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 > 楞严经 > 首楞严经讲解_慧祥法师

<- 第六讲第八讲 ->

第七讲

  《首楞严经》讲解第七讲
  主讲:释慧祥法师
  日期:2007年01月21日
  请大家合掌!
  请大家,至心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祈请本师力加持,愿我早开智慧眼,速知一切法实义,直趣菩提广度众。
  并称念:“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再发愿:佛弟子(您们的名字)愿以今天听经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令一切众生,未种善根者,得种善根;已种善根者,善根增长;善根增长者,发菩提心;已发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转;菩提心不退转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广度一切众生无有障碍。
  并愿以此誓愿之福。回向给佛弟子(自己的名字),愿弟子业障消除,福慧增长,身体健康,家庭和乐,事业顺利,生生世世不堕三途八难,生生世世见佛闻法随佛修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成熟众生,庄严净土,早登正觉,广度众生。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法”。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僧”。
  称念毕者,请放掌!
  众佛友!
  上次将《首楞严经》的经文的全文结构简单的依我个人的体会来说明给大家参考了,希望大家各自深入体会更多。
  又我所作的科判方式,其中还有很多部份,还可以再深入细分,以便了解其经文更深的含义。
  但是我想有关这部份,就由大家自行去深入体会。我就不多做说明。
  我现在要来开始介绍译者。
  【译者】大唐神龙元年龙集乙巳五月己卯朔二十三日辛丑中天竺沙门般剌蜜帝于广州制止道场译出
  【说明】
  一、‘大唐神龙元年’:是西元705年,距今2007年已是1302年前的事了。
  二、‘中天竺’:就是中印度,也就是出生于印度中部的人。
  三、‘般剌蜜帝’:是印度语 Pramiti 的音译。
  (一)、 Pramiti 意思是“极量”,也就是“绝对的认知”、“永恒的真理”之意。
  (二)、在当时,在般剌蜜帝的本国,此楞严经是国宝。是不会外流的。可是般剌蜜帝本著慈悲的心,想说这么好的经没有传开来是很可惜的。所以就将楞严经写在很好的布上,藏在手臂之中,来到中国取出翻译。
  (三)、当译好了以后。其国的国王知道了,就很生气。派人将般剌蜜帝带回去。所以般剌蜜帝就又从海路回去了。
  (四)、因此,在中国有关般剌蜜帝的资料很少。就这么一点点。我们现在之所以有机缘能拜读楞严经,都要感念般剌蜜帝的慈悲。
  四、‘广州制止道场译出’:当般剌蜜帝来到中国时,正是大唐中宗的时代。
  正因为当时大唐盛世,开放外国人可以来到中国,所以很多外国人士都来中国,所以佛经也随著游方的僧人传到中国来。
  然而,我要说明的是:
  众佛友!
  我们今日还有因缘可以拜读这部《首楞严经》,我们当知恩报恩。
  为什么呢?
  众佛友!
  如《佛说法灭尽经》记载,佛说:“首楞严经。般舟三昧。先化灭去。十二部经寻后复灭。尽不复现。不见文字。”(CBETA, T12, no. 396, p. 1119, b2~3)
  众佛友!
  将来释迦牟尼佛所传下来的经典会慢慢的消失。
  这就叫:“法灭尽”。
  如今我们还有因缘得遇《首楞严经》,真是万幸!
  如今我们还有因缘得读《首楞严经》,更是要感谢诸佛的加持及感谢自己过去懂得跟《首楞严经》结过缘。
  更要感谢般剌蜜帝不惜割肉藏经来到中国翻译出来的恩德。
  如今如果我们有缘读此《首楞严经》而不懂的去如理思维、如法修证的话,则太对不起佛陀、对不起般剌蜜帝,浪费了过去自己结下的好缘。
  众佛友!
  我相信大家都有心,要深入体会《首楞严经》的经义,都愿意如法修证《首楞严经》中所说的效果(经义),所以才愿意齐聚此聊天室来一起研究《首楞严经》。所以,希望大家不会半途而废,当一字一句一段地,将全经文弄明白。
  现在我要跟大家说明一个道理。
  在事相上,释迦牟尼佛所传的法,分“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千年”。
  但是,我要让众佛友知道的是:
  在实际上,“法”,没有分正、像、末。“人对法的运用”,才有分正用、像用、末用。
  众佛友!
  一、正法:当人们对释迦牟尼佛所教的法,能“安全、有效、无后患”之下来运用,就叫“佛法正用”,名为“正法”。
  这种人,在释迦牟尼佛的时代,有很多,其比例是最多的,这时期,称为“正法时代”,其时间维持在佛陀在世到佛陀入灭后一千年。
  二、像法:当人们对释迦牟尼佛所教的法,有时在“安全、有效、无后患”之下来运用,有时不能在“安全、有效、无后患”之下来运用,就叫“佛法像用”,正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名为“像法”。
  这种人,在释迦牟尼佛入灭后一千年,到二千年之间,是最多的。所以这时期,称为“像法时代”。
  三、末法:当人们对释迦牟尼佛所教的法,完全运用到“不安全、无效、会有后患”的情况下。就叫“佛法末用”,名为“末法”。
  这种人,在释迦牟尼佛入灭后二千年,到佛陀入灭后一万二千年之间,这种人的比例是最多的,所以这一万年间,称为“末法时代”。
  众佛友!
  请大家当知!
  无论在正法时代,或像法时代,或末法时代,当我们将佛陀的教法,在“安全、有效、无后患”之下来运用,那我们就是在“住持正法”。
  又请大家当知!
  无论在正法时代,或像法世代,或末法时代,当我们将佛陀的教法,教导众生要在“安全、有效、无后患”之下来运用,则我们就是在“传播正法”。
  众佛友!
  当您将任何一个法,能在“安全、有效、无后患”之下来运用,就叫“善法”、“正法”、“佛法”。
  又当有人将任何一个法,在“危险、或无效、或有后患”之下来运用,就叫“恶法”、“邪法”、“非法”。
  众佛友!
  因此,当我们在学习任何佛经之时,应当时时反省自己对法的运用习惯,千万别朝向“危险、或无效、或有后患”来运用。
  众佛友!也许有人会起疑,佛经之中,有说“安全、有效、无后患”的道理吗?
  答案是:有的。只是佛经的用词不同,所以现代人不易了解,所以我用现代的用词来说给大家听的。
  又佛经是如何说明的呢?
  答:佛经是如此分类的:
  一、‘危险行’:当一个人的言行习惯,会引发任何危险的,就叫“危险行”。
  ‘正行’:当一个人的言行习惯,不会引发任何危险的,就叫“正行”。
  二、‘非法行”:当一个人的言行习惯,是无效的,就叫“非法行”。
  ‘法行’:当一个人的言行习惯,能因时制宜,令保持在有效之下来言行,就叫“法行”。
  三、‘不清净行’:当一个人的言行习惯,会引发未来(含下辈子)的任何苦难,就叫“不清净行”。
  ‘清净行’或‘持戒清净’:当一个人的言行习惯,能避开未来(含下辈子)的任何苦难,就叫“清净行”或叫“持净戒”、或叫“持戒清净”。
  如《杂阿含经》记载:“佛告诸婆罗门长者:‘行非法行.行危险行因缘故。身坏命终。生地狱中。’”(CBETA, T02, no. 99, p. 272, c23~25)
  又如《杂阿含经》记载,佛说:“以法行.正行故。行净戒者。其心所愿。悉自然得。”(CBETA, T02, no. 99, p. 273, a10~12)
  众佛友!“以法行.正行故。行净戒者。其心所愿。悉自然得。”
  用白话来说就是:
  “只能能养成言行的习惯是有效的、是安全的、是能完全避开后患不令产生的人,则只要其任何心愿,都能自然成就。
  又众佛友!
  佛陀所教的“正行、法行、行净戒”,有时佛陀简称之为“正、法、律”。
  如《中阿含经》记载:“世尊说此颂曰:‘若有不信于,佛说正法律,彼人必被害,如为罗刹食。”(CBETA, T01, no. 26, p. 645, b1~3)
  又如《杂阿含经》记载:“世尊即说偈言:‘希有诸人民,能度于彼岸。一切诸世间,徘徊游此岸,于此正法律,能善随顺者,斯等能度彼,生死难度岸。”(CBETA, T02, no. 99, p. 201, b4~8)
  众佛友!
  有关“正、法、律”的经文有很多,请大家自行去电子佛典中查一查,就会知道。
  但是因为“正、法、律”三个词,是从“行正行、行法行、行清净戒行”来的。
  而这“行正行、行法行、行清净戒行”,又是从“不行危险行,不行非法行,不行不清净行”来的。
  又此“不行危险行,不行非法行,不行不清净行”,用现代话来说,就是“避开危险、避开无效、避开后患”。
  所以,我常常教人“避开危险、避开无效、避开后患”。有时就说成“安全、有效、无后患”。
  众佛友!真正懂得将一切法,在““避开危险、避开无效、避开后患”之下来运用,就叫“正法”。
  众佛友!我们现在在研究《首楞严经》之时,为什么要提醒您们这些,就是要大家永远不要忘了,随时都是在“避开危险、避开无效、避开后患”之下来运用《首楞严经》所教的法。
  要养成行正法律的习惯。
  众佛友!
  “正法律”一词,在佛经中,有时为简称为“正”一个字。就代表“正、法、律”。
  “正法律”一词,在佛经中,有时为简称为“法”一个字。就代表“正、法、律”。
  “正法律”一词,在佛经中,有时会简称为“戒”或“律”一个字。就代表“正、法、律”。
  又“正法律”一词,在佛经中,有时会简称为“正法”一词,就代表“正、法、律”。
  众佛友!
  《杂阿含经》记载释迦佛初成佛时说:“唯有正法令我自觉。成三藐三佛陀者。我当于彼恭敬宗重。奉事供养。依彼而住。所以者何。过去如来.应.等正觉亦于正法恭敬宗重。奉事供养。依彼而住。诸当来世如来.应.等正觉亦于正法恭敬宗重。奉事供养。依彼而住。”
  众佛友!
  三世诸佛,都是“依正法而住”。
  我们更要“依正法而住”。
  什么是“依正法而住”呢?
  就是一切言行的习惯,都是依“正(安全,避开危险)、法(有效,避开无效)、律(无后患,完全避开后患)”。
  众佛友!如果能时时懂得养成依正法律来言行,则哪怕喝水,也都是依正法律来喝水,则这喝水,就是在“解脱之下来喝水”。
  为什么如此说呢?
  例如:有人喝水时,没有注意水的温度,所以一旦拿到的是很热的水,喝时一不注意,就会被烫到。这就是“危险行”。所以不能解脱被烫的因缘。
  例如:有人养成喝水时,都会注意水的温度,所以就不会再一次的被烫到,所以就是在“解脱因不注意而被烫的苦”之下来喝水的。
  又例如:有人喝水时,为了是解渴,但是没有注意,而喝了太甜或太咸,所以对解渴是无效的。这就是“非法行”。
  又例如:有人喝水时,为了解渴,所以有注意,喝能有效解渴的水,而不喝太甜或太咸,所以能有效解渴。所以能“解脱因不注意而无效的苦”。
  又例如:有人喝水时,没有注意等一下,有二个小时的讲演,或有很长时间无法到厕所去,所以没有节制而喝了太多水了。所以就造成后患。这就是“不清净行”,没有“持净戒”。
  又例如:有人喝水时,有注意等一下有长时间无法到厕所去,所以节制喝水,所以懂的先到厕所去再出门或上台,所以不会引发后患,这就是“清净行”,就是“持净戒”,所以能“解脱过患之苦”。
  众佛友!
  连喝水,都要在“正、法、律”之下来喝水,才能解脱一切有关喝水的苦。
  同样的,我们日常的语、默、动、静,行、住、坐、卧,一切的一切,都要仔细观察,避开危险、避开无效、避开后患,养成“正行、法行、持戒清净”。则我们就是“解脱之下”来生活。
  我们就能保证自己,必然趣向无上解脱之道。
  众佛友!我们现在要开始学《首楞严经》,学达到《首楞严经》中所说的效果,也是要懂得养成“正行、法行、持戒清净”之下来运用《首楞严经》中所教导的一切,则我们一定可以趣向成就“首楞严大定”。一定可以成就“大佛顶首楞严王三昧”。
  众佛友!只要我们养成“避开危险、避开无效、避开后患”之下来生活,则我们随时都能尝到释迦牟尼佛亲传正法的“解脱味”。
  众佛友!
  如《大方等大集经》记载:“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喻如大海中水,同一咸味。佛法海中亦复如是,同一法味。所谓:解脱味、离欲味。若菩萨善解一味法者,是为菩萨能过魔界”(CBETA, T13, no. 397, p. 123, b14~17)
  众佛友!
  今时有缘聚一室,同品如来一味法,解脱清凉无后患,盼君珍惜莫忘失。
  下课!

<- 第六讲第八讲 ->

佛经,楞严经,首楞严经讲解_慧祥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