牙关即开。
    凡患喉齿,口不能张。
    猪牙皂 青黛 北细辛 僵蚕(各一钱) 山豆根 元参(各五分)
    共研细末。吹男左女右鼻中即开。
    牙齿门主论
    上四门牙属心,(一云:上二门牙,下二门牙,属心包络;门牙旁左右上下四牙,属肝;再左右上下四牙,属胃;再左右上下四牙,属脾;再左右上下四牙,属肺;再左右上下之牙,皆属肾。凡人齿多者贵。
    治病不论多少,以前数分治之多效。)下四门牙属肾,上二侧牙属胃,下二侧牙属脾,上左尽牙属胆,下左尽牙属肝,上右尽牙属肺,下右尽牙属大肠。又有牙龈肿高软者,此名牙痈。内必有脓,当以针刺出脓自愈。如出血不止,用草纸冷水浸贴二三次,自止。(《正宗》)
    风牙痛者,遇风发作,浮肿随后生痛。
    火牙痛者,齿根必牵扯腮颧,阵阵作痛,时发时止。
    湿热牙痛者,乃足阳明胃经。其患腮颧浮肿,甚则牵引太阳,疼连颊项,口中热气,大便结燥。
    虫牙痛者,因喜食甘香,湿热化虫,攻痛频痛。
    龋齿者,乃风热相搏,忿怒劳顿,牙根肿痛。是手阳明、足太阳之脉,系于齿名龋齿。(《锦囊》)
    又曰:如牙痛不可忍,牵引入脑,喜寒恶热,脉洪数有力者,凉膈散倍加酒蒸大黄泻之。
    又曰:如骤发大痛者,多属龙火,如疾风暴雷,焚灼草木,最速最烈。必用从治之法,热药冷冻饮料,则火得其源而归之矣。
    窦汉卿曰:牙边生痈如豆大,此脾胃二经火也。宜用小刀点破之,搽以冰片散,再服清胃汤、甘桔汤,无不愈矣。
    王海藏曰:牙齿等龋,臭秽不可近,数年不愈,当作阳明蓄血治。好饮酒者,多有此证。桃仁承气汤为末蜜丸,服之甚效。
    又曰:牙得清凉而痛甚者,为寒;口吸凉风而痛止者,为热。
    冯鲁瞻曰:齿黑碎片名曰崩砂。久而秽甚,牙根俱落,名曰腐龈。若跌扑所伤者,或急疳所坠者,则久落难生矣。(《锦囊》)
    陈远公曰:牙齿疼甚不可忍,每至呼号,泪涕交出者,此脏腑火旺,上行齿牙作痛也。若不泻火,何能取效之捷!然火有虚实,实火起于腑,虚火动于脏。而实火之中,有胃火、心包火。虚火之中,肝、脾、肺、肾诸经之火,当分经以别之。予有统治之法,用治牙仙丹:元参,生地各一两,水煎服之。如察知为心包火,加黄连五分,脾火加白术一钱,肺火加黄芩一钱,肝火加丹皮一钱,肾火加熟地一两。二剂火散,四剂全愈。(《冰鉴》按:火有虚实,何以一方均治?不知火之有余,无非水之不足,我滋其阴,则阴阳之火无不相戢矣。况元参尤能泻浮游之火,生地止无根之焰,又泻中有补,故虚实咸宜。此治之巧,而得其要者也。又能辨各经之火,加入各经之味,有不取效尽神乎。)
    又曰:贪食肥甘,齿牙破损作痛,如行来行去者,乃虫积也。夫齿乃骨,何以藏虫乎?不知过食肥甘,则热气在胃,胃火上冲口齿,湿气乘之,则湿气相搏而不散,则生虫于牙矣。初则只生一二虫,久则蕃衍,于是蚀损牙齿,遂致堕落。一齿既朽,又蚀余齿,往往有终身之苦者。此证必须外治,若用内治,未必杀虫,而脏腑先伤。用五灵至圣散:白薇、五灵脂各三钱,细辛、骨碎补各五分,研细末,先以滚水漱牙至净后,以药末五分,滚水调如稀糊,漱牙半日,至气急吐出,如是者三,疼止虫死矣。断不再发。(盖齿因虫痛,灵脂、白薇杀虫于无形,细辛散火,碎补透骨,引药入骨,则无可藏虫,虫尽则痛自止。)
    又曰:牙疼日久,牙床腐烂,饮食不能用,日夜呼号,此胃火独盛上升于牙也。
    身中之火,惟胃最烈,火在何处,即于所在之处受病。火原易升而难降也,火升于齿牙,齿牙非藏火之地,于是焚烧两颊,牙床红肿,久则腐烂矣。似可用治牙仙丹加石膏治之。然其火蕴结,可用前方以消弥于无形,今既溃烂,则前方又不可用,以有形难于补救也。宜加减竹叶石膏汤:竹叶三百片,石膏、青蒿各五钱,知母、半夏各二钱,麦冬、茯苓、葛根各三钱,水煎服。四剂火退肿消,后用治牙仙丹以收功也。
    又曰:牙疼至夜而甚,呻吟不卧者,此肾火上冲也。然此乃虚火,非实火。人作火盛治之,多不效,即作虚火治,亦时有不效者,何故?盖火盛当作有余,火衰当作不足,乃下是虚寒,上现假热也。人肾中不寒则龙雷之火下安,肾宫惟下寒甚,而水又无多,则肾火无可藏,于是上冲咽喉,而牙受之;齿乃骨之余,同气相招,留恋不去,夜分尤肾主事,水不能养火,火自游于外,乃至齿作祟矣。急大补肾水,益以补火之味,引火归源,火自得水养,不上越矣。八味地黄汤加骨碎补,服一剂痛止,二剂不发也。(六味补水,附、桂引火归于命门,何又加骨碎补?不知补水引火之味,必先入齿则痛根始除,用之以透于齿骨之中,而后直入命门。此拔本塞源妙法也。)
    又曰:牙疼难忍,闭口稍轻,开口更重,人以为阳明胃火也,谁知乃风闭于阳明太阳乎!此得之饮酒后,开口向风而卧,风入牙中不出,初小疼而后大痛也。论理去风自愈,而风药必耗元气,因虚入风,又耗其气,其气益虚,风邪欺正气之怯,而不肯出,疼难止也。古人用灸法甚神,灸肩尖近骨后缝中,小举臂取之,当骨解陷中,灸五壮即瘥。但灸后必大痛,良久乃定,永不发也。有畏灸者,可用散风汤:生地、麦冬各五钱,当归三钱,石膏、花粉各二钱,胡桐泪、干葛、细辛各一钱,白芷、升麻各三分,水煎服,二剂愈矣。此方补重于散,正风得补而易散也。
    又曰:牙痛甚,吸凉水暂止,开口复作,人以为阳明火盛也,谁知湿热壅于上下之齿不散乎!夫湿在下易散,在上难怯,盖治湿不外利小便也。水湿下行,其势顺,上行其势逆,且湿从下受,易于行上,感难于散,故湿热感于牙间,散之尤难。以饮食之水,皆必齿牙经过,不亦重甚湿乎!湿重不散,火且更重矣,所以经年月不止也。治法必上祛其湿热,又不可单利小便也,佐以风药,则湿得风而燥,热得风而凉,湿热解,牙疼自愈矣。
    《医论选要》曰:外板则为牙,内床则为齿。
    汪省之曰:虫牙,乃胃经风湿所致。薰法甚捷。(《理例》)
    经曰:男子八岁肾气实而齿更,三八真牙生,五八则齿槁,八八而齿去矣。女子亦然,以七为数,盖肾主骨,齿者骨之标,髓之所养也。凡齿属肾,上下龈属阳明,上龈痛,喜寒饮而恶热饮,取足阳明胃;下龈痛,喜热饮而恶寒饮,取手阳明大肠,故病有恶寒恶热之不同也。凡动摇疼痛出血或不出血,齿缝疏豁,全具欲落之状者,皆属肾也。经曰:肾热者色黑而齿槁。又曰:少阴经病者,面黑齿长而垢。
    其虫疳,龈肿不动而溃烂痛秽者,皆属阳明。或诸经错杂之邪与外因为患,俱分虚实而治。肾经虚寒者,安肾丸、还少丹,重则八味丸。其冬月大寒,犯脑连头痛,齿牙动摇疼痛者,此太阳并少阴伤寒也。仲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凡肾虚者,多有之。
    如齿痛摇动,肢体倦怠,饮食少思者,脾肾亏损之证,安肾丸、补中益气并服。如喜寒恶热者,胃血伤也,清胃汤。恶寒喜热者,胃气伤也,补中益气汤。
    又曰:齿者,骨之余,肾之标,寄于龈,养于气血。上龈属足阳明胃,下龈属手阳明大肠。然齿者骨也,本乎干元以资始;龈者,肉也,本乎坤元以资生,譬之木生于土,籍土以为养也。故齿之为病,手阳明、足阳明、足少阴三经之所致。盖上下龈属阳明金也,齿属少阴木也,故阳明实,则荣荫其齿而坚牢,阳明虚,则齿失所养而浮豁。故凡动摇脱落,牙脆剥下,齿缝渐稀,畏冷畏热,浮豁不坚,隐隐而痛,乃肾之本虚,以致标亦虚焉。至于生虫浮肿,牙宣出血,臭秽腐烂者,乃肠胃湿热壅盛,所谓热胜则肉腐也。虚者补之,湿热者泻之,胃火壅者清之,风寒外束者散之,外以末药擦之,甚而龈烂齿落者,犹土崩而木倒也,其治在龈,龈坚则齿自固矣。
    又曰:牙床肿痛,齿痛动摇,或黑烂脱落者,此属阳明湿热。盖齿虽属肾,而生于牙床上下,乃属阳明大肠与胃,犹木生于土也。肠胃伤于美酒浓味,以致湿热上攻,则牙床不清,为肿为痛,或出血,或生虫,由是齿不得而安,如地土不坚,而树木为之摇动矣。此宜泻阳明之湿热,则牙床清宁,齿自安固。如调理不退,落齿一二个者,多死不治。
    又曰:凡齿痛遇劳即发,及午后甚者,或口渴面黧及遗精者,皆脾肾虚热。用补中益气及六味丸,或十全大补汤。
    海藏云:牙痛证,有因伤胃而素有湿热,故上浮于牙龈之间,遇风寒或冷冻饮料所郁,则湿热不得外达,故作痛也。其病情有标本之分,用药有温凉之异,当以寒为标,故外擦漱之药,宜用荜茇、细辛之类,辛温以散开郁,兼可拔散郁热也;以热为本,故内服之药,宜用生地、丹皮、连翘、薄荷之类,辛凉以散热清中。如此内外交攻,标本俱得,岂有不愈者乎!若骤聚大痛者,多属龙火。如疾风暴雷,焚灼草木,最速最烈,必用从治之法,热药冷冻饮料,则火得其源而归之矣。若投正治,妄用寒凉,益增其病。至若痛不可忍,牵引入脑,喜寒恶热,脉洪数有力者,凉膈散倍加酒蒸大黄泻之。
    《夷门广牍》曰:齿乃血之余,耳乃肾之余,顶乃髓之余,爪乃筋之余,语乃气之余。
    《笔谈》云:沈存中苦腰重,不能行。有将佐曰:此乃病齿数年,用苦参擦齿,其气味入肾,伤肾所致也。后太常少卿舒昭亮,亦用苦参擦齿,岁久亦病腰痛,自后不用之,疾皆愈。此方书所不载者。
    牙齿门主方
    葛根汤
    葛根(二钱) 赤芍药(一钱五分) 赤苓(五分) 甘草(五分)
    风胜加荆芥、防风、薄荷叶,火盛加连翘、生地、丹皮、牛蒡子,煎服。
    止痛散(程山龄。)
    牙硝 硼砂(各三钱) 明雄(二钱) 冰片(一分五厘) 麝香(五厘)
    乳细擦牙,出涎立愈。
    煎方
    荆芥穗 防风 牡丹皮 生地(各七分) 牛蒡子 青皮 生石膏 甘草(各三分)
    上四门牙属心,加川黄连三分,麦门冬五分。
    下四门牙属肾,加黄柏六分,知母六分。
    上两侧牙属胃,加白芷五分,川芎三分。
    下两侧牙属脾,加炒白术六分,炒白芍六分。
    上左尽牙属胆,加龙胆草三分,羌活七分。
    下左尽牙属肝,加柴胡六分,栀子五分。
    上右尽牙属大肠,加黄芩六分,桔梗六分。
    下右尽牙属肺,加黄芩六分,桔梗六分。
    牙痛,加蒲公英八分,金银花六分,贝母六分。
    牙床肿,加连翘八分。
    漱方
    苏薄荷 射干 牛膝 夏枯草 山豆根 陈茶叶煎漱。并治咽喉肿痛。
    又方
    苍耳子 北细辛 花椒(各五钱) 小麦(浮者一撮)
    好醋一碗,煎半碗漱之。
    又方 山豆根切三分长,以滴醋浸一时,噙于口中,将苦汁咽下,久而又换一块,连换数次,自愈。
    又方
    火硝(五钱) 草果(一两咀片,盐水浸一时炒干)
    研细擦之。
    风火虫牙。
    巴豆(一粒,灯上烧去壳) 花椒(三粒)
    捣丸口含患处立止。
    又方
    白芷 北细辛 鹤虱 干茄子(各等分)
    研细,一擦即止。
    又方 樟冰、雄黄各等分,研细擦。
    又方 火硝三钱,明雄七分,冰片一分,研细搽。
    麝香散
    真麝香(二钱) 黄连(一钱) 冰片(三分)
    研匀。每一伏时匀擦五六次。
    虚火牙痛 清晨以小便频漱,立止。
    牙痛。
    黄豆(五粒) 巴豆(三粒)
    捶研丸豆子大。用一丸含牙痛处,出涎尽,以温水漱四五次。
    又方
    乳香(去油) 香白芷 没药(去油) 雄黄 川芎(各二钱) 火硝(五钱)
    各研。另装瓶内,临时旋合,令患者含水一口,将药吹鼻孔内,吐水即愈。
    又方
    真轻粉 杭粉(各一钱)
    研匀。用大蒜捣匀,填入白果壳内,合鱼际穴上,用绢帛缚之。痛止即去,迟则起泡。
    又方
    牛膝(炒) 大黄(炒) 杜仲 青盐(各等分)
    研细,擦痛处即止。
    虫牙。
    川乌 草乌 胡椒(各等分)
    研细。铺草纸内作捻,蘸麻油点着,吹熄,以烟噙患处熏之。
    取牙法
    白马牙(火 存性) 川乌( 存性) 紫玉簪 花根(竹刀切片,阴阳瓦焙)
    各等分,研匀。每用少许,点牙龈上,其牙自落。
    牙痛不可忍者。
    北细辛 高良姜 草乌 白芷 荜茇(各等分)
    研匀。每用少许,搽之立止。
    风火虫牙 黄蜡一两,瓷器重汤炖化,离火将凝,入有纹龙骨,生用,不必炮制,杭粉各二钱五分,麝香二分五厘,研细搅匀,做成大小粗细锭子。如有牙痛,取纸条在暖壶上熨热,摊药纸上,临卧时剪一块,贴在痛牙上。次早取下,如墨染黑一般,诸毒尽出,其效如神。
    又方 明雄、玄明粉各等分,研细搽上,立止。
    又方 五倍子、防风、青盐各等分,研末,火 存性擦之,后以醋或盐水漱去涎。
    虫牙 五倍子、胡椒研末为丸,塞虫蚀孔中,即止。
    风火虫牙 鲜生姜切片,噙在疼处,流涎则住痛。
    又方 三年陈酱茄蒂,阴阳瓦焙存性,加硼砂二厘,冰片一厘为末,擦之立止。
    又方 陈茄子烧存性,枇杷叶炙脆,各等分为末,加冰片少许,擦上立止。
    又方 先以热醋漱口,再用海螵硝末擦牙。
    四宝汤
    当归 生地黄 升麻 赤芍药
    各三钱。水二盅,煎一盅,服一半,留一半,漱口吐去,牙痛立止。
    又方 蕲艾一两,大蜂窝一个,同好醋煎浓漱口,一日愈。
    又方 牛蒡子生研,绵裹塞痛处,流出苦水,即愈。
    又方 荔枝壳装青盐,烧存性擦牙痛处,极验。
    锦囊新定颊肿齿疾神方 治尺脉无力,虚火上攻,寒束内热,颊肿齿痛。
    羌活(二钱) 制附子(一钱) 北细辛(八分) 石膏( 三钱)
    水三盅,煎一盅,食前服。
    牙痛不可忍,腮颊牙龈皆肿者 荔枝七枚,凿一孔,去肉入醋于内,放灯头上烧滚。漱之,其肿立消,其痛立止。
    贴牙去毒,至老不痛。(《济生》)
    山栀(煎浓汁) 黄柏(煎浓汁,各五钱) 真麝香(五分) 杭粉(五钱) 龙骨(五钱打如豆大块子,入栀柏汁内煮干)
    研极细。用明净黄腊一两熔化,入前药和匀,捏成锭,摊绢上,剪作细条,临卧时贴牙上,明晨取下。凡黑处俱有毒,是作痛处也。
    又方
    生半夏 儿茶(各五厘) 冰片(三厘)
    上研细末,用壁上 蛛窠,包药少许,捻在细柳枝上,蘸油点着,即吹灭热刺痛处,至重者三四次,即愈。
    牙龈肿痛(《集效》)山慈菇根茎,煎汤漱吐。
    牙龈肿痛(《备急》)山豆根一片,含于牙龈肿痛处。
    牙龈肿痛。(《摘玄》)
    瓦松 白矾(各等分)
    水煎漱,立效。
    食蟹龈肿(《永类》)朴硝敷之立消。
    食蟹龈肿肉努出者(《普济》)生地黄汁一碗,以猪牙皂角蘸炙,汁尽为末敷之。
    风热牙痛。(《集要》)
    香白芷(一钱) 朱砂(五分)
    研末蜜丸,芡实大,频用擦牙绝胜他药。
    又方(《集要》)
    白芷 吴茱萸(各等分)
    浸水漱涎。
    又方(《经验》)槐枝煎浓汤二碗,入盐二斤,煮干,炒研,日用揩牙以漱水洗,或用青盐更佳。
    又方(《普济》)苍术盐水浸过,烧存性,为末擦牙。
    又方(《圣惠》)
    荆芥根 乌 根 葱根(各等分)
    煎汤,频含漱吐。
    又方(《普济》)荔枝连壳烧存性,研末擦牙即止。乃治诸药不效仙方也。
    又方(《圣济》)百药煎泡汤,噙漱。
    又方(《肘后》)独活煮酒,热漱。
    又方(《普济》)千年锻石、细辛各等分,研搽即止。
    又方(《集玄》)旱莲草,入盐少许,于掌心揉擦,即止。
    紫金散(《家藏》)治风热积壅,一切牙痛,兼蠲口气,大有奇效。好大黄,瓶内烧存性为末,早晚擦漱。
    又方(《秘录》)薏苡根四两,水煎含漱。
    又方(《本事》)马齿苋一把,嚼汁渍之,即日肿消。
    又方(《圣惠》)生丝瓜一条擦盐,火烧存性,研末频擦,涎尽即愈。腮肿以水调敷之,即便可消。惟蛀牙不效。
    又方(《集效》)大荔枝一个,开一孔,填盐满壳, 研搽之。
    牙肿痛连头面俱肿(《十便》)露蜂房,烧存性研,以酒少许调漱。
    又方(《百一》)
    高良姜(二寸) 全蝎(焙一枚)
    研末掺之。吐漱以盐汤漱口。
    又方(《济生》)
    香附(炒存性,三两) 青盐 生姜(各五钱)
    为末。日擦能乌须,止牙宣。
    风热毒攻头面,齿龈肿痛不可忍(《圣惠》)牛蒡根一斤,入盐花一钱,银器中熬成膏。每用涂齿龈下,重者不过三度。
    又方(《圣济》)鹅不食草,绵裹怀干为末。含水一口,随左右 鼻。亦可 塞之。
    又方(《济世》)
    薄荷(二钱) 羌活(三钱) 大黄(一钱)
    水二盅,煎一盅去滓,温漱吐去。
    又方(《济世》)
    老姜 川黄连 防风(各等分) 研末擦之。
    又方(《济世》)
    北细辛 猪牙皂 白芷(各一钱) 防风(五分)
    研末。用柳枝煎汤,漱过擦之。
    又方(《普济》)零陵香梗、叶,煎水含漱。
    风虫牙痛(《三半》)百年陈锻石为末四两,蜂蜜三两,拌匀盐泥固济,火 一日,研末擦之。
    又方(《摄生》)肥皂一个去瓤,入山奈、甘松各三分,花椒、食盐不拘多少填满,面包, 红取研,日擦漱去。
    又方(《普济》)芭蕉根自然汁一碗,煎热含漱。
    又方(《摘玄》)杨梅根皮、韭菜根、厨案上油泥等分,捣匀贴于两腮上,半时辰其虫从眼角出也。屡效。
    又方(《卫生》)针刺桃仁,灯上烧烟出,吹灭安痛齿上咬之,不过五六次愈。杏仁亦可。
    又方(《易简》)
    胡椒 荜茇(各等分)
    研末。蜡丸麻子大,每用一丸,塞蛀孔。
    又方(《圣惠》)
    乳香 枯矾(各等分)
    研末。蜡丸塞之。
    又方(《集简》)刮松树上脂,滚水泡化,一漱即愈。
    又方(《袖珍》)草蜂房一枚,盐实孔内,烧过研末擦之。盐汤漱去,或取一块咬之。
    又方(《类要》)雄黄末和枣肉丸塞孔中。
    又方(《普济》)矿灰沙糖和塞孔中。
    又方(《集简》)蛇床子煎汤,热漱数次,立止。
    又方(《济急》)荜茇末擦之。煎苍耳汤漱去涎。
    又方(《延年》)鼠粘子炒,煎水含漱吐去。
    又方(《普济》)
    附子(一两,烧灰) 枯矾(一分)
    研末擦之。
    又方(《集简》)使君子煎汤,漱口。
    金针丸(《圣济》)
    骨碎补 乳香(各等分)
    研末,糊丸塞孔中。
    又方(《急救》)烧酒浸花椒,频频漱之。
    又方(《摘玄》)黄茄种烧灰擦之。
    又方(《集验》)松脂 塞蛀孔,须臾虫从脂出。
    又方:(《普济》)潮脑、朱砂等分擦之。
    又方:(《仁存》)茄蒂烧灰掺之。或加细辛末等分日擦。
    又方:(《集验》)
    乳香 川椒(各等分)
    研末,蜡丸塞孔。
    又方(《普济》)露蜂房醋煎热漱。或加细辛或加乳香,水煎漱之。
    又方(《仁存》)山楂为末铺纸上,卷作筒烧,灯吹灭乘热和药,吹入鼻内,即止痛。
    又方(《普济》)化蜡少许摊纸上铺艾,以箸卷成筒烧烟,随左右熏鼻,吸令满口,呵气即止。
    又方(《救急》)瓦片 红,安韭子百粒,清油数点,待烟起,以筒吸引熏患处良久,温水漱吐,有小虫出尽为度。
    痛连头脑。(《传信》)
    补骨脂(炒五钱) 乳香(二钱五分)
    为末擦之,或为丸塞孔内。
    龈常出血,渐至崩落口臭,极效。(《本事》)
    大黄(米泔浸软) 生地黄
    各旋切一片合定,粘贴一夜。未愈再贴。忌说话,恐引风。
    又方(《简便》)鱼腥草、花椒、菜子油等分捣匀,入泥少许,作小丸如豆大,随牙左右塞耳内。两边轮换,不可齐塞,恐耳气。一日夜取看,有细虫为效。
    又方(《海上》)露蜂房煎汤洗漱过,以陈茄秸烧灰敷之。或茄根捣汁频涂之。
    又方(《食寮》)盐五钱,皂荚两挺,同烧赤研,夜用擦牙。一月即瘥。
    又方(《永类》)
    薏苡仁 桔梗(各等分)
    生研为末。水调服。大小儿并治。
    又方(《经验》)
    川乌头(生研) 川附子(生研)
    面糊丸小豆大,每绵包一丸咬之。
    肾虚牙肿火痛。(《济世》)
    杜仲 青盐 大黄(炒) 牛膝(炒)
    上为细末,擦之。
    又方(《经验》)甘松、硫黄等分为末,泡汤漱之吐去,神效。
    又方(《灵苑》) 骨碎补二两,铜刀细锉,瓦锅慢火炒黑为末,擦牙。良久吐之,咽下亦可。极能坚骨固齿,去毒,止疼。
    又方(《奇效》) 仙灵脾为粗末,煎汤频漱,大效。
    胃火牙痛肿痛(《保寿堂》) 好软石膏一两,火 入淡酒内淬过为末,加防风、荆芥、细辛、白芷各五分,共研细,日用擦牙。
    又方(《集效》) 升麻煎汤,漱咽之解毒。或加生地黄。
    诸般牙痛(《普济》) 香附、艾叶煎汤漱之;又将香附炒黑为末,擦去涎。
    又方(《通变》) 川椒四两煎汁,拌青盐二两,白盐四两炒干,擦牙,洗目,甚妙。
    又方(《普济》) 皂荚浓浆同朴硝煎化,淋于石上,待成霜擦之。
    又方(《圣济》) 木香末入麝香少许擦牙,盐汤漱之。
    又方(《直道》) 缩砂常嚼良。
    又方(《集验》) 地松晒干为末,用一捻,汤泡少时,以手蘸汤挹痛处,即定。
    又方(《济急》) 青蒿一握煎水漱之。
    又方(《千金》) 牛膝研末,或烧灰擦漱。
    又方(《海上》) 隔年糟茄烧灰,频频干擦立效。
    又方(高盐) 鹤虱煎米醋漱口。或同防风煎水噙漱,仍研鹤虱草塞之。
    又方(节斋) 三叶酸浆草一把洗净,川椒四十九粒去目,同捣烂,绢片裹定如箸大,切成豆粒许,每以一块塞痛处,立止。
    又方(《急救》) 黑豆煮酒频漱。
    又方(《集简》) 萝葡子十四粒生研,以人乳和之,左疼点右鼻,右疼点左鼻。
    又方(《普济》) 老生姜瓦焙,入枯矾末同擦。有人日夜呻吟,用之即愈。
    又方(《御院》) 干姜、炮川椒等分,为末掺之。
    又方(《普济》) 木耳、荆芥等分,煎汤,频漱。
    又方(《海上》) 秋茄花旋烧,研,涂,立止。
    又方(《孟诜》) 吴茱萸煎酒,含漱。
    又方(《圣惠》) 枳壳浸酒,含漱。
    又方(《集简》) 梅花冰片、朱砂各少许为末,擦之立止。
    又方(《经验》) 青荷叶剪取钱蒂七个,以浓米醋一盏煎半盏,去渣熬成膏,频频抹之。
    又方(《普济》) 白僵蚕直者、生姜同炒赤黄色,去姜为末,以皂角水调擦,立止。
    又方(《急救》) 五灵脂一粒,咬痛处一热茶时,凉水漱吐。
    又方(《急救》) 当归、五灵脂、细辛各等分,水煎漱。
    齿摇动及打伤(《御院》) 白蒺藜去角生研五钱,淡浆水半碗,入盐调温漱甚效。
    或以根烧灰贴牙,即牢固也。
    牙动欲脱(《千金》) 生地黄绵裹,咂令汁渍牙龈并咽,日五六次。
    又方(《急救》) 五倍子取一孔以白矾填满, 过为细末擦之。能乌须固齿。动摇将落者,即坚牢。神效不能尽述。
    香盐散(《急救》)
    香附(炒黑四两) 青盐(一两)
    为末。每日擦牙,治一切牙证。
    齿挺长出分许(《备急》) 常咋生地黄良。
    齿黄(时珍) 糯糠烧白灰擦之。
    痛牙欲取(《鲍氏》) 茄科,马尿浸三日,晒炒为末。每用点牙即落,神妙。
    牙痛(《奇方》) 鲜菖蒲根捣汁,左牙痛滴在左耳内,右牙痛滴右耳中,左右牙痛两耳俱滴。屡验。
    又方 巴豆半粒塞牙缝,立止。
    又方 防风、川椒、甘草、浮麦煎汤漱。
    又方 粗碗一只,川椒铺底,潮脑盖面,覆碗一只于上,盐泥封固,慢火一夜,次早研细。每用一厘擦牙根。
    又方 五倍子一个,开一孔,用盐填满,炭火 存性,略出火气,研末。以手指蘸擦牙,漱津片时,吐出数次,即止。
    取痛牙法 白马尾烧灰存性,点上即落。但须认定痛牙点之,不可乱点,恐好齿沾着亦落。
    取痛牙法(马歧山)
    白龙骨(三钱研)
    用大蒜一瓣捣烂,入末一二分拌匀,贴痛处。半枝香时即落。
    牙痛
    明雄 牙硝 硼砂 银朱(各一钱) 冰片(三分)
    共乳匀。搽牙龈内外上下,任其流涎,自愈。
    又方 五倍子研细,每用三钱,火酒半饭碗和匀,重汤炖一炷香,漱患处。立时定疼,永远不发。
    又方
    北细辛 川萆藓(各等分)
    滚水冲漱之,立愈。
    失笑散(江仍度) 治牙疼如神。
    荜茇(八分) 北细辛(净叶一钱) 大冰片(二分五厘)
    共研极细,擦牙痛处,伏于桌边流涎,任其挖去。片时见效,便能饮食。
    取痛牙法
    白砒 江子(各五钱)
    共研细末。以竹筒盛之,封固埋于白马粪内藏着。春三、夏四、秋七、冬十日,取出悬于净室中。将患牙用凉水漱过,将药点在患牙根上,咳嗽一声,其牙即落。并不疼痛。
    风火虫牙。
    升麻(一钱) 甘草(五分) 石膏(春夏四钱,秋冬二钱)
    作一剂。春夏用竹叶三十片为引,秋冬用细茶叶二钱为引。如脸肿加川芎。
    牙疼不可忍者。
    花椒(焙) 胡椒 食盐(炒) 枯矾 明矾(各五分)
    共研细。每用少许擦,吐涎。
    取牙 白马尿浸白茄根,日晒夜露三日,研细末。每用少许点放牙龈即落。
    风火牙 粗碗一只,入潮脑一两于碗底内,上加苏薄荷叶五钱,以水将薄荷叶润透,盖潮脑上,用绵纸糊碗口,放灰火上 两炷香,开看纸上升的潮脑,每用少许擦牙。
    牙疼。
    北细辛 荜茇 猪牙皂 荆芥 食盐(各一钱) 三柰(面裹煨熟,二钱) 川椒(五分)
    研细。擦牙良久,以水漱去。
    虫牙 山西大同碱少许,新丝棉裹作小球,塞痛牙内。候化出咸汁,即止。
    奎光牙证主方 治一切牙风、牙疳、牙痈、牙咬等证。
    玄参 地骨皮 白芍 牡丹皮 黄柏 甘草梢 知母 黑山栀 生地 车前子
    水煎服。(如热甚,加熟石膏为君,炒黑升麻为佐;如有风,加荆芥穗;如虚加熟地、枸杞子;如欲解毒,加黄连、连翘;若穿牙疔毒,则用消肿解毒之药,加紫花地丁、甘菊花。)
    牙痛 杉木皮煎汤漱。
    牙痛。
    蟾酥 五灵脂 麝香(各一分)
    研匀。用绢称一分重包药扎紧,切牙痛处,即止。
    风火虫牙。
    雄黄(五钱) 元明粉 潮脑 硼砂(各二钱) 荜茇 川乌(各一钱)
    共研细末擦。
    三香散
    丁香 川椒(取红,如无,用荜茇代,各等分) 冰片(少许)
    上为末。敷牙根,肿痛立止。
    二辛煎 阳明胃火,牙龈口舌肿痛
    不可当,先用此汤漱之,后擦三香散,或仍服清胃等剂。
    北细辛(三钱) 生石膏(一两)
    水二碗,煎一碗,乘热频漱。
    定痛羌活汤 治风热攻注,牙根肿痛。
    羌活 防风 川芎 生地(各一钱) 升麻(一钱二分) 细辛(四分) 荆芥 独活 薄荷(各六分) 石膏(二钱) 甘草(五钱)
    水煎食后服。(如湿热甚者,加黄连、山栀;恶热饮者,加龙胆草。)
    石膏汤 治胃有实热,牙痛或上牙肿痛。
    升麻 知母(各一钱) 石膏(一钱五分) 大黄(酒蒸,二钱) 山栀 薄荷 赤茯苓 连翘(各八分) 朴硝(六分) 甘草(五分)
    水煎。食远频频口咽,即愈。
    牙痛
    防风 羌活 青盐 荜茇 细辛 川椒(各等分)
    研细擦噙。
    又方 用清凉药转痛者,用从治之药治之。
    荜茇 川椒 薄荷 荆芥 细辛 樟脑 青盐
    上为末。擦牙拔出热涎。
    验方 素心蜡梅花一朵煎汤,漱齿,其痛立止。但不可咽下。
    牙痈门主论
    奎光曰:牙痈,一名牙蜞风。初起一小块,生于牙龈肉上,或上或下,或内或外,其状高肿红 ,寒热疼痛者是也。牙痈,牙龈红肿,但口能开合;若牙咬则牙关紧闭,口不能开,以此为辨。如牙痈肿痛,龈肉突出,先用金丹碧丹(方载咽喉门。)吹入牙龈,外用黄熟香削成凿子样,从容放进牙关垫住,则牙关渐开,即将金丹吹入患处。
    又曰:牙痈专用口疳药最稳。(方载咽喉门)
    《心法》曰:牙痈久不收口,如过服寒凉者,必生多骨,候骨尖刺出,摇则离动,始可取出,其口方敛。
    牙疔门主论
    陈实功曰:牙疔生于牙缝之中,顶高突起,痛连腮项,破则流血。先宜针刺,照疔疮门施治。(《正宗》)
    牙HT门方论
    奎光曰:牙HT 属胃火,发于牙龈,如豆大,或内或外,发无定处。治宜先用金丹碧丹,吹牙消散,后用口疳药,(方俱载咽喉门。)加薄荷、冰片吹之。煎药内加石膏、连翘。
    牙咬门主论
    奎光曰:牙咬证,生于牙齿尽龈中,牙不能开,牙关紧闭。此证初起势甚,至夜尤甚,形状虽凶,尚在可治。宜先用金丹、碧丹吹入牙龈,外用黄熟香削块垫牙,俟齿开时,再吹金丹。(方载咽喉门)
    牙菌门主论
    奎光曰:牙菌生于牙龈,其形状紫黑色,高低如菌,此属火盛血热而兼气郁而生。宜吹口疳药。(方载咽喉门)并服煎剂。
    牙漏门主论
    澄曰:牙漏之患,多起于心胃火郁,肾阴消涸,或心事郁遏。多起于上门牙龈上,或下门牙龈上,初则高肿作痛,久则上现黄泡,破后出脓渐安,虽然出脓,其口难完,细如针孔。但遇操劳,或心绪烦扰,或煎炒烟酒过度,发则肿痛,时出秽脓,更有串至左右齿根,遂成牙漏,虽不致命,颇亦为累。初起治宜升阳散火,久则当用六味地黄汤加元参、钗斛,多服久服,自可全愈。初治切不可妄用苦寒之药,内服外搽,致令心胃之火郁而又郁,反使火毒根株愈深。亦不可早用敛药,亦能使火毒内敛,便有腐蚀脱龈、落齿之害。吹药,在牙疳口疮门中,选用。
    又曰:溃后饮食后必须漱洗,庶不致饮食塞其脓窍,反令胀痛。
    又曰:远年近日,牙漏穿蚀,久不收功,用鲜竹一颗,锯成一头留节,一头无节数段,将食盐装结实了,放炭火上 红,取出冷定去竹,将盐研细。每日擦漏齿上,久则收功,经验多人。
    牙宣门主论
    岐天师曰:牙宣,又名齿衄。齿乃骨之余,肾之所主也。肾火外越,故齿出血,以六味地黄汤,加骨碎补一钱治之。(《秘录》)
    陈实功曰:牙龈血出如线,或鲜血时从外溢,名曰牙宣。此乃心肾火邪,逼血妄行之故,治当凉心滋肾为主。如血出如线,其涌如泉者危。(《正宗》)
    冯鲁瞻曰:小儿二三岁后,乳食互进,或醉后房劳乳儿,致成肾疳。啼时满口皆血,名曰宣露。(《锦囊》)
    又曰:凡血从齿缝中或齿根出者,谓之齿衄。有风壅,有肾虚。风壅者,清风散,外以祛风擦牙散;肾虚者,以肾主骨,齿者骨之余,虚火上炎,服凉药而愈甚者,此属肾虚,上盛下虚,宜盐汤下安肾丸,仍用青盐炒香附黑色为末擦之。然少阴气多血少,故其血必点滴而出,齿亦隐隐而痛,多欲者犯之。亦有胃热而齿断出血者,阳明气血俱多,火旺则血如潮涌,善饮者多犯此。宜清其热,清胃散主之。
    又曰:齿缝出血者,以大剂六味地黄汤加骨碎补一剂即瘥。间有不瘥者,肾中火衰也,再加五味子、肉桂而愈。
    窦汉卿曰:牙宣,谓脾胃中热涌而宣露也,亦名龈宣。此候牙齿缝中出血,上属脾,下属肾,吐血痰至斗,为难疗者。急宜速治,迟则难生。先用蚌水灌净,然后吹药。(《全书》)
    汪省之曰:牙宣乃阳明胃经实火上攻,故血从牙缝中出也。血出不止者杀人。(《理例》)
    又曰:胃虚火动,腐烂牙龈,亦能有此;但常常渗流淡血不止,非同实火鲜血直出也。实火以清胃石膏汤为主;虚火宜归芍地黄汤为主。如齿龈腐烂血出不止者,犀角地黄汤、人中白散主之。
    奎光曰:牙宣,乃齿缝出血,上属脾,下属胃,实火上攻所致。亦有胃虚火动,腐烂牙龈,以致淡血渗漏不止,内服扶脾清火之剂,外用珍珠散吹。
    牙宣门主方
    加味地黄汤
    大熟地(四钱) 山萸肉 山药(各二钱) 骨碎补(三钱) 泽泻 牡丹皮 白茯苓(各一钱六分) 水煎服。
    止血四生汤
    生荷叶 生柏叶 生地黄 生艾叶(各三钱)
    水二盅,煎一盅,加童便一小杯和服。
    齿龈出血(《兰室宝鉴》)麦门冬煎汤漱。
    又方 人中白 ,研细,擦之。
    又方 陈糟茄子 灰,擦之。
    又方
    香附米( ) 石膏( ,各一两) 侧柏叶(火焙黄,五钱) 青盐 (三钱)
    研细,清晨擦牙。漱口。
    齿衄 马粪烧灰存性,研细,擦之,立止。
    窦氏秘方 治牙宣并穿腮肿毒。
    鹿角灰(二钱) 牛黄 玄明粉 黄柏(蜜炙褐色) 鸡内金( ) 珍珠 人中白( ) 靛花 白硼砂 大红绒(烧灰,各一钱) 黄连(一钱五分) 冰片 五倍子(各三分) 雄黄(五分) 麝香(二分)
    各另研细和匀,吹患处。
    齿衄固齿擦牙散
    上好食盐(成块者 ) 骨碎补 生软石膏(各四两) 新鲜槐花(二两)
    捣烂为团,晒干再磨末,擦牙甚妙,且能固齿。一方多寒水石、没食子。(酒煮火烘。)
    齿根边津流血不止 苦竹茹四两醋煮,含嗽吐之。
    齿血。(《医旨绪余》)
    三制大黄(研末三钱)
    用枳壳煎汤,加童便调下,即止。
    珍珠散(奎光。) 治牙宣。
    乌贼骨(去壳) 象皮(炙脆) 降香节(忌铁器) 龙骨( ) 珍珠(各一钱) 儿茶 没药 乳香 朱砂(各五分) 广三七(二钱) 冰片(一分五厘)
    共研细末,取棉花如指大,捻成团,蘸水再捺成扁式,方蘸药塞患处,以指按之勿动,二三次即愈。
    牙龈出血 草决明煎汤噙之,即止。
    齿衄出血吃食不得。
    白龙骨 黄连 牙硝(各一两) 冰片(一钱) 白矾(一分)
    共研细末,每用少许,敷牙龈下。
    满口齿出血 枸杞子为末,煎汤漱之,然后吞下,立止。
    马牙门主论
    冯鲁瞻曰:小儿生下,啼哭不乳,宜看牙龈之上有白点如粞大者,名为马牙。急以银针挑去,即血出不妨,磨京墨浓搽。间日再看,再生再挑即安。否则脾元中气败绝,面青口撮而死。(《锦囊》)
    《慈幼外编》云:凡儿生下,每日夜将清汤或苦茶蘸软绢搅儿口内,如齿边有白点,即以指甲或细针挑破,便无惊风撮口之患。
    《保生碎事》云:初生七日内,面赤喘急,啼声不出,即名撮口脐风。看齿龈上有小泡如粟米状,急以温水蘸青软帛裹指,擦破即愈。大约撮口证,必先大便热,须用生犀角及真羚羊角磨汁,和蜜饮之有效,急用大黄甘草各二钱煎服。
    奎光曰:马牙者,用初生小儿胎内受热毒,见风而生。但看牙龈上有白色如脆骨,即是此证欲发矣。出胎即发喷嚏,含乳或吞或吐而不吮,其病已深,苦不急治,入腹即死。切莫认作黄胆之类,出胎便要看,日日要挑破,至三四日病即成真,五六日坚硬难治,甚者有发而又发,大约要盈月后方免此患。先用青水以绢绕在竹箸上,拨开牙关,将银簪挑破出血,吹口疳药。(方载咽喉门。)
    骆潜庵曰:初生小儿,月内打嚏,即是马牙。盖因气血薄弱,不能伏制其毒,以致心火上炎。牙龈遍生白色,用针刺破,毛青布蘸水掳洗后,用金墨搽,不复长。宜服延寿丹少许即愈。(《推拿秘书》)
    马牙门主方
    马牙验方(《慈幼外编》) 取桑树内汁滤清,涂之。
    又方(《保生碎事》) 白僵蚕四枚,炒研末蜜调,敷唇内即好。
    走马牙疳门主论
    《心法》曰:走马疳惟癖积攻牙成疳者。愈后易发,皆由积火时时上攻也。惟在调理饮食得宜为要,如山药、栗子、鹅、蟹、甜、辣等物,俱当禁忌。若稍有疏忽,必致复发。
    李东垣曰:走马疳者,热毒上攻虚脏所受。肾脏主骨,齿为骨余,上奔而溃,势如走马,故名之。
    走马牙疳(图缺)
    奎光曰:走马牙疳,或因胎毒,或因痧痘后,发毒攻蚀齿龈,腐烂成疳,杀人最速。鼻梁上发红点者不治。色如干酱,一日腐一分,二日腐一寸,故名走马,以喻其速也。有齿者落尽而死。小儿走马疳,大人牙糟风,俱防齿落。
    诀曰:凡看走马疳,无分老幼,但上面左边门牙为牙中之主,此牙一落,则余齿尽落,此牙不落,余牙虽落俱还可治。
    又曰:崩砂疳、口疳自舌下牙龈上肿赤,口内作痛如汤泼,牙龈渐烂,亦防齿落为虞。
    又曰:走马疳,宜吹口疳药(方载咽喉门。)加牛黄倍珍珠、龙骨,痧痘后不用龙骨,加牛黄、珍珠,无不立效。
    陈实功曰:牙疳必起于痧痘之后余毒未尽,或病后内热炽盛而成。所患浮肿破烂流涎。(《正宗》)
    又曰:凡秽气冲人者死。下蚀咽喉上蚀鼻梁者死,齿落无血者死,涎向内流者死,大肉已脱者死,口臭涎秽者死,黑腐不脱者死,用药不效者死,穿腮透唇者死,鼻梁黑黯者死,饮食不进者死。
    冯鲁瞻曰:走马牙疳者,多因气虚受寒,热郁在内,或食甜酸咸滞之物,积滞日久,蕴热上冲,齿焦黑烂,间出清血,血聚成脓,脓臭成虫,侵入口齿,甚则腮颊穿破,乳食难进,气喘热作而危矣。治法宜内服清解先去积热,外用温盐水洗,吹以去涎拔热之药。切不可纯以寒凉敛遏,以致郁热无从发泄,厥溃更深矣。以走马名之者,盖齿属肾,肾气一虚,则虚火邪热直奔上焦,势如走马耳。(《锦囊》)
    又曰:小儿脑热肚痛,寒热往来,滑泄频频,口臭干渴,耳内疮脓;外则身体壮热,足冷如冰,面黧爪黑,疮痒肌削,齿断口疮,俗名走马。虚火壅于上焦,故乃口臭,名曰臭息。继此齿黑,名曰崩砂。更若龈烂,名曰溃槽。如热血逆出,名曰宣露。甚至牙为脱落,名曰腐根。其根既腐,病纵得痊,齿不可再,此乃急疳之候。急疳者,肾疳也,一名骨疳。乃肾脏久受伤损所致,甚至饮水好咸,小便如乳,牙焦、牙黑骨枯者死。
    走马牙疳门主方
    人中白散 治小儿走马牙疳、口疳以及牙龈腐烂臭黑者,并搽痔疮脓耳、男妇腿上伤、手 疮神效。
    人中白(溺壶者佳, 红二两) 儿茶(一两) 冰片(五分) 黄柏 白硼砂 苏薄荷 真青黛(各六钱) 川连(五钱)
    共研极细。先用陈松萝茶洗净,日吹五七次。吹后涎从外流为吉,毒涎入里为凶。痔疮用麻油调搽;脓耳吹耳内;伤手疮干掺。
    走马牙疳洗药(章寿祥)
    黑山栀 连翘 金银花(净) 黄芩 白芷梢 黄柏 玄参(各五钱) 生石膏(三钱) 胡黄连 桑白皮 桔梗 射干 银柴胡(各一钱二分) 当归尾 牡丹皮 茜草 赤芍(各一钱二分) 灯心(二十根)
    煎汤频洗。
    又方 红枣浸桐油内,阴干又浸,如此三遍, 存性,加冰片少许吹之。
    又方(《启玄》)
    人中白(妇人净桶内碱, 一钱) 铜绿(水飞,三分) 麝香(一分五厘)
    研细吹之。或加冰片。
    又方 马前一两,入去核胶枣内,火 烟尽存性,为末,吹之。
    又方 多年白螺蛳壳 研,加儿茶少许,乳细吹之。
    又方 紫贝(即海巴) 研吹之。
    又方 人中白( ) 铜绿(各二钱) 冰片 牛黄(各一分) 麝香(一分五厘) 研细吹之。
    又方 箬叶二十一片 研,加冰片少许吹之。
    又方 野地白狗粪放瓦上 ,令烟尽,加冰片研细吹。
    又方
    人中白( ) 川黄连 五倍子 黄丹(飞净炒) 雄黄 血竭(各一钱) 青黛(澄清) 硼砂(各三分) 冰片 麝香 牛黄(各一分) 研细洗净吹之。
    又方 川黄连(三钱) 硼砂(一两) 牛黄 冰片(各一钱)研细吹之。
    又方 旧毡子 灰,加冰片少许吹之。
    又方 取蛔一条洗净,阴阳瓦焙,加冰片二分研细。搽一块好一块。
    又方 明雄、雌黄各三钱入黑枣内,纸包煨透,同枣研,吹。
    又方 鹅粪去两头留中段,浸水澄清用绢盖,以新笔蘸水洗疳上。
    神授丹
    枯矾(五分) 冰片 麝香(各一分) 白毡灰(三分)研细吹之。
    玉液丹 五倍子拣明净者,敲作小块,去净虫网蛀屑,用好六安茶泡汁待温浸洗,滤去茶汁,再用糟坊白药丸研筛拌匀,放瓷器内,棉花覆紧,放于暖处,候生白毛为度。用筛盛放风日中,晒令极干,筛净白毛,如筛不尽,可用布将毛拭净。每五倍子十两净末,加儿茶、生甘草各二两,苏薄荷叶、乌梅肉各一两,研极细末,梨汁为丸,如元眼核大,晾干收贮。每用一丸,清茶调匀,青绢蘸敷患上。
    又方
    五倍子(大者一个) 枣核(十个) 白砒(三四厘)
    将枣核白砒装在五倍子内,火 至烟尽为度,研极细。吹牙龈患处。
    又方 人中白( 一两) 儿茶(二钱) 铜青 麝香 冰片(各少许)研细吹上。
    又方 青黛 白硼砂(各三钱) 黄柏 川黄连 黄芩(各一钱)研细。用米泔水漱净搽之。
    何氏济生方
    白硼砂(五钱) 蒲黄 青黛 黄柏 人中白( ) 马屁勃 儿茶(各一钱) 白僵蚕(五分)甘草节(八分) 麝香 冰片(各少许)
    合研如尘,凡走马牙疳、齿落喉烂臭不可近者,漱净吹数次,即愈。
    清香散(《何氏济生》)
    红毡子( 存性) 儿茶 乳香(去油) 没药(去油) 海巴( 存性) 象皮(炙) 珍珠 轻粉各等分。研极细吹之,立刻生肌。
    痘后牙疳(《启玄》)蚕茧出过蛾的一个,入明矾一块, 灰搽之。
    走马牙疳。
    地虱(即小草鞋虫,瓦焙七分) 人中白( 三分)
    研细搽之。
    龈疳蚀烂宣露臭败。(《急救须知》)
    胡黄连(五分) 胆矾 孩儿茶(各五厘)
    研细搽之。
    又方(《普济》) 零陵香(洗炙) 荜茇(炒,各等分)研末掺之。
    又方(《圣惠》) 细辛煮浓汁,热含冰吐。
    又方(《卫生》) 桔梗 茴香(各等分)烧研敷之。
    又方(《急救》) 芥菜秆烧存性,研末频敷。
    又方(时珍。) 瓦苔煎水入盐漱口。
    又方(《海上》)丝瓜藤阴干,临时 成性,研搽即止。
    又方(《集简》)五倍子(炒黑一两) 枯矾 铜青(各一钱)研细,先以米泔漱净掺之。
    又方(《惠生》)丝瓜藤(一握) 川椒(一撮) 灯心(一大把)水煎浓汁漱吐,其痛立止如神。
    走马牙疳。(《简便》)
    北枣(一枚去核)
    将鸭嘴胆矾入内,纸包 赤,出火毒,研敷出涎。
    又方(《经验》)鸡内金(不落水者五枚, ) 枯矾(五钱)研搽。
    又方(《便览》)五倍子 青黛 枯矾 黄柏(各等分)研末,先以盐汤漱净掺之,立愈。
    又方(《保幼》) 杨花烧存性,入麝香少许搽之。
    走马疳蚀透骨穿腮(《经验》)生南星一个,当心剜空,入雄黄一块面裹烧,候雄黄作汁,以盏子合定,出火毒去面为末,入麝香少许,拂疮数日甚效。
    又方(《试效》) 绿矾入铜勺,炭火 红,以醋拌匀,如此三次为末,入麝香少许,温浆水漱净掺之。
    小儿牙疳牙宣肿烂(《简便》) 白矾打
    碎装入五倍子内,烧成性为末掺之。
    小儿齿疳(《活幼》) 鸭嘴胆矾一钱,匙上 红,麝香少许研匀敷龈上。
    又方(《神效》)
    干姜 白矾 枣子
    共烧存性为末,搽之。
    又方 妇女戴旧通草花,不拘何色,烧灰搽之。
    又方(《钱氏》) 人中白 研末擦之。
    初起走马牙疳。
    人中白(溺壶内者佳,火 红二两) 儿茶(一两) 青黛 薄荷叶 黄柏(各六钱) 冰片(五分)
    各研细和匀。先用温汤漱净,吹药疳上,日用六七次,吹之,涎从外流为吉,涎毒内收为凶。
    煎方(周鹤仙)专治牙疳,虽穿腮破唇神效。
    芦荟 银柴胡 玄参 川黄连 升麻 胡黄连 石膏 羚羊角 桔梗 黑山栀 甘草 苏薄荷 牛蒡(各五分) 淡竹叶(十片)
    煎六分,食后服。
    走马牙疳(《家秘》)鳇鱼牙齿,阴阳瓦 存性,研细末,每一钱加冰片一钱,乳细搽之,神效。
    炼毒丹(《刘氏秘方》) 治走马牙疳屡验。
    熟石膏(一两) 白砒(二钱)
    同研末和匀,用面包好火 ,烟尽为度,又乳极细,每次用一钱,以滚水冲,用筷子急搅澄清,候温取上面清水漱之;先微痛再换第二次漱之,即生皮全愈。
    牙疳第一神方 端午收蟾一只,将 过人中白一钱五分入肚内,吊到次年,阴干、焙脆为末,加建青黛、血余 净各一钱,枯矾一分,冰片、麝香各五厘,竹叶上茧蚕焙干数分。共乳细末,每用一分吹患处立愈。如牙龈上生黑肉加轻粉一钱急疳蚀口鼻欲死 海中文蛤烧灰,腊月猪脂和涂。
    牙疳溃烂,穿唇破鼻并口疮
    胡黄连(五分) 胆矾 儿茶(各五厘)研末搽。
    又方 三四年陈酱茄子,炙黄烧灰存性,吹之牙疳满口牙齿溃烂动摇
    川椒(炒,一钱五分) 铜青 硼砂(各一钱)
    共研乳细搽之,立愈。
    走马疳 大黑枣数枚去核,入明雄填满,以苎麻扎好浸麻油内,在灯头烧,以盏在灯下候滴下雄黄珠,为细末,搽患处。
    齿鼻疳。拖尾粪蛆 灰一钱,大红毡衣片 灰五分,和匀搽之。
    牙疳牙痛口疮齿衄喉痹
    生石膏(一两) 硼砂(七钱) 冰片(三分) 白僵蚕(一钱, )
    研极细搽。
    走马牙疳及口舌糜烂。
    铜绿(醋制) 杏仁(各等分) 人中白(加倍) 冰片(少许)
    研极细搽。 (古方有人中白七分,枯矾三分同用者。又有蜜炙黄柏与人中白同用者。皆可师之法。)
    走马牙疳速效神方
    水银(一钱,入锡五分化成粉) 红旧毡(烧灰) 五倍子(烧焦各一钱二分)
    共乳细,用真麻油调药一二茶匙,分二次搽。宜少少用,不可多用。搽在牙龈患处,有涎即张开口流出,不可咽入肚内。能去腐生肌,立刻止痛,两三日即收功。外用冬青叶煎汤漱口。
    青腿牙疳门主论
    《医宗金鉴》云:青腿牙疳,此证自古方书罕载,其名仅传。雍正年间北路随营医官陶麟起颇得其详,略云:军中凡病腿肿色青者,其上必发牙疳;凡病牙疳腐血者,其下必发青腿。二者相因而至,推其原皆因上为阳火炎炽,下为阴寒闭郁,以至阴阳上下不交,各自为寒为热,各为凝结而生此证也。相近内地间亦有之,边外虽亦有,不甚多,惟内地民众初赴边外,得此证者十之八九。盖中国之人,本不耐边外苦寒风冷,况坐卧湿地,故寒湿之痰生于下,致腿膝青肿,其病形如云片,色似乌茄,肉体顽硬,所以步履艰难也。又缘边外缺少五谷,多食牛羊等肉,其肥腻腥膻,瘀滞于胃,毒火上熏,致生牙疳,牙龈腐烂出血。若穿腮破唇,腐烂色黑,即为危候。边外相传有令服马乳之法,麟初到军营诊视青腿牙疳之证,亦仅以马乳。阅历既久,因悟其马脑之温,不如易之马乳,为效倍速,令患者服之,是夜即能发出,诸证减矣。盖脑为诸阳之首,其性温暖,且能流通故耳,兼服活络流气饮,加味二妙汤,宣其气血,通其经络,使毒不得凝结,外用砭法,令恶血流出以杀毒势,更以牛肉片贴敷以拔积毒,不数日而愈。盖黑血出则阴气外泄,阳气即随阴气而下降,两相交济,上下自安矣。由是习为成法,其中活者颇多。因不敢自私,着之于书,以公于世。
    又曰:形气衰败,饮食不思者,不治。牙齿俱落,紫黑血流,腐溃秽臭者,不治。
    腿大肿腐烂,或细而干枯者,不治。
    青腿牙疳门主方
    服马乳法(陶麟起。) 治青腿牙疳。
    用青白马乳(如无青白马,即杂色马亦可用。)每日早、午、晚,随挤随服。甚效。
    服马脑法
    马脑子(一个,用竹刀挑去筋膜,放在碗内)
    用滚热黄酒一斤或半斤冲服。倘一次不能服完,分作两次冲服亦可。
    活络流气饮(一名和中既济汤。)
    苍术 干姜 枳壳 生附子 黄柏 怀牛膝 山楂 麻黄 羌活 宣木瓜 独活 乌药 槟榔 甘草 引加黑豆四十粒,生姜三片。
    如牙疳盛,减去干姜、生附子,加胡连、龙胆草。如牙疳轻而腿疼重,加肉桂。如寒热已退,减去麻黄、羌活,加五加皮、威灵仙。
    加味二妙汤
    苍术 黄柏 槟榔 怀牛膝 泽泻 宣木瓜 乌药 当归尾
    引加黑豆四十九粒,生姜三片,煎服。
    砭法 用三棱扁针形如锥铤者,向腿上青黑处,勿论穴道,量黑之大小,针一分深,或十针二十针皆可,务取黑血流出;外以牛肉切薄片,贴针眼并黑处。次日再看,如黑处微退,仍针仍贴。如无牛肉,当顶刺破,用罐拔法亦可。
    牛黄青黛散
    西牛黄 青黛(各五分) 硼砂(二钱) 朱砂 人中白 龙骨(各一钱) 冰片(二分)
    研细末。用甘草汤漱净吹。
    洗法 煮马肉汤洗。
    又方 割羊肝片贴黑处。
    又方 芥菜子捣细,烧酒调敷。
    钻齿疳门主论
    陈实功曰:钻齿疳乃小儿牙根尖穿出齿根肉外,芒刺嘴唇作痛。用披针挑破牙傍好肉,以手取出本牙;出血不止,以凉水湿纸换贴二三次,其血自止。必兼戒浓味,其牙复生如旧。(《正宗》)
    齿踞门主论
    申斗垣曰:齿龈上长出如鸡足踞,长一二寸,不痛,误触之则痛连心,乃足阳明胃经之毒。当用芫花线系之,二日自落。如龈下是手阳明大肠经,亦用芫花线系,用药则当分经泄毒。(《启玄》)
    齿窟疮门主论
    申斗垣曰:凡人年老齿落,其根最深,其窟最大,气血虚衰不能长合;忽被硬物砑破,其痛切骨至心及脑,饮食不便,疮口最难合,名曰齿窟疮。用生肌散二三分,旧棉花托入窟内,或饭捣和塞之,过夜,亦妙。(《启玄》)
    骨槽风门主论
    骨槽风(图缺)
    王肯堂曰:骨槽风又名穿腮毒,牙龈肿痛,寒热大作,腐烂不已,由忧愁思虑,惊恐悲伤所致。初起生于耳下及颈项间,隐隐皮肤之内,略有小核,渐大如胡桃,日增红肿,或上或下,或左或右,牙关紧急,不能进食。先用鹅翎探吐风痰,切不可用刀针。(《准绳》)
    窦汉卿曰:骨槽风,一名穿珠,一名附骨,一名穿喉,一名牙槽风,一名穿腮。此乃忧思惊虑,太阳受证,结于大肠之间,邪毒交生,灌于经络之内。初起生于耳下及项间,隐隐皮肤之内,略有小核,渐长如李子之状,便觉红肿,或上或下,或左或右,牙关紧急,口噤不开。急用鹅毛搅出风痰,即服煎剂。
    陈实功曰:骨槽风初起生于耳前,连及腮项,痛引筋骨,久则渐渐漫肿,寒热如疟,牙关紧闭,不能进食。此得于郁怒伤肝,致筋骨紧急;思虑伤脾,致肌肉腐烂;膏梁浓味,致肿多臭秽。初则坚硬难消,久则疮口难合。初宜艾灸肿项及耳垂下五分,各七壮,膏贴以泄内毒;牙关内肿,以线针刺去恶血,冰硼散搽之,使内外毒气得解;内服降火化痰清热消肿之剂;溃后补托药中加麦冬、五味。如外腐不脱,虚热不退,坚肿不消,形焦体削者死。(《正宗》)
    蒋示吉曰:治此必使水升火降,脾健金清乃愈。(《说约》)
    又曰:牙槽风久而不愈,齿缝中出白脓,极难调治。甚则齿落,如上左边门牙落者不治。治用口疳药,(方载咽喉门。)加牛黄、倍珍珠儿茶。初起五日用之,紫色退至白色,再五日长肉,再五日自愈。
    又曰:牙槽风久而不愈,即名牙漏吹。同牙槽风法,兼服滋阴降火之剂。戒酒色、发物。
    《心法》曰:骨槽风,一名牙匕发,又名穿腮发,乃手少阳三焦、足阳明胃二经风火也。起于耳前连及腮颊,筋骨隐痛,日久腐溃,腮之里外筋骨,仍然漫肿硬痛,牙关拘急,皆由邪风深袭筋骨故也。此证属在筋骨阴分,故初起肿硬难消,溃后疮口难合,多致不救。亦有过服寒凉,以致肌肉坚凝腐臭,非理中汤佐以附子不能回阳,非僵蚕不能搜风。如法治之,诸证俱减,惟牙关拘急不开,宜用生姜片垫灸颊车穴(穴在耳垂下五分隐中。)二七壮,每日灸之,兼用针刺口内牙尽处出血,其牙关即开。若寒热不退,形焦体削,痰盛不食,或口内腐烂,甚则穿腮落齿者,俱为逆证。当腐烂之初,治法同牙疳施救,亦不过稍尽人事耳。
    骨槽风门主方
    骨槽风、牙疳奇方
    古庙屋上多年干猫屎白色者,取来阴阳瓦焙存性,每一钱加冰片二分,研细收贮。每用浓松萝茶洗净,然后吹之蚀烂处,自生肌收口。
    重龈门主论
    冯鲁瞻曰:重龈者,初生贴着齿龈有物胀起者是也。此候乃脾胃挟热,气血不能收敛。治法速宜绵缠长针露锋,刺肿之处去其恶血则消,若再生再刺,否则有妨乳食。总缘小儿出胎之后,血气收敛成血,则口内、舌上、喉颊皆净;若血气不敛,胎毒上攻,则乃成矣。(《锦囊》)
    齿迟门主论
    冯鲁瞻曰:男子八月而生齿,八岁而 ;女子七月而生齿,七岁而 。有齿迟者,乃禀受肾气不足而髓不强。齿为骨余,骨之所络而为髓,髓不足故不能上充于齿而迟也。若能调气血,固本复元,则齿自生而骨力坚凝矣。(《锦囊》)
    长齿门主方
    长齿法(岐天师)
    雄鼠脊骨(全副,余骨不用,尾亦不用,头亦不用,肉亦不用,新瓦上焙于,不用烧焦,留其生气也)熟地黄(须亲身用竹片挖取生地黄,用瓦器煮熟,身怀令干为末,三钱。如市卖地黄,经铁针穿孔者,即不效矣) 北细辛 榆树皮(各三分) 青盐(二钱) 杜仲 当归(各一钱)
    忌犯铁器,共研细末。用一瓷瓶盛之,每日五更时不可出声,将此药轻擦在无牙之处三十六擦,药任其咽下。不可用水漱口,一月如是。日间午间擦之更佳,亦如前数,但经铁器便不效矣。
    齿痛落去复生法
    胆矾研细,人乳和搽孔中,日三四次,俱用新汲水漱净。久之其齿复生。
    固齿门主方
    擦牙散
    藿香 北细辛 沉香 白芷 青盐 广木香 破故纸(各三钱) 石膏( ,一斤)
    研细,早晚擦。
    又方
    香附(一斤,去毛,用青盐四两煮干,炒黄色) 馒首(四两, ) 生石膏 熟石膏(各八两)
    三柰 甘松(各二两) 研细擦。
    又方
    青果( 存性,四两) 旱莲草(一斤、青盐四两,用浅水浸煮晒干) 研细擦。
    又方
    腊肉骨( 灰) 石膏( ) 扁柏叶(焙) 香附 枯白矾 青盐(各等分) 研细,擦。
    又方
    干槐枝(端午向东南方取嫩枝风干) 鲜槐枝(嫩者) 白芷 皂角刺 猴姜(去皮捣碎) 青盐(各等分)
    先将盐入锅内,水一盏化开入药,焙黑色,磨细,擦。
    又方
    熟地(酒浸) 破故纸 青盐 地骨皮 槐角(各一两) 软石膏 百药煎 侧柏叶 腊肉骨( ,各五钱) 香附 细辛(各二钱) 没食子(一钱) 研细擦。
    固齿法(岐天师)
    雄鼠脊骨(一副) 熟地 骨碎补 榆树皮面(各三钱) 杜仲(三钱) 当归 细辛 青盐(各一钱)
    共为末裹棉纸内成条,咬在牙床上以味尽为度,用一条永不齿落矣。然亦不可犯铁器,犯则不效。一方有没石子,少杜仲、骨碎补。
    至宝丹(《冯氏秘方》)
    雄鼠骨(一副,其鼠要八两以上者,越大越好,理毛,用草纸包七层,再用稻草包紧,黄泥封固,用稻糠煨熟去肉,拣出全骨,酥油炙黄,研为细末,入后药) 北细辛(洗净土,晒) 真沉香(各一钱五分) 破故纸(青盐水炒) 白石膏(青盐水炒) 骨碎补(去净毛,蜜水炒) 全当归(酒炒) 旱莲草(酒炒各五钱) 香白芷(青盐水炒) 怀生地(酒炒各三钱) 绿升麻(焙二钱) 没石子(雌雄一对,酒煮火烘)
    上为细末。同鼠骨末合在一处拌匀,用银盒或铅盒盛之。每早擦牙漱咽,久而不断。牙齿动摇者,仍可坚固,不动者永保不动,甚之少年有去牙一二,在三年以内者,竟可复生,颇小而白,久则如故,妙不可言。
    又方(《保元》)
    早莲草阴干切碎,半斤,香附米四两,入砂锅共炒黑存性为末,擦牙固齿乌须。
    又方(《急救》)
    柳椹阴干为末。日用擦牙,去风明目,乌须固齿。久用不彻,可咀金石。
    齿疏陷物(《集玄》)
    芦甘石( ) 寒水石(各等分)
    为末。每用少许擦之。忌用刷牙,久则自密。
    擦牙永不疼痛。(周鹤仙方。)
    青盐(三两) 硼砂(三钱) 胆矾(三分) 皂角(盐内者,一钱)
    共为细末。捡大个五倍子七枚,将药末匀装五倍子内,用火纸每个包过七次,又共包七次,将黄泥包裹,炭火煨炼去绿烟为止,取出研细收贮。每早晨擦牙一次,其功甚大,此晓园验方也。
    又方 肥皂肉捣烂,擦牙。
    又方
    生石膏 生明矾(各等分)
    共研细末。擦牙。固齿如神。
    又法 凡大小便时,将牙齿咬紧。久久行持此法,牙齿到老不落不痛。
    牙齿摇动及外物所伤,诸药不效欲落者。
    川五倍 干地龙(去土微炒,各等分)
    研细。用生姜揩牙龈后,以药末敷之,五日内不得咬硬物。如齿初折落时,乘热将齿放齿槽中安好,敷药齿之内外。即牢如故。
    固齿将军散 治牙痛牙伤,胃火糜肿,久用牢牙固齿。
    青盐(四两) 杜仲(炒半黑) 锦文大黄(炒微焦,各十两)
    为末。清晨擦牙漱口。火盛者咽之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