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金刚经深义(禅修版) (十一)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因为众生的天文知识并不是很丰富,于是比喻整条恒河里面一粒一粒的沙有多少?真是没办法计算啊!现在假设它总共有一兆粒的沙,再讲说有一兆条的恒河,你说多不多?喔!当然很多啊!如果智慧没打开,就像古老中国人认为地球是方形的、天是圆形的,所谓“天圆地方”,一般的观念知见认为地是不动的。以前就算天文学家在看,知道说“物换星移”,可以观察到物换星移,但是他们不知道地球在转动,也没有能力觉察到地球在转动,其实所谓的“物换星移”,主要的因素是地球在转动,当然星星确实有在移动,但是你所观察到的星移、移动,事实上是地球移动的角度,真正星星的移动很快是不错,但是因为距离太遥远,而且是刹那而已,不容易觉察到星星的移动,包括基督教、天主教,他们几百年前的观念,也都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不动的,是其他的星球在动。
直到伽利略、哥白尼,发现了跟人类的认知相反之后,人类的视野、觉知才慢慢改正过来。但是,佛陀早就看得清清楚楚,现象的一切诸行无常,现象界的一切都在流动、都在变化,包括佛陀在两千五百年前,当时的宇宙观、天文观,是经过现代的哈伯望远镜才去证实,五十年前的天文学家还是没办法证实。因为佛陀是用以前的语言文字在讲述,因此很多众生不了解,原来佛陀叙述的华严世界,竟然就是整个宇宙。结果佛教徒又在文字堆里面钻研“华严世界是什么?三千大千世界又是什么?”看不到实际实相的存在。事实上,佛陀跟我们叙述的三千大千世界,就是整个宇宙,一个小千世界就是一个太阳系,一个中千世界可以说是一个集体的星团,星团一区里面会有几千几万个太阳系,一个大千世界就是一个银河系。再来,三千个大千世界,就是整个的宇宙,这是佛陀当时的宇宙观,天文学家在这十几年来,透过哈伯望远镜发现到:哇!宇宙无边无际啊!
以前在课程里面解析过天文常识,现代天文学家所发现的太阳系、银河系,是形容宇宙之多、之大,重点在于这是一个形容,我们用这么广大无边的财宝来布施,你说这样的功德多、还是少呢?当然是很多啦!再者重点是要衬托出后面,“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如果有人了解这一部经的意义,又受持里面的经文内容,然后为他人讲解,福德比你用整个宇宙的财产去布施还要钜大。事实上,那是一个形容,比你倾家荡产、用所有财产去布施的福德还大。如果能够讲述【金刚经】的法义,你所得的福德,比那些都多更多。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事实上,这一段是要强调【金刚经】的重要以及它的位置,里面真正的深义是非常深,一个人真正能够了解【金刚经】的深意是不容易,要有相当高等的智慧,相当高的心灵品质,都是相当有福报,而且累积很多的善根、福德、因缘,这样在跟人家讲经说法,都是值得我们尊敬。何况这一部经的重要,是把宇宙很多的无上甚深微妙法都集中,这一部经就像有佛陀在此,把很多很深不可讲、不可解的,都慢慢透露出来。如果能够解开、了解,跟佛陀、佛心就能够心心相印。
“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本来的用意是在强调这一部经的重要,但是现在回到现实层面来解析,原来这样的用意是非常好,包括后面有好几段经文,都在强调【金刚经】的重要,以及它的地位、殊胜,当你能够听得懂,不容易!能够受持、读诵、抄写,或是跟人家讲经,功德都很大,本来这些都是在衬托【金刚经】的重要,但是很多内容都不是佛陀亲自宣讲的,是后人为了衬托【金刚经】、无上甚深微妙法的重要,等于是一种鼓励,一方面加以标注非常重要,提醒大家不要忽略,本来的用意都是相当好,但是现在产生一个很大问题,就是“见指不见月”。另外,【金刚经】里面好几段经文,都强调这一部经的功德、殊胜,于是会形成一个满严重的问题,但是一般人不知道。
【金刚经】本来是要扫除一切相,破除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扫除众生头脑中对各种相的执著,“诸相非相”破除你对偶像的迷执,破除对偶像的崇拜、回到实相,这些都不错。但是一直强调这一部经非常重要、非常殊胜,容易形成【金刚经】又变成是一个超级大偶像,这是整个佛教界非常重要的问题。在编辑【金刚经】里面所留下的,本来用意是非常好,但是也会有留下一些副作用。在【金刚经】里面,相信佛陀一定是有讲过类似破除所有相的内容,真正来到“无我”的人,一定会破除种种的相,只是由于所有经典都是后人所编集的,多少会加进一些编辑者额外的意思进去,太强调【金刚经】的重要,本来【金刚经】是要扫除一切相,对于经典、语言、文字、名相、偶像……都要破除,这样才能够见到真理实相,是完全没有错。
但是由于太强调【金刚经】的重要,结果形成新的超级大偶像,于是很多佛教徒就要读诵【金刚经】,认为如此就很有功德,经典所在之处,就如佛所在,我们就是要拜啊!这就是一个塔、一座寺庙,造成大家都在抄经、印经、写经、读经,对【金刚经】恭恭敬敬,对于真正宣说真理实相的人,反而觉得不重要,经典才是重要,供奉在家里面的最高位置,不是在那里拜、拜、拜、拜……,不然就是要翻【金刚经】之时要… …的规矩。以前在大专时期,有人说要读诵【金刚经】,先要漱牙、刷口,然后要洗澡、净身,才可以翻开【金刚经】… …。
当然讲归讲啦!我是觉得不必落于迷信的层面,要了解里面的真实义才是最重要,于是很多人就把【金刚经】当作是佛,认为经典就是佛,因此我们要膜拜它,结果后来变成是在拜经、诵经、读经,真正【金刚经】里面所讲的深义,却变成不重要、自己也不懂,别人跟我们讲述的,也是抽象的观念、概念,也是在读经、拜经,结果真正佛陀所讲的无上甚深微妙法,却很少人能够了解,很少人能够去修、去证,大家就变成在那里拜,形成一个新的超级偶像。所以,在大乘佛教地区里面,【金刚经】的普及率可以说是最高,但是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到【金刚经】的深义?如果没有透过实修实证,无法了解里面的深义。在此点出相当重要的问题,期许【金刚经】不要成为超级大偶像,大家才能够看到真理实相。
如果把【金刚经】变成一个超级大偶像,又是停留在“见指不见月”,停留在文字堆上面,在佛学名相上钻研,你看不到实相,真是 “三世佛冤”,很冤枉佛陀这样苦口婆心跟我们讲经说法。我们如此说法,对于不了解、迷信型的人,就会认为是在谤佛、谤法、谤经典,然而我们到底是把佛教拉入在迷信的层面里面?还是真的讲出实相,让大家去了悟真理实相?到底哪一种比较正确呢?所以,讲经说法要依照著传统方式,就没办法讲出实相,对整个佛教来讲就是亏损。但是,当我要讲出真理实相,有的人就没办法接受,有的人会反弹,这些我也要去面对,也要去承担、去接受,我是希望大家放下迷信,放下偶像崇拜,真正了悟真理实相,才得以解开无上甚深微妙法,才得以“愿解如来真实义”。
如法受持 第十二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密》,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密,则非般若波罗密”。
以上只是在强调这一部经的经名,如果以原始佛法【阿含经】来讲,很少讲说这一经、这一则是什么经名,事实上【阿含经】是佛陀以前的言语录、一个纪录。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法’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如来有所说法?”是否有所说法呢?须菩提就回答:“如来无所说法”。“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当我后来以各种角度,包括从科学、天文学的角度求真求证之时,让我很佩服佛陀的智慧之高,虽然当时没有精密的科学仪器,竟然能够如此深入了悟真理实相,他是观察到多么深入,这里所讲的“微尘”,以几年前来讲,把物质解析之后,就是分子,再解析就是原子,五十年前是来到原子的世界,然后在三十年前,慢慢又把原子打破,进入到电子、质子、中子,这是二十年前的物理、化学世界。现在呢?不一样了,进入到夸克,又来到奈米。当我在1999年,再不断从各种角度去求证,包括搜集近代物理学大师,爱因斯坦的论说是在二十年前就有看过了,都是非常好,但是现在应该有人更加突破,德国的海森保格就在爱因斯坦的基础上,又更往前再推,于是发现“测不准定律 ”,进入到很微细的粒子,用精密的仪器观察这些实相。
国内很有名的丁肇中博士,就是在研究高能物理方面,他以前是发现到J粒子,称为介子,但是现在是进入夸克、奈米的时代。以前在中鼎菩提社上课有在介绍,其实分子、电子、原子,它们都不断在波动、生灭、变化,都是以一种波粒的存在在波动,当时也有学员因为在天文物理、化学方面具有很深的基础,就讲说此波粒也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波粒,因为科学家又发现此波粒真的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波粒。我们说个波粒,众生又会认为那是一个波、一个粒子,在那里波动、波动。事实上,科学家发现当下它是在波动,而粒子是不断在变化、变化、变化,我们没办法掌握一个定型、定向,中子、质子、原子都是一样,一直在变化、变化、变化。
以前牛顿的观念,就像是在撞球台上面的撞球,在那里撞来撞去,但是这些都已经是过去的观念,现在发现不是这样,都是不断在错综复杂的变化。波粒不是科学家发现、一般人所理解的,一个有形有相固定的波粒,所有的分子、电子、原子、介子、质子、夸克、奈米,都是不断一直在生灭变化、生灭变化,科学家就是发现到这么的奥妙、微妙,因此才承认我们没办法测得准,你的仪器不够精良,才会认为你的测得很准;你的明觉度不够,才会抓出一个实有、实际、实相的世界。当你的明觉度足够,就会进入到流体的世界,意即所谓的“入流”。所以,科学家他们不断在提升、提升、提升,在我从各种角度去求证之后,竟然发现最顶尖的科学家是在证明佛陀的智慧之厉害、看得之深远。于是我后来就相信说:真的!真理实相就是禁得起任何的考验,只怕人类的科学仪器不够精良,认为“我找不到啊!我检验不到啊!……”。
人类的认知“我体会不到啊!”因此就否定掉,这是错误的。我们要有科学家的求真求证精神,我们不懂的、就要保留,很多是因为我们的仪器不够精良、明觉度不够、智慧不够,不能因为我们不了解,于是就否定它们。佛陀就讲“我佛陀说的微尘,不要用你们狭隘的观念去界定它 ”。“如来说微尘,即非微尘”,只是用一个权说名相,让大家稍微比较理解,但是大家又固定成死板板的抓著不放。 “如来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同样的,前面的微粒是极小,后面的世界是极大、非常大,如果你是井底青蛙的知见,你的世间、你的世界就是狭窄的;如果你欠缺天文常识,就会认为地球就是核心,其他的就是绕著地球转,你的世界观就是这样。佛陀跟大家所讲的世界,跟你所理解的世界是不一样,佛陀所讲的世界是无边无际。世界宇宙是无边无际,如果你不了解,是因为智慧眼没有打开,于是我佛陀所讲的世界,你们就用狭窄的观念去界定、去认定,佛陀说这样是不正确的,不是你现在所理解的这样。“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我所说的世界或是微粒、微尘,虽然我勉强说出一个名相,但是它也不是固定不变,都一直在变化、变化、变化。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三十二相”本来是一个名词,也是一个权说,但是众生又被数目字卡住了,说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当你被数目字卡住之后,就要去找很多的不一样,反正我们人类有的现象,佛陀就不能具有。当我憋不住会放屁,但是佛陀不会放屁,我的偶像不可以这样;我会咳嗽、打喷嚏、流鼻涕,佛陀不会有这些;我会大小便,佛陀是金色身,他不会……。我们人类都一直要把偶像神圣化,就像小孩子在跟人家比较“我的爸爸多好!我的爸爸多高!我的妈妈多漂亮!我的妈妈……”一般人类总是把自己所抓取的偶像,认为是超乎一般众生,于是佛教徒与其他宗教比较,就要把自己的教主变成跟其他宗教不一样,你们教主有的,就要超乎你们、跟你们不一样,于是佛教就把释迦牟尼佛说成是从腋下出生,基督教就把耶稣说成是透过处女怀孕所生。
这些都是人类把偶像神格化、玄虚化,本来的用意是好的,要加强众生对偶像的向心力,但是它的副作用就是在于很容易迷失实相,让你看不到真实的人间佛陀,结果大家习惯在贴金身、三十二相种种,在那些相执著,结果真正的老子、解脱者、智慧者出现在面前,你却看不到、也不以为然,你认为“他没有啊!”像我前几天到台中去跟一些学员互动,有一次没有下去,让他们自行运转,有其他学员又在见诤,认为“如果阿罗汉就是佛陀,阿罗汉的额头前,应该会肿一块,他会有肉髻啊!”如果要从这里界定他,是不是有智慧?本来这是在形容智慧者的智慧很高,他们的脑容量、他们的头脑,不是一般的头脑,结果高、高、高……,哇!高到后来,众生就变成头壳肿一块,变成就去找“你没有啊!没有啊!空海的头上面没有肿一团,因此就是没有啊!我们塑造的像上面是有肿一团,而且还搽红红的,那个是、那个是!我在现实人间找不到,现实人间没有解脱者,没有智慧者……”。
糟糕啊!很多的名相,本来是要协助众生去了解、看到真理实相,但是智慧者一讲说什么,众生就马上用你现有的观念去抓,于是就看不到实相。所以,我们真的要回到实相世界,看清真实的面目,唯有这样才能够看清人间真实的佛陀,唯有回到真实的实相,才能够了解佛陀所讲的无上甚深微妙法,才能够体悟到真理实相。所以,佛陀讲“我所说的三十二相,即非三十二相”不要死板板的在抓那些相。我在讲述【金刚经】,跟人家不一样,真正听得懂的人就会很法喜,如果你一直坚持在迷信、信仰层次,一直捧为是你精神所依、牢不可破的偶像,当你听到空海讲这些,就会恐慌、会恐惧、会惧怕,就界定此人在谤佛、谤法、谤经,马上把他冠上罪名。
比如耶稣宣讲真理实相,然而却被众生、宗教师(祭师)加上很多很多的罪名,最后再串联政府将耶稣审判。因此人类的智慧要成长,为什么说“古今圣贤皆寂寞”?因为他们所看到的智慧,真是比一般常人高,他们所理解到的实相,一般众生不是不了解,不然就是误解。如果有智慧、有慧根的众生,就会学习见贤思齐,你会亲近、学习,你会不断的成长、开发智慧,就会有惭愧心、柔软心,愿意虚心的学习成长。我们真正要颠覆掉过去很多的传统观念、概念,才不会被我们的自我意识所欺骗而不知道,因此佛陀就叮咛我们不要随便轻易相信我们的判断。
我们是要重视经典是不错,但是不要变成一种迷信的膜拜,我们研读、诵读【金刚经】,强调【金刚经】的重要,这是非常好,都是方便法接引众生进来,最重要是要解开里面的真实义、真正要了解,然后体证到,才是佛陀的本意,我们要契佛本怀,掌握佛法的核心。
有关“不住”方面,不住在……,不住……,不住色生心,不住香味触法生心……,一般众生在“六根”与“六尘”接触之时,都是习惯性的冲动、黏著,都是“住”在各种境界,常常与境界黏著。修行是要来到与境界有离系、有间隔、有距离,是要来到“不住 ”,但是很多人又错误理解,认为说“好!我要收摄六根……”不错!在禅坐的时候,是要收摄六根,但是当你错误解读,身心进入封闭的世界,不敢看、不敢听、不敢讲,做什么事情都变成很拘谨、保守,这样的“不住”,不是真正的“不住”,包括说你受了不持金银戒,结果就不敢碰钱财,碰了就会觉得很罪恶,这样不叫作真正的“不住 ”,只是表面上你不敢去接触、碰触到。当然,这是一个修行的过程,需要有离系的力量,但是真正的“不住”,是含有很深的意思。
以不持金银戒为例来讲,当你贪著在金钱名利上面,很明显你的心是被境界所黏著、所抓住,你的心是住在钱上面。如果你持戒-不可以持金银,于是身上都不碰到钱,表面上好像没有碰到钱,但是你的内心还是一样,对这个钱没有真正的“免疫力”,只是暂时用一些戒条、规范,让你不碰触到它,你只是没有碰触到而已,并不是说真的“不住”。真正的“不住”,是不管有没有碰触到,这些钱对你来讲,都没有任何吸引力,可接触、可不接触。如果只是在表面上说“我是持戒,我的身上没有碰触到钱…… ”就算你的身体上都没有碰到钱,这个钱只要对你还具有吸引力,目前表面上你好像没有碰到钱,“不住”在上面,但这只是表面而已,以后有因缘接触这些钱,还是会黏著的,因为你没有真正具有免疫力,没有真正了悟这些实相,你只是遵守一些戒条、规范而已,没有真正了悟,因此就不具有免疫力。
如果你的心态是认为钱是罪恶的,拿钱是很不应该的,于是你的心里面,虽然表面上你都没有黏著到、没有摸到钱,甚至你可能坚持遵守戒条、戒律,修行一辈子都不去碰触到钱,可能有人能够做到这样,尤其是南传地区的泰国、缅甸,问题是像这样的心态,严格讲并没有来到“不住”的境界,虽然你的身体在这一生这一世,不管出家五十年也好,都没有碰触到钱,但是只要你认为钱是罪恶的,对它有一种负面的印象、负面的评估,钱在你心里还是具有影响力、吸引力的,你只是用一个反抗的力量,一直在跟它保持距离,用相等的离心力在跟它对抗而已。事实上,你的内心里面还是散发出一种紧的力量,因为你在抗拒它,你只是不敢去碰触,虽然你都没有碰触到,但是你的心在这一生、这一世,还是被钱捆绑住了,因为那些钱对你还是具有相当吸引力,你是用一种戒条、规范,用一种离心力来跟它对抗、保持距离。
你认为表面上都没有沾到钱,但是你的心却仍然没有来到自由自在的境界,还没有来到真正“不住”的境界。所以,真正的 “不住”,不是外表上面有没有碰触到,而是来自于你的心,钱的存在不存在,对你来讲都无动于衷,就算有几百万、几千万,累积到你的身上,就像荷叶上的水一样,对你来讲没有吸引力,不会去沾染、不会去黏著;不管你有没有钱,都不会去黏著那些钱,才叫作“不住 ”。有,我也不贪;没有,我也不担心、不操心、不黏著,其他的,依此类推。因为【金刚经】处处讲到“不住”,大家要去理解到里面的深义。当你能够正确理解,才能够来到“应无所住而又能够生其心”,否则只是表面上“无所住 ”,但是却无法很自由自在的“生其心”,含意很深!大家要慢慢再消化。
我们这一次禅修,陆陆续续跟大家讲解【金刚经】,看到很多学员不断的眉开眼笑、心花怒放、心花朵朵开,当你真正体悟到里面的深义,要你不笑、憋著也很难受。但是有的学员就会觉得说“奇怪!他们怎么会笑得这么开心?我怎么没有笑呢?,他们是不是‘疯子’? ……”因为闻思基础相当重要,如果没有相当深厚的闻思基础,当我讲解【金刚经】里面的很多深义,因为有些是用点到为止,有些是用指桑骂槐讲出来,有些我是会不按照传统、不按照牌理出牌的宣讲出来,真正要能够听懂弦外之音,要有相当的默契,以及闻思基础,才能够真正听懂里面的深义,因此闻思基础满重要。
举例来讲,就像我们是中国人,美国人是讲英文,假设两个民族都没有接触过,现在有语言的隔阂,大家怎么办?最初要透过比手画脚,但是比手画脚很累啊!明明我会讲话,你也会讲,但是你讲得乌鸦鸦,我也讲得乌鸦鸦,大家彼此也是听不懂,于是就会变成鸡同鸭讲,于是造成大家彼此耐心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了解对方的文化,透过这样的一些沟通工具进一步了解,因此语言以及一些思想各方面的沟通,可以把鸿沟的距离慢慢弥补起来。为什么我们要闻思?因为那些解脱者、开悟者,他们所了悟的真理实相,尽量透过众生所能够了解的语言讲出来,如果你是外国人,不懂中国话,假如想要了解,就是要透过学习。
所以,那些解脱者、大彻大悟的人,就像佛陀、老子,就用他们所理解的语言,透过众生比较容易了解的方式尽量诠释出来,但是对于不可说的那些,他们也知道 “道可道,非常道”,也知道说就算尽量讲出来,大家也未必真正能够了解,你以为知道了,佛陀说你认为知道就是不知道;你所知道的,不是我所要告诉你的内容,于是变成要有耐心,协助你学习语言的沟通,因此佛陀讲经说法很多很重要的基础,都是在训练大家了解佛陀所讲的深义,就像在学习语言,讲经说法的“三法印”、“四圣谛”,都是真理实相。但是,要真正了解这些,要透过四念处的禅修,设法把我们所不懂的,慢慢学习、慢慢学习,然后提升我们的心境,提升我们的心性,来到:喔!终于有了沟通的桥梁,有了沟通的语言,慢慢可以了解所谓 “无上甚深微妙法”,当语言能够沟通之后,就很方便了,佛陀讲什么,大家就可以会心的微笑。
当佛陀拈一朵花,哇!你就可以微笑,但是坐在旁边的人,还在傻乎乎的、呆呆的、没有笑,因为沟通的语言还没有具足,还是像是鸭子听雷。所以,大家不用气馁,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很多学员在这两年多来,都很认真在闻思,我们解脱道的全部课程,很多学员听了不下五遍以上,有的甚至十遍以上都有,因为他们下了很多工夫,因此有很多方面,我只要点到为止,一点、一讲很深的那些,他们就会心花朵朵开,大家不要气馁!只要现在把闻思基础打好,先学习“沟通的语言”,回去再把解脱道的课程好好用功,都是很实际、很实用,把这些慢慢再弥补起来,语言的隔阂就会越来越少,就能够来到我可以不必言说,你也可以心领神会,来到言语道断的境界,以心传心、以心印心。事实上,佛法最精髓的部分、活的部分、活的东西,在语言文字上面是很难、很难传达,不是佛陀不传,实在是精髓的部分,需要彼此不断慢慢的沟通,心灵各方面提升上来,才能够来到心领神会精髓之处。
对空海而言,我没有藏私、没有保留,只要大家好好提升上来,一定可以体会到。有关于语言上面的沟通,现在来讲一则笑话,如果我讲“虾米碗糕 ”,懂台湾话的人就听得懂,听不懂台湾话的人,你以为你懂了?但是对于大陆同胞而言,有关台语专有名词,除了福建厦门地区的漳州、泉州可以听得懂,其他地区我们用台语讲,他们都听不懂,这种台语化的国语,除非你两种语言都懂,不然你是听不懂我讲“虾米碗糕”。现在假设大陆同胞听不懂台语,当空海在讲“虾米碗糕”,于是会说“我知道啦!我知道‘虾米碗糕’的意思,我知道啦!”但是你以为你知道,但是你所知道的,不是空海惟传所要表达的意思。这其中有什么不一样?因为不懂台语的人,你所理解的 “虾米碗糕”里面是荤的,但是空海所讲的“虾米碗糕”是素的,结果你以为你知道,还是没有真正知道,因为你的“碗糕”里面是有“虾米”,空海所讲的“碗糕”里面是“呒虾米”(哈哈!)。
所以,语言的沟通是让我们彼此的心灵,能够更加拉近、更有默契,唯有你真正听懂佛陀所讲的深义,哇!真的处处见法。所谓“若见缘起,则见如来”,如果真正能够体会到缘起法,处处都是跟佛陀、如来的心法相应,叫作“若见缘起,则见如来”。
离相寂灭 第十四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佛陀讲述这么深的法义,须菩提因为各方面的因缘都很具足,与佛陀的心灵世界很接近,当佛陀在讲述一些很深奥的内容,一般人的震撼性不大,但是须菩提的震撼就很大,别人理解不到佛陀所讲的深义,而须菩提却可以体会到里面的深义。“深解意趣”了解【金刚经】里面的深义,因此 “涕泪悲泣”,就是有很深的感慨,让他流出喜悦的眼泪,于是感慨众生不容易听得懂,也实在很可惜,因此他的反应就会很自然流露出来。当我们在讲述【金刚经】,也有不少学员展现出听闻的一种法喜充满。
“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佛陀讲述如此深奥的经典,过去我都还没能够听闻到,也还没有真正理解,今天佛陀您跟我们开示之后,我终于理解到了,因此觉得一直赞叹,也觉得这种因缘实在很殊胜。“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如果有其他的人,或是以后有人能够听闻到这些经典、深义,了解这些经义、深义,他的信心马上清净,马上生起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听闻到【金刚经】的深义,马上生起清净心,生起坚定的信心,也就是说开悟、了悟,哇!像这样的人,真是“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为什么听闻【金刚经】之后,能够生起实相呢?“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这样的文字、说法,如果没有解开,真的看不懂它里面的意思。为什么听闻【金刚经】有法喜、心清净之后,就能够生实相呢?因为已经能够有距离拉开视野,以很有距离、很有深度的角度,来看清万事万物的实相,能够体证到“无常、无我”,对于“缘起”也能够深观。此时,他能够看到这些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实际的相貌,就是“则生实相”。本来你不了解无常、无我法印,没办法真正看懂这些实相,你自以为了解,但是你抓的是幻相,不是真正的实相。当你真正来到“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体会到:哇!一切相皆是虚幻,当你真正体悟到这些,就是彻证无常与彻悟缘起法,这时候所有的现象界,你就看到实际的相貌了。
但是,讲说一个实际相貌,“是实相者,则是非相”,如果他讲说“喔!我看到实相了”糟糕!众生听起来,又会去抓住一个很坚固、牢不可破的相出来,然后又在颠倒梦想。没有真正了解开悟者他们所了解的实相,跟你讲说见山是山,他是已经来到第三阶段 “见山又是山”,看到那个实相,然而你却在第一个阶段的“见山是山”,认为“我也是见山是山”你自以为看到的实相,是解脱者所看到的“见山又是山”,喔!其实差多了!不一样啊!你说“哪里有什么不一样?!你看到的不是那几棵树木在那里吗?我也一样啊!你看到有水,我也看到有流水啊!有什么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因此佛陀讲说 “见山又是山”的实相,不是你现在所看到的“见山是山”心境,所谓“是实相者,则是非相 ”,再点醒你不要以为说你所看到的,就是实相,你现在所看到的,不是真正那些解脱者所讲的实相,你是被语言名相所卡住,“是故如来说名是实相”。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须菩提讲出他的心得:“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因为有佛陀亲自开示,有疑问又可以帮我们解答,因此能够 “信解受持”这些经典“不足为难”,但是以后的人,当佛陀灭度、几百年之后,以后的众生能够听闻到这部经典,已经不容易!又能够“信解受持”这种人是相当有根器、有根性,他们的智慧是相当高。他们能够看经典、了解深意,都是智慧相当高,因此是“第一希有”啊!所谓“第一希有”,已经列入四双八辈里面的圣者之流,至少一定是证到初果、二果,如果到了四果,体悟就更深了。所以,前面赞叹佛陀是希有,后面赞叹那些能够听得懂的人,也是希有。因此,各位同修!如果你们能够真正听得懂,真是很希有啊!在世间以比例来讲,真的算是很少、很少,可以算是稀有动物,以后我们可以申请政府保护,当稀有动物接受保护,比较不会遭受各方面的攻击、打压 ……(哈哈!)
只要大家能够为法做见证,空海在不在都无所谓,【金刚经】是很深!当然,包括我们听闻到这些,也不要变成是很死板,我们是要很尊敬,从头到尾、到现在,我们都是在把【阿含经】与【金刚经】在做印证,让大家了解,【金刚经】都是在叙述【阿含经】里面很深的部分。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当你真正了解【金刚经】里面所讲的深义,表示你能够体悟到“ 一切诸相,皆是非相”、“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能够体悟到无人相、无我相。为什么?因为他已经彻证无常法印、无常法流,也了解缘起法、缘起甚深。当彻证无常法印与缘起甚深,就已经都不抓取了,很自然能够亲证到“无我”,而且很自然做出 “无我”。当你来到“无我”的境界,就会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来到一体的世界。我相的消失,一定是要经历过一体世界,能所双泯、主客消溶、心境合一,此时外相上虽有你、我、他的个体存在,但是对他而言,他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会以爱己之心去爱护每一个人,以尊重自己之心去尊重每一个人。
【金刚经】讲得都很简要,但是要逐步一步一脚印去修,就可以做到。真正能够听懂、了悟的人,一定要有相当深厚的闻、思、修基础,因此来到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人体悟到“我相即是非相”,“身见结 ”已经破除了,我是、我能、我慢、自我都消失了。所谓的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也都是“非相”,一方面了悟无常、体悟缘起,刹那生灭变化,过去所抓取的错误的相都破除掉了,他们也了悟这些相都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如来”因为他们已经了悟真理实相,明了现象界的一切都是当下一直在刹那生灭变化,你要抓住一个固定的相,只是捕捉一个幻相。另则他已经看到现象界的一切,都是缘起、缘生缘灭,加上他已经能够溶入“空”,心与“空”相应,因此这些相对他来讲,没有吸引力。
他的心与“空”相应,能够离开各种相的黏著、抓取,这样的人就算入三界也是一样,不受三界的黏著,因此能够入世、又能够出世,出入自在。这样能够“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成为一个大彻大悟的觉悟者。所谓“诸佛”,不要想得很玄、很虚,其实是真正了悟真理实相,不管多小多大、远近内外一切,都不会黏著,叫作“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成为一位觉悟者。
佛经,金刚经,金刚经深义_空海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