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定慧品第四(24)
師示眾云:善知識!我此法門,以定慧為本(25),大眾勿迷。言定慧別,定慧一體,不是二。定是慧體,慧是定用,即慧之時定在慧,即定之時慧在定。若識此義,即是定慧等學(26)。諸學道人,莫言:「先定發慧,先慧發定,各別。」作此見者,法有二相。口說善語,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內外一種,定慧即等!自悟修行,不在於諍;若諍先後,即同迷人。不斷勝負,卻增我法,不離四相(27)
(24)如何是戒定慧,防非止惡、名戒。六根涉境不隨緣、名定。心境俱空、照鑒為慧。
(25)調攝亂意名定,觀照事理名慧,又名止觀。
(26)涅槃經云:善男子,十住菩薩智慧力多三昧力少,是故不得明見佛性。聲聞緣覺三昧力多智慧力少,以是因緣不見佛性。諸佛世尊定慧等故明見佛性。
(27)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言佛法重在修行,若流於言詞之爭,只求勝負,徒增我執我慢。
善知識!定慧猶如何等?猶如燈光。有燈即光,無燈即暗。燈是光之體,光是燈之用。名雖有二,體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復如走。
師示眾云:善知識!一行三昧者,於一切處行住坐臥(28),常行一直心(29)是也。《淨名經》云:「直心是道場(30),直心是淨土。」莫心行諂曲,口但說直,口說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於一切法勿有執著。迷人著法相,執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動,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無情,卻是障道因緣。善知識!道須通流,何以卻滯?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為自縛。若言常坐不動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卻被維摩詰訶。善知識!又有人教坐,看心觀靜(31),不動不起,從此置功;迷人不會,便執成顛(32),如此者眾,如是相教,故知大錯(34)。
(28)行住坐臥即四威儀。
(29)言直心者,離屈曲故。謂以此心直緣真如,由此方便、發起正智也。
(30)維摩詰經云:光嚴童子白佛言,憶念我昔出毗耶離大城時,維摩詰方入城。我即為作禮而問言:居士從何所來。答我言:從道場來。我問:道場何所是,答曰:直心是道場。
(31)亦作看心看淨。
(32)謂之錯亂修行。
(34)以盲引盲之故。
師示眾云:「善知識!本來正教,無有頓漸(35),人性自有利鈍。迷人漸修,悟人頓契。自識本心,自見本性,即無差別,所以立頓漸之假名。
(35)頓教與漸教也。
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上以來,先立無念(36)為宗,無相(37)為體,無住(38)為本。無相者,於相而離相;無念者,於念而無念;無住者,人之本性。
(36)無念即正念也。頓悟入道要門論曰:無念者、一切處無心是。無一切境界、無餘思求是。對諸境色、永無起動。是即無念。無念者、是名真念也。
(37)大智度論曰:諸法實相、是一切法無相。是無相中不分別是佛是畜生。若分別、即見取相。是故等觀。
(38)維摩經曰:「文殊師利又問顛倒想孰為本。答曰:無住為本」。又宗鏡錄:「文殊師利云:從無住本,立一切法。」而無住即實相異名,實相即性空異名也。
於世間善惡好醜,乃至冤之與親,言語觸刺欺爭之時,並將為空,不思酬害(39)。念念之中,不思前境(40)。若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為繫縛;於諸法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
(41)。此是以無住為本。
(39)中阿含經:「時諸比丘數共鬥諍。於是世尊說偈曰:若以諍止諍,至竟不見止,唯忍能止諍,是法當尊貴。」此行者當引以為戒。
(40)對境無心
(41)心無執著,何來繫縛?
善知識!外離一切相,名為無相(42)。能離於相,即法體(43)清淨。此是以無相為體。
(42)大智度論:諸法空者、即是無有男女長短好醜等相,是名無相相。
(43)一切諸法之體性也。
善知識!於諸境上心不染,曰無念;於自念上,常離諸境,不於境上生心(44)。若只百物不思,念盡除卻,一念絕即死,別處受生,是為大錯。學道者思之,若不識法意,自錯猶可,更勸他人;自迷不見,又謗佛經。所以立無念為宗。
(44)唐有源律師來問慧海曰:和尚修道還用功否。師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師曰:飢來吃飯。困來即眠。曰:一切人總如是同師用功否。師曰:不同。曰:何故不同。師曰:他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須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校。所以不同也,律師杜口。按吃飯百種須索,睡時千般計校,即是境上生心。
善知識!云何立無念為宗?只緣口說見性迷人,於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見。一切塵勞妄想,從此而生。自性本無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說禍福,即是塵勞邪見。故此法門立無念為宗。
善知識!無者,無何事?念者,念何物?無者,無二相,無諸塵勞之心(45)。念者,念真如本性(46)。真如即是念之體;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47)。真如若無,眼耳色聲當時即壞。
(45)心不生煩惱
(46)指心安住法性
(47)指真如自性起用
善知識!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48)。故經云:「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49)。」
(48)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聖者所言,當生信心。
(49)楞伽經:第一義者,聖智自覺所得,非言說妄想覺境界。
佛经,六祖坛经,六祖坛经注解_门人法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