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案例编号092

    主治病名    盲肠炎
    歌诀    盲肠炎痛脐右边,金匮肠痈肿痞坚,天枢外陵与天应,金针泻动兰尾蠲。
    穴位介绍     天枢:在脐旁二寸。         外陵:在天枢下一寸,去中二寸,平阴交。
    天应:即疼痛之处。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盲肠炎,一名阑尾炎,又名蚓突炎,旧称缩脚小肠痈(因右足屈曲不能伸,故有此名),亦即金匮之肠痈,所谓少府肿痞,按之即痛,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宜大黄牡丹汤主之是也。据今之称,此病起原,由于大肠菌与其它菌类之侵入,或受异物宿便之刺戟为主因也。
    【分析二】:其症状多为急发性,亦有徐发者,在右肠骨窝部(即右髂骨处)时作疼痛,或蔓延满腹痛,或痛在腹中央,终归回盲部位剧痛,而压痛感尤甚;重者局部肿胀,右腿屈而不能伸,直伸则牵引腹部更痛,如锥如刺,疼痛难忍,口臭苔厚,甚则头痛,呃逆呕吐,若化脓破坏,则恶寒战栗,高烧发热以致极度,回盲部肿疡隆起,急剧疼痛,应速治之,或药或针,或施手术,凡未化脓者,针灸有效。
    古人治疗经验
    盲肠炎,一名阑尾炎,按之即痛,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宜大黄牡丹汤主之是也。 盲肠炎,,凡未化脓者,针灸有效。
    医疗案例
    【案例一】:林君,三十七岁,四川人,住台湾省高雄市左营镇,患盲肠疼极甚,并吐鲜血,痛不可言,经其同学石先生介绍,民国五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相偕来所请诊,即针建里、天枢、天应、大巨、水道,针疗两次而愈。
    【案例二】:王君,四十岁,山东青岛人,住台北市博爱路,患盲肠疼,民国五十四年十月十一日,来所就诊经施针前穴,亦收疗效矣。
    【案例三】:杨华亭先生,山东人,屡治愈此病,初发其脉迟紧,为瘀血已结,尚未成脓,以大黄牡丹汤下之其轻者一剂,重者二、三剂即愈;(以泻下,痛止为明显,不需再服药。)若脉洪数,其脓已成,不可下,恐其穿肠,故以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均依金匮治法也。按大黄牡丹汤,金匮原载汉时之分量,经杨先生审定,方用;大黄四钱、牡丹皮三钱、桃仁三钱及冬瓜仁三钱、芒硝三钱,对于真正盲肠炎,无论急性慢性,服比方未有木愈者,愈后即不再发矣。谨记述于此,藉广流传,期能彻底解救患者之疾苦也。
    【案例四】:钟君,廿八岁台湾人,住台北市延寿街四十巷四弄,民国六十年五月廿八日,患盲肠炎病,只疼的气不得喘,幸有王先生,将他用车运至诊所,当即施针,天枢,天应等穴,约不过十分钟霍然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