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讲
佛光禅师解读《金刚经》第十八讲
法界何为通化?我们要懂得法界的意思,有个大概的印象。“法界”是依某一种法而建立的界限。法依何而生呢?法依所谓的心生,而心有所谓的真妄之说:所谓真心,所谓妄心。真心是对依圣道解脱那些圣者们讲的(是对除佛以外那些圣者们讲的,也包括菩萨﹑缘觉﹑声闻,这三乘圣人讲的),他们所处的叫一真法界。而六道凡夫呢,他所处的叫虚妄有境界﹑不真实法界,因为他体现的是空苦无常那种现象;而三乘圣人他所居的境界是什么,体现的常乐我净,常乐我净也是相对的来讲那种常乐我净,不是绝对的,绝对的只有佛境界。
十法界严格来说不能称十法界就九法界,因为佛的法界在九法界中通通都是自在的,于一切法中而得自在,严格来说佛法不能单独算一个法界,包容着一切,而又独立的圆满的存在,这就是所谓的法界的大概的一种概念。但是在九法界当中,咱们暂且说十法界吧,每一个都互相辉映,相得益彰。我们现在所居的国土叫凡圣同居土,里头就包括圣人所居的法界,凡夫所居的法界,都有。
那为什么称为通化之分呢?把昨天讲的大概反串一下,何为通化?通有通达之意,有无分别之想。你能够建立起来法界的根源,你去寻找﹑观察到建立法界的缘起,一切的缘起根本,你能够在任意之间而去变化(何为“任意之间”:因为所有的法界无非心生则法生,法生则有其界限可得,所以称为法界)。你了知一切法的缘起建立,这个缘起的作用力你了解了呢(一切法相的根本你了解了)那一切法界的那种幻化力——在这个法界当中变化运动的规则——你也就掌握了。
比如在人道法界当中,你得到人道的道理的时候,你成为人王地主。因为你掌握了人道世界的某一种力量﹑变化规则,然后你就得到他的力量了,你就成为这个人法界法的代表﹑法的象征。在中国古代就称为君王啊天子啊,在国外也称为国王啊,包括原始社会也有部族首领啊。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现象出现?因为这种现象就代表了法性的平等,法性的存在。
人法界法性的作用的存在,他存在于众生的心中,而众生的心本来是无明,没有实有的东西,缘起性空,本来是空性,我们怎么从现象有进入绝对空呢?这是关键性的东西。这是有人类历史以来,所有的宗教家,所有的信仰,所有的这些人文思想全部是这种课题,这种话题,都在追求一种所谓永恒的现象,永恒的生命,都在向外驰求。
这种永恒的生命存在不存在?可以说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通通都在研究这个问题,以实际的生命现象来参悟、解读这个问题。你去用心的去观察,都在从某一个角度、某一个层面,来延续他的生命。就拿最平常的老百姓来说,平常老百姓婚丧嫁娶这种文化现象的存在,什么仁义礼志信啊,信念道德观的存在,就是每一个百姓他那种生命现象的延续。你看他那个族群,他那个部落,换句话来说他那个生活的群落,象征着一种生命,而这种生命就是所谓的理性的世界。这个理性的世界存在于他所信仰的他所信奉的观念,以及他用他的观念来作为绝对的原则去奉行,始终如一的奉行,然后应结出来那种力量,那个叫延续的生命。
你说“法”有没有生命?决定有生命。中国有一个最传统的观念,别管现在社会变化成什么样子,他还要尊老爱幼,没有听说哪个儿子把爹揍一顿,人赞叹他。这种力量存在于什么呢,有没有人告诉你?人人都要遵守这种规则,是不是一种生命啊,这种生命从哪儿来啊,从他的思维和行为来的。多少人的思维,信念、观念,主观意识加上他的行为,始终如一的去奉行那个原则,结果那个原则就成了生命了,他具有绝对的力量和权威。
包括皇帝他更得以身示法,帝王君主更得作表率,他要是违背那个原则,叫无道昏君。你看那种生命是不是永恒的?延续了几千年,依然如此。别看现在中国人讲,要接受什么思想,开放什么,你放心他从骨子里变不了,他的种性就已经成这个样了,你看中国跟外国人的混血儿,他骨子里头还是有一种思想,还是要亲近中国传统的东方文化。
不明白生命迹象的时候叫业力使然,明白的时候叫报身受用。人性观念的法则这种原则性的存在,就是我们所谓要修证到那个圆满报身的受用相,你看人性法则的存在,别管你是哪个阶层,他必须得遵守,就是最混帐的东西也不敢把他妈杀了去,所以说圆满存在,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层面都无不显现,他必须得显现,这叫圆满报身的受用。
在我们自身生命现象当中,有没有一个永恒的东西呢?从那个现象我们观察到什么呢,我们应该细审观察到在我们自身生命现象当中,有没有脱离开这一切生命现象的实质存在?决定有。决定有一个你灭不掉的东西存在。你只要发生现象缘起,你只要生出念头来,他就存在,他就显现,你在没有生念以前那是绝对清净,那叫不生不灭。
你生灭以后,那种报身就存在。你只要一生念,别管任何境界里,只要你生念,能觉和所觉,能觉心和所觉境这两个东西一作用,那个东西就出现,而且是绝对圆满的,他会遍及在你生命的每一个空间和角落里,无不显现。
为什么佛称为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呢?他有三身受用,法身我们不用提,不生不灭就是法身,本来具足嘛。我们关键要知道什么叫报身?因为这个报身是我们能够透过现象界生命的演变能够去真的获得利益的一个途径。我们修行的一个最终的目的是什么?是得到圆满受用的报身,得到圆满报身千百亿化身自然成就,无需去修。
关键是圆满报身。报身是什么呢?首先懂身见的意识,你看,还拿刚才那个例子来说,道德规范力来说,这个道德规范力有没有具体的形象呢?没有嘛,这叫色界没有。你说他有一种什么具体的力量存在没有?他没有什么具体的力量,他能跳出无色界的范畴啊,无色界他有受啊,有那种力量的存在,以定受报身啊,无色界以禅定为身见,局限在一种境界里头,但是这个道德规范不局限在任何境界里头,他不是说特属于某一类人群吧,所以他就没有所谓的定境,定境就是无色界天人的身。
跳出色界无色界,欲界当然别提了,欲界肯定跳出去了,所以这是三身具足德。这是在人法界当中,所显现的圆满报身。“人性”,你不要把那个道德规范看作是很多人的共同性,不是。也不是很多人,也不是很少人,没有多少的概念,他就叫法尔如是的道理。什么叫法尔如是?这个法就是这样存在的,这个道德规范力就是这样存在的。
你说他为什么存在,不知道,你能找出来为什么吗,因为人性观念的缘起建立,伴随着这个东西就生出来了,所谓心生则种种法生。而这个法则,这个道德规范,就是他那个报身所对,就是人类社会、人类这个人群,他的报身受用。什么叫报身?生活在这个空间里的每一个人都有这个报身,也包括这个绝对的法,他叫绝对的法则,只要在人法界当中他都适用。
咱还知道禽兽也如此的现象,小乌鸦还知道反哺养老乌鸦呢,同样这个法在他那里也作用,因为他在这个法界当中。我们通过总体的现象,又怎么看到个体的现象呢?关键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们现在这个个体的生命,我们作为个体生命,怎么样找到圆满报身,严格来说不是修,是找到。今天你们竖着耳朵听准了,绝对不会有第几回再给你们讲了,为什么?因为这个不可能听到很多遍。你能把这个圆满报身找到,念念起观照,你就念念起受用,自然跟他建立绝对的规范,自然就受用他那个现象。
圆满报身在哪儿呢?这个道理不是很好理解,但是你通过我这个描述去理解一下,我们生活这个经历,一天下来,都会有好坏善恶的感受,思维观念意识,通通都有,这些东西从哪儿来呢?在你的生命现象里,他存在于什么现象里头?
我们那个永恒不变的生命,在你这个生命现象里他是怎么存在,你得找到切实的感受才能进去啊,这个不是理性的思维啊,完全都是那种真正境界的一种参悟。不是理性的思维,我们现在就在找啊,一天下来,你的生命中哪个现象叫心体?你说好是心体,坏是心体,不好不坏是心体,你有没有观察到呢?
被消融的肯定不是心体,心体是不生不灭的,他从来不生也从来不灭。而且无色声香味触法的,而且你一生的生命绝对围绕这个东西,他不会差啊,你念念离不开他,你绝对离不开他,你只要起念他就起作用,你先别管能觉所觉你不管他,你只要起念,有缘起建立,他就起作用。
我一说你就明白,明白得很。我们听到这个声音,听到声音这个作用过程,背后有个力量,你能看得到吗?为什么会发生那个作用,必须得有具足的功德才能发生。什么叫具足的功德?你所有的条件都得具备,才能发生那种过程,不然你不可能听得到,也不可能有声音差别相,能觉和所觉背后有一个东西,背后有一个实在的东西。
把那个作用现象放开,怎么就放开了呢?我看到那个问题的时候,我跟那个问题就已经分开了,这是同时的。你顺着这个观念去想,有任何感受,感受是内外的统一,内所觉心和外所对境统一的现象作用,你就观察这个现象,每一个现象发生的时候,他会有一个不动的东西在作用,你会很清楚的感受到这个现象的生生灭灭,你就反思你自己的这个现象,他会有一个很清晰的感受,知道这个现象的生灭。
我们一般都把他忽略不计的,就注意到现象的生灭当中去了,我们通通都要把现象注意到,不注意产生现象的本体啊,这个本体绝对是离开能所二境的,怎么离开呢,你得要能所二境发生作用,发生作用的当下,因果同时啊,发生作用的当下叫因啊,作用的果就是那个。我给他起了个名叫生命现象的作用力的背后,那是我们要的报身。
用现实的例子举例说明,比如你去学开车去。啥叫能觉心所对境,我要开车叫能觉心,所对境是车,这两个境界产生作用,产生作用的背后,你说他有相,有形,有空间没有?你那个驾车技能有没有具体的环境约束?那是不是报身啊,那就是你受用的东西,你掌握这个,而不是掌握那个了,这个绝对要离开当时你那个现象了吧,绝对要离开能所二境了吧?
你安住于报身境界的时候,你那个能所二境是不是消融的?你必须得安住于报身啊,然后你能所二境才不会成障碍,你要是光注意能所二境,你只会开一种类型的车,你不会开第二种类型的车,恰恰你已经跳出能所二境的障碍了,你才能进入报身境界,而且他是圆满的,他那种技术在任何的境界里都能用,称为圆满报身。
拿这个现象你再类推就推出来了,我们的生命过程也是这样的啊,我们一天当中所对境和能觉心,这一切的作用现象同时发生就是那个。你关键能觉的是什么,你要弄清楚了,这就是发心啊,这里头有一点差别,记住了,你去发心学开车的时候,这就是种性问题啊,你发心去开车的时候,你就得到开车的受用。
你要发心成佛呢?是不是得成佛的受用,你能学会开车,肯定能把成佛的东西弄出来,你看我们发心成佛,我们也建立能觉心和所对境,能觉心是我们发心成佛,对吧,所对境是佛菩萨啊,三宝境界,所依境、皈依境,这样搞搞搞,就搞出来了。
什么叫修行?就像前面讲的就是这个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你怎么去跟你那个信念原则去规范呢,这是关键问题。开车得先学挂挡啊,方向盘啊,这个修行的路子是怎么样的路子?把耳朵竖好喽只此一遍,再想听,听不到哦。
你首先明白“佛”是什么意思,咱明白,用经文上套一句词是什么,如来功德不思议啊,众生见者烦恼灭,这是佛的具体一个形象,我们先明白这个信念,就像我们要学开车得知道开车有什么好处啊,我们先明白:如来功德不思议,众生见者烦恼灭,这是我们具体化一个形象出来。
然后我们开始建立一个能觉心,所对境,能觉心是我们要发心成佛,我们知道佛肯定能去烦恼啊,解脱生死烦恼啊,什么什么的多了,所对境是我们要皈依三宝啊。
皈依三宝的一开始,其实就发生了一个作用,什么作用呢,烦恼的熄灭,烦恼在熄灭。我们每天念佛也好,坐禅也好,做功德也好啊,真的把烦恼熄灭了。这个熄灭的作用是什么?能熄灭烦恼的作用就是法身真理的作用在起作用。
但是为什么我们感受不强啊,我们没有那么强烈的感受,还会有烦恼,还会升起烦恼为什么?因为技术还没有熟练,还没有完全掌握那个技术。
日常怎么修行呢?怎么就叫修行,你得真正的用心对那个东西去谨慎行事,不放过一念,每一念都要跟所对境参照去,你怎么样能把那个开车技术练好,用念用心体会每一个动作,学佛也是这样,你跟那个真理建立绝对的相应啊,用你的心念跟他去沟通,跟你所对境去沟通,去感受,这就是生命的作用力发生了。
你每天都在做这些事,我们每天所对的一切境界建立的时候,你记住就思维一句话,“毕竟空不可得”,这就是进入绝对嘛,由相对有而进入绝对空,你总这样训练不就跟那个开车一样吗,不停的修行嘛,什么叫不停地修行?你所对的一切境界都是修行,你抓住不放,就象你开车一样,你修得熟练的没法的时候你就成了。
什么叫熟练,那个标准是什么?就是不生二念了,见到一切境界就不生二念了毕竟空,你一看他就是空的,行了,你就成了,这就是圆满报身受用了。这是我们能修行能得道实质受用就从这儿开始。
你说可能不可能成就,绝对成就,其实是最多三年,超不过三年,你必然能证圆满无量光报身,阿弥陀佛报身了,你真的按照师父这样讲的去做,最多三年,那十年你就大成就了,那个报身受用可以有形,可以无形,你三年建立一个无形的受用,以幻象来觉悟一切,普度一切,但是你还有一个依存这个身,如幻这个身还存在。你十年,就连这个身都跟那个统一起来了,有十年的功夫,你这个如幻业报身,跟那个圆满报身就无二无别了,就跟佛祖一样了。
这是修行的方法,是从一个相对有进入绝对空的方法,但是你这个信念一定要坚固哦,你信念坚固不了的话,你没有信念力,智慧作为力量的源动力的话,碰到一些境界你肯定会消失的,肯定会有障碍境界消失你这个道心的,这就是说为什么我们所依境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修行的所依境界是非常重要的,所依境界就是你要有绝对的真理这种信念、坚固的力量、行为作为一个福慧资粮。
所以说福慧资粮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的话你很快会碰到境界啊,顺境啊,逆境啊,通通都会消失你的道心。福是我们行为的增上,绝对地跟佛教诲的没有二话,智慧是我们对绝对的真理,清晰的认识,这就是福慧二资粮,你准备这二资粮时间会长一些,可能会十年二十年,但是真的修起法来,我告诉你,充其量不行的是三年,快的话三七日就解决问题了。
《楞严经》里佛讲了嘛,快的话三七天就解决问题,什么出三界粗相生死全部都了脱了。这个了脱是绝对的证入了。是证入不是说那种理性的偏执。你能达到这种地步,就是你能去契入圆满报身的受用,这同时你就离色离相了。因为你要开启不了报身的受用,没有办法达到下面这下一步,叫离色离相。
光说离相,你不知道怎么离啊,啥叫离相,你不会开车,你怎么也离不开那个相啊,你真正的纯熟受用了,那你就可以离开所有的车型,类别,这叫离色。离相是我们对这个车的执着。广的来说,就是我们自己在这个生命现象这个过程当中你去体悟每一个瞬间,这个每一个瞬间的背后,就是那个绝对清净的本来。
你看看,每一天你过来的时候,其实你最后你落到什么了,什么也没落到,谁说你不清净了,以后谁说你不清净,你问他:“你说我不清净你说我有什么,有什么我都给你”,什么都落不着,那本来法性是清净平等的,你离不开那个法性。什么好坏善恶,什么尊贵卑贱,到头来都一样啊,你说他有分别吗,法性绝对平等啊,什么好坏善恶、尊贵卑贱到头来都一样,不要说死的时候,不死的时候都一样。
我们要明白,虽说离色离相,但是还得依色依相,依色依相能见无相,你不依有怎么会看无呢,世界是美好的。
◎离色离相分第二十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这一句话就说明实在问题了,这几句话正好证明我们所讲的:报身是什么?“须菩提,于意云何”。你能理解吗?“佛可以具足色身相见不?”“不也,世尊”。你成佛的境界是不是一定要有我们生命现象当中一种完美的生命现象,完美的生命现象以身体为代表,以这种完美的生命现象出现,就是我们有为相法里头所谓现象界生命当中完美的生命状态出现。成佛的境界是不是要以这种现象出现?我用一个很浅显的名词来说,成佛是不是一定要变得很漂亮?不可以具足色身见,不能以我们所能观察到所能感受到的完美现象,佛是不可以具足色身见,不可以圆满的我们所能感受到的生命现象,不能以这种现象来证明你是否成佛。
“不也,世尊”。当然不可以了,“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为什么刚才讲的佛,这里又讲如来呢,我们真实有的那个生命状态,他是超离这个好和坏相两边执着的,如来是我们真实有的生命境界,我们真实有的生命境界是绝对超离我们思维境界当中的所谓完美的形象,这是不可以具足色身见的意思。
“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为什么这样说呢,“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就是当我们真实有的那个生命状态当中,本身是具足一切的,他没有说再多出来一个,我们本身是有,具足一切,所以说在我们真实有的境界当中,那个所谓具足一切的现象报身,他并不是我们现象界中的圆满相。
“既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只是我们方便理解,有一个名字给他,具足也是一个名字啊,“具足一切”一个名字,超出一切有没有啊,所以就是方便理解起个名字,绝对不是你想象的具足相。因为你要理解到的具足,叫具足相,已经是相对境界,有具足就有不具足。
这就是我们刚才讲的报身境界究竟存在于什么?我们圆满的报身境界是存在于无相无形,无生无灭的境界,是法身里演化出来的。什么是法身?我们绝对的相信的真理,我们对真理的绝对理解,和绝对增上的行为,这样的生命行为,建立起来的受用,那叫圆满报身。
由这个论断就可以解释到一个现象,有时候人求佛就特别灵,有人说有时候我一求佛,哎呀事就办成了,为什么办成了?记住了,你以为是佛给你办成的?是你本来那个真心本性透过这种缘起力,现象出现了。你们每个人都有那个圆满报身,对吧,因为你的一念真诚,一念清净,无私无我念。你为孩子能达到最大的无我念,所以你就特别感应道交,那你要说是佛菩萨给你办的话,有一句话就解释不通了,那为什么有时候就不灵呢?佛菩萨还有分别哦?
那是你那个佛性启动了,你通过无相、思维、放下了,行了,你跟他相契应了,就出来了。以后不要迷信哦,今天地藏菩萨帮你了,明天观音菩萨帮你了,轮着给你值班呢。你拜佛不灵,不是人家不灵,是你自己不灵,昏头了就不灵了。“灵”不是上边一个雪,底下一个火嘛,你得冷冰着点别叫你的心火太旺了。清凉啊,水火既济。过去道士讲的水火既济,水火相柔啊,那你才能心灵发生了。
这段文字讲了我们如何去启发报身受用的功德,我们不要被现象生命,现象有为空间这种生命作用力所迷惑,你能透过这个有为现象这个生命作用这个行为,后面那个东西我们要去感受他,他同时是存在的,你经常去注意那个,这个就成了如幻的了,成梦中事了。
经常注意那就解脱了,一念解脱处处解脱。啥叫一念解脱?我这一念不注意现象有了,我就解脱他了,谁绑着你了?自己绑着自己。我一念注意这个一念解脱,念念注意,念念解脱。不离这个就不离解脱了呗。比如说手麻,手麻是谁麻呢?心麻过没有?并没麻过,你经常进入这种禅观思维,这种禅观思维力量大的话,一下你那个相就全部消融了,这就成幻象了、幻觉。刹那,就包括你现在那种感觉,说挪走就挪走了,一下就挪没影了,本来是如幻的,你把他当真的他就是真的,这就是我们所要知道的报身受用。“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我们讲那个真实受用的东西,圆满相。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跟上面其实是同一个意思,身是什么?身是内受用,身是我们的内心世界,相是我们所对境界,所谓具足诸相是什么?我们所对境界是不是一切要丰足,一切圆满呢?我们自己真实受用那个生命现象,绝对是一切具足的,不需要外界的东西去感召他,他没有内外之分,所以他就称为“不应以具足诸相见。”
我们不要认为成佛以后会有外界的什么变化,不需要。因为你成佛,就是说圆满成就,圆满佛陀那种正觉位以后,身心世界跟那个东西是两个东西,可以说从现象讲是两个受用体,因为你是站在绝对圆满报身受用体上,他们是站在相对来说不圆满的业报身来说,这个差别很多。
从一个故事我们可以体会得到,佛祖三月食马麦,阿难他们就觉得马麦很难吃,佛陀钵里的马麦就很好吃,他是站在圆满受用体上,他的生命境界,心和境是统一的,他的心永远都是那么恒常,常乐我净,所以他处的境界就是常乐我净,差异就差异在这儿。
“不应具足诸相见”,真实生命现象是不存在于所有相当中的,只是影现在,象影子一样显现在所有相当中,我们所见的所有相是虚幻的不实的,是一种病态相,所以“不应具足诸相见,是名具足诸相”,只是一个名字而已。为什么这个品名叫“离色离相”?“离色”就是我们要离开有世界,所对境。“离相”是我们内心所依,所谓空,顽空境界,而进入绝对的一种状态,离开相对而进入绝对,离有和空相对两边,而进入绝对。
佛经,金刚经,解读金刚经_佛光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