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活血祛瘀药

凡功能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的药物,称为活血祛瘀药。其中活血祛瘀作用较强者,又称破血药或逐瘀药。

血液为人体重要物质之一,但必须秃通行流畅以濡养周身,如有阻滞斯积则往往发生疼痛、肿块等病症,活血祛瘀药功能行血散瘀,解除由于瘀血阻滞所引起的各种病症,故临床应用甚为重要。

活血祛瘀要主要适用于瘀血阻滞引起的胸胁疼痛、风湿痹痛、症瘕结块、疮疡肿痛、跌扑伤痛,以及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等病症。

活血祛瘀药味多辛、苦、咸,性寒、温、平不一,主要归肝、心二经。

干漆(附:阿魏)

【药用】漆树科乔木干漆树RhusvernicifiuaStokes树脂经加工后的干燥品。一般收集盛漆器具底留下的漆渣,干燥。漆树主要分布于亚洲温暖湿润地区,在中国,东经97o126o,北纬19o42o之间的广大区域都有生长,秦岭、大巴山、武当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乌蒙山等山脉一带最为集中,是中国漆树的中心产区。   

漆树在四川境内分布于东经101o110o,北纬26o33o之间。主要集中分布在盆地边沿的龙门山、米仓山、大巴山、巫山、娄山山地,次为岷山、邛崃山、凉山山地。其集中分布和中心产地亦是全国的集中分布和中心产区。垂直分布范围为海拔2002500m。因品种和地理位置不同而有:大木漆为5502500m,西部地区最高可达3500m;小木漆为2002500m,西部地区最高可达2300m。其垂直分布幅度为全国之冠。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高达20m。幼枝具柔毛。单数羽状复叶,螺旋状互生,长2275cm,叶柄长59cm,基部膨大,小叶1115枚,卵形或长方状卵形,长715cm,宽37cm,先端长尖,基部广楔形或不整齐圆形,全缘,具细柔毛,小叶柄短。花单性或两性,雌雄异株或同株,圆锥花序腋生,雄花花萼5,花瓣5,雄蕊5,着生于花盘边缘,花丝短,具退化子房;雌花雄蕊小,子房1室,柱头3裂。核果扁圆形,直径68mm,黄色。花期56月,果熟期11月。

【药材性状】本品为不规则块状物。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粗糙呈颗粒状或蜂窝状,有光泽。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平坦。微有漆臭,遇火燃烧发黑烟。漆味更浓。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有毒。归肝、胃经。

【功效】祛瘀通经消症,杀虫。

【用法与用量】0.05g~0.1g,入丸、散应用,不入煎剂。孕妇及月经过多忌用。

【处方用名】干漆(清炒至无烟)

【临床应用】1.用于血滞经闭,症瘕结块

本品行血祛瘀作用较强,性善下降,能破瘀血、消症瘕、通经脉,常用于瘀血阻滞的经闭、症瘕等症,可与当归、川芎、桃仁等配伍应用。

2.用于虫积腹痛

本品有杀虫作用,用于虫积腹痛,可配伍杀虫药雷丸等同用,但目前临床上较少应用。

【附药】阿魏:及伞形科植物阿魏草及其同属植物新鲜根茎及根切伤后渗出的油胶树脂。性味苦、辛、温,归脾胃经。功能消积,散症。适用于腹中痞块,妇女血积腹痛,食积停滞,疟疾、痢疾等症。一般用量1~1.5g,宜入丸剂用。本品气味奇臭,不宜入汤剂。

皂角刺

【药用】本品为豆科植物皂荚 Gleditsia sinensis Lam. 的干燥棘刺。 生于路旁、沟旁、宅旁。主产河南、江苏、湖北、广西。   采制 全年可用刀砍下棘刺或切片晒干。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高达30m,树干有刺。一回双数羽状复叶,簇生或近于对生,小叶614片,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8cm,宽1.53.5cm,边缘有细锯齿。总状花序腋生,花杂性;花萼4;花瓣4,黄白色,较萼片稍长;雄蕊68。正常荚果直,条形,长达30cm,宽2.43.5cm;不育荚果微弯作镰形,不扭转,长812cm,宽11.5cm。先端有长喙,成熟后红棕色至黑棕色,无毛,有白色粉霜。花期5月,果期78月。

【药材性状】完整棘刺呈圆锥形,有主刺及分支棘刺。主刺长315cm,或更长,0.31.2cm,分支刺长16cm,由下向上逐渐细小,刺尖锐利。表面紫棕色或棕褐色。尖部多显深红色,有细纵纹,少有浅色的裂隙及白色小点。质脆易折断,断面或切断面木部黄白色,髓部疏松。淡红棕色。无臭,味淡。

【性味与归经】辛;温;小毒。归肝、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能主治】消肿托毒,排脓,杀虫。用于疮疽初起或脓成不溃;外治疥癣麻风。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醋煎涂,或研末撒,或调敷。

【别名】皂荚刺、皂刺、天丁、皂角针、皂针。

合适尺寸 实际尺寸

【临床应用】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皂角刺3钱水煎,早晚2次分服。观察10例,1例无效(并发扁桃体周围脓肿),其余均在28日内治愈。大都在服药次日,体温及白细胞即下降至正常,自觉症状及扁桃体红肿减轻。   

【宜忌】孕妇及体虚无瘀者均宜慎服。《本草经疏)"凡痈疽已溃不宜服,孕妇亦忌之。《本草求原》:胃虚人忌之。"

卷柏

【药用】本品为卷柏科植物 卷柏 Selaginella tamariscina (Beauv.) Spring 或垫状卷柏 Selaginella puluinata (Hook.etGret.) 的干燥全草。生于林下或阴谷湿处。分布于四川、贵州等地。

【植物形态】卷柏  多年生草本,高518cm,主茎直立,常单一,茎部着生多数须根;上部轮状丛生,多数分枝,枝上再作数次两叉状分枝。叶鳞状,有中叶与侧叶之分,密集覆瓦状排列,中叶两行较侧叶略窄小,表面绿色,叶边具无色膜质缘,先端渐尖成无色长芒。孢子囊单生于孢子叶之叶腋,雌雄同株,排列不规则,大孢子囊黄色,内有4个黄色大孢子。小孢子囊桔黄色,内涵多数桔黄色小孢子。

垫状卷柏与卷柏的主要区别为:须根多散生。中叶(腹叶)两行,卵状披针形,直向上排列。叶片左右两侧不等,内缘较平直。外缘常因内折而加厚,呈全缘状。

【药材性状】卷柏  全草卷缩似拳状,310cm。绿色或黄绿色,向内卷曲。枝丛生,形扁而有分支,枝上密生鳞片状小叶。叶片近卵形,长1.52.5mm,宽约1mm,先端锐尖,具长芒,放大镜下观察可见叶缘膜质状,有细尖锯齿,叶面光滑,无毛,叶脉不明显。无叶柄。全草基部丛生很多须根,浅黄棕色至棕黑色。质较脆,易折断。无臭,味淡。

垫状卷柏 性状与卷柏基本相同,但须根多散生。中叶(腹叶)两行,卵状披针形,直向上排列。叶片左右两侧不等,内缘较平直。外缘常因内折而加厚,呈全缘状。


【性味与归经】辛,平。归肝、心经。    

【功能主治】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癥瘕痞块,跌扑损伤。卷柏炭化瘀止血。用于吐血,崩漏,便血,脱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干品研末敷。

【别名】豹足、求股、神投时、交时、石莲花、回阳草、不死草、长生不死草、万年松、长生草、石花、还魂草、九死还魂草、见水还阳草、佛手草、万年青、老虎爪、山拳柏、打不死、铁拳头、岩松、卷柏叶、卷柏炭、万岁、一把抓、大还魂草、回生草、含生草、地面草

【附注】孕妇慎用。

马鞭草

【药用】马鞭草科草本植物马鞭草VerbenaofficinalisL.的地上部份。生路旁、村边、田野、山坡。分布于中南、西南及山西、陕西、甘肃、新疆、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主产湖北 江苏 广西 贵州 福建 安徽 四川 河北。采制 68月花开时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通常高30120cm。茎上部方形,老后下部近圆形。叶对生,卵形至短圆形,长28cm,宽14cm,两面有粗毛,边缘有粗锯齿或缺刻,茎生叶无柄,多数3深裂,有时羽裂,裂片边缘有不整齐锯齿。穗状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开花时通常似马鞭,每花有1苞片,苞片比萼略短,外面有毛;花萼管状,5齿裂;花冠管状,淡紫色或蓝色,近2唇形;雄蕊4,二强;子房4室,每室1胚珠。熟时分裂为4个长圆形的小坚果。花期68月,果期711月。

【性状鉴别】本品茎呈方柱形,多分枝,四面有纵沟,长0.51m;表面绿褐色,粗糙;质硬而脆,断面有髓或中空。叶对生,皱缩,多破碎,绿褐色,完整者展平后叶片3深裂,边缘有锯齿。穗状花序细长,有小花多数。无臭,味苦。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归肝、脾经。

【功效】活血祛瘀,利水,截疟。

【用法与用量】9g~30g,煎服。月经过多、孕妇忌用。

【处方用名】马鞭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临床应用】1.用于症瘕结块,跌仆伤痛,风湿痹痛,经闭经痛等症

马鞭草入肝经血分,具有活血祛瘀、通经的作用,治关节酸痛、跌扑损伤,可配合红花、落得打等药同用;治妇女瘀阻经闭、痛经,可配合益母草、香附等药同用;用于症瘕结块,可配合三棱、莪朮等同用。

2.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以及截疟等症

马鞭草又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等症。近人用以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腹水,配合刘寄奴、半边莲等药同用,有一定的消水退肿作用;如用治脚气,可配合牛膝、木瓜、车前草等同用;治疟疾可单用本品煎服。

此外,本品配合茶叶或马齿苋可用以治疗痢疾泄泻。用本品鲜草适量,洗净,捣烂取汁含咽,有可治疗咽喉肿痛。

降香

【药用】豆科乔木降香檀DalbergiaodoriferaT.Chen树干和根的木材。主产于海南省,此外福建、云南、广西亦产。

【植物形态】乔木,高10-15m,除幼嫩部分、花降香木材序及子房略被短柔毛外,余均无毛。小枝有苍白色、密集的皮孔。奇数羽状复叶长12-25cm;叶柄长1.5-3cm;小叶9-13片,稀为7枚,近革质,卵形或椭圆形,长4-7cm,宽2-3cm,先端急尖,钝头,基部圆形或楔形;圆锥花序腋生,连总花梗长8-10cm;苞片和小苞片阔卵形,长约1mm;花小,极多数,长约5mm;花萼钟状,长约2mm,裂齿5,下面1齿较长;花冠淡黄色或乳白色,旗瓣近倒心形,先端微凹,翼瓣长椭圆形,龙骨瓣半月形,各瓣均具爪;雄蕊9,单体;子房狭椭圆形,花柱短。荚果舌状长椭圆形,长4.5-8cm,果瓣革质,具网脉,种子1颗,稀2颗。花期3-4月,果期10-11月。

【药材性状】本品呈类圆柱形或不规则块状。表面紫红色或红褐色,切面有致密的纹理。质硬,有油性。气微香,味微苦。

合适尺寸 实际尺寸

合适尺寸 实际尺寸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止痛,止血。用于脘腹疼痛,肝郁胁痛,胸痹刺痛,跌扑损伤,外伤出血。  

【用法与用量】3g~4.5g,煎服。研末吞服,每次1~2g。外用适量。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者忌服。

【处方用名】降香、紫降香、降香屑(劈开,打成丝条用)

【临床应用】1.用于胸胁疼痛,跌打伤痛

降香辛温行散,功能活血行气止痛,治胸胁疼痛,可配合丹参等同用;治跌打伤痛,可与乳香、没药等同用。

2.用于秽浊内阻、呕吐腹痛。

降香内服能辟秽降气,故可用于秽浊内阻、呕吐腹痛,常与霍香、木香、肉桂等配用。

3.用于创伤出血。

本品外用又能止血,主要用于创伤出血,有止血定痛的作用,常与象皮、血竭等药配合应用。

【现代研究】1.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异黄酮衍生物的单聚体、双聚体、肉桂烯类衍生物等。    

2.药理作用:降香挥发油及其芳香水有抗血栓作用,黄檀素有微弱的抗凝作用,能显著增加冠脉流量,减慢心率,轻度增加心跳振幅,不引起心律不齐。降香乙醇提取物有抗惊厥、镇痛作用。

水红花子

【药用】蓼科草本植物红蓼olygonumorientaleL.的干燥成熟果实。生于田间、路旁、湿地,主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甘肃、山东、江苏。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高13m,全株被长软毛。茎直立,多分枝。叶互生,阔卵形或卵形,长1020cm,宽612cm,顶端渐尖,基部圆形或略心形,全缘,两面均被软毛;叶柄长;托叶鞘筒状,褐色,膜质。圆锥花序顶生,略下垂;花淡红色或白色;花被5深裂;雄蕊7,偶见8枚;花柱2。瘦果扁圆形,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期78月,果期810月。

【药材性状】本品呈扁圆形,直径23.5mm,厚11.5mm。表面棕黑色,有的红棕色,有光泽,两面微凹,中部略有纵向隆起。顶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浅棕色略突起的果梗痕,有的有膜质花被残留。质硬。气微,味淡。   

合适尺寸 实际尺寸

合适尺寸 实际尺寸

【性味与归经】咸,微寒。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祛瘀消症,消积止痛。用于症瘕痞块,瘿瘤肿痛,食积不消,胃脘胀痛。

【用法与用量】3g~9g,大剂量可用至30g,煎服。

【处方用名】水红花子水红子穿蓼子(晒干用)

【临床应用】1.用于症瘕结块

本品祛瘀消症,临床主要用于症瘕痞块,可单味煎膏服用,或配伍活血化瘀消症之品同用。

本品近年来在临床上也有应用于各种肿瘤。用于甲状腺肿瘤,常与夏枯草、海藻、昆布、等药配合应用;用于消化道肿瘤,常与八月扎、玫瑰花、石见穿等药配合应用。

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

本类药物多具辛味,辛散善行,既入血分,又入气分,活血每兼行气,有良好的止痛效果,主治气血瘀滞所致的各种痛证,如头痛,胸胁痛、心腹痛、痛经、产后腹痛,肢体痹痛、跌打损伤之瘀痛等。也可用于其它瘀血病证。

活血止痛药各有不同的特点,临床应用时,应根据疼痛的不同部位,病因和病情,选择相应的药物,并作适当的配伍。如肝郁血瘀者,选兼理气疏肝之品,并配疏肝理气药;跌打损伤,瘀肿疼痛者,则选兼消肿生肌药,并配活血疗伤之品;妇女经产诸痛者,选兼活血调经药,并配养血活血调经之品;外科疮疡痈肿,选兼活血消肿之品,并配清热消痈解毒药。

川芎

【药用】伞形科草本植物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Host.的根茎。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 以四川产者质优。系人工栽培。5月采挖,除去泥沙,晒后烘干,再去须根。用时切片生用或酒炙。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70cm。茎直立中空,表面有纵沟。23回羽状复叶互生,小叶35对,卵状三角形,羽状全裂;叶柄基部呈鞘状抱茎。复伞形花序顶生,总苞片36,伞幅720;小苞片线形;花梗1024,花白色。双悬果卵形。花期78月,果期9月。

【药材性状】根茎结节状拳形团块,直径l57cm。表面深黄棕色,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上端有凹陷的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细小瘤状根痕。质坚实,断面类黄色,散有淡黄色油点,形成层呈波状环纹。香气浓,味苦、辛、微回甜,有麻舌感。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效】活血祛瘀,祛风止痛。

【用法与用量】3g~9g,煎服。研粉吞服每次1~1.5g

【处方用名】川芎、抚芎(洗净,晒干,切碎用)、灸川芎(清炒至微焦)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多汗,热盛及无瘀之出血证和孕妇慎用。

【临床应用】1.用于胸胁疼痛,风湿痹痛,症瘕结块,疮疡肿痛,跌扑伤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等病症。

川芎辛散温通,功能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用于各种瘀血阻滞之病症,尤为妇科调经要药。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常配当归等药同用;治胸胁疼痛,可配柴胡、香附等同用;治风湿痹痛,可配羌活、独活等同用;治症瘕结块,可配三棱、莪朮等同用;治疮疡肿痛、跌打损伤,可配乳香、没药等同用。

2.用于感冒头痛,偏正头痛等症。

川芎辛香善升,能上行头目巅顶,具有祛风止痛作用,为治头风头痛要药,可配细辛、白芷等同用,亦可跟据头痛属于何经进行适当配伍。对于感受风邪引起的头痛,若可荆芥、防风、羌活等同用治风寒感冒头痛;与菊花、僵蚕等配伍,治风热头痛。

此外,近年来临床常用本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按语】1.川芎原名芎藭。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祛风止痛,效用甚佳,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

2.昔人谓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达、止痛诸功欤?此说可供参考。

3.本品辛温升散,凡阴虚阳亢及肝阳上亢者不宜应用;月经过多、孕妇亦忌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生物碱(如川芎嗪),挥发油(主要为藁本内脂、香烩烯等),酚类物质(如阿魏酸),内脂素以及维生素A,叶酸,蔗糖,甾醇,脂肪油等。

2.药理作用:川芎嗪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的血氧供应,并降低心肌的耗氧量;川芎嗪可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显著增加脑及肢体血流量,改善微循环;能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凝集,预防血栓的形成,;所含阿魏酸的中性成分小剂量促进,大剂量抑制子宫平滑肌;水煎剂对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并有明显而持久的降压作用;可加速骨折局部血肿的吸收,促进骨痂形成;有抗维生素E缺乏作用;能抑制多种杆菌;有抗组织胺和利胆作用。

3.临床研究:川芎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如:用川芎、红花各等份压片,每天口服3次,每次4片(每片含川芎、红花各1.25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4例,83例有效。(北京地区冠心病协作组。资料汇编(第二辑),197212)。每日用川芎嗪80100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500毫升静滴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66例,恢复期154例,后遗症期47例。结果:急性期有效率100%,恢复期有效率95.4%,后遗症期有效率70.2%。(陕西中医,1988.(9):408)。用川芎2428克,白酒30毫升,水250毫升,浸泡1小时后,加盖用文火炖煎分2次服,不饮酒者可单加水炖服,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29例,均有效(陕西中医,1990114):150)。

延胡索

【药用】罂粟科草本植物延胡索Corydalisturtschaninovii Bess.f.yanhusuo Y.H.Chouet C.C.Hsii的块茎。主产于浙江、江苏、湖北、湖南等地。野生或栽培,夏初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置沸水中煮至恰无白心时取出,晒干。切厚片或捣碎,生用;或醋炙用。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块茎呈球形;茎高920cm,其上生34片叶,二回三出全裂,末回裂片披针形。总状花序;苞片卵形;萼片极小,早落;花瓣紫红色,4枚,外轮2枚稍大,上部一枚尾部成长距,内轮2枚狭小,愈合;雄蕊6枚,两体;子房上位,1室,蒴果线形。花期4月,果期67月。

【药材性状】 块茎为不规则扁球形。直径0.52cm。表面灰黄色,多有不规则的皱缩,表皮脱落处显灰棕色。顶端有略凹陷的茎痕,底部常有疙瘩状的凸起。质坚而脆,断面为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气微味苦。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功效】活血行气止痛。

【用法与用量】3g~9g,煎服。研末吞服,每此0.93g

【处方用名】生延胡索(晒干用)、延胡索玄胡索延胡玄胡(醋拌制后切片用)、酒炒延胡索(黄酒拌后炒干)

【临床应用】1.用于胸腹疼痛,肢体疼痛,疝痛,痛经等症

本品活血力弱,止痛力佳,既能治血瘀疼痛之治,又能治气滞疼痛,故称其功用活血行气止痛。适应广泛,能治一身上下诸痛,单味用亦效,也可配伍其它药物入于煎剂。例如,治疗胃脘疼痛,可配伍川楝子同用;治疗寒凝气滞血瘀、胸痹疼痛,可与瓜蒌、薤白同用;治疗痛经,可与当归、川芎、白芍、香附同用;治小肠疝痛,可配伍小茴香、乌药、吴茱萸;用于跌打伤痛,可配伍当归、川芎、乳香、没药;四肢血滞疼痛,可与当归、桂枝、赤芍等药同用。

此外,近年来临床上常用本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配伍活血行气药同用。

【按语】延胡索辛苦而温,入肝脾心,功善止痛,作用广泛,既能用治一身上下诸痛,且无论气滞疼痛、血瘀疼痛、咸有效验。药性平和,效佳力显,累用亦验,诚活血行气止痛之良药也。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有生物碱20余种,主要有延胡索甲素、乙素、丙素、丁素、庚素、辛素、壬素、寅素、丑素、子素等。

2.药理作用:延胡索乙素有显著的镇痛、催眠、镇静与安定作用,甲素和丑素的镇痛作用也较为明显,并有一定的催眠、镇静与安定作用;醇提物能扩张冠脉、降低冠脉阻力、增加冠脉血流量,提高耐缺氧能力;总碱能对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全碱有抗溃疡、抑制胃分泌的作用;乙素和丑素有肌肉松弛的作用。

3.临床研究:以延胡索止痛片(延胡索、白芷),每服6片,日3次,5天为1疗程,治疗浅表性胃炎127例。结果显效率74.4%,总有效率94.4%(中成药,1989115):25)。以醋制延胡、广木香、郁金各等份研细末,温开水送服,每日15g,每日3次,治疗急慢性扭挫伤321例,其中腰部、胸背部及四肢急性挫伤153例,慢性扭挫伤168例,结果全部获愈(浙江中医杂志,1988233):114)。以延胡索醇浸膏片(可达灵)治各类冠心病575例,其中心绞痛424例,急性心肌梗死148例。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 83.2%,显效率44.4%;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52.9%,显效率26.8%;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从32.2%降低到14.1%(中草药,1980114):192)。另有用单味延胡索粉治疗各种心律失常48例,总有效率为84%(北京医学,198463):176)。

郁金

【药用】为姜科植物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Chen et C.Ling、姜黄C.longa L.、广西莪术C.kwangsiensis S.Lee et C.F.Liang或蓬莪术C.phaeocaulis Val.的块根。温郁金主产于浙江,以温州地区最有名,为道地药材;黄郁金(植物郁金)及绿丝郁金(蓬莪术)主产于四川;广西莪术主产于广西。野生或栽培。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摘取块根,除去细根,蒸或煮至透心,干燥。切片或打碎,生用,或矾水炙用。

【植物形态】多年生宿根草本。根茎肉质,肥大,黄色;根末端膨大成长卵形块根。叶基生,叶片长圆形,长3060cm,宽1020cm,先端尾尖,基部渐狭,叶背被短柔毛;叶柄约与叶片等长。花葶单独由根茎抽出,穗状花序圆柱形,长约15cm,有花的苞片淡绿色,卵形,无花的苞片白色而带淡红,长圆形,先端具小尖头,被毛;花兽被疏柔毛,顶端3裂;花冠管漏斗形,喉部被毛,裂片长圆形,白色而带粉红,被毛;侧生退化雄蕊淡黄色;唇瓣黄色,倒卵形,顶微2裂;子房被长柔毛。蒴果3室。花期46月。

【药材性状】呈长纺锤形,稍扁长36cm,直径11.5cm。表面黄黑色,具不规则皱纹,外皮脱落处显灰黑色。质坚硬,横断面平滑,灰黑色,有角质样光泽。内皮层环较浅。气似樟脑,味微辛。

【性味与归经】辛、苦,寒。归心、肺、肝经。

【功效】活血止痛,疏肝解郁,凉血清心,利胆退黄。

【用法与用量】3g~9g,煎服。

【处方用名】川郁金、广郁金(为姜黄、广西莪朮或莪朮的块根,长于行气解郁)

【注意事项】畏丁香。

【临床应用】1.用于经行腹痛,月经不调,症瘕结块等症。

郁金功能活血行气,具有较缓弱的止痛作用,用治经行腹痛,可与柴胡、香附、当归、白芍等配伍;对于胁下痞块,可与丹参、鳖甲、泽兰、青皮等同用。

2.用于胁肋疼痛。

本品善于疏肝解郁,用治肝气郁结之症,可配柴胡;白芍或川楝子、香附等药同用。

3.用于湿温病神志不清,以及癫痫等病症。

郁金性味辛苦而寒,能入心经,具有清心开郁功效,常合芳香开窍的菖蒲,用于湿温病症、浊邪蒙蔽清窍的症候;若配合消痰涎的明矾,可用治痰迷癫痫。

4.用于吐血、衄血、尿血等症。

郁金药行以清凉,能入血分,又有凉血作用。若配合生地、丹皮、山栀等凉血药,可用于血热妄行而有瘀滞现象者,可起祛瘀生新、止血而不留瘀的作用。

5.用于黄疸。

郁金有利胆汁、退黄疸的作用,可用治黄疸,常和茵陈、栀子、枳壳、青皮、芒硝等同用。

【按语】1.郁金,以功效为名,则可知主要功能在于解郁。既入气分以疏肝解郁,复入血分以活血调经,且能化痰湿以开心窍,凉血热以止吐衄。至于黄疸之症,用之能利胆退黄,配合应用,亦有一定功效也。

2.香附与郁金皆能疏肝解郁、活血调经,临床上每每配伍,而香附药性偏温,止痛之力较佳;郁金性偏寒凉,止痛之力较缓,且能化痰湿、凉血热、利胆退黄也。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含有挥发油(莰烯、樟脑、倍半萜烯等)、姜黄素、姜黄酮等。另含淀粉、多糖、脂肪油、橡胶、水芹烯等。

2.药理作用:郁金有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去脂和抑制肝细胞纤维化的作用,能对抗肝脏毒性病变。姜黄素和挥发油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减少尿内鸟胆元;煎剂能刺激胃酸及十二指肠液分泌。水煎剂能降低全血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醇提物能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含量。水煎剂、挥发油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郁金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尤其对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强于对革兰氏阳性菌。郁金也有一定的抗炎止痛作用。此外郁金还有抗早孕的作用。

3.临床研究:用金蒲丹(郁金、石菖蒲、丹参各40g,香附20g),制成片剂,每片含生药2.8g,口服,每次125片,日2次,配小剂量抗精神病西药,6周为1疗程,治疗精神分裂症204例。结果治愈64例,显著进步70例,进步49例,无效21例,且副作用少(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9):529)。川郁金粉(或片),每次510g,日服3次,如无不适反应加量至1015g,日服3次,3个月为1疗程,治疗室性早搏52例,结果:基本治愈14例,显效11例,好转9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65%(北京中医,1984,(3):18)。用白金丸(郁金与明矾按71的比例,加50%蜜水制丸),每次服6g,饭后服用,每日23次,20天为1疗程,治疗高脂血症344例。结果胆固醇有82.8%降低,甘油三脂71.2%降低(江西中医药,1981,(1):1)。另有用郁金传染性肝炎、血管神经性头痛、肝血管瘤、胆囊炎、胆石症和急性乳腺炎等。

姜黄

【药用】姜科草本植物姜黄CurcumalongaL.的根茎。主产于四川、福建等地。野生或栽培。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煮或蒸至透心,晒干,切厚片,生用。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叶2列,长椭圆形,长2040cm,宽615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成柄。花茎由叶鞘内抽出,穗状花序圆柱状;樱部苞片粉红色,下部的绿色,内含数花;花萼绿白色,具3钝齿;花冠漏斗形,喉部密生柔毛,裂片3,上面1片较大,长圆形,略成兜状;唇瓣长圆形,3浅圆裂,黄色;药隔基部有距。蒴果膜质,球形。花期811月。

【药材性状】根茎卵圆形、圆柱形或纺锤形,有的叉状分枝,长25cm,直径13cm。表面深黄色,有皱缩纹理和留有叶痕的明显的环节,并有圆形分枝痕及须根痕。质坚实,断面棕黄色至金黄色,角质状,有蜡样光泽,内皮支环纹明显,维管束呈点状散在。气香特异味苦、辛。

【性味与归经】苦、辛,温。归脾、肝经。

【功效】活血行气止痛,祛风湿利痹。

【用法与用量】3g~9g,煎服。外用适量。

【处方用名】姜黄、片姜黄(洗净,晒干,切片用)

【注意事项】血虚无气滞血瘀者慎用,孕妇忌用。

【临床应用】1.用于胸胁疼痛,经闭腹痛等症。

本品辛散苦泄、温通,有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故可用治血瘀气滞所致的胸胁疼痛及经闭腹痛等症,常与当归、白芍、红花、延胡索等配合应用。

2.用于风湿臂痛等症。

姜黄辛散温通,能祛除风湿,擅于治疗风湿臂痛,在临床上常与羌活、白朮、当归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可用于痈疡疮疖,可与大黄、天南星、白芷、天花粉等药配合,研末外敷。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含有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姜黄酮、芳姜黄酮、姜烯、水芹烯、香桧烯、桉油素、莪术酮、莪术醇、丁香烯龙脑、樟脑等;色素物,主要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以及胭脂树橙和降胭脂树素和微量元素等。

2.药理作用:姜黄素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浆粘度和全血粘度;水煎剂、姜黄粉石油醚、乙醇和水提物有抗早孕作用;姜黄素、水提物及有效成分有抗肿瘤作用;姜黄素、醇或醚提取物和挥发油能降血脂;姜黄素又有抗炎作用;姜黄素对细菌有抑制作用,而挥发油则对真菌有强力的抑制作用;姜黄提取物、姜黄素、挥发油、姜黄酮以及姜烯、龙脑和倍半萜烯等都能利胆;姜黄素有短而强烈的降压作用,对离体豚鼠心脏有抑制作用;姜黄素能保护胃粘膜,保护肝细胞。

3.临床研究:用姜黄、郁金、茵陈、木香、大黄组成的复方治疗慢性胆囊炎100例,3日内显效77%2周内显效达99%(中医药研究,199443):13)。用姜白软膏(姜黄、白芍、天花粉、赤芍)贴敷患处,23日换药1次,共治200例软组织损伤患者。结果显效124例,有效73例,无效3例(时珍国药研究,199231):11)。用黄芪、姜黄、赤芍、板兰根、山药、茯苓组成的复方治疗172例慢性乙肝,结果显效88例,有效65例,无效19例(江苏中医药,1985,(10):7)。用姜黄浸膏片(每片含生药3.5g),每次5片,日3次,治疗16例高脂血症,经12周观察,血胆固醇平均比治疗前有下降(重庆医学院学报,1979,(1):88)。

乳香

【药用】橄榄科矮小乔木卡氏乳香树BoswelliacarteriiBirdw.胶树脂。主产于非洲索马里、埃塞俄比亚等地。野生或栽培。春夏季采收。将树干的皮部由下向上顺序切伤,使树脂渗出,数天后凝成固体,即可采收。可打碎生用,内服多炒用。

【植物形态】矮小乔木,高45m。树干粗壮,树皮光滑。叶互生,密集形成叶簇,单数羽状复叶,小叶7~~10对,小叶片长卵形基部最小,向上渐大,边缘具不规则的圆齿裂;无柄。总状花序稀疏,花小,淡黄色。果实小,长约1cm,倒卵形,有三棱,果皮肉质肥厚,折生成34瓣膜,每室具种子1粒。

【药材性状】呈长卵形滴乳状,类圆形颗粒或粘合成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块状物。长达2cm(乳香珠)或5cm(原乳香)。表面黄白色,粘合成的快状物有的现棕黄色或棕红色。半透明被有黄白色粉尘。常温时易脆,微热可互相粘连,破碎面有玻璃样光泽。具特异的香气,味微苦,嚼之初散成沙粒状,但无沙石感,继之软化成乳白色胶块。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功效】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用法与用量】3g~9g,煎服。外用适量。

【处方用名】生乳香滴乳香(原药敲碎用)、乳香制乳香炒乳香(炒去油用)

【注意事项】胃弱者慎用,孕妇及无瘀滞者忌用。

【临床应用】1.用于脘腹疼痛,风湿痹痛,跌痡伤痛,经行腹痛等病症

乳香辛散温通,功能活血,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且作用广泛,适用于瘀阻疼痛的症候。在配伍应用方面,每与没药相须为用,若是脘腹疼痛,有可配伍川楝子、延胡索等同用;用治风湿痹痛,有可配伍祛风湿药如羌活、秦艽等;跌扑伤痛、经行腹痛,可与当归、川芎等同用。

2.用于疮疡肿痛或溃后久不收口

乳香又为治疗疮疡要药,既能消肿止痛而治疮疡肿痛,又能生肌敛疮而用于溃破不敛之症。内服治疮疡肿痛,多配麝香、雄黄等同用;外用治疮疡溃破,常与没药同用。

【按语】1.乳香辛苦而温,入心肝脾,活血止痛,善治心腹疼痛与经行腹痛等症;消肿生肌能医窗疡肿痛与跌扑伤痛之候。为内外妇伤诸科要药唯气有异香,易败胃气,每能引起恶心呕吐,用者当慎。虽有生制两者,内服多用制过者。

2.乳香与没药两药功效相同,临床配合应用具有相须之功。或称两者区别,乳香长于行气,没药长于活血,又云乳香兼能舒筋活络,没药则活血祛瘀独擅其长,咸渺范之见,有待研究者。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有树脂、树胶和挥发油。树脂的主要成分为游离α,β-乳香酸,结合乳香酸,乳香树脂烃;树胶主要成分为阿糖酸的钙盐和镁盐,西黄芪胶粘素;挥发油含蒎烯、α,β-水芹烯等。

2.药理作用:乳香有镇痛、消炎、升高白细胞的作用,并能加速炎症渗出排泄,促进伤口愈合;所含蒎烯有祛痰作用;乳香能明显减轻阿司匹林、保泰松、利血平所致胃粘膜损伤及应激性粘膜损伤,减低幽门结扎性溃疡指数及胃液游离酸度。

3.临床研究:用炙乳香、青皮、昆布、夏枯草、贝母等,每剂煎成50ml,分2次服,每月服药20天,经期停服,共治125例乳腺增生病。经治2-6个月后,痊愈78例,显效23例,有效13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91.2%(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88204):309)。以乳香、没药、鳖甲、五灵脂组成的中药浓缩剂,浸湿数层纱布,热敷于肝区,与加热的石蜡,外加毛毯保温,每次半小时,每日1次,治疗32例肝炎后肝区疼痛。结果痊愈21例,显效6例,进步3例,疗效不显著2例(江苏中医,1962,(8):39)。33.)。以乳香、没药、冰片共研细末,加蜂蜜调成糊状,外涂,每天1次,共治40余例烧烫伤患者。结果对Ⅰ-Ⅱ度烧烫伤,一般5-10天可愈,稍重者20天内痊愈。对Ⅲ度烧伤效果不理想(新中医,1985,(1):14)。

4.不良反应:对胃肠道有较强的刺激性,可引起呕吐、腹痛、腹泻等。此外,还可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胃脘不适、乏力、发热、卧寐不安、皮肤潮红、红疹瘙痒、烦躁不安、耳部红肿等。因此,临床上,孕妇、胃弱及痈疽已溃者忌用。可用阿托品、维生素c、氟派酸等治疗胃肠刺激症状,必要时可用抗过敏药和激素类药。

没药

【药用】橄榄科灌木或小乔木没药树CommiphoramyrrhaEngl.及其同属植物中取得的干燥胶树脂。主产于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及印度等地。野生或栽培。11月至次年2月,采集由树皮裂缝处渗出于空气中变成红棕色坚块的油胶树脂。拣去杂质,打成碎块生用,内服多制用,清炒或醋炙。

【植物形态】灌木或矮乔木,高3m。树干粗,具多数不规则尖刺状粗枝;树皮薄,光滑,常有片状剥落,淡棕色至灰色。叶单生或丛生,多为三出复叶;小叶倒长卵形或倒披针形,中央1片较大;叶柄短。总状花序腋生或丛生于短枝上,具雄花、雌花或两性花,萼杯状,宿存;花冠4瓣,白色,雄蕊8;子房3室。核果卵形,棕色。种子13枚。花期夏季。

【药材性状】呈不规则颗粒性团块。大小不等,大者长达6cm。表面棕黄色或棕红色,有的具半透明,部分显棕黑色,富油性,被有黄色粉尘。质坚而脆,破碎面不整齐。具特异的香气,味苦而微辛。

【性味与归经】苦,平。归心、肝、脾经。

【功效】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用法与用量】3g~9g,煎服。外用适量。易败胃气,胃弱者慎用。

【处方用名】没药制、没药灸、没药炒、没药(炒去油用)

【注意事项】同乳香。

【临床应用】1.用于脘腹疼痛,风湿痹痛,跌扑伤痛,经行腹痛等症

没药与乳香的功用相同,故两药经常配合同用以治上述症候。

2.用于疮疡肿痛或溃破久不收口

没药和乳香研末,外敷溃疡,有消肿止痛、去腐生肌的作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没药含没药树脂、挥发油、树胶,少量苦味质,并含没药酸、甲酸、乙酸及氧化酶。挥发油含丁香酚、间甲基酚、蒎烯、柠檬烯、桂皮醛等。树胶与阿拉伯相似,水解则生成阿拉伯糖、半乳糖、木糖。

2.药理作用:没药对离体子宫先呈短暂的兴奋,后呈抑制现象;含油脂部分具有降脂、防止动脉内膜粥样斑块形成的作用;水浸剂对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挥发油能轻度抑制霉菌;有局部刺激作用,能兴奋肠蠕动。

3.临床研究:以没药胶囊(每药含没药浸膏0.1g),每次2-3粒,日3次,疗程2个月,共治52例高脂血症。结果没药有明显的降胆固醇的作用,总有效率为 65.7%,并能明显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中医杂志,1988,(6):45)。用没药、金银花制成煎液,以5-8层纱布浸取药液,外敷患处,治疗192里皮肤病患者,其中急性湿疹67例,慢性湿疹急性发作42例,接触性皮炎52例,脚癣合并感染26例。结果全部治愈。(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8):492)。此外,没药在临床上还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急慢性软组织扭伤等。

4.不良反应:没药对局部有较强的刺激性,未经炮制或排制不当,可引起胸中烦闷、卧寐不安、呕吐、腹痛腹泻等。制没药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表现为周身不适、面部潮红、全身皮疹、瘙痒等。因此,孕妇忌用,胃弱者慎用。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即停药,并予抗过敏等对症处理。

 

五灵脂

【药用】鼯鼠科动物复齿鼯鼠TrogopterusxanthipesMilineEdwards的粪便。主产于河北、山西、甘肃。全年均可采收,除去杂质,晒干。许多粪粒凝结成块状的称“灵脂块”,又称“糖灵脂”,质佳;粪粒松散呈米粒状的,称“灵脂米”,质量较次。生用或醋炙、酒炙用。

【药材性状】①灵脂块,系由许多粪粒凝结而成,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表面黑棕色、黄棕色、红棕色或灰棕色,凹凸不平,有的有油润性光泽;粪粒呈长椭圆柱形,其表面常碎裂,呈纤维性。体轻,质较硬,但较易破碎,断面不平坦,可模糊地看出粪粒的形状,有时呈纤维性。气腥臭,味苦。以块状、黑棕色、有光泽、油润而无杂质者佳。

②灵脂米,呈长椭圆形圆柱状,两端钝圆,长515毫米,直径36毫米。表面黑棕色,较平滑或微粗糙,常可见浅色的斑点,有的具有光泽。体轻而松,易折断,断面黄色,黄绿色或黑棕色,呈纤维性。气微弱,味微苦咸。以表面粗糙,外黑棕色、内黄绿色,体轻无杂质者佳。品质较灵脂块为差。显微鉴定:粉末:黄褐色。滴加50%硫酸,放置10min以上,可见团块(粪粒)中析出众多小颗粒状结晶,逐渐形成针簇状或长方形片状结晶。此外,常可见管胞、纤维、表皮、花粉粒等植物组织碎片。

【性味与归经】甘,温。归肝经。

【功效】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处方用名】五灵脂、炒五灵脂(清炒至微焦用)

【用法与用量】3g~9g,包煎。或入丸、散用。

【注意事项】血虚无瘀及孕妇慎用。“十九畏”认为人参畏五灵脂,一般不宜同用。

【临床应用】1.用于胸腹疼痛,经行腹痛,产后瘀滞腹痛等症。

五灵脂入肝经血分,能通利血脉而消散瘀血,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为治疗血滞诸痛的要药,用于胸腹疼痛、经行腹痛、产后瘀痛,常与生蒲黄同用。

2.用于瘀滞出血病证。

五灵脂炒用,行中有止,既能化瘀,又能止血,用于妇女崩漏经多、色紫成块、少腹刺痛,可与三七、生地、丹皮。

此外,本品研末外敷,可治蜈蚣、蛇、蝎等螯咬之症。

【按语】五灵脂活血散瘀止痛的功效,与乳香、没药相似,故是一味治疗血滞诸痛的要药。近年来临床上常用本品配合活血利气药治疗冠心病引气的心绞痛,有一定疗效。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有尿素、尿酸、维生素A类物质及多量树脂。

2.药理作用: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降低心肌细胞耗氧量;提高耐缺氧、耐寒和耐高温能力;能缓解平滑肌痉挛;增强正常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实验性微循环;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能抑制结核杆菌。

3. 临床研究:以五灵止痛散(含冰片、五灵脂、炒蒲黄等药),每次0.30.6g,口服或舌下含服,痛时即服,治疗急性痛证554例。结果显效194例,有效298例,无效62例。止痛服药后最快10分钟,完全止痛一般3060分钟。止痛时间服1次药后可维持30分钟—12小时,多数能维持23小时(新编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第一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84)。

【其他】五灵脂与人参的配伍关系研究。对毒性的影响:以人参与五灵脂合煎后给小鼠灌胃或腹腔注射,均未见小鼠死亡。以人参五灵脂煎液在相当于成人剂量300倍的情况下灌胃不具毒性,但腹腔注射则有毒性增加趋势。对药效的影响:人参五灵脂煎液以80g/kg灌胃对小鼠的游泳时间、耐缺氧能力分别小于红参和五灵脂单用的作用。两者合用既不增加 CC14造成的急性肝损伤小鼠肝脏毒性,也不降低人参的护肝作用。两者配伍能显著增强正常小鼠免疫器官发育、单核细胞的吞噬功能,溶血素抗体形成等。对环磷酰胺造成的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胸腺、脾脏重量以及溶血素抗体形成也有明显促进作用。同时又可提高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能显著改善血瘀模型动物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电泳时间。临床应用:人参五灵脂配伍治疗胃溃疡、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糜烂性炎症、慢性结肠炎均获较好疗效,且无1例出现任何毒副反应。两者配伍治疗冠心病也取得满意效果。此外,临床上两者相配用于治疗肿瘤,五灵脂与党参配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妇科出血、月经不调、跌损骨折等。

夏天无

 

【药用】 为罂粟科植物伏生紫堇Corydalis decumbens(Thunb.)Pres.的块茎。主产于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湖北等地。每年4月上旬至5月初待茎叶变黄时,在晴天挖掘块根茎,除去须根,洗净泥土,鲜用或晒干。

【植物形态】 伏生紫堇 多年生草本,无毛,高16-30cm。块茎近球形,直径3-9mm,黑褐色,当年生块茎叠生于老块茎之上,老块茎随即变空。   不定根发自块茎表面。茎细弱,2-3枝丛生,不分技。基生叶常1枚;具长柄;叶片轮廓三角形,长约6cm,二回三出全裂,未回裂片无柄,狭倒卵形,全缘,叶下面有白粉;茎生叶3-4枚,互生或对生,生于茎中、上部,似基生叶而小,柄短。总状花序顶生,长1.5-4cm,疏列数花;苞片卵形或狭倒卵形,长5-7mm,全缘;下部花使长达12mm;花冠淡紫红色,外轮上瓣长14-18mm,瓣片近圆形,先端微凹,边缘波状,距圆筒形,长6-8mm;柱头具4乳突。蒴果细长椭圆形,略呈念珠状。种子细小,2列。花期4-5月,果期5-6月。

【药材性状】本品呈类球形、长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0.53cm,直径0.52.5cm。表面灰黄色、暗绿色或黑褐色,有瘤状突起和不明显的细皱纹,顶端钝圆,可见茎痕,四周有淡黄色点状叶痕及须根痕。质硬,断面黄白色或黄色,颗粒状或角质样,有的略带粉性。无臭,味苦。以个大、质坚、断面黄白色者为佳。

夏天无

合适尺寸 实际尺寸

【性味与归经】 苦、微辛,温。归肝经。

【功效】 活血止痛,舒筋通络,祛风除湿。

【用法与用量】 煎服,515g。或研末服,13g。亦可制成丸剂使用。 

【临床应用】

1.中风半身不遂、跌仆损伤及肝阳头痛。本品既能活血行血,又能舒筋通络,且有一定的平抑肝阳的作用,用于治疗中风偏瘫,手足不遂及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头晕,常与夏枯草、钩藤、桑寄生,地龙等药同用。用于跌仆损伤,瘀肿疼痛,既可单用,也可配伍鸡血藤、乳香、没药等药同用。

2.风湿痹痛,关节拘挛不利。本品既能舒筋通络,又能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关节拘挛不利,可与当归、羌活、独活、威灵仙等药同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含延胡索乙素、原阿片碱、空褐鳞碱、藤荷包牡丹定碱等多种生物碱。

2.药理作用:具有镇痛和镇静作用;能增加冠脉流量,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对抗血栓形成;对子宫平滑肌和肠平滑肌具有松弛和解痉作用。

3.临床研究:用夏天无针剂及片剂治疗200例患者,其中风湿性关节炎76例,坐骨神经痛5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7例,高血压8例,脑血管意外5例,其他病例49例。结果痊愈113例,显效57例,好转27例,无效3例(福建医药杂志,1979,(4):63)。用夏天无制成眼药水(每1ml含生药1g)治疗青少年近视眼,在1小时内,每隔15分钟滴眼1次,连续滴眼4次后,检查视力变化。若视力未达到1.0,则在第23日继续按上法治疗,共观察188347只眼,治愈232只眼,治愈率66.9%,有效率97.7%(中草药通讯,1976,(11):37)。

枫香脂

【药用】 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的树脂。主产于浙江、江西、福建、云南等地。选择生长20年以上的粗壮大树,于7-8月间凿开树皮,从树根起每隔15-20cm交错凿开一洞。到11月至次年3月间采收流出的树脂。晒干或自然干燥。

【植物形态】枫香树落叶乔木,高20-40m。树皮灰褐色,方块状剥落。叶互生;叶柄长3-7cm;托叶线形,早落;叶片心形,常3裂,幼时及萌发枝上的叶多为掌状5裂,长6-12cm,宽8-15cm,裂片卵状三角形或卵形,先端尾状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细锯齿,齿尖有腺状突。花单性,雌雄同株,无花被;雄花淡黄绿色,成葇荑花序再排成总状,生于枝顶;雄蕊多数,花丝不等长;雌花排成圆球形的头状花序;萼齿5,钻形;子房半下位,2室,花柱2,柱头弯曲。头状果序圆球形,直径2.5-4.5cm,表面有刺,蒴果有宿存花萼和花柱,两瓣裂开,每瓣2浅裂。种子多数,细小,扁平。花期3-4月,果期9-10月。

【药材性状】本品呈不规则块状,或呈类圆形颗粒状,大小不等,直径多在0.5-1cm之间,少数可达3cm。表面淡黄色至黄棕色,半透明或不透明。质脆易碎,破碎面具玻璃样光泽。气清香,燃烧时香气更浓,味淡。

枫香脂枫香树

【性味与归经】 辛、微苦,平。归肺、脾经。

【功效】 活血止痛,止血,解毒,生肌。

【用法与用量】  1.53g,宜如丸、散剂。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临床应用】

1.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本品辛行苦泄,能活血通络止痛,用治风湿痹痛,可配伍草乌、地龙、当归、乳香等为丸,如一粒金丹(《宣明论方》)。治跌打损伤,瘀滞疼痛,可与乳香等制成膏药外帖局部,如白胶香膏(《鸡峰普济方》)。

2.血热吐衄。本品有散瘀止血之功,用治吐血、咯血、衄血,单用为散调服有效;若治血热出血证,常配生地黄、玄参、赤芍等药用。

3.瘰疬、痈疽肿痛。本品能解毒、散瘀以消肿,既可痈疽肿痛初起,又可用于痈疽肿毒已溃之证。如治痈疮溃烂,痛不可忍者,可以本品配乳香、没药等为丸内服,如乳香丸(〈〈证治准绳〉〉);只瘰疬、痰核等证,可以本品与草乌、地龙、木鳖子等配伍,如小金丹(〈〈外科全生集〉〉)。

4.臁疮不愈。本品既能解毒,又能生肌,用治臁疮日久不愈,可研末外敷,方见《袖珍方》。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有挥发油,其中桂皮酸类约占6.4%,萜类约占84.4%,其他成分为9.2%

2.药理研究:本品及挥发油有抗血栓作用。

第二节  活血调经药

凡以调畅血脉,通经止痛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活血调经药。本类药物性能大多辛散苦泄,主归肝经血分,具有活血散瘀之功,尤善通畅血脉而调经水。主治血行不畅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及产后瘀滞腹痛;亦常用于瘀血痛证,症瘕,跌打损伤,疮痈肿毒。

妇女瘀滞经产之证,多与肝之疏泄失常有关。故在使用活血调经药时,常配伍疏肝理气之品。同时须根据引起瘀滞的原因而选用不同的活血调经药,并进行适当的配伍。

丹参

【药用】唇形科草本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的根及根茎。多为栽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主产于四川、安徽、江苏、河南、山西等地。春、秋两季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润透,切成厚片,晒干。生用或酒炙用。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80cm,全株密被柔毛,根呈圆柱形,有分枝,砖红色。茎方形,多分枝。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7对,顶端小叶较大,小叶呈卵形,边缘具锯齿,轮伞花序集成多轮顶生或腋生的总状花序;花紫色,苞片披针形;花萼钟形,二唇形,上唇全缘,下唇裂为二齿;花冠紫蓝色,冠檐二唇形,上唇先端微缺,下唇3裂,花冠筒内有毛环;能育雄蕊2,生于下唇中下部。小坚果4,黑色。花期58月,果期89月。

【药材性状】根茎短粗,顶端有的残留茎基;根长圆柱形。表面红棕色或暗棕色,粗糙,具纵皱纹;老根外皮疏松、紫棕色,呈鳞片状剥落。质硬而脆。气微,味微苦涩。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

【功效】活血祛瘀,凉血清心,养血安神。

【注意事项】反藜芦。孕妇慎用。

【用法与用量】9g~15g,煎服。

【处方用名】丹参、紫丹参(洗净,晒干,切碎用)、炒丹参(清炒至微焦)、猪心血拌丹参(用猪心血,黄酒拌后干燥,增强养血安神作用)

【临床应用】1.用于胸肋胁痛,风湿痹痛,症瘕结块,疮疡肿痛,跌仆伤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等病症。

丹参活血祛瘀作用亦非常广泛,尤以治疗胸肋疼痛、症瘕结块,以及月经不调、经闭经痛具有良效,常与川芎配伍应用。惟药性寒凉,用于血热瘀肿病症尤为适宜。在治疗胸腹疼痛属于气滞血瘀方面,往往配合砂仁、檀香等药同用。

2.用于温病热入营血、身发斑疹、神昏烦燥等症。

丹参性寒,入血分而能凉血,入心经而能清心,故可用治热入营血、身发斑疹,以及神昏烦燥等症,常与鲜地黄、犀角、玄参等药同用。

3.用于心悸怔忡、失眠等症。

丹参还有养血安神的作用,用于心悸失眠,常与酸枣仁、柏子仁等药配合同用。

此外,近年来临床常用本品治疗冠心病、心肌梗塞、肝脾肿大,子宫外孕等病症。

【按语】1.丹参味苦性微寒,入心兼归肝,专入血分,清而兼补。活血祛瘀作用广泛,能治瘀血阻滞各种病症;入营凉血,疗效显著,能治热病斑疹、热毒疮疡。至于安神之功,配清心之品,用于热入心包;配补益之品,则主失眠心悸。近时临床用于心绞痛、脉管炎及肝脾肿大诸症,颇受赞誉。惟月经过多及孕妇当所忌用。

2.昔人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说。查四物汤方(地黄、芍药、当归、川芎),随君臣灵活之变化,药物生熟、品种及药用部份之改变,而有补血、活血之不同。而丹参活血之功有余,补血之力不足,谓之活血祛瘀之功同于四物则可,谓补血之用相等,则非矣。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含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脂溶性成分包括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丹参酮Ⅲ,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丹参酸甲酯、紫丹参甲素、紫丹参乙素、丹参新酮、丹参醇Ⅰ、丹参醇Ⅱ、丹参醇Ⅲ、丹参酚、丹参醛等。水溶性成分主要含有丹参素,丹参酸甲、乙、丙,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等。

2.药理作用:能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促进心肌缺血或损伤的恢复,缩小心肌梗死范围;能提高耐缺氧能力,对缺氧心肌有保护作用;能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液流速;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能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激活纤溶,对抗血栓形成;能保护红细胞膜。能调节血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能保护肝细胞损伤,促进肝细胞再生,有抗肝纤维化作用。能促进骨折和皮肤切口的愈合。能保护胃粘膜、抗胃溃疡。对中枢神经有镇静和镇痛作用。具有改善肾功能、保护缺血性肾损伤的作用。具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多种杆菌、某些癣菌以及钩端螺旋体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3.临床研究:丹参舒心片(每片含丹参提取物0.2g),治疗冠心病323例,结果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0.9%,心电图改善的有效率为57.3%(心血管疾病,197421):5)。复方丹参注射液4ml(含丹参、降香各4g)加入2.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40ml缓慢注入瘫痪肢体对侧颈动脉内,隔日1次,共治疗5次。共治疗脑溢血10例,脑血栓19例,脑栓塞1例。结果总有效率96.7%(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1):26)。以丹参注射液(每ml含生药1.5g)静脉滴注,每日1次,每次1520ml,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104例,痊愈85例,总有效率97%(陕西中医,1980,(6):15)。复方丹参注射液12ml加入0.9% 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疗程20天,治疗糖尿病并发末梢神经炎325例,结果使其症状明显改善,疗效81.8%(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2):504)。此外,丹参在临床上还广泛地用于治疗慢性肝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脉管炎、硬皮病、流行性出血热、过敏性紫癜、精神分裂症、肺炎、血管性头痛、鼻炎等。

4.不良反应:个别患者在丹参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胃痛、食欲减少,口咽干燥,恶心呕吐,与丹参能抑制消化液的分泌有关,宜停药,并可口服胃舒平、普鲁苯辛等药,重者可皮下注射阿托品。个别晚期血吸虫肝脾肿大患者在服用大剂量丹参后会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应停用丹参,并给予止血剂、维生素等。丹参可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全身皮肤瘙痒、皮疹、寻麻疹,有的还伴见胸闷憋气,呼吸困难,甚则恶寒、头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随即面色苍白、肢冷汗出、血压下降,乃至昏厥休克等。立即肌注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以及非那根等抗过敏药,同时用中药生脉散加减调理。

红花

【药用】菊科本草植物红花CarthamustinctoriusL.的筒状花序。全国各地多有栽培,主产于河南、湖北、四川、云南、浙江等地。夏收开花,花色由黄转为鲜红时采摘。阴干或微火烘干。

【植物形态】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90cm。叶互生, 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2cm,宽13cm,先端渐尖,边缘具不规则锯齿,齿端有锐刺;几无柄,微抱茎。头状花序顶生,直径34cm,总苞片多层,最外23层叶状,边缘具不等长锐齿,内面数层卵形,上部边缘有短刺;全为管状花,两性,花冠初时黄色,渐变为橘红色。瘦果白色,倒卵形,长约5mm,具四棱,无冠毛。花期57月,果期79月。

【药材性状】花多聚集成不规则的团块。红色或红黄色。单个花长约1.5cm。花冠筒细长,先端5裂,裂片呈狭线形,长57mm。雄蕊5枚,花药聚合成筒状,黄色。柱头长圆柱形顶端微分叉。质柔软。具特异香气,味微苦。用水泡后,水变金黄色,花不退色。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肝、心经。

【功效】活血祛瘀

【用法与用量】3g~9g,煎服。月经过多,孕妇忌用。

【处方用名】红花、杜红花(晒干用)

【注意事项】孕妇忌用。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临床应用】1.用于症瘕结块,疮痈肿痛,跌仆伤痛,风湿痹痛,月经不调,经闭腹痛,产后瘀痛等症。

红花辛散温通,少用活血,多用祛瘀,为治瘀血组滞之要药,尤为妇女调经常用之品。在配伍方面,本品每与桃仁相须为用,活血则加当归、川芎、芍药等;祛瘀则加用三棱、莪朮、大黄、蟅虫等。

2.用于斑疹色暗。

本品又可用于麻疹出而复收,或热郁血滞、斑疹色不活红,取其活血祛瘀以化滞,可与当归、紫草、大青叶等活血凉血、泄热解毒之品配伍。

此外,近年来用本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常与丹参、川芎、赤芍等同用;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与当归、桃仁、赤芍、乳香等同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含有红花醌苷、新红花苷、红花苷、红花黄色素和黄色素。另含红花油,油中包括棕榈酸、肉豆蔻酸、月桂酸、硬脂酸、花生酸、油酸等。

2.药理作用:有轻度兴奋心脏、降低冠脉阻力、增加冠脉流量和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作用;保护和改善心肌缺血,缩小心肌梗死范围;红黄色素分离物能对抗心律失常;煎剂、水提液、红花黄色素等能扩张周围血管、降低血压。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溶解,降低全血粘度。注射液、醇提物、红花苷能显著提高耐缺氧能力,对缺血乏氧性脑病有保护作用。煎剂对子宫和肠道平滑肌有兴奋作用。红花黄色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痛、镇静和抗惊厥作用。此外,红花醇提物和水提物有抗炎作用;红花黄色素有免疫抑制作用。

3.临床研究:以50%红花注射液15ml(含生药75g),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治137例脑血栓,总有效率94.7%(山西医药杂志,1983125):297)。以红花注射液15ml加入5%葡萄糖液2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半月为1疗程,疗程间隔5日,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62例冠心病。结果心绞痛有效率为76.7%,心电图有效率为65%,血粘度也有显著改善(中医药研究,1990,(5):33)。用0.5%红花酊局部外敷,治疗砸伤、扭伤所致的局部充血、肿胀775例。结果痊愈347例,好转399例,无效29例。红花临床上还用于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精神分裂症、胃溃疡、骨质增生、静脉炎、神经性皮炎、突发性耳聋等疾病。

4.不良反应:临床红花应用不当会有中毒反应。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腹痛、腹泻,甚或胃肠出血,腹部绞痛,妇女月经过多。主要与红花对肠管及子宫有兴奋作用有关。中毒发生时,有的可出现神志萎靡不清、震颤,严重者可致惊厥,呼吸先兴奋后抑制,以至循环、呼吸衰竭;少数病人出现头晕、皮疹和一过性寻麻疹等。与红花对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和过敏反应有关。红花中毒的主要原因一是误用,二是用量过大。因此临床上对孕妇应忌用,有溃疡病及出血性疾病者应慎用用量(煎服)不宜大,以39g为宜。

【附药】番红花

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的花柱头。又名“藏红花”、“西红花”。产于欧洲及中亚地区。以往多由印度、伊朗经西藏输入。现我国已有栽培。常于910月选晴天早晨采收花朵,摘下柱头,烘干。性味甘、微寒,归心、肝经。功效与红花相似,临床应用也基本相同,但力量较强,又兼有凉血解毒功效,尤宜于斑疹火热,疹色不红活,及温病入营血之证。因本品货少价贵,故临床上较少应用。用量宜小,1.53g。孕妇忌用。

桃仁

【药用】蔷薇科小乔木桃PrunuspersicaL.Batsch或山桃P.davidianaC.rr.Franch.得成熟种子。桃全国各地均产,多为栽培;山桃主产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四川、云南等地,野生。67月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果肉及核壳,取出种子,去皮,晒干,生用或炒用。

【植物形态】落叶小乔木,高38m。叶互生,在短枝上呈簇15cm,宽23.5cm,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边缘有锯齿。花单生,先叶开放;萼片5,外面被毛;花瓣5,淡红色,稀白色;雄蕊多数,短于花瓣;心皮1,稀2,有毛。核果肉质,多汁,心状卵形至椭圆形,1侧有纵沟,表面具短柔毛;果核坚硬,木质,扁卵圆形,顶端渐尖,表面具不规则的深槽及窝孔。种子1粒。花期4月,果期59月。

【药材性状】种子扁卵形或椭圆形,一端尖,另端钝圆而偏斜,边缘较薄,长1.22cm,11.2cm,厚35mm。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有纵脉纹及密布细粒状突起,近尖端侧边有长46mm的线形种脐。种皮薄,子叶两片肥大,黄白色,富油质。味微苦。

【性味与归经】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

【功效】活血祛瘀,润肠通便。

【用法与用量】3g~9g,煎服。桃仁霜入汤剂须包煎。

【处方用名】桃仁、桃仁泥、老桃仁、单桃仁(去种皮,打碎用)、桃仁霜(去油制霜用)

【注意事项】孕妇忌用。便溏者慎用。本品有毒,不可过量。

【临床应用】1.用于症瘕结块,肺痈肠痈,跌仆伤痛,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等症。

本品活血祛瘀作用亦较广泛,对上述瘀血阻滞病症,甚为常用。治肺痈可配芦根、薏苡仁同用;治肠痈,可配大黄、丹皮同用;治症瘕结块,可配大黄、庶虫等同用;治跌仆伤痛,可配柴胡、穿山甲同用;治经闭痛经,可配红花、当归等同用;治产后瘀痛,可配当归、炮姜等同用。

2.用于肠燥便秘。

桃仁有润燥滑肠的作用,用于大便秘结,可配火麻仁、柏子仁、当归、杏仁等。

【附药】瘪桃干:

即未成熟的干燥果实,又称碧桃干。性味苦,微温。功能敛汗,止血。适用于阴虚盗汗,咯血。一般用量9g~15g,煎服。

【按语】1.桃仁味苦甘而性平,能入心、肝、大肠,活血祛瘀作用甚广,可用治瘀血阻滞各种敝症。在治疗方面,善于治疗内痈,如肺痈;肠痈每持为要要药,是其具特有之性能欤。脂多质润,具润肠通便之功,唯晚近临床专以润肠通便则较少用。月经过多及孕妇忌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含苦杏仁苷、苦杏仁酶、挥发油、脂肪油,油中主要含有油酸甘油酯和少量亚油酸甘油酯。

2.药理作用:桃仁提取液能明显增加脑血流量,增加犬股动脉的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血流动力学状况。提取物能改善动物的肝脏表面微循环,并促进胆汁分泌。桃仁可使小鼠的出血及凝血时间明显延长,煎剂对体外血栓有抑制作用,水煎液有纤维促进作用。桃仁中含45%的脂肪油可润滑肠道,利于排便。桃仁能促进初产妇子宫收缩及出血。水煎剂及提取物有镇痛、抗炎、抗菌、抗过敏作用。桃仁中的苦杏仁苷有镇咳平喘及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3.临床研究:用桃仁中提取的有效成分苦扁桃仁苷注射液500mg静脉滴注,隔日1次,观察20例血吸虫性肝硬化患者。结果患者乏力、体力、体重、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血清白蛋白等指标均有明显好转或改善;肝脏缩小3cm以上者11例(55%),且肝左叶肿大明显缩小(中医杂志,1986,(6):24)。以通脉冲剂(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口服,治疗气虚血瘀之脑血栓患者46例。结果基本恢复29例,显效14例,好转3例;伴有高血压者23例,治疗后半数以上血压下降(中西医结合杂志,1982,(4):212)。用二仁一皮汤(桃仁、乌药、丹皮等)治疗阑尾炎83例,结果76例痊愈,6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98%(浙江中医杂志,19892410):465)。桃仁或含有桃仁的复方在临床上还用于治疗脉管炎、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慢性肾炎、精神病症、肺炎、冠心病等。

4.不良反应:桃仁中的苦杏仁苷在体内分解出较多的氢氰酸,对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麻痹,其中引起呼吸麻痹是其致死的主要原因。此外氢氰酸对皮肤有局部麻醉作用和对粘膜有刺激作用。桃仁中毒的主要表现首先是对中枢神经的损害,出现头晕、头痛、呕吐、心悸、烦躁不安,继则神志不清、抽搐,并引起呼吸麻痹而危及生命。也有引起皮肤刺,出现红疹块等皮肤过敏的报道。桃仁的毒性反应主要是因口服剂量过大或使用不当。因此,临床用量不宜过大,并应禁止儿童食用。同时,孕妇,血虚血燥及津液亏虚者慎用。桃仁中毒时根据其轻重反应,可用静脉注射硫代硫酸钠,高锰酸钾或双氧水溶液洗胃等方法救治,亦可用中药甘草、大枣、绿豆等煎汁频服。

益母草

【药用】唇形科草本植物益母草LeonurusheterophyllusSweet的地上部份。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野生或栽培。通常在夏季茎叶茂盛,花未开或初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段后干燥。生用或熬膏用。

【植物形态】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60120cm,有倒向糙伏毛。根生叶近圆形,叶缘59浅裂,具长柄,中部叶掌状3裂,裂片矩圆形;花序上的叶呈条形或条状披针形,全缘或具稀少牙齿;叶片两面被柔毛。轮伞花序腋生;花萼钟状5齿,前两齿靠合;花冠紫红或淡紫红,长11.2cm,花冠筒内有毛环,上下唇几等长;雄蕊4,二强。小坚果熟时黑褐色,三棱形。花期68月,果期79月。

【药材性状】茎呈方柱形,四面凹下有纵沟,长3060cm,直径28mm。表面淡黄绿色,密生茸毛。体轻质韧,断面中部有髓。叶交互对生,叶片多卷皱破碎,完整者下部叶为掌状3裂,上部叶羽状深裂或浅裂成3片,裂片全缘或具少数锯齿,均有叶柄;顶部叶呈长椭圆形至线形,近于无柄;叶片两面均密被细绒毛。茎上部腋生轮伞花序,花小,花冠二唇形,粉紫色,花萼筒状。有青草气,味甘微苦。

【性味与归经】辛、微苦,微寒。归心、肝、膀胱经。

【功效】活血调经,利水消肿,凉血消疹。

【用法与用量】9g~30g,煎服。

【处方用名】益母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注意事项】无瘀滞及阴虚血少者忌用。【临床应用】1.用于月经不调,痛经,产后恶露不尽,瘀滞腹痛等症

益母草辛开苦泄,功能活血调经,祛瘀生新,为妇科经产要药,常用于月经不调、痛经,产后恶露不尽及瘀滞腹痛,可单味熬膏服用,也可与当归、川芎、赤芍等配伍应用。

2.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益母草有利尿消肿作用。现临床常用于急、慢性肾炎水肿,可单味煎服,也可配合茯苓、白茅根、白朮、车前子、桑白皮等同用。

3.用于疹痒赤热

本品性寒而入血分,又有凉血作用,能治疹痒赤热之症,可单味应用,亦可配合凉血解毒、祛风止痒药同用。

【附药】茺蔚子:又名小胡麻、三角胡麻。即益母草的果实。功能活血调经,凉肝明目。适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目赤肿痛或眼生翳障等症。一般用量3g~9g,。如属肝肾不足,瞳孔散大者鼻宜应用。

【按语】1.益母草原名茺蔚,因擅长于活血调经,能治各种妇女血瘀之症,为妇科常用要药,尤善于治产后恶露不尽、瘀滞腹痛,有祛瘀生新之效,故有益母之号。兼能利水消肿、凉血消疹,均可单味独用;唯用于肾炎水肿,用量需大。

2.《本草纲目》曾云能主“打扑内损瘀血”,以致近年来中药书籍多认为主治跌打伤痛之症,然查常用方剂及成药甚少用者。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含有益母草碱,水苏碱、益母草定、亚麻酸、β-亚麻酸、油酸、月桂酸、苯甲酸、芸香苷及延胡索酸。

2.药理作用:煎剂、乙醇浸膏及所含益母草碱对多种动物的子宫有兴奋作用;对小鼠有一定的抗着床和抗早孕作用。益母草碱小剂量使离体肠管紧张性施缓,振幅扩大;大剂量则振幅变小,而频率增加。益母草有强心、增加冠脉流量和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作用,能减慢心率,对抗实验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缩小心肌梗死范围。粗提物能扩张血管,有短暂的降压作用。对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以及红细胞的聚集性有抑制作用。益母草能改善肾功能,益母草碱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3.临床研究:取益母草、马齿苋各30g,水煎服,每日1剂,共服9剂,治疗100例妇科出血性疾病。结果痊愈率为83%,总有效率为96%(中医杂志,1990,(7):47)。用大剂量益母草(90120g,鲜品加倍,小儿减量),治疗急性肾炎水肿患者80例,全部治愈(中医杂志,1966,(4):26)。用益母草注射液8支(每支含生药4g),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日1次,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100例。结果临床症状总有效率84%;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1%(中医杂志,1985263):29)。另有用益母草治疗高粘血症。

4.不良反应:临床上益母草会出现一些中毒反应。益母草碱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先兴奋后麻醉作用,特别能引起呼吸中枢兴奋;具有箭毒样作用,使肌肉不再收缩而松弛;益母草碱有麦角碱样收缩子宫作用;能扩张小动脉,使血压下降。一般在服药后4-6小时出现中毒症状,中毒量为90150g。主要表现为突感全身乏力、疼痛酸麻,下肢呈瘫痪状态;重者伴有大汗、血压下降,甚或虚脱。呼吸增快、增强,甚则呼吸麻痹。此外,尚有腰痛、血尿、孕妇中毒可引起流产。

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为超剂量用药和孕妇误用。因此,控制用量和孕妇慎用是预防益母草中毒的关键。发生益母草中毒时可以催吐、洗胃以及对症处理的方法。亦可用一些中药如赤小豆、绿豆、甘草等以解毒。

泽兰

【药用】唇形科草本植物毛叶地瓜儿苗LycopuslucidusTurcz.var.hirtusRegel.的地上部份。野生。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黑龙江、辽宁、浙江、湖北等地。夏、秋两季茎叶茂盛时采割,晒干。除去杂质泥土,润透,切段,干燥后生用。

【植物形态】地瓜儿苗 为多年生草本,高60170cm。根茎横走,节上密生须根,先端肥大呈圆柱形茎通常单一,少分支,无毛或在节上疏生小硬毛。叶交互相对,长圆状披针形,长48cm,宽1.22.5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边缘具锐尖粗牙齿状锯齿,亮绿色,两面无毛,下面密生腺点;无叶柄或短柄。轮伞花序腋生,花小,萼齿5,具刺尖头;花冠白色,内面在喉部具白色短柔毛;能育雄蕊2个;柱头2浅裂。小坚果倒卵圆状四边形,褐色。花期69月,果期811月。

毛叶地瓜儿苗 不同于上种的主要特征为茎棱上被硬毛,节上有密集的硬毛;叶披针形,暗绿色,两面脉上被刚毛状硬毛,边缘具锐齿。

 【药材性状】茎呈方柱形,少分支,四面均有浅纵沟,长50100cm,直径0.20.6cm,表面黄绿色或带紫色,节处紫色明显,有白色毛茸;断面黄白色;髓部中空。叶对生,有短柄,叶片多皱缩,展平后呈披针形或长圆形;上表面黑绿色,下表面灰绿色,密具腺点,两面均有短毛,先端尖,边缘有锯齿,花簇生叶腋成轮状,花冠多脱落,苞片及花萼宿存,黄褐色。无臭,味淡。

【性味与归经】苦、辛,微温。归肝、脾经。

【功效】活血祛瘀,利水消肿。

【用法与用量】3g~9g,煎服。月经过多,孕妇忌用。

【处方用名】泽兰(洗净,晒干,切碎用)

【注意事项】血虚及无瘀滞者慎用。

【临床应用】1.用于症瘕结块,疮疡肿痛,跌仆伤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等症。

泽兰辛散温通,功能活血祛瘀,行而不峻,为妇科调经要药,常与当归、丹参、芍药等同用。又能消散瘀滞,用治伤痛,还能散痈消肿,配合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等治跌仆损伤;配当归、银花、生甘草等治疮痈肿块未消。

2.用于产后小便不利、身面浮肿。

泽兰既能活血祛瘀,又有利水消肿作用,故可用于产后小便淋漓、身面浮肿等症;因其利水之力较缓,单用力薄,故常须配伍防己等利水消肿药同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含挥发油、葡萄糖苷、鞣质、树质,还含黄酮苷、酚类、氨基酸、有机酸、皂苷、泽兰糖、水苏糖、半乳糖、果糖等。

2.药理作用:水煎剂能对抗体外血栓形成,有轻度抑制凝血系统与增强纤溶活性的作用。全草制剂有强心作用。

3.临床研究:泽兰叶3060g,水煎服,加红糖适量,每日1剂,分2次服,治疗产后腹痛20例。结果治愈1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赤脚医生杂志,1977,(1):33)。以泽兰陈皮汤(以泽兰为主)治疗急性乳腺炎、腮腺炎取得满意效果(黑龙江中医药,1989,(3):46)。以活血黄兰汤(大黄、泽兰、赤芍、鱼腥草)水煎外用熏洗,外涂新加双柏膏(大黄、泽兰、薄荷、冰片,研末,水蜜调成糊状),共治痔疮54例。结果治愈30例,好转23例,无效1例(新中医,1981,(11):22)。   此外,泽兰或含有泽兰的复方临床上还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流行性出血热、软组织感染等。

牛膝

【药用】苋科草本植物川牛膝CyathulaofficinalisKuan或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BL.的根。以栽培品为主,也有野生者。怀牛膝主产河南;川牛膝主产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冬季苗枯时采挖。洗净,晒干。生用或酒炙用。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110cm。茎直立,方形,有疏柔毛,茎节膨大。叶对生,椭圆形成阔披针形,顶端锐尖,基部楔形,全缘,幼时密生毛,成长后两面有疏毛。穗状花序顶生和腋生,每花有1苞片、膜质,上部突出成刺;小苞片2,坚刺状,略向外曲;花被片5,绿色,披针形,雄蕊5,花丝带状,基部连合成简。胞果长圆形。花期89月,果期101l月。

【药材性状】根细长圆柱形,稍弯曲,长1550cm,最长可达90cm,直径0.41cm。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色,有细纵皱纹、横长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硬而脆,受潮则变软,断面平坦,黄棕色,微呈角质祥,中心维管束木部黄白色,外周有点状维管束排列成24轮。气微,味微甘、苦、涩。

【性味与归经】苦、酸,平。归肝、肾经。

【功效】祛瘀通经疗伤,补肝肾、强筋骨,引血下行,利水通淋。

【用法与用量】3g~9g,煎服。

【处方用名】怀牛膝、淮牛膝(补肝肾、强筋骨作用较好)、川牛膝(活血祛瘀作用较好)

【临床应用】1.用于瘀滞经闭,产后瘀痛,跌扑伤痛等症。

牛膝善于活血祛瘀,对妇科、伤科各种瘀血凝滞的病症,常和活花、桃仁、当归、延胡索等药同用,既可活血调经,又能祛瘀疗伤。

2.用于腰膝酸痛,足膝萎软无力。

牛膝性善下行,入肝肾二经,能补肝肾、强筋骨,又能通血脉、利关节,为治腰膝下肢病症常用药。对肝肾不足引起的腰膝酸痛,常与苍朮、狗脊、木瓜等同用;如因湿热下注引起的腰膝关节疼痛,常与苍朮、黄柏等同用;如风湿痹痛、下肢关节疼痛为甚,可与木瓜、防己、独活等同用。

3.用于吐血、衄血、牙龈肿痛、头痛晕眩等症。

牛膝苦泄下降,能引血下行,导热下泄,可治上部血热妄行的症候,常配合侧柏叶、白茅根、小蓟等药,以治吐血、衄血;又可配养阴清热药如生地、石膏等,用治牙龈肿痛属于阴虚火旺的症候;治肝阳上亢,气血并走于上,头痛眩晕之症,常与平肝药如代赭石、龙骨、牡蛎等同用。

4.用于小便不利、淋沥涩痛及尿血等症。

本品又有利水通淋功效,能导膀胱湿热外泄,且能活血祛瘀,故可用于小便不利、淋沥涩痛及尿血之症,常与瞿麦、滑石、通草等同用。

【附药】土牛膝:又名杜牛膝。即苋科植物牛膝的野生品的干燥根。性味苦、酸,平。功能活血祛瘀,泻火解毒,利尿。适用于妇女经闭,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及咽喉肿痛、白喉等病症。一般用量9g~15g,煎服。

【按语】牛膝入肝肾二经,性善下行,能治虚火上炎,祛瘀通经,善治妇女血瘀之证;利水通淋,除小便淋痛;补益肝肾,疗腰膝酸软。然有川牛膝、怀牛膝两种,性用略异,用当区别,行血脉则用川者,补肝肾则用怀者。孕妇、月经过多者忌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牛膝含有三萜皂苷(经水解后成为齐墩果酸和糖)、蜕皮甾酮、牛膝甾酮、紫茎牛膝甾酮等甾体类成分和多糖类成分。此外,牛膝还含有精氨酸等十二肿氨基酸以及生物碱类,香豆素类等化合物和铁、铜等微量元素。

2.药理作用:牛膝总皂苷对子宫平滑肌有明显的兴奋作用,怀牛膝苯提取物有明显的抗生育、抗着床及抗早孕的作用,抗生育的有效成分为脱皮甾醇。牛膝醇提取物对实验小动物心脏有抑制作用,煎剂对麻醉犬心肌亦有抑制作用。煎剂和醇提液有短暂的降压和轻度利尿作用,并伴有呼吸兴奋。怀牛膝能降低大鼠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并有抗凝作用。蜕皮甾酮有降脂作用,并能明显降低血糖。牛膝具有抗炎、镇痛作用,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煎剂对小鼠离体肠管呈抑制,对豚鼠肠管有加强收缩作用。

3.临床研究:用川牛膝每日3045g,水煎顿服或分两次服,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23例,一般连服2-4日后血即止。病程较长者,血止后减量续服5-10日,以资巩固。23例中除2例子宫内膜炎加用抗生素取效外,其余均单用牛膝治愈。(浙江中医杂志,1982172):86)。以牛膝90120g配伍芹菜种子4560g治疗21例乳糜尿。久病体弱者改用怀牛膝,症状控制后,可加用补中益气丸或金匮肾气丸以善后。结果总有效率86%(山东中医杂志,1989,(6):40)。用牛膝、代赭石、仙鹤草三味等量为主,治疗急性鼻衄110例,均获痊愈,一般服10剂左右,鼻衄停止(浙江中医杂志,1984197):305)。

鸡血藤

【药用】豆科攀援灌木密豆花SpatholobussuberectusDunn.的藤茎。主产于广西、云南等地。野生。秋、冬两季采收茎藤,除去枝叶及杂质,润透,切片,晒干。生用或熬膏用。

【植物形态】木质大藤本,长达数十米,老茎扁圆柱形,稍扭转,砍断后有红色汁液流出,横断面呈数圈偏心环。三出复叶互生;有长柄,小叶宽卵形,长1020cm,宽715cm,先端短尾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背脉腋间常有黄色簇毛,小托叶针状。大型圆锥花序生枝顶叶腋,花近无柄,单生或23朵簇生于序轴的节上成穗状;花萼肉质筒状,被白毛;蝶形花冠白色,肉质。荚果扁平,刀状,长810.5cm,宽2.53cm,被绒毛,只顶部有1粒种子。花期67月,果期812月。

【药材性状】藤茎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稍弯曲。长1530cm。直径27cm。通常斜切成片,厚0.31cm。栓皮灰棕色,栓皮脱落处现红棕色,有明显的纵沟及小形点状皮孔,横切面可见小型 的髓,偏向一侧。木部淡棕色或棕色,有多数导管孔呈不规则排列,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褐色或黑棕色,二者相间排列呈38个偏心性半圆形的环。质坚实,难折断,断面呈不整齐的裂片状。气微,味涩。

【性味与归经】苦、微甘,温。归肝、肾经。

【功效】活血调经,养血通络。

【用法与用量】9g~30g,煎服。

【处方用名】鸡血藤(洗净,晒干,切片用)

【临床应用】1.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症

鸡血藤功能调经,可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之症,而又兼有养血之功故亦宜于血虚引起的月经不调诸症,常与当归、川芎等同用。

2.用于肢体麻木,风湿痹痛

鸡血藤既能活血,又能养血,并具舒筋活络之功,对肢体麻木、风湿痹痛等症,无论血虚、瘀滞均可应用,常与补血、活血及祛风通络的药物配伍同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有异黄酮类化合物如刺芒柄花素、大豆黄素等,三萜类化合物如表木栓醇、木栓酮等以及甾体类化合物如β-谷甾醇、胡萝卜素苷、油菜甾醇、鸡血藤醇等。

2.药理作用:水提醇沉制剂能增加实验动物股动脉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对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水煎剂可降低动物胆固醇,明显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水提物及酊剂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并对免疫系统有双向调节功能;酊剂有一定的镇静催眠作用;注射液或灌胃对小鼠有明显的抗早孕作用;鸡血藤尚能促进小鼠肾总磷代谢,促进小鼠子宫24小时总磷代谢。

3.临床研究:用藤川合剂(鸡血藤、川芎)治疗冠心病38例,对心电图ST段改变及心绞痛症状有明显疗效(新医学,197894):176)。以鸡血藤、土大黄、仙鹤草为主治疗血小板减少性出血症30例。结果出血症状消失,血小板升至正常者19例,部分缓解者10例,无效1例(浙江中医杂志,1989248):349)。用鸡血藤为主制成糖浆口服,治疗血虚闭经33例。结果痊愈26例,好转4例,有效率89.1%(闽东医药,1978,(3):26)。以鸡血藤为主,辅以麦芽、山楂、通草,制成冲剂。每次一包(相当于生药30g),日3次,共治860例乳腺增生(含男性22例)。结果近期总有效率99%(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95):301)。

王不留行

【药用】石竹科草本植物麦蓝菜VacariasegetalisNeck.Garcke的成熟种子。全国各地均产,主产于江苏、河北、山东、辽宁、黑龙江等地,以产于河北邢台者质优。多为野生,亦有栽培。夏季果实成熟、果皮尚未开裂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晒干生用或炒用。

【植物形态】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3070cm,全株无毛。茎直立,节略膨大。叶对生,卵状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6(-9)cm ,宽1.52.5cm,基部稍连合抱茎,无柄。聚伞花序顶生,下有鳞状苞片2枚;萼筒具5条宽绿色脉,并稍具5棱,花后基部稍膨大,顶端明显狭窄;花瓣5,粉红色,倒卵形,先端具不整齐小齿,基部具长爪;雄蕊19;蒴果卵形,包于宿萼内,成熟后,先端十字开裂;种子多数。花期45,果期57月。         

【药材性状】种子呈圆球形,直径0.150.2cm,表面乌黑色,少数为红棕色,在扩大镜下观察,可见密布细小颗粒状疣状突起,一端有一浅色圆点状种脐,一侧有一条纵沟。质坚硬,破开后可见种皮薄,胚乳白色,胚弯曲成环状,子叶2。无臭。味微苦涩。

 

【性味与归经】苦,平。归肝、胃经。

【功效】祛瘀通经,通下乳汁。

【用法与用量】3g~9g,煎服。

【处方用名】生王不留行生留行子(晒干用)、王不留行炒王不留行留行子(清炒至爆开)

【临床应用】1.用于血滞经闭,痛经

本品性善走窜,行而不住,走而不守,善于通利血脉,故有祛瘀通经的功效,临床用治经闭、痛经,常与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等配合应用。

2.用于乳汁不通,乳痈肿痛等症

本品为通下乳汁要药,用治产后乳汁不下,常与穿山甲同用;若气血虚弱,乳汁稀少者,可配伍当归、黄耆等补气益血药同用;因其长于活血通经下乳,故又能用于乳痈肿痛,可配伍葡公英、瓜蒌等药同用。

此外,本品又有利尿作用,与利水通淋药配伍,可治诸淋。

月季花

【药用】蔷薇科灌木月季RosachinensisTaeq.的花。全国各地均产,多为栽培,主产于江苏、山东、山西、河北等地,以江苏产量大、品质佳。全年均可采收,花微开时采摘。阴干或低温干燥。

【植物形态】常绿灌木,茎圆柱形,具三棱形狗状皮刺。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35枚,稀为7枚;小叶柄上具腺毛及刺;小叶片阔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27cm,宽14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阔楔形或圆形,边缘具沟刺;总叶柄茎部有托叶,边缘有腺毛。花通常数朵簇生或单生,红色或玫瑰色,重瓣;总苞2,披针形,先端长尾状,表面有毛,边缘有腺毛;花萼5,向下反卷;花瓣倒卵形,先端圆形,脉纹明显,呈覆瓦状排列;雄蕊多数;着生于花萼筒边缘的花盘上;雌蕊多数,生于壶状花托的底部,子房有毛。果实卵形或陀螺形。花期59月。       

【药材性状】花呈类球形,直径1.52.5cm。花托半长圆形(壶形),基部渐尖,与花萼基部合生。萼片5,暗绿色,卵形。花瓣淡紫红色至紫红色。呈覆瓦状排列。雄蕊多数,黄色,与花柱近等长,体轻,质脆。气清香,味淡、微苦。

【性味与归经】甘,温。归肝经。

【功效】活血调经,消肿散结。

【用法与用量】3g~4.5g,煎服。内服可能引起便溏腹泻,故脾胃虚弱者须慎用;月经过多及孕妇也须忌服。

【处方用名】月季花、月月红(晒干用)

【注意事项】用量不宜过大,多服久服可引起腹痛及便溏腹泻。孕妇慎用。

【临床应用】1.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症。

本品甘温通利,为活血调经之药品,适用于肝郁不舒、经脉阻滞、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症,常与丹参、茺蔚子、当归、香附等同用。

2.用于瘰历

本品能活血消肿而散结,用于瘰历肿痛,可与夏枯草、牡蛎等同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含挥发油,大部分为萜醇类化合物:香茅醇、橙花醇、丁香油酚等。此外还含有没食子酸、苦味酸、鞣质等。

2.药理作用:所含没食子酸有很强的抗真菌作用。

3.临床研究:用月季饮(月季花3090g,公鸡1只,炖服),每月1剂,经前服用,治疗痛经、闭经以及不孕有一定的疗效(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78,(4):46)。

4.不良反应:过量服用月季花可引起剧烈腹痛,头冒冷汗。停药或减量则消失。

凌霄花

【药用】紫葳科藤本植物凌霄CmpsisgrandifloraThunb.k.Schum的花。主产于江苏、浙江等地,以江苏苏州的产品最优。夏、秋两季花盛开时采摘。晒干或低温干燥,生用。

【植物形态】株高约20m。树皮灰褐色,呈细条状纵裂。叶对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9枚。顶生聚伞花序或圆锥花序,花大型,漏斗状,外橘黄,内鲜红色

【药材性状】凌霄花凌霄 多皱缩卷曲,黄褐色至棕褐色,完整花朵长45cm。萼筒钟状,长22.5cm,裂片5,裂至中部,萼筒基部至萼齿尖有5条纵棱。花冠先端5裂,裂片半圆形,下部联合呈漏斗状,表面可见细脉纹,内表面较明显。雄蕊4,着生在花冠上,22短,花药个字形,花柱1,柱头扁平。气清香,味微苦、酸。

【性味与归经】辛,为寒。归肝、心包经。

【功效】祛瘀通经消症,凉血祛风。

【用法与用量】3g~9g,煎服。外用适量。

【处方用名】凌霄花、紫葳花(晒干用)

【注意事项】孕妇忌用。

【临床应用】1.用于血滞经闭,症瘕结块等症。

本品辛散,能活血破瘀通经,故可用于妇女经闭属于瘀阻者,以及症瘕结块等症。用于瘀滞经闭,常配合当归、红花、赤芍、刘寄奴等药同用;若治症瘕,可与鳖甲、虫、丹皮等同用。

2.用于周身风痒。

凌霄花性寒泄热,功能凉血祛风,临床多用于血热风盛的周身风痒之症,可单用本品煎服。

此外,本品配雄黄、白矾、黄连、羊蹄根、天南星等外擦,又可治皮肤湿癣。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含有芹菜素、β-谷甾醇、辣红素、水杨酸、阿魏酸等。

2.药理作用:煎剂对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芹菜素对平滑肌有中度解痉作用,并能抗溃疡。β-谷甾醇有降血胆固醇、止咳、抗癌、抗炎等作用。

3.临床研究:有报道临床上应用凌霄花治疗原发性肝癌、红斑狼疮、酒齄鼻、头痛、胃肠道息肉、寻麻疹等,取得一定疗效。

第三节  活血疗伤药

凡以活血疗伤,治疗伤科疾患为主的药物,称为活血疗伤药。

本类药物性味多辛、苦、咸,主归肝、肾经,功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止血生肌敛疮,主要适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疼痛、骨折筋损、金疮出血等伤科疾患。也可用于其它一般血瘀病证。

骨折筋伤病证,多与肝肾有关,故使用本类药物时,当配伍补肝肾强筋骨药以促进骨折伤损的愈合恢复。

马钱子

【药用】本品为马钱科植物马钱 Strychnos nux-vomica L.或云南马钱 Strychnos pierriana A.W.Hill 的干燥成熟种子。前者主产于云南、广东、海南等地;后者主产于印度、越南、缅甸、泰国等地。野生或栽培。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果肉,取出种子,晒干,炮制后入药。

【植物形态】马钱 乔木,高1013m。叶对生,革质,广卵形或近圆形,长615cm ,38.5cm,全缘,主脉5条。聚伞花序顶生;花萼先端5裂;花冠筒状,白色,先端5裂;雄蕊5,无花丝。浆果球形,直径613cm,成熟时橙色,表面光滑;种子呈圆盘形。

云南马钱 木质大藤本。树皮灰白色。叶腋间有螺旋状卷须。叶对生,椭圆形,长712cm,宽34.5cm,全缘,主脉3条。枝梢开白色管状花;花萼5深裂;花冠管圆筒状,上部5裂;雄蕊5,着生于花冠管喉部。浆果球形,直径46cm,成熟时橘红色,种子长圆形而扁。     

【药材性状】种子呈圆盘形纽扣状,边缘微隆起,一面稍凹入,另一面稍隆起。直径1.52.5cm,厚0.30.5cm。表面灰绿色或浅棕色,有光泽,密被压伏状的丝状茸毛自中心向四周呈辐射状排列。在种子的底面近中央处有一凸起的圆点状种脐,边缘有一小突起的珠孔。在种脐与珠孔之间有一条棱线。质坚硬,难破碎,纵向剖开可见胚乳类白色,角质状,2片心性子叶,叶脉57(云南马钱子子叶叶脉3)。无臭味极苦。

【性味与归经】 苦,寒。有大毒。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用于风湿顽痹,麻木瘫痪,跌扑损伤,痈疽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类风湿性关节痛。

【用法与用量】 0.30.6g,炮制后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调涂。

【注意事项】内服不宜生用及多服久服。本品所含有毒成分能被皮肤吸收,故外用亦不宜大面积涂敷。孕妇禁用,体虚者忌用。

【临床应用】1.跌打损伤,骨折肿痛。本品善散结消肿止痛,为伤科疗伤止痛之佳品。治跌打损伤,骨折肿痛,可配麻黄、乳香、没药,等分为丸,如九分散(《急救应验良方》);亦可与穿山甲等同用,如马前散(《救生苦海》、青龙丸《外科方奇方》)。

2.痈疽疮毒,咽喉肿痛。本品苦泄有毒,能散结消肿,攻毒止痛。治痈疽疮毒,多作外用,单用即效。治喉痹肿痛,可配青木香、山豆根等分为末吹喉,如番木鳖散(《医方摘要》)。

3.风湿顽痹,麻木瘫痪。本品善能搜筋骨间风湿,开通经络,透达关节,止痛强,是治疗风湿顽痹、拘挛疼痛、麻木瘫痪之常用药,单用有效,亦可配麻黄、乳香、全蝎等为丸服;或配甘草用,如《现代实用中药》用本品与甘草等份为末,炼蜜为丸服,以治手足麻木、半身不遂。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含有总生物碱,主要为番木鳖碱(士的宁)及马钱子碱,并含有微量的番木鳖次碱、伪番木鳖碱、马钱子碱、伪马钱子碱、奴伐新碱、α及β—可鲁勃林、士屈新碱以及脂肪油、蛋白质、绿原酸等。

2.药理作用:所含的士的宁首先兴奋脊髓的反射机能,其次兴奋延髓的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并能提高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机能。马钱子碱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和镇咳祛痰作用,其镇咳祛痰的作用强度超过可待因,但平喘作用较弱。士的宁具强烈苦味,可刺激味觉感受器,反射性增加胃液分泌,促进消化机能和食欲。水煎剂对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双球菌、甲型链球菌、卡他球菌以及许兰氏黄癣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3.临床研究::将由马钱子1g,樟脑粉0.3g,膏药脂4g制成的面麻膏治疗面神经麻痹。用时将膏药烘软并贴在患侧耳垂前面神经干区域,4天换药1次。100例患者,经过432天的治疗后,痊愈98例,好转2例。(江苏中医,1988,(6):31)。用风痛散(含马钱子和麻黄等量)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58例,减轻18例,缓解17例;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16例,减轻9例;慢性肥大性关节炎5例,有效3例;一般性关节酸痛24例,有效13例;平均有效率61.4%(新医学,1985162):35)。取马钱子、密陀僧各3g,浸于80%甲酚皂溶液200ml中,用棉签蘸药水少许,轻轻涂擦患处,每周涂药2次。共治疗100余例神经性皮炎,一般涂药5-6次即可痊愈(湖北卫生,1977,(7):43)。另有用马钱子治疗手足癣、三叉神经痛、重症肌无力、呼吸肌麻痹、慢性支气管炎、精神分裂症、癫痫、漏肩风等。

4.不良反应:成人一次服510mg的士的宁可致中毒,30mg致死。死亡原因为强直性惊厥反复发作造成衰竭及窒息死亡。中毒的主要表现为口干、头晕、头痛和胃肠道刺激症状。亦见心慌、肢体不灵、恐惧、癫痫样发作。如一次误服士的宁0.031g以上,开始出现嚼肌及颈部肌有抽筋感觉,咽下困难,全身不安,随后出现强直性惊厥,并反复发作,患者可因窒息而死亡。可用乙醚作轻度麻醉或用戊巴比妥钠等药物静脉注射,以及用水合氯醛灌肠以制止惊厥,惊厥停止后,如认为胃中尚有余毒,可用高锰酸甲溶液洗胃。

自然铜

【药用】硫化物类矿物黄铁矿族黄铁矿矿石。主产于四川、湖南、云南、广东等地。全年均可采集。采后除去杂质,砸碎,以火煅透,醋淬,研末或水飞用。

【药材性状】多呈方块形,似骨骰。大小不等,一般直径0.72.5cm。淡黄铜色,表面可见细纹理,具金属光泽。质坚硬,易砸碎,而成为形状不整的碎块及粉末,碎块仍有金属光泽。条痕为黑绿色。无臭,无味。

【性味与归经】辛,平。归肝经。

【功效】祛瘀疗伤。

【用法与用量】3g~9g,煎服。入丸散应用,每次0.1~0.3g

【处方用名】自然铜、自然铜(用)

【注意事项】不宜久服。凡阴虚火旺,血虚无瘀者慎用。

【临床应用】用于跌打伤痛、筋伤骨折等症

本品味辛气平,入血行血,有散瘀止痛、续筋接骨的功效,为伤科专用之品,对跌打损伤、筋伤骨折等症,常与虫、续断、落得打等同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二硫化铁,并混有铜、砷、锑等物质。

2.药理作用:能促进骨折愈合,表现为骨痂生长快,量多且较成熟;对多种病原性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

3.临床研究:对骨折患者,以手法复位后,外敷接骨丹(自然铜、骨碎补等),治疗骨折106例,疗效良好者79人,尚好者15人,欠佳者9人,中断治疗者3人(江苏中医,1958733)。

苏木

【药用】豆科乔木苏木CaesalpiniasappanL.的木材。主产于广西、广东、云南、台湾等地,以广西的产品为佳。野生或栽培,全年均可采伐,取树干,除去枝皮及边材,留取中心部分,锯段,晒干。炮制时,将其刨成薄片或砍成小块,或经蒸软切片用。

【植物形态】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510m,枝幼时被细柔毛,有稀疏短刺,皮孔凸出圆形。叶互生为二回双数羽状复叶;有锥刺状托叶,叶轴有棘刺,羽片912对,小叶1015对,小叶片长圆形,长1.52cm,尖端圆或微凹,基部偏斜,全缘有腺点;无柄。 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宽大,花黄色花瓣54片圆形等大,最下面一片较小;雄蕊10枚,分离。荚果扁斜状倒卵形,顶端有喙,厚革质,红棕色。花期510月,果期7月至翌年3月。

【药材性状】干燥心材呈圆柱形,有的连接根部,呈不规则稍弯曲的长条状或疙瘩状,长8100cm ,直径312cm。表面暗棕色或黄棕色,可见黄红相间的纵向条纹,有刀削痕及细小的凹入油孔。横断面有显著的类圆形同心环纹(年轮),有时中央可见黄白色质松带亮星的髓。质致密,坚硬而重。无臭,味微涩。将本品投入热水中,水染成鲜艳的桃红色,加酸则变为黄色,再加碱又变为红色。

 

【性味与归经】甘、咸,平。归心、肝、脾经。

【功效】祛瘀通经疗伤。

【用法与用量】3g~9g,煎服。月经过多,孕妇忌用。

【处方用名】苏木苏方木(洗净,劈成丝条用)

【注意事项】月经过多和孕妇忌用。

【临床应用】用于血滞经闭,产后瘀痛,跌仆伤痛等症

苏木入血分,功能行散,具有活血祛瘀,通经疗伤的功效,对血滞经闭、产后瘀痛,常与当归、赤芍、红花等配伍应用;治跌打损伤、瘀滞作痛,常配乳香、没药、血竭、自然铜等同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含有巴西苏木酚、挥发油(主要为水芹烯、罗勒烯)及鞣质。

2.药理作用:煎剂能使离体蛙心收缩增强,水煎醇提液可增加冠脉流量,促进微循环;巴西苏木素和苏木精可抑制ADP诱发的血小板聚集。煎剂有镇静、催眠作用,并能对抗士的宁和可卡因的中枢兴奋作用。煎液和浸煎剂对白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此外苏木还有消炎、抗癌等作用。

骨碎补 

【药用】本品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 Drynaria fortunei (Kunze) J.Sm. 或中华槲蕨 Drynaria baronii (Christ) Diels 的干燥根茎。前者产于浙江、湖北、广东、广西、四川;后者主产于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全年均可采挖,以冬春两季为主。除去叶及鳞片,洗净,润透,切片,干燥。生用或砂烫用。

【植物形态】槲蕨 多年生附生草本根茎肉质粗壮,长而横走,密生棕黄色钻状披针形有睫毛的鳞片。叶二型:营养叶多数,灰棕色,无柄,革质,下面有短毛,卵形,长57cm,宽36cm,上部羽状浅裂;孢子叶绿色,纸质,无毛矩圆形,长2040cm,宽1020cm,基部渐狭下延成有翅的短柄,中部以上深羽裂,裂片互生,边缘具不明显的疏缺刻,叶脉网状,孢子囊群圆形,在主脉两侧各有24行,每长方形网眼内一枚,无盖。

中华槲蕨 主要区别为:营养叶稀少,长达10cm,羽状深裂,下面无毛;孢子叶深裂几达叶轴,两面多疏被短毛。孢子囊群在主脉两侧各有1行。

【药材性状】根茎呈扁平长条状,多弯曲而有分支,415cm,宽11.5cm,厚24mm。表面淡棕色或暗棕色,密被细小鳞片柔软如毛,经火燎者呈暗棕褐色或暗褐色,两侧和上表面生有略凸起的圆形叶痕,下面残留短须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红棕色,有多数黄色维管束小点排列成行。气无,味涩。


   
【性味与归经】 苦,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用于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折伤;外治斑秃,白癜风。

【用法与用量】 煎服,10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亦可浸酒擦患处。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血虚风燥慎用。

【临床应用】1.跌打损伤或创伤,筋骨损伤,瘀滞肿痛。本品能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以其入肾治骨,能治骨伤碎而得名,为伤科要药。治跌扑损伤,可单用本品浸酒服,并外敷,亦可水煎服;或配伍没药、自然铜等,如骨碎补散(《圣惠方》)。

2.肾虚腰痛脚弱,耳鸣耳聋,牙痛,久泄。本品苦温入肾,能温补肾阳,强筋健骨,可治肾虚之证。治肾虚腰痛脚弱,配补骨脂、牛膝,如神效方(《圣惠方》);治肾虚耳鸣、耳聋、牙痛,配熟地、山茱萸等;治肾虚久泻,既可单用,如《本草纲目》以本品研末,入猪肾中煨熟食之;亦可配补骨脂、益智仁、吴茱萸等同用以加强温肾暖脾止泻之效。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斑秃、白癜风等病证的治疗。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含有柚皮苷、骨碎补双氢黄酮苷、骨碎补酸等。

2.药理作用:水煎醇沉液有预防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升高、并防止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骨碎补多糖和骨碎补双氢黄酮苷够降血脂和抗动脉硬化的作用。骨碎补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提高血钙和血磷水平,有利于骨折的愈合;改善软骨细胞,推迟骨细胞的退行性病变。此外,骨碎补双氢黄酮苷有明显的镇静、镇痛作用。

3.临床研究:报道用骨碎补治疗传染性软疣。以70%乙醇浸泡骨碎补,48小时后洗滤,涂于疣体上,每日2次,治疗27例软疣,16例治愈,8例好转,无效3例,总有效率88.9%(陕西中医,1986710):460)。也有用骨碎补治疗链霉素副反应的报道:每日用骨碎补30g,菊花12g,钩藤12g,治疗53例,有效率98.1%(新中医,1986,(11):30)。

此外,骨碎补外用治疗寻常疣和鸡眼。

4.不良反应:大剂量煎服会引起中毒,主要表现为口干、多语、恐惧感、心悸胸闷,继则神志恍惚、胡言乱语、时而欣快,时而悲泣(中草药不良反应及防治)。

儿茶

【药用】为豆科植物儿茶Acacia catechu(L.)Wild.的去皮枝、干的煎膏。主产于云南、广西等地。冬季采收枝、干,除去外皮,砍成大块,加水煎膏,浓缩,干燥。打碎生用。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高613m。树皮棕色,小枝有刺。二回羽状复叶互生,羽片1020对,每个羽片具小叶2050对,小叶线形,长0.51cm,两面有疏毛。总状花序腋生;萼筒状,先端5裂,有疏毛;花瓣5,黄色或白色,为萼长的23倍,雄蕊多数,伸出于花冠之外;子房上位。荚果扁而薄,紫褐色,有光泽。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药材性状】本品呈正立方体或斜平行六面体,边长1.53cm,边缘向内凹缩,表面棕黑色或黄褐色,有浅皱缩或纹理,有时具胶质样光泽,常数块相连。质硬不易破碎或稍带粘性,破碎面红褐色或为棕色及黄色错杂的花纹。无臭,味苦涩。

【性味与归经】苦、涩,凉。归心、肺经。

【功能主治】收湿生肌敛疮。用于溃疡不敛。湿疹,口疮,跌扑伤痛,外伤出血。

【用法与用量】 内服:13g ,多入丸、散;入煎剂可适当加量,宜布包。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临床应用】

1.跌打伤痛、出血。本品性涩,既能活血散瘀,又能收敛止血,可用于多种内外伤出血病证。治外伤出血,可与血竭、降香、白及、龙骨等同用,如止血散(《实用正骨学》);治内伤出血,如吐血、便血、崩漏等,既可单用内服,又可配大黄、虎杖等同用。

2.疮疡,湿疮,牙疳,下疳,痔疮。本品苦燥性凉,能解毒收湿,敛疮生肌,故外用可治疗多种外科疮疡痔疮等病证。治诸疮溃烂,久不收口,可与乳香、没药、冰片、血竭、龙骨等同用,研末外敷,如腐尽生肌散(《医宗金鉴》);治皮肤湿疮,配龙骨、轻粉等;治口疮,可配硼砂等份为末,外搽患处;治下疳阴疮,单用研末,或配珍珠、冰片,研末外敷;治痔疮肿痛,以本品为末,配少许麝香,调敷患处。

3.肺热咳嗽。本品性凉苦降,内服能清肺化痰,可治疗肺热咳嗽有痰,配伍桑叶、硼砂、苏子等,如安肺宁嗽丸(《医学衷中参西录》)。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有酚酸性成分和多聚糖。酚酸包括儿茶鞣酸、赭扑鞣酸以及瑟色素等;多聚糖包括半乳糖、鼠李糖等。还含有CaPSi等微量元素,纤维素。

2.药理作用:具有收敛、止泻、降压等作用;右旋儿茶精对离体心先抑制后兴奋;能抑制酪氨酸脱羧酶之活性,抑制透明质酸酶,胆碱乙酰化酶,能抑制链激酶对纤维蛋白的溶解作用;体外试验对多种皮肤真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多种杆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煎剂在体外能伤害腹水细胞。

3.临床研究:用儿茶配白及、阿胶、三七等制成止血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220例,有效207例,总有效率94.1%(江苏中医,1991127):41)。用胃疡散(儿茶、鸡内金、痢特灵)空腹服,日2次,每次25g,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99例,治愈91例,好转7例,无效1例,治愈率92%(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2):128)。用儿茶、冰片、明矾各30g,麻油调糊,外涂患处,每周2次,治疗18例宫颈糜烂。结果:治愈15例,好转3例,治愈率为83.33%(辽宁医药,1977,(4):46)。儿茶还可用于治疗肺结核咯血小儿口腔溃疡、小儿消化不良、婴幼儿腹泻、溃疡性结肠炎等。

刘寄奴

【药用】菊科草本植物寄蒿ArtemisiaanomalaS.Moore的地上部份。主产于浙江、江苏、江西、湖南等地。均为野生。89月开花时割取地上部分,除去泥土,晒干,切段入药。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60120cm。茎直立,有细棱,疏被毛。单叶互生,叶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711cm,宽34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边缘有锐锯齿,上面疏被毛。头状花序钟形,长3mm,宽约2mm,无梗,组成密集穗状的圆锥花序状;总苞棕黄色,无毛,总苞片34层;花白色,全为管状,外层花为雌性,中心花两性,长约2.5mm;柱头2裂,简短呈画笔状。瘦果圆柱形。花期710月,果期1011月。    

【药材性状】茎圆柱形,长短不等,直径24mm。表面棕黄色或棕褐色,有纵条纹。质硬而脆,折断面黄白色,边缘有纤维,中央有疏松的髓。叶互生,上表面暗绿色,下表面灰绿色,均密被白毛。质脆,易破碎。枝梢生黄色小花,密集成穗状花序。气微芳香,味淡。

【性味与归经】苦,温。归心、脾经。

【功效】祛瘀通经疗伤,消化食积。

【用法与用量】3g~9g,用于消食积,单味可用9g~15g,煎服。

【处方用名】刘寄奴(洗净,晒干,切碎用)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临床应用】1.用于血滞经闭,产后瘀痛,跌仆伤痛等症

本品苦能降泄,温能通行,善于祛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经闭不通、产后瘀痛,常与当归、红花、延胡索等配合应用;用于跌扑损伤,可与骨碎捕、延胡索等同用。

2.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痛

本品气味芳香,醒脾开胃,又有消食化积作用,用治食积停滞,可单味煎服,也可配合消食药同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含香豆精,异泽兰黄素,西米杜鹃醇,脱肠草素,奇蒿黄酮,奇蒿内酯醇等。

2.药理作用:有加速血液循环,解除平滑肌痉挛,促进血凝作用;煎液能增加豚鼠灌脉流量,对小鼠缺氧模型有明显的抗缺氧作用。水煎液对宋内氏痢疾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3.临床研究:用单味刘寄奴干品50100g,(鲜品加倍),水煎服,儿童减量。治疗轻、中、重型中暑16例,均愈(江西中医药,1982,(3):23)。用刘寄奴水煎二次,加入淀粉制成片剂,每片含生药1g。成人每次6片,每日4次,5天为1疗程。治疗34例菌痢,全部痊愈(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1):21)。此外,刘寄奴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痔疮、急性传染性肝炎、前列腺肥大等有一定疗效。

土鳖虫 (蟅虫)

【药用】为鳖蠊科昆虫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或冀地鳖Steleophaga plancyi(Boleny)雌虫的全体。全国均有,主产于两湖、江苏、河南,江苏的产品最佳。野生者,夏季捕捉;饲养者全年可捕捉。用沸水烫死,晒干或烘干。

昆虫形态】地鳖:呈扁平卵形,长1.33cm,宽1.22.4cm。前端较窄,后端较宽,背部紫褐色,具光泽,无翅。前胸背板较发达,盖住头部;腹背板9节,呈覆瓦状排列。腹面红棕色,头部较小,有丝状触角1对,常脱落,胸部有足3对,具细毛和刺。腹部有横环节。质松脆,易碎。气腥臭,味微咸。   冀地鳖:体形略大,2.23.7cm,宽1.42.5cm。背部黑棕色,通常在边缘带有淡黄褐色斑块及黑色小点。

【药材性状】本品粉末灰棕色。体壁碎片深棕色或黄色,表面有不规则纹理,其上着生短粗或细长刚毛,常可见刚毛脱落后的圆形毛窝,直径532μm;刚毛棕黄色或黄色,先端锐尖或钝圆,长12270μm,直径1032μm ,有的具纵直纹理。横纹肌纤维无色或淡黄色,常碎断,有细密横纹,平直或呈微波状,明带较暗带为宽。

【性味与归经】 咸,寒。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 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处方用名】蟅虫、庶虫、地鳖虫、土鳖虫(炒至微焦应用)

【用法与用量】 煎服,310g;研末服,11.5g,黄酒送服。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临床应用】

1. 跌打损伤,筋伤骨折,瘀肿疼痛。本品咸寒入血,主入肝经,性善走窜,能活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疗伤,为伤科常用药,尤多用于骨折筋伤,瘀血肿痛。可单用研末调敷,或研末黄酒冲服;临床常与自然铜、骨碎补、乳香等同用,如接骨紫金丹(《杂病源流犀烛》);骨折筋伤后期,筋骨软弱,常配续断、杜仲等药用,如壮筋续骨丸(《伤科大成》)。

2. 血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积聚痞块。本品入肝经血分,能破血逐瘀而消积通经,常用于经产瘀滞之证及积聚痞块。治血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常与大黄、桃仁等同用,如下瘀血汤;治干血成劳,经闭腹满,肌肤甲错者,则配伍大黄、水蛭、 虫等,如大黄庶虫虫丸(《金匮要略》);治 积痞块,常配伍柴胡、桃仁、鳖甲等以化瘀消癥,如鳖甲煎丸

【按语】蟅虫,性味咸寒,专入肝经,祛瘀破血善通经消症,又能续筋接骨,用于伤科要药。其力虽强,而性近和缓。然究属攻逐之品,故体虚孕妇当须忌用。据文献记载,本品尚可用治木舌肿强及乳汁不通,值得进一步实践与研究。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谷氨酸等17种氨基酸和砷等28种多种微量元素以及甾醇和直链脂肪族化合物。

2.药理作用:提取液及水提醇沉液分别有抗血栓形成和溶解血栓的作用;提取物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粘附率,减少聚集数;总生物碱可提高心肌和脑对缺血的耐受力,并降低心、脑组织的耗氧量;水煎液具有调脂作用,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提取物可抑制D-半乳糖所致的肝损害而有保肝作用。

3.临床研究:用土鳖虫、水蛭等量研末装胶囊,每粒含生药0.25g,每次服4粒,一日3次,治疗高血压,结果有效率为90.6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2):38)。此外,临床上单用土鳖虫或土鳖虫为主的复方用于治疗冠心病、骨折、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劳伤性胸痛以及晚期肿瘤等。

血竭

 

【药用】为棕榈科植物麒麟竭Daemonorops draco Bl.的果实及树干中渗出的树脂。主产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伊朗等国,我国的广东、台湾等地也有种植。多为栽培。秋季采收。采集果实,置蒸笼内蒸煮,使树脂渗出;或将树干砍破或钻以若干小孔,使树脂自然渗出,凝固而成。打碎研末用。

【植物形态】麒麟竭,多年生常绿藤本,长达10-20m。茎被叶鞘并遍生尖刺。羽状复叶在枝梢互生,在下部有时近对生;小叶互生,线状披针形,长约20-30cm,宽约3cm,先端锐尖,基部狭,脉3出平行;叶柄及叶轴具锐刺。肉穗花序,开淡黄色的冠状花,单性,雌雄异株;花被6,排成2轮;雄花雄蕊6,花药长锥形;雌花有不育雄蕊6,雌蕊1,瓶状,子房略呈卵状,密被鳞片,花柱短,柱头3深裂。果实核果状,卵状球形,径约2-3cm,赤褐色,具黄色鳞片,果实内含深赤色的液状树脂,常由鳞片下渗出,干后如血块样。种子1颗。

【药材性状】干燥树脂呈不定形的块状物,大小不等,表面有沟纹及因布包而遗留的布纹,赤褐色或紫褐色。质硬而脆,断面紫褐色至黑褐色,有玻璃样光泽,有时有小孔。用火燃之,冒烟呛鼻。研成粉末则呈鲜艳的深红色。无香气,味甘而咸,嚼之砂样。以外表色黑如铁,研末红如血,燃之其烟呛鼻者佳。

合适尺寸 实际尺寸

【性味与归经】 甘、咸,平。归肝经。

【功效】 活血定痛,化瘀止血,敛疮生肌。

【用法与用量】 内服:多入丸、散,研末服,每次12g。外用适量,研末外敷。

【处方名】血竭、血杰、血力花、血结、血竭粉、麒麟竭等

【注意事项】无瘀血者不宜用,孕妇及月经期忌用。

【临床应用】

1.跌打损伤、瘀滞心腹疼痛。本品入血分而散瘀止痛,为伤科及其他瘀滞痛证要药。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常配乳香、没药、儿茶等药用,如七厘散(《良方集腋》);治产后瘀滞腹痛、痛经、经闭及其他瘀血心腹刺痛,配伍当归、莪术、三棱等。

2.外伤出血。本品既能散瘀,又能止血,止血不留瘀,适用于瘀血阻滞,血不归经的出血病证,如外伤出血,血痔肠风等。既可单用研末外敷患处,亦可配伍儿茶、乳香、没药等,如七厘散(《良方集腋》)。

3.疮疡不敛。本品外用,有敛疮生肌之功,可用治疮疡久溃不敛之证,可单用本品研末外敷,亦可配伍乳香、没药等,如血竭散(《圣济总录》)。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血竭素、血竭红素、去甲基血竭素、去甲基血竭红素及黄烷醇、查耳酮、树脂酸等成分。

2.药理作用:水煎醇沉液能明显降低红细胞压积,缩短血浆在钙化时间,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水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多种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此外,还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3.临床研究::口服血竭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1g/次,每日4次,温开水调服。致大便隐血试验转阴后改为每日2次,每次1g。共治疗270例,有效249例,无效21例,有效率为92.2%(浙江中医杂志,1984,(7):303)。用复方血竭注射液治疗陈旧性心机梗死兼心绞痛19例,有效率84.2%(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2,(4):216)。162)。另有用血竭粉治疗急性外痔、慢性结肠炎。

第四节  破血消症药

凡药性峻猛,以破血逐瘀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破血逐瘀药。

本类药物味多辛苦,虫类药居多,兼有咸味,均主归肝经血分。药性峻猛,走而不守,能破血逐瘀、消症散积,主治瘀血时间长,程度重的症瘕积聚。亦可用于血瘀经闭、瘀肿疼痛、偏瘫等症。

应用本类药物时,常配伍行气药以加强其破血消症之效;或配伍攻下药以增强其攻逐瘀血之力。

本类药物药性峻猛,大都有毒,易耗气、动血、伤阴,所以凡出血证,阴血亏虚,气虚体弱者,及孕妇,当忌用或慎用。

莪朮

【药用】姜科草本植物莪朮CurcumaZedoariaRose.郁金C.aromaticaSalisb.或广西莪朮C.kwangsiensisS.LeeetC.F.Liang的根茎。野生。蓬莪术主产于四川,广东、广西;温郁金又称温莪术,主产于浙江温州;广西莪术又称桂莪术,主产于广西。秋、冬两季茎叶枯萎后采挖。除去地上部分、须根、鳞叶,洗净蒸或煮至透心,晒干,切片生用或醋制用。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肉质块状,侧根茎圆柱状。根细长,末端常膨大成纺缍状的块根,叶片椭圆状矩圆形,长2560cm,宽1015cm,中部有紫斑,无毛;叶柄长于叶片。花葶由根茎抽出,先叶而生,穗状花序阔椭圆形,长615cm 苞片卵形至倒卵形,在下部的绿色,上部的紫色,顶端红色;花萼白色,花冠管长 22.5cm,裂片3枚,矩圆形,上面一片较大,顶端一片略呈兜状,长1.52cm 黄色;侧生退化雄蕊比唇瓣小,唇瓣黄色,近倒卵形,长约2cm,顶端微缺, 药隔基部具叉开的距。蒴果卵状三角形,光滑。种子长圆形,具假种皮。花期35月。

【药材性状】本品呈圆锥形或卵圆形,长26cm,直径1.83cm。表面灰黄色,有明显环形的节,中部较稀,基部较密,节上有须根残基或除去须根后的圆形凹陷的痕迹。体重,质坚实,难折断,断面呈黄绿色或灰褐色,具角质样蜡光或稍带粉性,内皮层环状,黄白色维管束呈点状。皮层与中柱易分离。气香,味微苦而辛。

【性味与归经】苦、辛,温。归肝、脾经。

【功效】祛瘀通经消症,行气消积。

【用法与用量】3g~9g,煎服。

【处方用名】蓬莪朮、莪朮(切片,晒干用)

【注意事项】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用。

【临床应用】1.用于血滞经闭,症瘕结块等症。

莪朮破血祛瘀的作用也较为强烈,功效与三棱相仿,所以用治上述症候,两药常常配合应用。

2.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痛。

莪朮能行气消食积,使气行通畅,则疼痛可解,用于饮食过饱,脾胃运化机能失常,以致食积不消,脘腹胀痛,常与三棱、麦芽、山楂等品同用;如有脾虚气弱症候者,须加补气健脾药同用。

【按语】1.蓬莪朮辛苦而温,入肝脾二经。破血祛瘀,能通月经而消症瘕,行气消积,能消积滞而止胀痛。月经过多与孕妇忌用。

2.蓬莪朮与荆三棱皆能破血祛瘀、行气消积,故二药每配合应用。张锡纯所云:「性近和平,而以治女子瘀血,虽坚如铁石亦能徐徐消除。」则临床应用,信有可征。唯其又称:「若细核二药之区别,化血之力三棱优于莪朮,理气之力莪朮优于三棱。」证之具体应用,似难分辨。唯二药既当科属不同,性用自当有别,似须进一步研究者也。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莪术中主要为挥发油类成分。其中温郁金含有α—蒎烯、β—蒎烯,樟脑,18—桉叶醇,龙脑,莪术醇,异莪术烯醇等。广西莪术含有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龙脑,樟脑,丁香酚,姜烯,莪术醇,莪术酮,芳姜酮,姜黄酮,去水莪术酮等。

2.药理作用:莪术挥发油制剂对多种癌细胞既有直接破坏作用,又能通过免疫系统使特异性免疫增强而获得明显的免疫保护效应,从而具有抗癌作用。温莪术挥发油能抑制多种致病菌的生长;1%莪术油对动物醋酸性腹膜炎有抑制作用,对小鼠局部水肿、炎症有抑制作用。莪术油有明显的抗胃溃疡作用。水提液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微动脉血流恢复,完全阻止微动脉收缩,明显促进局部微循环恢复;莪术水提醇液对体内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此外莪术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莪术油有明显的保肝和抗早孕作用。

3.临床研究:用莪术、红花加工制成的莪红注射液4060ml加入5%10%的葡萄糖液500ml内,静脉滴注,治疗冠心病50例,结果显效24例,改善8例,无效18例;43例心电图异常者显效11例,改善17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65.1%。(河南中医,1988,(3):2)。用莪术油胶囊日服3次,每次0.3g,治疗消化性溃疡10例,显效7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100%(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3):164)。用1%莪术总油或2%莪术乳剂,局部注射用药,治疗宫颈癌165例,临床近期治愈52例,显效25例,有效41例,无效47例,总有效率71.4%,以早期宫颈癌疗效为好(新医药学杂志,1997,(3):13)。莪术还常常用于治疗缺血性脑病、霉菌性阴道炎、宫颈糜烂、皮肤溃疡、神经性皮炎、婴幼儿秋季腹泻、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等。

4.不良反应:临床治疗中部分病人可见头晕、恶心、面部潮红、呼吸困难、胸闷。个别有发热、发绀、心慌、乏力等或一过性谷丙转氨酶升高。

三棱

【药用】黑三棱科水生草本植物黑三棱SparganiumstoloniferumBuch.Ham的干燥块茎。主产于江苏、河南、山东、江西等地。野生或栽培。冬季至次春,挖取块茎,去掉茎叶须根,洗净,削去外皮,晒干。切片生用或醋炙后用。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50120cm。根茎横走,下生粗而短的圆锥形块茎。茎单一,圆柱形,叶丛生,条形,中脉明显。花单性,同株,花序头状。核果倒卵形,外被宿存花被。

【药材性状】圆锥形,略扁,长26cm,宽24cm。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有刀削痕,小点状须根痕略呈横向环状排列。体重,质坚实,极难折断。断面黄白色。无臭,味淡,嚼之有麻辣感。

【性味与归经】苦,平。归肝、脾经。

【功效】祛瘀通经消症,行气消积。

【用法与用量】3g~9g,煎服。月经过多与孕妇忌用。

【处方用名】荆三棱、三棱、山棱、京三棱(洗净,晒干,切片用)

【注意事项】孕妇及月经过多忌用。

【临床应用】1.用于血滞经闭,症瘕结块。

荆三棱有较强的破血祛瘀功能,用于瘀滞经闭症瘕结块等症,所治病证与莪术基本相同,常相须为用。然三棱偏于破血,莪术偏于破气。

2.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痛。

三棱又能行气消积,治食滞腹胀,每多配合青皮、麦芽等同用;若兼有脾虚证候者,有可配合党参、白朮等同用。

【古籍摘要】

1.《日华子本草》:“治妇人血脉不调,心腹痛,落胎,消恶血,补劳,通月经,治气胀,消扑损瘀血,产后腹痛,血晕并宿血不下。”

2.《本草经疏》:“三棱,从血药则治血,从气药则治气,老癖癥瘕积聚结块,未有不由血瘀、气结、食停所致,苦能泄而辛能散,甘能和而入脾,血属阴而有形,此所以能治一切凝结停滞有形之坚积也。”

3.《医学衷中参西录》:“三棱气味俱淡,微有辛意;莪术味微苦,亦微有辛意,性皆微温,为化瘀血之要药。若细核二药之区别,化血之力三棱优于莪术,理气之力莪术优于三棱。”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含有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苯乙醇、对苯二酚、十六酸,去茎木香内酯等以及多种有机酸。

2.药理作用:水提物能显著延长凝血酶对人纤维蛋白的凝聚时间;水煎剂能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粘度;能明显延长血浆凝血酶时间和白陶土部分凝血时间;能抗体外血栓形成,并使血栓时间延长,血栓长度缩短,血栓重量减轻,能使优球蛋白时间缩短。水煎剂对离体家兔子宫有兴奋作用。

3.临床研究:用复方棱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35例,每次2ml,每日2次,结果总有效率82.8%(中草药通讯,1978,(8):27)。以三棱、莪术、丹参,配合川芎、地龙等,煎汤内服,共治疗中风不遂患者22例,一般服药7天,患肢开始有自主活动,二至四周可下床扶杖行走,上肢功能也随之恢复(四川中医,199082):13)。以化瘀尿石汤(三棱、莪术、赤芍、桃仁等)为主治疗上尿路结石,7天为1疗程(每次用药须间隔3天),共治100例,结果治愈73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87%(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03):183)。三棱还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盆腔炎、宫外孕等。

水蛭

【药用】水蛭科动物蚂蟥WhitmaniapigraWhitman、水蛭Hirudenippoica Whitman或柳叶蚂蟥WhitmaniaacranulataWhitman的全体。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出产,多属野生.夏秋季捕捉。捕捉后洗净,用沸水烫死,切段晒干或低温干燥,生用,或用滑石粉烫后用。

【动物形态】蚂蟥  体大型,长612cm,宽1314mm。背面暗绿色,具5条由黑色和淡黄色2种斑纹见杂排列的纵纹。体环节107。前吸盘小。腭齿不发达,不吸血。

柳叶蚂蟥  体呈柳叶形,长2.52.8cm,最宽处67mm。背面茶褐色,有黑褐色斑点组成的5条纵纹,腹面浅黄色。前吸盘不显著,后吸盘大。

【药材性状】为扁平纺锤形,背部稍隆起,腹面平坦,前端稍尖,后端钝圆,全体由许多环节构成,前吸盘不显著,后吸盘大。背部黑棕色,许多黑斑排成纵线5条。质脆,易断,断面胶质样,有光泽。气微腥。

【性味与归经】咸、苦,平;有毒。归肝、膀胱经。

【功效】祛瘀通经消症。

【用法与用量】3g~4.5g,煎服。0.3~0.5g,焙焦,研细,作丸、散剂用。

【处方用名】水蛭(晒干,切断用)

【注意事项】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用。

【临床应用】用于血滞经闭,症瘕结块,以及跌仆伤痛等证

本品功专破血消症,力量较强,主要用于血滞经闭、症瘕结块等症,常与虻虫相须为用,也可与桃仁、三棱、莪朮、当归等配伍应用;用治跌打损伤、大便不通,可与大黄、牵牛子等同。

此外,将活血蛭置于体表患处或头部使其吸血,可治痈肿、丹毒及高血压症。

【按语】1.水蛭咸苦而平,能入肝经,祛瘀之性甚为峻猛,善于通经水、消症瘕,非血瘀顽固他药难以奏效者,不可轻用,孕妇尤须忌用。

2.水蛭与虻虫,作用相同,功力亦均猛峻,为破血祛瘀、通经消症之药,唯水蛭较虻虫缓和而持久,虻虫则峻急而短暂。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蛋白质。唾液中含有水蛭素,还含有肝素、抗血栓素及组织胺样物质。

2.药理作用:水蛭水煎剂有强抗凝血作用,能显著延长纤维蛋白的凝聚时间,水蛭提取物、水蛭素对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大鼠体内血栓形成,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水蛭煎剂能改善血液流变学。能降血脂,消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率失常或明显的T波、ST段的变化。促进脑血肿吸收,减轻周围脑组织炎症反应及水肿,缓解颅内压升高,改善局部血循环,保护脑组织免遭破坏。对皮下血肿也有明显抑制作用。水蛭水煎剂对肾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能降低血清尿素氮、肌酐水平,对升高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有明显的降低作用。水蛭素对肿瘤细胞也有抑制作用。此外,水蛭水煎剂尚有终止妊娠的作用。

3.临床研究:水蛭片(每片含生药0.75g),每次24片,日3次,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00例。结果:显效34例,改善56例,无效9例,恶化1例。其中心电图恢复正常15例,改善44例,无效37例(天津医药,1980,(4):238)。生水蛭粉装胶囊(每粒含生药0.25g )治疗高脂血症150,每次4粒,日3次,饭后服,4周为1疗程。结果血清胆固醇平均由5.398±1.084mmol/L降为 4.953±0.923mmol/L(p<0.01);血清甘油三脂平均由 2.214±0.902mmol/L降为1.612±0.601mm0l/L(北京中医,1989,(1):21)。水蛭口服液(每10ml含生药3g),治疗脑梗塞50例。结果:痊愈10例,显效28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98%(江苏中医杂志,198784):11)。另有用水蛭治疗偏瘫、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肝硬化、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以及一些男科疾病。

4.不良反应:妊娠711日小鼠每日灌服水蛭煎剂0.51.0g/kg,均可使胎鼠体重下降,有明显致崎作用,死胎和吸收胎比例升高,堕胎作用显著。

虻虫

【药用】虻科昆虫复带虻TabanusbivittausMatsumura等的雌虫体。各地均有,以畜牧区最多。主产于广西、四川、浙江、江苏、湖南、湖北等地。56月间捕捉,沸水烫或稍蒸,晒干即可,一般去翘足炒过用。

【动物形态】 虻虫1.华虻,雌虫体长16-18mm,灰黑色。前额黄灰色,基胛近卵圆形,黄棕色。触角第1环节基部棕红色,有明显锐有突起,翅透明,翅脉棕色。胸部背板灰色,有5条明显黑灰纵带。腹部圆钝形,有明显的白斑。雄虫与雌虫相似,较雌虫稍大,仅腹部呈圆锥形。   2.双斑黄虻,雌虫体长13-17mm,黄绿色。眼大型,中部有一条细窄的黑色横带。前额黄色或略带淡灰色。触角橙黄色,第3节有明显钝角突。翅透明,翅脉黄色。腹部暗黄灰色,多金黄色毛及少数黑毛。背板两侧具大块黄色斑,腹板灰色。雄虫与雌虫相似,但体较小。 

【药材性状】(1)华虻,干燥的虫体呈长椭圆形,长l.3-1.7cm,宽5-10mm。头部呈黑褐色,复眼大多已经脱落;胸部黑褐色,背面呈壳状而光亮,翅长超过尾部,胸部下面突出,灰色,有5条明显黑灰纵带,具足3对,多碎断。腹部棕黄色,有明显的白斑,有6个体节。质松而脆。气臭,味苦、咸。

2 双斑黄虻,黄绿色,眼大型,中央有1条细横的黑色带;翅透明,翅脉黄色;腹部暗灰黄色,有较多的金黄色毛茸及少数黑色毛茸。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有毒。归肝经。

【功效】祛瘀通经消症

【用法与用量】0.93g,煎服。研末吞服每次0.1~0.3g。服后可能会出现腹泻。孕妇与月经过多者忌用。

【处方用名】虫虻虫(沸汤煎泡,晒干用

【注意事项】孕妇及体虚无瘀、腹泻者忌用。

【临床应用】用于血滞经闭,症瘕结块,跌仆伤痛等症

本品入肝经血分,能攻血结,它的逐瘀消症的功效与水蛭相近似,用治瘀血结滞经闭、症瘕、跌打伤痛等症,常与水蛭等配合应用。

【现代研究】

1.药理作用:水提物在体外有较弱的抗凝血酶作用,体外和体内均有活化纤溶系统的作用,能显著延长出血时间,减少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率,降低全血粘度比和血浆粘度比,降低红细胞压积,改善血液流变学。提取物具有抗炎镇痛作用。虻虫对家兔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对内毒素所致肝出血坏死病灶的形成有显著抑制作用。虻虫醇提物有明显溶血作用。

2.临床研究:用虻虫复方(虻虫、陈皮)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8例,连续治疗30天。结果:心绞痛显效12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100%;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72.2%(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2,(4):31)。

斑蝥

【药用】为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或黄黑小斑蝥M.cichorii Linnaeus的全体。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主产于辽宁、河南、广西、江苏等地。夏、秋二季于清晨露水未干时捕捉。闷死或烫死,去头、足、翅,晒干生用或与糯米同炒至黄黑色,去米,研末用。

【药材性状】南方大斑蝥  呈长圆形,长1.53cm,宽0.51cm。头略呈三角形,黑色,有一对较大的复眼,略成肾形,触角鞭状,末节基部窄于前节,商品多已脱落。背部具革质鞘翅一对,黑色,有3条明显的淡棕色横纹,鞘翅下面有一对褐色透明的膜质内翅,胸腹部棕黑色,有光泽,胸部突起,有3对足,腹部呈环节状,有黑色绒毛。有特殊臭气,味初辛后苦,不宜尝。

黄黑小斑蝥  形体与上种近似而较小,长115cm,触角末节基部与前节等阔。

【功能主治】破血消徵,攻毒蚀疮,发泡冷炙。用于癥瘕癌肿,积年顽癣,瘰疬,赘疣,痈疽不溃,恶疮死肌。

【性味与归经】辛,热。有大毒。归肝、肾、胃经。

【功效】 破血逐瘀,散结消癥,攻毒蚀疮。

【用法与用量】 内服多入丸、散,0.030.06。外用适量,研末敷贴,或酒、醋浸涂,或作发泡用。内服需以糯米同炒,或配青黛、丹参以缓其毒。

【注意事项】本品有大毒,内服宜慎,应严格掌握剂量,体弱忌用,孕妇禁用。外用对皮肤、粘膜有很强的刺激作用,能引起皮肤发红、灼热、起泡,甚至腐烂,故不宜久敷和大面积使用。

【临床应用】1.癥瘕、经闭。本品辛行温通而入血分,能破血通经,消癥散结。唱用治疗血瘀经闭,可配伍桃仁、大黄药用,如斑蝥通经丸(《济阴纲目》);近人用治多种癌肿,尤以肝癌为优,可用斑蝥13只置鸡蛋内煮食。

2.痈疽恶疮,顽癣,瘰疬等。本品为辛散有毒之品,外用有以毒攻毒,消肿散结之功。治痈疽肿硬不破,《仁斋直指方》用本品研末,和蒜捣膏贴之,可攻毒拔脓;治顽癣,《外台秘要》以本品微炒研末,蜂蜜调敷;治瘰疬、瘘疮,配白矾、白砒、青黛等,研末外掺,如生肌干脓散(《证治准绳》)。

此外,本品外敷,有发泡作用,可作发泡疗法以治多种疾病,如面瘫、风湿痹痛等。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有斑蝥素,此外还含有油脂、蚁酸、色素等。

2.药理作用:斑蝥素有抗癌作用,尤其对小鼠腹水型肝癌及网状细胞肉瘤有抑制作用,它能抑制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其生长分化。斑蝥素的各种衍生物能刺激骨髓而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斑蝥素还有免疫增强作用、抗病毒、抗菌作用以及促雌激素样作用。斑蝥丹灸对家兔实验踝关节炎有明显消肿作用。此外,斑蝥素可刺激人和动物皮肤发红起泡。

3.临床研究:用斑蝥素糖衣片(每片含斑蝥素0.25mg),治疗原发性肝癌,每服12片,日3次,饭后口服,服药期间多喝浓茶或开水,同时配以化疗或放疗。共治疗300余例,总有效率为65%(中华医学杂志,1975,(7):503)。用脂溶性斑蝥素片(含斑蝥素0.1mg,食用植物油20mg)每日口服o.o2mg/kg或者用万分之一斑蝥素油纱外敷肝区,12日更换一次。治疗甲型肝炎100例(黄疸和非黄疸型各半),用药后25天症状消失者占70%,其余30%68天内症状消失。用药1420天肝功能转为正常者65%,其余35%2130天转为正常。(自然科学,198036):458)。用斑蝥、巴豆各一份,研成细末,净水调敷患侧下关、太阳、四白、迎香或面神经运动点,治疗38例周围性面瘫,结果痊愈30例,显效4例,好转1例,无效2例(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87,(3):130)。另有用斑蝥治疗痛经、神经性皮炎,风湿痛,过敏性鼻炎,气管炎,寻常疣,甲沟炎等。

4.不良反应:斑蝥素的毒性最大,斑蝥酸钠次之,羟基斑蝥胺和甲基斑蝥胺的毒性很小。急慢性毒性研究结果表明,肾脏对斑蝥素的敏感性很高,无论灌胃或腹腔注射给药,均可引起肾脏功能障碍。犬和小鼠还可以发生肝细胞浊肿、坏死及脂肪变,心肌浊肿及肺瘀血等。

正常人口服斑蝥的中毒剂量为0.6g,致死量为 1.33g。中毒表现为消化道、泌尿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口腔烧灼感、口渴、吞咽困难、舌肿胀起跑、气喘、多涎、恶心、呕吐、胃出血、肠绞痛,尿急、尿频、蛋白尿、管型、血尿、排尿困难以及头痛、头晕、高热、休克等。斑蝥素对人的致死量为30mg

穿山甲

【药用】鲮鲤科脊椎动物动物穿山甲ManispentadactylaLinnaeus的鳞甲。主产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亦产于浙江、福建、湖南、安徽等地,尾部甲片药效大,以广西产品为佳。全年均可捕捉,捕捉后杀死置沸水中略烫,取下鳞片,洗净,晒干生用;或砂烫至鼓起,洗净,干燥;或炒后再以醋淬后用,用时捣碎。

【动物形态】体形狭长,身长50100cm,尾长1030cm。头呈圆锥形,吻尖,无齿,舌细长。除腹部及四肢内面外,全身被以复瓦状排列的角质鳞片,鳞片间杂有稀毛。背部鳞片呈黑褐色或灰褐色。前肢略长于后肢,各具5趾,均具爪,前肢第三趾之爪特长。腹部灰白色,有棕色毛。雌体有乳头2对。  

【药材性状】甲片呈扇形、三角形、菱形或盾形的扁平状或半折合状,中间较厚,边缘较薄,大小不一,长宽各为0.75cm。外表面黑褐色或黄褐色,有光泽,较宽的一端有数十条排列整齐的纵纹及数条横线纹,较宽的一端光滑。内表面色较浅,中部有一条明显突起的弓形横向棱线,其下方有数条于棱线相平行的细纹。角质,半透明,坚韧而有弹性,不易折断。气微腥,为淡。

 

【性味与归经】咸,微寒。归肝、胃经。

【功效】祛瘀通经,通下乳汁,消肿排脓。

【用法与用量】3g~9g,煎服。也可研末吞服,每次1g~1.5g

【处方用名】穿山甲、炙山甲、炙甲片(用铁砂拌至胖大呈黄色)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痈肿已溃者忌用。

【临床应用】1.用于血滞经闭,症瘕结块,风湿痹痛、筋脉拘挛等症。

穿山甲善于走窜,性专行散,能活血散瘀、通行经络,故可用治上述诸种症候。用于血滞经闭,可与当归、川芎、赤芍、红花等同用;用治症瘕痞块,配伍三棱、莪朮等药同用;用治风湿痹痛,可配合当归、川芎、羌活、防风等同用。

2.用于乳汁不通。

穿山甲有较佳的通下乳汁功效,用于产后乳汁不通,可单味为末,黄酒送服。为增强下乳功效,多与王不留行配伍;若产后气血两虚、乳汁稀少,可合益气补血的黄耆、当归等药同用。

3.用于痈肿初起或脓成不溃等症。

穿山甲有消肿排脓的功效,能使痈肿未成脓者消,已化脓者速溃,在临床上常与皂角刺、乳香、没药、金银花等同用;如痈疽已溃者忌用。

此外本品还可用治瘰历痰核肿痛,可配夏枯草、牡蛎、贝母、玄参等同用,用取消肿通络散结之功。

【按语】1.穿山甲咸而微寒,性善走窜,活血通经,无论经闭、痹痛皆有效。消肿排脓,疮疡初起或脓成不溃均可用。且通下乳汁,亦为要药。惟性善走窜,痈疽已溃及孕妇忌用。

2.穿山甲与王不留行,均为性善走窜之药,祛瘀通经、通下乳汁,作用相同。尤其对乳汁不通配合应用,有相须之妙。但穿山甲祛瘀作用较广,又能消症瘕,治痹痛,还能消肿排脓,为治疮疡要药。王不留行则活血祛瘀仅用于经闭痛经之症,又有利水通淋之功。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含硬脂酸、胆甾醇、二十三酰丁胺、碳原子数2629 的二个脂肪族酰胺、L--L酪环二肽和D-_酪环二肽以及挥发油、水溶性生物碱、18种元素、16种氨基酸和无机物。

2.药理作用:水煎液能明显延长小鼠和大鼠凝血时间,降低血液粘度;水提醇沉剂有直接扩张血管壁降低外周阻力,显著增加股动脉血流量的作用;水提液和醇提液有抗炎作用,水提液尚有抗心肌缺氧、升高白细胞的作用;

3.临床研究:用穿山甲散(炒穿山甲、醋炒莪术、醋炒三棱、醋炒五灵脂、醋大黄、麝香等)治疗8例卵巢肿瘤,取得满意效果(江西中医药,1981,(3):35)。以穿山甲复方(穿山甲12g、人参9g、川石斛12、生牡蛎30g)为主,结合其他排石通淋中药,治疗泌尿系结石29例次,排出结石13例,排石率为65%(山东中医杂志,1982,(5):276279)。:以64的穿山甲、肉桂制成散剂的癃闭散治癃闭,每日2次,每次10g,蜜水冲服,20天为1疗程,共治癃闭(前列腺增生症)45例,结果近期痊愈29例,总有效率为93.8%(中医杂志,1982,(7):29)。此外,穿山甲临床上还可用于治疗特发性血尿、手术后出血、复发性口疮、急性乳腺炎等。

4.不良反应:个别患者在无适应症情况下,自行服炮穿山甲1520g,几分钟后出现腹胀纳呆,次日出现目黄,身黄,肝功能异常(浙江中医杂志,19892412):550)。

 

 1 人参

  2 九节菖蒲

  3 三七

  4 三棱

  5 土茯苓

  6 大黄

  7 山豆根

  8 山柰

  9 山药

  10 山慈菇

  11 山麦冬

  12 川木香

  13 川贝母

  14 川牛膝

  15 川乌

  16 川芎

  17 川射干

  18 天冬

  19 天花粉

  20 天南星

  21 天麻

  22 木香

  23 太子参

  24 牛膝

  25 升麻

  26 片姜黄

  27 丹参

  28 乌药

  29 巴戟天

  30 甘草

  31 甘遂

  32 石菖蒲

  33 龙胆

  34 平贝母

  35 北豆根

  36 北沙参

  37 白及

  38 白术

  39 白头翁

  40 白芍

  41 白附子(禹白附)

  42 白茅根

  43 白前

  44 白薇

  45 白蔹

  46 白芷

  47 玄参

  附:北玄参

  48 半夏

  49 地黄

  50 地榆

  51 西洋参

  52 百合

  53 百部

  54 当归

  55 朱砂根

  56 竹节参

  57 延胡索(元胡)

  58 伊贝母

  59 灯盏细辛

  60 防己

  61 防风

  62 红大戟

  63 红芪

  64 红参

  附:高丽参

  65 麦冬

  66 远志

  67 赤芍

  68 苍术

  69 何首乌

  70 羌活

  71 附子

  72 苦参

  73 板蓝根

  74 郁金

  75 虎杖

  76 明党参

  77 知母

  78 金果榄

  79 金荞麦

  80 狗脊

  81 京大戟

  82 泽泻

  83 细辛

  84 茜草

  85 草乌

  86 胡黄连

  87 南沙参

  88 南板蓝根

  89 威灵仙

  附:铁灵仙

  90 骨碎补

  91 香附

  92 重楼

  93 禹州漏芦

  94 独活

  95 姜黄

  96 前胡

  附:紫花前胡

  97 秦艽

  附:栽培秦艽

  98 莪术

  99 桔梗

  100 夏天无

  101 柴胡

  102 党参

  103 射干

  104 徐长卿

  105 高良姜

  106 拳参

  107 粉萆薜

  108 粉葛

  109 浙贝母

  110 黄芩

  111 黄芪

  112 黄连

  113 黄精

  114 黄药子

  115 常山

  116 银柴胡

  117 猫爪草

  118 麻黄根

  119 商陆

  120 续断

  121 绵马贯众

  122 绵萆薜

  123 紫草

  124 紫草

  125 紫菀

  126 湖北贝母

  127 漏芦

  128 薤白

  129 藁本

  第二节 果实种子类

  130 八角茴香

  131 山茱萸

  132 山楂

  133 千金子

  134 川楝子

  135 女贞子

  136 小茴香

  137 马钱子

  附:云南马钱

  138 王不留行

  139 木瓜

  附:光皮木瓜

  140 木鳖子

  141 五味子(北五味子)

  142 车前子

  143 牛蒡子

  144 化橘红

  145 乌梅

  146 巴豆

  147 水红花子

  148 石莲子

  149 龙眼肉

  150 白扁豆

  151 瓜萎

  152 地肤子

  153 西青果

  154 决明子

  155 红豆蔻

  156 麦芽

  157 花椒

  158 苍耳子

  159 豆蔻

  160 连翘

  161 吴茱萸

  162 佛手

  163 沙苑子

  164 陈皮

  165 青皮

  166 青果

  167 青葙子

  168 苦杏仁

  169 金樱子

  170 草豆蔻

  171 荔枝核

  172 南五味子

  173 南鹤虱

  174 枳壳

  175 枳实

  176 柏子仁

  177 栀子

  178 枸杞子

  179 砂仁

  180 牵牛子

  181 香橼

  182 莳萝子

  183 桃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