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苦酒汤

    “苦酒肠”是《伤寒论◎少阴篇》用以治疗痰火互结、咽部糜烂,而导致声音嘶哑、语言不出的有效方剂。
    本方是由半夏、鸡子清、苦酒(即米醋),共三味药组成,方中半夏燥湿化痰,消痞散结,鸡子清润肺利咽,清热解毒,治咽痛,米醋散瘀,消痈疽 疮肿,散水气,敛咽疮,治一切恶水血瘀、癥结痰癖,又能敛降阴分中之热淫之气。这三味药虽然平易简单,但合起来有化痰散结、散瘀消肿、敛疮、清热利气的作 用。
    原书记载:“半夏(洗,破如枣核)十四枚、鸡子一枚(去黄,内上苦酒,着鸡子壳中)。上二味,内半夏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渣,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
    按上述制法是用鸡子一枚去黄,将苦酒加入鸡于壳中,苦酒的量最多仅能是取出鸡子黄的量,决没有再加入十四枚半夏的空隙,这种制法很可能是相传讹错,笔者在临床应用本方时改用如下的制法:
    以制半夏10克,水一碗煎20分钟左右,去渣入米醋60毫升,待半冷时加入鸡子清二个,搅拌溶合,少少咽之,每日一剂。徐徐含咽,是意在药汁浸渍患处,内服中寓外治之法。改为上述的制法和服法,毫不影响疗效。
    苦酒汤的治疗范围,经过临床实践,不仅对治疗《伤寒论》中所述的咽喉部生疮的声音嘶哑有效,而且可以普遍运用于失喑的实证患者,即痰火互结,或咽部充血、水肿、影响发音,诸如演员、歌唱家的声音嘶哑属于实证者皆有疗效。虚证失喑则不宜服用本方。
    “失喑”古称为“喉喑”,即是声音嘶哑发不出音来。这一病证有虚证、实证之分。如突然发生失喑而不是逐渐形成的,虽是语声重浊而不清晰嘹 亮,但犹有声闷气粗有力之势,这种失喑称为“暴喑”也名“卒喑”多属实证。病因及发病机理多由于风寒之邪侵袭内遏于肺,或风寒日久化热郁肺,或风热挟痰窒 塞于肺,肺气被遏,失于宣通,肺脉上通于咽喉部,气道受阻,而致声不能扬。因之失喑一证,病位虽属咽喉部,但和肺的正常与否是有至为密切关系的。所以凡属 实证的失喑,概称为“金实不鸣”。
    如因久病、或无明显的证状,而逐渐形成声音嘶哑,这种类型的失喑常常表现为语声低怯、苍老、少气无力者,称为“久喑”,多属虚证,即“金碎不鸣”。此证多因阴液不足,不能制其亢阳,致火刑肺金而成。此外如呼吸系统有了恶性病变,也能失喑,这就另当别论了。
    多年来,笔者运用本方治疗实证失喑病例,疗效颇为满意。
    典型病例:
    王XX,男,16岁,该患者为晋剧演员,于就诊前二个月突然失喑,语声全无,曾经喉科诊断为声带水肿,肌注青、链霉素,以及服用清热消肿利咽之中药6剂,无疗效。经用本方一剂以后,声音豁然嘹亮,共服三剂痊愈,以后概未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