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腹中积聚

    真定路惠民司令张君。传 砂煎丸、香棱丸、木香 砂煎丸。三方多效。
    【 砂煎丸】消磨积块 癖。一切凝滞。老人虚人无妨。
    黑附子(两个。各重五钱半以上。正坐妥者。炮去皮脐。剜作瓮子)木香(三钱) 破故纸(隔纸微炒) 荜茇(真者。各一两) 砂(三钱)
    上先将 砂用水一盏。续续化开。于瓮内熬干为末。安在附子瓮内。却用剜出附子末盖口。用和成白面裹。约半指浓。慢灰火内烧匀黄色。去面。同木香等药为细末。却用元裹附子熟黄面为末。醋调煮糊。丸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三十丸。生姜汤送下。此药累有神功。
    【仙方香棱九】破痰癖。消 块。及冷热积。
    木香 丁香(各五钱) 京三棱(切。酒浸一宿) 青皮(去白)枳壳(麸炒) 川楝子 茴香(炒。各一两) 广术(一两切。酒浸一宿。将三棱。广术。用去皮巴豆三十粒。同炒。巴豆黄色。去豆不用)
    上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用朱砂为衣。每服二十丸。炒生姜盐汤下。温酒亦得。食后。日进三服。
    【木香 砂煎丸】治妇人消 癖积聚。血块刺痛。脾胃虚寒。宿食不消。久不瘥者。
    木香 砂 官桂 附子(炮)干漆(炒。去烟) 猪牙皂角 细辛 乳香(研)京三棱(炮) 广术(炮) 大黄(炒。令为末) 没药(研)干姜(炮) 青皮(各一两) 巴豆霜(半两)
    上除研药外。同为末。以好醋一升。化开 砂。去渣。纳银石器中。慢火熬。次下巴豆霜、大黄末。熬成膏。将前药末膏内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后。温酒送下。
    【温白丸】治心腹积聚。久 癖块。大如杯碗。黄胆宿食。朝起呕吐。支满上气。时时腹胀。心下坚结。上来抢心。傍攻两胁。十种水病。八种痞塞。翻胃吐逆。饮食噎塞。五种淋疾。九种心痛。积年食不消化。或疟疾连年不瘥。及疗一切诸风。身体顽麻不知痛庠。或半身不遂。或眉发堕落。及疗七十二种风。三十六种遁尸疰忤。及癫痫。或妇人诸疾。断续不生。带下淋沥。五邪失心。愁忧思虑。意思不乐。饮食无味。月水不调。及腹中一切诸疾。有似怀孕。连年累月。羸瘦困惫。或歌或哭。如鬼所使。但服此药。无不除愈。
    川乌(炮。去皮。二两半) 柴胡(去芦) 吴茱萸(汤泡七次。拣净) 桔梗菖蒲 紫菀(去苗叶及土) 黄连(去须) 干姜(炮)肉桂(去粗皮) 茯苓(去皮) 人参 蜀椒(去目及闭口。炒用)浓朴(去粗皮。姜汁制) 皂荚(去皮子炙) 巴豆(去皮心膜。出油。炒研。各半两。)
    上为细末。入巴豆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生姜汤下。食后或临卧服。渐加至五七丸。
    【鸡爪三棱丸】治五脏 癖气块。年深者一月取效。
    木香 石三棱 京三棱 青皮陈皮(去白) 鸡爪三棱(各五钱) 槟榔 肉豆蔻(各一两)砂(三钱)
    上九味为末。姜汁打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姜汤下。空心临卧各一服。忌一切生冷硬粘物。
    【青盐丸】治一切冷积。作痛无时。宿食不消。及治一切酒食所伤。神效。
    青盐 砂(各一钱) 细曲末(三钱) 盐豉(四十个)大椒(三十粒) 巴豆(三十个。去皮心膜。出油)
    上入拣枣三十个。同末入巴豆和匀。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姜汤下。积在上。食后。
    【玄胡丸】解化伤滞。内消饮食。治吐利 瘕气结。虫烦不安。心腹胀痛。顺三焦。和脾胃。
    木香 当归 玄胡索 青皮(去白)雄黄(飞。另研) 广术(炮) 槟榔(各四两) 京三棱(炮。六两)
    上八味为末。入雄黄匀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生姜汤下。不拘时。
    【破积导饮丸】治有积块坚硬。饮食不消。心下痞闷。
    槟榔 陈皮(去白) 广木香 青皮(去白)枳壳(麸炒) 枳实(麸炒) 广术(炮) 半夏(泡七次)京三棱(炮) 神曲(炒) 麦 (炒) 干生姜茯苓(去皮) 甘草(炙) 泽泻(各五钱) 牵牛(头末二钱。一方六钱)巴豆(去心膜。三个。取霜)
    上为末。入巴豆匀。生姜汁打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姜汤下。食前。
    【木香三棱汤】和脾胃。进饮食。消化生冷物。治心腹刺痛。霍乱吐利。胸膈胀闷。
    木香 神曲(炒。各一两) 京三棱(炮) 甘草(炙。各二两)陈皮(去白) 益智(各四两) 广术(六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入盐一捻。沸汤点服。空心食前。
    【干柿丸】取虚实积。下膈。甚妙。
    朱砂(研为衣) 没药(研) 猪牙皂角(去皮弦子。为末)干漆(碎炒烟尽为末) 京三棱(炮。为末) 青礞石(为末) 干姜(炮。为末)水银沙子(各一钱) 轻粉(二钱) 巴豆(三十个。去皮膜。醋煮十沸)
    上件各研匀。软饭和丸如绿豆大。煎柿蒂汤冷下三五丸。加减用。妇人有胎勿用。
    【神效五食汤丸】 取虚实积食。气蛊胀满。积块水气。年深癖 。并皆治之。
    大戟(刮去皮) 甘遂(生。各半两) 猪牙皂角(去皮子弦。生用)胡椒(生。各一两) 芫花(米酷浸一宿。炒黄。一两) 巴豆(去心膜。醋煮。二十沸。研。半两)
    上除巴豆外。杵为末入巴豆再研匀。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七丸。气实者十丸。夜卧。水一盏。用白米、白面、黑豆、生菜、猪肉各少许。煎至半盏。去渣。用汤温下。药取下病。忌油腻粘滑物。妇人有胎。不可服之。
    【磨积三棱九】治远年近日诸般积聚。癖 气块。或气积酒积诸般所伤。无问男子妇人老幼。并宜服之。常服进饮食。
    木香 麦 京三棱(炮) 广术枳壳(麸炒) 石三棱(去皮) 杏仁(麸炒。各半两) 干漆(炒烟尽。三钱)鸡爪三棱(半两) 葛根(三钱) 官桂(二钱半) 黑牵牛(半两。半生半熟)丁香 槟榔 香附子 青皮(去白。各二钱)缩砂(三钱) 白牵牛(半两。半生半熟) 陈皮(去白。三钱)
    上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下。食后。日二服。病大者四十日消。温水送下。亦得。
    【圣散子】治远年积块。及妇人干血气。
    砂 川大黄(各八钱) 麦 (六两) 干漆(三两。炒烟尽)蓄 茴香(炒) 槟榔 瞿麦(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五钱。临睡温酒调下。仰卧此药只在心头。至明大便如烂鱼。小便赤为验。取去。药无毒性如君子。有神效。小儿用一钱。十五以上五钱或七钱。空心服之更效。如治妇人干血气。加穿山甲二两炮。
    【荆蓬煎丸】破痰癖。消 块。及冷热积聚。胃膈疰闷。通利三焦。升降阴阳。顺一切气。消化宿食。
    木香 青皮(去白) 川茴香(微炒) 枳壳(麸炒)槟榔(各一两) 京三棱(二两。酒浸。冬三日。夏一日) 广术(二两。醋浸。冬三日。夏一日。同三棱以去皮巴豆二十个。银器内同炒。令干黄色为度。去巴豆不用)
    上七味修事毕。为末。水糊丸如豌豆大。每服三十丸。温生姜汤送下。食后。
    【醋煮三棱丸】治一切积聚。远年近日。皆治之。如神效。
    川芎(二两。醋煮微软。切作片子) 京三棱(四两。醋煮软。竹刀切作片子。晒干)大黄(半两。醋纸裹。火煨过。切)
    上三味为末。水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水下。无时。病甚者一月效。小者半月效。
    【流气丸】治五积六聚。 瘕块癖留饮。以上之疾。皆系寒气客搏于肠胃之间。久而停留。变成诸疾。此药能消导滞气。通和阴阳。消旧饮。虽年高气弱。亦宜服之。
    木香 川茴香(焙) 红橘皮(去白) 菖蒲青皮(去白) 萝卜子(炒) 广术(炮) 槟榔补骨脂(炒) 神曲(炒) 枳壳(麸炒去穣) 荜澄茄缩砂 麦 曲(各一两。炒) 牵牛(炒。一两半)
    上为末。水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丸。细嚼白豆蔻仁一枚。白汤送下。食后。
    【广术溃坚汤】治中满腹胀。内有积块。坚硬如石。令人坐卧不安。
    半夏(泡七次) 黄连(各六分) 当归梢 浓朴黄芩(各五分) 广术 曲(各三分) 甘草(生。三分)益智仁(七分) 红花 橘皮(去白) 升麻(各二分)柴胡 泽泻 吴茱萸(各三分) 青皮(二分)
    上 咀。都作一服。水二盏。先浸药少时。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食前。忌酒湿面。如虚渴。加葛根(二分)
    治积要法
    许学士云。大抵治积。或以所恶者攻之。或以所喜者诱之。则易愈。如 砂、阿魏治肉积。神曲、麦 治酒积。水蛭、虻虫治血积。木香、槟榔治气积。牵牛、甘遂治水积。雄黄、腻粉治涎积。礞石、巴豆治食积。各从其类也。若用群队之药分其势。则难取效。须是认得分明是何积聚。兼见何证。然后增减酌量用药。不尔反有所损。要在临时通变也。
    养正积自除
    真定王君用。年一十九岁。病积。脐左连胁如覆杯。腹胀如鼓。多青络脉。喘不能卧。时值暑雨。加之自利完谷。日哺潮热。夜有盗汗。以危急来求。予往视之。脉得浮数。按之有力。谓病家曰。凡治积非有毒之剂攻之则不可。今脉虚弱如此。岂敢以常法治之。遂投分渗益胃之剂。数服而清便自调。杂以升降阴阳。进食和气。而腹大减。胃气稍平。间以削之。不月余良愈。先师尝曰。洁古老人有云。养正积自除。犹之满坐皆君子。纵有一小人。自无容地而出。今令真气实、胃气强、积自消矣。洁古之言。岂欺我哉。内经云。大积大聚。衰其大半而止。满实中有积气。大毒之剂尚不可过。况虚中有积者乎。此亦治积之一端也。邪正虚实。宜精审焉。
    腹中诸虫
    【乌梅丸】治脏寒蛔虫动作。上入膈中。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得食即呕。常自吐蛔。有此证候。谓之蛔厥。此药主之。又治久痢。
    乌梅(三百个) 黄柏(炙) 细辛(去苗) 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脐) 人参(去芦。各六两) 干姜(炮。十两) 当归(去芦。四两)蜀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用。四两) 黄连(去须。十六两)
    上异捣筛。合治之。以酒浸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令熟。用米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纳臼中。与炼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温米饮下。食前服。
    【化虫丸】
    鹤虱(去土) 槟榔 苦楝根(去浮皮) 胡粉(炒。各一两)白矾(枯。二钱半)
    上为末。水糊丸如麻子大。小儿疾病。多有诸虫。或因脏腑虚弱而动。或因食甘肥而动。其动即腹中疼痛发作。积聚往来上下。痛有休止。亦攻心痛则哭不休。合眼仰身扑手。心神闷乱。呕哕涎沫。或吐清水。四肢羸困。面色青黄。饮食虽进。不生肌肉。或寒或热。沉沉默默。不的知病之处。其虫不疗。则子母相生。无有休止。长一尺则能害人。一岁儿服五丸。温浆水入生油一两点。打匀下之。温米饮亦得。不拘时候。其虫细小者皆化为水。大者自下。
    【补金散】治诸般虫。
    鹤虱(生) 雷丸 定粉 锡灰(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三钱。空心食前。少油调下。又用猪肉一两。烧熟。糁药在上。细嚼亦得。每服药时。用鸡翎、甘遂末一钱。与前药一处服之。其虫自下矣。
    【雷金散】治诸虫。
    雷丸(末。八分) 郁金(末。七分) 黑牵牛(末。一钱半)
    上三件末。和匀。以生油调下三两匙。饭压之。
    【化虫散】取寸白虫。
    黄丹(半两炒) 锡灰(一两罗) 定粉(二两)
    上同研极细末。每服一钱。先烧猪肉五片。吃了后。以生油一口许调药服。至晚取下。妇人有胎不可服。李副统女子菊花年十三。一服取虫一抄。终身不发。
    诸湿肿满
    【沉香海金砂丸】治一切聚积。散脾湿肿胀、肚大、青筋、羸瘦恶证。
    沉香(二钱) 海金砂 轻粉(各一钱) 牵牛头末(一两)
    上为末。研独头蒜如泥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煎灯草汤送下。量虚实加减丸数。取利为验。大便利止后服。
    【海金砂散】治脾湿太过。遍身肿满不得卧。及腹胀如鼓。
    牵牛(半生半熟) 白术(各一两) 甘遂(半两) 海金砂(三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煎倒流水一盏调下。食前。待宣利。止后服。以上二方。系太医刘仲安传。用之累累获效如神尤速。故录于此。
    【续随子丸】治通身肿满。喘闷不快。
    人参 木香 汉防己 赤茯苓(面蒸)大槟榔 海金砂(各五钱。另研) 续随子(一两) 葶苈(四两。炒)
    上为末。枣肉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煎桑白皮汤送下。食前。
    【圣灵丹】 治脾肺有湿。喘满肿盛。小便赤涩。
    人参(去芦) 木香 汉防己 茯苓(寒食面煨)
    槟榔 木通(各二钱。炒) 苦葶苈(半两炒)
    上七味为末。枣肉和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桑白皮汤送下。食前。
    【赤茯苓丸】治脾湿太过。四肢肿满。腹胀喘逆。气不宣通。小便赤涩。
    木香(半两) 赤茯苓(二两。一方一两) 防己(二两) 苦葶苈(四两。炒)
    上为末。枣肉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桑白皮汤送下。食前。
    【人参葶苈丸】治一切水肿。及喘满不可当者。
    人参(一两。去芦) 苦葶苈(四两炒)
    上为末。枣肉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桑白皮汤送下。食前。
    【海藻散】治男子妇人通身虚肿。喘满闷不快。
    海藻 大戟 锦纹大黄 续随子(去壳。各一两)
    上锉碎。用好酒二盏。净碗内。浸一宿。取出晒干后用。
    白牵牛(头末一两。生用) 桂府滑石(半两) 甘遂(麸炒黄。一两) 肉豆蔻(一个)青皮(去白) 陈皮(去白。各半两)
    上共前药一处为细末。大人每服二钱。气实者三钱。平明冷茶清调下。至辰时取下水三二行。
    肿减五七分。隔二三日平明又一服。肿消忌盐鱼肉百日。
    ○小儿肿服一钱。五岁以下者半钱。妇人有孕不可服。
    【白丸子】治通身肿。及脾腹胀满。喘闷不快。小便赤涩。神效。
    轻粉(半钱) 桂府滑石(研炒) 粉霜(研细炒。各四钱) 砂(研炒)白丁香(杵如米。炒。真者) 寒水石(火烧。研细。各三钱)
    上先将轻粉、滑石二味研匀。用油纸裹了。却更和白面作饼。再裹合药。用桑柴火烧。以熟为度。取出。与前四味一处研匀。水浸。蒸饼搦干为丸。如绿豆大。第一日每服二丸。煎生姜汤送下。食前。一日三服。第二日三丸三服。第三日四丸一服。第四日五丸亦三服。如觉小便多时。肿渐减。便休服白丸子。如小便未多。更服一日。至两服加作六丸做一服。一日亦三服。肿消为效。如服药至第三日。觉牙缝内痒痛。口气恶。便用漱口药。
    黄连(去须) 贯众(各等分)
    上为散。每用一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入龙脑少许搅匀。温漱之。每日煎一钱漱口。如肿消。忌盐鱼肉、冷硬果食。只吃粥百日。永瘥。如脏腑秘涩气实人。先服治肿海藻散。此药亲用。救人甚多。神效。
    【除湿丹】治诸湿肿客搏。腰膝重痛。足胫浮肿。
    乳香(研) 没药(研。各一两) 牵牛头末(半两) 槟榔威灵仙 赤芍药 泽泻 葶苈甘遂(各二两) 大戟(炒。三两) 陈皮(去白。四两)
    上为末。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七八十丸。温水送下。食前。得更衣。止后服。如服药前后。忌酒二日。湿面两三日。食后。温淡粥补胃尤佳。
    【三花神佑丸】治中满腹胀。喘嗽淋 。一切水湿肿满。湿热肠垢沉积。变生疾病。久病不已。黄瘦困倦。血气壅滞不宣通。或风热燥郁。肢体麻痹。走注疼痛。风痰咳嗽。头目旋运。疟气不已。 瘕积聚。坚满痞闷。酒积食积。一切痰饮呕逆。湿热腹满实痛。并宜服之。
    轻粉(一钱) 大黄(一两。为末) 牵牛(二两) 芫花(醋拌炒)甘遂 大戟(各半两)
    上为末。滴水丸如小豆大。初服五丸。每服加五丸。温水送下。无时。日三服。加至快利后。
    却常服。病去为度。
    【十枣汤】治太阳中风下痢。呕逆短气。不恶寒。 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引胁下痛。兼下水肿腹胀。并酒食积肠垢积滞。 癖坚积。蓄热暴痛。疟气久不已。或表之正气与邪热。并甚于里。热极似阴。反寒战。表气入里。阳气极深。脉微而绝。并风热烦甚。结于下焦。大小便不通。实热腰痛。
    甘遂 芫花(慢火炒紫色。仲景与俗异。炒作熬。下凡言熬者同炒)大戟(各等分)
    上为末。水一大盏。枣十枚切开。煮取汁半盏。调半钱。人实更加一钱。量虚实加减。
    【葶苈木香丸】 治水气通身虚肿。
    人参 汉防己(各一两) 苦葶苈(炒。四两) 木香槟榔 木通 白茯苓(去皮。面裹煨。各一两)
    上为末。枣肉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水送下。食前。
    【木香通气丸】导滞宽膈。塌肿进食。
    南木香 茴香(各一两。炒) 槟榔(二两) 海金砂破故纸(炒) 陈皮(去白。各四两) 牵牛(半斤。半生半熟)
    上为末。清醋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熟水送下。食后。
    【神秘汤】治病患不得卧。卧则喘。水气逆行。上乘于肺。肺得水而浮。使气不通流。脉沉大。
    白茯苓(去皮) 木香(各半两) 桑白皮 紫苏叶橘皮(炒) 人参(各七钱)
    上 咀。水三升。入生姜七钱。煎至一升半。去渣。分作五服。食后。
    【消痞丸】治积湿热毒。甚者身体面目黄肿。心胁腹满。呕吐不能饮食。痿弱难以运动。
    咽嗌不利。肢体焦。眩悸膈热。坐卧不宁。心火有余而妄行。上为咳血、衄血。下为大小便血、肠风、痔漏。三焦壅滞 塞。热中消渴。传化失常。小儿疳积热。
    木香 官桂(各一分) 青黛 牵牛黄连 黄芩(各一两) 大黄 黄柏葛根 栀子 薄荷 藿香茴香(炒) 浓朴(各半两)
    上为末。滴水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水送下。食前。
    【无碍丸】治脾病横流。四肢肿满。
    木香(半两) 蓬莪术(炮) 京三棱(炮) 槟榔(生)
    郁李仁(汤泡去皮。各一两) 大腹皮(二两)
    上六味为末。炒麦 杵为粉。煮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送下。无时。
    【香苏散】治水气虚肿。小便赤涩。
    陈皮(去白。一两) 防己 木通 紫苏叶(各半两)
    上四味为末。每服二钱。水二盏。生姜三片。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前。
    【五皮饮】治他病瘥后。或久痢之后。身体面目四肢浮肿。小便不利。脉虚而大。此由脾肺虚弱。不能营运诸气。诸气不理。散漫于皮肤肌腠之间。故令肿满也。
    大腹皮 生姜皮 赤茯苓皮 桑白皮陈皮(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煎至八分。去渣。温服。无时。日二服。此方异于局方。载中藏经。
    【牡蛎泽泻散】治脾胃气虚。不能制纳肾水。水溢下焦。腰以下有肿也。
    ○金匮要略曰。腰以下有肿。当利小便。
    牡蛎(炒) 泽泻 蜀漆(洗去腥) 葶苈(炒)栝蒌根 商陆根 海藻(以上各等分)
    上七味异捣。筛为散。更入臼中制之。自饮和服方寸匕。小便利止。后服。
    内经云。咸味涌泄。牡蛎、泽泻、海藻之咸。以泻水气。湿淫于内。平以苦。佐以酸辛。以苦泻之。蜀漆、葶苈、商陆、栝蒌之酸辛与苦以导肿。利小便以散水。
    胃气为本
    至元戊寅五月间。霖淫积雨不止。鲁斋许平仲先生。时年五十有八。面目肢体净肿。大便溏多。腹胀肠鸣。时痛。饮食短少。命予治之。脉得弦细而缓。先生曰。年壮时多曾服牵牛大黄药。面目四肢。时有浮肿。今因阴雨。故大发。予曰。营运之气。出自中焦。中焦者、胃也。胃气弱不能布散水谷之气。荣养脏腑经络皮毛。气行而涩为浮肿。大便溏多而腹肿肠鸣。皆湿气胜也。四时五脏、皆以胃气为本。五脏有胃气。则和平而身安。若胃气虚弱。不能运动。滋养五脏。则五脏脉不和平。本脏之气盛者。其脉独见。轻则病甚。过则必死。故经曰。真脏之脉弦。无胃气则死。先生之疾。幸而未至于甚。尚可调补。人知服牵牛、大黄。为一时之快。不知其为终身之害也。遂用平胃散加白术、茯苓、草豆蔻仁。数服而肠胀、溏泻、肠鸣、时痛皆愈。饮食进。止有肢体浮肿。以导滞通经汤主之。良愈。
    【导滞通经汤】治脾湿有余。及气不宣通。面目手足浮肿。
    木香 白术 桑白皮 陈皮(各五钱)茯苓(去皮。一两)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空心食前。内经曰。湿淫所胜。平以甚热。以苦燥之。以淡泄之。陈皮苦温。理肺气。去气滞。故以为主。桑白皮甘寒。去肺中水气水肿胪胀。利水道。故以为佐。木香苦辛温。除肺中滞气。白术苦甘温。能除湿和中。以苦燥之。白茯苓甘平。能止渴、除湿利。小便。以淡泄之。故以为使也。
    黄胆论
    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即为满。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搏。食谷则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腹如水状不治。
    ○心下懊 而热不能食。时时欲吐。名曰酒疸。
    ○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心烦。小便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夫病酒黄胆者。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热。足下热。是其证也。
    ○酒黄胆者。或无热。静言了了。腹满欲吐。鼻燥其脉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
    ○酒疸心中热欲呕者。吐之即愈。
    ○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韭状。大便正黑。皮肤爪之不仁。其脉浮弱。虽黑微黄。故知之。
    ○师曰。病黄胆发热烦喘。胸满口燥者。以病发时火劫其汗。两热所得。然黄皆从湿得之。一身发热。面黄肚热。热则在里。当下之。
    ○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发黄也。
    ○腹胀满。面痿黄。躁不得睡。属黄家。
    ○师曰。黄胆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宜瘥。反剧为难治。
    ○又曰。疸而渴者。其疸难治。疸而不渴者。其疸可治。发于阴部。其人必呕。发于阳部。其人振寒发热也。
    【茵陈蒿汤】 治谷疸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
    茵陈蒿(六两) 大黄(三两) 栀子(十四个。擘)
    上三味 咀。水一斗二升。煮茵陈。减一半。纳二味。煮至三升。去渣。分温三服。小便利。
    溺如皂荚色汁。状正赤。壹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硝石矾石散】治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女劳疸也。得之膀胱急。小腹满。一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或时溏。此女劳之为病。非水也。腹满者难治。
    硝石 矾石(烧。各等分)
    上二味为末。以大麦面粥和。服方寸匕。日三服。病随大小便去。大便正黑。小便黄是其候。
    【栀子大黄汤】治酒黄胆心中懊 。或热痛。宜服此方主之。
    栀子(十四个擘) 枳实(五枚。炙) 豆豉(一升。绵裹) 大黄(一两)
    上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渣。分温三服。无时。
    【茵陈五苓散】治黄胆病。一本茵陈汤及五苓散。(五苓散。局方有)
    五苓散(五分) 茵陈蒿末(十分)
    上和匀。先食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大黄硝石汤】治黄病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表和里实。当下之。
    大黄 黄柏 硝石(各四两) 栀子(十四个。擘)
    上 咀。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渣。纳硝石。煮一升。顿服之。
    【黄连散】治黄胆大小便秘涩壅热。累效。
    川大黄(好醋拌炒) 黄连(各二两) 甘草(炙) 黄芩(各一两)
    上四味为末。每服二钱。食后温水调下。日三服。
    【 鼻瓜蒂散】治黄胆遍身如金色。此方累经效。
    瓜蒂(十四个) 母丁香(一个) 黍米(四十九个)
    上先将瓜蒂为细末。次入二味同碾。罗为末。每于夜卧。令病患先含水一口。两鼻孔内 入半字以下。吐了水便睡。至半夜或明日。取下黄水。旋用熟帛 了。直候取水定。便服前黄连散。病轻五日见效。重者半月取效。
    食劳疳黄
    【胆矾丸】 治男子妇人食劳食气。面黄虚肿。 癖气块。
    胆矾(无石者。三钱) 黄蜡(二两) 青州肥枣(五十个)
    上以沙锅或石器内。用头酷三升。先下胆矾。共枣子慢火熬半日。取出枣子去核。次下蜡二两。再慢火熬一二时辰如膏。入好蜡茶二两。同和为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茶清下。日三服。食后。如久年肠风痔疾。陈米饮下。日三服。一月见效。
    【枣矾丸】 治食劳黄、目黄、身黄者。
    皂矾(不以多少。沙锅子木炭烧通赤。用米醋内点之赤红)
    上为末。枣肉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后。生姜汤下。
    【五疳丸】治小儿疳瘦面黄。眼涩羞明。好吃泥土。乳食不消化。常服退黄化虫。
    绿矾(成块者。烧通赤取出。一两) 密陀僧(烧赤取出一两) 夜明沙(烧过。二两半)
    上为末。枣肉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温米饮下。量大小加减。日三服。不计时。
    【茯苓渗湿汤】治黄胆寒热呕吐。渴欲饮冷。身体面目俱黄。小便不利。全不食不得卧。
    茵陈(六分) 白茯苓(五分) 木猪苓 泽泻(各三分)黄连 黄芩(生) 栀子 汉防己白术 苍术 陈皮 青皮(各二分)
    上十二味 咀。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空心食前。
    谷疸治验
    完颜正卿丙寅二月间。因官事劳役。饮食不节。心火乘脾。脾气虚弱。又以恚怒。气逆伤肝。心下痞满。四肢困倦。身体麻木。次传身目俱黄。微见青色颜黑。心神烦乱。怔忡不安。兀兀欲吐。口生恶味。饮食迟化。时下完谷。小便癃闭而赤黑。辰巳间发热。日暮则止。至四月尤盛。其子以危急求予治之。具说其事。诊其脉浮而缓。金匮要略云。寸口脉浮为风。缓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趺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搏。食谷则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宜茯苓栀子茵陈汤主之。
    【茯苓栀子茵陈汤】
    茵陈叶(一钱) 伏苓(去皮。五分) 栀子仁 苍术(去皮炒)
    白术(各三钱) 黄芩(生六分) 黄连(去须) 枳实(麸炒)
    猪苓(去皮) 泽泻 陈皮 汉防己(各二分)青皮(去白一分)
    上十三味。 咀。作一服。用长流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前。一服减半。二服良愈。内经云。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又湿化于火。热反胜之。治以苦寒。以苦泄之。以淡渗之。以栀子、茵陈苦寒。能泻湿热而退其黄。故以为君。难经云。并主心下满。以黄连、枳实苦寒。泄心下痞满。肺主气。今热伤其气。故身体麻木。以黄芩苦寒。泻火补气。故以为臣。二术苦甘温。青皮苦辛温。能除胃中湿热。泄其壅滞。养其正气。汉防己苦寒。能去十二经留湿。泽泻咸平。茯苓、猪苓甘平。导膀胱中湿热利小便而去癃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