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四百六十五
痘疹门
家传痘疹心法 【 明?万全】
治痘凡例
凡发热疑似之间,宜用人参败毒散一剂以发之,是与不是,一发便明。大抵疮疹只要发尽,不使留伏于中也。
凡初发表,要看天时,如天时大寒,则腠理闭密,气血凝濇,防其发泄得迟,有毒气壅遏之变,以辛热之药发之,宜桂枝葛根汤、五积散去干姜主之。如天时大热,则腠理开张,气血淖泽,防其发泄太急,有溃烂之变,以辛凉之药解之,宜升麻葛根汤、双解散主之。如不寒不热,天气温和,只人参败毒散甚佳。
凡初发热,二三日间有惊搐者,以导赤散、羌活汤、辰砂散主之。大便秘者,三黄丸微利之。小便濇少者,导赤散。渴甚者,葛根解毒汤。腹中痛者,桂枝大黄汤。腰痛者,人参败毒散。自利者,黄芩汤。吐利者,黄芩加半夏汤。如脾胃素弱,自利清白者,理中汤丸,或四君子汤、肉豆蔻丸,合而服之。
凡痘子出现,疏则毒轻,不可妄治;密则毒甚,却要磊落,大小分明,不相黏连,略与托里解毒之剂,快斑汤、消毒饮主之,使之易发易靥。如出太密,黏连模糊,其毒尤甚,托里解毒之剂宜多饮之,以防痒塌黑陷之变。更察外证,可治则治,不可治则勿治。
凡痘子出形,皮肉如常,根苗明润,此毒轻也,不可妄治。如皮肉昏黑,或赤肿,根苗干枯,青紫或灰白者,此毒甚也,以消毒饮、夺命丹合服。
凡痘子已出,自发标之日算起,如当起发不应有浆,先有戴浆者,如当作浆不应收靥,便有干收者,此皆恶候,治之无功。
凡痘子之出,最要唇润舌润,红鲜如常,其毒则轻。如唇焦破裂,舌燥有芒,为毒火太甚,表里郁遏,急宜解之,黄连解毒汤加大力子,东垣凉膈散更妙。
凡痘子已出,头面要稀疏磊落,颈项上宜少不宜多,胷前要少而疏,如此者其毒则轻。如面上模糊一片,未发先肿,缠项稠密,胷前亦密,此毒甚也,慎勿治之!
凡痘子初出,磊磊落落似稀疏之状,其后旋加,日多一日,此毒伏于里,里气虚弱,不能使之即出,要大补兼解毒,或十可救其二三也,十宣散加无价散主之。
凡痘子初出,便自手足先出者,他处未起而手足先起,他处未收而手足先收者,此阳火太旺,宜用解毒抑阳扶阴之剂,四物汤合黄连解毒汤主之。如他处俱起而手足起迟,他处俱收而手足不收者,此脾胃虚弱,不能行其气血,达于手足,宜补脾胃十全大补汤、桂枝芍药汤主之。
凡痘子出尽,正将起发,其中有发血泡者,此毒伏于心即死;有发水泡者,此毒伏于肝,旋见痒塌而死。
凡痘子始出,须问其咽喉痛与不痛,但有微痛,急与解之,令得疏通,甘桔汤加牛蒡子主之。大抵痘家要以解咽喉为急务,不知此义,以致失声干哕,水谷不入,喷吐而出,悔无及矣。
凡痘子不渴者,里无热也,不须妄治。渴者有热,此亦常候,切不可与冷水瓜梨柑柿糖蜜之属,恐损脾胃,致生他变。小渴者,以炒米汤与之;大渴者,人参麦冬散主之。痘子稠密,津液少者,补中用十全大补汤,解毒用葛根解毒汤,相间服之。自利而渴,轻则白朮散,甚则陈氏木香散主之。
凡痘子要大小便自调,则里气和无留邪也,故小便宜长而清。如小便赤濇,导赤散;小便短少,八正散。疮出太密,小便不通者,连翘汤。盖疮子发热,不可骤去,惟利小便以折其郁。如痘稠密,小便少者,此气血衰少,津液虚耗,非热也,不可利之,反损真阳之气,十全次补汤主之。能食者,大便宜润,有入必有出也。不能食者,大便宜实,存旧谷气以养气血也。如四五月不行,大便结燥者,用胆导法导之;不通,以三黄丸微利之;如大结腹胀者,以三乙承气汤下之。如大便泄泻即止之。盖痘疮要里气实,恐泻得脾胃虚也,轻则理中汤丸、益黄散、豆蔻丸,甚则陈氏木香散、异功散主之。
凡痘子大便出血者,看其血来何如,又看是何时:如疮子正壮,大便数日未行,血从粪出者,此肛门伤血出也;如疮已收,大便脓血者,此倒靥之血也。非此二类,但溺血便血者,乃脏腑败坏,阴血妄行,必死之候。凡痘子,腹中常宜宽舒,为里无邪。若腹胀满,须审其伤食否及大小便何如:如曾伤食,微满不痛者,木香大安丸;胀满腹痛甚者,丁香脾积丸;小便不通者,百祥丸;大便不通者,宣风散主之。此上诸证,皆实胀者也,故宜利之。若自利腹胀,乃虚胀也,陈氏丁香散主之。
凡痘子手足常宜和暖,头宜凉,故头热手足冷者不治。如因泄泻手足冷者,此脾胃虚弱也,陈氏木香散、异功散,圣药也。如大热渴,大便秘,烦躁手足冷者,此阳极似阴也,三乙承气汤主之。凡手足冷者,恶候也。手足诸阳之本,阳脱故冷也。
凡痘家能食者,不问秘稠皆吉。不能食者,痘虽疏亦难发难靥。疮密者危,盖人绝水谷则死,表里皆病则困也。有欲食而不能食者,必喉舌有痘作痛,艰于吞嚼也,宜以烂粥米饮频频与之,以助脾胃之气,更以甘桔汤加牛蒡子以解咽喉、利胷膈也。
凡痘疮饮食之间,毋令太饥,毋令太饱,毋太寒,毋太热,以损脾胃,但与糜粥烂饭,淡薄滋味以养之,切忌肥甘煎炒五辛一切动风动火之物。
凡痘子出得稀疏者,自然易发易靥,不可妄治。若疮稠密,常患其发不能透,宜细观之。但红活不甚长大者,气不足也,用四君子汤合匀气散加烧人粪治之。如焮肿色带红紫者,血热也,用四物汤合消毒散加烧人粪治之。如不润泽而干者,此血弱也,用活血散加消毒饮与之。如不起发,不红活,平塌灰白者,此气血俱弱也,用十全大补汤加烧人粪、牛蒡子与之。如有青干者,内服快斑汤加烧人粪合夺命丹与之,外用四圣散合胭脂涂法,或用胡荽酒,或用水杨汤浴法,务求光壮红活而后已。如中间有成水泡者,防其痒塌,宜先补脾胃,疏风泻火,使肌肉实不作痒可也。十全大补汤加防风大力子主之。
凡痘子贵在调养,如天大寒,盖覆常宜温暖,勿使受寒,恐毒气为寒所阻而不得出也。如天大热,不可盖覆,却宜清凉,勿使客热与毒相并,致增烦躁,使疮溃烂也。如时有迅雷烈风暴雨之变,宜谨帷帐,添盖覆,多烧辟秽香以避一时不正之气,勿扫房室,勿动沟渠,勿启溷厕,恐秽臭触疮而增痒痛也。勿烧诸香,恐其动火也。门户常须关闭,服事之人,选其谨厚洁净者,无狐臭者,使之看守保护,内者勿出,外者勿入,恐有不洁触犯其疮也。疮家所忌,男女房事及尸气,最毒;其他则妇人月事,酒气五辛之气,远行染带之气,皆宜避之。如夜房室中有虚响,此不祥之兆也。其病者卧处常要无风,又要通明,切忌幽暗,夜静不断灯火,不离亲人看守,恐要饮食,一时得具,或有痒塌,与之抚摩,恐他人未必尽心也。
凡痘子脓成浆熟,或痒,悞犯破者,恐复灌烂,不能成痂。若脓浆未成之时,犯破半个,必然痒塌而死。
凡痘子势重者,以脉候之,脉洪实者吉,浮数虚小者凶。故云脉净身凉者生,脉躁身热者死。又云,阳病得阴脉者死。
凡痘子搔痒者,须于形色上详审。如疮一向起发红活,光壮肥满,忽然搔痒者,此秽气所触也,宜内服十全大补汤,外用茵陈熏法。其破者,以白龙散敷之。如疮本干枯,又添搔痒者,火甚也。如疮原带水,皮肉嫩薄又痒者,此湿热也。摆头摇项,手足动作昏闷者,死证也。
凡痘子已熟,忽作搔痒抓破者,此脾胃虚弱,不能荣养肌肉也。内服四君子汤加黄芪、官桂,外以败草散主之。如因自利脾胃虚,致痒塌者,陈氏木香散、异功散主之。
凡痘子出盛欬嗽者,此肺中有火,或咽喉有疮作痒也,只用甘桔汤加牛蒡子多服良。如唾涎带血,此咽中疮或齿缝中出也,不须妄治。
凡痘子黑陷,古方用穿山甲者,取其穿肠透膜而善走也。用人牙者,取牙齿乃骨之余,肾主骨,可以入肾也。此二物者,但借为乡道,引解毒之剂以施治则可,若单用之,何济于事哉?有用烧人粪者,盖粪大解疫毒,痘乃时疫所发,故宜用之。若加入发表和中解毒汤内,尤良。
凡痘子已出之后,最怕泄泻,恐脾胃虚,里气弱,不能助疮成就,反致倒陷,以理中汤、肉豆蔻丸合而治之。如泄久不止,疮痒塌,手足冷,寒颤咬牙者,陈氏木香散、异功散主之。
凡痘子寒颤咬牙手足冷者,恶候也,急用陈氏之法救之。疮坏者勿治。
凡病痘者,疮本稠密,转动之间,身体振摇者,此一身被疮所困,不能支持,转动艰难之故,断不可便作寒颤,妄投热药也。有只咬牙者,此心肝二经火旺也。盖肝虚咬牙,心热者亦咬牙,勿便作不治论。
凡痘子已熟,不肯结痂溃烂者,其人必不能食,或曾吐泻,脾胃虚弱也,内服十全大补汤,外用败草散主之。如大便不通,此内热也,用胆导法以去其结粪,外以天水散蜜水调刷,以解肌表之热。
凡痘子收后,目瘾濇羞明或泪出者,此肝火虚旺也,泻肝明目散主之。如目中瞖膜遮睛者,蝉蜕散主之。
凡痘子收后发痈毒者,要分经络论气血多少而治,不可妄用利药,宜大补气血。盖此时气血已虚,十全大补汤加忍冬草主之,外用敷贴拔毒膏主之。
凡痘子用药,须分气血虚实,毒气微甚而治。故灰白者,不起发者,痒塌者,吐利者,寒颤咬牙者,手足冷者,皆气虚也,宜用补气之剂。疮干者,不红活者,脓水少者,皆血虚也,宜用补血之剂。稠密者,焮肿者,红紫者,皆毒甚也,宜用解毒之剂。陷伏者,兼气血解毒治之。
凡用补气,宜四君子汤,如疮带湿,或有自利,用之可也。若疮干者,白朮燥津液,茯苓渗津液,或便秘实者,不可用也。
凡用补血,宜四物汤,故疮干或色太娇,用之可也。若不能食者,生地黄泥膈,白芍药收敛肠胃,必不可用也。
凡解毒不过黄连、黄芩、黄蘗、栀子、连翘、牛蒡子、升麻之属,俱用酒制,恐其寒凉,反损脾胃也。若欲行表,须少加桂枝。他如紫草、山豆根、葛根之类,则不必用酒制矣。
凡用解毒药,要别脏腑,分阴阳而治之。如黄连解心火,黄芩解肺火,栀子解肝火,黄蘗解肾与三焦火,石膏解脾胃火,木通解小肠火,黄蘗又解大肠火,连翘、牛蒡子解疮毒火,山豆根、紫草解痘毒火,升麻解疫毒火,各有主治不同也。又岁半已上属阳,心肺主事,宜芩、连多用之。岁半已下属阴,肾肝主事,宜黄蘗、栀子多用之。
凡治痘子,要识证候。如痘脚稀疏,根窠红润,不泻不渴,饮食不减,四肢温和,身无大热,如此候者,不须服药,惟善调护以待成就而已。若痒塌,寒颤咬牙,渴不止,痘紫黑色,喘喝不宁,灰白色,顶陷腹胀,头温足冷,闷乱饮水,气促泄泻渴,如此候者,不必服药,虽强治之,亦无功也。
凡治痘疮,善攻不如善守。表里无邪,不须妄治。有等贪利之人,不分虚实,妄投汤丸,谓曾治某病,治某病,贪天功以为己有,以致虚虚实实,致生变异,悞人性命,此医之罪也。
时俗出痘子者,谓是天疮,不肯请医看治,但请僧道呪水解厌,习以成风,毒之轻者、能食者,幸以痊愈,设或变证一出,不可救疗,委之于命,而不知省,此时人之罪也。
药性主治及修制法
痘疹之法,其要在分气血虚实,及发表和中解毒三治而已。经曰: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泻为阴。又曰: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入四肢,浊阴归六腑。又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味归精,气归神。可见药有寒热温凉之性,酸苦辛咸甘澹之味,浮沉升降补泻之用,各有所宜,不可不知也。今将痘疹合用之药,分气血解毒三类,各具性味、主用、修制于下,以便观览,检阅之暇,未必无小助也。
气类
人参:味甘,气温,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入争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补上焦元气,升麻为之使;补下焦元气,泻肾中之火邪,茯苓为之使。主补五脏,生津液止渴。治脾肺阳气不足,胃中冷,吐利。
择坚实白净者,去芦用。肺热欬甚者少用。以苦茶汤浸过无妨。
黄芪:味甘,气温平,气薄味厚,可升可降,阴中阳也。入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性畏防风,得防风其功愈大,盖相畏而相使也。补肺气,实皮毛。善治脾胃虚弱,疮疡血脉不行,内托必用之药也。止虚汗,去肌热;又治消渴,腹痛泻利。
择柔韧皮微黄肉中白者佳。疮家宜生用,补虚宜炙用。痘子不发宜酒炙透用。手足疮不起,以桂枝煎酒浸过炙用。
白朮:味甘,气温,味厚气薄,可升可降,阴中阳也。入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阴、心主、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主温中强脾胃,进食,止下泄,利小便,和中益气,止渴生津。
择肉白而坚者,去芦,刮去外黄皮用。去有油者,中腐者勿用。疮干者禁用,燥湿故也。止泄宜东陈壁土炒过用;痂皮不落,宜桂汤浸过用。
苍朮:味苦,甘辛,气温,味厚气薄,可升可降,阴中阳也。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经。主除恶气,辟疫疠气,健胃安脾,宽中进食,发汗。故苍朮发汗,白朮止汗。
择坚实中白净者,刮去外粗皮令白,切片,以糯米浓泔浸透,漉出晒干,取向东陈壁土炒黄色用。疮湿痒者,及不结痂宜用之。痘家常宜烧之,以辟不正之气,勿制。
陈皮:味辛苦,气温,味厚气薄,浮而升,阳也。导滞气,止呕欬吐逆。去白,理肺气降痰;留白,理脾胃消食。
择红黄色陈久者佳,用温水洗净,去白者去白,留白者略去筋膜,切,晒干用。止吐者,以东向陈壁土炒过用。
青皮:味苦辛,气寒,气味俱厚,沉而降,阴也。入手少阳三焦经、足厥阴肝经。散滞气,泻肝气,消食破积。
择小而皮薄陈久者佳。用温水洗浸切开,去中穰与白,令净,剉碎晒干。此痘家必用之药,能泻肝,令不成水泡而作痒;又起发迟者,痒塌者,并不可缺。
石菖蒲:味辛苦,气温。通九窍,出音声。主痈肿疥瘙,遍身热毒痛痒。于山涧中取之,不闻人声及不露生者。
择节密者佳。刮去外粗皮。疮疹惊癎神昏谵妄者必用之。疮后不着痂溃烂成疮疥者,宜入丸用。
五味子:味酸,气温,味厚气轻,阴中微阳,降也。入手太阴肺、足少阴肾经。主欬逆上气,生津止渴。
择肥大润泽者佳。去梗酒洗净,晒干。痘家欬甚者宜用。
贝母:味辛苦,气平微寒。主欬嗽上气消痰;又敷恶疮,能敛疮口。
择白而肥大生者佳。去心,温水洗过,切,晒干用。
细辛:味大辛,气温,气厚于味,阳也。少阴经药。散水寒,治内寒,消死肌;又主喉痹。
择细茎气烈者佳。去芦并叶,以温水洗过晒干。宜少用。痘子初发表及痒塌者,用之良。
干姜:味辛,气大热,气味俱厚,半沉半浮,可升可降,阳中阳也。能温脾理中,止吐泻,去脏腑沉寒。生用发诸经之寒,其余炮用。
择新者温水洗浸,火炙令胖松用。惟内虚泄利不可缺,内实者戒用。
生姜:味辛,气微温,气味俱轻,阳也。益脾胃,散风寒。治痰嗽,止呕吐。能杀半夏之毒。
择老者水洗去泥,勿去皮用。凡痘疮不能起发,灰白色者,宜用之。如起发光壮红绽者,不可用。若止呕吐,须去皮,纸包,慢火中煨过用。
麻黄:味苦甘,气温,气味俱薄,阳也,轻清而浮升也。手太阴肺之药,入足太阳膀胱、手少阴心、阳明大肠经。荣卫药也。发散风寒,泄卫实,去荣中寒;又消赤黑斑毒。《本草衍义》云:痘疮泡倒靥黑者,麻黄去节半两,以蜜一匙同炒良久,以水半升煎,去上沫,再煎去三分之一,乘热尽服之。避风,伺其疮复出。一法用无灰酒煎,但小儿不能饮酒者难服,然其效更速。
择陈久者佳。摘去根节,先用沸汤泡过三次,晒干细切;又以蜜酒各半浸良久,再晒干,用瓦器炒令焦黑色。凡痘疹出迟,及痘子黑陷者、倒靥者,并宜用之。
白芷:味辛,气温,气味俱轻,阳也。通行手足阳明经。主一切疮疥,排脓止痛,内托生肌。
择白而坚实者,去虫蛀。内青黑者不用。凡痘疮发表及溃烂者,手足发痈毒者,并宜用之。
附子:味辛甘,气大热,其性走而不守,可升可降,阳也。补助阳气不足,温热脾胃。治四肢厥逆。
择顶平而圆重一两者佳。先以童便浸过,纸包,慢火中炮令极热,去皮脐切片;再用防风甘草煎汤,乘热浸过晒干用之。惟痘疮泄泻内虚,手足冷,寒颤咬牙,疮灰白色或痒塌者可用之,其余不可妄用。
半夏:味辛苦,气平,沉而降,阳中阴也。入足阳明胃、太阴脾、少阳胆经。化痰止呕吐,益脾胃之气。
择白净脐正而圆者佳。用沸汤泡洗,令滑尽,切片晒干。若止欬化痰,再用生姜自然汁浸过。凡渴者禁用,燥津液故也。
木香:味辛苦,气温,味厚于气,阴中之阳,沉而降也。主邪气,避疫毒,能调气和胃,散肺中滞气,止泻渴。《伤寒类要》云:天行热病,若发赤黑斑,木香二两,水二升,煮取一升,顿服。
择形如枯骨枯牙者佳。不宜见火,诸汤中宜磨服之。此与青皮乃痘疹切要之药,以其能行气也。惟泄痢,药宜煎服。
肉豆蔻:味苦辛,气温。入手阳明大肠经。主调中下气,止泻利,开胃消食,皮外络下气,解酒毒,治霍乱。
择油色肥实者佳。用面包裹慢火中煨熟,乘热以重纸包搥去油,入丸药内用。乃内虚泄泻之要药,非此勿用。
砂仁:味辛苦,气温。入手足太阴经、阳明经、太阳经。主虚冷泻痢,治脾胃气血结滞不散。
择无壳米坚实者佳。碎研入药。凡痘疮内虚泻痢者宜用,伤食者不可缺。若妇人姙娠出疹痘者,又宜用。带壳者,炒过研碎入药,乃安胎之圣药也。
桂:味辛甘,气热,气味俱薄,体轻而上行,浮而升,阳也。入手少阴经,桂枝入足太阳经。通荣卫,开腠理,和气血,散风寒。痘疮不起发,不光壮,非此不可,乃发表之要药也。
择薄而味厚者佳,刮去粗皮用。手足痘子发不透者,宜用此引经。若疮痒塌寒颤咬牙,宜加用之。若内虚腹胀,用厚而味辛者,刮取内肉名桂心。惟姙妇出疮者不可用,以桂能堕胎故也。
茯苓:味甘淡,气平,气味俱薄,能升能降,阳也。白者入手太阴、足太阳、少阳,赤者入足太阴、手少阳、少阴经。抱根生者名茯神。调胃气,伐肾邪,降肺火,益气力,止泻,利小便,生津液。
凡补中气不足用白,欲利小便用赤。盖白者能补,赤者能利也。并削去皮用。如心热神昏者,用茯神去皮与中木用。
丁香:味辛,气温,纯阳。入手太阴肺、足阳明胃、少阴肾经。主温脾胃,止呕逆,去胃中寒。
凡痘疮泄泻,脾胃虚弱不足者,必用之。若痒塌寒颤咬牙足冷者,此与桂并宜加用之。盖丁香救里,官桂发表也。非此证不可用。
藿香:味辛,气微温,气厚味薄,浮而升,阳也。入手足太阴经。助脾开胃,温中快气,治吐逆,为最要之药。
叶择取真者,带芳香之气者佳。去枝茎,以水洗去土,晒干用。入乌药顺气散则理气,入黄芪四君子汤则理脾。
槟榔:味辛苦气温,气薄味厚,沉而降,阴中阳也。消谷逐水,除痰癖,破滞气,泄胷中至高之气。
择形若鸡心,正稳尖长,心不虚,中有锦纹者佳。痘疹家惟利药内用之,研细末入药,能坠诸药至于极下也。
枳壳:味苦酸辛,气微寒,气厚味薄,浮而升,微降,阴中阳也。主胷膈痞塞,散结气,逐水消胀满,安胃,化痰涎消食;又治遍身风疥,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通利关节。主皮毛胷膈之病。
择陈久坚厚不烂不蛀者佳。以温水洗浸,刮去穰白,麸炒令熟用。此痘疮必用之药,故四圣散有枳壳,以能治遍身风疹苦痒,又能开胃消食,利五脏,通关节也。
枳实:味苦酸,气寒,大抵与枳壳同。枳壳大,性和而缓,治高,高者主气,治在胷膈;实小,性酷而速,治下,下者主血,治在心腹,故有高下缓急之分。消食,散败血,化心胷痰,主风痒麻痹,通利关节,逐停水,消胀满。
择陈久肉厚不蛀不烂者佳。以温水洗浸,去穰白,麸炒令熟用。
厚朴:味苦辛,气温,气厚味厚,体重浊而渐降,阴中阳也。温中益气,厚肠胃,走冷气,消宿食,治腹痛胀满散结之神药。
择肉厚紫色者佳。削去粗皮,以生姜自然汁涂之,慢火上炙透剉用。凡痘疮腹胀,非此不除。
乌药:味辛,气温。主中恶,心腹痛,蛊毒疰,忤鬼气,宿食不消,天行疫瘴,治一切气。
择肉白者佳。刮去外粗皮,去芦用,乃发表中药。
巴豆:味辛,气温。此斩关夺门之将,不可轻用。荡涤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
去壳择取肉白者,去皮膜与心,以银石器慢火炒令黄色,捣烂如膏,又以重纸包搥去油,白如霜,入丸药中。惟伤食腹胀作痛可用。
大腹皮:味辛,气微温。下一切气,健脾开胃。
鸩鸟多栖此树上,细分开,先以酒挼洗去其浊,仍以大豆汁洗之,晒干用。
吴茱萸:味辛苦,气温大热,气味俱厚,阳中阴也。入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主温中下气,治脾胃伤寒冷呕逆胷满。
择粒小者去枝梗,先以沸汤浸去苦汁,凡六七过,晒干,于瓦器内慢火炒过。惟疮痘饮冷伤胃呕逆不止者用之。
紫苏:味辛甘气温。解肌发表,治心腹胀满,开胃下食。用叶惟发表汤药用之,手挼令碎。
大枣:味甘气平温,气厚,阳也。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
择肉厚味甘者佳。水洗过,劈去核。凡补药不可缺。若用作丸,去皮核捣烂如膏用之。
牵牛子:味苦,气寒,善走。主下气,利大小便。以气药引之则入气,以血药引之则入血。大泻元气,用者戒之。不胀满,不大便秘者勿用。
取黑者炒过,研取头末,入丸药内用。痘疹黑陷,大小便不通,烦躁者,宜用之,非此证,不可妄用也。
乌梅:味酸,气平,阳也。收肺气,止下痢,濇肠止泄,去痰止渴。
择肉多者,以温水浸洗,去核,令净用。
杏仁:味甘苦,气温。入手太阴经。主欬逆上气,下气定喘,润心肺,散肺经风欬嗽,消心下急满痛,散结润燥。
择去双仁者,以汤浸去皮尖炒令黄色,研烂如泥用之。
粳米:味甘,气平,微寒。入手太阴、少阴经。主益正气,止烦渴,止泄,平和五脏,补益胃气,其功莫及。
杵令精凿为糜粥,常用之良。其泔水煮温饮,止渴尤佳。
陈仓米:味甘,咸酸,气温。除烦渴,开胃气,止泄。
取多年仓庾中香黄者佳。凡痘疮泄渴甚者,可用此炒熟,煮汤饮之。
酒:味苦甘辛,气大热。行药势,能行诸经。
凡痘疮解毒药,须酒浸洗炒用,可以通行一身之表。
赤石脂:味甘酸,气温,阴中之阳。止泄利,濇可去脱,为收敛之剂。
择赤色细腻者佳。研极细,入丸药内用。痘疮泄痢者,非此不可。
枯白矾:味酸濇,气寒。止泻利,与赤石脂同功;又治疳蚀疮。
择白净光明者,以瓦(雚瓦)盛之,固封火煅过用。入丸药中,单以止泄。
浆水:味甘酸,气凉微温。主调中引气,开胃止渴,解烦,去脾胃中热。
以熟粟米入水洗,新鲜白花者佳。陈久者不可用。痘疹大渴宜饮之。
龙骨:味甘,气平,微寒,阳也。去脱固气濇肠。
择白者研极细,入丸药。痘疹惟滑泄者用之。
麝香:味辛,气温。
取当门子,痘疮惟黑陷者用此,引发表解毒之剂,直入骨髓,透脏腑,拔除毒气,使之发散也。非黑陷与伏,切忌妄用。
穿山甲:气微寒。
取嘴爪上甲,以东向陈壁土拌,炒令焦黄色,研极细。此与麝香同功,痘疮陷伏者,借此引导诸药。非陷伏者勿用,反耗气血也。
血类
当归:味辛甘,气温,气味俱轻,可升可降,阳也。入手少阴心、足太阴脾、厥阴肝经。头止血,身和血,尾破血,全用无效。治血通用,能使气血各有所归,故名当归。和血补血,大补不足。
择肥软者去芦,以酒洗净晒干。如痘子血热者用尾,血虚者用头身。
川芎:味辛气温,气厚味薄,浮而升,阳也。少阳引经,入手足厥阴经,上行头目,下行血海,通肝经,血中之气药也。散肝经风,头目风不可缺。温中散寒,开郁行气燥湿。
择形块重实,如雀脑色白者佳。凡头面疮不起发或作痒者,非此不可。白芷为之使。
芍药:味苦酸,气微寒,气薄味厚,阴也,降也,阴中之阳也。入手足太阴经。抑肝暖中,扶阳收阴,补血散恶血,脾经之药。白者补,赤者泻。赤者利小便下气,白者止痛散血。冬月减芍药以避中寒。
凡痘疮初发表,或血热,或小便不利,并用赤。如气血虚,脾胃弱及和中,并用白。俱酒浸透,切片晒干炒过用之。如疮痒塌或手足不起发者,此脾虚也,只用白者,以桂煎酒浸炒用。
地黄:味甘苦,气寒,气薄味厚,沉而降,阴也。生者大寒,入手太阳经、少阴经。凉血生血,补肾水真阴不足,泻脾中湿热及血热。熟者微温,入手足少阴经、厥阴经,大补血衰。
择肥嫩大者水浸,验沉者乃佳。阴干。生者名干地黄,凡痘疮血热者,疮干枯者,身大热者,宜用之。酒蒸黑烂者,名熟地黄,凡血虚者宜用之。并须酒洗浸晒干用。
天门冬:味苦甘,气寒,气薄味厚,阴也。入手太阴肺、足少阴肾经。泻肺火,疗热侵肺,吐衄妄行,定肺气欬逆,喘息促急,润燥止消渴。
择肥大者汤浸去皮去心,曝干用。肺火盛者,非此不除。
麦门冬:味甘微苦,气平,微寒,阳中微阴。入手太阴肺经。治心肺热,泻肺中伏火,及治血妄行;主口舌燥渴,病后虚热,能润经复脉,益血除烦。
择肥大者去枝梗,汤浸去心用,不则令人烦。痘疹燥渴,最宜多用。
红花:味辛甘苦,气温,阴中之阳。多用则破血,少用则入心养血和血,与当归同功。子吞数粒,主天行疮子不出;水浸汁及胭脂,能点黑斑。
凡痘疮色红紫者,血热也,用红花以酒洗晒干入药;疮子黑陷,用子以酒浸晒干,慢火微炒,研烂入药。
牡丹皮:味辛苦,气寒,阴中微阳。入手厥阴经、足少阴经。主邪气惊癎,泻阴中火,除衄血吐血。
择肉厚者去心用。痘疮血热者宜之。
牛膝:味苦酸,气平。主四肢拘孪,不可屈伸,活血生血,能引诸药下行,腰腿之疾不可缺。
择长大而柔润者佳,去芦酒洗,阴干用。
蒲黄:味甘,气平。主利小便,止血,消瘀血。治一切吐衄肠风,血痢尿血。
若破血消肿即生用,补血止血则妙用。
续断:味苦辛,气微温。主伤寒,补不足,调血脉,止痛生肌。
择节节断皮黄皱者佳,酒浸晒干用。
茅根:味甘,气寒。补中益气,利小便,除瘀血,止消渴,解肠胃热。
掘取新者,择肥大白净者捣碎,绞取自然汁入药。
大小蓟根:味甘苦,气温。主养精保血,止吐血衄血下血。妇人痘疹经血妄行者,非此不可。
香附子:味甘,气微寒,肠中之阴。能下气开郁;又逐去凝血;炒黑能止血。凡血,气药必用之,能引血药至气分而生血。妇人之仙药也。
石臼中杵净,勿犯铁,以童便浸,晒干炒黑杵末用。
地骨皮:味苦,气寒,阴也。入足少阴、手少阳。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及去肌热,凉血凉骨。
择肉厚者温水洗净,去骨晒干用。此与牡丹皮同为解肌热之药,但牡丹皮解无汗骨蒸,地骨皮解有汗骨蒸。
苏木:味甘酸咸,气平,阳中之阴。主破血,排脓止痛,消痈肿。剉碎酒浸,煮取浓汁入药。
桃仁:味苦甘,气平,阴中阳也。入手足厥阴经。主瘀血血闭,血结血燥,通润大肠。
择去双仁者,以汤浸去皮尖,研如泥用。此与杏仁同润大肠,但杏仁治气秘,桃仁治血秘。
解毒类
甘草:味甘,气平,生寒熟温,阳也。无毒。入足厥阴、太阴、少阴经。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解毒温中,止渴,解百药毒;性缓,能解诸急,热药用之缓其热,寒药用之缓其寒。生用大泻肺火,消疮疽;熟用能补三焦元气,健脾和中,养血补血。梢子生用,除胃中积热,去茎中痛;节生用,消肿导毒,刮去皮。凡痘疹常用,取小者生用,惟大补取大者炙熟用。若欲解疫疠毒气,于冬至日将甘草刮去皮,以竹筒一头留节盛之,一头以物塞定,置厕缸中四十九日取出用,名人中黄,解痘疹恶毒最佳。
黄芩:味苦,气平寒,味薄气厚,阳中阴也,可升可降。入手太阴肺经。主诸热,解在肌风热,泄肺中火邪及胃中湿热。主天行热疾,利小肠。枯飘者名宿芩,入肺经,酒炒上行。圆实者名子芩,入大肠除热,刮去外粗皮切细,以酒浸晒干,再浸再晒,酒尽为度,瓦器慢火炒焦用。如孕妇出痘疹者,择条实黄芩以水浸,试沉者佳,生用,勿以酒炒,清热降火,为安胎圣药也。
黄连:味苦,气寒,味厚气薄,阴中阳也,可升可降。入手少阴心经,解热毒,泻心火,止惊悸,止消渴,调胃厚肠,除胃中湿热;主热气目痛及诸疮肿毒,必然用之。
《梅师方》云:伤寒病发,豌豆疮未成脓,以黄连四两,水三升,煎一升,去渣分服。
择肥大坚实者,刮去须毛,切细,以酒浸晒干,再浸再晒,酒尽为度,瓦器慢火炒焦用。暑月出疹子生用。
黄蘗:味苦微辛,气寒,气味俱厚,沉而降,阴也。足少阴经药,太阳引经药。主五脏肠胃中结热,泻膀胱热,清小便,降相火。
择紧厚鲜黄者,削去粗皮,切细酒制,如上黄连法。
栀子:味苦气寒,气薄味厚,轻清上行,气浮而味降,阳中阴也。入手太阴经。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善除心中客热,虚烦不得眠;又大病后亡血亡津液,脏腑无润养,内生虚热,非此不除;又能屈曲下行降火。
择七棱及肉鲜红者佳。去内热用仁,以酒制,如上芩连法。去肌表热和皮用,亦以酒制如上法。
连翘:味苦,气平微寒,气味俱薄,阳也,可升可降。手足少阳经、阳明经药,入手少阴心经。泻心火,降脾胃湿热,除心经客热,主诸痈毒恶疮有神功。去梗去穰,以酒浸过晒干,研细用。
山豆根:味苦甘,气寒。主解诸毒,消疮肿。治咽喉肿痛,尤解痘毒。《经验方》:患麸痘疮,水研水豆根少许服。凡用,研水入药内服。
牛蒡子:一名恶实,一名鼠黏子,一名大力子。味辛苦,气平。主疗风毒肿疮疹,喉痹风热,痰壅咽膈不利,头面浮肿。王氏《博济》治疮泡将出,以牛蒡子炒令熟,杵为末,每服一钱,入荆芥穗,水一盏,同煎至七分,放温服。如疮疹已出,更服亦妙。
以酒淘去沙土,又掳去浮面者不用,取沉重者晒干,瓦器上炒令声尽,研细用。此痘疹必用之药也。
羌独活:味甘苦辛,气平,微温,气味俱轻,浮而升,阳也。紫色而节密者为羌活,手足太阳引经药,又足厥阴、少阴经药。黄色而作块为独活,足少阴行经之药,俱透关利节,乃拨乱反正之主。
择去腐烂者。痘疮发表必用之,二活皆不可缺。
升麻:味甘苦,气平,微寒,味薄气厚,浮而升,阳也。阳明引经药,亦走手阳明、太阴经。主解百毒,辟瘟疫邪气时气,疮家之圣药;主脾胃,解肌肉间热,及发散本经风邪;若元气不足,阳气下陷者,用此升提阳气上升。《圣惠方》治小儿瘢疮及豌豆疮,心躁眠卧不安,用川升麻一味,不记多少,细剉,水一盏煎,去渣取汁,以绵沾汁洗拭疮上。《外台秘要》:比岁有病天行时病,发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烧,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不治数日必死。差后瘢黯,弥岁方灭,此恶毒之气所为,以水煮升麻绵,沾水洗之。
择形轻而黑,坚实者第一,细小皮青绿色者亦佳,谓之鸡骨升麻,去黑皮及腐烂者。如疮出迟、起发迟者,以酒洗过用。
葛根:味甘,气平,性轻浮,阳也。足阳明胃行经药。主消渴,身大热,解诸毒,解肌发表出汗;治脾虚而渴,能升提胃气,除胃热;治天行时病,壮热烦渴热毒。
择白净多粉者佳,削去皮。凡发表解肌热切细用。若止渴,捣碎,以糯米泔滤取粉用。
防风:味甘辛,气温,纯阳。脾胃二经行经药,太阳经本经药。乃卒伍卑贱之职,随其所引而至者也。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风邪之仙药也。
择实而脂润,头节坚者佳。去芦,并叉头叉尾者不用。发表不可缺。如疮痒密者,与黄芪同用;如手足疮不起发者,与白芍、桂枝同用,须以酒洗之。疮湿者用之,风胜湿也。疮干者亦用之,又药中润剂也。
荆芥穗:味辛苦,气温。辟邪气,通利血脉,传送五脏,能发汗动渴;又主疮疡,破结聚气。
取花实成穗者,去灰土用。凡痘子出发不快不透者,皆不可缺者也。
桔梗:味辛苦,气微温,味厚气轻,阳中之阴。治鼻塞咽喉痛,及喉痹,利嗌咽胷膈之气;治肺热嗽逆,消痰涎肺痈;又能开提气血,能载诸药不下沉,故名舟楫。
择白净坚实者,截去头及两畔附枝,切片,以米泔浸一宿,阴干用。
柴胡:味辛,气平微寒,气味俱轻,阳也,升也。少阴经、厥阴经行经之药。主寒热邪气,推陈致新;又能引清气,行阳道,升提胃气,上行春令。
择独根柔软者佳,去芦叉尾者。发表退热用之。
前胡:味苦,气微寒。主心腹结气,治时气发热,推陈致新,去实痰,下气最要。
择肥实柔软者独根者佳,去芦叉尾者用。
石斛:味甘,气平。治胃中虚弱有功;平胃气,长肌肉,逐皮肤邪热疿痛及脚膝软弱。
择取新者,去枝节,酒洗蒸过用。
车前子:味甘咸,气寒。主利水道,小便淋漓,虽利小便而不走气;疗肝中风热冲目赤痛。
择去沙土,研细入药。凡痘疹小便不通最宜。
白蒺藜:味苦辛,气温微寒。治身体风痒,去恶血,长肌肉,明目轻身。
择白者炒。先捣去刺,后研细入药。痘疮搔痒溃烂者宜用。
元参:味苦咸,气微寒。足少阴经君药。此乃枢机之剂,管领诸气,上下肃清,而不独治空中絪缊之气,根之火,此乃圣药也。
择肥大者去芦梢,勿犯铁。
郁金:味辛苦,气寒,纯阳。主血积,下气,凉心止血,破恶血。此芳草也,因轻阳之性,古人以治郁遏。
择圆而长如蝉蜕,色赤如姜黄者。痘疹陷伏,须此发之。
龙胆草:味苦濇,气大寒,气味俱厚,沉而降,阴也。除胃中伏热,时气温热,止惊悸;治两目赤肿,睛胀;疼痛不可忍。
去芦,酒洗净再浸,晒干用。疮疹目赤痛,非此不除。
防己:味辛苦,气平寒,阴也。通行十二经,主肺气喘嗽,杀痈肿恶结,诸蜗疥癣虫疮,除邪利大小便。膜主水气,木主风气。
择文如车辐者,坚鲜者佳。如治欬,生研末入丸用。如治痘疹陷伏,须酒洗浸晒干用。
瓜蒌根:味苦,气寒,味厚,阴也。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唇干口燥,排脓消肿毒,生长肌肉。
新取入地深大而有粉白净者佳。凡痘疮溃烂,削去皮用。如大渴者,削去皮置石钵内擂烂,以糯米泔水搅开,滤取粉,名天花粉,阴干用。
苦参:味苦,气寒沉,纯阴。治时气恶病大热,及遍身热,细疹痒塌;治大风有功。
削去皮切细,酒浸蒸,再浸再蒸,酒尽为度,阴干。凡痘疮痒瘙溃烂如癞,以此作丸效。如咽喉痛,生研细末用。
茵陈:味苦辛,气平,微寒,阴中微阳。入足太阳经。解伤寒烦热,行滞气,化痰利膈。
择陈久者佳。凡夏月疮疹热甚,小便不利者,宜用。如痘子搔痒,可为熏药,以能去湿热也。
知母:味苦辛,气寒,气味俱厚,沉而降,阴也。足少阴经本药。主消渴热中,补肾水,泻肾中火,消痰止嗽,润心肺。患人虚而口干者多用。
择取肥实肉白者,去皮毛,勿犯铁。惟疹子多用之。
马兜铃:味苦,气寒。主肺热欬嗽,气上逆,痰结喘促。只取里面子,去壳膜炒用。
大黄:味苦,气大寒,气味俱厚,沉而降,阴也。入手足阳明经。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性走而不守,泻诸实热不通,心腹胀满,下大便结燥。号称将军,取其荡涤峻快也。《圣惠方》治时气发豌豆疮,用川大黄半两微烘,以水一大盏煎服。
择坚实锦文者佳。切,以酒浸蒸,九浸九蒸,晒干用。痘疮惟大便不通腹胀烦躁者宜之,不可妄用。
葶苈:味辛苦,气大寒。治肺壅上气欬嗽,喘促痰饮,通利水道,走泻为功,大降气,病人虚者宜远之。
择味甜者,以酒淘净晒干,纸上微炒,研入丸用。惟疹子欬不止,宜之。
猪苓:味甘苦而淡,气平,气味俱薄,升而微降。入足太阳、少阴经。解伤寒温疫大热,除湿,利水道,治渴。
择坚实肉白者佳。去黑皮。痘疮惟小便濇者用之。
泽泻:味甘咸,气寒,气味俱厚,沉而降,阴也。入足太阳、少阴经。治淋闭,逐膀胱三焦停水,泻肾邪,除湿行水,为最要之药。
择白净者刮去皮毛,治与猪苓同。
木通:味辛甘,气平,气味俱薄,阳也。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治五淋,利小便,导小肠热,出音声;疗耳聋,治鼻塞,散壅肿诸结不消。
择小者去皮用。凡痘疹小便不利者最宜之。如痘后发痈毒者,用木通节酒洗浸晒干。
瞿麦:味苦辛,气寒,阳中微阴。主关格诸癃结,小便不通,决痈肿,排脓,明目去瞖。
择去枝梗取实者用。凡痘疹小便不利,与木通同功。
紫草:味苦,气寒。洽伤寒时疾发疮疹不出者,利九窍,通水道。《经验后方》治婴儿童子患疹痘疾,用紫草二两细剉,以百沸汤一大盏泡,便以物合定,勿令气漏,放如人体温,量儿大小,服半合至一合。服此药者,疮虽出,亦当轻减。
择肥嫩者去芦用之。如痘疮大便滑利者勿用。
大戟:味苦甘,气大寒,阴中微阳。主行十二水,伐肾邪。
去芦,泔水浸洗晒干。惟痘疮黑陷归肾,大小便不通,腹胀烦躁者,宜此以泻膀胱之邪,非此者不可妄用。
大青:味苦,气大寒。主疗时气天行热疾,解一切斑疹热毒。凡出疹子用之,痘子不同。
射干:味苦,气平微温。主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消肿毒,行太阴厥阴之积痰,使结核自消甚捷。勿久服,令人虚。
掘取新者去根切片,以甘草水浸晒干。疮疹咽痛者用之。
菊花:味苦甘,气平寒。明目,养目血,去瞖膜。
择花黄味甘应候开者佳,去枝叶用。主痘后目病。
木贼:味甘微苦。主目疾,退瞖膜,明目,益肝胆。
摘去节,以酒润湿,火上烘用。治痘后目疾。
谷精草:味辛,气温,主明目,去肤瞖。
淡竹叶:味辛甘,气寒,凉心经,除烦热止渴。
择节间有白粉者是,不可以山谷中生者为之。
桑白皮:味甘辛,气温。入手太阴经。泻肺气有余,喘嗽唾血,消痰止渴,去肺中水气。
新掘取入土深东行者佳,出土上者杀人。刮去青黄薄皮,勿令皮上涎落,细剉,以蜜水浸透,晒干再浸如此三次,炒黄色用。
蔓荆子:味苦辛甘,气微寒温,阳中之阴。太阳经药。主风头痛脑鸣,目泪出;散风邪,除目睛内痛。
择净以酒浸晒干,痘疮头面大肿者宜用。
密蒙花:味甘,气平微寒。主青盲肤瞖,赤濇多眵泪,消目中赤脉,小儿麸豆及疳气攻眼。
择净花以酒浸一宿候干,又以蜜合调蒸之,晒干。痘后目病用之。
诃梨勒:味苦酸,气温性急,善降。开胃濇肠,止泻痢;又治肺气因火伤极郁遏,胀满喘急欬嗽。味酸苦,故有收敛降火之功。
择六棱黑色肉厚者佳,去核。痘疮内虚泄泻必用之药也。
马齿苋:味酸气寒,性滑。《肘后方》疗豌豆疮,马齿苋烧灰敷疮根上,根须臾逐药出,若不出更敷,良。
用叶小者,节叶间有水,入药去茎节,烧灰不去。
胡荽:味辛,气温,疗沙疹豌豆疮不出,作酒喷之立出。《经验方》:痘疹不出,用胡荽二三两切细,以酒二大盏煎令沸,沃胡荽,便以物合定,不令泄气,候冷去渣,微微从项以下喷一身令遍,除面不喷。
香薷:味辛,气微温。治伤暑,除烦热,调中温胃,利小便;肺得之则清化行而热自下。用茎穗叶,去根上一半。夏月出痘疹不可缺,清暑故也。
薄荷:味辛苦,气凉,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入手太阴经、厥阴经。主贼风伤寒,发汗通利关节,及小儿风涎惊风壮热。乃上行之药,能引诸药入营卫。
择叶小如金钱者佳。去茎用叶。痘疹发表药用之。
山楂子:一名糖球子。味甘酸,气平温,阴中之阳也。消食,行结气,健胃;又催疮疡,消滞血。
择色红肉厚无虫者佳,蒸去核用。
胡麻:一名巨胜子。味甘,气平。补五内,益力气,长肌肉,坚筋骨,疗疥癣及浸淫恶疮。
择如油麻紫黑色者佳。酒淘浸晒干,炒用。痘后成烂疮者最宜。
生大豆:味甘,气平。解诸毒,除胃中热,散五脏结积。《子母秘录》治小儿斑疹痘疮,熟煮大豆取汁服之。
择黑而小者佳。其壳去目中麸瞖。
淡豆豉:味苦,气寒。治伤寒时疾发汗;主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满闷。痘疹发表解表宜用之。
择新者无盐者佳。
赤小豆:味辛甘酸,气温平,阴中之阳。主下水,排痈肿脓血,热中消渴,止泻利小便,解诸毒热。凡小儿未出疮疹者,宜常食之。疮疹中渴,以此煎汤饮之甚佳。
菉豆:味甘,气寒,皮寒肉平。治消渴丹毒,烦热风疹,解诸毒。未出疮疹者宜煮食,勿去皮。其皮能去目瞖。
丹砂:味甘,气微寒。痘将出,蜜调服,解毒令出少。大块光明者佳。细研水飞用。此物镇养心神,宜生用。
(石卜)硝:味苦辛咸,气寒,气薄味厚,沉而降,阴也。主诸寒热邪气,逐六腑积聚,破留血,停痰痞满,大小便不通,推陈致新;治天行热疾,消肿毒,排脓软坚。《梅师方》:伤寒发豌豆疮未成脓,研芒硝,用猪胆相和,涂疮上立效。非大小便秘结,烦闷欲死者,不可轻用。
滑石:味甘,气寒,性沉重。入足阳明经。主燥湿,实六腑,化食毒,行积滞,逐凝血,解燥渴,补脾胃,降妄火之要药。
择白如凝脂软滑者佳。青黑色及粗者不可用。研细水飞过用。痘疮溃烂,用此敷之,良。痘毒发渴宜用。
石膏:味辛甘,气微寒,气味俱薄,体重而沉降,阴也。入手太阴、少阳、足阳明经。主时气肌肉壮热,大渴引饮,清金制火润肺,除三焦大热,泻胃火,解肌,化斑毒。
择细理白泽者佳。研极细用。惟疹毒最宜,痘家少用。
腊雪:味甘,气寒。解一切毒,治天行时气瘟疫。腊月取瓶罂收贮封固,埋土中候用。
密陀僧:味咸辛甘,气平。主金疮口疮,面上瘢酐。
《谭氏小儿方》疗痘疮瘢面靥,以密陀僧细研水调,夜涂之,明旦洗去,平复矣。
龙脑:味辛苦,气温,属阳。《经验后方》治时疾发豌豆疮及赤疮,心烦狂躁,气喘妄语,或见鬼神,取一钱细研,旋滴猪心血,和丸如鸡豆肉大,每服一丸,紫草汤下,少时心神便定得睡,疮复发透,依旧将息取安。
犀角:味苦酸咸,又云甘辛气寒。主百毒,疗伤寒瘟疫烦闷大热。丹溪云:属阳,性走散。痘疮后用此散余毒。若无余毒而血虚者,不宜用。
蜜:味甘,气平微温。色白如膏者佳。《外台秘要》:比岁有病天行发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不即疗之,数日即死。此恶毒之气。世人云,建武中南阳击虏,染惹流入中国,呼为虏疮[虏疮:原作「鲁疮」,据《肘后备急方》卷二治伤寒时气温病方改。],诸医参详治之,方取好蜜便抹疮上,以蜜煎升麻数数拭之。
蝉蜕:治目昏瞖,又风气客热,皮肤瘙痒不止。又水煎汁,治小儿出痘疮不快,良。凡痘疹出不快,或倒陷黑陷者,择完全者,以温酒洗去土,勿去爪翅,研细入药调服。若去目中瞖,去爪翅研细,入汤调服。
人屎:气寒。主疗时行大热狂走,解诸毒。治疮疹黑陷,烧过服之,甚佳。于腊月东行取绝干者,以火烧之,令烟尽,研细用。
人牙齿:气平。除劳治疟蛊毒气。入药烧用。
忍冬藤:一名金银花,一名左缠藤,一名老翁须,一名水杨梅,一名医鹚藤。味甘,气温,无毒。主热毒。
蟾酥:五月五日取者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