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四百十
小儿初生诸疾门
单方
小儿初生不能发声,谓之梦生。庸俗不知此理,遂弃而不救,极为可悯。今凡有此,切不可断脐带,将胞衣用火烧炙,令火气入儿腹内,儿身已暖,却取猫一只,用青衣包裹其头足,令一乖觉妇人拿住,用猫头在儿耳边,却以手捉住猫头,妇人以口齿着力咬破猫耳,猫遂大叫一声,孩儿即醒,开口、发声、眼开,遂得长生矣。 【 《体仁汇编》】
初生不啼:取冷水灌之,外以葱白茎鞭之即啼。 【 《全幼心鉴》】
小儿胎毒:淡豉煎浓汁与三五口,其毒自下。又能助脾气,消乳食。 【 《圣惠方》】
预解胎毒:七八月或三伏日、或中秋日,剪壶卢须如环子脚者,阴干,于除夜煎汤浴小儿,则可免出痘。 【 《唐珤经验方》】
初生胎毒:小儿落地时,用橄榄一个烧研,朱砂末五分和匀,嚼生脂麻一口吐唾和药,绢包如枣核大,安儿口中,待咂一个时顷,方可与乳。此药取下肠胃秽毒,令儿少疾及出痘稀少也。 【 《孙氏集效方》】
小儿胎毒:初七时以韭汁少许灌之,即吐出恶水恶血,永无诸疾。 【 《四声本草》】
初生解毒:小儿初生,未可便与朱砂蜜,只以甘草一指节长炙碎,以水二合煮取一合,以绵蘸点儿口中,可与一蚬壳,当吐出胷中恶汁。此后待儿饥渴,更与之,令儿智慧无病,出痘稀少。 【 《王璆选方》】
小儿初生六日,解胎毒,温肠胃,壮气血,朱砂豆大,细研蜜丸,一枣大,调与吮之,一日令尽。 【 《姚和众至宝方》】
小儿脐风:用壁虎后半截,焙为末,男用女乳,女用男乳,调匀入稀鸡屎少许,掺舌根及牙关,仍以手蘸摩儿取汗出甚妙。 【 《笔峰杂兴方》】
小儿脐风撮口:艾叶烧灰填脐中,以帛缚定效;或隔蒜灸之,候口中有艾气,立效。 【 《简便方》】
治脐风烂疮:用红绵烧灰、黄牛粪烧灰、干臙脂各五分,如湿干敷,干则清油调之。 【 《卫生总微》】
小儿脐烂成风:杏仁去皮研敷。 【 《子母秘录》,下同】
小儿脐风湿肿久不瘥者:蜂房烧末敷之,效。
小儿撮口:用朱砂末安小瓶内,捕活蝎虎一个入瓶中,食砂末,月余待体赤,阴干为末,每次薄荷汤服三四分。 【 《方广附余》】
小儿撮口:初生豆牙研烂绞汁,和乳灌少许良。 【 《普济方》】
小儿撮口脐风,乃胎热也:用蜗牛五枚去壳,研汁涂口,取效乃止。 【 《本草纲目》,下同】
又用蜗牛十枚,去壳研烂,入莳萝末半分,研匀涂之取效,甚良。
小儿初生,忽患撮口不饮乳,名曰马牙,不治则百无一生。便看儿齿龈上有小泡子,如粟米状,急以针挑出血,用墨磨薄荷汁,断母发少许,裹手指涂搽。 【 《证治准绳》】
初生撮口:急视口中上下龂间,若有白色如豆大许,便以指甲于当中掐之,于掐破处以蜈蚣末敷之,大良。 【 《卫生总微》,下同】
又以蛇蜕朱砂麝香各一分,每用半字,津调涂口中,日五七次。
又以夜合花枝浓煎汁,拭口并洗。
又于儿口傍先刺令见血,碎雀瓮汁涂之。
又生捣鼠妇并雀瓮汁,相和调,涂抹口中,渐渐乳得效。鼠妇乃湿生虫也。
又以生甘草一分细剉,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放温,分数次灌儿口中,令吐出痰涎秽物,后取猪乳汁点儿口中,痒。亦治撮口。
又以真牛黄少许研细,淡竹沥调一字灌之,次以猪乳滴口中。
又以赤足蜈蚣去头足,炙黄为末,以猪乳调半钱,分三四次温灌之。
一方同雀瓮不开口者五枚,烧灰研细末,米饮调服一字。
又以白殭蚕二枚为末,蜜和敷儿口内;如无,以原蚕蛾二枚炙黄代之。亦治撮口。
又以雀矢白水和圆麻子大,乳服二圆,鸡矢白亦佳。一方,鸡矢白枣大,绵裹,水五合,煮二沸,分服。
治小儿脐风撮口:用全蝎二十个,头尾俱全者,要去毒,用好酒涂炙为末,麝香一字另研,共为细末,用半字,金银煎汤调服,即效。
小儿口噤中风不能乳:用雀屎水丸麻子大,饮下二丸即愈。或用雀屎四枚为末,着乳头饮儿。儿大十枚。 【 《千金方》,下同】
小儿口噤:面赤者属心,白者属肺。用鸡矢白如枣大,绵裹,以水一合煮,分二服。一方酒研服之。
小儿百日内风噤,口中有物如蜗牛,或如黄头白虫者,薄猪肪擦之即消。 【 《圣惠方》,下同】
小儿初生口噤,十日内者,用牛口齝草绞汁灌之。
小儿口噤,惊风不乳,白棘烧末,水服一钱。
小儿口噤,病在咽中如麻豆许,令儿吐沫,不能乳食,葛蔓烧灰一字,和乳汁点之,即瘥。
治小儿口噤体热:以青竹茹三两,酢一升,煎取三分之一,温分数服。 【 《卫生总微》,下同】
治小儿口噤,牙关不开:天南星一个煨熟,急用纸封角,莫令透气,却以纸裹近上尖处剪一窍子,鸡头大,令热气出,于鼻孔中熏之,牙关立开。亦治撮口。
治小儿口噤不开:用天南星去皮脐,研为细末,龙脑少许和匀,将药于牙根上搽之,即好。
又用蝉蜕十四个,去头足,全蝎十四个去头足,同为细末,入轻粉少许,和匀,用乳汁调服。
治初生儿口噤不开,不收乳:以鹿角粉、大豆等分研细,乳和,涂乳上,与儿吮之。
小儿初生不乳,咽中有噤物如麻豆许,用水银米粒大,与之下咽,即愈。 【 《圣惠方》,下同】
小儿口噤,身热吐沫,不能乳:取东行牛口中涎沫,涂口中,及颐上,自愈。
百日内小儿,无故口青不饮乳:用凌霄花、大蓝叶、芒硝、大黄等分为末,以羊髓和丸梧子大,每研一丸,以乳送下,便可吃乳。热者可服,寒者勿服。 【 《普济方》】
小儿初生不乳:用好乳一酒钟,葱白三寸,入银器内煎滚服之。不用葱,如无银器,瓦器亦可。 【 《穷乡便方》】
小儿初生,不肯食乳者,乃心热也。葱煎乳汁,令小儿服之亦妙。终不若用黄连三分煎汤,一分灌小儿数匙,即食乳矣,神效。 【 《石室秘录》】
襁褓中风:取驴前交脊中毛一拇指大,入麝香豆许、以乳汁和铜器慢慢炒为末,乳汁和灌之。 【 《千金方》】
小儿胎癎:琥珀、朱砂各少许,全蝎一枚为末,麦门冬汤调一字服。 【 《直指方》,下同】
小儿胎惊:琥珀、防风各一钱,朱砂半钱为末,猪乳调一字,入口中最妙。
小儿胎惊:朱砂、雄黄各等分为末,取少许猪乳汁,调抹口中,即效,入麝香少许,尤妙。 【 丹溪】
小儿胎惊:蝎一枚,薄荷叶包炙为末,入朱砂、麝香少许,麦门冬煎汤调下一字,效。 【 《汤氏宝书》】
小儿百日发惊:蚱蝉去翅足炙三分,赤芍药一分,黄芩三分,水二盏,煎一盏温服。 【 《圣惠方》】
初生儿惊,月内惊风欲死:朱砂新汲水涂五心,最验。 【 《斗门方》】
小儿胎风,手足搐搦:用蚤休即紫河车为末,每服半钱,冷水下。 【 《卫生易简方》】
治脐湿:用枯矾、龙骨为末,入麝少许,拭脐干用,避风。 【 《颅顖经》,下同】
又用干虾蟆、牡蛎各一枚,烧灰细研,少许敷脐中,日三两上瘥。
气脐大如栗,虚肿而软,痛:用竹沥涂,日数上,消。
儿脐湿淹:破屋烂草为末,频掺,效。
小儿脐疮:用干虾蟆灰敷,日三四,佳。 【 《肘后方》】
小儿脐疮,出血及脓:海螵蛸臙脂为末,油调搽之。 【 《圣惠方》,下同】
小儿脐疮:用龙骨煅研敷之,效。
小儿脐肿,出汁不止,白矾烧灰敷之。
小儿脐湿,不早治,成脐风,或肿赤,或出水,川当归末敷之。
一入麝香少许。
一用胡粉等分,试之最验。若愈后,因尿入复作,再敷即愈。
治小儿脐中生疮,桑汁傅乳上,使儿饮之。 【 《千金方》,下同】
又饮羖羊乳及血。
治小儿风脐作恶疮,历年不瘥:取东壁上土敷之,大佳;若汁不止,烧苍耳子粉之。
又用干蛴螬虫末粉之,不过四五度瘥。
小儿脐不合,取车辖脂烧灰,日一敷之。
又烧蜂房灰为末敷之。
小儿脐中生疮,烧甑带灰,和猪膏敷之。
小儿脐赤肿:杏仁半两,猪颊车髓十八铢,先研杏仁如脂,和髓敷脐中肿上。
小儿脐疮久不瘥者:马齿菜烧研敷之。
小儿脐肿;荆芥煎汤洗净,以煨葱刮薄,出火毒,贴之即消。 【 《海上方》】
小儿脐疮出汁久不瘥:虾蟆烧末敷之,日三,甚验。一加牡蛎等分。 【 《外台》】
小儿脐汁出,赤肿:白石脂末熬温扑之,日三度,勿揭动。 【 《韦宙独行方》】
婴儿脐肿,多因伤湿:桂心炙热慰之,日四五次。 【 《姚和众方》】
小儿脐疮久不合者,黄蘗末涂之。 【 《子母秘录》】
初生小儿脐汁不干:用绵茧、乱发烧灰掩之。 【 《穷乡便方》,下同】
小儿肚脐突出:用原断脐带并艾叶同烧灰,以油胭脂调搽,即安。
小儿脐汁不干;用绵裹落下脐带烧研一钱,入当归头末一钱,麝香一字,掺之。 【 《全幼心鉴》】
小儿断脐:即用清油调发灰傅之,不可伤水,脐湿不干,亦傅之。 【 《本草纲目》】
治小儿初生脐未落时,肿痛水出:取故绯绢烧灰,研细末傅之。 【 《卫生总微》,下同】
又以绵烧灰,研为细末傅之,新旧皆可。
小儿肚脐突出半寸许,此气旺不收也,若不急安之,往往变为角弓反张。方用茯苓一钱,车前子一钱,甘草二分,陈皮三分,通草三分。如无通草,灯心一团。共煎汤灌之。一剂即安,神方也! 【 《石室秘录》,下同】
小儿初生,脐汁不干:用车前子炒焦为细末,敷之即干,神效。
初生小儿胎热,或身体黄者:以真牛黄一豆大,入蜜调膏,乳汁化开,时时滴儿口中。形色不实者,勿多服。 【 《钱氏小儿方》】
初生小儿五七日有热证不已,只以益元散时时灌之。 【 《伤寒心镜》】
小儿胎热:黑豆二钱,甘草一钱,入灯心七寸,淡竹叶一片,水煎服。 【 《全幼心鉴》,下同】
小儿初生七八日,大小便血出,乃热传心肺,不可服凉药,只以生地黄汁五七匙,酒半匙、蜜半匙和服。
小儿初生无皮色赤,但有红筋,乃受胎未足也。用早白米粉扑之,肌肤自生。 【 《圣济方》】
小儿初生,遍身如鱼脬,又如水晶,破则成水流:以密陀僧生研擫之,仍服苏合香丸。 【 《救急方》】
治儿初生,儿血凝,皮肉不敛,哭无声,不吮乳:以胡粉研细,酒和涂之,干即再涂。 【 《卫生总微》,下同】
又以白殭蚕为末,煎汤,通寒温浴之。
小儿胎寒好啼,昼夜不止,因此成癎:当归末一小豆大,以乳汁灌之,日夜三四度。 【 《肘后方》】
小儿胎寒,腹痛汗出:用衣中白鱼二七枚,绢包,于儿腹上回转摩之,以愈为度。 【 《圣惠方》】
治小儿忽患腹痛,夭矫汗出,名曰胎寒。煮梨叶浓汁七合,可三四度饮之。 【 《千金方》】
小儿初生头热鼻寒者:天南星炮为末,水调贴顖上,炙手焚之。 【 《危氏得效方》】
小儿初生,面青身冷口噤,乃胎寒也。用白殭蚕、木香、肉桂、陈皮、槟榔、甘草炙各五分,水煎取汁,以绵蘸入儿口中。 【 《入门》】
又以当归为末,每用一小豆许,乳汁调下,日二夜一。儿大添之。 【 《卫生总微》,下同】
又以柏子仁为末,每服一钱半,温水调下。
小儿五十日以来,胎寒腹痛,躽啼弄舌,微热而惊,此癎疾也。猪肾一具,当归一两焙,以清酒一升煮七合,每以杏仁大与咽之,日三夜一。 【 《圣惠方》,下同】
小儿躽啼,惊癎腹满,大便青白色:用柏子末,温水调服一钱。
小儿躽啼,面青腹强,是忤客气。马粪一团绞汁灌之。 【 《圣济总录》】
小儿满月,百日内发寒啼者:用车前子、元胡索、小茴、猪苓、泽泻、钓藤各三分,赤茯苓、木通各四分,甘草一分,灯心煎,半饥服。如药不便。用灯心火爆四花穴,即脐上下左右。 【 《穷乡便方》】
小儿夜啼,青黛量大小,水研服之。 【 《生生编》,下同】
小儿夜啼:黑牵牛末一钱,水调敷脐上,即止。
小儿夜啼:用小儿初穿毛衫安放瓶内,自不哭也。
小儿夜啼:取井边草私着席下,勿令母知。
小儿夜啼:乳香一钱,灯花七枚为末,每服半字,乳汁下。 【 《圣惠方》,下同】
小儿惊啼:白玉二钱,寒水石半两为末,水调涂心下。
小儿夜啼:猪屎烧灰淋汁浴儿,并以少许服之。
小儿夜啼:明镜挂床脚上。
小儿腹痛夜啼:牛黄一豆许,乳汁化服,仍书田字于脐下。
小儿夜啼:死人朽棺木烧照即止。
小儿腹痛夜啼:树孔中草暗着户上,即止。
小儿夜啼:取鸡窠草安席下,勿令母知。猪窠中草亦可。
治小儿夜啼;写: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烧灰吞之,男左一本,女右一本。 【 刘氏方】
治小儿夜啼不已,医所不治者:取狼屎中骨烧灰为末,水服如黍米大二枚。 【 《千金方》,下同】
治小儿惊啼:取鸡屎白熬末,以乳服之佳。
又酒服乱发灰。
又车辖脂如小豆许,内口中及脐中。
又腊月缚猪绳,烧灰服之。
小儿夜啼:以姙娠时食饮偏有所思者物,以此哺儿即愈。
又取伏龙肝交道中土各一把,治下筛,水和少许饮之。
又取马骨烧灰,敷乳上饮儿,啼即止。
小儿惊啼:乱油发烧研,乳汁或酒服少许,良。
小儿惊啼,啼而不哭,烦也;哭而不啼,躁也。用蝉蜕二七枚去翅足为末,入朱砂末一字,蜜调与吮之。 【 《活幼口议》】
小儿惊啼,发歇不定:真麝香一字,清水调服,日三。 【 《广利方》】
小儿夜啼:牛屎一块,安席下,勿令母知。 【 《食疗》】
小儿夜啼:用凉膈调益元散,肚饥临睡服。 【 《伤寒心镜》】
小儿夜啼:五倍子末津调,填于脐内。 【 《杨起简便方》】
小儿夜啼:取烧尸场土置枕边。 【 《集简方》】
小儿一百二十日内夜啼:用蝉蜕四十九个,去前截用后截,为末,分四服,钓藤汤调灌之。 【 《心鉴》】
小儿夜啼:刘季奴半两,地龙炒一分,甘草一寸,水煎灌少许。 【 《圣济总录》,下同】
小儿夜啼:马蹄末敷乳上饮之。
小儿客忤夜啼:用本家厨下烧残火柴头一个,削平焦处,向上朱砂书云:拨火杖,拨火杖,天上五雷公,差来作神将!捉住夜啼鬼,打杀不要放。急急如律令!书毕勿令人知,安立床前脚下,男左女右。 【 《岣嵝神书》】
小儿夜啼:甑带悬户上,即止。 【 《子母秘录》,下同】
小儿惊啼,状如物刺:用猬皮三寸烧末,敷乳头饮儿。
小儿夜啼:取伏龙肝末二钱,朱砂一钱,麝香少许为末,蜜丸,菉豆大,每服五丸,桃符汤下。 【 《普济方》,下同】
小儿夜啼:以白花蛇目睛一只为末,竹沥调少许灌之。
小儿惊热,夜卧多啼:朱砂半两,牛黄一分为末,每服一字,犀角磨水调下。
小儿夜啼:硫黄二钱半,铅丹二两,研匀瓶固煅过,埋土中,七日取出,饭丸黍米大,每服二丸,冷水下。
小儿惊啼:黄芩、人参等分为末,每服一字,水饮下。
小儿夜啼:前胡捣筛,蜜丸小豆大,日服一丸,熟水下,至五六丸,以瘥为度。
小儿夜啼,惊热:用人耳塞石莲心、人参各五分,乳香二分,灯花一字,丹砂一分为末,每薄荷汤下五分。
小儿夜啼:人参一钱半,黄连炙一钱半姜汁炒,甘草半钱,竹叶二十片,作二服,加姜煎。 【 《平治会萃》】
小儿夜啼:用大虫眼睛一只为散,以竹沥调少许与吃。 【 《姚和众方》】
小儿初生,三日内啼哭,腹内响,打屁,阴囊稀,名为盘肠气。用车前子、防风各三分,薄荷、甘草各一分,元胡子、木通各四分,蝉壳五只,水洗去头足,如唇红目赤加宣黄连二分,灯心一丸,同煎服。 【 《穷乡便方》】
小儿夜啼:蝉蜕二十个去头足,灯花三分,乳香末一钱,竹叶炙过为细未,唾丸,入小儿脐,以旧膏药封之。 【 《身经通考方》,下同】
治小儿夜啼:用神前烛花研碎,无根水下。
小儿血眼:儿初生艰难,血瘀眦睚,遂溅渗其睛,不见瞳人,轻则外泡赤肿,上下弦烂,用杏仁二枚,去皮尖嚼,乳汁三五匙,入轻粉少许,蒸熟绢包,频点;重者加黄连、(石卜)硝最良。 【 《全幼心鉴》】
小儿百晬内吐乳,或粪青色:用年少妇人乳汁一盏,入丁香十枚,陈皮去白一钱,石器煎一二十沸,细细与服。 【 《陈文中小儿方》】
小儿吐乳胃寒者:白豆蔻仁十四个,砂仁十四个,生甘草二钱,炙甘草二钱为末,常掺入儿口中。 【 《危氏得效方》】
小儿初生吐不止者:用籧篨少许,同人乳二合,监二粟许煎沸,入牛黄粟许、与服,此刘五娘方也。 【 《外台秘要》】
小儿哯乳不止,服此立效:腻粉一钱,盐豉七粒,去皮研匀,丸麻子大,每服三丸,藿香汤下。 【 《活幼口议》】
襁褓吐乳,欬嗽久不愈:石燕子末以蜜调少许涂唇上,日三五次。 【 《卫生宝鉴》】
小儿初生,二便不通:用皂角烧存性,研为细未,炼蜜作丸如枣核样,内谷道中即通。 【 《育婴家秘》】
小儿初生,大小便不通:用真香油一两,皮硝少许,同煎滚冷定,徐徐灌入口中,服下即通。 【 《兰氏经验方》】
小儿初生便闭:甘草、枳壳煨各一钱,水半盏煎服。 【 《全幼心鉴》,下同】
小儿初生锁肚,由胎热毒结于肛门。儿生之后,闭而不通三日者,急令妇人咂儿前后心、手足心并脐七处四五次,以轻粉半钱,蜜少许,温水化开,时时与少许,以通为度。
治初生小便不通:用孩儿茶研极细末分许,煎扁蓄汤调下立通。 【 《万病回春》】
治小儿秽恶入腹,令儿呕吐不乳:木香、干姜、茯苓、甘草、木瓜、丁香各等分,水煎绵蘸滴与之。 【 《证治准绳》】
小儿晬嗽、百日欬嗽痰壅:贝母五钱,甘草半生半炙二钱为末,沙糖丸芡子大,每米饮化下一丸。 【 《全幼心鉴》】
治小儿百晬内呕吐乳妳,或大便青色:用少妇乳汁一盏,丁香十粒,陈皮一钱,磁器内煮数沸,稍热空心以绵球吮服。 【 《保婴撮要》】
治小儿未晬欬嗽:用白殭蚕直者为细末,涂少许妳头上,令儿吃立效。
小儿不语:四五岁不语者,赤小豆末,酒和敷舌下。 【 《千金方》】
小儿语迟者,以伯劳所踏树枝鞭之,即速语。李时珍曰:案罗氏《尔雅翼》云:本草言伯劳所踏树枝鞭小儿,令速语者,以其当万物不能鸣时而独能鸣之,故以类求之也。 【 《完素六书》】
小儿从小至数岁不能言:此心气不足,舌本无力,不能发转故也;一云风冷伤于少阴。以赤小豆为末,酒和涂舌上,神效。以社坛余胙酒,与饮少许。 【 《卫生总微》】
针灸
《甲乙经》曰:小儿脐风,目上插刺,丝竹空主之。小儿脐风,口不开,善惊,然谷主之。
《千金方》曰:治小儿四五岁不语,灸足两踝各三壮。
《圣惠方》曰:小儿撮口胎风,先灸两乳中三壮,后用乌驴乳一合,以东引槐枝三寸长十根火煨,一头出津,拭净浸乳中,取乳滴口中,甚妙。
《黎居十简易方》曰:小儿脐风,独头蒜切片安脐上,以艾灸之,口中有蒜气即止。
《危氏得效方》曰:小儿卒然腹皮青黑而死,灸脐上左右,去脐各半寸,并鸠尾骨下一寸,凡五处,各灸五壮,仍酒和胡粉涂腹上,干则易。
《宝鉴》曰:夜啼灸幼宫三壮,又灸中指甲后一分。
《万全方》曰:灸小儿夜啼,上灯啼,鸡鸣止者,灸中指甲后一分中冲穴一壮,炷如小麦大。
万氏《片玉心书》曰:凡小儿初生,多有灸百会者,取其可以截风也。殊不知地分南北,人有勇怯,北人用灸固宜,南人用之无益而有害也。
《医学纲目》曰:儿生二七日内,不吮乳多啼者,乃客风中脐,循流入脾,灸承浆在下唇棱下宛宛中,次灸颊车在耳下颊骨后,炷如雀屎各七壮,非灸不疗。
儿喉中呜咽,乳不利,灸璇玑三壮,在天突下一寸陷者中。
《古今医统》曰:小儿撮口脐风,针然谷三分,不宜见血,灸则三壮。然谷一名龙渊,在足内踝前起大骨下陷中,又云内踝前,在下一寸,别于太阴蹻脉之郄,足少阴脉所流为荣。
小儿气不足,数岁不语,针心俞三分,灸则三壮。心俞在五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
《卫生总微论方》曰:小儿心气不足,从小至数岁不能言,灸心俞三壮,灸两足踝三壮。
初生儿血凝,以脐四边各去脐半寸,并鸠尾下五处,各灸三壮。
治小儿初生撮口,以盐豉置脐上灸之。
《小儿方》曰:小儿撮口出白沫,以艾灸口之上下四壮,鲫鱼烧研,酒调少许灌之,仍掐手足。儿一岁半则以鱼纲洗水灌之。
《证治准绳》曰:小儿脐肿,灸腰节脐骨间灸三壮,名命门穴,炷如麦。
《东医宝鉴》曰:凡小儿七日以上、周年以下,不过七壮,炷如雀屎。
医案
《小儿直诀》曰:李司户孙百日发搐,日三五次,或作胎惊治之,不应,即用大青膏豆许涂顖、浴体二法,三日而愈。盖婴儿血气未实,不能胜外邪而发搐,故用浴体法。凡搐频者,风在表易治,宜发散;搐稀者,风在脏难治,宜补脾。
《独醒杂志》曰:枢密孙公抃生数日,患脐风已不救,家乃盛以盘合,将弃诸江,道遇老媪,曰:儿可活,即与俱归,以艾炷灸脐下遂活。
《保婴金镜录》曰:一小儿印堂青黑,至夜啼搐,余谓脾土虚寒,用钓藤饮而安。后因惊发搐夜啼,用钓藤饮前证顿止,又用异功散而愈。
一小儿发热夜啼,乳食不进,昏迷抽搐,痰盛口噤,脉纹如水字。此脾肺气虚,风木所乘,痰食积于胷腹也,先用大安丸,后用六君子加钓藤钩而痊。
一小儿生旬日,面目青黄。此胎黄证,姙娠胃热也,用泻黄散,乳调少许即愈。后复身黄吐舌,仍用前散而安。
《明医杂着》曰:一小儿十四岁,肢体倦怠,发热晡热,口干作渴,吐痰如涌,小便淋沥,或面目赤色,身不欲衣,此禀赋不足也,用补中益气汤及地黄丸加鹿茸而愈。
一小儿十三岁,内热晡热,形体倦怠,食少作渴,或用清热等药治之,虚证悉具。余以为所禀怯弱,用六味丸加鹿茸补之,不越月而痊。盖古今元气虚实不同故也。
《幼科发挥》曰:一儿一日发搐,五日不醒,药石难入。予针其三里、合谷、人中而醒。父母喜,乞调养之。予曰:曩用针时,针下无气,此禀赋不足也。如调理数年后出疹痘,可保无事,若在近年不敢许。次年果以痘疹死。
一小儿生后三日,啼哭不乳。予视其证,非脐风乃脐腹痛也。取蕲艾杵烂,火上烘热掩其脐上,以帛勒之,须臾吮乳而不啼矣。
一小儿生八日,喷嚏多啼,请予视。予曰:此脐风也。视其上腭,果有泡,色变黄矣,乃取银穵耳刮去之。其父惨然,爱惜之心见于形色,故去之未尽也。有老妪闻之,急使婢女告其父,当急去之,其言迫切,父益惧,自取银穵耳刮之不惜也。遣人告予,予曰:旬日后当发惊风。后果病,迎予视之,投以至圣保命丹而愈。
儒学陶教授一子,生八月病吐,诸医治之不止,汤丸入口即吐。诸医云:食入即吐。是有火也,欲作火治。用泻火药,又不效。众医不能治,其吐益剧。既请予至议治,予作理中汤剂,用豮猪胆汁、童便各半拌之,炒焦,以水煎服,药入立止。师请言其法,予曰:吐本寒邪,当用理中汤热药以上之。内寒已甚,格拒其阳,故热药入喉,被寒所拒,不得入也。今胆汁之苦寒,童便之咸寒,下喉之后,两寒相得,故不复出。须臾之间,阴气渐消,阳气乃发。此热药须冷服,以主治格拒之寒,以止呕哕者是也。
一儿生二月,忽昏睡不乳,予以日计之,非变蒸也。视有二乳母皆年少气壮者,其乳必多,更代与之,必伤乳也,戒以今且损之,令饥一日自愈。后宜绝之,只用一乳母可也。次日果安。父母如其教,亦无伤食病。
本县大尹张鼎石子生四月无乳,取一民壮妇人乳之。一夜大啼,医甘大用治之,呼为腹痛,用理中汤不效。又呼为伤食,用益黄散,又不效。夜更啼哭,请予视之。甘语其故,盖心本恶热,药中又犯干姜、丁香,如何不助火而益增其病也!乃往看之。尹曰:夜啼四日矣。全曰:夜啼有四,心烦一也。尹曰;伤食乎?腹痛乎?全曰:腹痛则面色青,伤食则面多晃白,今面多赤,心烦证的也。用导赤散加麦冬灯心,进一服,次早往问之,甘自内出,云昨夜到天明不止,予叹彼喜药不中病也,不知病退矣。人问,尹曰:昨夜哭尤甚也。予告之曰:病安矣。四日夜未乱,昨夜病退思乳,乳母在外。往夜之哭,病哭也;昨夜之哭,饥哭也。尹喜曰:怪哉!乳母来后,再不复啼,病果退矣。
王少峯次子三个月痛吐,请医治之,药乳不纳。予见其儿在乳母怀中、以身伸努上窜,呃呃作声,有发惊之意,乃取理中汤丸末子一分,用猪胆汁、童便各半匙,调分三服。初一次少停,略以乳喂一二口即止;又进一次,又乳之。其儿睡一觉醒,则呕止,不伸努,不呃呃作声矣。予以是法教诸子,活人甚多,乃良法也。
一儿自满月后常吐乳,父母爱之,诸医不能止。一日问予,予曰:呕吐者,非常有之病也。今常吐乳,非病也。然孩儿赖乳以生,频吐乳者,非所宜也,恐伤气,不可不求其故。有母气壮乳多者,唯恐儿饥,纵儿饱足,饱则伤胃,所食之乳涌而出,此名溢乳,如瓶之注水满而溢也,宜损节之,更服肥儿丸。儿之初生,筋骨软弱,为乳母者当怀抱护持可也,不然则左右倾侧,其乳流出,此名啘乳,如瓶之侧其水流出也,能紧护持则不吐也。有胃弱者不能受乳而变化之,无时吐出,所吐不多,此名哺露,如瓶之漏不能容受也,当补其脾胃,助其变化可也,亦以肥儿丸主治。
一女五个月内发搐,予以泻青丸投之,三四服搐不止,转甚。予思痰壅气郁,乃发搐也,丸散颇粗,与痰粘滞于咽喉之间,致气不通而搐愈甚也,用竹叶煎作汤,取绵纸滤去其渣滓,澄清服之,搐止而安。其父叹曰:医之贵于变通也如是夫!
先翁治一儿满月后发搐,以至圣保命丹治之安。袓训:治急惊风,只用泻青丸、导赤散。
《育婴家秘》曰:一小儿初生遍身无皮,俱是赤肉,用白果粉遍身掺上,候生皮乃止。
一小儿初生如鱼泡,又如水晶,破则水流,用密陀僧研极细,掺之。
《保婴撮要》曰:一小儿患胎惊,诸药不应,用紫河车研烂如泥,每用钱许,乳化服之,更以十全大补汤加钓藤钩、漏芦与母服两月余,举发渐轻;服年余举发渐稀;更服年余不再发。至出痘后复发,取紫河车研烂,入糯米粉丸小豆大,每服百丸,以乳送下,服二具全瘥。毕姻又发,仍服前丸及十全大补汤、六味丸加当归、黄芪、肉桂、五味子。年余,喜其能远帷幕得痊。后因劳役更作,又用前丸及十全大补汤等药不应,用大剂独参汤服数斤,然后举发稍缓;乃用人参二两、附子一钱,数服顿止;仍用前药,间用独参汤而痊。
一小儿患胎惊,用紫河车及十全大补汤、钓藤膏而愈。毕姻后发,用大剂独参汤、六味丸加五味子、黄芪、当归煎服。半载,举发稍轻;年余,不再发。后每劳役怒气仍发,即用前药随愈。又伤寒愈后复作,虚证悉具,莫能名状,用紫河车二具、独参汤十余斤而痊。后患伤风欬嗽,咽干内热,用六味地黄丸料加五味子煎服,及十全大补汤而痊。
一小儿百日内患抽搐,痰涎自流,用惊风药益甚,视其面色黄白,仍用六君子、补中益气二汤而愈。
一小儿面青黑或痿黄,审其母素有郁怒所致,用加味逍遥散、加味归脾汤治其母,其子亦愈。
一小儿月内发搐鼻塞,余以为风邪所伤,以六君子加桔梗、细辛,子母俱服;更以葱头七茎、生姜一片细擂,摊帛上,两掌护温,贴于顖间,半晌鼻利搐止。
一小儿未可月发搐呕乳,腹膨作泻,余以为乳多伤脾胃,用五味异功散加漏芦,母服之,子服数滴而寻愈。
一小儿旬日内先两目发黄,渐及遍身,用泻黄散服之瘥。
一小儿因母食郁饱胀咽酸,而患遍身皆黄,余以越鞠丸治其母,以泻黄散治其子,并愈。
一周岁儿痰嗽啼哭,或用抱龙丸未止。余视其右腮白,左腮青,此肺肝二经相胜,先用泻白散以袪肺邪,次用柴胡栀子散以平肝火,又用地黄丸以滋肾水而痊。
一小儿三岁夜啼,面色白,黑睛少,小便清。此脾肾气虚,朝用补中益气汤加山药、五味子,夕用地黄丸顿愈。
一小儿白睛多面色赤,时作啼,此禀肾不足,用地黄丸。半载后忤其意,虽哭面色不赤。丹溪先生云:小儿忽大叫必死,即此义也。
一小儿颅解足软,膝大不能行履,用六味丸加鹿茸治之,三月而能步履。
一小儿年十四岁而近女色,发热吐痰;至有室,两目羞明,头觉胀大;仍不断欲,头渐大,顖门忽开。用地黄丸益气汤之类,断色欲年余而愈。
一小儿十三岁患前证,内热晡热,形体倦怠,食少作渴,余以为所禀怯弱,用六味丸加鹿茸补之,不越月而痊。
一小儿停食,腹痛夜啼,用大安丸而愈。后乳食虽入,其腹仍痛,用六君子加山楂、神曲,痛少止。乃去二味又四剂,痛全止。
一小儿三岁面白夜啼,小便青而数。此肺肾虚弱,朝用补中益气汤加肉桂一分,夕用地黄丸而愈。大凡小儿面色青,黑睛少,或解颅足热者,出痘多在肾经,预用地黄丸补肾气,多得无恙者。
一小儿二岁夜啼,面色赤,黑睛色淡,小便频赤,朝用补中益气汤加山药、五味,夕用地黄丸而愈。
一小儿发热多啼,乳食不进,昏迷抽搐,痰盛口噤。此脾肺气虚,风木所乘,痰食积于胷腹也。先用大安丸,后用六君子、钓藤钩而痊。
一小儿每忽哭,白睛多,每悲面色赤。余谓禀赋肾虚,火妄动而然也,用地黄丸半载,后虽哭而面色不赤,诸证皆愈。
一小儿停食腹痛,发热呕吐,服峻厉之剂,更吐泻汗多,手足并冷,发痉不止,其脉浮洪,按之如丝。用六君子汤加升麻、炮姜,痉证顿已;惟寒热往来,又用四君、升麻、柴胡而愈。
一小儿瘈瘲啼叫,额间青黑,此惊风肝木乘脾腹中作痛也。先用六君子汤加木香、柴胡、钓藤钩,啼叫渐缓;更加当归,又二剂而安。
一小儿言迟泄泻,声音不亮,杂用分利清热等剂,喉音如痖,饮食少思。朝用地黄丸加五味子,夕用补中益气汤,其泻渐止;遂专服前丸两月,喉音渐响。
一小儿白睛多,泻后喉瘖,口渴兼吐,大便不实,朝夕服地黄丸而痊。后患泻,喉复瘖,仍服前丸而愈。此皆禀赋肾气不足,故用是药。
一小儿五岁不能言,咸以为废人矣,但见其形色,悉属肺肾不足。遂用六味地黄丸九五味子、鹿茸,及补中益气汤加五味子,两月余,形气渐健;将半载能发一二言;至年许,始音声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