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集
六祖坛经讲记 第39集
离道别觅道 终身不见道
波波度一生 到头还自懊
欲得见真道 行正即是道
自若无道心 闇行不见道
若真修道人 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 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不非 我非自有过
但自却非心 打除烦恼破
憎爱不关心 长伸两脚卧
欲拟化他人 自须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 即是自性现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 恰如求兔角
正见名出世 邪见是世间
邪正尽打却 菩提性宛然
此颂是顿教 亦名大法船
迷闻经累劫 悟则剎那间
师复曰:今于大梵寺说此顿教,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性成佛。时韦史君与官僚道俗闻师所说,无不省悟。一时作礼,皆叹:善哉!何期岭南有佛出世。
【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道〕亦是心,离开你的心,你往外去觅道、求道,了不可得。你这样找寻一辈子也不会见到大道,见到你的心啊!无论你是哪个宗教,无论你现在有没有在道场服务!有些居士,没有出家前都住在道场,你不要「终生在道场,毕生不见道。」这样不是冤枉吗?!你要抓住这个重点,你特别要注意〔离道〕这两个字,离开你的心,什么都不用谈。
【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你有志向,你要过一辈子;你没有志向,也要过一辈子。不管你想不想修道,都要过一辈子!不管怎么样,你要好好地活着。我过去在上课,并没有勉强别人一定要去学我所教的东西。曾经有同学讲:「学佛,我学不来怎么办?」我就跟他讲:「你好好地学做人。」学做人,就是把家庭、事业照顾好,问心无愧,你这一辈子这样学就好了,我也不勉强你就要来学佛。你今天既然已经来学佛了,我就跟你讲:「事实上认真学才会快乐。」就像认真上班才会快乐,一天到晚想要摸鱼,想尽办法要偷懒,是不会快乐的。你不要以为今天又让你偷懒了两个小时,表面上你赚了两个小时,但你赚到的是空虚,因为你不充实。难道你可以骗你自己吗?学佛也是一样,你要学就要学得好,就是要学得很快乐很自在。你不要掉入一个陷阱:「我要学得好,会很痛苦,因为我要付出很多代价。」这种想法阻碍你好好的学,这是邪见。
〔波波度一生,〕你不要浪费你的因缘。你可以用客观的角度把你所学的东西拿出来比较,比如说我卖给你一颗钻石,你可以拿去鉴定,鉴定出来果然是好货,你就要好好地珍惜;不要拖拖拉拉,不去鉴定,又在那里半信半疑。你的问题赶快处理,对的话,就好好地做,不对就去找别的。工作也是一样,可以就好好地做,不可以就离职,只要自己去认清楚就好,不然都是在浪费人生。表面上你是在上班,在修行,但你还是在浪费人生,不要到最后才后悔就来不及了。你想想你这一辈子有没有做过后悔的事?很多人常常这样,甚至买完东西之后就后悔了,但就是要买。举个例子,这件衣服很漂亮,买了之后,走到隔壁,那件更漂亮,气得要命。不要后悔,这叫因缘,你决定了就好。如果多的,不会送人吗?这样你就不会觉得很懊恼。你是得到还是失去呢?没有人知道。不要在现象界斤斤计较,那些东西换不了你的快乐、幸福和自在。
【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行正〕就是依正见而行,不离开你的心。你不要依你个人的好恶而行,不要让别人左右你而行。你自己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最好,也没有最差,只有你到底懂不懂的问题。
【自若无道心,闇行不见道。】我们一般在讲〔道心〕,就是谈你对这个道场,或对修行有没有信心。六祖大师所讲的,就是自己都不明白自己的心,若是这样,就等同在黑暗里面行走,你什么都看不清楚,那就专看别人的毛病跟缺点。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不要一天到晚看别人。六祖大师的概念也没有很困难,这叫基本功,这种基本功你都做不到,就没有办法谈见性的问题。
【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这是加以延伸。你眼睛所看到的都是别人的是是非非,都是别人的缺点,就代表你的心是分别的,根本就不正,谈什么慈悲、清净、平等呢?一个常常会抱怨的人算什么正人君子?一个常常讲别人是非的算什么知心好友?如果你的朋友都是这样的人,那你也差不多,这叫物以类聚。办公室的会客室,道场的知客室或你家的客厅,最好贴「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知客室是要让你请法,会客室是要谈公事,客厅是家人谈心的地方,结果被我们的偏见搞得乌烟瘴气,让这些地方的设置失去了意义。有很多空间的设计是有它的意义的,它也可以有教化的功用,不然何必设计那个空间呢?!
【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他非我不非〕是他的问题,〔我非自有过〕就变成我的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不要把别人的问题变成自己的问题,不要把别人的烦恼变成自己的烦恼,不要把别人的是非变成自己的是非,这是我们做人的本份。任何人不需要学佛,只要是学做人,他都需要这样,人没有做好,怎么会成佛?可是很多人改不了,为什么?因为习惯讲是非;习惯从哪里来呢?当然是观念错误。你不叫他讲这些是非,你叫他谈什么?他本身又没有什么内涵。另外一种人就是不说话很难受,他的内心不能安住,他需要攀缘,讲话就是一种攀缘。就像《信心铭》所讲的「多言多虑」,心中不安定的人就要讲,因为心往外攀缘,攀缘的工具就是「是非」,不然,他感觉到无聊,实在很悲哀,「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很多事情探讨到最后,只会感到悲悯。你看到那些老人家,没有什么事可做,你的心会不会疼?你会这样想,就不会烦、不想理他们。我们不要看到现象,就只会抱怨,我们应该去了解他们今天这个结果是怎么产生的,既然已经产生了,我们有多少能力就尽量帮他们,有人讲:「他们讲是非,我们只能够听。」这怪你没有能力。他在讲是非,你可以把他的话题转掉,这叫有能力的人。你看到有一群同事在讲是非,你不能讲〔他非我不非〕,然后你就不理他们。
【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但自却非心〕就是把是是非非的心、妄心,彻底地打掉、破除,这等于破除了自己的〔烦恼〕。〔非心〕就是我们不断地去怪罪别人,不善念基本上都来自于这里。〔非心〕就是妄想执着,你只要去除你的妄想执着,〔烦恼〕就不会生起。你这样做,那你自然就能够破除你的烦恼,达到自在的境界。
【憎爱不关心, 长伸两脚卧。】自在的意思。〔憎爱不关心〕不是不关心别人,而是「不执着」,心中没有瞋恨,也没有贪爱的意思,无瞋也无贪,建立在不取不舍。如果你想取,就是因为有贪在作祟,如果你想舍,就是有厌恶,你一直排斥它想把它舍弃,就是瞋,这句话就是前面讲的「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的意思。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观察自己内在的〔憎爱〕,看你有没有生起这种概念,它有没有一直在左右你。众生对一切事情都是分别对待的,我们的心态也常常是这样。前面刚开始的第一句话「说通即心通,如日处虚空,为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是一个大纲,之后,六祖大师教各位怎么见性,怎么自觉。谈到〔长伸两脚卧〕,就是一个自觉的人,再后面就是觉他。
【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就是觉他,就是如何度人。意思就是,如果你想度人,要先看看你自己的能力,你有没有权巧方便的智慧呢?你本来要先觉悟,但并不是说觉悟了才能够帮人,只不过你没有觉悟时比较没有能力。你会说:「我没有觉悟时帮人是对还是错呢?」很简单,似是而非的概念,你没有把握就不要去做。但你确定,孝顺父母是正还是邪?「我没有开悟我不知道。」这个概念你会没有把握吗?这一定是对的,你先做没有问题。
【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就是要破除别人的〔疑〕惑。你不要越讲别人越疑惑。「我带你去拜拜,带你去佛堂。」人家越听越怀疑,这不是你的罪过吗?什么叫〔疑〕惑?生命的品质,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你可以好好地去阐述吗?接着,人怎么产生问题,又如何去解决问题?当问题解决不了时又该如何?人生事实上有很多的疑惑,只是到底有没有人跟他讲。第一,你要真的懂;第二,你要能够权巧方便跟他讲;第三,你要有耐心,否则你会觉得很累。为人家讲是很累的,耐心建立在爱心的基础上,没有爱心,就没有耐心。所以我才跟很多父母讲:「你就教他,不听,也一样教,就是这个样子而已。」不要连你身边的人都放弃,世间没有可弃之物,也没有可弃之人,这是老子讲的,千真万确。所以你不要放弃你自己,不要放弃你的家人,同样的道理,你也不要放弃一切众生,诸佛菩萨就是有这样的概念,他们才敢发愿,众生没有度尽不成佛。如果你能够破除别人的疑惑,当〔疑〕惑已经破除,当下他的〔自性〕不就〔现〕前了吗?!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汉传佛教比较偏向于人间佛教,人间佛教事实上就是这句话,所以这个理论并不是近代的法师提出来的,六祖已经提出来。一样的道理,你修行想去哪里?你想离开哪里?你说不想住了,你想离开地球吗?你可以离开这个宇宙吗?你费尽心思想离开是没有用,也没有意义。你说:「我想离开这里,去极乐世界。」可以啦,但是最好的方式是把极乐世界移来人间,成佛就是你有能力教化一个地方,这个地方被你净化,你才成佛。这是两种人,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两种都对,只要你这两种都能够达到就好了,但是格局和胸怀真的是不一样。就像从小你的家庭不和睦,大哥喜欢喝酒,二哥喜欢赌博,大姐喜欢搬弄是非,二姐喜欢挑拨离间,父母一天到晚在吵架,你认为自己业障深重,生长在这样的家庭,所以你一天到晚想离开,想嫁人,以为结婚可以逃离开你的原生家庭。你的家庭就是这个样子,你要行菩萨道去净化你的家。离开你的家叫声闻,你有能力让你的家净化,家人和睦相处,你就是行菩萨道。菩萨道不是在别处,就是在你家,是这个意思。
【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为什么这么讲?你要成佛,要在有众生的地方。众生在世间里,你不可以逃避,离开众生你成不了佛。〔恰如求兔角〕就是了不可得,因为兔子没有角。
【正见名出世,邪见是世间,】这里讲得更彻底。我们刚才讲有正跟邪,或有出世和入世,这是对迷人说的,因为迷的人你一定要跟他分析让他知道。但是对于悟的人,它是一体的,是不可以分开的,〔正见名出世〕,真正的〔出世〕就是出离烦恼,出家就是出离烦恼的家,这就叫〔正见〕。为什么〔邪见是世间〕?就是一直在追逐〔世间〕的这些现象,不明白这些如梦幻泡影,所以这叫〔邪见〕。
【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这个概念前面讲过,「邪正俱不用」,正念跟邪念都不执着,偏向于念头。这里的概念偏向于知见,就是偏向于世间的分别对待的概念。〔邪正尽打却〕,甚至把出世跟入世的概念都打破,它们是整体的,如果你认为有一个入世和出世,那不究竟,因为你活在二元对立的世界,没有彻底地了悟,你还偏执一端。所以,要把名相打掉,就在那个当下,〔菩提性〕就是自性,〔宛然〕就是显然可见,这叫做究竟才是根本,才是彻底地破除。刚开始讲两个让你选一个,最后两个都不存在。
【此颂是顿教,亦名大法船。】六祖大师讲的这段《无相颂》就是〔顿教〕法门,〔大法船〕就是大乘,甚至可以说是一乘,也是究竟。
【迷闻经累劫,悟则剎那间。】这就是我常常鼓励别人的。什么时候会开悟?成佛需要多久?还是那句话,「看个人」。迷跟悟都是你,所以叫「迷悟有迟疾」,快的人刹那间,慢的人〔经累劫〕慢慢拖。快跟慢不是停留在修行的过程,而是停留在你还没有决定修。前面那一段在犹豫:「要不要修,要不要修?」当你正式去做的时候,时间不会很久。我们就是一直拖拖拉拉,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根本来讲,你是不需要这么久,就是因为你没有下定决定,浪费你的时间。有人讲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祗劫,这难道是讲修行吗?不是,而是你浪费很多时间在这里。最后六祖大师讲这句话就是要给你信心,而且它是真实的,他也给你证明他就是〔悟则刹那间〕,后来的祖师大德也是这样的。这句话有凭有据,它是事实,不是安慰的话。你不要为自己找借口,你肯下功夫,就一定有机会,什么时候会实现,要看你下功夫的深浅。
【师复曰:今于大梵寺说此顿教,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性成佛。】六祖大师慈悲,回向给〔法界众生〕,希望他们都能够〔成佛〕。
【时韦史君与官僚道俗闻师所说,无不省悟。】你〔悟〕了吗?听不懂,还可以回去重新再听。
【一时作礼,皆叹:善哉!何期岭南有佛出世。】最后大家肯定。为什么今天《六祖坛经》叫「经」?真的是他讲得太好了,跟佛讲的道理无二亦无别,所以大家都赞叹〔何期岭南有佛出世。〕好在哪里?六祖大师不是针对出家人讲,也不是针对学佛的人讲,来听的是官僚道俗各种阶层的人,他一讲大家都能喜欢,当你细细思维,你就知道六祖的智慧真是了不起。你有读书是你的因缘,你没有读多少书也是你的因缘,各有利弊,你自己去发挥,善用你自己的因缘。
佛经,六祖坛经,六祖坛经讲记_达观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