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二十二章·芍归胶艾汤类方

    一、芎归胶艾汤方
    【方剂组成】芎藭、阿胶,甘草各6克,艾叶、当归各10克,芍药12克,干地黄18克
    【用法】以水五杯,清酒(或黄酒)三杯合煮,取三杯,去滓,内胶令消尽,温服一杯,不差,更作。不能饮酒水煎亦可。
    【方解】生地、阿胶、艾叶协力以止血,当归、芎藭、芍药、甘草调血脉而治腹痛,故此治失血证腹中痛而有脱血的虚候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第4条: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
    注解:妇人漏下,即子宫出血,半产即流产。妇人有漏下者,有因半产续下血不绝者,亦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是子宫有瘀血的阻碍,故谓为胞阻,此均宜芍归胶艾汤主之。
    按:本方的应用并不限于以上所述妇人诸病,凡诸失血,属虚而腹中痛者,不问男女均可用之。又芎归地芍四味,后世名之为四物汤,谓为补血的要药。芍药除血痹而主腹痛,已屡言之,至于当归、芎藭、生地,均不外是强壮性的祛痛药。不过芎归性温宜虚于寒,生地性寒宜于虚热。补虚定痛则芎藭较逊于当归,行瘀开郁则当归稍次于芎藭。生地除烦热,并有止血的特能。此三药的性能概要区分,于具体的应用可详参以下诸方。
    【辨证要点】诸失血症属虚证而见腹中痛者。
    【验案】宋某,女性,17岁,某医院会诊病例,病历号114533,1982年10月11日会诊。
    患者出生时即有唇、腭裂,2岁时将唇裂缝合。因有“先天性肝糖元累积症”、GPT经常高,一直未进行腭裂缝合,直至上月经内科多方检查,认为可以手术,方于9月25日全麻下进行了腭裂修复术(兰氏+咽后壁瓣),术中输少量血,手术顺利。术后第一、二天除低热(37.5℃)外无不良反应,但于第三天伤口开始渗血,用碘条填塞无效。继用止血敏,Vc、Vk、6一氨基乙酸、抗血纤溶芳酸等皆无效。又服益气止血中药数剂也无效。因失血过多,不得不输新鲜血液维持生命。第一、二天尚能维持24小时,但自第三天起,仅能维持12小时,因此每天输血,至今输血已逾3000毫升,故请紧急会诊。会诊时实验室检查所见:GPT111单位,血红蛋白9.4克,白血球总数10400,血小板126000,血钾4.l,血钠140,血氨100,出血时间1分,凝血时间1分,凝血象检查:复钙时间2分(对照2分30秒),凝血酶元时间15秒(对照14.5秒),第v因子19秒(对照21秒),第Ⅶ因子19.5秒(对照2O.5秒),凝血酶凝固试验21秒(对照18秒),血清剩余凝血3小时22秒,第Ⅷ因子不少。
    会诊时症状:神识尚清,但目喜闭合而不愿看人,烦躁汗出,面色苍白,双鼻孔见黑紫血块,口干思饮,常有饥饿感而思食(因伤口渗血未敢让其进食),大便溏稀而色黑,一日一行,舌质红无苔而见血染,脉细滑数。
    证属血虚热扰,急宜清热止血而兼补虚育阴之治,方用芎归胶艾汤加减:
    生地3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阿胶10克,艾叶10克,党参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生石膏50克,白术6克
    结果:服药一剂血即止,第二天进流食,停止输血。第三天因感食欲较差,而改生地为15克,加生地炭15克,继服三剂,食欲如常,停止输液。至10月18日复诊时,面色红润,两眼睁睁有神,除稍有汗出外,别无不适,继服二剂痊愈出院。
    二、当归芍药散方
    【方剂组成】当归、芎藭各10克,茯苓、白术各12克,泽泻24克,芍药48克
    【用法】以上为散,每服6克,酒和服,日三服。作煎剂可取半量。腹不剧痛,芍药量宜更减之。
    【方解】芍药缓挛急而治腹痛,当归、川芎调经血并兼补虚,茯苓、白术、泽泻利小便而逐水气,故此治瘀血性的腹中急痛症,其人或冒眩,或心下悸、或小便不利而有血虚的表现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第5条:妇人怀妊,腹中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注解:妇人怀孕而腹中急痛,当亦胞阻的为患,但不下血,故不与芍归胶艾汤而以本方主之。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第17条: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注解:妇人腹中诸疾痛,多属虚寒血滞的为患,宜本方主之。
    按:以上二条所述证治,很不完备。本方主用芍药,伍以归芍,其治瘀血性和腹中急痛当无问题,但妇人怀孕腹中疞痛,和妇人腹中诸疾痛,虽暗示有瘀血的一面,亦不定必须本方主之。因本方有大量苍术,泽泻等利尿药,应有头冒眩、心下悸、和小便不利等证候,不可不知。
    【辨证要点】腹痛拘急、头晕心悸、小便不利者。
    【验案】刘某,女性,50岁,病历号14938,1965年10月27日初诊。47岁时行子宫手术摘除,术后时腹胀汗出,或腹痛,屡经中西医治疗未愈。近感头晕、心悸、失眠明显,大便色黑不畅,全身不适,血压200/110毫米汞柱,苔白润,脉沉细。证属瘀血内阻,痰饮上犯,拟以活血祛饮,与当归芍药散加减:
    白芍24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茯苓30克,泽泻5克,白术10克,桂枝12克,桃仁1O克,丹皮10克
    结果:上药服5剂,诸症均减,血压亦下降为180/102毫米汞柱。继加减服用,十一个月自感无不适,血压为128/85毫米汞柱。
    三、温经汤方
    【方剂组成】吴茱萸10克,当归、芎藭、芍药、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各6克,半夏10克,麦门冬18克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既用吴茱萸汤去大枣加桂枝降逆止呕以驱胃之寒,又用麦门冬汤去大枣滋枯润燥以补胃之虚,另以当归、芎藭、芍药、阿胶、丹皮行瘀和血以调经脉。胃为生化之本,气血之源,胃气利则津血生,此为生新祛瘀兼备的治剂,故带下崩中、月事不调久不受孕者,并皆主之。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第9条: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血)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注解:《医宗金鉴》所谓“病下利”之“利”字,当是“血”字。就前后文义看,此说可信。带下,即指崩淋下血病。大意是说,妇人年已五十,经血当止,今下血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为瘀血的表现。少腹里急、腹满,不只是虚寒,而亦有少腹急结瘀血的腹证在。手足烦热、唇口干燥亦不只津枯血燥,而必有瘀血的关系,故肯定此属带下的为病;其所以病此,是因其人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久久不去的缘故,当以温经汤主之。
    按:本方的应用面很广,并不限于此证。以其含有芎归胶艾汤、当归芍药散、吴茱萸汤、麦门冬汤诸方义及诸方的合并证,即本方的适应证。证情相当复杂,宜参照各方证而活用之,即可不误。
    【辨证要点】芎归胶艾汤、当归芍药散、吴茱萸汤、麦门冬汤诸方证合并证者。
    【验案】刘某,女性,23岁,病历号139194,初诊日1964年9月23日。左手麻木、无力1年余,伴见头晕、身倦、时欲呕,口咽干不思饮,面色苍白无华,舌红无苔,细滑稍数。证属津血不足,瘀血阻滞,筋脉失养之证,为温经汤的适应证:
    吴茱萸6克,当归10克,川芎6克,党参10克,桂枝l0克,阿胶10克,丹皮6克,生姜10克,炙甘草6克,半夏10克,麦门冬18克
    结果:上药服三剂,头晕、呕逆好转,继服10剂,诸证已。
    四、当归散方
    【方剂组成】当归、黄芩、芍药、芎藭各30克,白术15克
    【用法】上五味,杵为散,酒服3-6克,日再服。
    【方解】此于当归芍药散去茯苓、泽泻,减芍药和白术的用量而加黄芩,故治当归芍药散证腹痛较轻,无水饮、或少有水饮而较烦热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第9条: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
    注解:妇人妊娠,无病无须服药。若贫血有热,可服此方以安胎。
    【辨证要点】当归芍药散证腹痛较轻、或妊娠血虚有热者。
    五、当归四逆汤方
    【方剂组成】当归10克,桂枝10克,芍药10克,细辛l0克,炙甘草6克,通草6克,大枣8枚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通草有通利血脉的作用,加入桂枝汤,同时加入细辛当归,去生姜,故治血气虚滞于内、荣卫不利于外,因而手足厥寒而脉细欲绝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315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注解:手足厥寒而无呕吐下利,或下利清谷等证,其非虚寒在里甚明。脉细欲绝,则为荣气不足,血少之应,故以当归四逆汤主之。
    按:此为桂枝汤的加减方。故主荣卫不利的外寒。与四逆汤、通脉四逆汤专以里寒为治者大异。此所谓厥寒,亦为伤寒之寒,以示寒之在外,与厥冷不同。本方治冻疮有验,亦由于寒伤于外也。
    【辨证要点】手足凉表虚而里寒不甚者。
    【验案】郝某,女性,30岁,华北无线电厂工人,初诊日期1965年12月6日。四肢关节疼10余年,遇冷即发,近三四年来发作较频,常有头晕、四肢逆冷,天气刚冷手足即出现冻疮,口中和不思饮,苔白润,舌质暗红,脉沉细。此属荣卫不利,寒凝血滞之证,治以调荣和卫,温通气血,与当归四逆汤:
    当归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细辛10克,炙甘草6克,通草6克,大枣5枚
    结果:上药服三剂,四肢觉温,继服20余剂四肢冷及关节疼消除。
    六、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
    【方剂组成】当归10克,桂枝10克,芍药10克,细辛10克,炙甘草6克,通草6克,大枣8枚,吴茱萸30克,生姜24克
    【用法】以清酒和水各半煎,温服,不能饮酒者,水煎也可。
    【方解】于当归四逆汤加大量吴茱萸、生姜,故治当归四逆汤证而有吴茱萸生姜证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352条: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
    注解:此承上条当归四逆汤证言,即是说,若上证其人更内有久寒证者,宜以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
    按:条文只言内有久寒者,未详其证,但由所加吴萸生姜观之,当不外有心腹剧痛、呕逆、头痛等证。
    【辨证要点】当归四逆汤证更见心腹痛,呕逆、或头痛者。
    【验案】李某,女性,36岁,病历号1915,初诊1966年5月6日。产后所患左偏头痛,已三年未愈,时心下痛,左上下肢酸胀,口干不思饮,有时恶心吐清水,苔白润,脉弦细。证属表虚饮盛,治以建中和荣固卫,更以温中化饮,与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当归10克,桂枝10克,芍药10克,生姜15克,炙甘草6克,细辛10克,通草6克,大枣6枚,吴茱萸10克
    结果:上药服四剂头痛明显减轻,心下痛未作,左上下肢酸胀亦减,上方增吴茱萸为12克,继服七剂,已自感无不适。
    七、当归生姜羊肉汤方
    【方剂组成】当归10克,生姜15克,羊肉50克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当归活血定痛,生姜、羊肉养正补虚,故治血虚津枯而腹中痛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第3条:产后腹中疞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
    注解:产后由于亡血而腹中疞痛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以其有养正补虚作用,故亦治虚劳不足。又因能温中养血活血,故也治寒疝腹痛。
    《金匮要略,腹满寒病宿食病》第18条: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注解:此里急与小建中汤证的里急同,为血虚津枯的应征,故此腹中痛及胁痛,主要是血虚津枯所致,与乌头所主之沉寒疝痛不同,故以本方主之。
    【辨证要点】血虚腹痛里急者。
    八、赤小豆当归散方
    【方剂组成】赤小豆90克,(浸令发芽,曝干)当归24克
    【用法】二味杵为散,浆水服3-6克,日三服。
    【方解】赤小豆排痈肿脓血,当归养正祛瘀,此治诸疮有痈脓恶血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第13条: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眦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注解:病者脉数,谓患狐惑病人的脉数。脉数主热,但热不在表,故外无热,内有虚热,故只微烦而汗出。默默但欲卧,即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的简词。初得三四日,炎热初起,故目赤如鸠眼,七八日则已化脓,故目四眦黑。狐惑病本不欲饮食、恶闻食臭,若能食者,即脓已成之候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按:此述狐惑病,亦有蚀疮在目者。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第16条: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注解:下血,若先见血而大便后下者,此血来自肛门近处,故谓近血,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按:近血在肛门属痔,以本方治其疮,故能治愈。
    【辨证要点】诸疮有痈脓恶血者。
    九、黄土汤方
    【方剂组成】甘草、干地黄、白术、炮附子、阿胶、黄芩各10克,灶中黄土24克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灶中黄土,也称伏龙肝,为温性收敛药而有止血的特能,伍以生地、阿胶协力止血,佐以甘草、白术理中燥湿。既用附子之大温,又用黄芩之苦寒,故治诸失血阴阳寒热交错互见而陷于虚证者。本方不仅治下血,也主吐血、衄血。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第15条: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
    注解:下血,若先排便而后下血者,此血出自远处的胃肠,故谓远血,黄土汤主之。
    按:本条述证亦很不备,远血在脏,虽以止血为先务,但不定即须本方。若就各药主证言之,生地、阿胶皆兼补虚,当有羸疲、面色苍白等极虚贫血等证,有大量附子可能有肢寒,或厥冷脉微等阴寒征候。附子伍术当有水气痹痛、或大便微溏等证。与生地为伍,亦或有麻痹不仁。生地与黄芩合用而治热烦,尤其四肢当苦烦热。以上诸证,虽未必一时俱见,但亦绝不能一无所见。应用时,伏龙肝常用至二三两,先煮数沸,澄清去滓留汤煎余药。
    【辨证要点】大便溏而下血黑紫,兼见四肢冷痹反心烦热者。
    【验案】王某,男性,39岁,病历号185193,1968年6月12日初诊。患胃脘痛,大便下血已九年未愈,经各种检查诊断为“结肠炎出血”。近症,时有黑便,时有黑紫血,常左腹痛及胃脘隐痛,晚上心烦口干思饮,但饮不多,纳尚可,但食不香,时有头晕,自感四肢发凉,苔白腻,脉沉细。证属饮久生热,伤络血溢,治以温化寒饮,养血止血,与黄土汤加减:
    生地24克,党参10克,白芍10克,干姜6克,当归10克,川芎6克,艾叶10克,川附子6克,炙甘草6克,伏龙肝60克(煎汤代水)
    结果:上药服九剂,腹痛胃脘痛已,便血渐止。
    十、八味丸(又名肾气丸)方
    【方剂组成】干地黄24克,山萸肉12克,山药12克,茯苓10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桂枝3克,炮附子3克
    【用法】以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亦可水煮作汤剂。
    【方解】主用生地,佐以补中益气的山药,和收敛固脱的山萸肉,以滋精气壮血脉。复以茯苓、泽泻利小便。以丹皮祛瘀血,桂枝通利关节,附子振兴沉衰,故此治瘀血水毒交互为患而陷于阴虚证,以至下焦疾痹、少腹不仁、小便不利、或失禁、或腰腿酸软、或痹痛、或虚热烦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附方:崔氏八味丸: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
    注解:少腹不仁,即指小腹部知觉麻痹。若脚气病上入少腹,致该体部麻痹不仁者,宜本方主之。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第15条: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注解:虚劳病,若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丸主之。
    按:少腹拘急与四逆汤的腹拘急,同属阴寒虚证。拘急,在少腹为虚寒在下焦,故腰痛与小便不利,皆虚寒所作,因以本方主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17条: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注解:见苓桂术甘汤方。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利淋病》第4条: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注解:五苓散证消渴而小便不利,今虽消渴而小便反多,竟饮一斗小便亦一斗,宜以八味丸主之。
    按:本条所述,颇似今之糖尿病,但糖尿病用本方的机会很少,而反以石膏的配剂用之较多,宜注意。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第19条: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注解:转胞之胞,指膀胱言,转胞为病名,胞系即输尿管、膀胱、尿道等排尿系统。胞系了戾,谓排尿不痛快。病无关胃,故饮食如故。烦热有二因,半由于津血枯燥,半由于小便不利,水不得下行。上压胸膈,阻碍呼吸,因而倚息不得卧,此病名转胞,即以胞系了戾而不得小便也,宜以本方使小便利即愈。
    按:排尿不畅顺,多由肾气虚,气化不利所致。本方强壮补虚,使肾气旺,气化正常,而使排尿正常。用本方治子宫下垂亦常有验。他如老人小便失禁,男子阳萎,妇人带下等亦多用本方。总之下焦虚证多用之,名为肾气丸,即由于此。
    【辨证要点】瘀血水毒交互为患而陷于阴虚证,以至下焦痿痹、少腹不仁、小便不利、或失禁、或腰膝酸软、或痹痛、或虚热烦者。
    【验案】王某,女性,75岁,病历号5157,初诊日期1966年2月22日。左半身不遂已半年,近一月来尿频、遗尿、淋漓不尽,口干思饮,四肢逆冷,腰酸疼,苔白、脉沉细。证属肾气虚衰,气化不利,与肾气丸:
    干地黄24克,山萸肉10克,山药10克,茯苓10克,丹皮10克,泽泻18克,桂枝3克,制附片3克
    结果:上药服一剂,诸证明显好转,继服六剂痊愈。
    十一、炙甘草汤方
    【方剂组成】炙甘草12克,生姜10克,人参6克,桂枝l0克,生地50克,阿胶6克,麦门冬15克,麻仁12克,大枣10枚
    【用法】以清酒和水各半,先煮八味,去滓,内阿胶烊消尽,温服。
    【方解】本方又名复脉汤。以生地、麦冬、麻仁、阿胶滋津血于内,以桂枝去芍药汤调荣卫于外,尤其增量甘草、大枣,更加人参大补中气以资血气之源。此治津血枯燥而脉结代以动悸的良法,不过重用甘寒,方后虽有复脉之名,若虚脱的阴虚寒重证,脉微欲绝、或无脉者,本方不中与之。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注解:伤寒,由于过用汗、吐、下,亡津液、亡血液,以至血不足以养心,则心动悸。血不足以荣脉,则脉结代,宜以炙甘草汤主之。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附方(一):《千金翼》炙甘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
    注解:虚劳不足的病,若汗出而闷,脉结代心悸者,虽行动如常,若不治,则不出百日死。若已不能行动,病危息者,则于十一日死,治之宜本方。
    按:久病虚极而脉结代心悸,确多凶险,亦只可与本方治之。如病还不十分危急者,亦间有得救者。肺结核后期多此证。平人脉结并不足虑,即不服药亦可自愈。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附方(一):《外台》炙甘草汤: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
    注解:心中温温液液,即恶心剧甚心中烦恼的意思。病肺痿,若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本方治之。
    按:本方补虚润燥,若肺结核后期骨瘦如柴,往往有用之的机会。劳热咯血不止,以本方去桂姜治之有效。
    【辨证要点】心动悸,脉结代气阴两虚者。
    【验案】张某,女性,32岁,病历号153250,1965年3月12日初诊。心悸气短5年多,在哈尔滨市诊断为“风湿性脏病”,住院治疗5个月,关节疼痛缓解,但仍心慌惊悸,多梦,少劳即喘,二便如常。两颧红,苔白,舌有瘀点,脉沉细结代。证属气阴两虚,血不养心,治以两补,养血安神,与炙甘草汤:
    生地30克,麦冬12克,火麻仁10克,炙甘草10克,党参10克,桂枝6克,生姜10克,大枣8枚,生龙牡各15克,阿胶10克(烊化)
    结果:上药服用两个月,心慌心悸好转,走五六里地不感气喘,来信告之参加轻工作。
    十二、酸枣仁汤方
    【方剂组成】酸枣仁60克,甘草3克,知母6克,茯苓6克,川芎6克
    【用法】以水四杯,煮酸枣仁,得三杯,内诸药,煮取一杯,温服。
    【方解】酸枣仁为一收敛性的强壮药,尤其有强壮神经安神作用。本方用为主要药,取其补虚敛神以安眠,复以芎藭、甘草和血缓急,知母、茯苓解烦安悸,故治虚烦不得眠而心悸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第17条: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注解:虚劳虚烦,暗示血虚而致的心烦悸,因致不得眠者,酸枣仁汤主之。
    按:本方证的虚烦不得眠,与栀子豉汤证形似而实非。本方证的虚烦,虽烦而无热或少热,而栀子豉汤证的虚烦,则烦而多热。又本方证确属虚证,而栀子豉汤证只是胃中不实而其人并非真虚也,临证时须细辨之。
    【辨证要点】因血虚见心悸虚烦不得眠者。
    【验案】张某,女性,65岁,病历号16248,1965年12月13日初诊。多年失眠,久治无效。现症。头晕、口干、心悸、心烦、汗出,轻时虽得暂时入睡,但梦扰连绵;重时则连续一二日不得暂时入眠,苔白,舌质红而少津,脉象虚数,左手为甚。证属阴血虚损,阳不得入于阴,治以养血益阴,敛阳入阴,与酸枣仁汤加减:
    生枣仁30克,知母12克,茯苓15克,川芎10克,炙甘草6克,生牡蛎24克,生龙骨12克
    结果:上药服三剂后,睡眠已稍安,但心悸烦,自汗出,头晕口干不欲饮等仍明显,上方加当归10克,白芍12克,桂枝10克,白术l0克,继服三剂,一切症状均消,为巩固疗效,继服三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