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姜桂汤)之注释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中,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多,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伤寒论》)
    【注】
    据「已发汗而复下之」以观,则此汗下为误治明矣。故此误治,为因本来体质薄弱,致成胸胁满微结以下之变证。若体质不虚弱,假令虽经误治,不致有此变证,当现小柴胡汤证也。而胸胁满微结,为胸胁苦满之轻微者,不外于左右腹直肌上端,与前胸壁里面间,存有微小硬结物之谓,若不精细诊之,则不易发觉。又小便不利,与小柴胡汤证异,而为心脏之衰弱。渴而不呕者,由胃内有虚热,非水毒上攻于口腔也(方中有瓜蒌根,无半夏、生姜也)。但头汗出多者,水毒于头部而使脱汗也(方中含桂枝甘草汤,所以能沉降上冲。含牡蛎,所以能收涩脱汗也)。
    又往来寒热为少阳病之左证,是柴胡之主治处。心烦者,为病毒侵入头脑,主以牡蛎为治者也。
    柴胡姜桂汤,治疟寒多有微热,或但寒不热。(《金匮要略》)
    【注】
    当疟疾之往来寒热时,发强剧恶寒而续发微弱的发热,或但恶寒而不发热者,以本方为主治之意也。而寒多有微热者,为发方中之热药干姜证强,而现冷药之柴胡、黄芩、瓜蒌根证弱也。而但寒不热者,由于干姜证强度,而柴胡等证全被压伏也。因是本方治恶寒作用颇有力,但治发热作用则至微弱也。总之有高热病者,宜禁忌之。虽然,若以此热状为目的而处方时,恐有片言断狱之失,故用之者,不可不参照前条也。
    柴胡桂姜汤方
    柴胡9.5克,桂枝、干姜、黄芩、牡蛎各3.5克,瓜蒌根5克,甘草2.5克。
    煎法用法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