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蜂蜜

    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 Apis cerana Fabricius 或意大利蜜蜂 Apis mellifera L. 在蜂窠中酿成的糖类物质。亦名石蜜(《本经》)、食蜜(《伤寒论》)、蜜(《金匮要略》)、白蜜(《药性论》)、白沙蜜(《本草衍义》)、沙蜜(《本草纲目》)等。味甘,性平。入肺、脾、大肠经。功能:补中、润燥、止痛、解毒。主治:肺燥咳嗽、肠燥便秘、胃脘疼痛、鼻渊、口疮、汤火烫伤、解乌头毒。内服:冲调,9~30g;或入丸剂、膏剂。外用:涂局部。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蜂蜜因蜂种、蜜源、环境之不同,其化学组成有很大差异。其主要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两者含量合计约占70%。尚含少量蔗糖、麦芽糖、糊精、树胶以及含氮化合物、有机酸、挥发油、色素、蜡、天然香料、植物残片(特别是花粉粒)、酵母、酶类、无机盐等。
    蜂蜜一般只含微量维生素,其中有 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K、尼克酸、泛酸、叶酸、生物素、胆碱等。在含氮化合物中有蛋白质、胨、氨基酸等。尚含转化酶、过氧化氢酶、淀粉酶、氧化酶、还原酶等酶类,并含乙酰胆碱。灰分中主要含镁、钙、钾、钠、硫、磷以及微量元素铁、铜、锰、镍等。有机酸中含有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乙酸、甲酸等。
    药理作用:
    1. 促进创面愈合作用 蜂蜜对创面有收敛、营养和促进愈合的作用。
    2. 抗菌作用 蜂蜜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霉菌等均有抑制作用。体外实验表明:痢疾杆菌及化脓球菌在5%蜜汁中,5分钟后停止活动,20分钟即被杀死。
    3. 其他作用 蜂蜜在人体内有增加呼吸量及血糖的作用;亦有润滑性祛痰和轻泻作用。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痢疾 蜂蜜,成人每日 150g,分4次服用,小儿酌减,用等量温开水冲淡服用。服后当日大便次数即减少,里急后重减轻或消失,2~5日痊愈,愈后可继服1个阶段,使患者体力迅速复原。〔中草药通讯 1974;(5):38〕
    2. 防治疟疾 蜂蜜15~30g,白酒适量,于疟疾发作前10分钟~1小时服用,如发作时间掌握不准,可在发作当日连服3次,治疗423例,1次治愈者367例,2次治愈者56例,随访3年,复发者 15人。〔新中医 1975;(2):18〕
    3. 治疗燥咳 蜂蜜30g,用铁勺煎开后放入款冬花15g,煎黄后,再用水一碗煮沸,滤渣温热内服,以晚间睡前服较好,一般1~2次即可收效。〔中级医刊 1966;(3):176〕
    4. 治疗失眠 对于单纯失眠的人,每日临睡前1小时服30~50g 蜂蜜,即可使睡眠安稳。〔中草药通讯 1974;(5):38〕
    5. 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病 蜂蜜60ml,0.5%奴佛卡因40ml,搅匀,此为1次量。饭前口服,1天3次。30天为1个疗程,可连服2~3个疗程。治疗 23例(病史多为2~3年),服药1~2个月治愈者21例,无效2例。有2例服药后的第一、二天有轻度头晕,但旋即消失,不需中断服药。〔中华内科杂志 1966;14(4):285〕
    6. 治疗乌头中毒 蜂蜜50~100g,用开水冲服,呕吐频繁者可频频少服,待呕吐停止后可顿服。治疗11例,均在服蜂蜜后半小时缓解,1~2小时后中毒症状基本解除。〔河北中医 1986;(3):33〕
    7. 治疗急性肠梗阻 鲜生姜60g,捣碎绞汁,蜂蜜60g,调匀,分4次口服,每小时服1次,服药后6小时内不能饮水进食。治疗153例,除2例由于蛔虫引起肠扭转而手术治疗外,治愈151例。〔赤脚医生杂志 1975;(3):37〕
    8. 治疗烧伤 将创面清洁处理后,在烧伤部位涂擦蜂蜜,每日4~5次,涂擦应均匀普遍。创面采用暴露疗法。待形成透明胶后,次数可减少到1~2次。治疗Ⅰ度、Ⅱ度烧伤85例,一般2~3天后创面形成透明胶痂,6~10天,胶痂自行脱落,新生上皮完全生长。对已感染的或 Ⅲ 度的面积较大的烧伤,则可采用蜂蜜纱布敷于创面,外用无菌棉垫包扎,一般经过6~9天,肉芽生长良好,上皮细胞逐渐生长,2~3周即可痊愈。〔中华外科杂志 1962;10(2):110〕
    9. 治疗过敏性皮炎 蜂蜜100ml,氧化锌10g,淀粉20g,制成软膏,外涂局部,治疗外伤后引起的过敏性皮炎,换药5次,基本痊愈。本法对其他皮炎及湿疹疗效也较好。〔中级医刊 1959;(8):45〕
    10. 治疗冻疮 蜂蜜20g,猪脂20g,樟脑2g,充分混合,制成膏剂,局部外涂,治疗冻疮,效果良好。〔中草药通讯 1974;(5):38〕
    11. 治疗手足皲裂 煎沸猪油30g,冷却后与蜂蜜70g调匀,局部外涂,每日2次(睡前必须治疗1次),治疗手足皲裂,效果显著。〔新中医 1979;(6):56〕
    12. 治疗萎缩性鼻炎 生蜂蜜涂于鼻腔患处(涂蜜前先洗净鼻腔的结痂和分泌物),早晚各1 次。治疗5例,病程在1年以内的3例,2年、7年的各1例。
    经治疗后,病程短的3例鼻黏膜及嗅觉完全恢复正常,余2例嗅觉亦有改善。〔中医杂志 1964;(11):12〕
    方剂选用:
    1. 治疗咳嗽:白蜜一斤,生姜二斤(取汁)。上二味,先秤铜铫,知斤两讫,纳蜜复秤知数,次纳姜汁,以微火煎令姜汁尽,惟有蜜斤两在,止。旦服如枣大,含一丸,日三服。禁一切杂食。(《备急千金要方》)
    2. 治疗上气咳嗽,喘息,喉中有物,唾血:杏仁、生姜汁各二升,糖、蜜各一升,猪膏二合。上五味,先以猪膏煎杏仁黄,出之,以纸拭令净,捣如膏,合姜汁、蜜、糖等,合煎令可丸。服如杏核一枚,日夜六、七服,渐渐加之。(《备急千金要方》)
    3. 治疗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鞕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食蜜七合。于铜器内,微火煎,当须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著,欲可丸,并手捻作铤,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鞕。以纳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之。(《伤寒论》)
    4. 治疗蛔虫病,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甘草二两,粉一两重,蜜四两。上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纳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一升,瘥即止。(《金匮要略》甘草粉蜜汤)
    5. 治疗风疹,风癣:沙蜜一斤,糯饭一斤,面曲五两,熟水五升。同入瓶内封七日成酒,寻以蜜入酒代之,亦良。(《本草纲目》)
    6. 治疗痘疮痒甚,误搔成疮及疮痂欲落不落者:白蜜不拘多少,涂于疮上,其痂自落,且无疤瘢,亦不臭秽。(《普济方》百花膏)
    【注意事项】
    宜忌:痰湿内蕴、中满痞胀及肠滑泄泻者忌服。
    通便解毒用生蜜,止咳缓痛用炼蜜,滋补药用蜜丸或收膏。
    【医家论药】
    “蜂蜜,其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泽,故能润燥;缓可以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痛;和可以致中,故能调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张仲景治阳明结燥,大便不通,蜜煎导法,诚千古神方也。”(《本草纲目》)
    “石蜜,其气清和,其味纯甘,施之精神气血,虚实寒热,阴阳内外诸病,罔不相宜。《经》曰:里不足者,以甘补之。”“同芦根汁、梨汁、人乳、牛羊乳、童便,治噎膈大便燥结,用此润之,有痰加竹沥。炼熟和诸丸药及膏子,主润五脏,益血脉,调脾胃,通三焦。涂火灼疮能缓痛。”(《本草经疏》)
    “蜂蜜采百花之精,味甘主补,滋养五脏,体滑主利,润泽三焦。如怯弱咳嗽不止,精血枯槁,肺焦叶举,致成肺燥之症,寒热均非,诸药鲜效,用老蜜日服两许,约月未有不应者,是燥者润之之义也。生用通利大肠,老年便结,更宜服之。”(《药品化义》)
    附注:关于蜂蜜有毒和误食有毒蜂蜜而致中毒的文献记载和报道较多。研究认为,蜂蜜有毒与植物花蜜中所含的毒物有关:如采集自钩吻属植物的蜂蜜含有钩吻碱,采集自山踟躅的蜂蜜含有山踟躅甙等,而钩吻碱和山踟躅甙均为剧毒物质;如采集自茄科植物颠茄属植物和曼陀罗属植物的蜂蜜,含有颠茄生物碱和东莨菪碱,亦可引起中毒;如采集自撒有剧毒农药的植物上的蜂蜜则含有一定量的农药,对人体亦有毒性。
    有毒蜂蜜多产于花源减少的农历6~7月,此时无毒植物花期已过,多数有毒植物正在开花,蜜蜂采集有毒花蜜则酿成有毒蜂蜜,人食之则易致中毒。有毒蜂蜜都带有苦、涩、麻等异味。
    临床曾有食蜂蜜致36人中毒,4人死亡的报告(中级医刊 1982;(12):38)。其原因为病发所在地有大量的博落回和少数雷公藤花丛,而事后检验病人所食蜂蜜中则含有大量的博落回生物碱和少量的雷公藤生物碱,此两种生物碱均有剧毒。
    误食大量有毒蜂蜜可在1~3天内发病。其中毒症状一般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低热乏力、头晕、四肢发麻;亦可出现血便,黄疸、肝损伤以及肾脏损伤之血尿、蛋白尿、管型尿,心脏损伤之心率减慢、心律不齐。甚者可因循环和呼吸衰竭而死亡。
    对食用有毒蜂蜜中毒者当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抢救,酌情采用输液、保肝、解毒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