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十枣汤之注释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伤寒论》)
【注】
和久田氏曰:「心下痞硬而满,引胁下痛,若以指头稍触心下及胁下之边,即惊恐而痛,或咳则引连胁腹,或动身举手则胸乳痛,即呼吸时亦无不如是,因水饮留于胸间心下而不下之所致也,故名悬饮。悬者,钩挂也。例曰:『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是也。』此方主治支饮,或咳家,由胸间胁下心下之水饮引痛者。《论》曰:『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
太阳中风,因表邪而水气走于里,而致下利呕逆者,凡表邪未解者,不可治下利呕逆,当治其表。表邪散,而下利呕逆自止矣(求真按:「此葛根加半夏汤之所主治也」)。若表邪解,仍有下利呕逆者,若系水饮,则可攻去其水矣。其人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此人病太阳中风,兼里证也,汗出者,汗至微貌也,可知其谓遍身微似有汗也。而其汗为发作有时,而非常出。若为表证,则非发作有时,当时常汗出也。头痛亦非表证,水气上逆而痛也。自心下痞硬满,引连胁下痛时,非热结之心下痞硬,是示水饮在心下之所致。此心下痞硬满而干呕者,当不因于表邪,短气亦非里实之候,水留心气之所致(求真按:「是水留于心之意」)。谓汗出不恶寒‧是表证已解明矣。此汗出,非谓汗出,谓表证解时,虽一旦汗出,而恶寒已止矣。此谓为水气在里,其表证虽解,而里未解也。十枣汤非解里热之剂,是下水气在里,使和谐表里之方也。总之以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为此证之眼目,攻之而水泻,则余证可随而解矣。谓表解者,虽头痛、干呕,亦非表证,皆里水之所致也。
按此说深得本条之义。
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金匮要略》)
【注】
解在前条。
咳家其脉弦,为有水,十枣汤主之。(《金匮要略》)
【注】
为有水者,为有水悬之略也。
夫有支饮家,咳烦,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或一岁,十枣汤主之。(《金匮要略》)
【注】
支饮者,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者是也。支饮家者,有此宿疾的病者也。此病者若咳烦兼胸中痛时,不急死。犹能生存一百日,或一年,然放置之,则遂至于死。故当用本方驱逐水毒也。
归纳以上之仲景所论,则用本方者,当以心下痞硬满之腹证与弦或沉弦之脉应为主目的,而以咳嗽频发或牵引痛为副目的者也。故不问咳嗽的原因,为支气管,或胸膜,或心脏,或肋间之神经痛与四肢等,皆可用之也。而如本方之治咳嗽及牵引痛者,固由诸药协力之作用,但其主药以大枣为君故也。
十枣汤方
芫花、甘遂、大戟各等分。
上为细末。以水一合,先煮大枣12克,取五勺。去滓。纳上药末2克,搅和,顿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