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理血之剂

    四物汤
    当归(酒洗) 生地三钱 芍药二钱 芎 一钱五分
    血之取义,一为荣。荣者,发荣也,非血则无以润脏腑、灌经脉、养百骸,此滋长之义也。一为营。营者,营垒也。非血则无以充形质、实腠理、固百脉,此内守之义也。水谷之精,聚于中焦,受气变化,然后成血,日生几何?不知调养,而反行耗散,血病多多矣。或目睛流血,耳中出血,鼻中衄血,口中吐血,舌痛出血,牙宣出血,毛窍出血,小溲溺血,大便泻血,或崩漏,或痔漏,或蓄血如狂,或血痞作胀,或经闭不通,或妄行血脱,以致跌扑之伤血、疮疡之溃血。病既种种不同,治病之法,或补之,或养之,或凉之,或温之,或散之,或破之,立方须一一对症。理血门以四物汤为主方,药虽四味,而三阴并治。当归甘温养脾,而使血有统;白芍酸寒敛肝,而使血能藏;生地甘寒滋肾,而益血;川芎辛温通气,而行血。调补血分之法,于斯着矣,乃或有誉之太过,毁之失实者,不可以不辨也。誉之过者,谓能治一切亡血及妇人经病。夫亡血之症,各有所由起,此方专于补血滋肾而已,无他手眼。不溯其源,而逐其流,岂能有济?至妇人经病,多有气郁、伏寒、痰塞等,正未可以阴寒之品一概混投,此誉之太过也。毁之失实者,谓川芎一味,辛散太过,恐血未生而气先耗。殊不知亡血之人脾胃必弱,若无川芎为之使,则阴寒之品,未能滋补而反以碍脾,此毁之失实也。至精求之,以为凡治血症,当宗长沙法,兼用补气之药,无阳,则阴无以生,此论最确。又恐执定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遂至补气之药多于补血,是又矫枉过正,反坐抛荒本位之失矣!此愈不可不知也。
    当归补血汤
    黄 (炙)一两 当归(酒洗)二钱
    空心服。
    当归补血汤,黄 多于当归五倍,以之专治气分,尚恐满中。若云养血,则轻重尚宜斟酌
    归脾汤
    人参 白术(土炒) 茯神 枣仁(炒) 龙眼肉二钱 黄 (炙)一钱五分 当归(酒洗)一钱 木香 甘草(炙)五分 远志一钱
    姜、枣煎。
    归脾汤专治心脾,阴中之阳药。故不用地黄、白芍。后人加作黑归脾,殊失立方之旨矣。
    养心汤
    黄 (蜜炙) 茯苓 茯神 当归(酒洗) 半夏曲 川芎一两 甘草(炙)一钱 柏子仁(去油) 酸枣仁(炒) 远志 (去心) 五味子 人参 肉桂二钱五分
    每服五钱。
    方中心经药为多,而其余佐使,亦能配合,引入心脏。故专以养心为名,制方极有意义。
    人参养营汤
    人参 白术 黄 (蜜炙) 甘草(炙) 陈皮 桂心 当归(酒拌)一钱 熟地 五味子(炒) 茯苓七分 远志五分 白芍一钱五分
    加姜、枣煎。
    此实三阴并补,气血交养之剂。注中但言治脾肺两经,未免挂漏。论者但议其及肺与不及肺,抑末也。
    龙脑鸡苏丸
    鸡苏叶一两六钱 生地黄六钱 麦冬四钱 蒲黄(炒) 木通 阿胶(炒) 银柴胡二钱甘草一钱五分 黄 一钱 人参一钱
    先将木通、柴胡浸二日,熬汁;地黄浸汁,熬膏;再加蜜三两,炼过和丸。
    清郁热而泻湿火,此方最佳。惟近日之阿胶断不可用,柴胡、黄 ,再为酌减,斯尽善矣。
    咳血方
    青黛(水飞) 栝蒌仁(去油) 海石(炒黑) 山栀(炒黑) 诃子肉
    等分为末,蜜丸。噙化。嗽甚加杏仁。
    咳嗽痰血,固属君相之火犯肺。此方但清火而不治血,乃去所扰则自安之义。然业经失血则肺已大伤,岂可置之不论不议。去诃子而加清养肺阴之药,始为得之。
    独圣散
    白芨
    为末,每服二钱,临卧糯米汤下。
    肺坏能补,惟有白芨,此“独圣”之所以得名也。
    清咽太平丸
    薄荷十两 川芎 防风 犀角 柿霜 甘草二两 桔梗三两
    蜜丸。
    于清凉中寓升散之法,非特火郁则发之,亦非此不能清解上焦也。
    还元水
    童便。
    取十一、二岁无病童子,不茹荤辛,清澈如水者,去头尾,热饮。冬则用汤温之,或加藕汁和服。
    童便乃真阴,又无嗜欲,以之滋肾降火,诚治血之妙品。
    麻黄人参芍药汤
    桂枝五分 麻黄 黄 甘草(炙) 白芍各一钱 人参三分 大麦冬三分 五味子五粒 当归五分
    热服。
    麻黄人参汤,非教人补中当用散药,正教人散中当用补药也。气血亏弱之人,易受外感,风寒深入,不得不为表散。若径用麻桂等汤,发汗后,虚阳欲绝矣。东垣立此方,以治虚人之
    犀角地黄汤
    生地黄一两五钱 白芍一两 丹皮 犀角二钱五分
    每服五钱。
    犀角化斑解毒,凉血清心,又能引地黄直达肾经,壮水制火,故吐衄症中多用之。然治心肾则有余,而非肺肝之正药,若治衄血等,不如羚羊角之效。至谓升麻可代犀角,则其说尤谬。既有郁火,再加风药,逼血上升,不旋踵而败矣!
    桃仁承气汤
    桃仁五十粒(去皮尖,研) 大黄四两 芒硝 甘草 桂枝一两
    此方《准绳》以为当用桂,喻西江等以为当用枝。予则以为主治注中有“外症不解”一语,此四字最为着眼,有桃仁、大黄、芒硝、甘草以治里,必当用桂枝以解表。仲景立方固无遗
    抵当汤
    水蛭三十个(猪脂熬黑) 虻虫三十个(去头足翅) 桃仁二十枚(去皮尖,研) 大黄四两(酒浸)
    此症虽瘀热结于少腹极阴之处,不得以里症名之,盖膀胱乃太阳本经之病,非由太阳传里之症。但水蛭、虻虫二味,人不敢用,即代抵当丸,尚嫌其太峻。
    槐花散
    槐花(炒) 侧柏叶(杵) 荆芥(炒黑) 枳壳(炒)
    等分为末,每三钱米饮下。
    陈修园云:“五脏各有守经之血,六腑无血,试看猪、羊肠胃中,岂有一丝一点之血?
    世人谓巨口吐红为胃血者,妄也。”此说颇有识解,惜其但见得一层,尚遗漏一层。予特申明之,夫五脏主藏,故各有守脏之血;六腑主传,故无守腑之血。方其无病之时,胃中纳水谷,大小肠传糟粕。肠胃中本无血也,血但流灌于腑外,以荣养之。《经》所谓“洒陈六腑”,此一语不得滑口读过。迨至火势冲激,或湿热熏蒸,逼血入于腑中,腑不能容,随受亦随出矣。故血淋、尿血,血之由小肠而出者也;泻血、痔血,血之由大肠而出者也。大小肠既有血症,而胃独无血症,有是理乎?胃经之血随火上升,直从食管而出,往往盈碗、盈盆。至内伤之血,则由肺经气管而出,自是两途。故胃血易治,肺血难治。数千年来,从未有将无血而有血之故彻底发明者,予故因论槐花散一方,而详及之。
    槐花散,寒凉太过,肠风下血,中气必虚,再用阴寒,血更凝结。方中去柏叶,加参、术、当归、陈皮、甘草,庶有瘳乎?
    秦艽白术散
    秦艽 白术 归尾(酒洗) 桃仁(研)一两 枳实(面炒) 皂角子(烧,存性) 泽泻五钱 地榆三钱
    面糊丸。
    凡痔漏之疾,多起于湿热下注,然又有本体阴虚者。一味去风燥湿,反致劫阴。况服皂角子者,令人每发眩晕。此方立意虽佳,然阴虚者,未可轻投也。
    芍药汤
    芍药一两 归尾 黄芩 黄连五钱 大黄三钱 木香 槟榔 甘草(炙)二钱 桂一钱五分
    此即通因通用之法。湿热郁蒸,气血瘀壅,故下利而后重。行血理气,则血止而后重自除矣。
    苍术地榆汤
    苍术(泔浸炒)三两 地榆(炒黑)一两
    每一两煎。
    一燥湿,一凉血,亦治下利之正法。然止此二味,尚未足以扶土和营也。
    小蓟饮子
    小蓟 蒲黄(炒黑) 藕节 滑石 木通 当归 生地黄 栀子(炒) 淡竹叶 甘草
    各五分
    清心与小肠之热,滋肾水而通膀胱,自可以治淋而止痛。
    复元羌活汤
    柴胡五钱 当归 栝蒌根 穿山甲(炮)二钱 甘草 红花二钱 桃仁五十(去皮尖,研) 大黄一两(酒浸)
    每服一两,加酒煎。
    治跌扑损伤之法,破瘀第一,行气次之,活血生新又次之。此方再加一、二味行气之药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