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伤寒论》) 【注】 《医宗金鉴》曰:「背恶寒者,为阴阳俱有证。如阳明病,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乃白虎加人参汤证也。今少阴病,但欲寐,得之二三日,口中不燥而和,其背恶寒者,乃少阴阳虚之背恶寒,而非阳明热蒸之背恶寒也,故当灸之,更主以附子汤也。」 魏荔彤曰:「『少阴病』三字中,含有脉沉细而微,与但欲寐之见证,却不发热,只该背恶寒,此为少阴里证之确据也,全篇亦视此句为标的。」 求真按:「二说虽俱是,然口中和者,是味觉与平常无异也,宜附加之。」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伤寒论》) 【注】 太阳病之身体骨节痛,必脉浮。今虽身体骨节痛,然手足寒而脉沉,则以少阴病之本方为主治也。 附子汤方 附子5克,茯苓、芍药各7克,人参5克,朮9.5克。 上细锉,以水二合五勺,煎一合,去滓,一日分三回,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