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石发大小便涩不通兼小便淋方一十六首

    论曰∶夫言大小便涩者,皆繇大肠虚,受邪气所致也。且腑有高下,而肺腑系在天上,中接土腑,名之大肠,为传导之腑也。有风气热结,即大便干涩而不通顺,或发痈肿,口鼻干燥,或肾腑有虚。则心肺俱热,使小便赤而涩也。或肾气虚热,膀胱不足,加之以渴饮,即小便淋涩,皆繇脏虚不能主其腑也,且形能受味,气能致精,气散则精虚,味益则体实,体实之人,筋骨有余,因劳精气,精气既衰,即招其病。故石气流入膀胱,作其淋疾,则非正石气而行,此肺遭热盛,传之于肾。肾为精竭,纯阴自孤,石气惧阴不入,便投其膀胱,膀胱受邪,遂成淋也,淋状合涩数赤热而痛,何以知之。涩至,故知肺传于子也,数至,为子被母逼,水急奔下也。热赤至,为心与石气相传也,痛至,为本脏自虚,客气冲击也。所以服石药者,藉其少滋味而助精气即神门之固,病邪不能入也,何以知因石虚竭,虚竭之人,其阴好怒,而交接难毕,其病名强中,或不交接,其精自流也,或为消利。为作消竭,皆由少恐变诸HT ,常以不虚不实于大肠。不寒不燥于腠理,能调神气,有何患乎。
    疗小便淋涩,少腹痛方。
    大黄 芍药 茯苓(各一两) 麻仁(四两研)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服之良。
    又方:桑螵蛸(二十枚熬) 黄芩(一两)
    上二味切,以水一升,煮取四合,顿服之。
    又疗热淋涩痛方。
    车前草 葵根(各切一升) 通草(三两) 芒硝(八分)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入芒硝,分服之。
    又疗血淋不绝方。
    鸡苏 竹叶(各一握) 葵子(末) 石膏(各八分碎) 蜀椒(末四分)
    上五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后,下葵末服之。
    又疗初患淋方。
    滑石(五两) 通草(二两) 石苇(拭去毛) 瞿麦(各三两) 芒硝(二两汤热下)冬葵子(二升)
    上六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服之,忌诸热物。
    又疗淋积年医不能愈,或十日五日一度发即可,时或频发不定方。
    冬葵子 滑石(各八分) 茯苓 芍药 子芩 蒲黄 芒硝(各六分) 石苇(去毛) 瞿麦(各五分) 陈橘皮(四分)
    上十味捣散,空腹煮,后饮子和服一方寸匕,加至二匕,以小便通利为度,忌如常法。
    下散饮子方
    桑白皮(六分) 白茅根(十分) 通草(八分) 甘草(四分炙) 滑石(十分)
    上五味捣散,煎汤服前散。
    又卒患淋方。
    取舡底青苔如鸡子大,以水一升煮服之。
    又主热淋方。
    白茅根(四斤切)
    上一味,以水一斗半,煮取五升,适寒温饮之,瘥止。
    又石淋状如碎沙石下者方。
    车前子(二斤以绢囊盛)
    上一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经宿空腹服之,即石下。
    又疗烦热,身体微肿,不能食饮,小便不利方。
    茯苓(三两) 甘草(炙) 栝蒌根 人参 黄芩 桂心 白术(各一两) 枳实(二两炙)
    上八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每服三合尽,即瘥,甚妙。
    又疗气上不得食,呕逆,大小便涩,气满烦闷,折热下气方。
    前胡 黄芩(各三两) 栀子 大黄(各一两) 甘草(炙) 茯苓 生姜(各二两) 杏仁(四十枚去尖皮碎)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服之,忌如常法。
    又疗热,小便数少如淋,葵子汤方。
    冬葵子(一升)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服之,忌如常法。
    又若大小便塞不通,或淋沥尿血,阴中疼痛,此是热气所致,先以冷物熨之小腹,又以热物熨,更互冷热,若小便数。亦是取冷所致,即暖将息也。
    疗发热体气昏昏,不痛不痒,小便赤涩方。
    生茅根五大斤,净洗择捣,绞取汁服之瘥。
    又若发热口干,小便涩方。
    取甘蔗去皮,尽足吃之,咽汁,若口痛,捣取汁服之。
    又方:取葳蕤五两,煮汁饮之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