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哀经 第四卷
大哀经 第四卷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了三世品第十一
佛复告族姓子。如来别知当来过去今现在诸所行业所在因缘处所报应。云何别知。于是如来悉解过去所可作者。诸善报应若不善事。当来所作善不善事。报应之方。现在所作亦复如是。当来之世。两当所作殃舋功德。当悉分野如来悉知。当来所作与众殊特。当来所作方损耗者。当来所作有增益者。如来悉知。假使现在所立造业而有增益。于当来世而复损耗。如来悉知。设于现业如有损耗。复于当来亦复折减。如来悉知。若于现在有所增益。于当来事亦复增益。如来悉知。若于过去修习瑕疵卑贱之业。于当来世又习微妙正士之业。如来悉知。其所行者。因薄少功报以大德。或行大业殊异之德。致超异功不可称载。或以声闻之故而有施与。或缘觉故。或佛道故。因其施与。如来悉知。若于现在所遭苦痛若过安隐。若现作安或现得苦。或现在作恶。寻遭恼患。或现作恶未来致乐。或现作善辄获安报。如来悉知。一切众生过去当来今现在。罪福因缘所致报应。此皆如审而无有异。罪福之应亦无殊别。如来悉知。以知之故。则为如本而为说法。是为如来第二之业。佛于是颂曰
如来晓因缘明眼别报应
三世无挂碍知众生所行
因当报安乐福趣天世人
缘其致苦患安住悉知之
善恶所造业因获其果实
安住亦了此如明珠在掌
或为少事业所获无限量
是广若薄浅佛悉知本末
或为声闻施若住缘觉乘
立于最胜业安住悉知之
所因造苦行或复成安乐
从乐而获苦因复住于业
或复苦恶行反成住于乐
或有行善恶报以苦胜患
或从苦致苦从乐而作乐
罪福为自然佛悉知报应
三世所展转众生因缘报
佛了以圣慧不虚无有异
大哀经了众生所品第十二
佛告族姓子。如来晓于众生他人异种所好不同志学各异。于脱未了悉知如审。云何知之。或时有人住于贪欲志好恚脱。或复有人住于嗔恚因贪欲脱。或复有人住于愚戆信欲恚脱。如来悉知。或复有人住于善德好不善脱。或复有人住于不善志信善道。如来悉知。或复有人。专精下劣信微妙脱。如来悉知或复有人。专精微妙志好解脱。或复志好专精下劣。住于殊特超异之谊。或复住在殊特专精。堕在下劣所可好信。永在邪业不决了界。或复信乐在不决定成于正业。或有好乐向正定门而得解脱。如来悉知。或有信乐当度欲界。或因信乐得度色界。或有好信超于三界。或从信喜耗减缘致殊特。或好殊特致于损耗。如来悉知。所可生处其色若干。财业各异所受不同。所信乐致顶相。或得住限。如来悉知。如其心所知辄为说法令斯得解。是为如来第三之业。佛于是颂曰
世间志不同意所好各异
志操不可限佛悉知无际
佛知志所趣或之于信乐
住欲嗔恚贪或住怒愚戆
或住痴而欲住于善不善
所行特不特安住悉知之
因下劣微妙志性好幽玄
或从殊异业专精信解脱
或从信下劣因致上微妙
或从超殊行便获下胜智
犹邪不决了从不了正受
好信度三界佛知志所乐
所生色若干其在中各异
从顶异发相因信得解脱
三界诸众生佛悉知说法
随其应得受是为十力业
大哀经号众种类品第十三
佛告族姓子。如来悉知世间众类若干种形不可计身。云何知之。其身所为积于罪舋。如来悉知。若以其身积累功德。如来悉知。若以其身种于秽恶。致无拥护不获济界。如来悉知。又如来者悉知境界眼界色界眼色识界。了其本末根源所起。云何知之。其内则空于外亦空。内外亦空。耳鼻口身意亦复如是。意法识一切诸界。了其本末所从出也。云何知之。内空外空内外皆空。地种水种火种风种亦复悉空。云何知之。了如虚空是故知之。亦知欲界色界及无色界。云何知之。知从想念而致注此有为界无为界。知有为界无行为想。知无为界不以非行而造想矣。知尘劳界因从客尘致欲之相。知嗔恨界其本清净鲜洁为相。知于行界从不顺念无明为相。知泥洹界因从顺念显明为相。世间众人身所猗界。为如是也。所可住界所催迫。因界现仪。专精其界。从志性界。因界而住。由界而生。如来悉知。随其所知而应说法。是为第四之业。佛于是颂曰
其人中师子皆晓了诸界
于斯世间人从身之所行
其界所兴起广普不可限
安住一切智根源所从出
罪福所从生诸身所因出
由缘所可归及身之所生
由是界所立因得脱诸种
咸知如是身最胜为大圣
眼种亦如是色种并意种
最胜悉知空本净无忧戚
耳鼻亦如斯舌种及身界
其意法诸种当知悉为空
地水火风种此诸界适等
其人中师子等解如虚空
欲界亦如此色无色界然
别知是诸界因思想成立
佛知因客相起欲为自然
安住解嗔恚亦复为本净
分别觉于此诸行及无行
又复计泥洹则无有三想
所因界出相犹从不解明
一切所因出如巧师合散
是世身无数其形为若干
佛佥晓了知不自念我知
犹如于虚空十方无边际
其人中师子普知诸境界
彼最胜圣慧极上无崖底
众人所不及不能知涯际
是为第四谊圣人离垢秽
善明识诸界因开化众生
以律启悟意所作罪福业
不复起嗔恚其志悉有别
大哀经晓众生根本品第十四
佛告族姓子。如来悉能晓了他人众生诸根精进。云何晓了。知于众生软劣根者若中间。亦复有人诸根通利。若殊特根若下劣根。所因其根缘猗思想。其根本际而兴情故。从嗔恚际起愚痴原。如来皆知诸根想念为何等类。杂碎之秽起淫怒痴。如来至真。亦悉知此诸根想念为何等类。其淫怒痴因缘诸根。而有所为。从不善缘而有此根。或从无智而有此根。或从诸念而有此根。如来悉知。又复如来知眼诸根。耳鼻身口意亦复如是。男根女根。命根乐根。苦根欢根。恐根观根。信根进根。意根定根。慧根无异根。所当知根悉知此根。其根所由眼根因缘。耳根所住。鼻口身诸所根本。有所立处如来悉知。因耳之缘而有鼻根之所立处。从鼻因缘有立舌根。从舌因缘而立身根。从身因缘立于眼根。如来悉知。何所众生因从施根而致应戒。如来悉知。此等诸根增减进退。各为分别演布施事。或有众生因从戒根而行布施应戒。如来则为演戒本末。或有众生从忍辱根而应精进。如来即为演忍本末。或有众生从精进根而应忍辱。如来则为演其精进之本末也。或有众生因一心根而应智慧。如来则为分别禅思。或有众生从智慧根而应一心。如来则为分别解说诸根增减进退之原。宣畅智慧根力觉意。八由正路三十七品。亦复如是。具足周审演其本末靡不究畅。各为一切而令判了。或有众生从声闻根学缘觉乘。如来知根演声闻乘。或复有人从缘觉根学声闻乘。佛知此等诸根所趣。则为解说缘觉之乘。或有众生从大乘根学于声闻缘觉之乘。如来悉知此等诸根之所归趣。而为斑宣大乘之业。或有众生各缘异根而学大乘。如来悉知此等诸根各各别异。则为解说。无修行根众生之徒。不能修根不应法器。如来见此不应器者。因令学观。或人修学根顺应器。如来睹之怀来应器。则以殷勤为说经道。如是族姓子。如来悉知。一切众生他人身根及其异身。诸根所趣所念不同识其本末。若不念者。晓知诸根从其比类。知诸人根志操所应因缘所为而可化者。方便从谊坐起经行进退之谊。咸达其根。如来悉畅靡所不通而为宣经。是为如来第五之业。佛于是颂曰
知根广无极了众生志性
其根为何类最胜悉知行
下劣中上妙诸根佛所知
无等伦如是从所应解意
其际欲恶尘其根若薄鲜
若复性卒暴假使怀粗犷
胜知之何因晓了其本末
其不善无别所依当解脱
从眼意男女亦复晓眼根
苦乐及欢悦何从致忧恼
所因观义道精进意慧定
及知他余事意勇复如是
眼因缘耳处成致鼻耳舌
因身至因缘得兴立眼耳
施根志戒禁为说布施事
戒根学布施为说戒法谊
忍根现精进为演忍辱事
精进现忍辱为宣精进事
从智根致禅为人说智慧
从精进致忍为人说勤力
从禅根致慧为人说禅思
从慧根致禅为人说圣智
其声闻乘根而至于缘觉
最胜演声闻为舍缘觉义
若志缘觉行学习声闻行
佛便舍声闻为讲缘觉事
其根在尊业斯人学下劣
佛说度无极分别舍缘觉
见处处有行胜观为分别
降以纯熟根十力为解说
众人以何缘诸根所应行
知其志性趣报应之所为
从其尽诸根如坐成实本
自以智慧明是世尊分别
大哀经普游品第十五
佛复告族姓子。如来皆知。普由一切靡所不达。密如有知。云何知之。众生必救于真谛界。知众生界或在邪业矣。悉复分别此群生界。必定不定处于邪事报应之力。彼亦如是。其众生界必在决定。前世宿命报应之果致此功勋。明识精勤诸根通利应当被训。如来则为广说经典。此等之类。于贤圣说当为应器。如来则观宿本缘迹。寻为如应为演经道。众生之界在不决定。存因缘力为教授相。宜以戒度寻为训诲。如应禁戒不得解脱。不致济度。如来则为诱入无本。因缘报应病与药。若从如来听闻经典。奉顺道教便致德果。诸佛世尊由此等故兴出世间。众生没溺永在邪业未立德本。意劣弱颜不为应器。如来至真为讲经道。其不应器令得解脱如来睹此不应器者观察护之。以是之故菩萨大士被弘誓铠而救济之。又复如来则以三事了贪欲者。世尊。或以贪欲人故而兴出矣。又以贪欲而见系缚。欲令出家故兴出矣。或以宿命贪吝缘故。而为兴出。又知嗔恚复有三事。或以嗔恚而见系缚。思想之故。故兴出世。或有所愿不具足故。故兴出世。或有宿世阴盖所缠故。故兴出世知其愚戆当有三事。或有愚戆行无明事。或有贪见身故。或有沉吟之故。如来悉知。又如来知则以苦行了本神通。诸根明者因从苦行加痛致神通。懦劣根者。以安隐行速成神通。根通利者。以勤苦行成神通定。懦劣根者。亦因加痛而致神通。以舍因缘行于调和。了别神通。不信于道而不休息。当本加杖令成神通。佛悉知之。心性不和其行促暴。知疾可化令致神通。使无暗冥而欢喜悦。或有行者。因集道力使具足成。如来所知不复勤学。或有所行从修道力而具足成。不因集力。或有所行。不因集力不行道力。而具足成。或有所行从合集力。亦行道力而具足成。如来悉知。或有所行志性和雅其行不应。如来悉知。或有所行应机成就性不和雅。或有所行性不和雅所行不成。或有所行志性和雅所应成就。如来悉知。或有所行其身清净心口不净。或有所行口言清净身心不净。或有所行身口心净。或有所行其身口心俱不清净。如来悉知。如是之类所可行者。因缘报应所可依倚所从出生一切众生之所行者。如来悉知。慧无损耗普达悉见是为如来第六之业。佛于是颂曰
其有因行者如往悉知之
决定之种类识别众生界
其不决定者所行动虚伪
不应器如是随邪见之业
其贪欲行者则有三因缘
嗔恚行复三愚戆亦如是
斯尘欲之界无量杂种类
世尊悉知之所行因缘应
所行勤苦事谓意聪达者
其懦劣之根亦复当如是
诸根通利者因行安隐来
世吼悉护知如是等无异
而行调和者而住寂清净
则以因此故速得致清净
亦疾成其行究竟道调和
亦复加疾使寂然寻欢悦
合集诸所行积累其功德
或不以行道而达于道慧
或有从行道而获于成就
俱知其二事从殊特行成
或有修行者志性而和调
或有应所行而不顺应行
有大人之行两事俱清净
佛普见一切无所不晓了
或有人作行其身修清净
其所言心念而不能清净
或复有修己身口行清净
其心之所为未曾行清净
或有在世间身口心清净
众生之所行佛皆见普达
或有能成就或不能究竟
是为安住佛第六所了业
大哀经一心定意品第十六
佛复告族姓子。如来至真。知其一心脱门定意正受之业。尘劳嗔恚之所从发。审如有知。云何知之。众生尘欲之所系缚。所因报应而致此缘。当复何缘而致清净。如来悉知。何谓缘报。何谓事业。从不慎念而致缘报。从无明事众生之类而致欲尘。从无明事而致行矣。从行致识。从识致名色。从名色致六入。从六入致所更。从更致痛。从痛致爱。从爱致受。从受致有。从有致生。从生致老。从老致尘欲。为报应因致事业。因见致爱。从结爱处。是为缘报。是为事业。缘致爱欲尘劳之缚。彼复何谓缘报。云何事业令其众生致于清净。有二报应及十二事。众生因此而致清净。何谓为二。一曰因从他人闻柔顺谊。二曰内自己身如应念法。复有二事而致清净。一曰而一其心专志学问心不愦乱。二曰晓了方便寂然之谊观察其源。复有二事而致清净。一曰知无所来发动所起。二曰知无有来亦无所至。复有二事而致清净。一曰观无所生本无处所。二曰致于灭度亘然寂静。复有二事而致清净。一曰其行成就无有不办。二曰明慧之事造其正证。复有二事而致清净。一曰志修道法顺入脱门。二曰其本清净至度知见。复有二事而致清净。一曰至灭尽慧而无所著。二曰无所生慧常无所猗。复有二事而致清净。一曰则以至诚而致道德。二曰常以审实获于成就。是二报应及二业清净众生。如来悉知。又尘劳结方便无量。清净方便亦复无限。又其尘劳而致清净。便近成就因审观故。又净方便。随尘劳行而渐近法。摄其慢者。如来圣慧悉达知此拔其因缘。此族姓子。如来之慧寂然于欲澹泊。诸恶不善之法。兴行俱念忽静安隐。行第一禅以能一心。住寂灭界静然正受。从第一禅起修八解门反覆逆顺而修正受。所见皆知三昧正受。显示平等又现定意。如来三昧无所畏难无能坏者。如来三昧无有因缘不从方便。如来常定一心不忘。于诸三昧最为上尊。常住一定普见一切三昧正受。其心不退未尝增减。其所显现无有不定。如来三昧初无所生。无能观察。声闻缘觉所不能及。过诸菩萨及正真觉。如来三昧无能越者。卓然殊绝巍巍无量。一切众生所不能知。如来之慧亘然无际。无穷无极无可为喻。以权方便开化声闻令得定意。如来悉知。了诸缘觉菩萨行事。随其应时而教诲之。是为如来第七之业。佛于是颂曰
众生因缘事其尘劳爱欲
自在悉知之其慧无崖底
如其行清净及复不清净
佛大慧自在悉能晓了此
不慎念报应因缘生明慧
事业无明行及其所造作
识名色如是其本情六根
世尊悉达之因缘所事业
其缘劳尘欲所贪诸所作
睹见其因缘事业于欲行
思想所缚结因是为缘起
众人所住处从是致因缘
众人所誓愿则有二因缘
因从人听者慎省受其言
内已如应念观诸法悉空
彼人致解脱生死之江海
寂然而观察精勤蠲除二
思惟而睹之无来无有去
称量省其源无生亦无终
彼寂灭入道尔乃为清净
常住于正行慧者修行三
其无放逸者遵崇三脱门
成于灭尽慧至诚逮无生
是缘报事业清净兴上愿
最胜一心知常三昧正受
逮成于寂灭意勇复起立
观察而思惟一切诸逆顺
其佛大法王八解门正受
则以一定意致无量亿定
无等伦悉见其行而普平
其心定所行道法无穷极
由是之行故胜心无所定
若声闻缘觉定意亦如是
诸菩萨若兹若干种定意
安住之意定皆超越其上
如来所修业随时慧教化
佛经,大藏经,大集部,大哀经(8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