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卷四 不分部位小疵

    此皆小症。不可紊乱于大毒之内。故另分之。
    无名肿毒
    无名肿毒者。以其随处而生。不按穴次。不可以命名也。皆由风邪寒热客于经络之所致。但其因风邪内作者。则无头无根。因气血相搏者。则有头有根。因风寒而成者。则肿坚而色白。风热毒而成者。则肿而色赤。治法有表症者散之。有里症者下之。外兼敷贴等药。总不外乎首卷肿疡之例。并宜参考。
    灸曲池穴甚效。(穴见首卷灸门)
    漏芦汤 治痈疽疔肿。不问阴阳初起者。及初溃红肿尚未消尽者。并湿烂疥疮等毒。
    漏芦(一钱五分) 紫花地丁 荆芥 当归 连翘 薄荷 白芷 升麻(各一钱) 麻黄(三钱)大黄(二钱) 生甘草(四分)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温服。盖衣取微汗。渣再煎温服。次日。麻黄用二钱。大黄用钱半。甘草用六分。温服。第三日则麻黄、大黄、甘草。各用一钱温服。如其红肿尚未消尽。照第三日方再三二服。无不愈者。是方也。如不欲汗。则麻黄少用。温服之。如大便不实及不欲下者。则少用大黄。不用亦可。随病上下。在食前食后服。
    如便毒。服利药。正气伤。皮浓未穿者。服此一汗。不砭而穿。
    飞腾神骏膏 治痈疽肿毒。瘰 鼠疮。
    麻黄(去节净用一斤) 杏仁(泡去皮尖砂钵内研如泥入水再研澄去浊脚) 防风(去芦四两) 地骨皮(去骨四两) 甘草(四两) 灯草(一大把) 黑铅(一块) 木鳖子肉(十四个) 头发(一大团洗净)
    共入大铜锅内。入水二桶。炭火煎。减半取汁。渣再煎二次。绢滤净。并一处。复将灯草、头发、黑铅、同汁煎至成膏。去此三味。再煎稠。收罐内。香甜。久贮不坏。每服三钱。热酒调服。随饮至醉为度。盖卧出汗。避风一日。次日食猪蹄补之。
    此方于初起时。及将溃时。服之神验。
    军门立效散 治痈疽诸毒。对口附骨疽等。
    皂角刺(三钱炒热入) 乳香(五七分炒香化再入) 天花粉(三钱) 甘草节(一寸长九个)川椒(三十粒)
    黄酒二钟。煎一钟。温服。未成者即散。已成者即溃。已溃者不宜服。一用
    皂刺(三钱) 乳香(七分) 花粉(一两) 甘草节(二钱)
    炒制如法。酒煎服。治红肿 痛便秘者。甚捷。
    壶公妙剂散 一切诸毒。乳痈便毒。筋骨疼痛。不问新久。悉皆神验。
    穿山甲(炒) 胡卢巴 槐花 黑丑(头末) 当归(等分)
    为末。每服五钱。用温酒调成块。挑入口内。随用温酒送下。随饮几杯。以助药力。
    荣卫返魂汤
    赤芍 木通 白芷 何首乌 枳壳 乌药 当归(各一钱) 小茴香(五分) 甘草(三分)
    水一钟。酒一钟。煎八分。温服。
    初起坚硬如石者。加川芎、麻黄、独活、葱头。水煎。热服出汗。胃寒生痰者。加半夏。郁热生痰者。加桔梗。久不愈。食少色痿者。凉药太过也。去木通。加当归。倍加陈皮、浓朴。甚者再加白豆蔻。肺痈肠痈内痈等症。倍加忍冬藤。此藤治内痈之神药也。补加大附子。利用酒大黄。隧痰失道。阳少阴多者。加升麻以除其寒。久溃无脓。时流薄血。壤肉如絮。 肉如突者宜之。外用枯矾、朴硝末。渗之。忌用刀针蚀药。
    老弱者。患于上部去木通。恐导虚下元。气血盛者减当归。多能生血。恐再结不已。泄泻者先服蜡矾丸。米汤下。泻止再服。腰痛经年不愈者。加萆 、玄胡索。脚气。加槟榔、木瓜、穿山甲。热痰咳嗽。加紫苏。疝气呕逆。加木香。
    此药救坏症。活死肌。弭患于未萌之前。拔毒于既愈之后。扶胃本而不伤元气。更不分经络。但漫肿坚硬不红不痛者。用之悉验。
    托里温经汤 治寒覆皮毛。郁遏经络。热伏荣中。不得伸越。聚毒肿痛。恶寒发热。或相引肢体疼痛者。
    麻黄 防风 苍术 白芷 升麻 葛根 人参 当归 白芍 甘草
    再服去麻黄、防风加牛蒡子、连翘。
    麻黄苦温。防风辛温。发散者也。升麻苦平。葛根甘平。专阳明解肌者也。血留则痛。归、芷辛温。破血散滞。湿盛则肿。苍术苦温。泻腠裹之邪。参、草甘温。白芍酸寒。调中托里。水煎热服。盖卧之。使阳气伸而汗出。其肿自消。去麻、防。加蒡、翘。其痛自止。
    加减栝蒌散 治内痈脑疽背腋诸毒。瘰 便毒。乳疽乳岩等症。未成者即消。已成者速溃。
    大栝蒌(一个子多者佳少者用二个杵烂) 当归(三钱) 没药(二钱) 乳香(一钱)甘草(三钱) 金银花(五钱) 生姜(五钱)
    用无灰酒二碗。煎一碗服。
    将溃者。加皂角刺五钱。
    乳痈脑疽。加蒲公英、土贝母各五钱。溃后用参、 补之。
    涤风散 熨风肿痛疼。
    羌活 防风 白芷 吴萸 细辛 官桂 芫花 当归 芍药(各五钱)
    为粗末。赤皮葱连须切碎半斤。用酽醋拌匀。炒热帛包。于疮上熨之。稍冷易之。以痛止为率。
    移险散
    南星 白芨 草乌 黄柏(各二两) 文蛤(炒一两)
    为末。调如糊。随血围匝如墙壁。可移险处就不险处。
    南星 白芨 白蔹 白芷 贝母(等分)
    水调。此药敷前围药之内。提起内毒。制之有理。
    葫芦化毒丹 治一切肿毒热疖。
    大黄 黄柏 远志(等分)
    为末。用猪胆汁和成锭。雄黄为衣。阴干。用时以米醋磨如墨。以鹅翎蘸药。频涂患处。
    醒肌膏 治肿毒恶疮。及风气肿疼。鹤膝风。冷湿痛腰痛脚气痛。妇人产后受风。经络冷痛。
    广胶(四两用葱姜取汁各一碗浸胶过宿文火煎胶化入) 硫黄(末一两) 草乌(末一两)葱粉(一两) 姜粉(一两) 煎成膏。再加蟾酥(一钱) 麝香(四分) 乳香(二钱) 没药(二钱)
    各末和匀。顿滚水内。刷绢帛上贴之。以热鞋底熨之。俟痛止。变麻木。则死肌活矣。
    一刷皮纸上。用时随大小剪贴熨之。宜与首卷牛胶蒸法参考。
    取姜葱粉法 葱姜各杵汁三二碗。薄铺瓷器内。晒干成粉。
    渗雪膏 治一切风热攻注头面。四肢肿痛。
    朴硝二升。于腊月中入新瓦罐内。冲热水令满。搅匀。挂 下。俟硝渗出罐外。陆续收之。用人乳调敷。
    瑞龙膏 敷一切肿毒。对口乳痈。便毒红肿 痛者。不问未成已成。悉验。
    鲜鲫鱼(大者一尾) 鲜山药(如鱼长一条去皮)
    先将鱼入石臼内杵烂。次入山药。再杵如泥。量加冰片。和匀摊敷肿处。绵纸盖之。黄酒润之。
    凡肿毒已成者。如纯阳症。则孔似峰窠。用贝叶膏贴之。日换七八次。善能止痛呼脓。生肌完口。更无粘连之苦。半阳半阴症者。则漫肿无头。微红微热。用绀珠膏贴周遭肿处。中留顶。涂玄珠膏。再以黑膏盖之。则余肿自消。脓从孔出。内服托裹之剂。纯阴症者。内服辛热大补之剂。外用神妙拔根方。以疏其毒。(以上诸方俱见首卷)
    丹毒
    丹毒者。为肌表忽然变赤如丹涂之状也。经曰。少阴司天。客胜则丹疹外发。及为丹 。然二症亦有红白干湿痒痛之殊。故用药则分表里补泻之异。如色赤而干。发热作痛者。为丹毒。属肝心之火。宜化斑解毒汤。色白而湿烂。流黄水。痒痛不时者。为风丹。属脾肺湿热。宜除湿胃苓汤。痒而搔之起块。成饼成片。皮色不变者。为冷膜。故天阴则剧。风中亦剧。晴暖则减。身暖则瘥。由风邪外袭。热郁于肌肤也。宜藿香正气散发之。外以枳壳煎汤浴之。忌用风药。
    再如丹毒。由胃气虚极致令虚火游行于外者。又宜补以降之。用人参五钱。当归、白术各一钱五分。水煎服之。
    又如女子十五岁而经脉未通者。多发丹疹。此由血有风热乘之也。治宜凉血。虚则补之。慎投风药。
    化斑解毒汤 治二焦风热上攻。致生火丹。延及遍身而作痒痛。
    玄参 知母 石膏 黄连 牛蒡子 人中黄 升麻 连翘(各一钱) 甘草(五分)
    水二钟。淡竹叶二十片。煎八分服。
    除湿胃苓汤 治脾肺湿热。致生火丹。作烂疼痛者。
    防风 苍术 白术 赤茯苓 陈皮 浓朴 猪苓 栀子 木通 泽泻 滑石(各一钱) 薄桂 甘草(各三分)
    水二钟。灯心二十根。煎八分服。
    藿香正气散 治冷膜。由风寒外袭者。
    藿香 白术 白芷 桔梗 紫苏 陈皮 半夏 大腹皮 茯苓 浓朴 甘草
    水二钟。生姜三片。红枣二个。煎八分服。
    芸薹菜方 治丹毒。
    芸薹菜子一两。黄酒一钟。和研。滤去渣。煎四五沸。温服之。
    一杵芸薹菜叶敷之。干者为末。水调敷之。
    柏叶散 治丹毒痒痛。并效。
    侧柏(炒黄) 黄柏 大黄(各五钱) 赤豆(三钱) 蚯蚓粪(韭菜田内者佳,五钱) 轻粉(三钱)
    为末。新汲水调敷。
    一捣大蒜浓涂之。干则易之。
    游风
    游风者。为肌肤倏然 赤肿痛。游走无定。由风热壅滞。荣卫不宣。则善行而数变矣。较之丹毒。只红肿起粟而不走。故与游风为异耳。其风热者。则色赤。宜小柴胡汤。加防风、连翘清之。内热甚者。紫雪散下之。肿势甚者。砭之。风寒者。则色白。宜荆防败毒散散之。再血热者。四物汤加柴胡、栀子、丹皮。胃虚者。补中益气汤。加防风、羌活。肝肾虚热者。宜加味逍遥散、六味地黄丸。以滋化源。则火自息。风自定。痒自止矣。误用祛风辛热之药。复伤元气。则容风内淫。血随火化。反为难治。赤肿游入腹者不治。宜与小儿赤游风门参考。
    有因过饮烧酒而得者。饮冷米醋一二杯即解。此又是似而非也。宜细辨之。
    荆防败毒散 补中益气汤 六味地黄丸(俱见首卷) 加味逍遥散 小柴胡汤(俱见瘰 门)
    瘾疹
    瘾疹者。生小粒靥于皮肤之中。憎寒发热。遍身瘙痒。经云。劳汗当风。薄为郁。乃痱痤。热微色赤。热甚色黑。由痰热在肺。治宜清肺降痰解表。如消毒饮子。有可下者。大柴胡汤。虚者补中益气汤。或总以加味羌活散治之。
    疹属少阴君火斑则无头 肿于外。属少阳相火。自吐自利。身温身凉者吉。忌敷凉药。首尾慎下。若便闭者。微利之。故凡瘾疹瘙痒。疙瘩丹毒等症。皆宜凉血润燥。如加味逍遥散。加味小柴胡汤。慎用风药。复伤元气。反致筋挛。若愈后肌生白屑。搔之如帛所隔者。气血虚也。十全大补汤。或灸曲池穴。(见灸门)
    加味羌活汤 治风寒暑湿外搏肌肤。发为瘾疹。憎寒发热。遍身瘙痒。或赤或白。甚则心迷闷乱。口苦咽干。
    羌活 前胡(各一两) 人参 桔梗 甘草(炙) 枳壳 川芎 天麻 茯苓(各五钱) 蝉蜕(去头)薄荷(各三钱)
    上为末。每服三四钱。生姜三片。水一钟。煎七分。去渣温服。
    羽液膏 治斑疹。风痒不止。
    白矾(五两) 童便(一升) 黄酒(三合)
    合煎如稀糊。以棉帛蘸药擦之。立消。
    补中益气汤 十全大补汤(俱见首卷) 加味小柴胡汤 加味逍遥散(俱见瘰 门)
    诸疮痛痒
    诸疮痛痒。皆属于火。又云。风盛则痒。盖为风者。火之标也。凡风热客于皮肤。作痒起粟者。治宜疏风。如换肌丸、苦参丸等。若风热内淫。血虚作痒者。又当凉血润燥。如逍遥散、柴胡汤之类也。
    神仙换肌丸 治皮肤风热。如蚤虱叮咬。痒不可忍者。
    蝉蜕(焙) 僵蚕(焙) 防风 片芩(酒炒) 何首乌(各一两) 栀子(酒炒八钱)白芷(八钱) 荆穗(七钱) 羌活(七钱) 地肤子(五钱)
    上为末。酒糊为丸。绿豆大。每服三二十丸。茶清送下。
    苦参丸 治风疹遍身。痒痛难忍。涎多不寐者。
    苦参一两为末。用皂角二两。水一升。揉滤取汁。石器煎成膏。和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水送下。
    四生丸 治浑身麻痒。或麻痹不仁。或生斑疹。或外 血风顽疮。骨节痛不能履。
    地龙(去土) 僵蚕(炒) 白附子 五灵脂 草乌(去皮尖炮等分)
    为末。米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茶清送下。
    二味消毒散 治遍身起瘰作痒。用此干擦之。自止。
    明矾(一两) 雄黄(五分) 共为末。
    遍身痒如虫行者。用盐一斗。水一石。煎七斗。澄清洗之。三五次愈。
    用茵陈汤煎汁洗之。
    加味通圣散 治风饼风丹作痒。
    防风 川芎 当归 白芍 白术 甘草 连翘 薄荷 栀子 桔梗 麻黄 石膏 滑石 荆芥 黄芩 朴硝 大黄 蝉蜕 枳壳
    用水二钟。煎八分。热服。
    一用鹿角磨酒热服。煎凤仙花科洗之。
    蛇床子汤 野狼毒膏(俱见肾囊风) 三因四生散(见肾藏风疮) 羽液膏(见瘾疹)
    诸痛之为症也。有各门之所未备。其立方也。有各门之所未载。今汇之于一。以便采用。庶无遗失。
    苍术复煎散 治寒湿相合。脑痛恶寒。心烦腹闷。脉沉而迟。项背腰脊髀骨胫膝等痛。
    苍术(四两水二碗煎二钟去渣入) 黄柏(三钱) 羌活 柴胡 升麻 本 白术 泽泻(各五分)红花(少许)
    再煎至二钟服。
    蠲痛无忧散 治一切肿毒痛。筋骨痛头风痛。风寒湿痹。遍身疼痛。脚气痛风。及大麻风等症。
    苍术(米泔水浸焙) 半夏(姜汁浸焙) 穿山甲(陈土炒) 川乌(黑豆酒煮去皮尖) 草乌(生姜汁煮) 苦食(麻油 浮)当归(酒洗) 甘草(各二两) 麻黄(三两) 威灵仙(一两) 闹羊花(醋浸炒黄色四两)
    各制为末。和匀。每服五七分至一钱。无灰酒调服。再饮以醉为度。盖卧出汗。立验。避风。
    寻痛丸 治遍身走注疼痛。并一切肿毒疼痛。
    五灵脂 草乌(炮) 杏仁(各一两) 沉香 木香(各五钱) 麝香(一钱)
    上为末。酒糊为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黄酒送下。如治肿毒。杏仁易桃仁。沉、木易乳、没。各等分。烧酒下。
    桑皮饮 治皮肤痛不可以手按者。
    桑白皮(二钱) 干葛 柴胡 黄芩 玄参(各一钱) 地骨皮 天门冬 麦门冬(各一钱五分) 木通 甘草(各五分)
    用水二钟。生姜三片。葱头一个。煎一钟。热服。出微汗。
    槐花散 治皮肤痛。虽苍蝇飞上即痛者。
    槐花(炒)
    为末。每服三钱。温黄酒调服。
    鱼鳔散 治遍身酸软作痛者。腰痛。
    鱼鳔(四两香油 黄)
    为末。每服五钱。温黄酒送下。
    威灵仙桂汤 治产后经风。痛不可忍。并痢后风。
    威灵仙 肉桂 木香 乳香 没药(各二钱)
    水二钟。煎八分服。
    六合散 治一切腰疼。
    羌活 独活 大茴香 小茴香 杜仲 当归(各二钱)
    用黄酒一碗浸。露一宿。次早空心去渣温服。立愈。
    一用红姑娘一个。炙干令焦为末。黄酒下。
    鹅实散 治胁痛疝气痛。
    鹅眼枳实(焙) 小茴香(炒)
    各为末。等分和匀。每服二钱。用小黑豆同艾叶炒热。冲黄酒于内。去渣。调前末药。食前服之。立止。
    不龟手膏 治冬月手背裂痛。
    猪脂油(四两入) 白蜡(二两溶化离火加) 白芷 升麻(一钱) 猪牙皂(一钱) 丁香(五分) 麝香(二分)
    为细末。入前油蜡内和匀。先用葱汤洗手净。拭干。烘手热。取前膏一块。于手心内搓之。令手掌油润去药。则只手于火上烘之搓之。以油干为度。则裂痛立愈。更且滋润肌肤。胜裂口药多矣。
    大麻疯疠疯
    大麻疯疠疯也。由水枯火盛。秉天地肃杀之气所致。形虽见于皮毛。疯毒积于脏腑。上而下者为顺。下而上者为逆。渐来可治。顿发难医。必先麻木不仁。次发红斑。再次浮肿破烂无脓。再久之。热湿生虫。攻蛀脏腑。如虫蚀肝则眉落。虫蚀心则目损。虫蚀脾则唇反。虫蚀肺则声嘶。虫蚀肾则耳鸣足底穿。为之五败。又皮死麻木不仁。肉死割截不痛。血死内溃成疮。筋死指节脱落。骨死鼻梁崩塌。为之五不治。夫疯之中人也。必从虚入。故须绝情欲。必壅滞经络。故须食清淡。必先麻痹。故须用疏通。如麻黄、桂枝之类是也。今则初以绀珠丹汗之次以芦荟丸清热杀虫。通用神应养真丹加白花蛇等分。久服可愈。然诸痹诸疮。不得舍六味丸、八味丸、六君子汤、十全大补汤、补中益气汤等。以培补之。
    再造丹 治大麻疯。
    生漆、松香各半斤。和匀。盛瓦盆内。入大蟹七只。如小者倍之。此盆一个。埋半截于土内。日晒之。以柳枝搅之。夜则盖之。二十一日。俱化成水。取起听用。
    雄黄(半斤飞七次) 蛇蜕(七条) 川乌 草乌(俱姜汁浸泡) 人参 天麻(各二两)
    上为末。用蟹漆汁为丸。听用。
    初用麻黄、苏叶各半斤。防风、荆芥各四两。煎汤一桶。沐浴浸洗。换新衣服。丸药三钱。黄酒送下。再饮至醉。盖卧出汗。汗干脱去衣。于空地焚之。另换新衣。至午再服三钱。酒下至醉。用夏枯草蒸热。铺席下卧之。不取汗。次日。沐浴服药至醉。铺夏枯草卧。照前。将旧衣旧草取出焚之。如此七日。其病尽出。
    如豆如疮。再服一七。疮俱脱壳。五七日全瘥。真至圣药也。终身忌螃蟹并狗肉。
    再造散 治大麻疯。眉落脚烂底穿者。
    苦参(八两半油炒) 干漆(一两) 甘草(五钱) 穿山甲(炒二两)
    上为末。每服五分。用鲜蟹二只。杵烂取汁。加酒调服。日进二服。至十日。则长肉生眉。
    梧桐叶散
    臭梧桐叶同卷的。阴干为末。初服七分。每日加一分。至钱四分为率。又每日退一分。至七分为率。俱用无灰酒调服。避风。初一服则小便如油。至四服浑身骨响。至八服汗出如泉冷。至十二服麻木处有红点。则知痛痒。至十五日发斑如云片。以瓷锋砭出黑血。仍用梧桐叶末掺之愈。忌食盐、酱、母猪、牛、羊、烧酒、面食、房劳。一切发物。
    白茅藤酒 治大麻疯。并三十六种疯。
    白茅藤根于石臼内杵粉。每用粉四两。糯米一斗。蒸饭做酒。或每酒一升。用药三两煮服。以醉为度。
    何首乌酒
    何首乌(四两) 生地 熟地 归身 归尾 穿山甲 虾蟆(各一两) 川乌 草乌 五加皮 松针 侧柏(各四钱)
    用黄酒一斗。同入 内。封固。重汤煮三炷香。埋暗七日。时时服之。令醺醺然。作汗。避风。
    加减地黄丸 治大麻疯将愈。服此以培元气。
    熟地(四两) 山药 山萸 茯苓 丹皮 五加皮 杜仲 牛膝 金银花 远志(各二两)猪肾(四个) 紫河车(一具)
    共末。炼蜜为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淡盐汤送下。
    绀珠丹(见肿疡) 芦荟丸(见疳疮) 神应养真丹(见股部)
    癞疯
    癞疯亦由犯肃杀之气所致。有乌癞、白癞之殊。盖乌者皮毛变黑。痒如虫行。或如瘾疹结核。手足顽麻。针刺不痛。脚如拘。肘如缚。眼见物如垂丝。心常恐怖。言语及食时出气而鸣。若白者皮色变白。四肢顽疼。肉如针刺。手足缓纵。背膂拘急。鼻生息肉。瞳生白沫。目暗声嘶。身热心烦为异耳。
     膏丸 治癞疯作痒。及瘫痪。
    草杵汁煎膏。和 草末为丸。每服三钱。黄酒送下。老弱者用人参、苏木煎膏。量用数匙。和酒送丸药。
    松漆丸 治癞疯、麻疯、紫云疯。
    漆树头(瓦焙四两) 松节(醋炒九次一两五钱) 皂角刺(烧酒炒九次一两)
    各为末。和匀。酒糊丸胡椒大。每服钱许。早晚二服。茶清送下。七日见效。药尽自愈。
    二圣不老丹 治癞疯麻疯。眉发脱落。
    侧柏叶(酒浸九蒸晒) 白松香(煮炼九次等分)
    上为末。炼蜜为丸梧子大。每服二钱。每日三服。蜜汤送下。
    大黑神膏 治诸癞。遍身生疮及多脓血。
    川乌 川芎 升麻 防己 黄柏 黄连 藜芦(各五钱) 巴豆 杏仁(各十四粒) 乱发(鸡子大一团) 猪脂(二斤煎药溶化为度去渣) 雄黄 雌黄 胡粉 白矾(各末五钱) 松脂(鸡子大一团)
    上为末。入油内搅匀。收瓷器内。先以热盐汤洗净。次搽药。日三次。勿令入口。
    搜风顺气丸 治三十六种疯。七十二般气。疯气脚气。恶疮下注。上热下虚。腰腿疼痛。四肢无力。一应男妇老幼。不问虚实。并宜常服。润三焦。和五脏。调肠胃。除风湿。疗瘫痪。言语謇涩。理肠风。便血除根。
    大黄(酒浸九蒸晒五两) 火麻仁(微火焙去壳) 独活 郁李仁(滚水浸去皮) 枳壳(麸炒)槟榔 车前子(酒炒) 菟丝子(酒煮) 山药 牛膝(酒浸) 山茱萸(去核酒浸各二两加) 羌活(一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茶酒任下。早晚各一服。
    疡疯
    疡疯。生于颈项胸腋之间。其色紫而点点相连。且无痛痒。若白驳疯。形如云片为异耳。
    威灵仙散 治癜疯囊疯。紫云疯头疯。历节疯破伤疯。皮肤疯痒。有疥癣瘰 肿毒。
    威灵仙(酒拌九蒸九晒)
    为末。每服二钱。酒下。或米糊为丸服。惟忌茶面。
    松漆丸 膏丸 搜风顺气丸(俱见癞疯)
    白驳疯
    白驳疯。生于颈面。延及遍体。其色驳白。亦无痛痒。形如云片。宜先刮患处至燥痛。取鳗鱼脂敷之。三上自效。内服浮萍丸、苍耳膏等。或可奏效。
    浮萍丸 治一切疯。麻疯、头疯、癜疯、疯疹。此药味辛气寒。轻清入肺。达肤出汗。与麻黄同功。
    浮萍(取紫背大者置篾垫上安水盆上晒干)
    为末。炼蜜为丸弹子大。用豆淋酒下。
    豆淋酒法 黑豆半升。炒烟起。冲入好酒三升。浸一周时。去豆取酒。送药。
    苍耳膏 治诸疯疯湿。四肢拘挛。一切疮疹。
    苍耳鲜者。连根带叶。取五七十斤。洗净切碎。入大锅内。煮烂取汁。绢滤过。再熬成膏。瓷罐盛之。用时以桑木匙挑一匙于口内噙之。然后用黄酒送下。有回生之功。服后。于有疯处出小疮如豆粒。此疯毒出也。刺破出汁尽。自愈。
    癜疯
    癜疯。俗名汗斑也。紫因血滞。白因气滞。皆由热体被疯湿所侵。留于腠理。搔之起皮而不痛。此从外来。治宜汗之。如绀珠丹、松漆丸、浮萍、苍耳之类。再灸夹白穴。擦八葳灵散。自当获效。非若白驳疯之难疗也。
    八威灵散 治擦紫白癜疯。
    大附子(一钱) 川乌 草乌(各一钱) 雄黄 朱砂(各五分) 红砒(四分) 硫黄(三分)麝香(二分)
    共为细末。用鸡子清调稀。浆小麻布手巾二条。阴干。用河水、姜汁。米醋三味。和一处。以药手巾蘸湿擦患处。待行动汗出时擦之。夏月治尤佳。
    灸夹白穴法 先以墨涂两乳头。次令两手直伸夹之。染黑处是穴。灸二七壮。或针刺出血。亦愈。
    浮萍茯苓丸 治紫白癜疯。
    浮萍(一) 茯苓(半)
    上为末。炼蜜为丸。梧子大。每服三二钱。黄酒下。
    绀珠丹(见肿疡) 松漆丸(见癞疯) 苍耳膏(见白驳疯)
    诸疮
    诸疮者以其随处而生。不按穴次。不可以命名也。经云。诸疮痛痒。皆属心火。诸湿肿满。皆属脾土。是中湿热相合。溃败肌肤而成疮也。然有浅深表裹之异。治有汗下补泻之宜。如疮在皮肤者。则当因其轻而扬之。汗之浴之。以散肤腠之邪。外以杀虫润燥等药敷之。疮在肌肉者。则当因其重而减之。清之凉之。以泻经络之热。外以化脓生肌等膏 之。疮在巅顶者。则当因其上而射之。用寒凉药以酒浸之灸之。更以风药升而上之。外以杀虫解热等药敷之。明些三者。其于治疮。思过半矣。
    救苦黄 散 治一切恶疮。端午日合尤佳。
    黄 当归 芍药天花粉 甘草(各一两五钱) 金银花(二两) 栝蒌(一对) 熟地(量用)皂角刺(为引)
    上为粗末。瓷罐密收之。每服五钱。用无灰酒一升。或酒、水各半。入瓶内。封口。重汤煮。药气透出为度。取出澄清饮之。
    洗诸疮药方
    二两枯矾四两椒。半斤野菊一斤硝。七分分开煎数滚。一日一换洗三遭。淫湿疥癞顽 癣。脓血风疮一概抛。
    一用苦参、大腹皮水煎洗。
    碧螺膏 贝叶膏(俱见首卷)
    翻花疮
    翻花疮疮口内肉突出翻如菌翻如蕈也。且无痛苦。由溃疡血燥生风所致。损流鲜血。久则虚人。治宜滋肝补血。益气培元。如逍遥散、归脾汤之类。外掺贵金散。或乌梅 灰敷之。或马齿苋 灰。猪脂调敷。甚者用铜绿铅粉等分。香油调敷。
    一人患穿踝疽。形翻突如剖破石榴。但其色红而不艳。余以银针于肉珠上遍刺之。流紫黑血。共约碗许。随以玄珠膏涂之。黑膏盖之。次日缩小大半。又如前刺。三日三刺。消完。方露疮口。内服大补汤丸以培元气。外掺生肌药方能收口。
    逍遥散 归脾汤 贵金散(俱见瘰 门) 玄珠膏 生肌散 贝叶膏(俱见首卷)
    疥
    疥者微疾也。亦从脏腑而生。然必先出于手。何则。疥云。吾不根而生。不母而成。禀阴阳气育。湿热化形。盖手掌乃太阴湿土所主。手心属太阳相火所司。此无情而化有情。如腐草为萤。朽麦为蝶之意也。其形有五。如多痒少痛为虫疥。属肝。宜芦荟丸。火郁者逍遥散。 赤细粒为砂疥。属心。宜凉膈散、犀角饮子。久则酒蒸黄连丸。黄泡胀痛为湿疥。即脓疥。属脾。宜苍术膏、升麻和气饮。脓清色淡不肿为水疥。属肾。宜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散。碎粒抓之起皮为干疥。属肺。宜搜风顺气丸。久则天门冬膏蜜汤下。
    诸疥宜灸曲池穴、间使穴各二七壮。
    疥生于头面胸背者。气血虚也。十全大补汤。加金银花、何首乌、牛蒡子。则胸背之疮先愈。便利热汤。脾肺虚热也。竹叶黄 汤。饮冷作痛。脾热也。清热消毒饮。体倦食少。脾虚也。补中益气汤。晡热内热及寒热者。肝虚也。加味逍遥散。六味地黄丸。盗汗少寐。脾郁也。加味归脾汤、逍遥散、地黄丸。发热盗汗。肾虚也。六味地黄丸。
    犀角饮子 治心经细粒砂疥。
    犀角屑 石菖蒲 木通 玄参 赤芍 甘菊花 甘草 赤小豆(炒)
    用水二钟。生姜三片。煎八分服。
    酒蒸黄连丸 治砂疥。
    黄连(十二两用黄酒五钟煮干)
    为末。米糊为丸梧子大。每服二钱。滚白水下。
    苍术膏 治脓湿疥。
    南苍术十斤。切片。砂锅内水煮。减半取汁。再加水煮如前。以术无味为度。并汁一处。用小锅再煎。如干一寸。加汁一寸。煎成膏。加蜜四两。空心滚白汤调服。
    升麻和气饮 治脓疥。及热肿胀痛大便闭者。
    升麻 葛根 苍术 桔梗(各一钱五分) 陈皮 枳壳 茯苓 白芷 当归 赤芍(各一钱)干姜 甘草(各五分) 大黄(量用) 生姜(三片)
    水煎。食远热服。
    加味补中益气汤 治脓疥而无完肤者。
    黄 (二钱) 人参 白术 当归(各一钱五分) 粉草(一钱炙) 陈皮(七分) 柴胡 升麻(各五分) 苍术(一钱) 防风 玄参(各八分) 黄连 黄芩 黄柏(各五分)
    水二钟。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八分。食远温服。
    凉血四物汤 治脓疥。寒热肿胀作痛者。血虚也。
    当归 川芎 赤芍 生地 苏木 连翘 黄连 防风(各一钱) 甘草(五分)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黄 化毒汤 治干疥瘙痒。见血无脓者。
    黄 (生五钱) 连翘(二钱) 防风 当归 何首乌 白蒺藜(各一钱)
    水煎服。能化毒生脓。如日久不干。再加白术二钱。茯苓一钱以燥之。
    苍术汤 熏洗脓窠等疥。
    南苍术片一斤。水一锅。煎至八分。去渣取汁。浸洗久之。次取渣。置炭火于斗内。加术于火上焚之。以手架斗上熏之。上以绵帛盖之。勿令泄气立验。
    熏疥方
    核桃(一个油者更佳劈两半取仁加) 胶枣肉(一个) 水银(二分)
    研匀。入壳内。合口。糊纸条封缝二层。用时。取红炭置炉内。将药桃安火上。不住拨转。令桃壳遍黑。火将入内时。将炉入被内。令患者曲膝驾被熏之。以绢帛护阴囊。塞被头。露头面。候烟尽取出。次日其疥更盛。由内毒尽发于外也。避风二日。照前再熏一个。则疮结痂络续脱愈。至重者不过三个。
    熏疥饼子
    银朱(三钱) 桑木炭(五钱) 红枣肉(二十一个)
    共捣如泥。分六丸。晒干。每用一丸。熏被。
    又方 水银(一钱) 芸香(一两) 红枣肉(十个) 细茶末(一钱)
    共研匀。分六饼。每早用炉盛炭火。入药一饼熏被。至晚去炉卧之。三日三饼。十日全愈。如无芸香。好安息香二十枝代之。
    合掌丸
    大风子肉(六钱) 油核桃肉(六钱) 水银(四钱) 天麻子肉(二十粒) 番打麻末(一钱)樟脑(六钱) 枯矾(一钱) 细茶(末二钱) 麝香(一分) 苦食(生用四个研末)
    共捣为丸。弹子大。搽如常法。如疥多。取一二丸入滚水内化开。用绢帛蘸洗三二次。甚佳。
    疥灵丹 治五疥八癣。经久不愈者。
    大风子肉(一两五钱) 油核桃仁(二十个) 杏仁(二两) 川椒(末五钱) 木鳖子肉(一两五钱)水银(五钱) 樟脑(七钱) 枯矾(五钱) 猪脂油(一块)
    共捣千杵如泥。听用。须搔破搽之。
    臭灵丹 搽干疥立效。如脓疥挑破搽之。微痛。三次愈。
    硫黄(末一两) 油核桃(一两) 水银(一钱) 生猪脂油(一两)
    捣匀任用。
    乌头黄烂疮
    雷丸(二十一个) 大风子(五个) 杏仁(五个) 蛇床子(二钱) 硫黄(一钱) 蒲黄 川椒 枯矾(各一钱)
    上为末。用猪胆汁调敷。
    硫黄锭子 治一切疥癣及坐板等疮。
    硫黄(溶化碎醋内九次每用一两配) 白矿(五分) 樟脑(一钱) 黑铅(一钱化投入) 水银(一钱)
    共研匀。欲红色。加朱砂一钱。欲黑色。加百草霜一钱。再研匀。火化倾入铜盆内成片。以刀界成块。收用。用时取一块。以香油磨浓涂之。
    制衣法 治小儿遍体生疮。
    真地沥青化涂旧绢衣上。与儿穿之。次日虫出。别以油衣换之。以虫尽为度。
    煮衣法
    阿魏(二钱) 川椒(三钱) 苦参 甘草节 荆芥穗(各五钱)
    入绢袋内。水煮数十滚。取小儿着体衣入内浸之。阴干着之。三日一换。
    一用 本煎汤。浴儿浣衣。
    解熏药砒药等毒法 凡中是毒。则阴囊肿胀裂痛。不可忍者。用黄泥水洗之涂之。
    一用鸡子清一个。加香油三分之一。打百十下。令匀。以鹅翎蘸扫患处。其冷如冰。其痛立止。及治汤火伤、火药伤。多制涂之。神妙莫测。诸药不及此。
    芦荟丸(见疳疮门) 加味归脾汤 逍遥散(见瘰 门) 凉膈散(见咽喉门) 搜风顺气丸(见癞疯门)六味地黄丸 十全大补汤 竹叶黄 汤 清热消毒散 补中益气汤(俱见主治诸方门)
    癣
    癣发于肺之疯毒。若疥则属于脾之湿热矣。总不外乎风热湿虫四者相合而成。其形有六。搔之起屑者为干癣。有汁水者为湿癣。不知痛痒者为风癣。即顽癣。坚浓如牛领之皮者为牛皮癣。白点相连者为马皮癣。轮廓全无纵横不定者为刀癣。戴院使云。疮有恶疮。癣有顽癣。疥有疥痨。 肤烦扰。不当专用外敷。必须内宣其毒。方可除根。然体虚者。忌投风燥之药。复伤元气。如发痒时。勿以指搔。取苎麻线绷紧。于痒处刮之。虽破而血出。无妨。常用此法则虫随线下。取虫净。癣自愈矣。诚勿药之奇方也。或发痒时。用针刺百余下。出尽毒血。随用盐汤浸洗。内服表散之药。出汗除根。经云。湿淫于内。其血不可不砭。至于敷抹之药。如芍药、藜芦。或草乌、白芨。或甘草、芫花。每用一反。加轻粉、儿茶酒调。搽之如扫。世称川槿皮癣之圣药也。且难得真者。须用露水磨涂。今人用泉水。故多罔效。诸癣宜灸间使穴。
    吹花癣生于面。初起 作痒。渐成细疮。女子多有之。由风热积郁。久之恐变风症。治宜清心火。除肺风。外以羽白散搽之。
    逸风疮生则遍身作痒。状如癣疥。此由风气逸于皮肤也。治宜汗之。久之恐变风癞风癣。
    复煎散
    当归 川芎 生地 玄参 羌活 荆穗(各一钱) 葱白(三根) 淡豆豉(五六十粒)
    共一剂。外用浮萍四两。水煎汤二碗。去渣入药。再煎至一碗。热服出汗。避风。
    清热消风散
    苦参(酒浸九蒸晒炒黄二钱) 金银花 蝉蜕(去翅足土炒) 全蝎(土炒) 皂角刺 猪牙皂 荆芥穗防风(各一钱) 葱白(七根)
    水、酒各一钟。煎一钟。热服。忌发物。
    加味八珍汤 治风癣痒如虫行。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地 防风 白芷 僵蚕 白藓皮 桂枝(少用)麻黄(少用)
    葱白三根。生姜二片。水二钟。煎八分。服。有虫者兼服蜡矾丸。
    乌术丸 治诸癣久不愈者。
    苍术(八两为末用生姜十二两取汁加童便拌术晒) 当归(二两) 草乌(四两为末用葱白四两取汁拌乌成饼阴干) 白芷(四两)
    共为末。酒打糊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酒水任下。
    四圣不老丹 血燥者宜此。再兼服六味地黄丸。
    松香(为末水煮香沉为度倾入冷水内如式七次用十两) 茯苓 甘菊 柏子仁(各四两)
    共为末。炼蜜为丸。梧子大。每服八十丸。空心盐汤下。或酒下。
    二合丸 治身面一切恶癣。
    苦参(酒浸炒净末八两) 白蒺藜(去刺酒泡炒黄净末四两) 黑丑(炒取头末二两)
    共一处和匀。外用皂角一斤。去皮弦。用河水浸揉取浓汁。砂锅内煎成膏。和药为丸。或少加蜂蜜。梧子大。每服二钱。酒水任下。
    洗癣方
    藜芦 苦参(各二两五钱) 草乌 皮硝 槐枝(各三钱)
    水八碗。煎六碗。去渣。再入
    雄黄(末) 雌黄(末各一钱五分)
    先熏后洗。以不痒为度。少时再洗。数次可愈。
    又歌云。苦参铁线透骨草。椒艾川乌茶叶帮。地骨七椿俱半两。蛤硝三倍水煎汤。
    蜀契花洗方
    回回骨契根茎枝叶俱用。或又鲜或干。取三二棵。切碎。水煎。露一宿。煎热熏洗。
    白朱砂散 治顽癣并鹅掌风。
    朱砂 雄黄 象皮( ) 硼砂(各一钱) 蟾酥(五分) 白朱砂( 二钱)
    上为细末。用真生桐油调搽患处。以火烘之。痒止为度。遍身顽癣如癞者。烧猪粪熏之烘之。鹅掌疯烧鸽粪熏之烘之。
    半橘元青露 治一切癣。
    陈皮(二钱) 元青(三十个即斑蝥也) 烧酒(半斤)
    共入瓶内。浸二七日。取汁搽癣上。频涂勿令干。以患处觉热痛为则。随起白泡。破流清水。水净结薄皮。三二日脱愈。甚者三二次。除根不发。
    马蹄膏 治一切癣。
    白马蹄( 存性) 为末。预取马齿苋杵烂。加水煎成膏。调前末搽之。
    一用鲜丝瓜叶于患处擦之。
    羽白散 治面上吹花癣并钱癣。
    白矾(半生半熟) 为末。黄酒调化。以鹅翎蘸扫患处。
    甚者。枯矾末(二两) 朝脑(一钱)为末。醋调敷。
    一用葛条烧灰存性为末。灯窝油调敷。一先抓破。取谷树汁搽之。
    痤
    痤者疮疖也。大如酸枣。赤肿而有脓血。宜羊角散服之。葫芦化毒丹涂之。
    羊角散 治痤及 毒赤斑。
    羊角连内骨烧存性为末。每服三钱。黄酒调服。
    葫芦化毒丹(见肿毒门)
    痱
    痱者先如水泡作痒。次变脓泡作疼。经云。汗出见风。乃生痤痱。由肺热脾湿所致。宜凉血消风散。
    凉血消风散 治热疮痱子。疮疥瘾疹赤斑。
    当归 生地 知母 石膏 苦参 牛蒡子 蝉蜕 胡麻 防风 荆芥 苍术(各一钱) 木通 甘草(各五分)
    水二钟。煎八分服。
    洗药白金散
    虎杖 豌豆 甘草(各四五钱)
    水煎淋洗水冷拭干。以滑石粉掺之令遍。次日即验。
    枣叶可煎洗。朴硝可冲洗。
    鹅黄散 痤痱作痒抓之损。后作痛者。
    绿豆粉(一两) 滑石(五钱) 黄柏(三钱) 轻粉(二线) 为末扑之。
    状如麻豆。搔之成疮
    者状如麻豆。搔之成疮。由汗出见风所致。宜秦艽汤、黑龙丸服之。二参汤洗之。
    秦艽汤 治 。
    秦艽(一钱五分) 麻黄 防风 升麻 枳壳 犀角(镑) 牛蒡子 黄芩 玄参 甘草(各一钱)
    水二钟。煎八分。
    黑龙丸 治 。上攻头面者。
    京墨 羌活 薄荷叶 蔓荆子 独活(各一两) 川芎 甘草(炙) 荆芥穗 防风 南星(姜制)草乌(生) 僵蚕(炒) 白芷 白附子(炮) 栀子 川乌(炮去皮各一两)
    上为末。炼蜜丸。一钱重。每用一丸。细嚼。茶酒任下。
    洗药二参汤 洗。
    丹参 苦参(各四两) 蛇床子(生三两)
    水一斗。煎七升。去渣熏洗。
    二味消毒散(见首卷敷贴门)
    浸淫疮
    浸淫疮者。转广有汁。多起于心。经曰。岁火太盛。甚则身热而肌肤浸淫。仲景云。从口流向四肢者顺。反此者逆。治同痤痱。外搽青蛤粉。
    青蛤散(见面部小疵)
    天 疮
    天 疮者。初起白色燎浆水泡。小如芡实。大如棋子。延及遍身。疼痛难忍。由肺受暑热。秽气伏结而成。
    故又名肺疽。宜香薷饮。再上体多风热。解毒泻心汤。下体多湿热。清脾甘露饮。外以石珍散。毒气入囊者不治。
    香薷饮 治伏暑。
    香薷 浓朴(姜汁炒) 白扁豆(炒) 黄连(姜汁炒)
    水煎冷服。脉虚气虚者。加人参、麦冬、五味子。
    解毒泻心汤 心经火旺。酷暑时临。致生天 。
    黄连 牛蒡子 防风 荆芥 黄芩 栀子 知母 石膏 滑石 玄参(各一钱) 木通 甘草(各五分)
    水二钟。灯心二十根。煎八分服。
    清脾甘露饮 治脾经湿热下体多生者。
    白术 苍术 赤苓 泽泻 茵陈 栀子 麦冬 黄芩 生地 枳壳 连翘 玄明粉 甘草(等分)
    水二钟。灯心、竹叶各二十。煎八分服。
    石珍散 治天 日久烂痛。脓水淋漓者。
    石膏( ) 轻粉(各一两) 青黛 黄柏(各三钱)
    上为末。先用甘草汤洗净。掺之痛止。
    火赤疮
    火赤疮初起赤色燎浆脓泡。黄水浸淫。痛如火燎。宜清肌解毒汤服之。清凉汁涂之。
    清肌解毒汤 治火赤疮。
    犀角 牛蒡子 荆芥 黄芩 甘草 葛根 栀子 黄连 黄柏 知母 花粉 赤芍
    水二钟。煎八分服。
    清凉汁 涂火赤疮。
    黄连 黄芩 黄柏 栀子 薄荷 桔梗 枳壳 甘草(各五钱)
    水煎数沸。滤去渣。入冰片三分。麝香二分。研末和入。以鹅翎蘸扫患处。
    寒疮
    寒疮形如猫眼。有光彩而无脓血。多生身面。冬则近胫。由脾经湿热所致。先服金蝉解毒丸。次服清肌渗湿汤。多食鸡、鱼、蒜、韭。忌用 鱼、虾、蟹。
    清肌渗湿汤
    苍术 浓朴 陈皮 甘草 白术 白芷 升麻 柴胡 黄连 栀子 泽泻 木通
    用水二钟。生姜三片。灯心二十根。煎八分服。
    鱼脊疮、骨痿疮、红丝疮、天蛇疮
    鱼脊疮
    鱼脊疮初生小泡如鱼脊。久则溃流黄水。由脏冷督脉经虚。宜托里消毒散。(见首卷)
    骨痿疮
    骨痿疮初生如粟如豆。渐生如梅如李。血不出。脓不生。痛不止。久则延及遍身。治如疔法。
    红丝疮
    红丝疮。肌肤有红丝贯串。痒痛不常。由心经积热所致。治如红丝疔法。
    天蛇疮
    天蛇疮。肌肤似癞非癞。由草中花蜘蛛螫伤。仍被露水所搭所致。宜秦艽汤。
    秦艽汤 奏艽一味。煎汤饮之。
    风疳
    风疳形如风癣。破流黄水。遍体浸淫。由风湿客于谷道也。搽如圣膏。
    用麻油(半斤) 当归(五钱) 巴豆仁(三钱)
    枯去渣。入黄蜡三两溶化。离火。将凝。入轻粉二钱。和匀搽之。
    血疳形如紫疥。痒痛多血。由风热闭塞腠理也。宜清肌渗湿汤。(见前寒疮)
    白 (蛇风)
    白 肤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 。俗呼蛇风。由风邪客于皮肤。血燥不能荣养所致。宜搜风顺气丸、神应养真丹加白蛇之类。
    搜风顺气丸(见癞疯门) 神应养真丹(见股部)
    漆疮
    漆疮初时发痒。形如瘾疹。次则头面虚肿。遍体破烂。流水。作痛似癞。甚则寒热交作。由新漆辛热有毒。入之秉质有偏。腠理不密。感其气而生也。宜服化斑解毒汤。再杵生蟹冲酒。滤去渣饮之。已溃成疮。流水处用生柳叶三斤水煎洗之。或干荷叶一斤煎汤洗之。或白矾四五两水化浸洗之。其未破处发红斑作痒者。用二味消毒散揩之。
    化斑解毒汤(见丹毒门) 二味消毒散(见首卷敷贴门)
    血箭
    血箭由心火炽盛。逼血从毛孔中射出也。急用龙眼壳半个。烙平。盛京墨汁覆于患处。扎紧。过三五日方可去之。内用麻迪三二两。好酒和服。或用生姜汁饮之。立愈。次服清心凉血等药。如失血过多者。宜黄补血汤。
    黄 补血汤 治失血过多筋无荣养。四肢拘挛。口噤如痉者。
    黄 (一两) 当归(五钱如挟风兼破伤风者归 等分加) 羌活 防风(各一钱) 荆芥穗(二钱五分)
    俱水煎服。
    血痣
    血痣者初起色红如痣。渐大如豆。揩之流血不止。由肝经郁火血热所致。用枯药拈去其痣。次以生肌散收口。内热甚者。服清肝凉血等药。
    颠扑胀满
    脉经曰。颠扑内有血则腹胀满。脉坚强者生。小弱者死。跌扑不分十二经络。血必归肝留于胁下。痛甚则必自汗。汗由风化也。治则先逐恶血。通经络。次和血止痛。然后调气养血。补益胃气。自能获效。如腹痛按之痛甚者瘀也。下之。下而痛不止。按之仍痛者。瘀未尽也。复元活血汤调之。腹痛按之不痛者。血气伤也。四物汤加参、 、白术。补而和之。用大黄等药。血不下。反胸胀气喘者。宜顺其气。用肉桂、木香、等分二钱酒服。即下黑血。及前所服之药而苏。弱者用下药。亦加木香肉桂同煎。借其热以行其气。然服行气药。反胸痞气促。食少体倦。及色黯脓清者。形气虚也。补之。
    胸腹胀痛。大便不通。喘咳吐血者。瘀滞也。当归导滞汤通之。下而胸腹反痛者。肝血伤也。四君子汤加芎、归补之。下而发热。阴血伤也。四物汤加参、术补之。下而恶寒。阳气伤也。十全大补汤补之。下而欲呕。胃气伤也。六君子汤加当归补之。下而泄泻。脾肾伤也。六君子汤加肉果、破故纸补之。下后手足冷。昏愦出汗。阳气虚寒也。参附汤温之。吐泻肢冷甲青者。虚寒甚也。参附汤倍用之。若口噤撒手。遗尿唇青。痰盛体冷者。虚极之坏症也。投大剂参附汤。多有得生者。
    脉浮紧。发寒热。身体痛者。挟外邪也。治宜发散。春用五积散、香苏饮。夏用香苏饮。秋用正气散。冬用和解散。再宜随症加减。
    患处或诸窍出血者。肝火也加味逍遥散。中气不足。血无所附者。补中益气汤。元气内脱。不能摄血者。独参汤加炮姜。如不应。加附子。血蕴于内而呕血者。四物汤加芩、柴。伤重昏愦者。虽有瘀血。切不可下。急以独参汤补之。花蕊石散化之。恐因泻而亡阳也。
    凡损伤劳碌。怒气腹胀。误服大黄等药者。伤阳络则为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症。伤阴络则为血块、血积、肌肉青黯。此脏腑亏损。经脉失职。急补脾肺。亦有得生者。但恐患者不悟此理。不用此法。惜哉。
    凡伤重气绝不语者。以热童便灌之。不问壮弱。及瘀血有无。并胁胀作痛。发热烦躁口干者服之绝胜他药。有推陈致新之功。神效莫测。打血药内。加之立验。上部伤者。再加韭汁。迷闷者。乌金丸。用红花酒加童便化服。
    骨断皮破者。药宜水煎。皮不破者。药宜酒煎。然必加童便。以活其瘀。纯用酒煎。反能作胀。同损药服。反能涩秘。(酒用无灰酒不论赤白)
    跌扑停瘀。先利二便。不可待秘。恐成重疾。然下之太过。则脉愈坚大。妄为瘀滞而更下之。因而夭折者多矣。
    损伤忌服草药。服之所生之骨。必大。不能入臼。自然铜虽有接骨之功。其性燥。宜量用。伤轻者勿用。无名异为末酒服。能散毒血于四肢。跌损不可无乳、没。惟降真香可代。亦可代血竭。肿痛乃血瘀所致用热药煎汤淋洗。瘀肿不消者砭之。否则愈后遇天阴作痛。忌梨并生冷。恐凝血。忌食牛肉。食则痛不止。忌火灸忌见风。
    肠破脂出孔小者。以手劈去其脂。不可复入。入则为害。骨断筋连者。不急剪去其筋。则浸好肉为不治。肠出者。令患者手搭医者之肩。随其左右收起。用大麦煮粥取汤洗肠净。以麻油抹手并疮口。即吹通关散取嚏。令肠自入。用桑皮搓线。以鸡血涂之。再以花蕊石散掺之。缝须缝里皮。留外皮开口。涂鸡血。搽生肌等药。如肠损以灯照之。有气射出者不治。
    阴囊破者涂鸡子黄油。掺金毛狗脊毛。以紫苏叶煎汤洗之。内服止痛药。有瘀者用破血药。
    齿伤动者。用蒺藜根烧存性揩之。久用自牢。
    眼胞受伤。青黑肿痛者。用紫金皮用童便浸七日晒干余处伤者不必制与生地等分为末。茶汤调敷。
    腰伤作痛。诸药罔效者。白芍、赤芍、威灵仙、乳香、没药等分为末。酒服即减。
    慈救散 治跌扑骨折至死。但胸前有暖气者。亦效。
    山楂(八钱) 通草(三钱) 降香(末) 穿山甲 丹皮(各二钱) 赤芍 香附(酒炒)红曲 陈皮 麦芽(炒各二钱) 当归(八分) 青皮 红花(各七分) 桔梗(五分)
    痛加 乳香 没药(各一钱)
    用水三碗。煎一碗服。
    玉灵丹 治跌打损伤。
    香附 苏子(各四两) 苏木 萝卜子 桃仁 当归 降香 红花 枳实 青皮(各一两) 沉香 木香 官桂(各五钱) 乳香 没药 藿香 陈皮 槟榔 蓬术 白豆蔻(各三钱)
    各为末。和匀。用童便、黄酒、黑砂糖各一碗。合一处。煎如膏。和药为丸。弹子大。每服一丸。黄酒化下。或用赤砂糖汤化下。
    复元活血汤 治坠下胁痛。
    柴胡(二钱五分) 当归(二钱) 穿山甲(炒) 栝蒌仁 红花(各七分) 桃仁(十七个)甘草(五分) 大黄(三钱)
    水二分。酒一分。煎一钟。食远服。以利为度。
    五加四灵散 治跌扑损伤。
    五加皮 骨碎补 川续断 葳灵仁(各三钱五分)
    陈酒二碗。煎一碗服。
    五加三皮散
    五加皮(二两) 桂皮(一两) 绵皮(一钱五分) 良姜(五钱) 砂仁(五钱)
    如骨碎。加
    丹皮(一两) 乳香 没药 血竭(各一钱)
    上为末。每服三茶匙。黄酒调服。
    琼花散
    闹羊花洗净焙干为末。每服三五分。黄酒调服。随饮至醉为度。盖卧避风。
    接骨金丹 亦可代杖。
    土鳖(阴干听用另加) 乳香 没药 龙骨 自然铜( 醋淬七次等分) 麝香(少许)
    共为末。每服三分。取土鳖一个为末。加入和匀。黄酒调服。先须整骨而后服之。否则骨接错矣。
    一用土鳖、象房者佳。倒碓虫。俱银碓内炙。各为末。每服用鳖末五厘。虫末二厘。共七厘。和匀。安舌下。急以黄酒送下。一只用鳖末五七厘。烧酒下。
    截血膏 敷伤处四围。能化血破瘀。止痛消肿。
    天花粉(三两) 姜黄 赤芍 白芷(各一两)
    上为末。用茶清调敷。如伤头面血出不止者。药涂颈上周遭。伤手足者药涂胫臂周遭。伤余处药涂疮口周遭。能截其血不来。
    如金疮着水则疮口如番花者。用韭菜汁调敷疮口四围。次以微火灸之。又用早稻烟熏之。疮口水出即愈。如无水出。即风袭也。倍加南星和敷。
    如疮口肉硬不消者。风袭之也。加独活。用热酒调敷。如不消。风入深也。加紫金皮和敷。自消。
    跌损瘀血淋漓者。嚼三七罨之即止。青肿即消。
    整骨麻药 可以整骨。可以开取箭头。
    川乌 草乌 佛茄子 闹羊花 麻黄 姜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三分。茶酒任下。甘草汤解。
    又整骨方
    蟾酥 川乌 花椒 胡椒(各一钱五分) 荜茇(一钱) 闹羊花 生半夏(各六分)
    为末。每服半分。黄酒下。
    要开大。加白酒药一丸涂患处。亦佳。
    四物汤 四君子汤 六君子汤 十全大补汤 补中益气汤(俱见首卷) 加味逍遥散(见瘰 )
    重者折骨伤筋脱臼。必兼手法。此则另有专门。故不赘。
    金疮
    金疮者失血症也。如出血太多。脉宜虚细。为症脉合符。故云。脉沉小者生。浮大者死。宜八珍汤、十全大补汤补之。甚者独参汤。素有热者。兼以凉血。因于怒者。兼以清肝。再烦渴昏愦者。补脾。筋骨拘挛者。滋肾。
    初伤出血。即以自己小便淋洗之。如伤久欲换敷药者。亦以小便淋洗之。功能止痛不溃。即见水无碍。次用碧螺散、黄龙等散掺之。如伤久溃烂者。七真膏贴之。久烂生蛆者。矾红末掺之。血出作痛者。活血定痛汤。破伤风。肢厥腹痛者。古方玉贞散。
    金疮神效散
    文蛤 降真香(俱炒焦虚加) 人参(等分)
    上为末。干掺伤处。须扎紧。
    鸡儿王家刀疮药
    龙骨 白芨(等分)
    为末掺之。干用水调。
    碧螺散
    丝瓜(取皮搭于锻石墙上阴干)
    为末。干掺。干用水调。如经风见水。伤处发肿者。水调敷之。其肿立消。
    二龙散 补缺唇。救自刎血流如注者。敷三时则口合。
    枯矾(七钱) 乳香(三钱) 共末。名白龙散。
    枯矾(七钱) 松香(三钱) 共末。名黄龙散。
    活血定痛汤 治血出作痛。
    红花 乳香(各三钱)
    水酒煎。加童便服。
    乌金丸 治血瘀为患。伤处赤肿。或攻头面四肢者。每用一丸。煎红花酒化服。
    败弩筋散 治筋被弓弩伤。不能屈伸者。
    败弩筋(烧存性) 秦艽(去苗) 杜仲 熟地 续断(各五钱) 当归 大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
    共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服。日三次。
    古方玉贞散 理刃伤并破伤风。
    生南星 防风(等分)
    为末。每服一钱。黄酒下。
    一童被牛伤肠出。用桑皮线缝之。黄龙散敷之。愈数日后。肢厥腹痛。服此散立验。
    金疮中风掣痛。并手足不仁者。用艾叶揉作团。入瓦器内点着。上盖。留一孔。以孔对患处熏之。良久自效。
    疮口着水。肉如番花者。着风。肉硬不消者。用截血膏敷之。(见跌扑门)
    蝼蛄散 治中矢在咽喉胸膈不出者。铅子入肉不出者。针误刺肉不出者。用蝼蛄一个。焙为末。黄酒调服。少时作痒。自动自出。再用蝼蛄末香油调涂疮口。或煎浓汁滴患处。
    如鲜者取脑涂之。立出。
    又衣针入腹入肉者。用黄蜡、灵磁石等分。溶合。捻如针大。以凉水送下。药裹针自大便而下。
    酸枣核数十枚煎汤服。针从原孔出。外以双仁杏仁研如泥。以车脂调涂伤处。自出。
    绣针刺足。针已出而作痛者。用黄泥罨之。
    又 等伤。危重几绝者。急剖水牛腹。将伤者入牛腹中。良久即苏。按此以气血补气血之良法也。业医者守一定之方而治无穷之病。愧矣。
    八珍汤 十全大补汤(见首卷) 七真膏(见杖丹门) 乌金丸
    杖伤
    杖伤形伤症也。凡夫杖之时。用受杖丹等服之。能令血不攻心。已杖后。不问已破未破。即服琼液散。力能化瘀除疔。止痛消肿而不溃。且易于结痂。功胜他药多矣。气质弱者继之大补。以培其元。使脾胃健。自能营达于下也。外则未破者砭之。已破者玄珠膏涂之。去瘀甚速。次以莹玉膏、七真膏等生肌。如肉满而不生皮者。青黛珍珠散。如刑重肉糜。黯肿昏愦者。剥黑羊皮乘热贴之。热童便灌之。继以独参汤补之。
    代杖散
    野红花(即小蓟,半斤)
    用烧酒四斤半。浸之晒之。以干为度。临刑时。绢包三钱。含口内咽其汁。任刑不知痛。
    代杖汤 临刑时先服。
    土鳖(五个焙) 苏木 乳香 没药(各二钱) 木耳 穿山甲 丹皮 枳壳 蒲黄 归尾 木通 甘草(各一钱)
    酒水煎服。如不受杖。服靛花水二钟解之。
    代杖丹 治情不由己。事出不虞。受害一身。重刑难免。当预服之。受刑可忍。能保血不攻心。
    乳香 没药 无名异 地龙(去土) 木鳖子 丁香 丹皮 肉桂 自然铜( 醋淬七次等分)
    一加苏木
    上为末炼蜜为丸。二钱重。临刑时。预服一丸。黄酒化下。
    椒鳖丸 初杖服之散血消肿。轻者不用。
    胡椒(二两) 土鳖(三十个) 归尾(一两五钱) 木耳(灰一两五钱) 乳香 没药 杏仁 桃仁 发灰 血竭(各三钱八分) 自然铜(醋淬七次五分)
    上为末。另用胡椒两半煮汁。打糊为丸。桐子大。每责十板。服药二钱。热酒送下。
    七真膏
    乳香(去油) 没药(去油) 三七(焙) 轻粉 儿茶(各三钱) 麝香(四分) 冰片(三分)
    上为末。罐收听用。遇杖者。勿经汤水用白蜜调敷。疔自化。瘀自散。只此一敷。不须再换。
    六真膏 治一切刑伤。各样痈疽。
    乳香 没药 血竭 三七 儿茶(各三钱) 樟冰(三两) 猪脂(十二两)
    碗盛水煮化。入药。和匀。摊敷。
    莹玉膏 治杖伤消瘀定痛。亦治 疮。
    猪脂油(三两入) 白蜡(一两溶化离火入) 樟冰(一两) 轻粉(五钱) 冰片(三分)麝香(二分)
    疮黑者。加银朱五钱。
    为末。加入和匀收用。
    黄白散 洗杖疮。
    大黄 白芷(各两许)
    水煎浓汁。揉洗伤处。以痒至痛。痛至痒。瘀散见红为度。拭干贴药。
    一用葱姜、各四两。杵烂。揉去血水。次贴药。
    琼液散(见夹伤) 青黛珍散 玄珠膏(俱见首卷)
    夹伤
    夹伤者。禁用敷药膏药。及泥涂等法。后必作肿成脓。未受刑时。预服代杖丹以护心。已夹后。随用银朱或朱砂末。用烧酒调敷伤处。用一人以十指尖轻啄患者脚底。先觉痒。次觉痛为止。再用一二人以笔管于患者脚面上轻轻赶之。助通血脉。候伤处凹者突起。四围肿大为度。即服琼液散。随饮至醉为度。次日去敷药。只用洗药。日烫三二次。次日再服琼液散。则肿易消。痛易止矣。如复受重刑以至破溃者。贴琼液膏。服代杖汤。弱者继之大补。使气血壮。自能营达于下。则易于收功。生肌时易贴六真膏。甚捷。
    琼液散 治夹伤、拶伤、杖伤、跌伤。并寒湿筋骨疼痛。
    闹羊花(择去梗蒂蕊叶洗去灰沙晒干砂锅内微焙) 为末。每服五分。壮者七分。先饮酒至半酣。
    次服药。再饮至大醉为度。静卧勿语。语则发麻。次日午时。其麻方解。消肿止疼。其功甚捷。连服三次全愈。弱者间一日再服。
    洗杖伤方 夹伤肿痛用此洗之。
    透骨草 天门冬 天灵盖 南星 地骨皮 陈皮(等分) 象皮(切碎倍用)
    水煎。浸洗日三二次。
    琼液膏 夹拶所伤。立能止疼活瘀。
    闹羊花 红花 蒲黄 白芷 归尾(各二两) 麻油(一斤)
    浸药七日。 枯。滤去渣。入黄蜡、白蜡各一两。溶化。稍温。入乳香、没药末各六钱冰片六分和匀收用。
    代杖汤 六真膏(俱见杖伤)
    破伤风
    破伤风者。因皮肉破。被风寒外袭。渐传入里。则寒湿交作。口噤切牙。角弓反张。口吐涎沫。入阴则身凉自汗。伤处反为平陷。其毒内攻矣。宜绀珠丹、玉贞散汗之。外仍贴玉真散。得脓为效。如汗后前症不退。伤处不高。渐醒渐昏。时发时止。口噤不语者。不治。
    玉真散 治破伤风牙关紧急。角弓反张。甚则咬缩牙舌。
    南星 防风 白芷 天麻 白附子 羌活(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热酒一钟调服。更敷伤处。牙紧反张者。每服三钱。热童便调服。虽内有瘀血者亦愈。至于昏死。心腹尚温者。连进三服。亦可保全。
    风犬咬伤。用漱口水洗净搽之。效。
    镇风散 破伤风诸药罔效危急者。及一切猪羊等风。
    鱼鳔(焙) 杭粉(焙黄) 皂矾(炒红各一两) 朱砂(三钱另研)
    上为末。每服二钱。无灰酒调服。外灸伤处。知痛为吉。
    猪羊等风发时。昏倒不省人事者。每服三钱。服二次。不再发。
    臭灵丹 治破伤风。及金疮跌打。
    大蒜(一升捣) 黄酒(四升)
    煮一升。服之须臾。汗出立愈。
    杏仁膏 治破伤风发热红肿者。
    杏仁(去皮研) 飞罗面(等分)
    新汲水调敷。
    绀珠丹(见首卷) 艾熏法(见金疮门) 截血膏(见跌伤门)
    类破伤风
    类破伤风者。由溃疡脓血大泻。阳随阴散。或筋脉拘挛。恶寒惕 。甚者舌强口噤。项背反张。痰壅便闭。汗出发热。此因虚而传变所致。形类破伤风也。法当大补气血。诸症自退。如果系风症。亦宜大补兼以治风可也。余每见溃疡贴膏剪孔。而患破伤风者。及用敛药生肌。反助余毒致成败症者。多矣。
    发痉
    发痉者形类破伤风。是以牙紧体强。肢搐背反。有汗曰柔痉。风能散气也。无汗曰刚痉。寒能涩血也。由溃伤亡血过多所致。仲景曰。疮家不可发汗。汗之则痉。乃败症也。若大补气血则生。误作风治则殆。治如四君、六味、八珍、十全、补中、逍遥、圣愈等汤。俱加钩藤、丹皮、栀子、天麻等药。如未应独参汤。手足冷者。加以桂、附。
    四君子汤 六味地黄丸 八珍汤 十全大补汤 圣愈汤 补中益气汤(俱见首卷) 逍遥散(见瘰 门)
    汤泼火伤
    汤泼火伤者。患自外来也。然热甚则火毒攻内。令人烦躁口干。昏愦而闷绝。初伤时用冷烧酒一钟。于无意中望患者胸前一泼。被吃一惊。其气一吸一呵。则内之热毒。随呵而出矣。如仍作烦闷者。取新童便二碗灌之。由烟熏欲死者。捣水萝卜汁灌之。外以烧酒蘸洗汤火伤处。其冷如冰。或以盐末掺之。能护肉不坏。然后敷保肤等膏。二便秘者。四顺清凉饮下之。慎用冷水井泥浸 。致使热毒伏于内。寒滞束于外。因而不救者多。
    四顺清凉饮 治汤火伤。热毒入里。或外被寒凉所汲。火毒内攻。致生烦闷内热。口干大便秘实者。
    当归 赤芍 羌活防风 连翘 栀子 甘草(各一钱) 大黄(炒二钱)
    水二钟。灯心二十根。煎八分服。
    保肤膏 治汤泡火烧。及 疮秃疮。
    大蜂房(一个) 血余(一元) 香油(半斤) 枯。滤去渣。入黄蜡(二两) 溶化。离火待温。入
    大黄(末二两) 朝脑(末一两) 二味。研匀和入。任用。
    罂粟膏 治汤泼火烧。皮肉损烂。疼苦 热。起泡流水者。
    麻油(半斤) 罂粟花(三十朵无花以壳代之)
    浸油内。煎枯。滤去渣。入白蜡六钱。
    熬化。倾碗内。待四边将凝时。下真轻粉细末四钱。搅匀。坐冷水内。用时。挑破水泡。摊薄纸上贴之。
    清凉等膏 治汤泼、火烧、火药伤。痛不可忍者。
    锻石一升。以水化开。加水二碗。搅混澄清。取清汁半碗。加香油减半。以箸搅打千百下如糊。取面上稠者。用鹅翎蘸扫伤处。
    一用鸡子清一钟。香油半钟。箸打千百下扫之。一用锻石末。生桐油调敷。
    莱菔膏 治未溃。红肿热痛者。
    鲜萝卜英杵烂罨之。肿消痛止。
    冻疮
    冻疮者。由寒极气凝。血滞肌死而成也。甚则手足耳鼻受冷。至不知痛痒者。宜置温处。以绵浓裹之。或用热手熨之。切忌火烘汤泡。犯之则肉死。至春月必落。宜服内托之药。以助阳气。则腐肉自溃。良肉自生。外用莹珠等膏生肌敛口。如骨脱筋连者。急剪去筋。否则浸淫好肉难医。冻耳成疮。生姜自然汁煎膏涂之。冻足疮肿。麦草连根叶煎汤洗之。每逢冬月。原冻处即发者。独胜膏搽之晒之。庶不再发。
    独胜膏 遇冬月冻处即发者。
    于六月初六、十六、二十六日。用独头蒜杵烂。日中晒热。涂于冻发之处。即于日中晒干。忌见汤水。如式三次。永不再发。
    灵异膏 治冻疮、汤火疮、杖疮、多年恶疮。
    郁金(三两) 生地(二两) 粉草(一两) 猪脂油(一斤)
    浸七日。 药枯滤去渣。入黄蜡四两。溶化成膏。浸水内久之。任用。
    哽喉
    哽喉者为误吞针铁诸刺诸骨。哽于咽喉也。微者用薤白煮半熟以线扎之。手执线头。将薤白入口微嚼咽之。度薤过哽处。便牵薤出。而哽亦随薤出矣。或用乱麻筋一团。搓龙眼大。以线穿系。留线头在外。汤湿急吞下咽。顷刻扯出。其针头必刺入麻中同出。如不中即再吞再扯。以出为度。
    乌龙针 治骨哽于咽下。难出者。
    用铁线。烧软双头虚。用黄蜡作丸龙眼大。裹铁线头上。外用丝绵裹之。推入喉内哽骨处。其骨自下矣不下再推。
    误吞铜物者。多食荸荠。化坚为软。误吞铁骨等物。肠中不能转送觉坠者。多食青菜、猪脂。自然送入大肠。从粪同出。再诸骨哽喉。用玉簪花根八钱。各随所犯之肉为引。煎汤服之。转出乃愈。
    诸刺入肉
    诸刺入肉。外伤之症也。软而浅者。以针头拨出则愈。硬而深者。捣蝼蛄涂之。少时即出。如刺已出而仍痛者。亦以蝼蛄涂之愈。或以蓖麻子仁捣如糊。先以绢衬伤处。次罨之。觉刺出。即去之。一少加新羯羊粪和敷。
    桂蜡丸 桂心为末。溶黄蜡为丸。置丸于伤处。搭湿纸三五层。火 药化。刺即出矣。
    大牙散 生象牙末。水调敷之。立出。
    刺入喉者。水调。徐徐呷之。
    齿
    人齿之食物。无不 烂下咽。由炙爆之毒。无不侵袭之也。故受其伤。则肿痛臭烂。异于平常者。感牙之毒也。初咬时用热童便浸伤处。洗去牙黄污血。贴蟾酥饼。以膏盖之。出微脓渐愈。如失治。则烂痛发胖。仍用小便浸洗。次用油纸捻点火。于伤处熏之。良久。插蟾酥条。膏盖。俟肿消时。用葱白二两。粉草五钱。水煎日洗一次。换红黑二膏完口。
    金箔膏 贴咬伤。
    四两猪脂二两占。藤黄半两釜中煎。(占黄蜡也)
    犬之风
    犬之风也。由感肃杀之气而成。如心受之则舌出。肝受之则目 。脾受之则流涎。肺受之则音哑。肾受之则尾拖。此五脏之受毒也。故经其啮。必致伤人。初被咬时。即服救生散。逐血片从小便中出。忌诸口味。麻物赤豆等。百日乃安。迟则毒大而小便难出。必攻脏腑。久则腹胀攻急。人声若犬。
    眼神露白者。不治。有愈后复犯前禁。触之仍死。
    救生散 治犬伤。
    生斑蝥(七个去头翅足) 杭粉(一钱)
    同研为末。空心温酒调服。一时许。小便行。出血片白脂。乃恶物也。如便痛。煎甘草汤饮之。自利。如毒未尽。次早再一服。以小便清白。方为毒尽。
    一法。看其人顶中必有红发一根。急须拔去。以追风散敷之。前救生散服之。
    追风如圣散 敷风犬咬处。以拔其毒。
    细辛 防风 川乌 薄荷 草乌 川芎 白芷 苍术(各一两) 雄黄(四钱)
    共为末。温酒调敷伤处。纸盖之扎之。日换二次。
    风犬咬伤。用灯心一把。黑豆一合。水煎豆熟。取汤调救生散服。外以炒穿山甲、斑蝥等分。艾和为炷。黄豆大。隔蒜灸之。此一贯子秘法也。灸毕。用漱口水洗净。以玉贞散敷之。不发无脓。(见破伤风)
    一用番木鳖一个。水磨服之。
    风犬咬伤。久而复发者。雄黄(二钱) 麝香(二分)为末。酒调灌之。得睡勿惊。任其自醒。利下恶物。再进一服。验。
    咬伤
    黄石公云。禽之制在气。如人汗粉犀、蟹黄破漆、蛇胆宁蛙、马骨驱虫之类是也。何则。以其所不胜及其所畏者治之耳。如马咬伤。用原打马的皮鞭烧灰敷之。蜈蚣咬伤。以手指蘸鸡口内涎涂之。蝎子螫伤。
    取蜗牛一个捣烂涂之。俱能立愈者。以此推之。非寻类而治者乎。
    犬咬伤 捣大蒜敷之。
    久不收口者。经布烧灰。香油调敷。
    蛇咬伤 即饮好醋一二碗。使气不随血走。以绳扎伤处两头。再次用白芷末五钱。水调服。少时咬处出黄水。水尽则肿消口合而愈。
    一用雄黄五钱五灵脂一两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服。仍以此药敷患处。或用神灯照捻子熏之。
    马咬伤 栗子嚼烂敷之。
    毒气入里者。马齿苋煎汤饮之。
    蜈蚣伤 取雄鸡倒控少时。以手蘸鸡口内涎抹伤处。其痛立止。危者生鸡血乘热灌之。
    蝎子螫 取蜗牛一个捣烂涂之。立止。
    藤黄 青黛 雄黄 蜗牛 蟾酥(等分)
    上为末。水和成锭。水磨涂伤处。立止。
    天蛇毒(即草间花蜘蛛也) 人被其伤则肿痛。有赤丝缠绕。用羊乳饮之。蓝汁和麝香、雄黄末涂之。若为灵水所濡。则生疮似癞非癞。煮秦皮汁饮之。
    射工伤(即树间杂色毛虫也) 人触着则能放毛射人。初痒次痛。久则外痒内痛。骨肉皆烂。诸药罔效。用豆豉加清油捣敷痒处。少时则毛出可见。去豉用白芷煎汤洗之。如肉已烂。用海螵蛸末掺之。
    蚯蚓伤(误受其毒) 则眉髯皆落。状如大风。但夜如蚓鸣于身为异耳。用盐汤洗之。
    蚕咬 捣苎根汁涂之。
    苎近蚕种。则蚕不生。取其畏也。
    六畜损伤。夏月臭不可近者。
    蛇蜕(一两烧存性) 蝉蜕(五钱) 青黛(五钱) 细辛(二钱五分)
    上为末。每服三钱。黄酒调服。则疮内蛆化为水。蝇不敢落。外以寒水石末掺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