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少阳如经头痛

    少阳如经头痛,多因脾湿肝郁,胆胃上逆,浊阴弥漫于上,清阳不展所致。
    【脉证机理】
    手三阳经自手走头,足三阳经自头走足,手足六阳经皆会于头上,故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上升而浊阴下降,则五官空灵,不病头痛。
    由于饮食失调,劳倦过度,或因情志不舒,或因外感风邪,久而不愈,内伤肝脾,致合脾湿肝郁。肝胆同气,脾胃同源,脾湿肝郁,胆胃必逆。甲木上逆,化生相火,扰心君而刑肺金,致使肺热,不能降敛,君相二火逆升,浊阴弥漫于上,虚灵障蔽,清阳不展,则病头痛。其痛可因振动而加重,故症见恶闻声响,尤恶噪声,语声啾啾,细而且长,步履拖拖,不敢高抬。相火刑金,肺热不敛,故午后多见微恶寒发热,头痛也因之加重。阳明经行于头之前,少阳经行于头之侧,故而痛在额角、前额者居多。胆胃不降,气滞胸胁,故症见胸痞胀闷。相火逆升,不能潜藏,上热下寒,故易作惊恐。脾湿肝郁,胆胃上逆,相火不藏,故脉现细濡、稍弦、关寸较大,舌苔白腻、或见舌根厚腻。
    【治则】
    健脾和,中,平胆疏肝,清降肺胃,通络止痛。
    【方药】
    云茯苓9克粉甘草6克黄芩炭9克炒杭芍9克粉丹皮9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辛荑花9克双钩藤12克牡蛎粉15克炒干姜4克,水煎温服。
    【方解】云茯苓、粉甘草,健脾和中;黄芩炭、炒杭芍、粉丹皮,平胆疏肝;广橘红、炒杏仁、法半夏,清肺理气,和胃降逆;辛荑花,理肺散瘀,通络止痛;双钩藤,通络止痛;牡蛎粉,潜阳安神;炒干姜,暖下蛰火。
    【加减】
    头痛重者,加鹅不食草1. 5-3克,通络散瘀以止痛。肺热重者,去炒干姜,加北沙参12克,清肺以除热。纳差运迟者,加草蔻仁4克,暖脾行瘀,以助运化。胸闷胀者,改炒杏仁为炒蒌仁9克,涤心祛痰以宽胸。因外伤而致头痛者,去炒干姜,加北沙参12克、泽兰叶15-30克,或加三七粉3克(分两次冲服),清肺化瘀,扶伤以止痛。巅顶及头后两侧痛者,去粉丹皮,加全当归9克,润血疏肝以止痛。
    【忌宜】
    忌烟、酒、辣椒,及大热之品。居处宜清静。
    【按语】
    少阳如经头痛,系指头痛以额角前额为主,兼见少阳经症状,如同少阳经病头痛者。包括神经性头痛、因鼻炎而致之三叉神经痛等疾患。
    少阳经症头痛,系因外感所致,少阳如经头痛,则系内伤使然。病机多系胃上逆,相火刑金,浊阴弥漫于上,故治疗以平胆降逆、清肺理气为主,兼以通络止痛。
    见其上有虚热,其下多有虚寒。所以然者,相火逆升,而不下潜,肾不得温,必致下寒。故方中黄芩、干姜并用,以清上温下,蛰火潜阳,复其上清下温之常。上清则浊阴降,下温则清阳升,清阳展布,头痛自可向愈。
    辛荑花,性温而散,入肺经而利鼻窍,通脉络而止头痛,乃治头痛之要药。因鼻渊而致之头痛,用之效果尤捷。但不宜过量,过则有瘙痒难忍之弊。
    【临床医案】
    例1:姜某,男,43岁,西安市人。1978年7月11日初诊。自诉:6月7日开始发热,体温38.5℃-40℃。急赴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求治,曾用多种抗菌素治疗,热仍不退,纳差,乏困无力,心慌气短,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淡白腻。
    辨证:中气不运,胆胃上逆,肺热不敛。
    诊断:少阳如经发热。
    治则:疏肝平胆,清降肺胃,蛰火潜阳。
    处方:
    炒黄芩9克生杭芍15克生首乌15克大生地9克粉丹皮9克全瓜蒌9克法半夏9克白薇9克广桔红9克淡竹茹9克黄常山3克鲜生姜3克2剂,水煎温服。
    7月13日复诊:药后体温降至39℃,已能稍微进食。脉舌同前。上方加减:云茯苓9克、建泽泻9克、黄芩炭12克、制首乌15克、粉丹皮9克、广橘红12克、全瓜萎9克、法半夏9克、广
    郁金9克、白薇12克、北沙参12克、淡竹茹9克、黄常山3克、鲜生姜3克,3剂,水煎温服。
    7月16日三诊:体温已降至37.8℃,他症均减轻。近日发现右胁下有一硬块,直径6cm,第二附属医院诊断为肝脓肿,靠近胆囊。脉细濡、稍弦、右关寸较大,舌苔白淡腻。7月13日方去云茯苓,加白头翁9克、蒲公英15克,3剂,水煎温服。
    7月20日四诊:药后热退,体温正常,包块缩小至3. 5cm,精神好转,仍不思食。脉细濡、左关右寸大,舌苔淡腻。7月13日方去黄常山、鲜生姜,加白头翁9克、蒲公英21克,3剂,水煎温服。
    7月25日五诊:药后自感诸症好转,右胁仍闷胀,纳食有所增加,大便每天一次,初干。脉细濡、左关右寸较大,舌苔淡腻。7月13日方去鲜生姜、黄常山,加白头翁9克、蒲公英15克,改广橘红为炒枳壳9克,3剂,水煎温服。
    再未来诊。
    例2:孪某,女,17岁,陕西彬县人。1980年8月6日初诊。
    其父代诉:巅顶痛20余天,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7月中旬某日,头部被撞,头痛,尤以巅顶为甚,每日反复发作十余次,甚则2至3分钟发作一次,痛如针刺,抱头哭闹,平卧痛稍减,过后昏昏似睡。当地医院多方治疗无效,赴西安某部队医院住院治疗20天,经腰穿确疹为低颅压综合征,痛仍不减,自动出,由其父扶持来西安市中医医院求治于麻瑞亭。脉细、小紧、关寸大,舌苔白腻。
    辨证:中气不运,胆胃上逆,肺热不敛,气滞血瘀。
    诊断:头痛。
    治则:健脾和胃,平胆疏肝,清上降逆,化瘀止痛。
    处方:
    云茯苓9克粉甘草6克黄芩炭9克炒杭芍9克全当归9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辛荑花9克双钩藤12克牡坜粉12克北沙参12克草蔻仁9克泽兰叶20克三七粉1.5克(分两次冲服)3剂,水煎温服。
    8月9日复诊:自行来诊。自诉:服上药两剂后,头痛明显减轻,今痛已止,睡眠好,未呕吐,食纳差,有时恶心。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腻。上方继服,5剂,水煎温服。
    药尽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例3:马某,女,12岁,学生,西安市人。79年10月30日初诊。其父代诉:一周前开始不明原因头痛,多以两太阳穴及头后枕部疼痛为主,每隔4至5分钟发作一次,剧痛难忍,哭闹翻滚,咬牙憋气,面色苍白,持续2至3分钟逐渐缓解。昼夜反复发作,彻夜不得安眠,被迫停学。不发热,恶心呕吐,纳差,日食3至4两,小便正常,大便干,1至2天一次。曾赴西安市某部队医院求治,作腰穿、拍头颅片、脑电图等检查,疑系脑血管水肿所致。头痛时用杜冷丁、冬眠灵等药治疗无效,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诊查:神志清楚,表情淡漠,面色灰黄,痛苦病容,颈软,活动自如。
    心肺未发现异常,腹软,肝肋下2. 5cm,敛下3cm,质中,缘钝,脾未及。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继往体健。脉细濡、关寸大、右寸稍弦,舌苔白满腻。
    辨证:胆胃上逆,肺失降敛,气滞血瘀。
    诊断:头痛。
    治则:平胆疏肝,清降肺胃,化瘀止痛。
    处方:
    云茯苓9克粉甘草6克黄芩炭12克炒杭芍9克粉丹皮9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川郁金9克双钩藤12克牡坜粉12克肉苁蓉15克辛荑花6克鲜生姜3克2剂,水煎温服。
    11月3日复诊:其父代诉:药后头痛明显减轻,发作间隔较前延长,约半小时至一小时发作一次,晚上可入睡4至5个小时。精神等均较前好转。脉细濡、关寸大,舌苔腻、稍满。上方减黄芩炭为9克,加天花粉9克,5剂,水煎温服。
    11月份,据脉证先后以原方去生姜、牡蛎粉,加北沙参,炒五味子,元参、蒲公英、炒大黄、生地炭、赤丹参等治疗,头痛逐渐减轻,然仍不定时地发作,伴有心烦急躁,有时发呆,有时坐卧不宁,胃脘胀满,大便于。11月底复学,讲授内容基本都可理解,考试成绩尚好。12月初来诊,自诉:头后枕部痛,有时思想不集中,胡思乱想,甚则欲哭,心烦急躁,纳差脘胀。西安市精神病医院疑系精神分裂症。以原方去生姜,加草蔻仁、夏枯草、北沙参、柏子仁等治疗,上症继续减轻。80年元月份,间断治疗,症状续减。80年2月20日来诊,自诉:晨起自感头麻木,有时轻度疼痛,心烦急躁。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腻。原方加北沙参、柏子仁治之,再未来诊。80年5月4日随访,自诉:自2月中旬以后,头痛再未发作,也未作任何治疗。
    例4:史某,女,34岁,陕西省大荔县人。1980年7月24日初诊。自诉:头痛3个月。近3个月来,头顶麻木闷痛,无一日休止,头晕失眠,脘腹胀满不适,饮食尚可,二便及月经正常。曾在当地用中、西药治疗,效不显,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平素易感冒。血压:120/88mmHg。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萏白腻。
    辨证:胆胃上逆,肺失降敛,浊阴弥漫于上。
    诊断:头痛。
    治则:平胆疏肝,清降肺胃,潜敛浮阳。
    处方:
    云茯苓9克粉甘草6克黄芩炭9克炒杭芍9克全当归9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广郁金9克辛荑花9克牡蛎粉12克炒干姜4克5剂,水煎温服。
    7月29日复诊:药后头痛明显减轻,仍稍感麻木,腹胀已愈,睡眠佳。脉细濡、较实、关寸较大,舌苔白腻。上方继服,3剂,水煎温服。
    患者于8月5日、12日来诊两次,自诉头痛已愈,仅感头顶稍微麻木。原方加双钩藤12克,10剂,水煎温服。头顶麻木消失。信访3年,未复发。
    例5:董某,女,58岁,西安市人。1987年5月15日初诊。自诉:右偏头痛数年,经检查,脑部无器质性改变。多方治疗无显效,仍经常头痛、牙痛,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血压:140/80mmHg。脉细濡、弦、关寸大,舌苔白满腻。
    辨证:中气不运,胆胃上逆,阳不潜降。
    诊断:头痛。
    治则:健脾疏肝,平胆和胃,潜敛浮阳。
    处方:
    云茯芩9克粉甘草6克黄苓炭9克炒杭芍9克制首乌20克广橘红9克全瓜蒌9克法半夏9克辛荑花5克延胡索9克牡蛎粉15克炮干姜4克白蔻仁5克
    3剂,水煎温服。
    5月18日复诊:药后头痛略有好转。脉细濡、右关大而弦,舌苔白、根腻。上方去全瓜蒌、延胡索、炮干姜,增辛荑花为6克,加炒杏仁9克、北沙参12克、煨生姜5克,6剂,水煎温服。
    5月25日三诊:药后头痛减轻,有时仍牙痛。脉细濡、两关寸大、右稍弦,舌苔白腻。原方去全瓜萎、炮干姜,增辛荑花为6克,加炒杏仁9克、北沙参12克、煨生姜5克,5剂,水煎温服。
    6月8日四诊:头痛基本已愈。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薄腻。原方去全瓜蒌、炮干姜,加炒杏仁9克、北沙参12克、煨生姜5克,6剂,水煎温服。
    6月15日五诊:脉证均佳。原方去全瓜蒌、延胡索、炮干姜,加炒杏仁9克、炒芡实9克、北沙参15克、煨生姜4克,6剂,水煎温服。
    再未来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