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 > 金刚经

<- 金刚经读诵_慧安康金刚经浅释_宣化上人 ->

金刚经要义_净空法师

  金刚经要义
  净空法师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
  佛七自古以来,就是要专心办道的。在这个七天当中,要得一个成就。所谓的成就,就是《弥陀经》上跟我们讲的一心不乱。一心不乱的功夫,通常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的功夫是理一心不乱,所谓理一心,跟宗门里面所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是同一个境界。
  其次的成就,是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也就是断见思烦恼,断证的功夫等于小乘阿罗汉。最低的成就,是我们讲的功夫成片,前面两种确实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得到的,但是功夫成片,确实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什么叫功夫成片?在二六时中,我们现在所谓的二十四小时里面,心里面只有一声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决定不会起一个妄念,这叫做功夫成片。由此可知,结七念佛,是有它殊胜目的之所在。佛七当中讲开示,这个打闲岔了,那有这种道理。讲开示,就把人心讲乱了,换一句话说,你功夫成片得不到的。为什么我们在佛七当中,不但讲开示,还要讲一个半钟点?说实实在在话,就是因为大家在这里结七念佛,功夫成片决定得不到!为什么得不到呢?妄想太多,杂念太多了!这是我们念佛同修这么多年来,这一句佛号念不好,这是一个很严重的大问题,大家不要把这个等闲视之,严重的问题!
  因此,我们在去年这一年,讲了一部《金刚经》,这是许多年来,至少有十几二十年了,我没有看过《金刚经》,大家要我来讲,我想想,那也有道理,道理在哪里呢?大家念佛功夫不得力,为什么不得力呢?没看破,没放下。这是我们功夫不得力的原因。所以在去年,一直讲到今年年初,将《金刚经》细说一遍,我们总共用了两百四十八个小时,把《金刚经》讲圆满了。同修们找我讲《无量寿经》,我想了一想,这十年当中,我《无量寿经》总共讲过九遍,的确是说的很多了。为什么放不下?没看破!什么叫看破?宇宙人生的真相不了解!这个答案,当然最简单的、最普遍的是金刚般若。一切大乘经,像《楞严》、《楞伽》、《华严》、《法华》都详细的讨论到这些问题。《金刚经》上文字虽然不多,但是内容绝不逊色于其它的大乘经论,这是字字句句都含无量义!
  《金刚经》在中国佛教,巳经超越了宗派,无论那一个宗派,无论修学那一个法门,几几乎乎没有不读《金刚经》的,这一部经典在中国佛教,确实是家喻户晓,人人读诵。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智慧;佛法所求的,诸位要记住,高度的智慧,究竟圆满的智慧,唯有智慧才能解决一切问题。那些问题呢?大的问题来说,生死的问题、轮回的问题、十法界的问题、成佛做祖的问题,这是大的。没有智慧不能解决,没有智慧做不到!小的问题,我们现前身心安乐,我常常跟同学们讲,用功如果得力,功夫是什么?清净心。心地清净,心清净,你的身就清净,百病不生,这是眼前的好处。你的身体一年比一年健康;你的容貌一年比一年好看,这是小的。
  我看许多同修,很多有病苦,常来问我,病苦什么原因呢?|念佛功夫不得力,你的心不清净。诸位记住,病痛的根本原因,从妄念起来的,从烦恼起来的。我们中国俗话说:「忧能使人老」,你常常在忧虑烦恼当中,你怎么能不老呢?你怎么能不衰呢?又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所以欢乐的时候,你人就不容易衰老。我们佛法无论是大乘、小乘,显教、密教,都教给我们要法喜充满,你的法喜跑到那里去了,你怎么会活的这么苦恼呢?这就是没有智慧,这就是不如法。所以,我们过去看《坛经》,对于六祖慧能大师,我们很赞叹,我们很感动,能大师见五祖的时候,你看他怎么说的,他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可见得人家的生活,是生活在智慧里面,我们想想,弟子心中常生烦恼,我们生活在烦恼里面。这不就大错了!怎样转烦恼成菩提?菩提的样子,就是法喜充满,就是圆满的智慧。所以没有智慧,怎么能解决问题。
  说到智慧,金刚般若是智慧里面最圆满的、最究竟的。金刚般若在什么地方?在生活当中。所以,《金刚经》一开端,释迦牟尼佛表现在生活上。这个经的发起跟一般经发起不一样,一般经典多半是放光现瑞,用这种来发起。而金刚般若的发起,是释迦牟尼佛到舍卫大城去乞食,着衣持钵,这是出家人天天要干的事。人在社会里面,不能没有工作,不能无所事事,出家人做什么事呢?出家人就是托钵,天天要到外面去托一钵饭,搭衣持钵,那是究竟圆满的智慧﹔这就说明了,究竟圆满智慧原来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释迦牟尼佛穿衣是金刚般若,托钵是金刚般若,吃饭是金刚般若,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是究竟圆满的智慧,他用这个来表演,做出来给我们看。
  我们在这个地方,要能够体会,要能够领悟,为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没有智慧?这一桩事情,表演的最圆满、最周到的那要算是《华严经》的五十三参了。《金刚经》上是佛示现给我们表演的,五十三参里面,有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在家出家的,每一个人生活,跟《金刚经》上释迦牟尼佛的生活没有两样,都是生活在究竟圆满智慧之中。生活是究竟圆满的智慧,工作是究竟圆满的智慧,处事待人接物,点点滴滴没有一样不是究竟圆满的智慧,这叫学佛。我们回过头来,大家《无量寿经》念的很熟,《无量寿经》上给我们讲三种真实:第一个「真实之际」,这一句话就是真如本性,宗门里面讲的真如本性,是我们学佛的目标之所在,见性成佛。
  第二个「住真实慧」,我们是不是安住在真实智慧当中,真实慧就是金刚般若。
  第三「惠以众生真实之利」,我们自己住真实智慧,然后才能给一切众生真实的恩惠。真实的恩惠,不是说拿到财物金钱去帮助,不是。做出一个样子给他看,让他看到你这个样子,能有所感动,有所体会,进一步要效法你,向你学习,这就是真实智慧,这个惠是恩惠之惠。释迦牟尼佛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可见得不单单是讲的,做出来了。
  我们说的最简单,说的最浅显,佛、菩萨示现在人间,就是给我们作一个做人的最好的榜样,生活最好的榜样,工作最好的榜样,我们跟他学习就对了。同样一个道理,我们做佛弟子,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生活行为可不可以做为一切大众的好样子。这个我在讲席当中,常常提示同学们,我们人要做人的好样子。诸位在家,你的家庭要做所有一切家庭的好样子;你做生意,你有开店,你有公司行号,你在你这个行业里面,做最好的榜样,这叫佛弟子,这叫做学佛。想想看,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能不能给人做样子?可不可以叫一切众生都来效法我,都来学习我?如果我们学佛学的这么烦恼,学的这么苦,人家还敢学?看到我们早就跑掉了,吓走了!这一定要懂得,佛法不是单单讲理论,单单谈玄说妙,没有这回事情!佛法所讲的,都是讲的我们日常生活。所以这几天时间虽然不长,我们等于说,这个十几年,几十年当中,我们藉这个机会做一个总检讨。我们的毛病到底犯在什么地方?归根结底来说,第一个是放不下。为什么放不下呢?看不破。诸佛菩萨在这个世间所示现的,诸位如果仔细把《金刚经》给它核对核对,就恍然大悟,他们真的做到了。像近代禅宗的虚云老和尚,我们净土宗的印光法师,他做到了什么呢?《金刚经》上字字句句,都是观行的总网领,也就是佛法修学的最高指导原则,他们完全符合。不仅仅是大家晓得的,《金刚经》上两句话,佛教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从这两句话开悟的。其实字字句句跟这两句同样的重要,当然这两句也非常之好。我们也要在这个地方做一个讨论,所以这是大家必须要把它记清楚的。
  我们学佛,到底为的是什么?我学的是什么?我得到了些什么?常常这样反省,你就觉悟了。不反省,你就迷惑了。迷了,就继续搞六道轮回;觉悟了,不但超越六道,给诸位说,实实在在超越十法界。六道十法界从哪里来的?这个要清楚。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本来是成佛的,本来是平等的,「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一语道破!十法界是怎么来的?妄想来的。你打妄想,原来是一真法界,这一打妄想,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了。再一有执着,那就更麻烦了,「执着」在十法界里头就变成六道轮回了。因此,破执着就超越六道;断妄想就超越十法界。因此,佛法修行的纲领,不可以不知道。
  总纲领是什么呢?你们一进佛门,就教给你了|三皈。三皈是传授学佛的总纲领、总方向。皈是回头,回头是岸!从哪里回头呢?从一切错误里头回头。教你皈依佛,佛是觉的意思。所以,你不要误会,皈依佛,看到佛像里的佛,那你就错了,你就迷信了!佛不是这个意思。《金刚经》上破一切执着,这个到后面会跟诸位提起的,皈依佛就是皈依觉。从哪里皈呢?迷惑颠倒,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皈依觉。从今以后,我要觉而不迷。
  皈依法,法是什么?法是正知正见。《法华经》上讲的:「入佛知见」,能不能入得了呢?金刚般若就是佛知佛见。你有没有从一切邪知邪见回过头来依佛知见呢?这个叫皈依法。
  第三个叫皈依僧,僧是清净的意思,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从一切染污,我们今天讲的,心里的染污、精神的染污、思想的染污、见解的染污,最后到身体的染污;再推到外面去,环境的染污,我们从一切染污里面回过头来,依清净。心清净了,身就清净,身心清净,环境就清净了。所以,佛法的修学,修什么?修觉、正、净,佛法那里有迷信。
  用什么方法修?方法很多,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就是方法,门是门径,门道。方法门道,无量无边,诸位要知道,都是修的觉、正、净。他修觉正净,这个法就是正法,是真正的佛法。如果他那个方法、门道不是修觉正净,不是修觉正净就是迷、邪、染,迷邪染就是邪法,不是佛法。佛法无论那一个宗派,无论什么法门,决定是修觉、正、净的。
  我们想想,我们每天这个生活是在觉、正、净里面,工作是在觉、正、净里面,处事待人接物是在觉、正、净里面,是不是这样子呢?如果不是的,那我们就错了!我们学的不是正法了!我们还是搞迷、邪、染,世法里面的迷、邪、染巳经太多了。再加上佛法的迷、邪、染,那还得了吗?佛可没有这么教我们。《金刚经》上说的很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给我们讲的很清楚,世法|因缘所生,缘起性空。佛法|佛法还是因缘所生,所以佛法也是当体皆空,了不可得。这是教给我们,世法、佛法都不可以执着。「应无所住」,这个「住」就是执着,并不是叫你世间法不要执着,佛法可以执着,那就错了!经上讲的很明白,佛法也不能执着,统统要放下。我们今天为什么放不下?事实真相没有搞清楚。释迦牟尼佛生活,为什么生活的那么潇洒?为什么生活的那么自在?他的生活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人家兑现了。我们今天学,就要学佛,就要学菩萨|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接触外面的境界,充满了圆满的智慧,你的生活怎么不快乐,你怎么不欢喜,当然表现的是法喜充满。你生活的很快乐,别人看到,他就会感动。
  我们住在加州,好象是前年,我们的邻居,一些外国人,问我们悟学,悟学懂英文。问她:「你们是干那一行的,为什么天天那么快乐?」他们看了羡慕,为什么生活的这么快乐?她还不会回答!我就教她,以后再遇到这个事情,我们学佛的,学佛就快乐!这是机会教育!所以学佛的人一天到晚愁眉苦脸的,人家看到都害怕,谁还敢进门!你看诸佛菩萨,法相庄严,教人看到令人羡慕,佛菩萨虽然表现在这个日常生活当中,实在讲,众生的烦恼太重,业障太重了!重在哪里呢?看不出来,没发现。在面前都不能发现,你就晓得,这个障碍多重!
  世尊天天这样表演,从来没有间断,我们想,当然不能说是没有人不知道,知道的人一定很多,但是从来没有人提起这桩事情,这一天须菩提尊者,他提出这桩事情。所以,他在大众当中,站起来,赞叹释迦牟尼佛,稀有世尊。什么稀有,原来世尊累劫所修的,所证的,证的究竟圆满的果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就把这个法用在日常生活当中,这叫稀有!穿衣吃饭,点点滴滴都是无上正等正觉,这个无上正等正觉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无上究竟圆满的智慧,这才是真正稀有,接着他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附嘱诸菩萨,菩萨是学生,佛怎样护念学生,做出来给学生们看,不是光会说,做出来给你看,让你在生活当中,去体验。生活当中去学习,去实践。这叫真的护念,这个是真的附嘱,附嘱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托付的意思,你们懂得了,明白了。你们做到了,还要教化一切众生,要给一切众生做好样子!换一句话说,要希望一切众生个个觉悟,个个都过到真实美满的智慧的生活,这是佛的本愿。佛为什么要有这个愿呢?因为佛觉悟了。佛明白了。我们糊涂、迷惑颠倒,不知道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不晓得!迷了!以为别人跟我都不相干,我好就可以了,我何必管别人!这是一个很大错误的观念,基本上的一个错误。不晓得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
  所以真正觉悟的人,他的慈悲,这个慈悲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爱护,关怀。他对于一切众生的爱护关怀,无条件的。无缘-无缘就是没有条件。为什么没有条件?因为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不一定示现在佛门里面,做法师、做居士,不一定!也示现做外道的。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的,胜热婆罗门,是婆罗门教的领袖,变型外道,这都是其它宗教里面的首领,他是佛菩萨。他所教化众生,原理原则跟佛所讲的没有两样,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目标。但是方法手段不一样,你仔细去观察,他的方向目标一样,这真正了不起。伟大!我今年二月一号接受澳洲昆斯兰少数民族事物局局长的邀请,他们在昆斯兰办了一个多元文化论坛,邀请我去做一次讲演,他这个论坛的目的,非常之可贵,我们如果拿佛法来说,这个人是佛菩萨,他是犹太人,是以色列犹太人,入籍在澳洲,澳洲的公民,他是信犹太教,他这个论坛的目的,是希望集合世界上各种不同的宗教,他现在有十四个不同宗教团来参加,大家在一块开诚布公,如何能够团结,如何能够消除种族的隔阂,这个文化背景不同的隔阂,以及宗教信仰的隔阂,因为现在澳洲开放移民,各地方去移民的人都很多,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以后如何能在这个地方,和睦共处,互助合作,这个观念就是佛菩萨,这还得了吗?我们一般所看到的排斥!他们要求怎么来合作,这是我前几年在此地,也是佛七当中,讲演的时候,我也提出了一个想法,跟他的想法非常接近,所以他邀请我,我很欢喜,那一天跟十四个宗教的团体见面,我赞叹他们,他们是真正的菩萨,完全拋弃个人,来求这个社会的安定,求一切大众真正的幸福,所以我希望这个论坛,能够将来推展到澳洲其它的各个城市,慢慢再能够发展到全世界,它的目标,的确是世界和平。
  但是和平不是喊口号,喊口号没有用处的,一定要把这些隔阂意见,把它化解消除,从各种不同的这个里面,找到它的共同点,你譬如它们这个宗教里面,神爱世人,他们讲求博爱,讲求爱世人;我们佛法讲慈悲,这是个共同点,所有宗教都有一个共同点,我们从这个共同体点出发,不同的地方,暂时放下。先来发扬光大共同点,然后我们有了智慧,再把不同的地方把它圆融出来,可不可以圆融,决定可以的,没有不能圆融的,从理论上来讲,都是从自性里头变现的,那有不能圆融的道理,华严经里面讲,「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真理,我们达不到,是因为自己有业障,自己没有智慧,如果有智慧,所有一切隔阂都能够化解,你说这一个世界多么美好。是一个以色列人犹太教的教徒,在领导,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个是真正菩萨,是佛菩萨示现的外道身。世界上依旧有很伟大的人在,这些人默默的在耕耘,我那一天参加之后,他们对我非常欢喜,当场就邀请我跟馆长,做为他们永久的会员,我们也答应了,但是不能常常去。他们说不能常常去,要我们派代表参加,他的会是每一个月聚会一次,来研究怎样叫这个社会能够得到和谐,各种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能够互相合作。互助合作,这个非常非常伟大的构想,这是任何宗教家听到都衷心的赞叹!
  那么在金刚经上,须菩提看到了,这是释迦牟尼佛的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就是金刚般若波罗蜜。也就是究竟圆满旳智慧,或者说这个经上的术语,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表现在生活里面,那么我们同学当中。所以,他就对着佛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个善男子、善女人,是指的同学。佛做到了,我们同学还没有做到!虽没有做到,我们发心了,这一点非常难得!发心了,当然他就做,没有不做的,没有不做的。但是没有佛那么样的圆满,没有佛做的那么样的自在,那原因在哪里呢?须菩提很聪明!真的是极其善巧方便!代大家问了两句话,那两句话就是毛病结症之所在,一个是云何应住。一个是云何降伏其心,我们想想,我们的病根,是不是这两个呢?前面第一个,这个心不晓得安在哪里。第二个就是妄念,妄念太多,妄想太多了。如何能把妄想给断掉。降伏其心,就是断烦恼。由此可知,这个心不知道安住在哪里,这是妄想。念头太多,那是烦恼!念头是什么?是非人我,贪瞋痴慢,这个就是华严经讲的执着,妄想执着。云何应住。是解决妄想的,云何降伏其心,是如何能突破执着,这两个问题要是解决了,就超越十法界了。所以,他这两个问,意思无限的深广,而且问的这个技巧,实在讲是太高明了。两个问题,佛在答复的时候,是把它归纳在一个。实在讲,两个问题是一体的两面。
  所以佛,在具体答复他,菩萨要怎样降伏其心。佛教菩萨,教菩萨诸位要记住,就是教我们!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你能够生这一个心,这就是佛心。这就是真心。一切众生之类,类是种种不同的类别,像我们现在眼前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这都是类别。一切众生之类,用什么心?用清净心,用平等心,用大慈悲心,来看待。不能有分别,有分别就错了!分别执着,那个是麻烦的根本,烦恼的根本,众生分别,所以,他不能超越六道轮回。他不能脱离烦恼,如果,你要想超越轮回,脱离烦恼。怎么办呢?一切都不要分别、一切都不要执着,就行了。你就超越了。不执着;超越六道!不分别;超越十法界!帮助一切众生,这是大慈悲。所以,对于一切众生,要有诸佛菩萨一样的心怀,帮助别人,佛菩萨度众生,这经上也讲的很清楚,佛不度无缘之人,什么人与佛有缘,他肯接受就有缘,他不肯接受就没有缘。我们又常常听到,佛事门中不舍一人。佛菩萨真慈悲,不会舍弃一个人,问题我们肯不肯接受,肯不肯依教奉行。这个肯的标准是要真的照做,那么帮助众生,不是帮助他一个阶段,帮助他到究竟圆满,这个究竟圆满,就是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换句话说,我们要一直帮助他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他要没有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我们的帮助还没有尽到,这是应当要做的,这个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句就是教给我们而生其心,要生这个样的心,生了心怎么样,生了心要无住才行,如果你生了心,你心有所住了,那就坏了。有所住什么?你着了相了。所以接着说「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你看人家的心多干净,释迦牟尼佛穿衣是用这个心,衣服穿的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没有着相!释迦牟尼佛去托钵,天天吃饭,他也不着相!一举一动都给人做好样子。心里头干干净净,真的是一尘不染,也就是决定没有丝毫的分别执着,帮助一切众生,没有想到,哦!我对人有恩惠,我对人有帮助,没有。念头完全没有。所以才叫做无缘大慈,如果我帮助你常常念着你,我对你多少恩惠,那个就不是无缘了,那是有缘,有条件的!这无条件。这才能看出,诸佛菩萨伟大之处,第一个他这个心量拓开,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那么紧接着,这一句特别提醒我们,「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这个四句话,大家都很清楚,金刚经我相信每个同修都念过,其它的记不得,大概这个会记得,这四句会记得,可是这四句的意思呢?你能够透彻的明了,那真的就不见得了。这个四相给诸位说,包括了世出世间所有的法相,我们今天讲现象,所有一切现象,不出这四句,佛教给我们要离四相,离四相是离世出世间一切的法相,我相、人相,我相是执着自己,这个身体以为是我,能够思惟想象的,以为这个是我,那个叫什么?那叫四见!后面会讲到,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把这个东西,当做我,这是错误的,这个可以说一切错误的根源,根本!与我对立的,都叫做人。所以这个人不是说我看做一个人,不是这个,那你把这个意思看的太窄小了。九法界一切有情众生,都包括在这个人,这个范围里面,可见得这个人相的范围,非常非常的广大。这个十法界全部都包括在其中,我们称畜牲、称饿鬼、称地狱,都用这个人来代表,往上面去,诸佛菩萨,也用这个人来做代表。众生相的意思就深了,这所有的法相,这一切现象,他的真相是什么?这些现象,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佛告诉我们,世出世间,所有的现象,我们佛经里头的名词,叫十法界依正庄严,我们现在这个世间人讲的宇宙人生,这是宇宙万有,用这个名词来说,它是从哪里来的,它是怎么形成的,如何演变的,佛给我们讲,众缘合和而生,众生相。既然是众缘合和而生的,那个里头的意思,真正的意思就是,它没有自体,所谓是当体皆空了不可得,众生相含这个意思,告诉你相有!体是空的,体不可得!世法是众缘所生的,缘生缘起性空,般若经上讲的,缘起性空!佛法也是缘起性空,所谓诸位要晓得,真心本性里面,没有佛法,六祖讲的好,本来无一物,佛法也是一物,本来也没有。你看这众生相含义多深,所以听众生的时候,人就觉悟了,就晓得宇宙人生的真相。寿者相是说什么呢?是说这些现象,存在的时间,长短,这叫做寿者相,它存在的时间到底有多长,金刚经到最后,有一首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那个如梦幻泡影就是众生相;如露亦如电,就是寿者相;它存在的时间有多久,像露水一样,像闪电一样,两个比喻,两个意思,你才晓得,这个金刚经字字句句含无量意,露水是讲它的相续相,譬如我们一个人在世界上能够活几十年,能够活一百年,那是如露,这是讲相续相,如电呢?电是讲真实相,不是讲相续相,如果不讲相续相,那像佛在仁王般若经上所讲的,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就像闪电一样,所以现象存不存在呢?现象的确不存在,你从众生相跟寿者相就认识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才晓得当体皆空,了不可得,所以佛在整个结论来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我们要问,因果是不是在万法之内?是的,没错。为什么说因果不空,诸位要晓得,因果是能变的,因是能变,果是所变。为什么有十法界?它有因!有佛的因,它就现佛法界,有菩萨的因就现菩萨法界,同样一个道理,有恶鬼的因就现恶鬼法界,有地狱因,就现地狱法界,所现的这些相,谁现的,自己心里变现的,就跟人作梦一样,你天天作梦,那个梦谁叫你做的,谁在那里主宰的,没有!自己念头变现的,我们今天讲,意识心变现的,你人心地善良,慈悲。天天作美梦!人一天到晚贪瞋慢,嫉妒障碍,天天晚上作恶梦,梦里自己作的,没有人作主宰!你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自性!随缘变现的,随什么缘呢?业因这个缘变现的,有此可知,整个宇宙人生,究竟是什么呢?就是因缘果报的相续相!除了这个之外,什么都没有!你真正看穿了,看明白之后,你怎么会不放下呢?人家怎么样对我坏,怎么样想整我,我都放下,为什么呢?我知道业果相续!当体皆空了不可得,这个时候,真智慧现前,你的心必定是真诚清净平等大慈大悲,你在表现在生活当中,就像六祖所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世间人有没有过,没有过,为什么没有过,因为这个相刹那生灭,只看到业果的相续,你才晓得金刚经上这个四相包括了世出世间一切法,那个诸佛如来,所住的一真法界,所住的实报土,实报土也是自性变出来的,清净心中,也没有一个实报土!它为什么会实报土呢?清净心变的,纯净之心,变的境界,实报土!清净心但不是纯净,变四圣净土,四圣就是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声闻、缘觉,没有超越十法界,十法界里面的,那是净而不纯,纯而不净,这个变六道的报土;所以我们今天的心,这个心是染而不净,那么佛最后这一句话说,有这四相就执着这四相,分别这四相,执着这个四相,这不是菩萨,这个标准很高。我们今天受了菩萨戒就当菩萨了,但是我们受了菩萨戒当菩萨也是真的,也不是假的。所以菩萨的标准很多,我们不是金刚经上的标准,金刚经上是佛的标准,这个菩萨的标准是,就是通常我们在华严经上的标准,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就是超越十法界的,是这样的菩萨,所以说,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如果我们当中加几个字,则非一真法界的菩萨。就清楚了。因为十法界之内的,有声闻、有缘觉、有菩萨、有佛,那个佛也比不上金刚经上这个菩萨,他没有超过十法界,你想天台家所讲的四教,藏、通、别、圆,藏教佛、通教佛,都在十法界里面,没有明心见性,别教的佛超越了,别教的佛,是等于圆教二行位的菩萨,也就是四十一品无明破了十二品。由此可知,藏教佛跟通教佛都没有破无名,一品无明也没有破,那么这个地方讲则非菩萨标准在此地,我们要清楚。你要清楚,事实真相要清楚,清楚叫做看破。看破之后,你自然放下了,不要人劝。你看不破,怎么劝也没用。事实真相没搞清楚,搞清楚之后你才晓得,没事,什么事都没有。没事,你晓得那个心情多舒服多自在!没事情!没有忧虑的事,没有牵肠挂肚的,那个才叫真自在。那个时候,你过的日子,那是真的生活,真人的生活,我们现在过的不是人的生活,所以这一次,这一些找我讲金刚经的同修,他们也很有功德,来发心来祈请讲金刚经,那么这个经过去我也讲过好多遍,可是想想从前讲的,不行了。意思都没有讲出来!不是我吝法!我自己见不到!自己见不到,现在回过头来再看的时候,喔!金刚经字字都放光明,其味无穷。
  那么在生活上,要怎么做呢?如何落实在我们生活的层面,佛教给我们,佛在这个地方所讲的,都是非常重要的原理原则,「菩萨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布施的范围广!这两个字,要用浅显的字句来讲,就是我们平常人所讲的提得起放得下。布施是这个意思。与法应无所住,这个法是世法佛法,都无住!无住就是不执着!世法佛法里面,都没有分别,都没有执着,这个叫应无所住,我们今天样样分别,样样计较,这个不行!这个苦难有得受,金刚经这个法门,不是对普通人说的,佛在经上讲的很清楚,是为发大乘者说,为发上上乘人说,不是给普通人讲的,唯有大乘人,上上乘人,圆顿的根性,一生就把问题彻底解决了,不是要搞三大阿僧祗劫,那个太麻烦了,大乘人就应当要遵守这个原则,与一切法不分别,不执着,但是一切法呢?一切法,我们行。像最平常的,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从哪里做起,穿衣吃饭做起,衣服没有洗干净,恶!为什么不洗干净?衣服没有折整齐,恶!为什么不把它折整齐?生活上,恶!杀、盗、淫是恶,那个里头别的也找不到!我擦桌子,桌子没擦干净,是恶!我吃饭,摆碗筷,碗筷摆的不整齐是恶!点点滴滴。那些恶是指这些事情。我们今天学佛,把断恶修善,把这个跟生活完全脱了节,你这个佛法学了有什么用处。你在你家庭里面,你家庭有长辈,有父母,你对待你父母的时候,没有尽到孝道,恶!一个不好的面孔给父母看到,恶!你要断这个恶。
  你有子女,小孩学大人的榜样,你要做个好样子,给你儿女看,这个叫善!不是好样子,是恶!断恶修善从这里做起,这叫真正学佛!我们这个家庭,不能给邻居做一个好榜样,恶!你才晓得布施两字,包括我们一生,一个人从早到晚,从出生到离开这个世间,一生一世,点点滴滴都在这个布施里头,两个字包括尽了,你们看到布施,到道场去捐几个钱,那个叫什么。无量无边的法门,你才修了那么一点。你怎么能会成就?大错特错。所以诸位一定要晓得,今天时间到了,这个行于布施,里头的意思长了,总要多说几句,让你们晓得,我们怎么过日子,怎样把我们的生活变成金刚般若,把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处事待人接物,变成佛菩萨一样,佛菩萨不是供在那个地方,佛菩萨就是自己本人,这个人叫做学佛,这个人在佛法当中,得真实的受用。
  那么这几天,同修们有好多好多的问题不能解决,我们金刚经刚刚讲完,这个地方大概排了五天的时间,我五天的时候,跟诸位报告是金刚经的精华,你看我两百四十八个小时,讲一部金刚经,这五天也讲一部金刚经。
  ◎昨天讲到佛在经上教给我们怎样生活,也就是教导我们怎样过日子,怎样工作,怎样处世待人接物。佛只说了八个字,「应无所住行于布施」,言语非常简单,可是内容是无尽的深广。不但是教我们怎么做人,这两句话把九法界众生的生活全都包括在其中,如果能够依教奉行,也就是说真正能够做到,这就是菩萨,就是佛的真实的学生、如来弟子。
  经文里面我们必须要明了的就是布施,布施包括了我们全部的生活,布施的意义就是舍,我们讲施舍。譬如你在家庭里面做一个家庭主妇,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那么你从早到晚忙着家务事,不懂得这个道理的时候每一天做同样的工作,做了几十年,又烦又累、怨声载道!那叫什么?那叫造业。你每天的生活起心动念,所做所为,全叫造业。可是你懂得佛法呢,那不一样了,在修布施波罗蜜,那怎么会一样。而这个布施的境界,非常广大,不要以为家里就是几个人,我为他们服务,那你那个心量就太小了,你的眼光也太小了,你只看到这么一点点,你不知道它影响有多大。
  做这些家务事情,要劳力要体力,要去想应该怎么做,这个想是用智慧,身心都在行布施,照顾这一家人,让这一家人生活过得很舒适,这是你行菩萨道,你的家庭就是道场,你的家人就是你度化的对象,《华严经》上告诉我们,布施有外财有内财,劳力跟智慧都是属于内财,身外之物你赚了一些钱来布施,那是外财,内外都是舍。
  由此可知,你去工作,你替别人作工,你在公司里面也是行菩萨道,将你自己本份的工作做到尽善尽美,你对这个公司是布施;公司是服务大众,对于社会是布施。你才晓得这个像水的波纹一样,一个小石头投在水面上,那个波纹愈远愈广大了。同样是一个家庭,一个幸福的家庭,你会影响到旁边的邻居。昨天跟诸位说了,佛教导我们,没有别的,让我们在这个世间做一个人,就是一切人的好样子。我们的家是一切家庭的好样子;你从事于经商,你的公司是全世界公司最好的榜样,这叫佛法,佛法里面样样都第一,没有第二的,所以佛法是平等的,世法平等无有高下,没有说「我第一,你第二」,没有。我们在《楞严经》上看到二十五圆通章,二十五位菩萨所修的法门不一样,个个都是第一,没有说第二的,你们想想这个味道,这是《金刚经》上讲的「诸法如意」,世法平等,无有高下,有高下那不是佛法了,佛法是不二法,有高下就是二法了,可见得这个义理是无限的深广。
  但是布施,佛在经上跟我们讲的很多、很清楚、很明白,布施是修因,修因后面一定有果报,果报要不要求?不需要求,它自自然然现前,你不要也不行。财布施得的果报是财富,所以财富,你们在这个世间,说「你有这个机会能够赚钱」,没有这个道理,你有能力,你很聪明,你有方法,你有手段,全是假的!这一桩事情诸位要把了凡四训念通了,你就觉悟了,人的一生富贵穷通都是命里注定的,所以「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命从哪里来的呢?命是前生造的因,这一生得果报。前生你修的财布施多,这一生你得财富,前一生财布施你布施的很痛快,布施的很欢喜,这一生你得到的财富源源不断而来,不要操一点心,不要劳一点精神,这财富就来了。如果前世你布施,布施的很艰难,很痛苦,看到人家布施不好意思,布施之后又后悔,这一生能不能得财富?能得,赚得好辛苦。就这么个道理,因果决定是相应的,哪里是你有什么聪明,智慧,手法可以赚得到的!命里没有,你能够赚得到,那一切诸佛都要拜你做老师了,佛没有这个能力。因缘果报丝毫不爽,你种什么因就得什么的果报。我们看到现前的果报就想着我前生造的因,这是佛法里头两句很有名的话,我想很多同学都知道|
  「预知前世因」,你要想知道你前世造作的是什么因。
  「今生受者是」,我这一生所受的报就是。
  「预知来世果」,想想我来世应该怎么样子,果报如何呢?
  「今生做者是」,你想到你这一生所做所为,起心动念,你就晓得,你来生是什么样的果报。这是真理,这才是说的实实在在的,所以财富哪里是你能赚到的。
  那我们现在这一生没有财富,过去生中没有修财布施,现在修行不行呢?也来得及,你真的明白了,命里确实过去生没有,这一生生活艰难,如果肯修,你晚年物质生活不会缺乏。你说「我没有钱修」,我们这个心念会修,见到别人的好事我们看到心里欢喜、赞叹,不必要钱。看到人家的好事,我们忌妒、障碍,想尽方法去拦阻,那我们的罪业就造了。如果有机缘,我们尽心尽力能够帮助它,能够成就它,那这个功德是无量无边。
  做好事不一定要有钱,诸位要明了,多少真正做好事的,都是生活非常艰难的人,而世间这些大富大贵,他们做的那一些好事,往往不见得是真的,这《了凡四训》讲的透彻,讲善恶里面有真的、有假的、有半、有满,差别很大很大。没有钱的人,我们修一块钱的布施,那个福报就很大;有钱的人捐个十万八万,他无所谓的,不见得有你一块钱的福德大,原因在哪里呢?发心不一样。我们生活艰难,很清苦、很贫穷,这一点点拿出来,我们真诚恭敬,这个心是圆满的,功德是圆满的。富贵人家捐的钱虽然多,在他的财富来说,九牛一毛,没在乎,而且捐出来的时候多半是傲慢心。
  举一个例子来说,以我们这个佛门里面来讲,大富长者我们这些出家人要对他恭敬,要对他接待,他的福报当时就报掉了,就没有了;贫苦人到这里来,捐个一块、二块,我们出家人没瞧得起他,他的福报圆圆满满保持着,这一恭敬、一礼敬就完了,报掉了,不一样!老天爷很公道,富贵的人不会永远富贵,贫穷的人不会永远贫穷。富贵人这一生福报享尽了,来生没福了,为什么呢?愚痴,没有智慧。这一些道理事实真相都摆在我们眼前,只要冷静、细心去观察,你就会看到。
  这个世间是什么?就是一个因缘果报的相续现象而已。所以佛在经上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众生迷惑颠倒造作一切罪业,果报现前了,后悔来不及了;菩萨是个觉悟的人。这个里面菩萨跟众生,你懂得它的意思,菩萨是觉悟的人,众生是迷惑人,迷人造业他不怕,果报现前他害怕;觉悟的人他不怕果报,果报来了,那无可奈何,不受也得要受!逆来顺受,造因,起心动念、待人接物不能有一点恶心,不可以有一点点的恶意,你的果报怎么会不美满呢?念念想到利益一切众生,不要想自己,自己受苦好,吃亏就是享福。
  世间人不明了,以为很多人侍候着,这个人有福报。我看法跟你们不一样,多少人侍候,我看到那个人很可怜,为什么呢?身体不好,需要人侍候,他没有健康的身体。我过去在台中跟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七十五岁都还自己烧饭,自己洗衣服,没有人照顾他。人家看到「喔,李老居士好可怜。」多少学生都要侍候他,他拒绝不接受,老师真正在享受,他健康,不需要人侍候,那叫健康。年岁大的人健康是真正的福报,他九十五岁以后才接受学生照顾他。健康是真正的福报,财富不见得是福报,健康的身体,身心清净、自在快乐,那叫真实的福报。
  聪明智慧是果报,法布施是因。如果你前生修法布施,你这一生得到的果报,聪明智慧,如果没有财布施,虽然聪明智慧,物质生活还很清苦,没学佛的时候我们不晓得,学了佛之后我们恍然大悟。我在台湾第一个教导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这个人有智慧,真聪明!前世修的法布施。但生活非常艰苦,就靠一点薪水过日子,他在台大教书拿点钱,买一点书的钱都没有,我们明白前生没有修财布施;修法布施,没有修财布施,所以他的生活很苦。
  健康长寿是修无畏布施。什么叫无畏布施,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慈悲,仁慈,能够怜愍一切众生,能够教一切众生得到身心安稳,离开一些忧患恐怖,你做这种业因,得的果报健康长寿。
  诸位要知道,在因果定律里面,没有吃亏,没有上当的,也没有一个占便宜的。你说我吃了亏、上了当了,那你前生修的因里面有这个果报,绝对不可能的!明白这些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我们的心就安了,纵然我们被人骗了,被人欺负,被人悔辱了,我们的心很清净、很欢喜。为什么呢?帐了了,这个帐结掉了,再一次见面就很欢喜,冤结化解了。冤家宜解不宜结,一个真正聪明智慧的人,记住在这个世间不与任何一个人结怨,我们将来在菩提道上一帆风顺,为什么我们会跟一切众生结怨呢?大概不外两个关系,一个是习气、毛病,看不惯就不耐烦了,不一定这个人跟我有什么关系。习气,这个习气不好,分别执着,要放下。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他的过失与我不相干,我要以清净心来对一切众生。另外一个就是利害,利害的冲突,这是跟一切众生结怨最大的一个因素。这个因素在佛法上讲「缘」,这是恶缘。为什么会有这个情形呢?不明白道理,不了解事实真相。如果你明白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有没有利害?没有,确实没有。我命里头有多少财富,有多少的事业,任何人都挡不住;如果能挡得住,人家能破坏,那还能叫命运?那还能叫定律?不可能的!所以《了凡四训》里面说,真正明白道理,是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用种种不正当手段得来的,都是命里有的,你说多冤枉!不用这些手段,一样得到,绝对不是我用一种手段才得到,没这个道理,那是跟佛法完全相违背,所以明白道理,了解事实真相,你的心永远是平静的。清净心生智慧,《金刚经》上说「信心清净,则生实相」。这三种布施佛说的这么清楚,这么明白,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细心观察,没错,佛讲的字字句句都正确。我们看我们周边的人,看这个社会上,这些大众,富贵人家,贫贱人家,仔细去观察,跟佛讲的一模一样,这才叫我们佩服佛菩萨!
  可是更重要的,上面这一句「应无所住」,无所住是什么呢?住是执着,决定不执着,执着是个病。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这个宇宙怎么来的,万物怎么来的,生命怎么来的,六道怎么来的,佛在《华严经》上一句话说明|妄想执着。因为你打妄想,妄想变出了十法界,因为你有执着,执着变现出了六道轮回,所以你如果是破了执着,六道就没有了;断掉妄想,十法界就没有了,这个事情,古今中外这些科学家、文学家都在这边找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万物的起源,他能不能找到?他可以找到那个边缘,他找不到真实。原因在哪里呢?因为他用思考。思考是妄想,他用妄想,他用执着。妄想、执着是有范围、有界限的,他不能突破,所以佛教里面断了妄想、分别、执着你就突破了,突破之后才能看到真正的面目,事实真相。
  所以佛法的修学无论是那一宗,无论是那一个法门,它的中心都是禅定。决定不是说参禅的人修禅定,哪个法门不是禅定?我们念佛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禅定,教下里面修止观,止观就是禅定,名词不一样,方法不一样,全是禅定。戒定慧,戒是方法,这个字是广义,不是狭义的。戒定慧三学,你看到这个戒是五戒、十戒、比丘戒,这就错了,这个范围太小了。戒当什么讲?方法,正确的方法。依着正确的方法,你能够得定,得定之后开智慧,智慧才能够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叫破迷开悟,要懂这个道理。
  那么我们能够勤修三种布施,又不着相,这就完全正确了,如果着相,修这三种布施,诸位要知道,你的果报在六道,人天里面享福,做人王、做天王,去干这些事情去!天人当中大富长者,他修这些,不能出三界,当然更不能超越十法界。而佛教给我们应无所住,问题解决了,我不住执着,就超越六道;我不住妄想,就超越十法界。
  这个「应无所住」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简单。为什么不简单?我们无始劫以来念念都要住,已经养成一个习惯了,非常坚固的习惯。虽然知道这个不好,但是也不能把它舍掉,所以就难了。你看这个大小乘经论里面告诉我们,不再执着这个身了,色身是我,就证须陀洹果,小乘初果,几个人能把这个身体看破!依旧还是把这个身体当做自己,爱惜的不得了,所以生生世世修行,生生世世学佛,从来也没有证得须陀洹果,怎么晓得呢?因为你证得须陀洹果,你就证得了位不退了,不会退堕到凡夫位,纵然没有佛出世,天上、人间七次往返证阿罗汉果,佛经上讲的这么透彻,所以须陀洹叫入流。
  「入圣者之流」,我们无量劫来,经上跟我们讲的,经上给我们大家都授了记,无量寿经上我们读到阿阇王子这一章,佛说他们这五十个人,五十个人是小团体,阿阇王子这小团体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算他命好吧,每一次都得人身,每一次都遇到佛,四百亿佛还得了!你说这是多长的时间。这一次听到释迦牟尼佛讲无量寿经,生欢喜心,希望「将来我要是作佛也像阿弥陀佛。」但往生的念头没起来。你才晓得,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生欢喜心,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过去生中修积的善根,决定超过阿阇王子。换句话说,你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如来,决定不止四百亿,超过他太多了。为什么呢?你能够深心求生极乐世界,他还没动这个念头,所以这个法门,经上说的,一切诸佛说的,不是一尊、二尊佛说的,「难信之法」,《弥陀经》上讲,「不可少善根因缘得生彼国」,我们这才了解那个善根有多厚,供养四百亿的善根多厚。我们这一生遇到了,生欢喜心,这应当要庆幸,不容易!
  所以学佛的人不相信净土,不愿意念阿弥陀佛,我常讲那是正常人,不奇怪!绝对正常。他要是一听到就相信,就立刻要求生净土,这是非常人,不是平常人,你才晓得那个善根、福德、因缘之厚!哪里是几生、几劫,不可能的事情。这是我们自己一定要明了,要自己庆幸,得来实实在在不容易。
  佛教化众生,真正是真实、清净、平等、大慈大悲!众生善根没有这么厚,慢慢的培养,一世一世的帮助他。已经成熟了,帮助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成熟的,给他种善根,所以这个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我们不能轻视。他今天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读到净土三经,看到阿弥陀佛的相,阿赖耶识种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种子,这一生虽然不能往生,来生来世、后生再遇到因缘,他还是会往生,我们怎么可以轻视这个人,怎么可以对他轻慢无礼?不可以!不能成就的原因,不晓得这个道理,不知道事实真相,依旧执着「我所」、「我所有的」,于是与一切众生就产生利害冲突了,谁吃亏呢?自己吃亏。连小乘须陀洹果都不能证得,不但不能证果,而且把智慧障碍住了。真实的智慧都没有了,读经、闻法有没有懂得呢?不懂。为什么不懂呢?障碍。什么障碍?自私自利障碍住了。你看看佛在经上讲的「应无所住」,我还是要住。为什么还是要住?这里头有业障。「行于布施」,依旧不肯行,这个就是智慧不开,不但读经看古人的批注不了解意思,往往还把意思解错了,我们开经偈上「愿解如来真实义」,他是错解如来真实义,解错,太多太多了!
  诸位同修要想学讲经,学讲经不难,但是要体会经典的真实义,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你要问我能不能做得到呢?我可以说你可以做到,任何人都可以做到,只要把名闻利养、是非人我统统放下,你就能解如来真实义。你放下的愈多,你看的意思就愈深愈广。你说我要多读多少、多参考多少、多查多少资料,一点用处都没有,这个要行!佛法自始至终着重在行,行是什么?放下。你放下一分,你的智慧就透一分,智慧不是从外头来的,是你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这不是外面来的,我们就是被这些烦恼—妄想、分别、执着把智慧盖住了,所以这个东西去掉一分,它就透一分;去掉二分,它就透二分,你去的愈多,你本来具足的般若智慧就透得愈多。自性本具的智慧,一切众生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所以诸佛如来不敢轻视众生,佛眼睛里面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你明白这个道理,那么你想想你自己的成就,我是个什么?如果我看到所有众生都是佛,那我就成佛了;我看到这些众生都是众生,还在一天到晚造罪业,业障深重,那我是什么?我的业障深重,我是众生。你能看一切众生是菩萨,你是菩萨;你看到一切众生都是妖魔鬼怪,自己就是妖魔鬼怪,佛法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境随心转,相随心转」,这是不变的真理,所以行于布施要紧。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有福报、有财富、有智慧又健康长寿,这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连我们对面住的这些外国邻居都需要,他来问我们,我们这个佛堂开幕的时候,我们open house邀请他们,他们都来了,很欢喜,问我们是学什么的?那时候有几位同修跟我作翻译,我就告诉他不要讲净土宗,那个他不懂,那就自己惹麻烦。他要是问,你就说我们学阿弥陀佛的,阿弥陀佛他听进去了,阿赖耶识种子种进去了。他一定问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我说阿弥陀佛是快乐。他说我们要,他要快乐。极乐世界快乐、无量寿,阿弥陀佛长寿,他说他也要长寿。第三个意思心很清净,他说这三个他都要。所以我说很好,将来我们这道场上轨道了,这个英语人才比较多了,我说我们一定会替你们开一个班。他们都是基督徒,我说你们星期天上教堂,星期六到这里来,这个地方有快乐、有长寿、有清净,你到我这里来会得到这三样东西,他很欢喜!修什么样的因得什么样的果报,所以这最重要的就是无住。
  无住要从哪里看起呢?「无住」要把世出世间一切法先要看淡,从这个地方下手。不要太认真,诸位要知道,太认真就是执着,我们明了佛法自始至终破执着而已,二种执着,人我执破了,就超越六道;法我执破了,就超越十法界,破两种执着而已。无论修学那个法门,一执着就错掉了!但是执着是毛病,是习气,要时时刻刻提高警觉,《华严》里面讲的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妄想累积发展就变成了所知障,执着发展就变成了烦恼障。烦恼从哪里来的?执着来的。所知障从那来的?妄想来的。这两种障碍自性,障碍自性的智慧,障碍自性的功德,障碍自性的本能,亏吃大了!还要搞这个事情,那真的叫没救了,诸佛菩萨对我们的帮助,诸位要晓得,到此为止。他只能把这个事实真相说出来,把他自己破迷开悟、修行证果的经验方法提供给我们作参考而已,剩下来事情是我们自己要做的,他帮不上忙。千万不要以为,我要依靠佛菩萨,仰赖诸佛菩萨,他们会保佑我。你去念念《楞严经》,看看释迦牟尼佛能不能保佑阿难,要靠自己!阿难原先打妄想,释迦牟尼佛是他的大堂哥,以为「你们要苦修,不修不能成就,我没关系,我的大堂哥很喜欢我,将来他就会把禅定般若就会给我了」,遭了难之后才晓得,帮不上忙,才知道帮不上忙,所以这是必须要认识清楚的。
  佛菩萨保佑我们加持我们,只是经教,我们从这个里头去找出路,怎样才能得到佛菩萨加持呢?依教奉行,你就得到了。佛教给我们怎么做,就老老实实照做,佛教我们那些不能做,我们就决定不做,有好处没有坏处!千言万语苦口婆心劝我们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我们就是放不下。放不下的原因呢?对于事实真相没有了解。以为身是真的,以为现前这个境界是真实的,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错误的想法、看法,总而言之,就叫它做妄想。所以佛告诉我们真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果你在一切事相里面对人、对事、对物,心里面有迷惑的时候,或者有利害冲突的时候,有所瞋恚的时候,你想想佛这两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多念几句,你的心就平静了,波浪就压平了,真的是虚妄,确确实实不存在!《金刚经》后半部讲「诸法皆空,因果不空」,诸法皆空就是虚妄,不是实在的。那因果是不是诸法之一呢?没错,因果也是诸法,因果也是虚妄,但是它不空,为什么说因果不空呢?法相唯识家说相都是假的,识是真的,唯识。法相唯识,识是能变,相是所变,所变的是假的,能变是真的。性宗里面告诉我们因果不空,因果就是唯识,因是能变,果是所变,因果不空。十法界的现象怎么形成的?就是业因果报的相续现象。没有这个因,那来的果呢?因此我们对于起心动念、处世待人接物,怎么能不谨慎。觉悟的人畏因有道理,任何一个人对我不好,我不会介意,我很欢喜接受,我修善因,我修净因,我底下的果报好;别人得罪我,我也起心动念报复他,那个麻烦大了,你要晓得,这种报复愈报愈残酷,那个罪愈造愈重,最后两个一同堕阿鼻地狱,害自己也害别人!觉悟的人,不害自己也不害别人,你无论用什么样的手段对我,我知道,是我过去大概用这些手段对待你,你今天对我,这帐就从此结了,就了了,没事了,你看心开意解这多欢喜!刚才讲没有吃亏的,没有占便宜的,结解开了,我成佛我头一个度你。
  《金刚经》上有一段公案,歌利王割截身体,歌利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残酷无道,王是国王,要连起来讲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暴君!这个修行人在深山里面修道,这无缘无故遭到凌迟处死,这个修道的人是释迦牟尼佛前身,他发了一个愿决定没有一点怨恨心,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他。释迦牟尼佛成佛了,第一个度的憍陈如尊者,憍陈如前身就是歌利王。佛讲话兑现了,没有怨恨心,而且还第一个来度,为什么度你呢?报恩,诸位想想有什么恩?他这个凌迟处死有什么恩?成就菩萨忍辱波罗蜜。所以人家从这个角度去看,你帮助我,试验试验我这个忍辱有没有成功?别人看到这个多残酷,受极大的伤害;可是菩萨却是他对我极大的恩德,成就圆满忍辱波罗蜜,他忍辱波罗蜜圆满了,这个恩德大了,所以成佛第一个度他。由此可知,是非善恶没有标准,在一念之间,一念极恶他念头一转就极善,善恶那有标准,那有界限!这才入了大乘,佛讲的不二法门。什么不二?善恶不二,邪正不二,是非不二。极高的智慧,没有高的智慧,你这个念头怎么能转得过来?何况相是虚妄的,我的身上是虚妄的,你割截是虚妄的,虚妄跟虚妄,他没痛苦。我们今天受点伤为什么叫痛呢?因为这个身是自己,执着身子就痛。如果不执着这个身是自己,你受的伤害谁痛呢?没有痛苦了。妄想、分别、执着你有受;菩萨没有受,苦乐忧喜舍都放下了。都放下了叫正受,正受在佛学名词里面叫三昧,三昧是正常的享受,我们凡夫没有正受,凡夫的受是苦乐忧喜舍,这是佛把它归纳这五大类。这五大类都不是正常的受,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这一切现象的真相搞清楚。
  佛这个题目出出来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如何把这个题目认识,在我们生活当中,境界当中证明佛讲这个话没错,我们就入境界了,现在我们听佛在经上这样说,不是我们自己,我们没有证实。所以不得受用,证实之后你就得大受用了。
  接着佛又说「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这个如来是什么?如来是真如本性,也就是禅宗里面讲明心见性。怎样才明心见性呢?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证实了就是明心见性。怎么晓得我有没有证实呢?《金刚经》就是标准,所以五祖以后宗门里《金刚经》用做印证,印证就是做一个标准,你所达到的境界跟《金刚经》对照一下,完全符合,那就对了,你就明心见性了,如果跟《金刚经》所说的理论、境界不相应,那你达到的境界不是佛菩萨的境界,用他来做证明,这几句话非常非常重要,无论修学那一个宗派,无论修学那一个法门,常常记在心上,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我们念佛,这一句佛号为什么念不好,为什么功夫不得力,你用《金刚经》这些开示都能帮助你,找到正确的答案,理明白了,心就安了,我们常讲心安理得,心为什么安?道理明白了,心就安了。心安的现象不打妄想,不再分别,不再执着了,心就安了,还有稍稍的妄想、分别、执着,你的心没安。最怕的就是没有安以为是安,那个麻烦就大了。就好比一个人生病一样,这个人生病,自己知道那里有病,好,他会找大夫去治疗,最怕生病不知道自己有病,这个就非常可怕,因为你有病不知道有病,你不会去治疗它,不会想到去对治,这个病积久了,再一发作没命了,没法子救了。这是智慧,知道毛病是智慧,我们佛门里面常常讲开悟。大家听到开悟都很玄,好象很稀奇,其实开悟是极其平常的话。什么叫开悟?知道自己毛病叫开悟;把毛病改正过来叫修行,修是修正,行是错误的行为。我们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错误的说法、错误的做法把它修正过来,那叫修行。大家必须要知道,不是每天敲着木鱼念经,口里喊着阿弥陀佛叫修行,不是!那是样子,不是真修。真修是要改正自己错误的心性,要懂这个道理。如果口念弥陀心里面还是是非人我、贪瞋痴慢,古德讲过「喊破喉咙也枉然」,那是讲你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喊破喉咙也枉然,那个不叫修行。
  不但世法要看淡、要放下,不要去计较,不要去执着,佛法也不可以,不要以为佛法好!佛法是好,佛法像药一样,药好能够治人的病,可是你要晓得,你要是吃错了药,不但不能治病,还把老命送掉,佛法亦复如是。佛法如果不契机,伤害你法身慧命,所以《大智度论》、《华严经》上佛说「佛法无人说,虽智无人解」,世间聪明智慧的人能不能解佛法?不解。前面我讲的话你要是听懂了,记住了,我说这一句话你就明了。为什么世间人不解呢?世间人没有离开心意识,就是没有离开思惟、想象,这就不能解佛的真实义,因为佛所说的一切经是从真心本性没有通过思考流出来的,一落到意识里面完全就错误掉了,所以不仅仅参禅离心意识,学教也要离心意识。怎么个离心意识法呢?心是阿赖耶识,意识末那识,识就是第六意识,它的作用你要晓得,第六意识分别,作用是分别,末那识的作用是执着,阿赖耶的作用是落印象。离心意识,不分别不用意识,不执着不用末那,不落印象不落阿赖耶识,这样才能够大开圆觉,参禅才能够大彻大悟,宗门说的离心意识参,所以这个参叫参禅。
  为什么不叫研究呢?我们佛门里面教下讲参究,不叫研究,研究用意识,用分别、执着,参究不用分别、不用执着,用的是真心自性,对外面境界叫性境,不叫六尘,心意识对外面六尘,那里会一样。所以佛在这个经上特别教给我们,「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为我们讲经说法,就像那个过渡一样,过渡用的竹筏,现在看不到了,没有这个了,中国大陆落后的地方还可以见到。那个筏是用竹子编的,也有用木头编的,木编的我们叫木排,过渡过去之后就不要了,佛就说了,佛的讲经说法就像过渡时用的那个筏一样,你到达彼岸就不要了,佛这个比喻是在《阿含经》里头常说的。那么今天在《金刚般若》里头又用这一句话来说,诸位要晓得,意思不一样。小乘里面讲,过了河不要了,不再执着了;大乘法里,你正在筏上也不执着它,这个意思比小乘经上讲的意思要深得多了,如果你懂得这个意思,大乘佛法的精神你就能找到了,这是什么?空有两边不着。空有两边同时,那个真得大自在了,所以《般若经》上讲的离相、即相是同时的,你看前面不是说过了,应无所住|离相了,而行布施|即相,没有离开我们日常生活行为。生活过得更美好,工作做得更积极,它不是消极的,更积极。以前我们工作生活为自己,现在我们工作、生活为一切众生,为社会、为众生造福,那个心量不一样。为自己做,马虎一点无所谓;为大家做,不做好对不起人。你看那个心变了,虽然尽心尽力去做,不着相,应无所住,心里头若无其事,这叫做大慈大悲,没有任何条件。生活无条件、工作无条件,为一切众生服务无条件的,这是大乘佛法的精神,大乘佛法的纲要。确确实实契入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我们佛法要不要呢?要!就在修学当中就舍,就不执着,你才懂得这个意思,不要听到这个法尚应舍,好了,佛法、世间法我统统丢掉了,什么都不干了。那你就错解如来真实义了,佛说的不是这个意思,那就变成消极了,变成不负责任,学佛四众同修,四众是一家,四众没有分彼此,四众我们的责任是相同的,没有高下的,诸位同修一定要记住。
  民国初年江苏镇江金山寺,出了一位妙善法师,人家称他做金山活佛,真有这个人。台湾煮云法师他写了个传记,但是煮云法师跟他没有见过面,听别人讲的,传说的,这个书小册子给乐观法师看到了,乐观法师一看到错误百出,很多地方不是确实的,乐观法师跟妙善法师很熟,他们在一起住过,曾经三度在一起住过,最长的一段时间是二个多月,所以对妙善法师很熟悉,乐老写的那个金山活佛神异录,那个可靠性是真的。这一位大德心地清净平等,他说他跟别人不一样的,有一点像济公活佛,人很潇洒,很随便,一年到头就穿一件衣服,一生从来不洗澡,一生都没有洗过澡,夏天一件衣服,冬天还是这件衣服,他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吃东西很随便,人家给他什么就吃什么,多少也没有一定。有一天有一些同修在家里请他吃饭,每一个人盛了一碗饭来供养师父,师父吃了,他就欢喜了,那个人又盛了一碗,一次吃了十八碗,旁边还有人说不行,师父吃太多了,那么多了,一大堆了,他一点都不在乎。好象旁边是乐观法师那天在,乐老看到就慌了,你吃这么多怎么得了,怎么能受得了?他在旁边吵吵闹闹,他说:「你知不知道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怎么讲法?」他听得懂,任何在家的信徒见到他跟他顶礼,他一定跪在地上还礼,从来没有说坐在那里接受人家一拜,没有。他都趴在地上顶礼。最初乐观法师看到很不高兴,好象你这个出家人,怎么可以这个样子,乐观法师心里动这个念头,他知道了,他过了两天问乐观法师:「你对于我这个行为有点不满意是不是?」他是平等心,他是清净心,他不是装模作样,他是真修行,但是完全不在形式上,形式上你完全看不到,你看到他一天到晚疯疯癫癫的,他吃的东西很奇怪,人家掉在地上的东西,他都捡来吃,供养他的钞票,他把它都吃掉,你说钞票多少人摸过,这细菌还得了,他也没事,他身上一文钱也没有,不接受人的供养,供养钱全部吃掉。民国初年我们佛教出了这个奇人。他念佛,劝人念佛。他在金山寺,他还有个道场,就是南京栖霞山,他就两个道场,他不常住,每一年道场打七的时候他会去,不打七的时候他不会去,打七回去干什么呢?去送米,去送菜。他到外面去化缘,化好供养道场,供养常住,所以常住也很喜欢他,为什么呢?他帮助常住很多,可是平常没有法会的时候,他在那里不晓得,找不到他,都是在居士家里头混,今天到这个家里,明天到那个家里。他到那个居士家里,那居士两三天前就晓得,怎么晓得?做梦他来了,一梦到他来了,一两天他决定会到。
  所以我们要晓得,修行要真正下功夫,表面上这些形式是提醒自己,怕自己忘掉。最重要的早晚功课,早课就是提醒自己,晚课是反省。这样做早晚课有真实的功德,决定不是早晨把经咒念给佛菩萨听一遍,晚上又念给他听一遍,什么意思也不晓得,完全不能依照奉行。就像小朋友给父母面前背书一样,早晨背了我功课交代了,晚上又背一遍,我们要这样做早晚课,有罪过,没好处!泥塑木雕的佛菩萨早晨骗他一次,晚上再骗他一次,你是存的什么心,还自以为有功德,自以为功课没有缺,你说你可怜不可怜!所以我们在佛堂做功课,看到佛像如同真佛,早晨念的这个经咒是提醒自己,我一天要照这个去做,晚上做晚课反省,我这一天有没有照佛菩萨交代的去做。做到的,明天要继续再做,没有做到的,明天赶紧要做,这才叫朝暮二课。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诸位要晓得,是念给自己听的,警惕自己、反省自己,要知道。
  法跟非法同时,没有先后,前面讲无住跟生心同时,生心就是无住,无住就是生心,生什么心?大菩提心,利益一切众生的心,六度万行之心,就是生这个心,就常行布施。无住是不着相,所以它是同时的,不是分成两个阶段的。你把它看成两截,你就错了,那就不是佛所说的意思了,说话有的时候说在一边,你懂那边的意思,那么这个地方讲「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就是说明佛法尚且不可以执着。为什么呢?「因缘所生,当体皆空,了不可得」,何况世间一切法?世间一切法包括十法界,十法界的现象也是因缘所生,刚才讲了十法界是妄想所生,六道轮回执着所生,这都是有因有果!因缘所生法,凡是因缘所生法,都是「当体皆空,了不可得」,这个意思愈往后面讲愈清楚、愈明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光阴过得很快。佛七今天是第三天了,这个几天,我们所讲的《金刚经》里面一些重要的经文,它的意思很深很广,最怕是错会了经义。如果说错会了,不但我们得不到利益,反受其害,那这也是《般若经》讲解的难处。这种困难我们在过去古德记载里面,唐朝时候,这些讲经的法师就有这个感触,所以讲《般若经》的人就不多了,在历代,讲这个经的人不多,可是这个经又不能不讲,要讲呢就一定要把它讲清楚、讲透彻,不致于叫听者产生误会,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原则。
  前面曾经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我们是不是要把法给舍掉了呢?舍掉那就不学佛!不学佛行!所以一定要明了它的真实义在什么地方。佛是怕我们执着,佛法一定要学,一定要行,但是不能执着。佛法如是,世间法亦如是。我们这个身体还生活在这个世间,每一天还是要生活,还是要穿衣吃饭,还是要工作,还是要应酬,不能把这些东西统统舍掉,舍掉了那是错误的。尤其是大乘菩萨,诸位想想,菩萨把这些事情都舍掉了,都放下了,那还度什么众生呢?菩萨要度众生,就要接触大众,就要与一切众生和光同尘。你看在这个四摄法里头,不是说的很清楚,四摄法是佛教菩萨摄受众生的四个原则,第一个就是要布施,与一切众生结法缘,与一切众生结善缘,佛不度无缘之人。什么叫有缘呢?众生见到你生欢喜心,愿意听你的教导,这就有缘,缘成熟。你很想帮助他,乐意帮助他,他拒绝,他排斥,这就是没有缘。佛确确实实有能力度一切众生。我们过去在初学佛的时候,对于佛法当中,疑惑的地方非常非常多。一般比较大的疑惑,我们觉得怀疑,佛是不是真的有圆满的智慧?佛是不是真的有圆满的能力?我们常常赞叹,佛是万德万能,这万德万能是赞叹他的话,还是事实?我们也曾听说,佛亦有所不能,那么这个意思就是说明,万德万能是赞叹不是真的。如果这个赞叹与事实不相符合,这个话就不可信了,不能采信。不能采信,那就属于妄语的范围,佛不打妄语,佛教我们不打妄语,如果从这个地方来观察,尤其是《金刚经》上所说的,「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要以这个角度来观察。佛法里面,对佛的赞叹,决定是言行一致的,决定没有夸张。我们要问,假设有一个众生,造五逆十恶之罪,命终决定堕阿鼻地狱,这样的人,佛有没有能力立刻教他成佛?如果佛有这个能力,那佛的万德万能我们就同意,就不会怀疑。如果这样罪恶的人,佛能够帮助他离开三恶道,生三善道,这没什么了不起,问问能不能成究竟圆满佛。我们仔细读诵大乘经,这一个答案终于找到了,在哪里呢?《金刚经》里,《无量寿经》里,《弥陀经》里面,都给我们清晰明确的答案,佛确确实实有这个能力。有这个能力,造作一切罪业的众生为什么不能得度呢?这不能怪佛,怪众生不听话,不肯接受!那有什么办法呢?《楞严经》上讲的很彻底,「狂心不歇,歇即菩提」你看看一个字就解决了。狂心是什么呢?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了,就是究竟圆满佛。佛哪里说没有能力呢?确实有能力,确实有智慧。告诉众生,众生不肯相信,不肯放下。所以这个责任,不在佛那一边,是在我们自己这一边,佛确实有圆满的智慧,有圆满的能力。《金刚经》上教给我们信佛,那个信不是普通的信,前半部给我们讲的,「信心清净,则生实相」,这一句是从理上说的。后半部告诉我们「信心不逆」,那是从事上说的,理事是一不是二,这个「不逆」就是非这样做不可,不这么做就不行,那才叫信心不逆。什么样的人能成就呢?信的人就成就。尤其是无量寿经四十八愿,第十八愿里面讲,十方一切众生,临终一念、十念都能往生。可是临终那个一念是关键。不能往生的人,当然总免不了六道轮回,六道轮回谁做主宰呢?就是临终的一念。临终一念善,生三善道;临终一念恶,就堕三恶道,临终那一念是关键,非常非常重要。我们平常念佛用功,这是在练习、在训练。真正用功得力的时候,就是临终一念,希望保持临终这一念正念分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愿心求生极乐世界,求见阿弥陀佛,这就决定成就。
  可是佛告诉我们,修行人,修慧当然重要,修福也非常重要,要是没有福,会有障碍。所以成佛,佛叫二足尊,足是圆满的意思,尊是尊贵的意思,这个二就是智慧、福德,这两样都圆满。智慧圆满,福报圆满。佛教给我们福慧双修,不可以不修福,没有福报的人,修行障碍重重,有许多的障碍。有福报的人,障碍就少。所以福跟慧同等的重要。经上教给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是修慧,「无住」心里面没有忧虑,没有牵挂,一切都放下。心清净,清净心生智慧,所以无住是修慧,生心是修福,「生心」佛讲的很清楚,「而行布施」,布施是修福。修福我们要不要享福呢?享福是非常危险的一桩事情。所以佛在这个经上教菩萨,菩萨不受福德。我们仔细去观察,行菩萨道的人,修福他决定不享福,为什么?享福最容易迷惑。迷惑之后,没有不造罪业的。所以福报要给一切众生去享,自己不要享受。这是佛在这个经上教菩萨,教菩萨就是教导我们。
  其实世间人所谓的福报,福报那有标准。前面曾经给诸位提起过,有许许多多人来侍候,那是福报吗?一般人看到是福报,年岁大的人没有人照顾,自己还要烧饭,还要洗衣服,我们看到没有福报。我的看法跟大家的看法不一样,我觉得老年没有人侍候,自己能照顾自己,就显示出他身体健康,身心健康,健康是福报!多少人侍候,一身的病痛,那来的福报?健康是真正的福报。所以,你要是很冷静,面面去观察,自自然然,这个道理你就明了了,心开意解,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做。
  那么经上这一句话我们就不能够错会它的意思,「法尚应舍」这一句话的用意,是叫我们世出世间法,都不要放在心上,但是佛的教诲,一定要认真去做,要依教奉行。依教奉行是而生其心,不把它挂在心上,若无其事,这个就是法尚应舍,这个意思不可以错会。接着佛必须把这个所以然的道理要说清楚,不说清楚,单单讲个法尚应舍,为什么要舍?佛说了,无有定法,佛为一切众生说法,给诸位说,没有定法。没有定法,意思就是说,法是缘生的。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每一天讲经说法没有预备,我今天要讲什么,明天要讲什么,没有准备的。如果要有准备,那就是定法。没有定法。师生们聚集在一堂,没有问题的时候,大家就静座。有问题的时候,随时提出来,随时提出问题,佛随时为大家解答,以后记录下来,就成为经典了。经典是这么来的,所以是众生有疑惑,佛为他解答,哪有定法呢?
  我们知道,世尊当年这一些学生们,我们常常在经上看到的,一千二百五十人,常随众,这一些常随弟子,还包括一些在家的护法,都是诸佛菩萨倒驾慈航而来的,他们是来唱戏的,帮助释迦牟尼佛来教化众生的,真所谓一佛出世,千佛拥护。这里佛就给我们做一个最好的榜样,佛与佛有没有嫉妒?没有!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其它这些古佛示现做他的学生,同一个目的|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目的在此地。就像唱戏,那一个唱主角,那个唱配角,没有关系,前台跟后台不一样。在后台,可能唱配角的,甚至于打龙套,扛大旗的,是他的老师,学生在唱主角。这是我们在戏台上常常见到的,诸佛菩萨教化众生就像这个样子。所以我们看这些弟子当中,最出名的,知名度最高的舍利弗、目犍连,都是古佛再来,不是普通人。居士当中,维摩诘长者,金粟如来再来的,都是成了佛的,示现在家居士,做佛的在家弟子,我们从这个地方,应该要得到启示,要在这个地方学习,佛法不仅仅四众是一家,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是一家,几个人知道呢?如果明了是一家,不但我们四众里头没有排斥,对外教都没有排斥。
  譬如像天主教、基督教我们最常见的,过去我在学佛法的时候,在台中,李炳南老居士每逢寒暑假,办一个大专佛学讲座,差不多我都会参加,我们图书馆附近就有教堂,这一些教堂里面的信徒,常常到我这里来找麻烦,那时候我在图书馆工作,我还没出家,说我们佛教是迷信,拜偶像,跟魔鬼在一起,将来都要堕落,说的话很难听。长篇大论,我有一次就碰到这么一个狂人,我碰到了心里很欢喜,我们机会来了。那一天正在阅览室里面,很多人在那里,看佛书的人不多,看报纸杂志的人很多。他在阅览室里面批评佛教,我给他沏了一杯好茶,供养他,让他润润喉咙,痛痛快快的讲,他兴高彩烈的讲了差不多两个小时,我都在旁边点头,是是是…。点了两个钟点,我旁边这些同修看到了,这糟糕了,那时候,他叫我徐居士。他说今天怎么搞的,这个样子,一点答辩的能力都没有了。我都是是是…点头,让他尽量发挥,发挥到最后,两个钟点他很累了,我就问他,我说:「你还有没有讲的了?」他说可以了。我最后说了几句话,我说:「在台湾信佛的人这么多,你如果能把佛法,佛教真正批判驳倒了,救度这一批众生,你的功德很伟大!这么多拜偶像的,迷信的人,你能够把他救回来,你了不起!」他听了很得意,我赞叹他。然后我问他,我说:「我请教你一个小问题。」他说好,他神气十足。「假如我们要批评一篇文章,是不是先要把这个文章看一遍。」「那当然的!当然!」我说:「你批评佛教,佛教经典你有没有看过?」他就傻了。我说:「这个地方每个星期三讲经,你有没有来听过?」他又傻了,没听过。我说:「你说的话有问题,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你对于佛教一无所知,你在这个地方两个小时的狂言,你不怕在座的这些人笑话你吗?」我这几句话一说,他满面通红。所以,我这几句话,他搞两个小时,我只两三分钟就把他解决掉了,最后那些同学说你怎么说的?我说让人家发的足了,一棒打下去,他就会醒!所以,我欢迎你来批评,欢迎你来解救这些学佛迷信之人,但是你的条件一定要来读大藏经,一定要来听经,然后你才能够真正抓到这个佛教里头的弱点,你来攻击它,来批评它。如果,你一无所知,信口雌黄,这是不足以为人采信,显得你很轻薄。这个人算很不错,是个外省人,到第二天,把他教堂的牧师带来见我,那个态度就很温和,很客气。所以佛法的心量非常广大,对于所有一切宗教,甚至于恶意毁谤、批评我们的人,我们都不放在心里,我们一样用爱心、用关怀来帮助他。对外道,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同门的。
  所以,佛的示现,是以身作则,给我们做一个榜样,不是以口劝我们。度化众生是好事情,你在这个地方,已经设立讲堂讲经,我们大家帮你忙,不一定要我上台这个功德才是我的,哪有这个道理,谁做都好。别人做比我做更好,为什么呢?做的人很辛苦!我们不要受这个辛苦,我们功德是一般的,目标方向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在我自己经验当中,我讲经,法师到我这来听经,鼓励信徒来听经,我一生只遇到一个|香港的圣一法师。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讲《楞严经》,圣一法师来听了三天,就号召他的信徒,劝导他的信徒要到我这个道场来听经,非常难得!我们看圣一法师的行持,实在讲,跟早年的虚云老和尚没有两样。圣一法师是参禅的,穿的衣服破破烂烂的,所有一切供养,都拿到大陆去修庙,所以大陆的佛教叫他做财神菩萨。对于大陆佛教的复兴,最有贡献的就是他老人家,他是潮洲人,住在香港大屿山,这个人为佛法,没有私心。我们也曾遇到不少的道场,劝信徒不要来听经,很多!劝信徒不要来听经。可是我们的态度,决定是对众生有利的。
  我在加州有一个同修写一封信给我,他刚刚出家,师父教给他要读哪一些经典,怎么样修行的方法。他写一封信来问我,因为没有出家之前,一直听我的录音带,都老实念佛,问我怎么办?师父讲的跟我讲的不一样。我写一封信告诉他,一定要听师父的教导,你跟那一个师父出家,一定要听那个师父的教导,你才会有成就,师父对你一定要负责任,他要把你引入歧途,他背因果责任,所以你选择道场,选择师父要谨慎,你跟这个师父有缘,跟这个道场有缘,一定要以真诚心去学习,这样才有成就,不能三心二意。所以,我劝他,把我的那个东西可以当作参考,甚至于可以放下,听从老师的教导,这是我们帮助他成就,我们不破坏他的道场。绝对不可以说,你师父那个不如法,我这个如法。那成什么话!那就是自赞毁他,菩萨戒里头这一条是重戒!梵网戒里面没有,瑜珈戒本里头这个列在第一条,自己赞叹自己,毁谤别人,是堕阿鼻地狱,由此可知,诸佛菩萨的心愿,念念为一切众生得真实的利益,我们对于道场要赞叹,对道场的法师要赞叹,对于道场的信徒要赞叹。《华严经》上显著的例子,你看五十三参,每一位善知识,都是自己谦虚赞叹别人,没有一个自赞毁他的。我们学佛从哪里学?从这些地方学,要把心量拓开,要懂得赞叹别人,就是赞叹诸佛菩萨,就是赞叹佛法。现在,尤其是年轻的法师,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少了,我们在学佛的时候,李老师苦口婆心的教导我们,我们才懂得。很好,走到那里,人家都欢迎。
  我在香港,《楞严经》讲完了,圣一法师请我到他那个道场里面去参观,给大家讲讲开示,他是个禅宗道场,我到那个地方,给那些禅和子讲什么开示呢?我不能说念佛好,那可不象话!所谓是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他在那里跟老法师参禅,已经参了二十多年了,我们怎么可以动摇他的信心呢?所以我们到那里去,简短的开示当中,赞叹禅。我以前讲过《金刚经》,讲过《六祖坛经》,《大珠和尚语录》,永嘉禅宗《证道歌》,禅宗的东西我讲的不少,口头禅还行,所以我极力赞叹禅宗,赞叹圣一法师,赞叹他们修行的大众,使他们对于道场,对于领导的法师更有信心,这是我们帮助他。如果说参禅很难成就,念佛好,那你不就是破坏人家道场,谁还敢接近你!所以我到那边去很受人欢迎,就是说我们赞叹别人。我在新加坡讲经,演培法师找我,也邀请我到他道场跟同学们结结缘,请我去讲演,演培法师是学唯识的,修弥勒净土。我到那里去讲开示,总不能讲弥陀净土,弥陀净土一字都不提,赞叹弥勒菩萨,赞叹弥勒净土,《华严经》上五十三参,倒数第三位就是弥勒菩萨,善财参访弥勒菩萨,我在那里取点内容来跟大家介绍,赞叹演培法师,赞叹道场,赞叹大众,这是礼貌,这是互相帮助,使他们的信徒感觉到,外面的法师对我们的和尚,对我们的师父都如此的赞叹,这样的敬佩,使他们对于这个主持教学的和尚能够更加深信心,这是我们的责任。所以,缘份。他来邀请就是缘份;他不邀请,我到那里去,这不可以。他不邀请,没有缘份。他来邀请就是缘份,所以有缘,我们就要认真努力去帮助他,帮助这个道场,成就这个道场。
  我们这一赞叹,当然后头还有问题,像在香港,我这个赞叹禅,就有一些人来问我,法师,禅既然这么好,你为什么念佛?我就老实告诉他,我这根性不如他们,他们是上上根,我是中下根。我说的都是实话,宗门接引的上上根人,我不是上上根人。禅我懂得,因为我自己做不到,我回过头来老实念佛,希望带业往生。所以要记住,我们四众同修,无论到那一个道场,一定是赞叹这个道场,一定是拥护这个道场,使这个道场所有信徒,对这个道场形成一个中心。只有一个念头,利益众生、光大佛法,决定不可以有自私的念头,有自私的念头,麻烦了。《金刚经》上讲「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要知道,不但大乘佛法,连小乘佛法都包括在其中。《金刚经》里面讲的,须陀洹、斯陀洹、阿那含、阿罗汉,小乘四果都离相,都破执着,无论你修得怎么好,你的我相没有放下,就出不了轮回;出不了轮回,说实在话,没有成就,这个问题是非常严肃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不能疏忽。
  生生世世在六道里打滚,日子不好过!纵然修福,日子也不好过,我们冷眼观察这个世间人,富贵、贫贱一样苦,贫贱人苦,富贵人不苦吗?富贵人的苦处比贫贱人还要苦,你这个做总统,做这个帝王的,哪个不辛苦?哪有我们自在!所以诸位冷静去观察,你的心就平静,你就开智慧了,你才能够真正照见事实的真相,在世法里面,一切众生,都没有办法超越因果的定律,「一饮一啄,莫非前定」,那个定就是因果的定律,是真实的,决定不是虚妄的。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我的缘非常殊胜,现在一般话来说,我运气很好。运气好是世间讲的话,在佛法里讲,缘殊胜。我遇到的几位,都是真正好的善知识,所以,没有走冤枉路。我学佛是二十六岁,佛法是方东美先生介绍给我的,我才开始看佛经,我看佛经不到一个月,有一个朋友介绍我认识章嘉大师,我接受他老人家指导三年,在这个中间,我还有一位同事,叶辉西先生,他介绍我认识朱镜宙老居士,朱老居士跟李老师同年,他们是很好的朋友,叶先生跟朱老是同乡,那个时候,他在台北创办了台湾印经处,在那个时代,台湾的佛经非常缺乏,要得一本经书相当不容易,我们有很多想读的书,都要去抄。台北的善导寺藏书比较完备一点,我们借这个藏经自己来抄写。所以,学的很辛苦,但是学的很有受用,我认识朱老,朱老已经是七十岁了,他对我们很爱护,常常讲故事给我们听,那些故事,都是他自己亲身经历的,那真实,不是假的。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他说,战争当中,所死亡的都是命里注定的。说明我们世间看的是横死的,横死也是命中注定的,决定没有一个冤枉的。他给我们说了一个事实,这在战前,在抗战之前,他在苏州,做一个银行的经理,那一个银行我忘掉了,跟我说这个话的时候,大概四十年前的事情,他做一个银行的经理,没有事情的时候,下了班常常有几个好朋友在一块打麻将玩,其中有一个朋友是走阴差的,真是事实,不是假的。做阴差的时候,晚上他就到鬼道里面去上班,天亮的时候,他就又回来,所以这个人很辛苦,日夜都要上班,白天是在人间上班,晚上到鬼道里去上班,这个叫走阴差,在大陆上真的是有。这是证明饿鬼道是真的,不是假的。他说在鬼道里面,上海是一个普通的县,苏州的城隍,好比是省长一样的,管一个省,上海是管一个县。有一天苏州督城隍,收到上海城隍送来一批生死簿,不少人,那么这个走阴差的朋友,他就好奇,就去翻翻,这一翻之后,就很疑惑,他大惑不解,这个名字里头五个字、六个字的,一大批,第二天,他就把这个事情给朱老几个朋友闲聊的时候,就说出了有这么一桩事情,他们都猜不到,这想中国人的名字最多四个字,复姓四个字,但是也不可能有那么多,所以没有答案,谁也猜不到。三个月之后,日本人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于是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一批生死簿,是一二八事件,日本人在上海这个战役里面死亡的名册,三个月前就送到苏州去了,哪有冤枉的呢?命里不该死,子弹打到身上都没事,这说出来是世间没有冤枉死的,这就是因果报应,丝毫不爽,该死在什么地方,该死在什么时候,命里早就注定了,没有横死的。
  由这个地方,给我们一个很大的警惕,修因不能不慬慎,这个战争或者是这个横死,是很不好的现象,对于来生很难生善道,因为什么呢?他在死亡的时候,惊慌失措,多半是落在恶道里头,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所以慎重在造因。
  第二桩,他给我们讲了一桩事情,就是民国前一年,宣统三年,那时候朱老还很年轻,他是浙江温州人,他们家住在乡下,乡下邻村,不太远,村庄可以看得到,邻村里面有一个举人,这清朝末年,中了举人,虽中了举人,他没做官,他是个独生子,在家里面照顾父母,读书、种田,生活能过得去,所以也很自在,这个地方上的人,对他都很尊敬,这是个读书人。他说有一天中午,他在睡午觉的时候,就听到有人敲门,他就起来去开门,实际上他是作梦,梦中的事情,就梦到有两个人,还牵着一匹马,拿了一封信,问他这个地方有没有这个人,他一看这信封写的是他的名字,他就说,我就是。这两个差人的时候,也很欢喜,我们大将军,请你去见见面,去谈谈话,他一听这话就迷惑了,他说我虽然中了举之后,从来没有跟这个官场交往,更没有跟这些将军武官往来过,他说你是不是搞错了,也许是同名同姓的。他说,不可能是我。那两个差人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既然名字相同,你就跟我们去一趟好了,一拉他就上了马。上了马之后,他的感觉,这个马不是在地上跑,好象在空中飞一样,没有多久,到了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好象正在开会的样子,是一个大殿,许许多多人在那里交头接耳在谈论,好象是有很严重的大事,于是他就像那些人打听,他说这个将军是谁?别人告诉他,将军是岳飞。他一听,慌了,那完了,那我不是死了?岳飞是宋朝时候人,现在岳飞把我找来了,这个不行!我家里上还有父母,太太还年轻,还有小孩,这个我不能死!正在发愁的时候,这没有一会,岳飞就升帐了,升帐见了面之后,岳飞见他也很欢喜,就告诉他,我们现在正在准备讨伐金兵,想请他来担住幕府,好象就是这个大概是书记、文书一类的事情,请他担任这个职务。那么他对他也很仰慕,他的这个道德文章,岳飞也很敬佩。他看看那个气氛,他说不行,我家里头还有老小,我不能来应召。岳飞就告诉他,我说我们时候还没有到,我们现在在开预备会议,讨伐的时间大概在六个月以后,你现在可以回去,处理你的后事。他这一听,也就没法子了,但是读书人对于民族英雄岳飞,那是由衷的敬仰,想一想,人总会有一死,死了以后能够追随岳飞,也觉得满光荣的,所以他就答应了。岳飞就派原来那两个小鬼,又把他送回家了。送回家来的时候,他就醒了,醒了之后,他就把这个事情告诉他的父母,说有这么一件事。他父母说这是作梦,那有这回事情。而他自己想的,他这不是梦,梦中的境界是模模糊糊的,没有这么清楚,他这个绝对不是梦,一定是事实。但是他约的期限是六个月以后,日期都给他定了,那么这六个月当然就处理这个后事,一切都交代了。到了约定的时间,这一天,他也很风趣,这个亲戚、朋友、邻里都通知了,他要走了。这个朱老居士也听到这个消息,也觉得很好奇,年轻没有病,活活泼泼的一个人,看他到底怎么走法。他那天也去,去看去了,这是他亲眼见到的。因为距离不太远,到这个村庄里面去看他,彼此平常也都熟悉,去看他怎么走法。
  那么那一天他也请这个亲戚朋友们吃饭,然后说出这个告别的话,到时间快要到的时候,他就到他自己卧房里面躺在那里等着,他的父亲很生气,就在那里骂人:「我就一个儿子,你不能把他带去」,这骂了没有多久,他就跟他父亲讲,接我的人已经来了,在门口等我。他父亲还是骂,到最后他劝他父亲,他说:「这个事情,我们中国人所谓的敬酒不吃,吃罚酒,你怎么斗也斗不过岳飞,他来找你,你无可奈何,不如你就答应我去,就让我去吧!」父亲听了以后也说好吧,叹了一口气,就说:「好吧!你就去吧!」这一句说了之后,他就断气了,亲眼看见的。又过了半年,革命军在武昌发动的辛亥起义,推翻满清政府,朱老这一想,我们人间要推翻满清,底下那个鬼道在半年之前已经去打仗了,鬼里面也打了,他们半年之前,岳飞就领兵去讨伐金兵,金兵就是满清的前身。所以他说,我们人间的动态与那个阴间有连带关系。这个事情是老居士亲眼看到的,这个一点不假!学了佛之后,他的看法就不一样了,学佛以后,岳飞民族英雄,怎么还在鬼道里头当鬼王,都不能够升天,不能够得人身,到鬼道里当鬼王,什么原因呢?一念报仇的念头没有熄掉,所以说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他这个念头没有舍掉,没有放下,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才能脱离鬼道。这是学佛之后的看法,那跟从前看法不一样,纵然是鬼王,还是在饿鬼道!由此可知,人与人之间,不能有怨恨,不要有过节,一念小小的瞋恚心、报复心,你要晓得生生世世没完没了,而且一次的报复,不会报复的刚刚好,会超过一点;超过一点,对方又不服气,下一次又要报复,没完没了,到最后演变是非常非常的残酷,彼此都堕阿鼻地狱,你说那有什么意思?
  如果从因果律上去看历史,就不一样了,历史上的战争讨伐,都是冤冤相报。明白这个道理,晓得这个事实了,应当发大慈悲心,把这些情结统统化解,不但一切众生我们要和平相处,互助合作,进一步的帮助他,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个才是菩萨道,才是菩萨行。
  他又为我们说一桩事情,这个里面含义也非常之深,朱老居士的夫人,是章太炎的女儿,这是民国初年,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这章太炎曾经被袁世凯抓去关在监牢狱里头,关了一个多月,什么原因呢?章太炎不骂袁世凯。袁世凯听到这个事情很生气,把他抓来的时候,关起来。不骂袁世凯。还不值得我骂。你说给他听到,多难过。没有资格给他骂,但是这又不是一个很重的罪名,所以关他一个月到最后也就把他放出来,就为了这么一桩事情。他在监牢狱里面发生了一桩事情,有一天晚上,也是睡觉的时候,有两个小鬼,抬了一个轿子,章太炎先生是文人,上班坐轿子,不是骑马,抬个轿子来,来迎接他,来要请他,说是东岳大帝召见他,东岳大帝是大鬼王,我们中国大陆五岳,东岳管五个省,比那个苏州督城隍地位高多了,督城隍可能是他的部下,他管五个省。那么请他去担任什么呢?请他去做判官,他做东岳大帝的判官,判官这个地位就相当于现代的秘书长,这地位很高,就是东岳大地的秘书长。但是他是活人,所以也是每天晚上他就去上班了,天亮的时候他就送回来了,于是乎,他也很有趣,他在那里遇到些什么事情,他都跟朋友聊天都谈一谈,说这个阴间的状况,大致上说起来,鬼道里面的生活状况跟人道差不多,但是鬼道的寿命长。他在饿鬼道里面见到韩愈,见到柳宗元,就是唐、宋时代的人,在鬼道里面,因为读他的文章,到那里都见了面了。所以佛经上讲,饿鬼道的寿命一千岁,他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一个月,所以唐宋那些落在鬼道里面的,应该是很正常的现象。那么他说,这个鬼道里面看不到太阳,日月星辰都看不到,永远好象是浓云密布的阴天一样,他说这个天空是这样状况,从来没有晴朗的时候,没有过。生活状况跟人间差不多,言语都通,有很多外国的鬼,彼此言语都通,个人说个人,但是意思都能通,这很奇怪。那么他也有待遇,也有饮食,但是他都不能用,他是个活人。
  有一天,他忽然想到,他说地狱里头有这炮烙的刑法,他说这个刑法太残忍了,他向东岳大帝建议,可不可以废除。这个炮烙,是铁的柱子烧红,叫受刑的人去抱,这是非常残酷的刑法。东岳大地听了之后,他说你先去参观参观。派两个小鬼带他到刑场去看,他走了很远,到一个地方,那个小鬼指着,他说现场就在此地,你看。他看不到,他是一个学佛的人,于是乎想到,《地藏经》上所讲的,地狱里面,如果不是菩萨,不是受刑人,看不到地狱的。地狱不是别人设在那个地方的,不是的。不是阎罗王设的,不是鬼王设的,是你自己业力变现出来的,这个无可奈何。所以,他见不到,才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没有造作这个罪业,地狱在你眼前,你看不到,证明了《地藏经》上所讲的一点都不错。所以《地藏经》实在讲,非常重要!
  我们一个道场刚刚建成的时候,我们一定先讲《地藏经》,此地五0一的道场刚刚建好的时候,我们也是讲《地藏经》。我们有了地,在这个地上就可以建立佛法。《地藏经》里的地是心地,藏就是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我们自性里头本来具足无量智慧德能,那叫地藏。这个智慧德能如何能开发呢?《地藏经》上教给我们两个字:「孝敬」。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这个教学里提倡的「尊师重道」,所以,《地藏经》上教给我们孝亲尊师,这个含义非常之深,非常之广,包括了全部的佛法。譬如我们做学生,我们功课不好,这就是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你让父母、师长都操心。做学生如何能够做到孝敬,用功读书,接受老师的教导。在家庭里面,兄弟不和,不孝!父母操心,妯娌不和,不孝!你总叫老人一天到晚提心吊胆,愁眉苦脸。一家和睦,父母就开心!由此类推,你在工作上,在社会上处事待人接物,你要做到样样都如法,得到社会大众的尊敬,父母才欢喜,老师才欢喜,老师有面子!所以,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想到父母之恩,老师的教诲。
  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起?从这个地方学起,一层一层往上提升。事无量无边,理无量无边,佛菩萨从那里说起呢?佛菩萨随缘说法,所以无有定法可说。佛又告诉我们,「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是说明,佛法所说的,小乘的四果四相,大乘的五十一个位次的菩萨,这是怎么来的,从哪里说起的呢?都是以无为法里面产生的。无为法是什么?是真心、是本性。我们说的浅显一点,是清净心,平等心;清净心,平等心的程度不一样。所以,我们从《金刚经》上明白一桩事情,在过去,我们总以为大乘圆教菩萨心才是清净平等,《金刚经》上告诉我们,小乘须陀洹心地就清净平等了,这个我们想想,愈想愈有道理,虽然心地清净平等,每一个人清净平等的程度不一样。那我们今天又讲,深度不一样,广度不一样,所以,才说小乘的四果四相,八个阶级;大乘从初信位到等觉位五十一个阶级,全都是在清净心上说的,在平等心上说的。
  朱老居士跟我们讲的章太炎这一段故事里面,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就是你造作的因,你自己要承受果报,这个果报,诸佛菩萨不能救你,一定要晓得。我们在《地藏经》上看到,地藏菩萨到地狱道里去度众生,诸位要晓得,度哪一类的众生,度缘成熟的众生,地狱难度,也就是说,地狱里头这些人充满了瞋恚心、报复心!那是非常非常的强烈,菩萨就劝他放下,劝他发慈悲心,他能接受。所以能接受的很少,不像人间这么普遍。六道里面,佛菩萨劝人回头的话,是以人道最方便,人道最容易觉悟,也就是最容易接受佛菩萨的善言劝告。天道,乐多苦少,他享受惯了,你拿这些话去劝他,他听不进去,富贵学道难。三恶道太苦了,瞋恚、嫉妒、报复的心太强了,你劝他这个,他也不能接受,他也不能相信,这不是佛的能力、智慧不够,是他们不肯接纳。所以六道里头,为什么成佛都示现在人道成佛,而不在其它的五道?人道是苦多乐少,容易觉悟,容易听从佛菩萨的教诲。这是老居士给我们说这个故事里面含的很深的意思。
  在那个时候,毕竟朱老居士还是年轻,老岳丈学佛,老岳丈亲身经历的这些事情,讲给他听,他把它当故事听,没有相信,他还是不相信佛法,听故事听的好玩。所以经历这些事情,他都把它当故事。他告诉我,他怎么学佛的呢?他是真正自己见到了。他的学佛因缘告诉我,抗战时期,他主管四川、西康两省的税务,他是学财经的。胜利以后,他做过浙江省的财政厅长。他说有一天,在重庆,那时首都在重庆,晚上也是打麻将,玩的太晚了,大概两三点钟才散掉,这才回家。那个时候,虽然官做的很大,没有车,走路回家,一个人走路回家,那个路很长,抗战时期,那个路也不平,路灯距离好远才一盏路灯,那个路灯的电灯炮,多少烛光,大概二十烛光,只看到一点影子而已。那个光度不够,路很长。大概走了,他告诉我,足足要走差不多半个多小时。他走到半路,遇到前面有一个女人,走到他前面,距离他大概五十步的样子,不太远,五十步,像我在此地到摄影机,大概就是这样的距离。但是也没在意,就一直走,同走一条路,她在前面走,他在后面走。走了十几分钟,他忽然想起来,他说现在半夜三更,怎么会有一个单身女人在外边走,这个念头一起,他就汗毛直竖,他吓死了。仔细一看,前面那个人,有上身没有下身,他吓死了!绝对不是眼花,而且是跟他在一起走了十几二十分钟,很长的时间,绝对不是眼花。从这个以后,他才相信佛法,他给我说,那个鬼可能是观世音菩萨化身来度他的。要不是给他这样见到,他怎么也不会入佛门。这是讲他自己入佛门的因缘,亲自看到,亲身经历,那证明一点都不假了,才启发他的信心。然后想想从前经历那些事情,因果报应的事实,愈想愈真实,一点都不假,所以那是教导我们年轻人深信因果,起心动念要特别谨慎,不造恶因。纵然前生有恶的因,也不会有恶报,因为因要有缘才会结果,这一生断恶修善,把恶的缘断掉,所以虽有恶因,也不会有恶果,多多的积功累德修善,我们把善缘好好的培养。过去生中的善因,加上善缘,当然善的果报就现前。所以,那个老人家对我们的教导,他很会教,使我们对他老人家的教训,四十多年,我们的印象都非常的深刻,得他的利益很大很大。我以后离开职务,他老人家给我介绍认识忏云法师,认识李炳南老居士,都是他的介绍,所以他跟我学佛关系影响非常之大。
  ◎世尊在诸大乘经中所说,原理原则无不相同,不同的所在只是在方法上。所谓法门无量,这个佛门里头常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由此也能够体会到,诸佛菩萨无有定法可说。这个法门无量无边,那有定法好说呢?但是法门再多,他有一个方向,有一个目标,方向、目标决定是一致的,决定不会有差错的。
  在佛法里面,这个大的区分,像宗门教下,差别很大。显教、密教差别也很大,这是非常显著的,我们一接触就晓得,有很大的不相同处,但是他的方向没有变,目标没有变。方向是什么?是觉、正、净,目标是无上正等正觉。所以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
  那么我们读《金刚经》,《金刚经》上佛说了,「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这一句话看到了,一切诸佛都是依这一部经成佛的;无上正等正觉,也是从这个经上得到的。那这个经是至高无上,其它的经都比不上,对不对呢?对的,但是不能完全对。为什么不能完全对呢?每一个法门都是至高无上的。每一部经典,都是诸佛以及诸佛无上正等正觉的出处,这一点我们一定要看清楚。
  既然如是,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说这么多经典,这么多法门呢?反而把我们搞迷惑了,说一部经不就好了吗?说一个法门不就好了吗?为什么说这么多呢?如果诸位说一个法门,那佛就有定法可说了,就不是无有定法可说。佛说法,这个我们都晓得,他是依两个原则|真谛,俗谛。这是说法一定要遵守这个原则的。另外要紧的一桩事情,说法一定要契机,这个契机、契理都不出二谛。契机,是不为俗谛;契理是不为真谛,这二谛是绝对的标准。众生的根性差别太大了,各个人的根性都不相同,怎么可能用一种方法普度一切众生,这不可能的。所以佛说法就无量无边的法门,我们晓得无量无边的法门,随顺俗谛而说的,也就是说,应各种不同根性的众生而说的,说无量无边的法门。法门虽然无量,目标、方向只有一个,不违背真谛。假如我们把这一桩事情认识清楚了,搞明白了,你学佛就不难。
  而且你学佛,一定在很短的时间里面就得受用。这个时间短到什么程度呢?我在过去讲经常常提到,三个月就见效,三个月的确不长,就见效。六个月就有很显著的效果。效果是什么呢?消业障,当然业障不能全部消掉,可是那个消业障,你自己会感觉到,我这个业障少了。
  有一位同修这几天来跟我讲,都说业障很重,念这个经,念那个咒,修好多法门都消不掉。但是我要问你,什么叫业障?如果你连业障都没搞清楚,你怎么能消业障?佛在《楞严经》上讲的很好,世尊举了比喻,业障好比是贼,他来扰乱你,来偷盗你的功德法财。如果你要不认识这个贼,你怎么能把贼抓到呢?所以你一定要认识什么叫做业障?业是事业,你正在造作的时候叫做事,你在做事;事情做完了之后,那个结果叫做业。造作这些业,决定会障碍。障碍什么呢?如果从根本上讲,障碍你的自性,障碍你的法身般若解脱,这是我们讲佛教名词里面,这是究竟上说,障碍你的法身般若解脱。如果就在我们日常生活里面来讲,我们落实到生活层面上来讲,障碍你什么呢?障碍你的清净心,使你身心不安稳;障碍你的家庭,你一家不和;障碍你的事业,你的事业不顺利,这你就晓得什么叫业障。
  那么你学佛,拜忏,你是不是把这些业障都消除了呢?我在旁边冷眼旁观,不但没消除,忏越拜业障越多,那个佛越学烦恼就越多。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而且是问题丛生,这怎么得了?是不是佛法有过失呢?佛法没有过失。那我学佛为什么会学成这样呢?你叫做盲修瞎练。你看开经偈上不是讲的很好:「愿解如来真实意」,而你呢,是错解如来真实意,你把佛的意思解错了,尤其是初学的同修,这个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实在讲,这就是业障。
  初学的时候,很多同修都非常热心。这个同修说念佛好,那个同修说念佛不行,参禅好;再有个同学说,禅也不行,学密才即身成佛。好了,这么多热心的朋友一来了,这不晓得哪一个人好。都是热心人,都是好心人来指点你,指点你无所适从,指点你无路可走。这是修学一开端,你在方法上就错误了。大小乘经里面,佛都有明白的教诫,我们学佛第一个条件,要找一个好老师。你要想有成就的话,你不懂这个道理不行,你要找一个好老师,跟一个老师学。我们中国几千年来,世法、佛法传承,讲究的师承,所谓师承就是学一个老师。这一桩事情,我在讲席当中也曾经讲过很多次,但是同修们听了之后没有留意,听了没有在意,所以你得不到利益。师资之道,自古以来就很难,这是缘份,不是一世的缘份,多生多劫的缘份。第一天在这个地方,我曾经跟同修们说,我们依靠老师,依靠老师的修学经验,向上提升,这是师承里头非常重要的一桩事情。
  佛门当中,特别是宗门里头常讲的,「踏着毗卢顶上行」。毗卢遮那佛,法身如来,《华严经》上讲的如来三圣,毗卢遮那是法身佛,卢舍那佛是报身佛,释迦牟尼佛是应化身佛,佛的一体三身。佛是我们的老师,我们依靠他,踩着他的肩膀,踩着他的头顶,我们就超越了,这才行。不是这样的修行方法,你要另起炉灶,你哪一天才能成就?世法、佛法同样一个道理。现代科技很发达,刚刚开发的国家,要想在科技上求进步。譬如我们举一个例子,如同造飞机,是不是要用人家先进的这个科技,我们拿来研究改良,那我们的飞机就比别人更进步了?那你是踏着人家的基础上,这个基础上往上进。你不可能会回到两百年前,那个双翅膀,螺旋桨,一个小时飞几十公里的,你从哪里干起吗?你不可能嘛!世间法也懂这个道理,踏着前人的经验,踏着前人的成就,我们不断地改进,往上提升,这才有进步。「改进」,前人有缺陷,把他改正过来,你就进步了。佛法里面,「踏着毗卢顶上行」的意思就在此地。所以我们要跟一个老师,学一家之言。
  佛门里面的同修,有很多也许听到,古时候学佛,无论在家、出家,要五年学戒,这是基础。你入佛门,五年学戒。这一句话很简单,可是我们看到这一句话就依文解意,把这个话的意思错会了。五年学戒学什么呢?学五戒、十戒、菩萨戒、八关斋戒,是不是学这些呢?不是的,不是学这个。这个「戒」字,是老师的教诫。换一句话说,五年当中一定要遵守老师的教诫,是这个意思,不是那些戒律里面的。所以这个戒,戒的意思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决定要受老师的约束,不可以违背。老师对学生负绝对的责任,他要是把你路子指错了,他背因果。这个指错方向,指错路,背的因果可大了。你自己路走错了,那活该,不能怪别人,你把别人路指错了,这还得了吗?
  以前李炳南老居士给我们讲了个故事,就是比喻这一桩事情。他说过去,不晓得是真的是假的,我们不要理会。有一个大夫,这个大夫的医术很不高明,每看一个病人,这个病人没有多久就死掉了,看了二、三十个病人全都死掉了,这个罪过就很大了。所以阎罗王就把他抓去了,抓去之后,判他的罪下十八层地狱。他不服气,他说:「我不是有意害他,我药用错了,是我医术不高明,容易杀人。我不是有意杀他的,没有意害他的。」那还是没有法子,判到十八层地狱。他下了地狱之后,又跳又叫,很不服气。这一闹的时候,这下面还有人说:「老兄你不要跳脚,我在底下,你这个跳脚,灰尘都落在我身上,我受不了了。」他就问了:「我这个十八层,难道你还有十九层?」,他说:「是!我是在十九层。」,他说:「你老兄干什么?」「我教书的。」杀人下十八层地狱。老师把学生的路指错了,下十九层地狱的。所以老师指导学生,他要负完全责任。所以过去,师徒如父子,老师跟学生这种恩德,有的时候真的超过父子,诸位要是念古书,你就能够了解。所以古时候师道之尊严,一个教书的人在社会上,没有一个不尊敬的。世法都如是了,何况是佛法?你怎么能把人家的路指错呢?所以最要紧的,是亲近善知识。
  我们要问,哪一个是善知识?善知识其实讲,没有标准,我们看古时候这些语录,你仔细去观察,你就了解,善知识没有标准。但是善知识里头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自己心目当中最仰慕的人,最佩服的人,这个人就是你的善知识。为什么呢?他讲的话你听,你百分之百的服从,这就是善知识。他的德行再高,学问再好,你不佩服他,你不肯听他的,那个没有用,那不是你善知识。诸佛菩萨来,也不是你的善知识,所以善知识标准在此地。我们自己心目当中最仰慕的,最佩服的,这是我们的善知识。别人讲的话,同样的话,别人讲,我们不相信,不接能受;他说了,我们就能接受,就能相信,就能够百分之百的依教奉行,这是我们的善知识,是我们的好老师。大家也许听说过,这个学生所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道理就在此地。老师未必很高明,学生会超过老师。老师教导你,他自己未必做到,但是学生百分之百的服从,学生做到了,所以学生往往超过老师。这个老师再高明,你不肯相信他的话,不肯听他的话,不能依教奉行,没有用处,跟他一辈子也不会有成就,所以选择老师的标准在此地。
  我们在中国,这是几乎各个宗派里面,我们在语录里面看到的,学佛的人,无论在家出家,去参访一位大德,这个大德就告诉他,你的缘份在什么地方,你到那个地方去参访,你会有成就,指点他到那里去。他到那个地方去,果然三年五年,他开悟了,他成就了。那么我们想想,指点这个人,难道在他这个道场不能成就吗?他有这种能力指示他到某个地方能成就,那么自己难道没有这个本事?诸位要明了,中国的文字简单扼要。这个人去参访这个老法师、老和尚,谈话哪里只有这么两三句,总是谈了多少个小时,也许在那里住了好多天。可是我们在历史上记载只有两三句话,他指点他到某个地方,当然谈的很多,彼此了解的很深,老法师对于这个学人很清楚,他的根基,他的习性,他心目当中所仰慕的不是这个道场,也不是我这个人,我给他介绍另外一个,符合他的理想,介绍到那边去了。到那边去,那个大德是他心目当中敬仰的。教导他,能够百分之百的顺从的,到那里去了,三年五载就成就了,是这么一回事情。其实他自己的道德、学问、修持绝对不比那个人差,只是根性不相同。我们用最粗、最显明的方法来说,譬如有一个人他对禅非常有兴趣,他到我这个地方来了,也来念佛,虽然念,那个心总是定不下来,那个禅他总是念念不忘的。我们很清楚,他在这个地方是佛也念不好,禅也参不好,对他就耽误了。不如我们想到,那一个参禅有功夫的,是一个好的老师,我们就介绍他到那边去。他到那一边去之后,他死心塌地了,他不打妄想了,很容易就成就了。所以由此可知,我们一个道场一个法门,这是自古以来,所谓是建道场,竖法幢,解行都专一。志同道合的到这边来,大家都有成就。如果对这个法门没有兴趣的,不愿意修学的,我们介绍你到其它法门去修学,不是说我这个地方什么都能成就,没有这个道理的。我们看《华严经》上五十三参,你看每一位善知识,他自己修的这一个法门,志同道合的到这里修,愿意修别的法门,都介绍到其它道场去,介绍给其它的法师,这叫成就一切众生。所以「法门平等,殊途同归」,一定要帮助他成就,不能够障碍他,不能够阻碍他,那个罪过就很重。
  古时候道场多,每一个道场,就像现在的专科大学,便利大众参学。确确实实他一个道场,他有他的宗旨,有他所依据的经论,有他修学的方法,各个道场不相同。同一个宗,这个宗派的,道场不同,里头还是大同小异。譬如念佛,这个念佛堂念佛,一句佛号,那个一句佛号念的腔调不一样,念的快慢速度不一样。我喜欢快,追顶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那个人喜欢慢,阿弥陀佛,一句佛号念个两三分钟,你说,这两个人在一块的时候,岂不是要打架吗?这两个人怎么可以在一个念佛堂里面念佛呢?必须要分两个道场。忏云法师念佛号念的很慢,一个字一个字拖好长的声音,拜佛也拜的很慢,有一些年轻人看的就不习惯,他受不了。所以这是门庭施设不同,你看到那个很有兴趣,你就可以跟他学。所以选老师是这么个选法。你们要问哪个老师好?我就告诉你这个原则,你们自己选,我不能说这个老师好,那个老师不好,那有这个道理呢?还有人,这年轻人常有,好高骛远,眼睛长在头顶上,谁也瞧不起,看看现前这个世界上,这一些出家、在家这一些,知识好象都不怎么样。那怎么办呢?古人里头,你能不能找的到?现在人找不到,找古人也是个办法,做古大德的私塾弟子。用这种方法成就的,在我们中国第一个人|孟子,大概孟子眼光也很高,也瞧不起人。还算不错,他对孔老夫子佩服到极处了,所以他就学孔子,孔子那时候已经不在世了,但是孔子的书留在世间,他就专门读孔子的书,学孔老夫子。遇到困难,他就找孔老夫子的学生,向他们请教,来帮助他,他以孔老夫子为老师,他学成功了,这是以古人为老师,他学成功了。以后用他这种方法,在中国历代都有人,而且有很多,有了不起的成就。最著名的,像司马迁,这是汉朝的大儒。司马迁学左丘明,左丘明跟孔老夫子同一个时代,司马迁是汉朝时候人,相去很远。他就专门读《左传》,现在这个四书五经里头有《左传》,春秋《左传》,读《左传》,学《左传》的文章,他学的很成功。所以以后他写了一部《史记》,中国的历史,第一部书,是学《左传》的,这是以古人为老师成功的。
  唐宋八大家的韩愈,也是以古人为老师,他是以司马迁为老师,专攻《史记》,专学《史记》,他学成功了,唐宋八大家的首领。
  在我们佛门里面,很多同修知道的蕅益大师,明朝末年很了不起的,我们净宗的祖师。他也是学古人的,他的老师是谁呢?莲池大师,那时候莲池大师已经往生了,不在世了,莲池大师的著作在世,一直流传到现在,都没有散失。现在台湾把它印在一起,这么厚的精装本四册,蕅益大师就专门念莲池大师的著作。跟一个人学,刚才讲了五年,五年当中决定不可以看第二个人的东西,学一个人,学一家之言。跟一个人学,这是踏着人家的肩膀,踏着人家的头顶上去了。你要跟三个、四个、五个、六个学,你踏上去,掉下来了,摔下去了,那个没有法子。要跟一个人学,你才会有成就,佛法、世法,古时候教学都是这个原则。
  我自己学佛,算是非常幸运,我不懂师承,碰上了,这个很奇妙,我不知道这个事情,是瞎碰瞎撞,撞上了。我在早年,很年轻的时候学哲学,跟方东美先生一个人,那时候我有工作,想到学校里去旁听他的课。那么方先生对我了解,知道我好学,肯学,而且没有学过,对于这一门学术有很浓厚的兴趣,所以他不让我到学校去旁听,让我每一个星期天到他家去,他给我上两个钟点课,学生就是我一个,他家的小客厅,小圆桌子上,我们一对一的上课。这个教法,我非常感激,但是不知道。到以后学佛的时候,我们才明了,方老师的苦心爱护,他为什么不让我到学校去呢?到学校去,一定认识很多同学,一定认识很多老师,换一句话说,就会杂修,乱修,你就杂乱了。他不让我接触,只让我接触他一个人。所以他那个时候也举一个比喻,他说好象写字、画画一样,学生有这个兴趣,有浓厚的兴趣,又没有学过,这是一张白纸。这一张白纸非常宝贵,他爱画什么就画什么,爱写什么就写什么。他说:「如果这张纸是个骯脏的纸,是一张报纸,里头一塌糊涂的,你干什么都不行。」那个时候,他对我就是因为我是一张白纸,没有被污染过的,所以他非常爱护,绝对不让我污染,这叫师承,这是老师爱护学生。
  我接触佛法之后,再认识章嘉大师,章嘉大师那个态度跟方东美先生一样,也是每一个星期到他老人家那里去,他给我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我跟章嘉大师三年。大师圆寂之后,隔了一年我认识了李炳南老居士。所以我在李老居士之前,我就两个老师,所以我学的东西很单纯,我对我的老师衷心的敬仰,老师教导,我认真去做。到台中去之后,那就已经不是白纸了,被方先生染过,被章嘉大师染过。不过还好的是,经过两个人染过,染的很轻,不严重。就这个样子,到李老那里去,李老就很不客气,他说:「你过去所学的,我统统不承认,全部作废,从今天起,完全接受我的教导,以前作废。」那时候开出三个条件,那三个条件,以后我们才晓得,这三个条件不是他的,是自古以来祖祖相传的。
  第一个条件就是听经、闻法只可以听他一个人的,除他一个人之外,任何法师、居士、大德讲经,一律不准听,只能听他一个人的。
  第二个是你看书,不管看佛书,看一切的书,都要经过他同意,他要是不同意的话,一律不准看。
  第三个条件,就是你以前所学的统统作废,我不承认,从头学起,这三个条件。
  我们那时候当时听到,老师很跋扈,好象是目中无人。最后想一想还是接受了,所以在他门下,这一住就住了十年。老师要求五年,五年当中,要守住这三条戒律,叫五年学戒,是这个三条。
  可是这种方法好,他不让你听,把你耳朵堵死了。不让你看,把你眼睛遮住了。这不看、不听呢,真的,三个月的时候,心清净了,妄想少,烦恼少了,好象比从前聪明一点,这聪明就是智慧。三个月就见效,半年就有很显著的效果,才知道老师这个方法高明。所以老师要我守五年,我自己自动增加五年,我遵守他的条件十年,从这样奠定了根基。
  我在新加坡,那是第一次到新加坡去的时候,是十年前。遇到演培法师,聊天谈到这些事情,演培法师就告诉我,他小的时候做小沙弥,在关中寺,谛闲老和尚也是这三个条件教他。他当时也很不服气,于是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三个条件祖祖相传,我们佛门当中一代一代相传就这三个条件。你要亲近一个善知识的时候,百分之百的服从,只听一个人,不可以听第二个人的,你的心是定的。正是《金刚经》上所说的,「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你就开智慧了,你就消业障了。所以业障是什么呢?业障是妄想,是分别,是执着,是烦恼,是忧虑,是牵挂,这些东西叫业障。你想一想,你去拜拜忏,你是不是这个东西都没有了呢?如果拜个梁皇忏,拜个水忏,打个什么水路,烦恼越来越多,那你业障没有消掉,你的妄想、分别、执着还是那么多。不但多,还增加了,你的业障怎么会消的掉?业障消掉是烦恼轻,智慧长,那是业障消掉了。所以业障,消业障最明显的就是清净心,你得到清净心了。所以诸位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心地清净生智慧,你读经,听经会懂里头道理,这个经教的理论要是不懂,没有用处。理论不懂,你怎么能起观照的功夫?教下用的功夫,是依文字起观照。你这个文字般若不懂,你怎么能起观照般若?由观照般若证实相般若,所以教义你要懂。教义懂要清净心,杂念、妄想、烦恼多,没有办法听的懂,这个东西就是障碍,障碍你的智慧。所以业障消除必定是断疑生信,分别、执着淡了,轻了,智慧增长了,从前看东西看不清楚,现在看的清楚了。听东西听不清楚,现在听明白了;从前做人、做事常常犯过失,现在过失少了,这叫消业障了。切记切记,你学佛要是搞的一家不和,就坏了!
  我们在第一天,我们举《金刚经》,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一个榜样,诸佛菩萨给我们做模范、做样子。佛弟子,我们个人要做一切人的榜样;我家庭要做世界所有一切家庭的好榜样。人,是人中第一;你的家是所有家中第一;你做生意,你的公司行号是全世界公司行号第一,那叫佛弟子。佛法里头没有第二,门门都第一,样样都第一,这就如法了。所以学佛最要紧的身心清净,要达到身心清净,你不能不放下,你不能不看破,要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什么?这个非常重要。所以,我们的道场,我在台北,我们有个图书馆,馆长她在管理;我还有个基金会,那个时候,简丰文居士在管理,现在我是职务统统辞掉了,不再管这些事情了。这两个道场,我跟他们两位大德说,不可以拉信徒,不可以问人要钱!那样做,我们就有罪业,我们就有过失了。道场的维持,我们信佛,所以信佛非常重要!这是李老师传授给我的,我受了戒之后,到台中去看他老人家,第一次见面,他就给我两个字,「信佛」。然后给我解释,他说你学佛这么多年了,又出家了,又受戒了,同时在外面讲经,他说「我教你这两个字,你不觉的奇怪吗?」信佛好难!佛教给我们做的,要依教奉行;佛教给我们不能做的,就决定不可以造作。这才叫信佛!信佛不容易!必须要解佛真实义,你要依教奉行,那才叫信佛。那有那么简单。信佛,什么呢?道场有诸佛护念、龙天拥护,所以一心向道,其它都不要顾。自古以来,真正心里向道的人,就是修清净心,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帮助一切同修破迷开悟,如果这个道场没有饭吃的时候,我从前就讲过,护法神要撤职查办。护法神头一个就是韦陀菩萨,那还得了,那成什么话呢?那佛菩萨讲的话全都不灵了,所以不要操这个心。以后我们更深入之后,了凡四训念了,我们才晓得,原来「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还求什么?你去求的时候,叫冤枉求的,用那种心,错用了心!一心向道。
  我们在佛教里面做了很多事业,这个事业是什么?大家委托他做的,我们决定没有化过缘。你们捐钱,到这里来,我们来学布施,学法布施,印经、录音带、录像带流通到全世界,你们送的钱多,我们多做。钱少,少做。钱没有,那最好,为什么?我们不要做了,你说我们多快乐。你们来的多,我们麻烦,想办法给你做,不做对不起你们,我们两个道场都守这个原则,你说我们的生活过的多自在,多快乐。身心没有一点负担,没有一点事,做什么?做这么多事,做而无做,做是我们身在活动,在做,心里头干干净净,没做。所以我们护持佛法,帮助众生,决定不要让众生因学佛而生烦恼,因学佛而加重了负担,那就错了。
  古时候,寺庙它有产业,真的是不求人,它自己收租,换句话说,它的生活是固定的,能过得去。现在寺庙里头,没有恒产、没有收入,不怕,要靠佛菩萨。信佛。
  你有坚定的信心,大乘经上说了,释迦牟尼佛白毫光中,里头有一分是供养后世的这些出家人,一直到法灭。释迦牟尼佛的法运是一万两千年,这个里面,所有他的徒子徒孙,代代相传的,白毫当中有一分的功德供养这些人,我们要是不相信,那就没法子,你要相信,那你就享受到了。何必还要去求人呢?求人最难过了,看人家的颜色,我们讲话都不能讲真的,为什么呢?看看,要讨好你、巴结你,我不求你,我就讲真话,你听了,高兴也好,不高兴也好;你来也好,不来也好,我都不管。你来,我们欢迎;你不来,我也不会再去找你,我们道场作风如此。你不来,绝对不会打个电话来找你:「你怎么多久没来?」我们不干这事情。我们绝不攀缘,随缘而不攀缘,为什么?我们修清净心。
  佛法里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佛法到最后,八万四千法门到最后就是三门。所以讲,你要到明心见性的时候,就这三门入。像我们这个佛堂,你们诸位从四面八方来,但是来到这个地方,我们这个地方两个门,你到最后一定从这两个门进来,明心见性到最后就三个门,这三个门是觉、正、净,就这三门。
  在一般讲,像禅宗、性宗他们走觉门,所以,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走这个门。那么一般教下走正门,正知正见,像贤首、天台,法相三论他们走的是正门。以大乘经典修正自己的知见,入佛知见,正知正见。那我们净土宗念佛的呢?走净门。还有一个,密宗也是走净门。这两个宗特别注重在清净心,所以心净则佛土净。没入门,这三门不一样;入了门,这三个是一个。诸位想想,心地清净,那有不觉悟的道理?觉悟的人,那有知见不正的道理。所以觉、正、净,一而三,三而一,一个得到了,三个都得到。当你没有得到的时候,在修学没有得到的时候,这是三个事情,修学要是得到的话,一定三个同时都得到。这些道理,我们一定要懂,明白这个道理了,我们来讲,修学,这个《金刚经》上佛教导我们很多很多,随便翻翻就看到:
  『佛说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佛在《金刚经》这样的句子有七、八遍之多,这个经的文字不多,文字只有五千八百个字,居然这句话讲七、八遍,你才晓得这句话重要。最要紧的是「受持」,什么叫受持呢?完全做到。佛在《金刚经》上教导你的,我们统统要做到,这叫受持。受是接受,佛的教训我完全接受,依教奉行,决定不违背。这个后半段讲的「信心不逆」,非照这样做不可,一定要照这样做。所以同修们问我,读哪一部经好?哪一部经都好。喜欢读哪一部经,你就读哪一部经。可是你要记住,你一生就读一部经,你就会有成就。你要想这个经也好,那个经也好,那是什么|贪心。佛叫你断贪心,不是叫你增长贪心,你搞错了,你把贪的对象换了一下,你这换对象,你没有断贪心!许多经论统统都好,统统都要学,天天都要读。
  我过去曾经遇到一个人,每一天的时候,他跟我讲,做早课要做两个半钟点,他大概要念五、六种经,十几个咒子,忙的不亦乐乎!搞了不少年,他来跟我讲,我说你不行,你错了。你这样搞的什么,再搞下去,你一点功德都没有了,我说你心里是乱糟糟的,我说你应当学一样。他对我不服,跑到台中去见李老师,见到李老师的时候,李老师把他骂了一顿,回头来给我讲,「老师跟你讲的是一样。」不懂原理,不懂方法,一部经叫一门深入,你死心塌地在一个法门之上,你心是定的,心是清净的,那就行了。佛说一切经,不是叫我们统统都学的,那有这个道理。我们在一切经里面,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根性,一门深入,才能成就,样样都学就糟了。这决定不可能的,还有人很大的误会,四弘誓愿里面不是讲了,「法门无量誓愿学」?没错!都找这些东西来抬杠。这个四句偈,他都没看懂,「法门无量誓愿学」在第几句?在第三句。前面第一个「众生无边誓愿度」,你有没有发这个心?没有。这个「众生无边誓愿度」,就是《金刚经》一开头,须菩提尊者说的:『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那就是发的众生无边誓愿度,他没有发这个心。
  第二个,「烦恼无尽誓愿断」,你断了没有?你烦恼没有断,你怎么能学法门?诸位同修要知道,为什么开头叫你学一个法门,学一个法门是断烦恼,你要懂这个道理,但是首先要发菩提心,你的知见才正,你的心量才大,我们心量是要度一切众生,这个众生度,那个众生不度他,哪有这种道理,那个心量太小了。我们在前面讲过,不但学佛的同学要度他,其它所有一切宗教我们都要度化,你的心量才大,才平等。其它的这些异教徒,他对我们有成见,我对他没成见!他对我有歧视、有毁谤,我对他只有赞叹。像我这一次在澳洲,遇到十四个宗教团体,我对于每一个宗教都赞叹,那个地方有伊斯兰教的长老,他们叫阿訇。有两位参加,他对我很亲切,我给他握手,我说我常常读古兰经,我是真的,我这书架有古兰经,我是真读!那个犹太教的,一个领袖发问,问:「佛教是这么好,我们也很佩服。」他说:「人死了之后,最后审判,谁来负责?你们佛教讲那一个来审判?」那我就告诉他,我们佛教是教育,佛菩萨是老师,我们跟佛菩萨是师生关系,我们犯了过失,老师会劝导我们,不会审判、惩罚我们的,那他说:「最后谁审判?」我说:「审判是司法部门的事情,我们是教育部,那是司法部的事情。他说:「司法部是谁呢?你们的上帝!」他很高兴,我们尊重他的上帝。「你们上帝管审判的权,我们管教育,我们劝导,劝导不相信,你们上帝惩罚他,那我们不就是一家了!」所以,大家很开心!我们真的是尊重。所以,他对我印象非常之好,决定没有排斥,决定是尊重。早年,我们在大专讲座,还遇到有四个天主教的学生来盗法,他们教会派他们来参加我们的大专讲座,想了解我们的内容,这四个学生每天晚上到教会去报到,以后同学们知道了来告诉我。所以我就在上课的时候,我就宣布了,我说:「上帝值得我们大家尊敬,上帝的学生做事要是偷偷摸摸的,上帝脸上没有光彩,这是多难为情!」这一比,把他们四个人比出来了。我说我们很尊敬。他是想了解,我们佛教跟他天主教同异的地方,我说一样的,他说怎么一样呢?我说:「佛讲了,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做佛。上帝也是众生,他也有佛性,他将来也会作佛,怎么不一样呢?当然一样。」我们的心量的的确确身心清净,这要学!佛在大乘经上常讲,佛的心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心量小,那就是最重的业障;你要想消业障,要把你的心量拓开,要能以欢喜心对一切众生。
  你看我们佛门,说实在话,我们佛门,佛菩萨的造像都是教育的意义。我们要是把佛菩萨当作神明看待,那就错误了,他是教学的工具,现在讲是教学的工具,教育,表法的。佛法连建筑都是表法的,你看佛的大殿,你在外面看两层,里面看一层,为什么这种建筑呢?你外表看,二谛;两层是二谛。进到里面的时候,二谛圆融,它表这个意思。我们在寺院里面,正规的寺院建筑,你进寺院的时候,你一进去,第一个看到的是天王殿。天王殿正当中,面对着大门弥勒菩萨,弥勒菩萨造的是布袋和尚像,他所代表的意思,生平等心,呈喜悦相。做佛弟子,必须要具备这个条件,心要平等,对一切众生要平等,要笑脸迎人,常生欢喜心,法喜充满,这样才能入佛门。旁边是四大天王护法神,护谁?护自己,不是护别人;不是护寺庙,不是护道场,护自己。
  他代表的意思,东方持国天王代表负责尽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我们有自己的责任,有自己的本分,把自己本分的事情,做到尽善尽美,他代表这个意思。怎么样做到尽善尽美呢?你看他手上拿的琵琶,那是表法的,教给你,琵琶是乐器,那个弦紧了就会断掉,松了就不响,要调的适中。告诉你,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要做到恰到好处,不能固执,也不能不及,他表这个意思。
  南方天王,增长,代表进步。儒家讲的「苟日新,日日新。」佛法里面讲的精进。时代永远是往前进的,我们要求进步,不能说我样样都做好了就行了,不可以。还要求进步,他手上拿的是剑,剑代表智慧,唯有智慧才能进步,无论在德行、在学问、在生活品质上,天天求进步。
  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这教给我们方法。如何能把前面两桩事情做好,做的圆满,教你多看、多听,多观摩、多考察。而广目天王手上拿的是龙,也有手上拿的是蛇。龙、蛇代表变化,告诉你社会的人情事故非常复杂,变化多端,你要仔细看清楚,你不要迷在里头。
  北方的多闻天王,手上拿的是伞盖,伞是防止污染,也就是在复杂的人情社会当中,不迷不染,他表这个意思。你们进天王殿,懂不懂这个意思?你懂这个意思,一进里面,上了一课了,马上提醒自己。所以,佛法教学,实实在在,现在讲艺术化,佛法几千年前,这个教学跟艺术就结合成一体,你每一个殿,每一个佛菩萨看看,不必说话,你就法喜充满,你佛法就得到了,那里还要说话,说那么多废话。而后你才对佛法教学真是五体投地,不能不佩服。但是现在,实在讲,真正了解的人太少了,都把佛像当做神明看待了,在那里磕头、祷告,还咕噜咕噜好半天,好象要求什么保佑,哪有这种事情!那叫迷信,所以社会上对我们学佛的人瞧不起!不如别的宗教,别的宗教一神论,高级宗教;我们佛教泛神论、多神论,多神论是低级宗教,你说冤枉不冤枉?真是可惜!我们一定要把这个真相认识清楚、了解明白了,我们才知道怎样修学。
  佛法所求的,是究竟圆满的智慧,究竟圆满智慧是我们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外面来的。修学的总纲领,就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由此可知,迷是业障,大家讲消业障,迷是业障:邪是业障,邪知邪见:染是业障,染是什么呢?《金刚经》上教我们「应无所住」,那个住就是染,住就是执着,就是分别。所以我们一定要牢牢记住,佛教给我们随缘而不攀缘,我们做任何的好事,都是随缘,都是不攀缘,诸位同修一定要记住。
  我自己跟韩馆长,我们这几个道场,几个道场里面决定不化缘,我们虽然做一些好事,像我们在大陆上也做了一些奖学金,但是我们绝对没有说是劝募奖学金,没有的。向你来化个缘,「你来出一点奖学金,你也来出一点。」没有这个事情。更不可能说,委托别人去化缘,没有这事情,绝对没有!如果碰到这个,你们就要知道,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你不要上了当。我在台湾发现,发现有假借我的名义在外头化缘的,有人来告诉我。我说决定没有这个事情,我们绝不委托任何一个人,说是代表我跟我们的团体、代表韩馆长到那里去劝募,没这事情。遇到这个,你们就肯定,那是假的,那是骗人的。我们的原则,就是有就做,没有就不做,这是非常痛快,非常干净的事情,真正是身心清净自在。
  学佛,诸位要记住,一门深入。现前这个社会上,有一些这些大德们,如果不是我们真正由衷佩服的话,不能够百分之百依教奉行的话,找古人。所以我跟大家介绍一个好老师|阿弥陀佛!我《无量寿经》讲过九遍,劝大家依阿弥陀佛做老师,阿弥陀佛教导我们,就在《无量寿经》上,你把《无量寿经》搞清楚,《无量寿经》的教训,我们依教奉行,你就是阿弥陀佛的好学生,我们还要找什么别的老师。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赞叹他:「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我们找这个老师还会错误吗?决定不会错!我过去在台中,李老师非常谦虚,非常客气,他告诉我,他说:「我的能力只能教你五年,五年之后,我没有能力教你。」他给我介绍一个老师|印光大师,他教我「你学印光大师,印光大师不在世了,文钞在,依照印光大师的文钞学习,决定不会错误。」我给大家介绍的,比印光法师更高明|「阿弥陀佛」。《净土五经》,我们要认识清楚,五经里面,最深的经典,最难的经典,是《阿弥陀经》,这个诸位要晓得。《无量寿经》是介绍、概要,净土概要、净土概论,介绍西方极乐世界。那么《观无量寿经》是《无量寿经》的补充说明,说明三桩事情,一个是理论,理论上的补充;一个是方法上的补充,因为《观经》里面只讲到三辈,《观经》里面有十六观,这是讲的详细了。另外就是因果,因果是《观无量寿经》讲的透彻,九品的因果。所以他补充这个三点,说的特别详细。小本《弥陀经》是修行的方法,所有的精华统统在里面,那是真难,最不好讲的。你看看,蕅益大师的《要解》、莲池大师的《疏钞》,《疏钞》我们讲过三遍,第二遍我们留下的录音带,第一遍没有留带子,第二遍留了录音带,三百三十五个。第三遍,这最后讲的,我们也留了一套带子,好象两百八十多个带子。本来后面我还想详细讲,详细讲会超过四百多个带子,我们馆长说:「不行,太长了,赶快、赶快、赶快。」催我,我后面就快讲、快讲了,所以两百八十多个带子。你想想看,比《无量寿经》长的多。这里头的义理,真正是无有穷尽,不要把小本《弥陀经》看轻了,这是净土宗的精华。所以自古以来,把《弥陀经》做为课诵,非常有道理;不但是净宗,禅宗都把《弥陀经》列在晚课,晚课都念《弥陀经》。教下更不必说了,所以我们要非常重视。但是你要是对这个没有信心,事理不明白,读《无量寿经》好,《无量寿经》讲的浅,讲的清楚,讲的明白,从《无量寿经》上建立信心,这个受持小本《弥陀经》就会正确了。今天时间到了,明天还有一会,有一些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明天晚上利用这个时间再来解答,好,念佛。
  ◎诸位同修,光阴过的很快,今天是佛七法会的第五天,那么我每天都在打闲岔,今天是最后一次了。《金刚经》最后的结论,当然是非常重要。实在说,这部经越往后面越精彩,最重要的意思都在后面,尤其是它的结论。这个结论不仅是本经的结论,实在说,就是世尊二十二年所讲的《般若经》的总结。佛当年在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当中,讲《般若》就占了二十二年。如果我们用佛法通常讲的三分|序、正、流通三分来说,当然《般若》是整个佛法的正宗分。是世尊一代始教的中心,最重要的一环。这个结论,就是二十二年《般若》的总结。如果再要推展,可以说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的总归结,就在这二句一偈,我们在本经末后看到了。
  过去梁朝昭明太子将本经分为三十二分,也等于是分科判教。自古以来的这些大德们,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个分判,个人有个人的看法。昭明太子这个三十二分,实在讲,为了读诵、研讨方便。那么他分的是不是恰当?我们姑且不论,但是确实带来了很多便利,因此这三十二分的本子流通就很广,一直到现在,还有许多人用这个本子。
  他最后这一分,就是全经的总结,这一段经文一开端,世尊叫着须菩提,这也是一个常识,凡是经典上,我们看到佛叫一个人的名字,他的意思就是底下有很重要的开示,提醒大家的注意,用意在此地。那么佛说,假设有一个人,当然这个不是事实,是假设的。说有一个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这个数量就不可思议了,阿僧祇是印度数目字的单位,这个单位之大,我们现代人叫他做天文数字,是很大的数字。以这个为单位,多少个阿僧祇呢?无量!不但无量,满,满足无量阿僧祇世界的七宝。我们今天讲,这一个地球上的七宝我们看起来就非常稀有,非常珍贵了,这一个地球算不了什么。经上讲的世界,就是通常讲的一尊佛的教区,一个大千世界。在过去,很多人以为佛经上讲的大千世界,很像现代天文学家发现的银河系。假设一个银河系就是经上讲的一个大千世界,这是一尊佛的教化区。可是近代黄念祖老居士他提出一个新的看法,他说我们现在所发现的银河系不是大千世界,而是一个单位世界。那要是算单位世界,那这个大千世界大的就不可思议了。通常我们晓得,一个小千世界里面有一千个单位世界。换一句话说,一千个银河系才是一个小千世界。再以小千世界为单位,一千个小千世界叫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叫一个大千世界。如果照这样算法,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一百亿个银河系才是一个大千世界。多少大千世界呢?「无量阿僧祇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你们想想那个布施的福报多大?我们今天有不少同修想修福,布施修福,那《金刚经》上说的,我们能跟他相比吗?连大巫见小巫都谈不上,那实在太渺小了。你就拿整个地球上的财宝去布施,也小的太可怜,在这个大千世界里头看不到。
  佛说了,「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这个要记住,「善男子、善女人」这是佛在经上常讲的,我们常常读过的。我们算不算是善男子、善女人呢?善男子、善女人有标准的,不是随随便便的,我们自以为是善男子、善女人,不行的,佛不承认。善的标准是什么?《观无量寿经》讲的很清楚,《观经》上讲的三福,人天之善,这是小善,人天里面算的上是善男子、善女人,具备四个条件|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人天里面的善男子、善女人。小乘里面的善男子、善女人比这个高了,从这个基础上再要加上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要加上这三条,小乘的善男子、善女人。大乘经典里面,本经是大乘经,大乘经上的善男子、善女人,又要加四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换句话说,你要把三福这十一条统统做到,《金刚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就有你一份,你就是的,没错。你才晓得,这个大小乘经典里面讲的善男子、善女人,他有标准的,他不是随便说的。
  所以这里接着说了,「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这就是前面所说的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个心是众生无边誓愿度,发了这样的大心。我们现在学佛,可以说,都是非常难得的好人。可是必须要搞清楚,要认识清楚真假。这个世间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邪正、是非、善恶、利害,你要有能力辨别,你才是一个觉悟的人,你不迷惑颠倒。佛经上常讲,「愚痴」,什么是愚痴?就是把这些颠倒了,把假的当做真的,把恶的当做善的,这个事情麻烦了。不但这一些大的问题你不能辨别,甚至于最小的,利害都不能辨别。什么对自己有利,什么对自己有害,都不知道,这是经上常讲的「可怜愍者」,真正可怜。怎样辨别?在从前,有父母教,有老师教。现在说老实话,父母也不教了,那老师更不教。这是我们这一代的人比过去一代苦,没有人教导我们。现代老师敢教学生吗?不敢教学生,教了学生的时候,学生会打老师,家长会告老师,师道没有了。我念小学的时候,好象念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总是顽皮,被老师教训一顿,挨了打,还要跪。回去之后,当然脸上哭的眼睛都红起来了,父母一问为什么?被老师处罚了。到第二天,我父亲还准备了礼物去送给老师,感谢老师。所以我看这个样子,以后老师再处罚,回家一句话都不说。现在不行,现在小孩要是被老师惩罚了,按铃告状,要告到警察局去,要打官司,现在老师不敢教学生了。所以从前老师管教,那认真的管教。所以师道没有了,这个是这一代的众生的悲哀,不是好事情,没人管教了。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训,文言文写的,看不懂。佛菩萨慈悲教导,经也看不懂,你说这个怎么办?这是我们要深深去反省的,应当要觉悟的。
  佛接着说『善男子、善女人,发大菩提心。』受持这部经,纵然不能说是全经,『乃至四句偈』,这个四句偈是最少的。四句偈是经中任何四句都可以,不一定指最后这一首偈。古印度跟我们中国,对于文字计算,方式不一样。我们中国人算字数,这一部书分量有多少,算字数。譬如我们常讲老子《道德经》,五千言,这五千个字。《金刚经》五千八百多个字,跟老子分量差不多,多一点点。印度人计算,不算字,它算句子。四句做一个单位,叫一偈,不管句子长短,四句是一个单位。所以佛经,这一部经分量多大,要问他里头一共有多少偈子?譬如我们讲《华严经》,《华严经》十万偈,十万偈,我们就晓得四十万句,他用这个来计算,不算字数,算这个句子的数目,就是四十万句。可是《华严经》流传到中国来,是个残缺不完整的本子,大概我们中文本子,中文所翻译的,只有原本的一半。可是《华严经》原本现在在世界上已经失传了,最完整的本子大概是中文的译本。那么这是讲受持四句偈,这是最少的,这一部经里面的四句。关键的字眼在受持,所以你要是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你的福报超过前面那个人,前面那个人是以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布施,你这是受持《金刚经》上四句,又能为别人演说,你的福报就超过他。我们要问真超过,假超过呢?这都是真的超过,一点都不错。确确实实超过,一点不假。受是接受,持是保持而不丧失。这个受里面,包括对于经典的意思能够理解,没有解错,正确的理解。经典里面教给我们的修行方法清楚,一点不迷惑。同时能把经义应用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你说这个福报多大。使我们自己的生活,永远生活在金刚般若智慧之中。世间人福报再大,他生活在烦恼里面,那怎么能相比呢?烦恼的人前途一片黑暗。具足金刚般若智慧的人,前途无限的光明,那怎么会一样呢?这个福报不能比,所以关键在受持。所以受持是依教奉行,完全做到,这个做到,诸位一定要记清楚,是在生活当中做到。像释迦牟尼佛表现的穿衣、吃饭都是金刚般若波罗蜜,工作也是的,处事待人接物,点点滴滴,全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的味道,这才叫受持金刚般若。所以经中的道理、意趣你要是不了解那怎么行呢?
  又能够「为人演说」,演、说是两桩事情,都是教化众生的。演是什么?表演,做一个样子给众生看,令一切众生向往、羡慕而发心来跟你学习。所以这几天也曾经略为提示过,我们个人要做人的样子,不仅是做为学佛人的好样子,要做一切人的好样子,不管中国人,外国人,要做个好样子,做个好榜样。家庭,要做一切家庭的好榜样;工作,要做一切工作人的好榜样,没有一点不是一切众生的模范,这个叫演,做出来给人看。说是说明,为人解说。人家看到你生活这样愉快,这样幸福,他怎么会不羡慕呢?他一定会来向你请教,他向你请教,你就详详细细跟他解说,把佛法介绍给他,使他也能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佛法是师道,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师道,只闻来学,未闻往教。「学」是学生来求学,没有你不来求我就来找你教,没有这个道理,那是自找侮辱,这是错误的。可是人家怎么晓得,要来跟你求学呢?你要做出一个好样子给人看,这个就是缘,就是介绍,就是推广,一定要有个好榜样给人看,这个福报就超过前面所说的,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布施。
  佛法前面给诸位说过,佛菩萨应机而说,众生的根机种种不同,无量无边,所以佛就开无量的法门,适应于种种不同的根机,这一点我们不能不知道。你不知道,不但你自己学佛学错了,你教人也会教错。我们在这个讲堂里面,我讲经讲了三十七年了,常常提示到,但是好象大家都没有能体会到,没有能觉悟到。《金刚经》上说的很明白,佛无有定法可说,佛无有法可说,佛是应机而说,说而无说。刚才讲了,「机」,古今不同,中外不同,那说法哪里会一样呢?我们不能连这一点基本的认识都没有,那还学什么佛?所以我常讲,佛法是讲求现代化与本土化,他才能利益众生。古时候,两千年前佛教传到中国来,正式传到中国来,是汉明帝派特使到西域去迎请的,公元六十七年,这正式传到中国。到了中国,这印度的高僧摩腾竺法兰,人家就真有智慧,到中国来,立刻就中国化。从哪个地方看呢?穿中国的衣服,过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这生活就中国化了,不是把印度那一套拿到我们中国来,如果印度那个生活方式,那个文化传到中国来,我们中国人决定不能接受的。所以他一到中国来,马上就是中国化,所以他懂得本土化与现代化。道场的建筑,模仿中国宫殿的建筑,你看,中国人看到多喜欢。古时候的中国人最尊敬的是帝王,帝王住的宫殿,那佛教的这个道场也建成宫殿的模式,哪一个不喜欢进去?近来,佛教从中国传到美国来了,我们看看,建筑的也是中国宫殿式的那种建筑,外国人一看,看看,马上就退步了,绝对不进去。我们要明了这个道理。所以早期我还没有到美国来的时候,有一些法师从台湾到美国来,临行前来看我,我就劝他,在美国建道场要建白宫那个样子,我都劝过他们。你们在那里建白宫那个形状,建那个样子,美国人一看,它本土文化,他很喜欢进来。佛像,要造美国人的面孔,你们仔细想一想,中国人的佛像像中国人,你看日本人的佛像,你一看就是日本人。西藏的佛像,你一看像西藏的人;泰国的佛像,你看下巴都尖尖,就像泰国人。所以我在迈阿密讲演的时候,因为那里有很多美国人在听,我就告诉他,佛教没有传到美国来,他们很惊奇,他说为什么?我说你看看那一尊佛像像你们美国人的面孔?佛菩萨没有一定的面孔,随着众生的心变化,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示现什么身,这样才能够普度众生。哪里有一定的方式呢?这个道理要明了。
  我们到这个地方来,如果我们只度中国人,只度华侨,这个就毫无意义了。道场建立在这个地方,要度这一个地方的人民,度这一个地方的众生,这才叫弘法利生。我们今天最大的困难是语言上的隔阂,难在这个地方。理论、方法我们清清楚楚。所以我们到这里建道场,建外国人这个样子,我在此地没有开过听证会,这个附近的邻居都欢喜,没有一个反对的。我们将佛法,浅显的佛法介绍给这些邻居,他们非常喜欢,我们这里没有人用英语给他讲解,如果有这个人,他们会常常来,这邻居都来了,所以苦的就是言语上的隔阂。
  生活方式也是如此,古时候的生活方式跟现代的生活方式不一样了,像这个我们一定要了解。譬如《金刚经》,我们用这个本子罗什大师翻的。罗什是东晋时候的人,南北朝时代的,姚秦,罗什大师。这个经翻出来之后,距离我们现在差不多有一千六、七百年了。这么长的时间当中,给《金刚经》做批注的,不止五百家了,每一个人注的不一样。如果是一样的,那怎么能流传下去?不一样。不一样就是不一样的讲法。以五百种批注来说,那《金刚经》五百种不同的讲法,对不对呢?都对。为什么都对呢?无有定法可说。所以我们看批注要会看,唐朝的批注,唐朝那个时候需要这样的讲法,需要这种解释。佛经是药方,那一个时代的人犯了些什么病,开这个药方治他们的病,把他的病治好了,这就是上乘的佛法。可是宋朝时候的人,那个病跟唐朝时代的人病不一样,唐朝那个老方子治不了宋朝的人,所以宋朝这些大师必须要另外讲一个讲法,治他们的毛病。诸位要是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你就能够想到,每一个时代人,众生的毛病、习气不相同,要用什么方法来对治。古人讲的没有错,是对那个时候人讲的,不是对我们今天人讲的。所以我们今天读古注得不到利益,那是你不会读,会读的从旧的批注里面生新的意思,推陈出新。这个《金刚经》好象一棵大树一样,几千年的神木,它是活的,它年年发新枝,年年开新花,年年结新果。旧的枝叶是前一代的,新的枝叶是现代的,新的从哪里来?从旧的里面生出来的,不懂这个道理,你怎么会看的懂经?你怎么能跟人家解说呢?所以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讲法;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讲法。譬如我们跟中国人是这一个讲法,我跟美国人讲法就又是一个讲法,跟日本人讲的,另外又一个讲法。不一样,哪里是一样的。同样一部经,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人鬼都得利益嘛!对人讲的度不了鬼,对鬼讲的度不了人,一定要懂这个道理。所以经是活的,不是死的,圆融的。以我们最普遍的,最显著的例子来说,譬如我们同样用《金刚经》,我对基督教徒的讲法,完全符合他们的《新旧约》;我对于穆斯林的讲法,一定符合他的《古兰经》。有没有冲突?决定没有冲突。听了一定欢喜,一定都愿意接受,活活泼泼。这是佛法真正令人佩服的地方,佛法是圆融的,跟一切众生、一切种族,甚至现在讲的一切宗教信仰,决定没有抵触的。如果你要是说有所抵触,是你自己不了解佛法,你真正认识、真正了解,决定没有抵触。所以佛法要明理,明理你才能得受用,才能够推广,利益一切众生。
  那么在饮食方面,这是现在大家遭遇到的极大的一个困难。你们学佛了,吃长素了,家里人不学佛,结果一学佛了,不学佛时一家很和睦,学了佛之后,天天家里吵架,搞的一家不宁,旁边邻居一看到这个样子,都劝:「不能学佛了,你看看学佛的那个家搞成什么样子!」还自己以为有功德,功德在哪里呢?把佛法破坏尽了,你有什么功德?死了以后,阎王判你入地狱,你还不晓得怎么进去的,冤枉不冤枉?
  你去读读《地藏经》,刚才讲的,《观经》三福那是基础,头一个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你做到没有?什么叫孝呢?孝是顺,你不能随顺父母,这个叫不孝。你要有智慧随顺,随顺当中,给他启示,让他明理,让他回过头来;要有很大的耐心,要用善巧方便。这一开口:「你们吃肉将来都要还债的。」人家一听就起反感了,这还得了!这怎么能接受呢?
  那么还要晓得,佛教徒吃素食,只有中国。你到日本去,日本的佛教徒,鸡鱼鸭肉都摆在面前,我们访问日本的时候,饮食就困难,他们没有吃素,全世界的佛教只有中国佛教吃素。佛经里面也没有讲吃素,因为佛当年在世是托钵的,托钵,人家给什么吃什么,绝不叫人家麻烦,绝对不可以叫人家特别给你做,这样就不好了。人家吃什么,就供养你什么。现在泰国、斯里兰卡,他们小乘国家还是托钵,还是一样的。那小乘他们在外面托钵,连香烟都供养的,他们还抽烟,这是我们在那里看到的,我们看到都不习惯。日本和尚喝酒,酒还供佛,我到他们寺庙里面去参观,一瓶一瓶酒供在那里,他们叫般若汤。多走一些国家,多看看,多去体会,你就明白了。
  素食有没有好处?素食的确是有好处,素食卫生。特别是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的肉,里面的毒素很多,所以现代人得的都是奇奇怪怪的病。病怎么得的呢?病从口入。当然里面贪瞋痴慢、妄想、分别、执着那是病的因,根源;饮食是缘。有这个因,再加上缘,那就得病了,病就是果报。中国的素食梁武帝提倡的,你就晓得,梁武帝以前,中国的出家人也吃肉;梁武帝以后,等于他老人家搞起一个素食运动,因为他以帝王之尊,推行比较方便,于是乎,造成中国素食的这么一个习惯,梁武帝提倡的,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的。素食的确有好处,但不是说不吃素就不能成佛,查《大藏经》有没有这一条?没有这一条。这个必须要晓得。
  我在台中,李老师教导我们,接引初机,记住两桩事情,第一个绝对不要劝他吃素,第二个决定不要劝他受戒,老师教我们两条的。一说要吃素的时候,好多人不敢学佛了,你把人家学佛的机会断掉了,这个缘打断了,这个罪过很重。不能劝人受戒,为什么呢?那个戒要是破戒的时候,是罪加一等,你没有受戒的时候,你犯一重罪,受了戒的时候加倍罪,他为什么会有这个罪呢?你帮他忙的嘛,这怎么可以。所以决定不劝人受戒,不劝人吃素,这是老师教导我们,接引大众一定要记住这两条。
  还有一桩事情,这五辛,你们也看的很重,这实在讲小小戒。《楞严经》上所说的,佛教给我们不要吃这个。为什么原因?你要懂得,佛讲的很清楚。学佛人修行修什么?修清净心。那么这五样东西都是属于剌激性的,初学的人没有定功,心随着外头境界转,这五样东西,生吃它剌激生理上的反应,容易生瞋恚心,容易发脾气,生吃容易发脾气。熟吃,这个东西是产生荷尔蒙的,容易引起性冲动。这两样都是叫你身心不得清净,所以佛叫你戒,道理在此地。可是你要想一想,你们现在在菜里面做一点佐料,配一点当做佐料用,起不起作用呢?不起作用,这个要懂得。你看有很多,我在亚特兰大,有一些居士们家里面,学佛,但是不是全家人学佛,他们也很喜欢这个素食,他说如果素食里头没有一点葱蒜调味,这个还是吃肉的好。那我就教他,「可以用这个调味。」「那这个素菜我们也可以吃。」你能够教他不吃肉吃素,这个功德就很大了,一定要有善巧方面。这个调味起不起作用?跟诸位说,决定不起作用。就跟酒的戒一样,酒要醉了才起作用,酒你不喝醉,他不起作用。这个五辛也是如此。五辛,像大蒜,实在讲,我们吃的时候决定不会起作用。原因在哪里?我们要吃那么多,吃不下去。你能吃吗?给你一大碗,这个大蒜头,生的大蒜头给你一大碗,十几个,让你吃下去,你会辣死,你吃不下去的。我们顶多吃个一瓣、两瓣不得了了,一瓣、两瓣的量不够,不起作用。诸位你要明白这个道理,懂得佛教诫我们的真实义,这是教诫初学的。
  初学的时候,这个心为境转,可是你修行到某一个阶段了,这个佛法层次提升了,到高段的时候,没有障碍了,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他入华严境界,还是我吃个大蒜还有碍,那就入不了华严境界了,也是事事无碍。他到无障碍的法界了,那个不一样。何况在现代,现代的饮食都有毒。你看肉食,你们最近看的英国的疯牛症,我对这个肉食我很害怕,因为我想到一个问题,在三四十年以前,那个时候,这些家畜养的,可以说都是在外面养的,都是在野外养的。他在没有被杀之前,他的生活很自由、很自在,我相信他的心情也很开朗,也很舒畅,它很健康。现在你看,养猪、养鸡都在笼子养,出生等于说就坐监牢狱了,终身监禁,到最后拿来杀掉它,你说它那是什么心情?它那个心情多苦闷、多忧虑,这一种苦闷、忧虑,它那个肉血液里头就有毒素,这怎么能吃呢?现在不但是肉食里头有毒,吃了生奇奇怪怪的病,素食里头也有毒,你看,菜有农药;米,从前李老师讲的,我们台湾,米里头掺化石粉,那个米好看、漂亮,都有毒,所以李老师说现在做人苦,三餐服毒。所以释迦牟尼佛如果生在这个时代来指导我们,不一样了,五辛里头好几样可以开缘了。你要晓得,解毒,大蒜解毒的功效最好,所以现在是药用、解毒,这个道理要懂得。
  差不多二、三十年前,这是民国五十七年的时候,我在佛光山时间很短,我在山上住十个月。那时候山上得肺结核的人二十多个人,治疗肺结核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蒜。唐一玄居士告诉星云法师,告诉这些学生们,劝他们吃大蒜,他们要持戒,不肯吃。自己得病,那个病还会传染给别人,自害害人,学的什么佛?唐一玄居士是个医生,他说他早年,民国初年,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一个病历,就是肺结核第四期了,医生给他看的时候,这个人顶多只能活三个月,所以就叫他家里人不要治疗了,把他隔离,他想吃什么东西,就给他吃什么。那么家里人他们都住在乡下,乡下一般都有菜园,这个菜园里头搭着一个小蓬子,看守菜园的,叫菜寮。他就把这个病人住在这个菜寮里面,每一天三餐饭送给他吃,跟外面境界隔绝。三个月之后,这个人越来越好,以后到了半年,看他身体很健康,颜色比从前还好,就又把他带到协和医院去看医生,协和医院的医生一看就很惊奇,于是就成立一个小组,专门来研究这个病历,明明是肺病第四期要死的,他怎么会没有死?调查他的生活起居、饮食习惯,怎么查都查不出来。最后就问他,你除了这些,你还有没有吃些什么东西?他就一想,「没有什么,这个菜园的大蒜很多,我每一天都吃了好几个。」以后就研究大蒜,从这里研究出,这个肺病就有了治了。所以这个治疗肺病的,就是协和医院这个研究得的结论。所以现在治疗肺结核,是用大蒜里面提出来的,蒜精。这是我们必须要晓得的。
  那么像牛奶、鸡蛋,鸡蛋在从前是决定不吃的,为什么呢?鸡是在野外放的,蛋多半都是有生命的,都能够孵小鸡的,你吃一个蛋等于是杀生。可是现在蛋不一样了,现在不是种蛋,里面没有生命,如果你要买孵小鸡的这个蛋,种蛋的时候,我听说价钱要高两三倍,要到特别的地方去买,普通地方买不到。学佛要明理,要懂道理,要避免一切疾病的媒介,身心健康、自在快乐,这是佛法。你身心健康,你的家人喜欢,为什么呢?不要去照顾你,不替你操心。你学佛学的病哈哈的,你的家人看到你愁眉苦脸,吓的别人也不敢学佛,这都是一些错误。像这些事情都要到经典里面去找,知道佛是怎样教导我们的。他教导我们是分多少个阶段,分多少个梯次。往上提升一层,有很多他就会开放。正如同我们教育小孩、小朋友一样,小学,小学规矩就比较多;中学要开放一点,为什么呢?他这个智慧长了;到大学几乎完全开放了,他懂事了,许许多多的约束都没有了,佛法也是如此。五乘佛法里,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到菩萨就开放了,所以菩萨戒跟比丘戒的精神完全不相同。这是我们顺便提起一点,在日常生活当中必须要知道的,知道我们怎样做,怎么样帮助别人。
  素食的好处,决定不要扯到因果报应,这是一般没有学佛的人最大的反感。一听说这个,他底下话都不说了,他也不听了,你把他佛法的缘就断掉了。当然我们吃素,他一定会问,你为什么要吃素?我们可以用他能够接受的这一些条件来讲解。「你们饮食讲求卫生?」他说对,他们讲求卫生,脏的东西不吃,腐坏的东西不吃,他讲求卫生。「我们不但讲求卫生,还要讲求卫性。」这一般讲究卫生的没有想到。性是什么?好的性情。谁懂得呢?伊斯兰教懂得。伊斯兰教的饮食不但卫生,还要卫性,所有一切性情不好的东西他都不吃,他的选择比一般人来的更精细了。那我们佛教的饮食,比伊斯兰还要高明一层,我们要保护慈悲心,不食一切众生肉。所以我们佛教是卫生、卫性、卫心,这个他能听的懂,这个他不会起反感。我们佛教饮食好,饮食的习惯好。活活泼泼,通权达变,不是死的。
  那么「为人演说」,有一个最高的原则,佛在这里教导我们两句话「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两句话的意思,无量的深广。也就是说,我们这一生当中,在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不着相。本经前面教给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要执着,不要放在心上,不取于相。「不取于相」是修德,「如如不动」是性德,你没有修功,你怎么能见性呢?我们用「不取于相」这个方法去证「如如不动」的真性,这是佛教导菩萨,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修学的指导纲领。怎么个修行法呢?守住这个原则就对了。我们起心动念、妄想、执着都是着相,都是取相。为什么一定要不取相、不着相呢?佛把事实真相给我们说破了,使我们知道其所以然,这才对佛这个原则,我们就愿意遵守了。佛后面用四句偈来给我们解释这个问题,说明其所以然的道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这四句就把这个问题全部解答了。「一切有为法」,什么叫有为法?这一定要搞清楚。有为法就是有生有灭之法,都叫有为法。我们想想,一切的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我们讲星球,有成住坏空,都是有为法。冷静去观察一下,这个世间那一种是无为法呢?几乎你六根接触到的全是有为法。如果诸位读过一点唯识,那讲起来就更方便了。像唯识入门的,一个小册子,《百法明门论》。天亲菩萨将一切法归纳成一百大类,讲百法。实在这个百法展开,是无量无边的万法,把它归纳起来,为了讲解方便起见,归纳成一百大类。那么这个一百类里面,又分为五个小类:
  第一类叫心法,有八个,叫八识,八心王。
  第二类叫心所有法。这个心所有法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心理作用,心理现象,有五十一类。
  第三种叫色法,色法是物质,我们六根能够接触的,眼所见的、耳所听的、身所感触的、舌所尝的、鼻所嗅的,所有一切境界统统用一个色做代表。你六根所接触到的,这外面的境界。
  第四类叫心不相应行法。这一类,就是我们现在哲学里面所讲的抽象的概念,总共有二十四类。整个合起来九十四类,这九十四类都叫做有为法。
  后面还有六个,那六个是无为法,不包括在这个里面。一切有为法,就是说这九十四类。这个九十四类包括了世间跟出世间。我们讲世间是六道,出世间是十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六道、十法界都出不了这个范围。所以说不但世间法如梦幻泡影,四圣法界也是如梦幻泡影。这才是教给你世法不能住、不能取,佛法也不能住,也不能取。你要是住佛法、取佛法,也错了。
  比喻里面有六个字,六个字当中,梦是总喻。确确实实如梦,不但人生如梦,天人也如梦,佛菩萨还是如梦,你把他当真就错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差别呢?会有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些差别呢?本经前面讲过,昨天我们也读了这一段文字,「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是讲佛菩萨。那么你要问,十法界或六道轮回怎么来的?六道轮回是以有为法而有差别。一个是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从法身大士,从圆教初住到妙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是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的。由此可知,六道、十法界是以有为法而有差别。有为法是什么?因因果果,所以诸位一定要晓得,万法皆空,梦幻泡影;唯有因果不空。为什么说因果不空呢?因果能变,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所变的。怎么变的?为什么变的?因果变的。起心动念都在造因,都在造作。不要说语言、动作了,动个念头都已经在造作了,极其微细。所以佛用一个梦来做比喻,梦里有没有相?有没有一些事呢?有这个事,梦里有现象,但是我们知道,梦中的事跟相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如果我们能把一切法都看成梦幻泡影,你就不造业了,你的心就定了,你的心就清净了。定能生慧,清净心生实相。你自性里面的性德自自然然就流露出来了,那才得真实受用。
  那么下面幻是比喻虚空。虚空如幻,虚空不是真的。佛家常说「明心见性」。有人问,见性是什么样子?我有没有见性?其实你要是明白这些事理,你有没有见性,不要问别人,你很清楚。见性的人,有一个很特殊的现象,你问问看,你有没有?没有黑暗。我们现在看到黑暗了,你看到的是一片光明,你见性了。如果你睁开眼睛看看,还是黑暗的,你没有见性。为什么呢?无明,你堕在无明里头,见了性的时候,无明没有了,破了无明。破无明之后,真的见到大光明藏。自性是光明的,不是黑暗的。黑暗,迷了以后,迷失自性了,就变成了一片漆黑了,所以叫做无明。虚空,虚空是梦中的境界。我们作梦,梦中也有虚空。醒过来了,虚空没有了,虚空粉碎了,所以我们这个虚空不是真的。现代的科学家很聪明,也体会到我们现在的虚空是有限量的,过去以为光走的是直线的,现在就晓得光还有幅度的。有幅度就有范围,就不是无限大了,就有范围了。所以「幻」是比喻虚空,「泡」是比喻世界,这个星球,星球很脆弱,就像水泡泡一样很容易破碎的。这个事情现在一般科学知识都了解了,我们在天文望远镜里面观察到的,每一天有新星发现,每一天也有很多星消失掉了,没有了。世界不是真实的。佛《八大人觉经》上讲,「国土危脆」。有什么好争执的,有什么好计较的呢?有什么好执着的?你真的把这个事情真相搞清楚了,自自然然就放下了。放下之后,那个舒服、轻松自在快乐,我说出来,你们也想不到。你要放下来,你才会知道,你不肯放下,你永远体会不到,那真快乐。所以苦从哪里来的?自己找的,谁叫你不肯放下。放下有真乐,放下之后,你才会把事情看清楚,看明白。
  影,是比喻我们这个身,影不是真的,假的。所以「梦幻泡影」一个字比喻一样东西。说明虚空、世界、身体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你每天为这个身去造业,你说冤枉不冤枉?我们怎么肯干这种傻事。每一天在饮食上,还有很多人要吃活的动物,死的都不要吃,要吃活的。为谁呢?为这个三寸舌,到喉咙下就不知道味道了,就通过那么一点点,你看看舌头上,他要造那么重的罪业,天天在造,要造一辈子。死了以后,到那一生那一劫才能还的尽?这都是实在的事,世间人不相信,迷惑颠倒。学佛,说实在的话,最低限度,对于这些业因果报的状况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但我这一生清楚,我知道我过去,我知道我将来,这不是神通,你能够得几分清净心,你自然就明了了。不需要问别人,问别人是最可怕的。为什么呢?现在的人讲实话的人少,骗人的人太多,你去请教别人,就上当了,人家都骗你,不肯给你讲实话。不像从前的那些大德们,古大德不一样,社会风气不相同。现在的时候,骗你、讲假话你欢喜;给你讲真话你生气,你不能接受,所以谁肯给你讲真话呢?这是我们这个时代人的悲哀。
  下面还有两个字,比喻如露如电。这两个字是形容比喻这个现象存在时间的长短。露,露水存在的时间比较长一点,有个几十分钟的时间,太阳出来了就没有了,露水就没有了。这是比喻相续相,存在的时间。像我们一个人,从出生到将来往生,在这个世间也能活个几十年。寿命短的二、三十年,长的七、八十年。百岁的那是稀有,极少数,那都是过去、今生造很深的善业。这是相续相。
  电,是讲刹那生灭的相,这个我们乍听起来不太好懂,我们举比喻,譬如我们看电影,电影银幕这个现象。这一部电影演了两个小时,从开演到结束两个小时,如露,相续相的时间。如电是什么呢?电,闪电,那个如电就是电影底片里头一张一张的片子,比喻那个。你看现在这个电影的放影机,大概是一秒钟二十四张,镜头打开放一张,再关起来,再开,放第二张,它的速度很快,一秒钟二十四张,我们就被骗了,看的好象是真的,那个一张一张的就是如电。诸位要晓得,整个世界、我们的人生就是那个一点一点连续的相,不是真的,所以「当体皆空,了不可得」。我们这个身体,从楼下到这儿来,这一个半钟点,再下去,不晓得换了多少个底片了,不是原来的那一张,原来那一张没有了,这是如电。佛在《仁王经》上告诉我们,一弹指有六十刹那,这一弹指的时间很短,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刹那;一刹那里面有九百生灭,这就是讲如电的那个速度。我们这个现象,十法界依正庄严所现的这个相,相的真相是什么呢?真相就是刹那生灭相。
  那么我们弹指,我们弹的快的话,我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两个十万八千。你们想想看,电影银幕上,一秒钟二十四次的生灭,我们已经就不能感觉到他是假的,我们现在的现象,是一秒钟两个十万八千的生灭。假的,佛讲了,万法皆空,当体皆空,了不可得。了解事实真相之后,自然不造业了,心自然定下来了。心定下来,才生真智慧,把这个宇宙人生,你才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世尊虽然是这么讲,刹那九百生灭,因为生灭的时候太快了,看不到生灭了,所以佛讲不生不灭。其实是不是真的不生不灭呢?不是的,他确实是有生有灭的,生灭同时,速度太快了,生灭同时。这是在此地用一个电来做比喻,电的比喻实在讲,要用现代科学来看的时候,也容易理解。电的速度跟光的速度差不多,光速,一秒钟三十万公里。那么一公里呢,三十万分之一秒。一公尺呢?一公分呢?一分厘呢?十分之一公厘、百分之一公厘、千分之一公厘、万分之一公厘,你才晓得,才懂得佛经上讲的刹那生灭,才懂得佛经上所谓的不生不灭。它的确是有生灭,因为他的时间太短,我们没有办法发现,观察不到,是这么个道理。佛在大乘经上讲,能够观察到这个现象,是什么人呢?八地菩萨。八地菩萨那么深的定功,那样清净的心,这种微弱的波动,他看到了,刹那生灭的现象,他看到了。所以虚空世界,十法界依正庄严,在佛法讲,波动的现象。越往高层次,佛菩萨那个波动比较微弱,越往下面,六道、三恶道,那个波动的幅度越大。不管他是微弱的,是大幅度的,他都真的是亿万分之一秒的速度在动,是这么一个现象,这个看出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佛给我们讲的话句句真实,哪有实在呢?你要把东西当实在,那你就迷惑颠倒了,你大错特错了。
  那么后面这个意思是比较深一点,但的的确确是真相。明了真相,你才肯放下了,不再把这些拉拉杂杂东西放在心上了。凡事随缘而不攀缘,决定不再干傻事情了。说实在话,不但恶事我不干了,好事也不干了,这个要懂得。可是我说这个话,怕诸位听了会错了意思,你将来什么好事也不干,那你就不懂我的意思了。这个好事是什么?自己以为好的,那还不是好事。像诸佛菩萨,作一切事心里头若无其事,绝对不会起心动念,这才叫真正善。所以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比较之下,善还是恶;善恶两边都离开了,那才叫真善。凡是相对的,都不是究竟的,都不是圆满的。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这个地方告一个段落。那么以后有机会,我想有同修给我建议,他说这个方式很好,我们很得受用,不必讲全经,这个经里头重要的东西,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提出来,来研究讨论,这个很有利益,很有受用,这个方法很好,以后我们的机会很多,谢谢诸位同修。

<- 金刚经读诵_慧安康金刚经浅释_宣化上人 ->

佛经,金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