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案例编号051

    主治病名    对口疮
    歌诀    对口疮疡颈后寻,约近发际与痖门,人中一针灸三壮,继泻身柱效若神。
    穴位介绍     人中:在鼻柱下沟中央,近鼻孔陷中。       身柱:在第三椎之下。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对口疮症,此疮生于项后正中,发际哑门部位,名曰对口疮,偏生者,名曰偏对口,亦名偏口,根盘宽大,不红不肿,或微微作痛,色暗不明者,乃阴疽也。对口之上生疮,名曰落头疮,亦名截头疮,又名砍头疮,倘若失治,最为险恶也。(见验方)
    【分析二】:对口疽,病名,亦称脑后疽,发在枕骨之下,与口相对,故名。初如粟米,焮肿作疼痛,气粗鼻塞,渐大如盘,如盌,红活速溃出稠脓者易治,紫暗难溃,时出血水者难治。 此疮生在项部,于发际正中与口相对,名曰对口,在发际偏生者,名曰偏口:初起色白,大如黍米,粒中含极微细之黑点,奇痒难忍,若指甲抓破,至十数小时,则粒下即起硬核,于外不见,以手摄之为知,数十日则内部坚硬,渐时高起:久则疮口横裂如口,甚者其口能裂耳后,若疮灰紫,其人昏迷,即无救矣。
    医疗案例
    【案例一】:王君,约四十岁,山东人,住台北市长安东路,颈后中处,发际哑门部,生一疮,红眼白头,疼痛难忍,民国四十二年秋,余诊所设在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时,求予诊治,经施针人中、并灸三壮,身柱一针泻之,其疮霍然如失矣。
    【案例二】:郭X扬,男,年五十四岁,湖南人,住台湾省台北而建国南路,菜市场内,在项后发际哑门部位而忽生一疮,初起疮头微小,似有发痒,渐致根盘宽大,不红不肿,微似有作痛,后变成红根白头,痒极难忍,寝食俱废,痛苦不堪,日夜不得安眠,二目昏花,颈不能转,顶不能抬,此人系贫民。无力医治,于民国六十年七月十二日,经友人介绍,免费予以治疗,经取人中,身柱,委中放血,每日一次,继续诊疗六天,日渐消失,痛止而愈。
    【案例三】:李君,年四十岁,山东平度县人,住台北市信义路三段九十九巷,项后右边生一偏口疮,白头红根,小如黍米,痒极难忍,三日之久,民国六十一年二月六日,求予诊治,施针大椎、身柱、委中两次而平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