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56.经行血崩及口鼻出血不止

    过××之妻,年三十五岁,湖南籍,住昆明市东庄九十九号。
    素患经痛不调,经某医诊治,拟方以破气行瘀之法,方中配伍桃仁、红花、三棱、文术、川芎、当归等,并嘱可作常服,冀使经信通调。如是方药已服十年有余,攻破太过,致气血大伤。1961年6月下旬,因打骂小孩动气生怒,忽然经行血崩不止,急往某医院就诊,经治数日,子宫仍出血未止,又复鼻衄频仍及牙龈出血,身发紫斑,病势日重。
    7月1日,家属主动抬出医院改请某中医诊治。医者立案为“血不归经之侯”,拟方二帖:
    内服以酒炒生地50克,酥炒侧柏叶30克,艾叶30克,炒杭芍30克,浙寸冬30克,姜炭30克,藕节二个,生草20克,点童便少许并加发灰为引,嘱服二剂。
    外治用附子面100克,酒炒,包足心涌泉穴。殊料服药一次,上、下出血更甚,呻吟不已,气短欲脱,举家惶恐万状。7月2日清晨来舍促余急诊,见患者面色淡黄晦黯无华,唇舌亦淡白,苔白滑,唇、舌、口腔内两颊粘膜均有大小不匀之紫黑血泡,舌心血泡一枚,约拇指头大,鼻及牙龈仍见出血,色黯红不鲜,用物填塞鼻孔,则血块阻于咽喉,渐从口中咳吐而出,亦为紫黑血块及血水。四肢及胸背皮肤起青紫血斑,神情淡漠、声低息短,呻吟不已,但觉心中慌跳,气虚难接。日不思食,夜不能寐,唯少喜热饮一、二日。六脉芤虚,重按若无。缘由攻破太过,气血两亏,气虚无力摄血,阳不守阴,血虚则气无所依,阴不恋阳,以致血不归经,游溢妄行,气随血耗,散漫无羁。如继续流血不止,恐血尽气亡,阴阳俱脱。盖气血两亏失血之证,当以治气为先,气足则血自能止,血止之后,方能言补益之法。当此证候,余主以扶阳收纳,固气止血,方用:
    黑天雄150克  炮黑姜30克  黑荆芥6克  上肉桂15克(研末,泡水兑入)
    茯神20克  桂尖30克  甘草6克  大枣2枚(烧黑存性)
    7月3日复诊 服上方后已见效,出血减少。然气血太亏,一时难以尽复,口鼻及下部仍流出淡黑血水,心泛呕逆,仍不思饮食,神志尚弱。由于气血所亏,原患寒湿痹痛旧疾又复发,左手肩臂疼痛。照上方佐以温经散寒之剂治之。
    附片200克  炮黑姜10克  干姜10克  上肉桂15克(研末,泡水兑)
    西砂仁10克  桂尖20克  北细辛6克  吴萸5克  甘草10克
    7月4日三诊。脉象较有神根,各部出血减少十之八、九,唇舌转红润,口舌血泡已瘪,昨夜得熟寐。小便转长,喜热饮,稍能进食。惟头部昏重作痛,左肩臂筋肉仍痛,然病势已见大减,渐可转危为安。处方:
    附片200克  炮黑姜10克  干姜15克  上肉桂15克(研末,泡水兑入)
    桂尖30克  北细辛7克  法夏15克  公丁5克  甘草10克  麻黄根10克
    7月6日四诊。上方连进二付,口鼻出血已止,口舌紫黑血泡全退。舌质红润,苔尚薄白,下部仍稍流黑血,极腥臭。此系已离经败坏之血,得阳药温化而下行,非新出之血液也。腑气已通,数日以来始有大便,色黑而干。精神、食量均较佳,脉已和缓较有神,惟左臂仍稍掣痛,延及左侧头项,再以扶阳温化通经散寒治之。
    附片200克  干姜50克  北细辛10克  桂尖50克
    羌活5克  独活6克  苡仁15克  麻黄5克
    上肉桂15克(研末,泡水兑入)  甘草15克
    7月8日五诊。病状大减,头疼止,肩臂痛已大为减轻,遂照原方去麻黄,服二剂后,诸证已愈。再以四逆汤加口芪、当归、白术、苡仁数剂调理而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