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灸法

    定例
    一定分寸。取本人男左女右手中指。相屈如环。即以杆心从中节旁侧。量两头横纹角。
    即截断为一寸。用之不误。最为的当。
    一点穴法。皆要平正四体。勿使歪斜。灸时恐穴不正。徒坏好肉矣。若坐卧立。并不得拳缩。坐点则坐灸。卧点则卧灸。立点则立灸。反此一动。则不得其真穴矣。然下火灸。则先阳后阴先上后下。先多后少。先左后右。宜审用之。
    一论灸艾炷大小。经云。凡灸要艾根下广三分。若不及三分。使火气不得达。病不能愈则是炷欲大。惟头与四肢欲小耳。但去风邪而已。小儿及体弱者如麦大。
    一点艾火。古忌松柏枳橘榆桑枣竹八木。切宜避之。今用清麻油点灯。传火于艾茎。点发其艾是也。兼滋润灸疮。至愈。仍不疼痛。用蜡烛尤佳。
    一着艾时。宜正巳午时。方可用火。若午后未时。气盛不可下火。并失饥伤饱。忧愁恐怒。怒骂喜笑。天阴下雨。风雷闪电。并皆忌之。
    一下艾时。必先以蒜切片擦穴上。然后安艾。不然则动止之间。其艾必落矣。
    一着艾火。痛不可忍。预先以手指紧罩其穴处。更以铁物压之。即止。
    一着火有眩晕者。神气虚也。宜仍以冷物压灸处。其晕自苏。再停良久。以稀粥或姜汤与饮之。以壮其神。复如前法。以终其事。
    一着艾火后。须要疮发。所患即瘥。不得疮发。其疾不愈。若见灸疮不发者。用故鞋底令热熨之。三日而发。仍以小鸡鲢鱼豆腐等热毒者与之食。谓以毒攻。其疮必发。若气血虚弱者调之以药饵。
    一灸后疮未发。宜柏树叶贴之。
    一灸后切宜避风冷。节饮酒。戒房事。远七情。可择幽静之所。养之为善。
    一灸疮痛不止。用柏叶芙蓉叶。端午午时采。阴干为细末。每遇灸疮黑盖子脱了。水调少许。如膏贴纸上。贴之即愈。
    一灸疮洗法。以葱艾薄荷等物煎水温洗。令逐风邪。
    一灸疮已发。黑烂疼痛。用桃枝、杨柳枝、胡荽、黄连。煎水温洗。
    一灸疮出血。用百草霜为末。掺之即止。
    一灸疮已发。可用膏药贴之。一二日一见。使疮脓出多而疾除也。其膏必用真麻油。入治病之药。或祛风除湿。养气滋血。诚疗损补虚之药。随症入之为妙。
    取穴法
    脊骨二十一节。大椎三节。至尾 共二十四节。
    合谷(一名虎口) 手大指次指歧骨间陷中。手阳明大肠脉所过。为原。虚实皆按之。
    曲池 肘外辅骨。屈肘两骨中。以手按胸取之。手阳明大肠脉所入为合谷。
    颊车(一名臼关) 耳下曲颊端。近前陷中。开口有空。
    肺俞 项后第三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千金。对乳引绳度之。或以搭手。左取右。右取左。当中指末是。正坐取之。
    心俞 五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
    肝愈 九椎下。两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
    脾俞 十一椎下。两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
    肾愈 十四椎下。两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与脐平。正坐取之。
    膏肓愈四椎下。近五椎上。两旁相去脊中各三寸。正坐曲脊。伸两手。以臂着膝前。
    令端直。手大指与膝头齐。以物支肘。毋令摇动取之。铜人。灸百壮。多至五百壮。如病患已困不能正坐。当令侧卧。挽上臂。令取穴灸之。又当灸脐下气海丹田关元中极四穴中取一穴又灸足三里。以引火气入内。
    腰俞 二十一椎节下间。宛宛中。以挺身伏地。舒身两手相重。支额。纵四体。后乃取其穴。
    百会 前顶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中。可容豆。直两耳尖。
    中脘 脐上四寸。居心蔽骨与脐之中。胃之募。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上纪者中脘也。
    丹田 脐下二寸。三焦募也。
    关元 脐下三寸。小肠之募。足三阴任脉之会。下纪者关元也。
    气海 脐下一寸半。宛宛中。男子生气之海。
    三里 膝下三寸 骨外廉。大筋内宛宛中。两筋肉分间。举足取之。极重。按之则跗上动脉止矣。
    灸诸病法
    一论中风口噤不开。牙关紧闭。及中气皆效。
    人中(一穴) 颊车(二穴) 三里(二穴) 合谷(二穴)
    一论卒中恶风。心烦闷痛欲死。秘穴立效。取两足大指下横纹。随年壮灸之。
    一论中风口噤不开。机关二穴。在耳下八分微前。至五壮即止。
    一论风中血脉则口眼 斜。中腑则肢体废。中脏则性命危。凡治莫如发表调气和血治痰诸法。然后可扶持疾病。若要收全功。火艾为良也。
    一论风中血脉。口眼 斜。
    听会(二穴在耳前陷中张口得之有穴动脉应手) 颊车(二穴在耳下二韭叶许陷者宛宛中开口得之) 地仓(二穴在横口吻旁四分外近下有脉微动者是)
    凡 向右者。为左边脉中风而缓也。宜灸左 陷中二七壮。 向左者。为右边脉中风而缓也。宜灸右 陷中二七壮。
    一论风中腑。手足不遂等症。
    百会(一穴在顶中央旋毛中) 肩 (二穴在肩端两骨罅间陷者宛宛中举臂取之) 曲池(二穴在肘外辅骨屈肘横纹头陷中以手拱胸取之) 风市(二穴在膝外两肋骨平立舒下两手着腿中指尽处宛宛中) 三里(二穴在膝下三寸胫骨外廉大筋内筋骨之间陷者宛宛中) 绝骨(二穴在足外踝上三寸动脉中)
    凡觉手足痒。或不仁痛。良久乃止。此将欲中腑之候。宜灸此七穴。病在左则灸右。在右则灸左。
    一论风中脏。气塞涎上。不语昏危者。下火立效。
    百会(一穴在顶中央旋毛中) 风池(一穴在颞颅后发际陷中) 大椎(二穴在项后第一椎上陷者是) 肩井(二穴在肩上陷中缺盆上大骨前一寸半以三指按取当中指下) 曲池(二穴同前)
    间使(二穴在掌后三寸两筋间) 足三里(二穴同前)
    凡觉心中愦乱。神思不怡。或手足麻痹。此将中脏之候。不问是风湿气。可速灸此七穴但以次第灸之。各五七壮。日别灸之。随年壮止妙。素有风人。尤须留意。此灸法可保无虞。
    此法能灸卒死。凡人风发强。忽怕痛不肯灸。忽然卒死。谓是何病。风入脏故也。
    一论暴哑不能言者。速灸脐下四寸。并小便阴毛际骨陷中。各灸一七壮。重者二七壮。
    并男左女右手足中指头尽处。各灸三壮。神效。
    一论癫痫。不拘五般。以两手中指相合灸之。神效。
    一治痫疾尽发。灸阳跷申脉。在外踝下赤白肉际。夜发。灸阴跷照海。在内踝下。赤白肉际。各二七壮。
    一癫狂。诸般医治不瘥者。以两手并两足大拇指。用软绳急缚之。灸三壮。要四处着艾半在肉半在甲。要四处尽烧则效矣。此法神效。
    一论魇死秘法。
    凡夜梦魇死者。皆由平日神气不足。致使睡卧神不守舍。凡魇死者。啮患人足踵。即大指甲侧。即苏。
    又法。用牙皂末。吹入鼻中亦妙。若经一二更者。亦可灸之。
    又一法。灸大敦穴七壮。即醒。
    一论妇人月家得此。不时举发。手足挛拳。束如鸡爪疼痛。取左右膝骨两旁。各有一个小窝。共四穴。俗谓之鬼眼。各灸三壮即愈。
    一治阴毒腹痛。脉欲绝者。先以男左女右。手足中指头尽处。各灸三壮。又灸脐下一寸五分。名气海穴。脐下三寸。名关元穴。各灸七壮极效。
    一论真阴证。四肢厥冷。腹痛如锥刺。急服大附、姜、桂。如冰。此中焦寒冷之甚。宜急灸脐上二穴。脐下二穴。脐左右两穴。每七壮。神效。
    一论中寒阴症神法。但手足温暖。脉至。知人事。无汗要有汗即生。不暖不醒者死。
    气海穴。在脐下一寸五分。丹田在脐下二寸。关元在脐下三寸。艾灸三七壮。
    一论哮吼神法。
    胸中两边。名郁中膻中。百会一穴。用艾灸之立已。
    一论霍乱吐利。及伤寒忽患咳逆。连声不绝。
    乳根在正直乳下。容一指许。骨间陷中。但妇人则屈乳头度之。乳头齐处是穴。艾炷如小麦大。灸三壮。男左女右。火到即瘥。只是三壮。不可多灸。
    一论呃逆咳逆。灸气海三五壮。气海直脐下一寸半。
    一论灸疟秘法。无问新久。
    令病患仰卧。以线量两乳中间。折其半。从乳至下头尽处。是穴。男左女右灸之。
    一治疟如神。
    令病患跣足。于平正处并脚立。用绳一条。自脚板周匝截断。却于项前般过背上。两头绳尽处。脊骨中是穴。先点记。待将发。急以艾灸之。三七壮。其寒热自止。此法曾遇至人传授。妙不可言。名曰背监穴也。
    一论腹中有积。及大便闭结。心腹诸痛。或肠鸣泄泻。以巴豆肉捣为饼。填脐中。灸三壮。可至百壮。以效为度。
    一论灸远年咳嗽不愈者。将本人乳下。大约离一指头。有其低陷之处。与乳直对不偏者此名为直骨穴。如妇人即按其乳头。直向下。看其乳头所到之处。即是直骨穴之地位。灸艾三炷。其艾只可如赤豆大。男灸左。女灸右。不可差错。其嗽即愈。否则其病再不可治。
    一论灸劳虫。于癸亥日灸两腰眼低陷中之穴。每穴灸艾七炷。若灸十一炷。尤妙。须先隔一日前点穴方睡。至半夜子时。一交癸亥日期更灸。其虫俱由大便中出。即用火焚之。弃于江河中。如虫有黑嘴者。则其在内已伤人肾脏矣。此不可治。虫宜谨避。瘵有数虫。如蜈蚣。
    如小蛇。如虾蟆。如马尾。如乱丝。如烂面。如苍蝇。如壁油虫。上紫下白。形锐足细而有口。或如白蚁。孔窍中皆出。此皆劳瘵根毒。
    一论四花穴。治骨蒸劳热。以稻杆心量口缝。如何阔。断其多少。以如此长裁纸四方。
    当中剪小孔。别用长稻杆踏脚下。前取脚大指为止。后取脚曲 横文中为止。断了。却还在结喉下。垂向背后。看稻杆止处。即以前小孔纸当中。安分为四花。灸纸角也。可灸七壮。此四穴正合太阳行背二行膈俞胆俞四穴。
    一论泄泻三五年不愈者。百会穴五七壮即愈。(有灸至二三十壮而愈者)
    一论小儿大人吐泻日久垂死者。
    天枢(二穴在脐旁各开二寸是) 气海(一穴在脐下一寸半) 中脘(一穴在脐上四寸)
    一论霍乱已死。而腹中尚有暖气者。以盐纳脐中。以艾灸。不计其数。
    一论翻胃垂死。男左女右。手拿棍一条。伸手放在地上。与肩一般高。肩上有窝。名肩井穴。灸三壮即效。
    一论翻胃噎膈神效。
    膏肓(二穴令病患两手交在两膊上则膊骨开以手指揣摸第四椎骨下两旁各开三寸四肋三间之中按之酸痛是穴灸时手按则膊上不可放下灸至百壮为佳) 膻中(一穴在膝部中行两乳中间陷中仰肘取之灸七壮) 三里(二穴在脐下三寸节外 两筋间灸七壮)
    一论头痛连齿。时发时止。连年不愈。谓之厥逆头痛。
    曲鬓二穴。在耳上。将耳卷前。正尖之上。可灸五七壮。左痛灸左。右痛灸右。
    一论牙疼痛。随左右所患肩尖。微近后骨缝中。小举臂取之。当骨解陷中。灸五壮。灸毕。项大痛。良久乃定。永不发。
    一论牙齿痛百药不效。用艾炷如麦大。灸两耳当门尖上。三壮立已。
    一论治心痛神法。
    两手肘后陷处酸痛是穴。先用香油半钟。煮汤温服。即用艾入水粉揉烂为炷。每处灸五壮。其痛立止。
    一论偏坠气痛妙法。
    蓖麻子一岁一粒。去皮捣烂。贴头顶囟上。却令患人仰卧。将两脚掌相对。以带子绑住二中指。于两指合缝处。艾麦粒大。灸七壮。立时止痛。神效。
    一论蛊病及痞块。
    中脘(一穴或两分三寸) 右关(二穴) 分水(一穴在右) 章门(一穴在左)
    再用线比患人五手指之长。作朝圆贲。以铜钱调下背。至此钱所止脊骨处。
    一论痞积妙法。
    以双线系开元旧钱一个。悬于颈上适中处所。钱胸前直垂而下。孔对脐为率。却将顶上之线。
    悬于喉上。向背后垂下。至钱孔对脐而止。用墨点孔之中。再钱之两边点处。各灸一火。至十余壮。更服他药。痞积即消。其效甚速。
    一论黄胆。
    病患脊骨。自上数至下第十三椎下。两旁各量一寸。灸三壮即效。
    一论衄血良法。
    项后发际。两筋间。宛宛中。灸三壮立止。凡衄血自此入脑注法也。
    一治衄秘法。
    急用线一条。缠足小指。左孔取左。右孔取右。俱出则俱听取。于脂头上灸三壮。如绿豆大。若衄多时不止者。屈手大指。就骨节尖上灸各三壮。左取右。右取左。俱衄则俱取。
    一论下血不止秘法。
    命门一穴。用篾二条。自地至脐心截断。令患人平立取之。取向后自地比至脊尽处是穴又须按其穴处疼。方可灸。不疼则不灸也。灸可七壮止。断根永不发。
    一论灸肠风脏毒便血。久不止者。以患人平立量脊骨。与脐平处。椎上灸七壮。或年代深者。更于椎上两旁各一寸。灸七壮。无不除根。
    一灸痔疾。先以柳枝浓煎汤洗痔。艾灸其上。连灸三五壮。忽觉一道气。转入肠中。因大转泻。先血后秽。一论脱肛秘法。
    百会一穴。尾 一穴。各灸三壮。炷如小麦大。当正午时。用桃柳枝煎汤浴净。灸之立效。
    灸诸疮法
    一论一切疮毒大痛。或不痛。或麻木。如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其毒随火而散盖火以畅达拔引郁毒。此从治之法也。有回生之功。
    隔蒜灸法
    用大蒜头去皮。切三文钱浓。安疮上。用艾炷于蒜上灸之。三壮换蒜复灸。未成者即消已成者亦杀其大势。不能为害。如疮大。用蒜捣烂摊患处。将艾铺上烧之。蒜败再换。如不痛或不作脓。及不起发。或阴疮。尤宜多灸。而仍不痛不作脓不起发者。不治。此气血虚之极也。
    一论脑项后疽。一名夭疽。俗名对口。男左女右。脚中指下俯面第三纹正中。用好蕲艾灸七壮。
    一论发背痈疽。初起未破。用鸡卵半截。盖疮上。四围用面饼敷上。用艾灸卵壳尖上。
    以病患觉痒或泡为度。臭汗出即愈。
    一灸疔疮。用大蒜捣烂成膏。涂四围。留疮顶。以艾炷灸之。以爆为度。如不爆。难愈宜多灸百余壮。无不愈者。又灸痘疔蛇蝎蜈蚣犬咬瘰 。皆效。
    一论灸痔神法。
    用克薄虫。其虫圆而扁。去足。将此虫令放痔上。用艾炷灸七壮。立效。
    一论痔漏肿痛。脓水粘。痛不可忍。用艾炷如梧子大。灸尾闾骨尖上七壮。全愈。
    一论瘰 已破。以男左女右手搦拳后纹尽处。豌豆大艾炷。灸三壮。三四日已。
    一论瘰 。用养荣汤。其 皆消。唯一二个不消者。用癞虾蟆一个。剥取皮盖瘰 上。
    又用艾灸皮上七壮。立消。
    一治两脚俱是疙瘩。肿毒骨痛。用独蒜切片。铺放痒痛处。每蒜一片。用艾灸二壮。去蒜。再换再灸。至愈为效。
    一论赤白汗斑神法。
    或以针刺之出血亦已。宜灸夹白穴。先于两乳头上涂墨。令两手直伸夹之。染黑处即是穴也。
    一论破伤风。及风犬咬伤。此方最易而效良。
    用胡桃壳半个。填稠人粪满。仍用槐白皮衬扣伤处。用艾灸之。若遍身汗出。其人大困则愈。远年者。将伤处如前灸之亦效。
    一论癫狗咬伤。并治瘰 。用穿山甲(锉黄土炒) 熟艾 斑蝥
    上为末。和匀作炷。如黄豆大。每一齿伤处。用乌柏叶贴疮口。灸十四壮。如无乌柏叶以干人粪薄薄贴之。
    一人被人打死。或踢死。急救百会穴。在头顶中。艾灸三壮立苏。
    一论妇人难产及胞衣不下。急于产妇右脚小指尖上。灸三壮。炷如小麦大。立产。
    一论妇人无子。及经生子。久不怀孕。及怀孕不成者。以女人右手中指节纹一寸。反指向上量之。用草一条。量九寸。舒足仰卧。所量草自脐心直垂下。至草尽处。以笔点定。此不是穴。却以原草平折。以折处横安前点处。其草两头是穴。按之有动脉。各灸三壮。如箸杪大。神验。
    一论小儿初生三四日。至七日。口噤不吮乳。多啼者。是客风中于脐。循流至心脾二经遂使舌强唇撮。灸承浆一穴。取法在唇棱下宛宛中是穴。次灸颊车二穴。各七壮。在耳下曲颊骨后是穴。
    一论小儿脐风。以艾灸脐下即活。
    又方。用线比两口角折中。以墨记之。放脐中四下。灸七壮。
    又方。新针七个。刺两眉口圆圈一百余下。
    又方。用四角草燃火。将小儿在火上左右各转三遭。令出汗即已。
    一论小儿慢惊慢脾危症。药力不到者。但看两脚面中间陷处。有太冲脉。即灸百会穴。
    其穴直取前后发际折中。横取两耳尖折中。在头之中心端正旋毛处是也。如有双旋。及旋毛不正者非。艾炷约小麦许。但三五壮而止。灸后仍与醒脾散等补药。
    一论小儿雀目。夜不见物。灸手大指甲后一寸内 横文头白肉际。各一炷。如小麦大。
    一论小儿吼气。无名指头灸之良愈。
    一论小儿脱肛泻血。每厕脏腑撮痛不可忍者。灸百会二壮。
    一论小儿惊风。男左乳黑肉上。女右乳黑肉上。周岁灸三壮。二三岁儿灸五七壮。神效。
    一灸蛇毒。人被蛇所伤。用艾当咬处灸之。引去其毒。即瘥。
    益府秘传太乙真人熏脐法
    能补诸虚百病。益寿延年。
    麝香(五分为末入脐内后用药末放麝香上将面作团围住上用槐皮灸一百二十壮不时须换槐皮)
    龙骨 虎骨 蛇骨 附子 南木香 雄黄 朱砂 乳香 没药 丁香 胡椒 夜明砂 五灵脂 小茴 两头尖 青盐
    上各等分。共为末。入脐中。用艾灸之。
    夫肺为五脏之华盖。声音之所出入。皮毛以之滋润。肾水由之而生。腠理不密。则为风寒暑热。乘虚而入矣。有七情当调抑之。有郁结当解利之。或不审而伤于辛燥之药。则气不散留滞于肺中。多生粘痰。而喘急咳嗽。或伤于房劳。饮食不节。致使吐血咳血。作寒作潮头眩体倦。精神怯弱。饮食不思等症。医者治之无益。则必用此急治。其效可胜言哉。用麝香以引透诸药。入五脏六腑之中。大无不入。小无不至。丁香坚守其胃。启饮食之进。青盐入肾以实其子。使肺无泄漏。夜明砂以补其血。散内伤之有余。乃伏翼之粪。食蚊子。盖取其早餐雨露。夜饮人血。而得天人之气。故能补五劳七伤之病。非此不能达也。乳香、没药、木香、小茴。升降其气。不致咳嗽。龙骨、蛇骨、朱砂、雄黄。以削病根。两头尖巡视各经络。有推前拽后之功。附子、胡椒。补其元气。使血行血室。气归气宅。痰散为津液。五灵脂连操其肺。削有余。补不足。用槐皮之浆。闭押诸药之性。使无走窜之患。用艾灸之有拔病除毒。起死回生之功。使其患劳瘵失血。阴虚遗精白浊。阳事不举。精神倦怠。痰火等症。妇人赤白带下。子宫冷极无子。凡百重病。无所不能疗者。用此灸法。则接人性命延年益寿。得卢扁之妙术矣。其法先用面作一圈。将药一料。分作三分。先以麝香入脐后以面圈置药在内。按紧。以槐皮盖上。以蕲艾灸之。三十壮。但觉热气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一身热透。其人必倦怠。沉沉而睡矣。至六十壮。必大汗如淋。上至泥丸。下至涌泉骨髓内风寒暑湿。脏腑中五劳七伤。尽皆拔除。至一百壮。则病少有不冰释者矣。灸时慎风寒。戒油腻生冷酒色。其效难以尽述。当珍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