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佛光禅师解读《金刚经》第四讲
我们学了第六品呢,前面六品明白一些问题呢主要是分这么几个观念。我们要知道佛的真实义是什么?什么叫佛?佛学的核心思想又是什么?我们依什么样的一种闻思修而能真正的去契入佛教教授的那种绝对的有状态?前六品呢基本上是介绍这么一个内容。作为修学的行者呢,我们在修学佛法的同时,要明白,这个佛法它并不是世人所理解的那样。很多人在凭着自己那种猜测、揣摩在感受佛法的真理,那个是非常不智慧的一种行为。佛陀所讲授的妙法,为什么称为妙法?因为它是依他那种功德,他所依的那种真理理体,和所产生的功德受用,叫微妙难思议呀。何为微妙?它是在不知不觉当中,是你这个心哪,不知不觉当中它就会给你一种变化,那种根源,那种力量。
所以说这个般若思想呢,它又是佛法的核心。般若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空性之观。何为空性之观呢,一个简单的理体概念就是,当你面对一切生活之中的一切现象,发生的时候,能以无所住心去看待这些问题,从而让你的生活的行为轨迹产生一种正确的去向。这个正确的去向是什么呢?正是空性观的思想。
而我们芸芸众生是完全处在一种“一切有”的境界当中的,什么叫一切有?我们眼耳鼻舌身意所对的境界色声香味触法,当你有所对境的时候,你就会产生所谓的“想”,色受想行识,这五蕴世界,这五种感受就注定了你那个心不得解脱,你的行为会受你的心念的一种阻碍,而受到限制。这就是一切有的境界。
而我们学修般若思想,主要的目的是什么?要明明白白的知道,我们所见的所感受到的一切境界无非是什么?无非是一种幻影而已。把一切有呢,还原于空性。而这个空性呢,它是什么?你别管有境界,还是无,就是那种清净的境界,这个空性它绝对是存在的,它是纯粹有的。佛菩萨所具有的空性体观,和凡夫众生所具有的烦恼心性,这两个同时有的那个东西是什么呢?就是空性,这两类所共的的东西就是空性。
而般若思想也就是揭示的这个空性观的思想,告诉我们,我们这个思跟想呢,这两个字跟我们常人理解的又不尽相同。般若空性观的思想,跟我们常人所理解的“思想”不尽相同。何为思想呢?我们讲的思是什么,你要懂,它是依什么而思呢?依什么而想?这是所谓的思、想。常人理解的思想,是一种抽象性的概念。佛法所讲的思想是什么?是依真理的那种标准,你所产生的行为和理念的统一。就是行为和理念它统一那种发生的力量,这称为思想的过程。
一般人认为的思想就是什么?很抽象性的东西,我在这想什么问题,这叫思想。某一种精神概念,升华的一种思想,某某哲人他那种理论成了一种思想,它那个东西纯粹成了一种意识流,给它定位就定位成“意识流”,它是不带有运动性的,是死板的,它是一种死板的东西。世间所流行的任何一种思想,它是一种规则,它死板的东西,它没有生命性,你去看哪一种思想它有生命吗?它本身是不存在生命的东西。
但是佛所讲的思想是什么,跟你这个生活当中的一种现象,就是你的信念和行为的统一,这种过程,就叫思想。你看,你信念的开始,有行为的运行,这也就是一种开始思想的过程,所谓思的过程。而想是什么呢?想是你完全达到一种境界,它不生二念的时候,它就成为“想成就”,这个是在经文上有明写的。哪本经文上有明写呢?《观经》上讲得很清楚,《观无量寿佛经》啊,他告诉你那种观法,修那种观法的时候,什么就叫观想成就了呢?十六观法,他去观佛嘛,最后就是他睁眼闭眼都能见到哪个境界的时候,叫观想成就。睁眼闭眼就是不生二念嘛。所以你不生二念功德力成就的时候,这才称为想成就。你依信念而去产生的任何一种行为,这个过程就叫“思成就”。所以说我们讲的思想跟世人所想的那个不一样。
我们要明白这个般若思想是个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学《金刚经》叫般若思想,般若思想就是空性之观想,也叫空性本体观想,也叫本体空性观想,你怎么讲都对,反正就那个东西。你从哪边看它就是圆的,象那个水晶琉璃球一样。琉璃球它里头没有任何东西呀,你从哪儿看都是对的。般若空性这个本体的观想呢,在《金刚经》上讲的淋漓尽致的,讲的很清晰,因为它这经题就是直接契入本体的,知道吗?这个金刚般若波罗蜜呀,它直接就是揭示这个问题的。
开篇给你讲的就是那个问题,一直到最后末了,还是告诉你这个问题。反反复复,从个各角度上。你看,包括哪种角度,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现现里头分析,第一篇,对吧。从我们的宏观世界给你分析,“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对吧?从我们的微观世界又给你分析,“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对不对,它分析什么?分析空性思想。从本具有的有情生命体又给你分析,分析空性观思想。所以这个《金刚经》哪,气势磅礴。为啥称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你看它这个名字就非常厚重,一种力量的感觉,你一念那个金刚般若波罗蜜,这种力量就油然而生啊。
为什么有种力量的感觉呢?这就是我们本体的空性的妙用。你的本体的空性的妙用到什么程度呢?他身上不舒服啊,我告诉你,你那个本体妙用,你就可以让它挥之而去!真的,你可以让它把你身心的所有一切障碍,挥之而去。那你说:“那个东西怎么去理解呢?怎么去感受呢?”这就是所谓“证量”的问题。
啥叫证量呢?你认识的深度,决定了你的力度。为啥?你有多深的认识,你那个行为自然积极增上,所以说你产生的力的大小就不一样。这就是所谓证量问题。如果你有绝对的认识,你就有绝对的力量,绝对的力量就是佛嘛。
这个道理不用我们去看佛菩萨,我们就看世界这些芸芸众生,你就可以看得到。他对那个心体的认识的那种深度、广度,决定了他那个力量的存在。咱就说人类社会,不同阶层而的那些社会大众,它都有不同的一种力量,对不对?它那个力量从何而来呢?从他那个信念、人生观念来的,对不对?然后他的行为跟他的观念保持一致,它就成了他的力量了,它就构成他的世界了。这一切一切的思想统统在一个大前提,什么前提?人性思想。
人性思想这里头存在着种种差别意,它还有一种障碍——就是人性观念,是一种障碍,这还不是完美的。这也说明了师父给你讲的道理,你认识的深度决定了你的力度。同样也是这样啊,为什么佛祖讲《金刚经》就说是为成佛的人说呢?“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为啥?啥叫大乘呢?发心利益一切众生的人,那叫大乘者,他有心能利益他人,最上乘就是要成佛的。
所以《金刚经》就告诉你,有那么一个东西,灵灵寥寥,无所不觉,具备一切本有功德,只要你去发现它,你就有利益,你越去掌握得深呢,你认识越深,它对你的利益越是不可估量。知道吗?这就是生命的原动力。所以这个《金刚经》就讲了一个生命的原动力,所以佛在这里一味的就赞叹,你能够生一念净信,如来悉知悉见。
什么叫一念净信?你决定不夹杂、不怀疑地相信有一个东西,是绝对有,绝对存在,什么叫净信呢?没有任何的疑虑,在你的生活行为当中,生活环境里头,去实践它,这样的人,如来悉知悉见。什么意思?换句话说,你跟真理已经契入了,你跟绝对的有,真理法身已经契入了。
如来是什么?换句话说,你已经契入到真实有的生命状态里头去了,如来就是真实有的生命悉知悉见嘛,知是什么?知是你的意识观念完全符合真理。见是什么?你的行为也符合绝对的真理,就是与道相应了。与哪个道呢?与真如之道嘛。所以说呢,因为你与真如之道绝对的相应,你就能“得如是无量无德。”你跟本体相应了,本体当中具足的一切功德你都现成受用啊,对不对?
本体当中所具有的什么功德呢?就是说他本具足一切福德,什么叫福德?它对一切都是无限量的增上的,你现象生命当中的一切,包括出世间的一切,都是无限量的增长。这叫“如是无量福德。”得如是,何为得呢?你能够去契入真理,用你现行的这种能觉之心呢去契入真理的同时,用你的行为去趋向真理的同时,你就得到本体生命当中所有的增上因缘,它的力量,这叫得如是无量福德。
得哪个里头有如是无量福德呢?真如本体当中的如是。真如所在,真如所生,所具足的一切福德。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已经扫除了一切障碍的执著。什么叫障碍?什么主观意识呀,什么客观环境啊,你对这个东西的障碍,全部就不存在了。所以说你就能真正的去看到一切生命的真实,宇宙万有的真实,来进入绝对有的解脱境界。
这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六品当中的核心概念。核心的概念主要说明一个问题,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有解脱的资本,我们有成佛的福德资粮。成佛的福德资粮,要叫现代流行的“佛法”讲的话,那个不容易,那个得“修”啊。对吧?现在不都流行那个“修”啊,怎么修呢?他不说。怎么叫“修成”了呢,他也不知道。你看过去L居士介绍的那些居士们,也要修,修行,怎么就行好好修了呢?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你根本不清楚什么叫修成了。包括什么叫修成了,什么叫往生成就了?都不清楚啊。说往生的也有,怎么叫往生了呢,死了以后往生的,那叫什么?那叫“临终往生”,知道吧,那是一种往生。人家还有“自在往生”呢,那还有“不动本寂往生”呢,你怎么不知道呢?哎呀,我跟你讲,现在的这个人哪,真可怜,抓着个鸡毛当令箭。什么叫抓着个鸡毛当令箭?他没有深入层次的机缘,他觉得那个东西就已经很厉害了。你就包括他们好多人,哎呀呀,人家超度往生,那就觉得很荣幸了,对吧?那个是最不行的法了,最滥的招了。真正厉害的人是什么?不动本寂啊,就说你这个生命没有结束,你已经能变现十方无量世界,分身度脱一切了!这个痛快,这个叫“绝对往生”。
我们要清楚我们本有的力量,我们本来具有的那种力量。那你说:“为什么展现不出来?”不是展现不出来,因为你没有“看到”,就是说你没有觉悟到你有这种力量,知道吗?我们现在还做着梦呢,睡着觉呢。你做着梦的时候会有什么样子?会有受种种环境的约束,对不对?甚至梦里还有死呀活的,你一醒了不是啥都没有了嘛,本来你有那种力量,可以打破它这一切的障碍,但是你不觉醒,你不觉悟啊!不觉悟,所以你就没有办法突破现象的障碍而进入绝对有嘛。
所以说三界当中那些现象就把你障碍死啦。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这里头最大的障碍就是五蕴色身,你有五蕴烦恼,天人也有五蕴烦恼。你包括天人那个非想非非想处天,他也有五蕴烦恼啊,他也有感受啊,你不要以为他没感受,他微妙的感受,舒服他也是感受,知道吗?那就是身见不明。你知道那个非想非非想的天的人最后都转到哪去了?钱上的细菌,你见过没有?就是钞票上的细菌,微生物、寄生虫,就那个东西。那你说为什么放大镜才能看得到呢?非想非非想的天人,他一个世界就是一个天人,他一个世界就他一个自己,知道吧,所以说我告诉你,他无限大,无限大最后就叫无限小。所以说那都是不可求的东西,你真正的修行,你要发现本体,契入本来的生命,那才是真正的好受用。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什么?学习的就是佛祖的心怀呀。佛祖的心怀告诉我们是应该以什么态度来修学佛法,才能契入正觉。第七品叫什么,无得无说分。这个无得是什么呢?我们不要作有想,不要作得想。你认为今天你有得到啊,完了,你又落入相对境界里头去了。
这是你这个随缘哪。啥叫随缘?我看见一个这个东西,它就是这个东西,没有任何的一种第二念想,甚至连你看见你也不要理它,不要生那个看见想,你这就离开一切烦恼。但是一开始修行的境界他达不到,他就怎么样呢?哎,我看见,赶快觉悟它,不要再去往下想,明白意思啊?你再延续一个念头,就是你的烦恼。这是修行菩萨道觉悟的时候……,什么叫菩萨道?今天告诉你,菩萨道就是:建立绝对理性观念的过程!
我通过我这个有相的思维,我建立绝对坚固的这种观念、信念了,契合本体的观念,这叫菩萨道修行圆满。听懂什么意思了吗?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它为啥觉了呢?觉就是本性的作用,念起也是本性的作用,我整天就用这个念起、觉悟、念起、觉悟,这两个不就互相抵消了吗?最后我建立了个什么?毕竟空不可得。而且“毕竟空不可得”这个观念就越来越非常坚固了,这个坚固没二念想的时候,你叫菩萨道修行圆满,这就进入绝对有的境界啦。
天天喊:“修菩萨道”,什么叫菩萨道?这叫菩萨道。不是说我们天天去施个钱啊,弄个东西啊,那个不叫菩萨道,那叫天人之道。无得无说,从根本理性上去给我们讲,无得是对于自身来说,我们不要作自身的有想,无得就行了,没有得的观念了。你有我想自然有得想,有我自然想得嘛,所以说无得首先告诉你破什么?破我执啊。我没有了,你得给谁去?无说是什么?利他想,人我两忘,人我两忘的时候,就进入解脱境界了嘛。你忘掉我,就没有人了嘛,你忘掉我,哪还有人?你为什么有烦恼,因为你有我嘛。所以说你看佛祖怎么去亡我,这段讲得非常清楚,佛祖怎么亡我。
◎ 无得无说分第七
“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这段文字非常简练,但是它那个意义绝对是揭示了如何亡我,如何能够去亡去人我观念,只有你契入到绝对有的真理状态,那个人我才能消除,否则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说他就问须菩提:“於意于何”,他这句还是总结上面的意思,上面说你能明白障碍你不得解脱,不能进入绝对有的自在境地是什么呢?是你被现象界观念所卡死了,你能理解这个意思吗?“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这句话常人就说:“释迦牟尼佛成佛,成无上正等正觉。”常人都这样解释吧,跟你讲,真实的意思不是那样的。“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说,你要想让你那真实的生命运行的轨迹发现的时候,你怎么就能发现了?必须用你那个现象有的能觉性跟绝对真理无二分别才好。
听懂了吗?这个有点绕嘴。我再跟你说一遍,如来,我们明白,“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话,你要从文字意义上讲,也讲不通的,如来,那已经就证了诸法如来法身了,为什么他还要成无上正觉呢?对吧,这个就好象有点语言不通啊,其实人家是这个意思。我们如果要想让自己的真实生命状态运行得正确,从哪开始呢?就是要从你现象界能觉心跟真理绝对的相应,听懂意思啊,从那开始。
我再说一遍,这句话非常关键,你要想让你那个真实生命运行的轨迹,如何能启动你真实生命,如何能发动你本有那种具足的功德,如何让你进入法身,怎么进行呢?用你现象界之中的能觉性,跟绝对的真理去契应去。菩萨道的圆满就是绝对真理的愿力,一切法毕竟空不可得,就死咬住这一句就不放,然后我跟你说,你就进入了。用你的能觉性啊,一觉就觉这个东西,而不是觉那个:“哎呀,今天有哪,明天多啦,后天少啦!”那个东西不行,知道吗?你要那样想,你跟佛祖就没有“缘”了。
“如来有所说法耶?”人家明明跟你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为什么还叫“如来有所说法耶?”就是说,他告诉你:“那怎么去发现这个规则呢?”法是规则呀,“有没有具体一点的规则呢?”我们本来应该有的状态就是跟佛一样,我们应该跟佛一样的状态怎么能够……有没有一个具体的方法呢?让它变出来。如来,我们知道,是真实生命运行,是真实生命的本体,它有没有一个轨迹可寻呢?有所,是有没有轨迹呢?可以寻找呢?
所以说,你能听得懂吗,你要看它的文字,太绕了。“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须菩提就说啦:“根据我对真实生命这种状况的理解,是没有一定的法则去让它激发出来。”不是说就象咱们蒸馒头,就要有一个一定的方法,做锅水,和面……这一套规程,你得完成了,馒头才能熟,对不对?这叫有定法可循。
须菩提告诉我们呢,佛讲的根据我理解的这种真实有的生命的状况,是没有一定的法则,是不需要有一定的法则可以寻找到的。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告诉你,必定是它吗?一定要是它吗?不一定要是它,但是它肯定可以成。成佛一定要用它吗?一定是这个法则吗?这个不一定,但这个法则是一定可以成佛。
我问你啊:“念经,可不可以成佛?”念经是一定可以成佛,但是成佛不一定要念经。这懂了吗?这个一说你就懂了。这就叫什么,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什么叫有定法呢?就是说:“你必须念经才能成佛。”所以说“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也没有一定的法则是发现本体的,知道吗?就是说,也没有一定的法则能让你契入到本体绝对有的解脱状态,但是呢,一切方法都可以,一切方法都可以让你成佛,这个就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何以故?”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一切生活之中所表现的一切现象都是法身所化现的影子,所以说如来所说法,你不要认为法身它会有一定的轨迹,你不要认为某一种东西就绝对是法身,你不要认为这个真如自性、法身,它有一定的方法可以找得到,不对。
所以说不能轻视一切,也就是这个道理。皆不可取不可说嘛,你不要认为某一种方法可以,那就错误。我们现在有很多人就相信什么什么一定能怎么样,我告诉你,那个就是错误了,法无定法,知道吗?适应就是好。
“非法、非非法”,就是说,我们不要认为有一定的法则,也不要认为没有法则可以循,你说:“一切法都不可说,那还有没有方法可以成佛呢?”他告诉你:“你那样想也不对。”你有观念,就错误,你建立法的观念,是错误,你建立非法的观念,更是错。知道吗,连那个非法的观念你也要扔掉,你非法的观念,也不是正确的,所以说称为非非法。“所以者何?”为什么这么说呢?“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什么叫贤圣呢?能够有理性观念的人,理性观念比较正确的人,行为准则比较符合法则的人,这叫贤和圣。这些贤圣都是以什么而成就的呢?都是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什么叫无为法而有差别呢?他进入无为境界的方法都不尽相同,这叫无为法而有差别。由世间法而进入出世间解脱状态,它那个方法门径不一样,但是它达到的目的绝定是一,所以称着无为法而有差别。有差别是什么呢?它所表现的形式不会一样,但是说它的目的绝对是相同的。就象咱们说:“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东方世界药师佛。”这里说他那个佛的法身绝对不会差,佛所具有的功德也是平等无二的,但是他所根据他所示现的环境不一样,所以说他示现为释迦牟尼佛,那个人就示现为药师佛,这叫有差别。皆依无为法,他统统都是无为清净的。这个你要不听,你根本弄不明白,它比较复杂。
这一品我们要清楚“无得无说”,不单单是说我们学佛是这样,我们在世间当中去经历生活的境界的时候,也是如此不要认为我一定要怎么样怎么样,你要是认为我一定要怎么样怎么样,你就一定被它束缚住了。你记住,法无定法,一切随缘,随遇而安,啥叫随缘呢?今天,我碰到这个境界,我非常高兴的在接受它,你不作有想,不作无想,啥叫不作有想?这境界来了,来了你该怎么就怎么做,你该跟他吵一架就跟他吵,跟他打架都没问题,打完了就放下。明白这意思啊?过去就过去啦,我在这个境界里头该怎么跟他干就怎么跟他干,这个不存在着什么偏得要按一种法则,我是什么什么,你看,好比说:“我是个大人,我不能跟小孩一般见识。”那不是,我该收拾你就收拾你。这东西怎么说呢?这个对境不生二念想,我不是说跟你一般见识,你是什么样的状态,我这里是个琉璃呀,是个玻璃一样的东西,你来了境界,它就反射出来一个东西,我是不加自己观念,我弄完了就忘掉了,境来则现,境去则无啊。这叫什么?一切生活当中无住而生心哪。这个你听懂了吗?但是你不要真的跟人家打架去哦,因为你还做不到这样子的,你要做得到,你那个心性空觉有了,那你跟他吵上天都没事的。但是你也可以不吵,这个凡夫跟圣人,就差这点。你不要听人们说:“随缘吧!”他随不了缘,他心早进去啦。那个圣者呢,他可以不弄啊,弄和不弄他都无所谓。凡夫不行,凡夫一定要弄的,“这事来了我就一定要怎么样怎么样”,他解脱不了。你圣者就不同,我整,我也能整,我不整,我也能不整,整和不整对他来说都是无所谓,这叫解脱,明白吗?这不心就象虚空一样了吗?这是修行。
整有整的理由,不整有不整的理由。我们都是为了什么?为了实践修行真道而来,这是目的。我们一个中心绝对不变,两个基本点是什么?有和无都行。这叫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那个佛法是圆融的。你依这种法则,依这种绝对的法,你决定可以搞定一切。为什么?你心无障碍呀,象《心经》讲那个“心无挂碍,无挂碍故”,你没有挂碍,你就没有恐怖,就远离颠倒跟梦想。
啥叫颠倒呢?本来这个该往东的,你以你的主观意识你就往西走,你信不信?有位老太太玩彩票,把五百万的号猜出来了,因为她没有离我执,会有颠倒梦想,五百万想出来了,这叫梦想成就啊,但她会颠倒,总生二念想,后来没有买成,五百万擦身而过了。这叫福德不具足,福德和因缘不具足。因缘不配合他,她光想着去发五百万财的,然后那个福德呢,啥叫福德,行为跟不上啊,一下子就换了。行是什么?你这个心乱动,这叫行,心一乱动,就作出错误的选择跟行为,这叫福德因缘不具足。因为你依的是什么法?你依的是烦恼法,就是说烦恼众生的那个心性啊,就会有两种因素阻碍它,颠倒和梦想,一个颠倒,一个梦想,把里头所有的福报好事全部干干净。你说:“她有没有这个福报呢?”她既然能把号码猜出来,有这个福报,但是因缘不具足啊,心性没那么大。知道吗?还是心性没这么大。你去观察这个东西,它就是佛法。你从这里头你不难体会到所谓佛法的那个真理啊,不可想象,挺好玩的。这东西你去观察,你就知道怎么解脱,凡夫和圣人他就差距在这里。
◎依法出生分第八
“须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於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什么叫依法出生?你处处要依“法”而成,这个法是什么?法是心念所生啊,你由心念所生,自然法就成就。你想得到一切的功德受用,你就得找准法则,你掌握不住法则,那你得不到受用。
我们做任何事情你不能偏离轨道,而那个轨迹是什么?就是所谓的法。这是梁昭明太子给总结的品名,还可以,《金刚经》原来是整体的,没有分段,这个梁昭明太子他很有佛法修养,他给分出来以后,他眼睛就瞎了,瞎了几天呢?瞎了有一个礼拜多。为啥?因为你本身你乱弄嘛,人家本来是贯通一理的,你凭什么给佛祖那添一刀?这是他多此一举嘛。后来他又发愿忏悔,眼睛又好了,所以说佛祖也给他开个玩笑。
“於意云何?”佛祖问他:“前面讲的道理听懂了吗?”“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这个我们都懂啊,什么叫布施。用多少东西布施呢?得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啊,拿来布施。啥叫七宝?金银、琉璃、颇梨、车磲、赤珠、马瑙,这个都知道。得装多少呢?满三千大千世界,比银河系还多呢,用来布施,这样的因缘,这个人得福多吗?修的福报大不大?得到的福德受用多不多?须菩提言:“甚多。世尊!”肯定多嘛,这个肯定咱知道也多。
“何以故?”为什么呢?“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怎么意思呢?他为什么说多呢?因为他所显现的福德相,因为他这个因缘所感召的福德这种相,他不是那种根本的东西,它是有相的。福德的根本是什么?福德的根本是心体,不是布施的相,所以说“如来说福德多”,它并不是根本。所以说,从真理的角度来说,它有相可得,就称为多嘛。
再跟你解释一遍啊,你可以这么去理解,你要首先理解什么叫福德性。福德是什么?福德是“受用增上的行为”。因为这个布施的因缘,所感召的福德,是什么样子的呢?它并不是你本有的那种自性之中的东西,它是虚幻的影像。我们布施,用有相的东西所感召的东西,并不是本有的东西,是如梦如幻的东西,所以说从真理的角度上,就可以理解它这个所谓福德多少的问题。这叫“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这是从真理的角度,从绝对的那种有的角度,所谓的多少问题,就能知道怎么回事。
就象《布施功德经》,叫《阿难布施功德言品》,布施什么什么回向什么什么,他福报就大嘛,这只是叫福报,他这样感召的叫福报,因为本性之中它具足一切福德,换句话说,你依本性而出生一切功德,它对一切都是增上的,依这种法性本体去出生的,那个叫福德性,那个就是掌握了福德的根本。因为你这样有相的布施,它就不是福德的根本。
那福德的根本是什么呢?它不是这有相的布施,是后边这一句。“若复有人,於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彼。”你看,这跟你讲的,什么叫真正的福德啦。在这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当中,能够去理解、接受、认同四句话,乃至一句话,或者为别人解说,或者自己受持,那时候你产生的行为结果吧,就是对你真实生命那种状态的那种结果,比前面的那个厉害。前面那个有相的布施,他不明法性,换句话说,不明本心,修法无益。明白意思啊?前面那人为什么说得福德不多呢?他只是感召的福报,他并没有掌握它基础作用在哪呢。
基础的根本是什么?你要明白本心的作用,他没有掌握福德性。这儿这个人呢,他掌握福德性了,什么叫福德性?他去明白心体的作用,心体的作用是转过来啦,所以说呢“於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彼。”这个福报比前面那个人大。这能理解了吗?
“何以故?”佛还怕不理解。“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你记住,为啥还叫“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呢?就“诸佛”了嘛,怎么还有这“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一切诸佛是什么?是“果报”,而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叫“因”,那个就是因和果的问题呀,就是成佛的因和果都在这个经里头呢。诸佛以法为因,以法为母嘛。成佛的因和果,全部都在这个里头呢。“此经”是什么呢?就是“金刚般若波罗蜜嘛”。你能够明白本性,就是成佛的因和果具足啦!佛又怕你立一个观念,又给你总结一句:“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哎,我给你讲的这些,你也不要作用一个观念,你也不要落上一个知见,你记住,这个只是帮助你成就的方法,你成就了,这个方法就是没有用的。
佛经,金刚经,解读金刚经_佛光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