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 > 佛经研究 > 阿含经 > 杂阿含经白话文_张西镇

<- 第二十一卷第二十三卷 ->

第二十二卷

  五七六、难陀林经:本经叙述对于一天子说忉利天上之快乐,佛则说阿罗汉之寂灭之乐,更为胜。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这时,有一位天子,其容色很绝妙,在于后夜(夜间一点至五点)之时,来诣佛所。到后稽首礼足,然后退坐在一边。其身上的诸光明,乃遍照于祇树给孤独园。
  这时,那位天子说偈而说:
  不处难陀林 终不得快乐 忉利天宫中 得天帝名称
  (如果不住在于难陀林〔忉利天之欢喜园〕的话,终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在忉利天宫之中,能得天帝的名称。)
  那时,世尊也用偈来回答他而说:
  童蒙汝何知 阿罗汉所说 一切行无常 是则生灭法
  出者既复灭 俱寂灭为乐
  (你这小童子,你那里能够晓得阿罗汉所说的真理呢?阿汉汉说:一切诸行,均为是无常变易之法,是有生灭之法。生起的既然又会一再的灭亡,都以寂灭,也就是无生灭之法,为之真正的快乐。)
  这时,那位天子,又说偈而说:
  久见婆罗门 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过 永超世恩爱
  (久来才能看到像您这位婆罗门〔指佛陀〕。您已逮得般涅槃了,一切的怖畏都已过去〔弃舍,无畏〕,已永远超越世间的恩爱!)
  这时,那位天子,听佛所说,乃欢喜而随喜,稽首礼拜佛足后,就隐没不现。
  五七七、钩鏁经:有一天子说出家者,不应执于教化他人。佛说以哀愍众生之故,而教化他们。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这时,有一位天子,其容色很绝妙。他在于后夜之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然后退坐在一边。其身上的诸光明,乃遍照于祇树给孤独园。
  这时,那位天子即说偈说:
  断一切钩鏁 牟尼无有家 沙门着教化 我不说善哉
  (断除一切钩鏁的释迦牟尼,已经无有家累的了。然而您这位沙门却执着于教化他人,因此,我不赞称您的行动,而不说一声善哉啊!〔不赞成佛执着于教化众生〕。)
  那时,世尊说偈而说:
  一切众生类 悉共相缠缚 其有智慧者 孰能不愍伤
  善逝哀愍故 常教授众生 哀愍众生者 是法之所应
  (一切众生之类,均为是相互缠缚而不能解脱。如果是有智慧的
  人,到底那一位不会愍伤他们呢?成正觉的善逝〔佛陀〕,乃为了哀愍他们之故,才会常常的教授这些众生的。哀愍众生一事,乃为法则所应有的!)
  这时,那位天子又说偈说:
  久见婆罗门 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过 永超世恩爱
  (久来才看见像您这位婆罗门〔指佛〕,您已逮得般涅槃了。一切的怖畏均已过去〔弃舍,无畏〕,已永远超越世间的恩受!)
  这时。那位天子听佛所说,乃欢喜而随喜,实时隐没不现。
  五七八、惭愧经:本经叙述一天子说惭愧心时时皆有,佛说惭愧为稀有。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有一位天子,其容色很绝妙。在于后夜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其身上的诸光明,乃遍照于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那位天子说偈而说:
  常习惭愧心 此人时时有 能远离诸恶 如顾鞭良马
  (常习惭愧之心,此事应为人类时时应有之事。因为常惭愧之故,就能远离诸恶业,犹如顾鞭的良马一样。(能顺于正道迈进)。)
  那时,世尊说偈应答说:
  常习惭愧心 此人实希有 能远离诸恶 如顾鞭良马
  (常常修习惭愧之心,此人实在是最为希有的人了。因为这样的常
  惭愧的话,就能远离诸恶业,犹如那顾鞭的良马一样。)
  那时,那位天子又说偈说:
  久见婆罗门 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过 永超世恩爱
  (久来才能看见到像您这位婆罗门〔指佛〕,您已逮得般涅槃了,一切的怖畏均已过去〔弃舍,无畏〕,已永远超过世间的恩爱。)
  那时,那位天子,听佛所说,欢喜而随喜,稽首佛足后,实时隐没不现。
  五七九、不习近经:一天子间佛:不习近正法的人,是否能证悟?佛说必须专修正法,始能证悟。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这时,有一位天子,其容色很绝妙,在于后夜之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其身上的诸光明,乃遍照于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那位天子说偈问佛而说:
  不习近正法 乐着诺邪见 睡眠不自觉 长劫心能悟
  (如果不习近于正法,而乐着于诸邪见。只顾睡眠昏沉而不觉悟。然而经长劫的时间,其心不是还能证悟吗?)
  那时,世尊说偈回答而说:
  专修于正法 远离不善业 是漏尽罗汉 险恶世平等
  (要专心一意的修习正法,而远离不善之业,就是漏尽的阿罗汉,虽然处在崄恶之世,其心也是平等的)。
  这时,那位天子又说偈说:
  久见婆罗门 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过 永超世思爱
  (语译如前)
  这时,那位天子听佛所说,乃欢喜而随喜,就稽首佛足,实时隐没不现。
  五八○、善调经:一位天子说依异说也能证悟,睡眠昏沈,均无妨道业,佛则反驳之。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有一位天子,其容色很绝妙,在于后夜之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其身上的光明,乃遍照于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那位天子说偈而说:
  以法善调伏 不随于诸见 虽复着睡眠 则能随时悟
  (以法而善于调伏,不随着于诸见。虽然又着于睡眠昏沈,然而也能随时而证悟)。
  那时,世尊说偈回答而说:
  若以法调伏 不随余异见 无知已究竟 能度世恩爱
  (如果以法而调伏,而不随着于其余的异见。无知〔愚痴〕已经究竟的话,就能度脱世间的恩爱。)
  那时,那位天子又说偈说:
  久见婆罗门 逮得般涅筑 一切怖已过 永超世恩爱
  (语译如前)
  这时,那位天子,听佛所说,乃欢喜而随喜,稽首佛足后,实时隐没不现。
  五八一、罗汉经:本经叙述漏尽的阿罗汉,即使说有我、我所,也无妨碍。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有一位天子,其容色很绝妙,在于后夜之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其身上的光明乃遍照于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那位天子说偈问佛而说:
  若罗汉比丘 自所作已作 一切诸漏尽 持此后边身
  记说言有我 及说我所不
  (如果成就阿罗汉的比丘,自己所应作的都已作完,其一切的诸漏都已尽了,而持此后边之身〔最后次之身〕,记说而说『有我』,以及说『我所』,可以吗?)
  那时,世尊即说偈而回答说:
  若罗汉比丘 自所作已作 一切诸漏尽 持此后边身
  正复说有我 我所亦无咎
  (如果已成就阿罗汉的比丘,自己所应作的都已作完,一切的诸漏都已尽了。持此最后之身,正又说『有我』、『我所』,也是没有妨得的。
  那时,那位天子又说偈说:
  若罗汉比丘 自所作已作 一切漏已尽 持此最后身
  心依于我慢 而说言有我 及说于我所 有如是说不
  (如证阿罗汉的比丘,自己所应作的都已作完,一切诸漏都已尽了,而持此最后之身,其心依于我慢而说言:『有我』,以及说言『我所』,有如此之说与否呢?)
  那时,世尊诡偈回答而说:
  已离于我慢 无复我慢心 超越我我所 我说为漏尽
  于彼我我所 心已永不着 善解世名字 平等假名说
  (已经离开我慢,不再有我慢之心,而超越我、我所的话,我就会记说他为漏尽的人。此人对于那些我、我所,其心已永远不会执着的了。此人乃善解世间的名字,都以平等,而说那些假名之相。)
  这时,那位天子又说偈说:
  久见婆罗门 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过 永超世恩爱
  (语译如前)
  这时。那位天子,听佛所说,欢喜而随喜,稽首礼拜佛足后,实时隐没不现。
  五八二、罗汉经:本经叙述的内容,同于前经,只文字上的构造有些不同耳。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有一位天子,其容色很绝妙。在于后夜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其身上的诸光明,乃遍照于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那位天子说偈白佛而说:
  若罗汉比丘 漏尽持后身 颇说言有我 及说我所不
  (如果成就阿罗汉果的比丘,其漏已尽,而持此最后之身,颇为说言〔是否说言〕有我,以及我所与否呢?)
  那时,世尊说偈回答而说:
  若罗汉比丘 漏尽持后身 亦说言有我 及说有我所
  (如果成就阿罗汉的比丘,其漏已尽,而持此最后之身,亦说『有我』。以及说有『我所』的。)
  那时,那位天子又说偈说:
  若罗汉比丘 自所作已作 已尽诸有漏 唯持最后身
  何言说有我 说何是我所
  (如果成就阿罗汉的比丘,自己所应作的都已作完,已经尽诸有漏,唯持此最后之身,而为甚么说『有我』,说甚么是『我所』呢?)
  那时,世尊说偈回答而说:
  若罗汉比丘 自所作已作 一切诸漏尽 唯持最后身
  说我漏已尽 亦不着我所 善解世名字 平等假名说
  (如果成就阿罗汉果的比丘,自己所应作的都已作完,一切诸漏都已尽,唯持此最后之身,说我的诸漏已尽,也不会着于我所。乃善解世间的名字,以平等,而假名而说耳。)
  这时,那位天子,听佛所说,欢喜而随喜,稽首礼拜佛足后,实时隐没不现。
  五八三、月天子经:阿修罗王障月天子,诸月天子前往皈依佛,阿修罗王闻佛说偈,即释放月天子。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罗候罗阿修罗王障碍月天子。这时,月天子都非常的恐怖,因之而来诣佛所,到后,稽首佛足,然后退住在一边。他们说偈叹佛而说:
  今礼最胜觉 能脱一切障 我今遭苦恼 是故来皈依
  我等月天子 皈依于善逝 佛哀愍世间 愿解阿修罗
  (我们现在礼拜最胜的觉者〔佛陀〕。佛陀能解脱一切的障碍。我们现在遭遇很大的苦恼,因此之故,来皈依于佛陀您。)
  (我们这些月天子,皈依于善逝〔佛陀〕,佛陀乃哀愍世间的觉者,唯愿为我们解脱阿修罗的困扰!)
  那时,世尊说偈回答说:
  破坏诸闇冥 光明照虚空 今毘庐遮那 清净光明显
  罗候避虚空 速放飞兔像 罗候阿修罗 即舍月而还
  举体悉流汗 战怖不自安 神昏志迷乱 犹如重病人
  (能破灭诸黑暗,其光明普照于虚空。现在这毘卢遮那〔清净〕的清净的光明显现了。)
  (罗候阿修罗,你应该闪避虚空,赶快将那飞兔之像〔指月、亮〕释放!罗候阿修罗实时舍弃障月而回去!)
  (阿修罗的全身均于此时流出汗水,非常的战怖而不自安隐。神志
  已昏迷杂乱,好像罹重病之人一样。)
  这时,有一位阿修罗,名叫婆稚,看见罗候罗阿修罗那么快速的放舍障月而回去之事,便说偈而说
  罗候阿修罗 舍月一何速 神体悉流汗 犹如重病人
  (罗候罗阿修罗,你舍去障月之事,为甚么这么的快捷呢?你的威神之体,为甚么都流汗,而好像罹重病之人那样呢?)
  罗候罗阿修罗说偈回答说:
  瞿昙说咒偈 不速舍月者 或头破七分 受诸邻死苦
  (瞿昙〔佛陀〕现在说的是神咒之偈。如果不捷疾的舍弃月亮的话,我的头恐怕会被裂为七分,会受邻接于死之痛苦啊!)
  婆稚阿修罗叉说偈说:
  佛兴未曾有 安隐于世间 说咒偈能令 罗候罗舍月
  (佛陀兴起未曾有之事,为了安隐世间,而说咒偈,使罗候罗阿修罗舍弃了障碍月亮!)
  佛说此经后,这时,月天子们,听佛所说,欢喜而随喜,作礼后离去。
  五八四、族本经:本经叙述佛陀于母、妻、子之牵缠得解脱。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这时,有一位天子,其容色很绝妙,在于后夜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后,退坐在一边。他身上的诸光明,乃遍照于祇树给孤孤独园。
  那时,那位天子说偈问佛而说:
  为有族本不 有转生族耶 有俱相属无 云何解于缚
  (您有族本吗?有转生族吗?有共俱相属与否呢?怎样能解脱这些坚缚呢?)
  那时,世尊说偈回答说:
  我无有族本 亦无转生族 俱相属永断 解脱一切缚
  (我已没有族本,也没有转生之族。那此其俱相属都永远断除,而解脱一切的坚缚的了!)
  那时,那位天子又说偈说:
  何名为族本 云何转生族 云何俱相属 何名为坚缚
  (甚么叫做族本呢?甚么叫做转生族呢?甚么叫做俱相属呢?甚么叫做坚缚呢?)
  那时,世尊说偈回答而说:
  母为世族本 妻名转生族 子俱是相属 爱欲为坚缚
  我无此族本 亦无转生族 俱相属亦无 是名脱坚缚
  (以母为世间的族本,妻叫做转生族,子俱为是相属,以爱欲为之坚缚。)
  (我已没有此族本了,也没有转生之族,更没有共俱相属的了。这叫做解脱坚缚。)
  这时,那位天子又说偈而说:
  善哉无族本 无生族亦善 善哉无相属 善哉缚解脱
  久见婆罗门 逮得般涅槃 一切怨已过 永超世恩爱
  (善哉!您已没有族本!没有生族,也是善哉的了。善哉!您已没有相属!善哉!您已由坚缚而得以解脱了。)
  (久来才能见到婆罗门您,已逮得般涅槃菜〔寂灭〕。一切的魔怨
  均予以过去,永远超越世间的恩爱。)
  这时,那位天子听佛所说,欢喜而随喜,稽首佛足后,实时隐没不现。
  五八五、独一住经:本经叙述佛陀独住,乃无欢喜,也没有烦恼。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释氏的优罗提那搭之所。
  那时,世尊新剃须发,在于后夜之时,结跏趺之坐(打坐)直身而正意,系念在于前,用衣覆在头上。
  这时,优罗提那搭之旁边,有一位天神住在那里,放其身上的光明,遍照于精舍,而仰白佛说:「沙门!您有忧烦么?」佛陀告诉天神说:「为甚么会有所忘失呢?」 (没有之义)天神又问:「沙门您有欢喜吗?」佛陀告诉天神说:「有甚么所得呢?」(没有之意)。天神又问:「沙门您不忧恼,也不欢喜吗?!佛陀告诉天神说:「如是!如是!」
  那时,天神即说偈说:
  为离诸烦恼 为无有欢喜 云何独一住 非不乐所坏
  (到底是离诸烦恼呢?或者是没有欢喜呢?为什么独自一人而住?而不会被喜乐所破坏呢?)
  那时,世尊说偈回答而说:
  我无恼解脱 亦无有欢喜 不乐不能坏 故独一而住
  (我并没有烦恼,是已解脱烦恼的了。同时也没有欢喜,不会被不
  喜乐所破坏,因此之故,能独一而住。)
  那时,那位天神又说偈说:
  云何得无恼 云何无欢喜 云何独一住 非不乐所坏
  (为甚么能得证无烦恼?怎样不会欢喜?为甚么能独一而住?为甚么不会被不喜乐所破坏呢?)
  那时,世尊说偈回答说:
  烦恼生欢喜 喜亦生烦恼 无恼亦无喜 天神当护持
  (?烦恼而生欢喜。则此欢喜也会生烦恼的。没有了烦恼。也没有欢喜,这个真理,天神你应该要护持!)
  这时,那位天神又说偈说:
  善哉无烦恼 善哉无欢喜 善哉独一住 不为不喜坏
  久见婆罗门 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过 永超世恩爱
  (善哉!没有烦恼!善哉!没有欢喜.善哉!独一而住!不被不喜所破坏!)
  (久来才能见到婆罗门您,已逮得般涅槃。一切的怖畏都已过去了,永远超越世间的恩爱!)
  这时,那位天神听佛所说,欢喜而随喜,稽首佛足后,即隐没不现。
  五八六、利剑经:本经叙述佛告天子,应求远离后有之身。如冒刀火之苦,也应求解脱。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
  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有一位天子,其容色很绝妙,在于后夜之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其身上的诸光明,乃遍照于祇树给孤独园。
  这时,那位天子,说偈而说:
  犹如利剑害 亦如头火燃 断除贪欲火 正念求远离
  (犹如被利剑所伤害,也像头面被火所燃烧那样的苦痛,也应断除贪欲之火。应以正念去求能远离!)
  那时,世尊也说偈回答说:
  譬如利剑害 亦如头火燃 断除于后身 正念求远离
  (喻如被利剑所加害,也像头面被火所燃烧那种苦痛,也应忍耐而应求断除后身,要以正念而得远离。)
  那时,那位天子又说偈说:
  久见婆罗门 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过 永超世恩爱
  (语译如前)
  这时,那位天子听佛所说,欢喜而随喜,稽首佛足后,实时隐没不现。
  五八七、天女经:本经叙述佛告天子,教他出离痴惑之丛之法。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有一位天子,其容色绝妙,在于后夜之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其身上的诸光明,乃遍照于祇树给孤独园。
  这时,那位天子,说偈而说:
  天女众围遶 如毘舍脂众 痴惑丛林中 何由而得出
  (被那些天女之众所围遶,有如被毘舍脂〔女吸血鬼〕之众所扰那样。在愚痴迷惑的丛林里,要怎样才能由之而得超出呢?)
  那时,世尊说偈回答而说:
  正直平等道 离恐怖之方 乘寂默之车 法想为密覆
  惭愧为长縻 正念为羁络 智慧善御士 正见为前导
  如是之妙乘 男女之所乘 出生死丛林 逮得安乐处
  (正直平等之道,乃为离开恐怖的妙方,骑乘寂默之车,以法想为密覆,惭愧为长魔〔牵制〕,以正念为羁络〔马的络头,系联〕。智慧就是善御士,以正见为前导。像如是之妙乘,乃为男女都应乘之车乘,因为乘此,则能出离生死的丛林,而能逮得安乐的地方!)
  这时,那位天子又说偈而说:
  久见婆罗门 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过 永超世恩爱
  (语译如前)
  这时,那位天子听佛所说,欢喜而随喜,稽首佛足,实时隐没不现。
  五八八、四轮经:本经叙述佛告天子。虽有很多缺点的人,也因断除爱喜欲贪。而得解脱。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有一位天子,其容色很绝妙,在于后夜之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其身上所放出的光明,遍照于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那位天子说偈向佛请问而说:
  有四转九门 充满贪欲住 深溺淤泥中 大象云何出
  (有四转〔行住坐卧等威仪〕九门〔两眼、两耳、两鼻、口、大、小便等孔〕,都充满着贪欲而住。如深溺于淤泥里面的大象,到底要怎样才能得以脱出呢?)
  那时,世尊说偈回答而说:
  断爱喜长縻 贪欲等诸恶 拔爱欲根本 正向于彼处
  (应断除爱喜的长縻〔系缚〕,以及贪欲等诸恶业。能这样的将爱欲的根本拔除的话,就是正向于彼处〔解脱之处〕。)
  这时,那位天子又说偈说:
  久见婆罗门 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过 永超世恩爱
  (语译如前)
  这时,那位天子,听佛所说,乃欢喜而随喜,就稽首佛足,实时隐没不现。
  五八九、罗咤国经:本经叙述有余财,犹相斗诤。此中应如何舍离贪爱?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国。
  那时,有一位天子,其容色很绝妙,在于后夜时,来诣佛所,稽首
  佛足,退坐在一边。其身上的光明,遍照于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那位天子,说偈请问佛陀而说:
  赖咤叶提国 有诸商贾客 大富足财宝 各各竞求富
  方便欲财利 犹如然炽火 如是竞胜心 欲贪常驰骋
  云何当断贪 息世间勤求
  (在赖咤叶提国内,有好多的商贾客〔富商〕,他们个个都是大富,财宝都非常的充足。然而各人还是竞求其财富。他们努力方便而欲贪财利之事,犹如燃烧的炽火一样。由于如是的竞胜心,其欲贪乃常于驰骋不止。到底要怎样才能断除其贪心,怎样才能息止对于世间的勤求呢?)那时,世尊说偈回答而说:
  舍俗出非家 妻子及财宝 贪恚痴离欲 罗汉尽诸漏
  正智心解脱 爱尽息方便
  (唯有舍弃俗家,而出家为非有家庭的牵累。如那些妻子,以及财宝,都因之而能舍离。同时舍弃贪恚痴而完成离欲,则能达到阿罗汉之尽诸有漏,而以正智令心解脱,才能使爱尽而息诸方便〔离开勤求财富之道〕。)
  这时,那位天子,又说偈而说:
  久见婆罗门 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过 永超世恩爱
  (语译如前)
  这时,那位天子,听佛所说,欢喜而随喜,稽首佛足后,实时隐没不现。
  五九○、商人经:五百名商人在旷野遇贼难,一天神来问法,商人中一优婆塞能答,天神遂令彼众免于贼难。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在过去世之时,拘萨罗国里,有诸商人,和五百乘的车辆同行,乃为了生计,而到了旷野中。在旷野里,有五百名群贼随逐在后面,都在伺机,欲劫夺那些商人的财物。这时,在旷野中,有一位天神,止住在路边。
  那时,那位天神曾作此念而说:我应该到了拘萨罗国的诸商人那里,去问其义理。如果那些商人欢喜我所问,而能应时解答的话,我当方便,使其安隐,能得脱离匪贼之灾难。假如不喜欢我的所问的话,就把他们放弃而不管,犹如其它天神那样。
  这时,那位天神作此念后,就放出身光,遍照于商人的车营,而说偈说:
  谁于觉睡眠 谁复睡眠觉 谁有解此义 谁能为我说
  (到底谁是在寤觉时的睡眠者?谁又是在于睡眠中之觉醒的觉者呢?那一位能够解说此义呢?那一位能够为我解说呢?)
  那时,商人当中,有一位优婆塞。他是信佛、信法、信比丘僧。乃专心皈向于佛法僧,为皈依佛法僧的人。对于佛已离开疑,对于法、僧离于疑,对于苦集灭道已离疑,已如实而见四圣谛,而得第一无间等之果(解脱),在商人当中,同为一位行侣。那位优婆塞在于后夜时,端坐思惟,系念于前。对于十二因缘,作逆与顺的观察,所谓:有了此事之故,就会有了此事。有此事之生起之故,就会有了此事之生起。所谓缘于无明而行,缘于行而有了识,缘于识,而有了名色,缘于名色而有了六入处,缘于六入处而有了触,缘于触而有了受,缘
  于受而有了爱,缘于爱而有了取,缘于取而有了有,缘于有而有了生,缘于生而有了老死忧悲恼菩。像如是的有了纯大苦聚之集。
  像如是的,那无明一灭,则行就会灭。行灭,则识就会灭。识灭,则名色会灭。名色灭,则六入处会灭,六入处灭,则触会灭,触灭,则受会灭,受灭则爱会灭,爱灭则取会灭。取灭。则有会灭。有灭,则生会灭。生灭,则老死忧悲恼苦会灭。像如是的:如是之纯大苦聚会灭。
  那时,那位优婆塞像如是的思惟后,就说偈说:
  我于觉睡眠 我于睡眠觉 我解知此义 能为人记说
  (我就是在于寤觉时的睡眠者。我为在于睡眠时的寤觉者。我能解知此义,善能为他人记说!)
  那时,那位天神问那位优婆塞说:「甚么叫做寤觉时的睡眠?甚么叫做睡眠中的寤觉?为甚么能解知此义呢?为甚么能记说呢?
  这时,那位优婆塞说偈回答说:
  贪欲及瞋恚 愚痴得离欲 漏尽阿罗汉 正智心解脱
  彼则为觉悟 我于彼睡眠 不知因生苦 及苦因缘集
  于此一切苦 得无余灭尽 又不知正道 等趣息苦处
  斯等为常眠 我于彼则觉 如是觉睡眠 如是睡眠觉
  如是善知义 如是能记说
  (对于贪欲、瞋恚,以及愚痴,都能得以离开其欲。这种漏尽的阿罗汉,乃以正智而心解脱的。他便是觉悟的人,我对于他来说,就是属于睡眠之人。)
  (不知因之会生此苦果〔苦谛〕,以及生苦的因缘的集〔集谛〕。对于这些一切苦恼,不知得达无余灭尽〔灭谛〕,又不知正道〔道谛〕之能等趣向于息苦处的话,这些就是叫做常在睡眠。而我,则对
  于他来说,就是觉悟的了。)
  (像如是的对于觉而为之睡眠,像如是的对于睡眠而为之觉,像如是的善于知其义,像如是的能于记说。)
  那时,那位天神又说偈而说:
  善哉觉睡眠  善哉眠中觉  善哉解知义  善哉能记说
  久远乃今见  诸兄弟而来  缘汝恩力故  令诸商人众
  得免于劫贼  随道安乐去
  (善哉!对于觉悟之睡眠。善哉!对于睡眠中之觉悟。善哉!能善于解知此义。善哉!能于记说。)
  (久远以来,乃于今始见到,诸兄弟之到来。由于你的恩力之故,能使诸商人的群众们,得以免除于劫贼的灾难。你们可以安心的随着应走的道路去了!)
  像如是的,诸比丘们!那些在于拘萨罗的泽中的诸商人们,均能得大安隐的从旷野里走出来。」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九一、海洲经:有一位优婆塞于大会中,曾责欲乐之不对,而却自没于爱欲里,天神见之而说偈教诫他。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在过去世之时,在海洲上(别杂为输波罗城)的优婆塞,曾到其它优婆塞之宅舍,去会坐,而极为毁呰
  欲(责备他人之欲贪),而说:『此欲,乃为虚妄而不实在,是欺诳之法。犹如以幻化之术,诳惑于婴儿那样。』然而,当他还回自己的舍宅后,则放恣于五欲。这位优婆塞的宅舍里,有天神止住在那里。那时,那位天神曾作此念:这位优婆塞并不优胜,也不类似于其身份。在于其它优婆塞的宅舍会坐中,曾极毁呰欲贪之不对,而说:『像如是的欲,乃为虚伪不实,是会欺诳人之法,有如诳惑婴儿那样。』但是回到自己的舍宅后,却反之而自恣于五欲里。我现在应该启发他,使他觉悟。因此,而说偈说:
  于大聚会中 毁呰欲无常 自没于爱欲 如牛溺深泥
  我观彼会中 诸优婆塞等 多闻明解法 奉持于净戒
  汝见彼乐法 而说欲无常 如何自恣欲 不断于贪爱
  何故乐世间 畜妻子眷属
  (在于大会当中,曾毁呰欲贪为无常之法。而自己却沉没于爱欲里,有如牛匹之沉溺于深泥中。)
  (我观察在大会当中的那些诸优婆塞们,乃为多闻,明解正法,奉持净戒的人)。
  (你看见他们之乐于正法,而叹说欲乐为无常不实。然而为甚么自己却放恣于五欲,不断除贪爱呢?为甚么缘故喜乐世间,而畜妻子眷属呢?)
  那时,那位天神就是以如是,像如是的开觉那位优婆塞后,像如是,如是的那位优婆塞觉悟其非后,就剃除他的须发,穿着袈裟衣,而入正信,而为非有家庭牵累之出家人,而去学道,去精勤修习,终于尽诸有漏,而得阿罗汉果。」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九二、给孤独经:本经叙述须达多-给孤独长者,初皈依佛之次第。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王舍城的寒林(弃死尸之林)之中的丘冢间。
  那时,给孤独长者,由于有了些小的因缘,而到了王舍城止宿于长者之宅舍。夜晚时,看见长者告诉其妻子、仆使、作人而说:「你们统统起来,赶快破樵起火。炊饭作面,调和众味,庄严堂舍吧!」(首罗长者)
  给孤独长者看此情形后,曾作此念:现在这位长者到底为了甚么事,而叫人做这些事呢?是否为了嫁女,或娶息妇呢?或者是为了筵请宾客、国王、大臣而忙碌的呢?他思念后,就问长者而说:「你是为甚么事而叫人做这些事的呢?是否为了嫁女娶妇呢?或者是为了筵请宾客、国王、大臣呢?」
  那时,那位长者回答给孤独长者说:「我不是要嫁女娶妇,也不是要邀请国王、大臣。唯欲恭请佛陀,以及比丘僧,而准备供养耳。」
  那时,给孤独长者,听到未曾听过的佛陀的名字后,心里非常的欢喜,身上的诸毛孔均为怡悦。就问那位长者而说:「为甚么叫做佛陀呢?」长者回答说:「有一位沙门,为瞿昙。是释种的子弟,在于释种当中出身而剃除须发,而着袈裟衣。是正信而为非有家庭牵累的出家人。学道后,已得成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就名叫做佛陀。」
  给孤独长者又问说:「甚么叫做僧呢?」那位长者说:「如婆罗门种的人,剃除须发,穿袈裟衣,由于信仰而为非有家,而随佛去出
  家。或者是剎帝种(王种)、毘舍种(商人)、首陀罗种(农民)的善男子们,剃除其须发,穿着袈裟衣,因正信而为非家,于出家之佛陀而随着去出家,就名叫做僧。今天要请佛,以及现前僧们,而设诸供养的。
  给孤独长者请问那位长者说:「我现在可以去拜见世尊吗?」那位长者回答说:你且住在这里,等我请世尊来到我舍后,在这里可以拜见得到。」
  这时,给孤独长者,就在于那个夜晚,至心念佛,因之而得睡眠。在天还未亮明时,忽见光明之相,以为是天已晓明。就欲出其宅舍,而向城门而行。而至城门下时,才知道夜晚始为二更天,城门还未启开。王家的常法,乃远待使命之来往,而至初夜告尽之时(九点),城门就关闭,中夜已尽时(至深夜一点),辄(往往)又开门,是欲使行人,能早得往来的。
  那时,给孤独长者,看见城门已打开,就作此念:一定是夜已过去,天已晓明,门才会开的。就乘着明相而出于城门外。出城门外后,明相即灭,辄(即)还闇冥的状态。给孤独长者的内心,实时生起恐怖,其身上的毛,都倒竖起来。他想:『是否他人,以及非人,或者是奸狡(猾)之人,要恐怖我与否呢?」就想还回其家去。
  那时,城门边,有一位天神住在那里。这时,那位天神即放他的身光,从那个城门直至寒林丘冢之间,都有其光明在普照。天神并告诉给孤独长者说:「你且前进的话,可以得到胜利的,千万不可退回去!」
  那时,那位天神即说偈说:
  善良马百匹 黄金满百斤 骡车及马车 各各有百乘
  种种诸珍奇 重宝载其上 宿命种善根 得如此福报
  若人宗重心 向佛行一步 十六分之一 过前福之上
  (如有善良之马一百匹,黄金载满百斤。骤车以及马车,各各都有百辆,将种种的诸珍奇的贵重的宝物载在这些车乘里,这是宿命所种的善根,才能得到如此的福报的。)
  (虽然如此,但是如果有人,以宗重之心,向佛行一步的十六分之一的话,就能超过前举之福报之上。)
  「因此之故,长者!你应当要向前迈进,千万不可退还!」
  天神又说偈而说:
  雪山大龙象 纯金为庄饰 巨身长大牙 以此象施人
  不及向佛福 十六分之一
  (将雪山中的大龙象,用纯金去庄饰牠。巨大之身,长大之牙,都用纯金的。以这种价值连城的象去布施给人,也不及于向佛之福,十六分之一。)
  「因此之故,长者!应当赶快向前迈进,去得到其大福利,不可以退回去!」
  又说偈而说:
  金菩阇国女 其数有百人 种种众妙宝 璎珞具庄严
  以是持施与 不及行向佛 一步之功德 十六分之一
  (有名的金菩阇国的美女,其人数为一百位。用种种的众妙宝,以及璎珞都其而庄严她们之身。将这些持之而布施与人,也不及于行向佛一步之功德的十六分之一。)(金菩阇国为古印度十六大国之一。今之阿富汗斯坦地方。译为可爱,本为果名,共国人面似之,故名,多出美女。)
  因此之故,长者!应当赶快前往,以便得其胜利,不可退回。」
  这时,给孤独长者问天神说:「贤者!您是甚么人呢?」
  天神回答说:「我是摩头息犍大摩那婆,先前是长者你所善于知识的人。我曾在于尊者舍利弗与大目揵连之处,发起信敬之心。由于此功德,现在得生在于天上,执典这个城门,是故告知长者你:『但当进前,慎勿退还!前进就能得大法利,千万不可退还!』」
  这时,给孤独长者,曾作此念:佛兴起于世间,并不是小事。能得听闻正法,也不是小事。因此之故,天神才会劝我而叫我前进,去拜见世尊。
  这时,给孤独长者,乃寻其光明,径行而至于寒林的丘冢之间。那时,世尊正出房外,在露地经行。给孤独长者,遥见佛后,就到其前,用俗人的礼节,恭敬问讯而说:「如何?世尊!能安隐睡卧了吗?」那时,世尊,说偈回答而说:
  婆罗门涅槃 是则常安乐 爱欲所不染 解脱永无余
  断一切希望 调伏心炽燃 心得寂止息 止息安隐眠
  (婆罗门如入涅槃的话,就是常于安乐。爱欲所不能染之处,则为解脱而永远没有余遗。)
  (断一切的希望,调伏那炽燃的心,心得寂静而止息。止息而安隐的好睡眠!)
  那时,世尊,将给孤独长者带入寮房内,就座而坐,端身而系念。那时,世尊,即为长者说法,示教照喜他。世尊所说的内容是:「诸法为无常之事,应该要布施的福事,有关于持戒的福事,生天的福事,欲之味、欲之患、欲之出,远离之福等。」
  给孤独长者由于闻法而见法、得法、入法、解法,而度诸疑惑。不由他信,不由他度,而入于正法与律,心得解脱。就从他的座上站起,调正衣服,而为佛作礼。他右膝着地,合掌而白佛说:「我已得度,世尊!我已得度,善逝!我从今天起,尽所有的寿命,皈依于
  佛,皈依于法,皈依于比丘僧,而为优婆塞。愿佛证知于我!」
  那时,世尊问给孤独长者说:「你叫做甚么名?」长者白佛说:「我名叫须达多(善施)。由于常布施给孤贫辛苦的人之故,大家都叫我为给孤独。」
  世尊又问:「你住在于甚么地方?」长者白佛说:「世尊!在拘萨罗人间,城名叫做舍卫。唯愿世尊来舍卫国,我当会尽形寿供养衣被、饮食、房舍、床卧,以及应病的汤药」。佛问长者说:「舍卫国有精舍与否呢?」长者向佛说:「没有的,世尊!」佛陀告诉长者说:「你可以在那个地方建立一精舍,好使诸比丘来往宿止之用」。
  长者白佛说:「如果世尊能到舍卫国来的话,我当会造作精舍僧房,使诸比丘往来止住之用。」
  那时,世尊默然受请。
  这时,长者知道佛世尊默然受请后,就从座而起,稽首佛足后离去。
  五九三、给孤独生天经:本经叙述给孤独长者逝世后,生兜率天,来诣佛所,赞叹佛法,激励诸比丘。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国。
  这时,给孤独长者因疾病而命终,而生于兜率陀天(喜足天,第四层天),为兜率天子,曾作此念!「我不应该久住于此处,应当往见世尊。」作此念后,有如力士之屈伸其臂之顷,自兜率天隐没,而现
  在于佛前。他稽首佛足后,退坐在一边。这时,给孤独天子,身放光明,遍照祇树给孤独园。这时,给孤独天子,说偈而乱:
  于此祇桓林 仙人僧住止 诸王亦住此 增我欢喜心
  深信净戒业 智慧为胜寿 以此净众生 非族姓财物
  大智舍利弗 正念常寂默 闲居修远离 初建业良友
  (在于此祇桓林〔祇园精舍〕里,有仙人僧住止于此。诸王也住在于此,可增加我的欢喜心。)
  (深信甚深的净戒之业,以智慧为胜寿。而以此去净化众生,并不是族姓的财物可比的!)
  (有大智慧的舍利弗尊者,乃正念而常寂默。闲居而修远离,初建胜业的良友!)」
  说此褐后,即隐没不现。
  那时,世尊,在其夜间过后,就入于僧中,敷尼师坛(坐其),在于大众之前坐下来,而告诉诸比丘们说:「在于昨夜中,曾有一位天子,其容色很绝妙,来诣我所,稽首礼足后,退坐在一边,而说偈说:
  于此祇桓林 仙人僧住止 诸王亦住此 增我欢喜心
  深信净戒业 智慧为胜寿 以此净众生 非族姓财物
  大智舍利弗 正念常寂默 闲居修远离 初建业良友
  (语译如前)
  那时,阿难尊者仰白佛说:「世尊!如我所了解世尊所说的,乃是给孤独长者生彼天上后,回来拜见世尊的。然而那位给孤独长者,生前对于尊者舍利弗乃极为相敬重啊!」
  佛陀告诉阿难说:「如是!如是!阿难!给孤独长者生在那天上后,昨夜来见于我。」
  那时,世尊由于尊者舍利弗的缘故,而说偈说:
  一切世间智 唯除于如来 比舍利弗智 十六不及一
  如舍利弗智 天人悉同等 比于如来智 十六不及一
  (一切世间所有的智慧,唯除如来的智慧者外,和舍利弗的智慧比较起来,也不及于舍利弗的智慧之十六分之一。)
  (如舍利弗的智慧,乃天人悉数合起来之同等之智慧,而和如来的智慧比较起来,还是不及于如来的智慧之十六分之一。)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九四、旷野长者生天经:本经叙述旷野长者恭敬三宝不厌,故生于无热天。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旷野精舍。
  那时,有一位名叫旷野的长者,由于疾病而命终,而往生于无热天。生到那个天后,即作此念:「我现在不应该久住于此处,而不去拜见世尊。」他作此念后,就如力士之屈伸臂之顷,从无热天隐没,而现出在于佛前。
  那时,那位天子,将其天身委于地上,而不能自立,犹如酥油委于地上,而不能自立一样。像如是的,那位天子,其天身细软,不能自己持立。那时,世尊告诉那位天子说:「你应当变化为这里那种粗身,而站立于地。
  这时,那位天子就自己变化其形体,作和这里同样的粗身,而站立
  在地上。于是天子就向前礼拜佛足,然后退坐在一边。
  那时,世尊告诉手天子(天子名)说:「你这位手天子!你本来在此间为人身之时,所受的经法,现在再于忆念,不会统统忘去吗?」
  手天子仰白佛说:「世尊!我本来所受持的,现在都不会忘弃。本来在人间时,有所听到之法,而不尽得到的,现在也能忆念,如世尊所善说的。世尊曾经说过:『如果有人在于安乐处,能忆持法的话,就不是苦处。』此说为真实不虚的。如世尊在阎浮提,被种种杂类的四众所围遶,而为他们说法。那些四众听佛所说后,都能如教奉行,我也是如是。我在无热天上,为诸天人的大会时,为他们说法,那些诸天众均能受持修学。」
  佛陀告诉手天子说:「你在于此人间时,对于几法没有厌足之故,才能得生于那个无热天中呢?」
  手天子白佛说:「世尊!我乃对于三法无厌足之故,身坏命终之时,才能生在于无热天。那三法呢?第一:我对于见佛无厌足之故,身坏命终生于无热天。第二:我对于佛法没有厌足之故,生于无热天。第三:我供养众僧无厌足之故,身坏命终,而生于无熟天。」
  这时,手天子即说偈说:
  见佛无厌足 闻法亦无厌 供养于众僧 亦未曾知足
  受持贤圣法 调伏悭着垢 三法不知足 故生无热天
  (我见佛没有厌足,听法也没有厌足,供养众僧伽,也未曾知足过。)
  (我就是这样的受持贤圣之法,而调伏悭着之垢,也就是对于三法不知足的缘故,能生于无热天。)
  这时,手天子,听佛所说,欢喜而随喜,实时隐没不现。
  五九五、无烦天经:本经叙述无烦天子与佛谈及得解脱,而生于无烦天之七位比丘。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有一位无烦天子,其容色很绝妙,来诣佛所,稽首佛足,然后退坐在一边。以其身上的光明,遍照于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那位天子说偈而说:
  生彼无烦天 解脱七比丘 贪瞋恚已尽 超世度恩爱
  谁度于诸流 难度死魔军 谁断死魔縻 永超烦恼轭
  (生在于那个无烦天〔五净居天、五不还天之一〕,而得解脱的七位比丘们,乃灭尽贪欲与瞋恚,而超越于世间的恩爱。)
  (到底是谁能度脱于诸流呢?谁又能度脱于死魔军呢?谁能断灭死魔之系縻,而永超诸烦恼之轭呢?)
  那时,世尊说偈回答而说:
  尊者优波迦 及波罗犍荼 弗迦罗婆梨 跋提犍陀迭
  亦婆休难提 及波毘瘦 如是等一切 悉皆度诸流
  断绝死魔縻 度彼难度者 断诺死魔縻 超越诸天轭
  说甚深妙法 觉悟难知者 巧便问深义 汝今为是谁
  (尊者优波迦〔比丘〕,以及波罗犍荼〔比丘〕,弗迦罗娑梨〔比丘〕,跋提〔比丘〕,犍陀迭〔比丘〕,也有名叫婆休难提〔比丘〕,以及波毘瘦 〔比丘〕。像如是的这些比丘们,均为是度脱诸流的比丘。)
  (他们都断绝死魔之縻缚,都度过那些难度者。是断除诸死魔之縻缚,而超越诸天之轭的比丘。)
  (能说甚深的妙法,而觉悟那些难知的人。这样的善巧方便来寻问甚深的正义的,现在的你,到底是甚么人呢?)
  这时,那位天子说偈白佛说:
  我是阿那含 生彼无烦天 故能知斯等 解脱七比丘
  尽贪欲瞋恚 永超世恩爱
  (我是阿那含〔不还〕果的人,现在生在于无烦天。因此之故,能知道这些已解脱的七位比丘,乃是灭尽贪欲、瞋恚,而永超世间的恩爱的比丘们。)
  那时,世尊又说偈而说:
  眼耳鼻舌身 第六意入处 若彼名及色 得无余灭尽
  能知此诸法 解脱七比丘 贪有悉已尽 永超世恩爱
  (眼耳鼻舌身等前五入处,以及第六意入处,和那些名〔精神〕、色〔物体〕,都得达无有余而灭尽了。善能知道此诸法的七位已解脱的比丘,其贪有都已灭尽,而永超世间的恩爱。)
  这时,那位天子又说偈说:
  鞞跋楞伽村 我于彼中住 名难提婆罗 造作诸瓦器
  迦叶佛弟子 持优婆塞法 供养于父母 离欲修梵行
  世世为我友 我亦彼知识 如是等大士 宿命共和合
  善修于身心 持此后边身
  (有一个乡村,名叫鞞跋楞伽村,我乃出身而住于那个地方的。我名叫做难提婆罗,是专门制造诸瓦器的人。)
  (我为迦叶佛的在家弟子,受持优婆塞〔在家的善男〕之戒法。一方面赚钱供养于父母,另方面则学习离开欲贪而修习梵行。)
  (他们世世都为我的善友,我也是他们的善知识。像如是的大士们,已在于宿命时,大家都非常的融洽,同为善修身心,而持此最后的边身〔不还果,已不再转生欲界,其现在之身,就是最后之身〕。)
  那时,世尊又说偈说:
  如是汝贤士 如汝之所说 鞞跋楞伽村 名难提婆罗
  迦叶佛弟子 受优婆塞法 供养于父母 离欲修梵行
  昔是汝知识 汝亦彼良友 如是诸正士 宿命共和合
  善修其身心 持此后边身
  (像如是的你这位贤士!实在如你所说的。你出身于鞞跋榜伽的乡村,名叫做难提婆罗。你曾做为迦叶佛的弟子,而受过优婆塞的戒法。一方面在家供养于父母,另方面则学习离开欲贪,而修习梵行。他们的往昔,是你的善知识,你也是他们的良友。像如是的诸位正士,在宿命时,就相互为和合,而善修其身心,而终于持此这一个最后边之身。)
  佛说此经后,这时,那位天子听佛所说,欢喜而随喜后,实时隐没不现。
  五九六、恐怖经:本经叙述佛告天子,当调伏诸根,弃舍一切,而得现世之解脱。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有一位天子,其容色很绝妙,在于后夜之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在一边。其身上的光明,遍照于祇树给孤独园。
  这时,那位天子说偈问佛而说:
  此世多恐怖 众生常恼乱 已起者亦苦 未起亦当苦
  颇有离恐处 唯愿慧眼说
  (这个世间为有很多的恐怖的世间,里面的众生都常被恼乱。已生起的也是苦,未生起的也当会受苦。)
  (是否有离开恐怖的地方吗?唯愿有慧眼的世尊您解说!)
  那时,世尊说偈回答说:
  无有异苦行 无异伏诸根 无异一切舍 而得见解脱
  (没有异于苦修行持,没有异于调伏诸根,没有异于舍弃一切,而能得见〔现世〕解脱者。〔也就是唯有苦行,唯有调伏六根,唯有舍弃一切,才能在于现世离开恐怖,而得解脱〕。)
  那时,那位天子又说偈说:
  久见婆罗门  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过  永超世恩爱
  (久来才能看见到婆罗门您能逮得般涅槃菜,一切的怖畏都已过去,永远超越世间的恩爱。)
  这时,那位天子,听佛所说,欢喜而随喜,稽首佛足后,实时隐没不现。
  五九七、妙色经:本经叙述佛告天子,持戒定慧可得妙色,成就乘出之道,受诸天所供养。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有一位天子,其容色很绝妙,在于后夜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在一边。其身上的诸光明,遍照于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那位天子说偈问佛而说:
  云何诸众生 受身得妙色 云何修方便 而得乘出道
  众生住何法 为何所修习 为何等众生 诸天所供养
  (到底是要怎样诸众生们,其所受的身才能得到妙色呢?要怎样修习方便。才能得到乘出之道呢?)
  (众生要安住于那一种法?以甚么为其所修习的呢?到底为了那一种众生,是诺天所供养的呢?)
  那时,世尊说偈回答而说:
  持戒明智慧 自修习正受 正直心系念 炽然忧悉灭
  得平等知慧 其心善解脱 斯等因约故 受身得妙色
  成就乘出道 心住于中学 如是德备者 为诸天供养
  (受持禁戒,而以光明的智慧,而自修习而正受,以正直心系念的话,则炽燃的忧苦,悉皆会消灭。得平等的智慧,其心善于解脱。)
  (由于这些因缘之故,其受身就能得到妙色,就能成就乘出之道,心安住这里,而努力去学习。具备有如是之德的人,就会为诸天所供养!)
  那时,那位天子又说偈说:
  久见婆罗门 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过 永超世恩爱
  (语译如前)
  那时,那位天子,听佛所说,欢喜而随喜,稽首佛足后,实时隐没不现。
  五九八、睡眠经:佛告天子,不贪于睡眠,不欠呿,常欣乐知量而食,而精进的话,就可开发圣道。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有一位天子,其容色很绝妙,在于后夜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在一边。其身上的光明,遍照于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那位天子曾说偈而说:
  沉没于睡眠 欠呿不欣乐 饱食心惯闹 懈怠不精勤
  斯十覆众生 圣道不显现
  (如果都沉没于睡眠里,都欠呿〔张口运气〕而不欣乐。食的饱饱,而心却愦闹,而懈怠不精勤。此十种事会覆障诸众生,使圣道不能显现)(虽指十种事,而偈中只举出五事。1.睡眠、2.欠呿、3.饱食、4.心愦闹、5.懈怠)
  那时,世尊说偈回答说:
  心没于睡眠 欠呿不欣乐 饱食心愦闹 懈怠不精勤
  精勤修习者 能开发圣道
  (其心沉没于睡眠,常欠呿而不欣乐,饱食而心愦闹,懈怠而不精勤的人,如果能精勤修习,而舍弃这些法的话,则能开发圣道!)
  那时,那位天子,又说偈说:
  久见婆罗门 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过 永超世恩爱
  (语译如前)
  那时,那位天子,听佛所说,欢喜而随喜,稽首佛足后,实时隐没不现。
  五九九、缠结经:人都被内缚所缚。如想解缚,即应安立于戒,修习慧心。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有一位天子,其容色很绝纱,于夜间时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在一边。其身上的诸光明,乃遍照于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那位天子说偈而说:
  外缠结非缠 内缠缠众生 今问于瞿昙 谁于缠离缠
  (只外入处的缠结,并不能真正缠结众生,有了内入处之缠结,才能真正达成其缠结诸众生。我现在应该去请问瞿昙,到底要怎样修,才得以离开这些缠结的缠缚呢?
  那时,世尊说偈回答说:
  智者建立戒 内心修智慧 比丘勤修习 于缠能解缠
  (有智慧的人,则应建立禁戒〔修持戒律〕,内心要修习智慧。比丘这样的勤于修习的话,对于这些缠结,定能得以解脱其缠缚。
  这时,那位天子又说偈说:
  久见婆罗门 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过 永超世恩爱
  (语译如前)
  那时,那位天子,听佛所说,欢喜而随喜,稽首佛足后,实时隐没
  不现。
  六○○、难可忍经:如龟以壳藏其四足与头尾那样,而能制意、不依、不害他,就不会有诽谤,而得涅槃。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有一位天子,其容色很绝妙,在于后夜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在一边。其身上的光明,遍照于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那位天子说偈而说:
  难度难可忍 沙门无知故 多起诸艰难 重钝溺沉没
  心随觉自在 数数溺沉没 沙门云何行 善摄护其心
  (有一种没有智慧的出家沙门,是难以度脱,难以忍可而住。都多多的起诸艰难,重重的溺于沉没。)
  (其心意都随着其感受,去自在享受,因之而数数〔屡屡〕溺于沉没。到底沙门要怎样去修行,才能善摄护其心呢?)
  那时,世尊说偈回答而说:
  如龟善方便 以壳自藏六 比丘习禅思 善摄诸觉想
  其心无所依 他莫能恐怖 是则自隐密 无能诽谤者
  (如龟之善于方便,能用其龟壳去自藏其六物〔四足、头、尾〕那样。比丘应当常习禅思,以善摄其感觉想念。)
  (其心要修至无所依恃,也不使他人生起恐怖。这就是隐密自已,不会有人能诽谤的!)
  这时,那位天子又说偈说:
  久见婆罗门 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过 永超世恩爱
  (语译如前)
  那时,那位天子,听佛所说,欢喜而随喜,稽首佛足后,实时隐没不现。
  六○一、萨罗经:本经叙述如果名色灭而无余的话,则永断生死,而灭苦乐。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有一位天子,其容色很绝妙,在于后夜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其身上的光明,遍照于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那位天子说偈而说:
  萨罗小流注 当于何反流 生死之径路 于何而不转
  世间诸苦乐 何由灭无余
  (萨罗〔池、渊〕里,有小流水之注入,应当要怎样才能反流呢?在于生死的径路,要怎样才不会一再的轮转呢?世间的种种苦与乐,要如何才能得以灭尽无余遗呢?)(萨罗译为池、渊,转申为生死轮回)
  那时,世尊说偈回答而说:
  眼耳鼻舌身 及彼意入处 名色灭无余 萨罗小还流
  生死道不转 苦乐灭无余
  (如眼耳鼻舌身,以及那个意入处,暨名色〔心、物〕,都灭尽芜余的话,萨罗〔池、生死〕就小有远流〔枯竭而无水可流出,也就是生死已断〕。到这时,则生死之道,已不会再转,苦乐等都已灭尽而无余遗。)
  这时,那位天子又说偈说:
  久见婆罗门 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过 永超世恩爱
  (语译如前)
  那时,那位天子,听佛所说,欢喜而随喜,稽首佛足后,实时隐没不现。
  六○二、伊尼耶经:本经叙述眼等之六,如果离欲的话,就会解脱。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有一位天子,其容色很绝妙,在于后夜之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其身上的光明,遍照于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那位天子,说偈问佛说:
  伊尼耶鹿 仙人中之尊 少食不嗜味 禅思乐山林
  我今敬稽首 而问于瞿昙 云何出离苦 云何苦解脱
  我今问解脱 于何而灭尽
  (如伊尼耶〔鹿之一种〕之鹿之 ,乃为仙人当中最为尊贵的,为少食,为不嗜着于诸味,都在禅思而喜乐在于山林寂静之处)(伊尼
  耶鹿之 ,为胫的一端。佛的双踹纤圆微纱,有如鹿王之 ,故称之,是三十二相之一)。
  (我现在恭敬稽首礼拜!要请问这位瞿昙世尊镇!到底要如何才能出离苦处?要怎样才能由苦恼得到解脱?我现在要请问能解脱的道理。到底要如何才能得到灭尽呢?)
  那时,世尊说偈回答而说:
  世间五欲德 心法说第六 于彼欲无欲 解脱一切苦
  如是于苦出 如是苦解脱 汝所问解脱 于彼而灭尽
  (世间有五欲之德〔五种欲之功用〕,心法〔意〕则排为第六。如果对于这些欲,已没有欲望的话,就能解脱一切之苦。)
  (若能如是的话,就是已由苦恼超出。若能如是的话,就是已由苦恼解脱。你所问的解脱,就是在于这情形之下,灭尽而解脱的!)
  这时,那位天子又说偈而说:
  久见婆罗门 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过 永超世恩爱
  (语译如前)
  那时,那位天子听佛所说,欢喜而随喜,稽首佛足后,即隐没不现。
  六○三、诸流经:本经叙述信与不放逸与智慧的功德。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有一位天子,其容色很绝妙,在于后夜时,来诣佛所,稽首
  佛足,退坐在一边。其身上的诸光明,乃遍照于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那位天子说偈问佛而说:
  云何度诸流 云何度大海 云何能舍苦 云何得清净
  (怎样才能度脱诸流〔生死瀑流〕呢?怎样才能渡过大海〔生死苦海〕呢?怎样才能舍弃一切苦恼呢?怎样才能得到清净呢?)
  那时,世尊即说偈而说:
  信能度诸流 不放逸度海 精进能除苦 智慧得清净
  (信就能渡过生死的瀑流,不放逸就能渡过生死的苦海,精进即能除弃苦恼,有智慧即能得到清净。)
  这时,那位天子又说偈而说:
  久见婆罗门 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过 永超世恩爱
  (语译如前)
  那时,那位天子听佛所说,欢喜而随喜,稽首佛足后,即隐没不现。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二完

<- 第二十一卷第二十三卷 ->

佛经,佛经研究,阿含经,杂阿含经白话文_张西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