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阳明本病述古

    胃实不便。自汗。不眠。头汗出。手足汗。潮热。谵语。狂乱。循衣摸床。渴。
    凡身热微恶寒。舌苔白。头额目痛。脉浮洪微滑。无汗而微喘者。此风寒客于阳明营卫而表实也。宜发汗。
    麻黄汤主之。如脉浮而迟。汗出。微恶寒者。此风邪客于阳明营卫而表虚也。宜解肌。桂枝汤主之。
    此外邪初入阳明之表。即在营卫之间。当同太阳施治。不得以阳明正病治之。以外症犹有微恶寒也。
    若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如桂枝症。而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
    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宜瓜蒂散吐之。
    邵评∶寒抑胸中之阳。病在阳明之表。此即痰饮类伤寒症。
    此病机在胸中痞硬。不头痛项强。余症虽似桂枝。非太阳中风可知。胸中为阳明之表。寒邪结而不散。
    胃阳抑而不升。故成痞象。惟用酸苦涌泄之味越之。则胃阳得升。胸寒自散。里之表和。表之表自解矣。
    此邪不在营卫而在胸中。故不用汗法。而用吐法。
    若二三日后。外症身热。自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鼻干不眠。内症咽干口苦。烦渴饮水。心中懊。胸满而喘。舌苔白刺。或兼微黄。脉象洪滑。此阳明内热欲出之表。为阳明半表半里之症。斯时汗下两忌。惟宜吐法。以越胸中之邪。栀子豉汤主之。呕加半夏。腹满加枳实。身黄加黄柏、茵陈。如大热汗出。大烦大渴。脉洪大浮滑。不恶寒。反恶热。舌苔黄燥者。宜白虎汤主之。胃火一清。则津液生而烦渴解。汗止身凉矣。
    若发热脉浮。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使热从下泄。诸症自除矣。
    以上三症。俱阳明内热欲出之表症。分三焦主治。热在上焦。栀子豉汤越之。热在中焦。白虎汤清之。
    热在下焦。猪苓汤利之。
    若潮热自汗。不恶寒。反恶热。六七日不大便。腹胀满。绕脐痛。烦躁谵语。喘冒不得卧。腹中转矢气。或自利纯清水。咽燥口渴。舌苔燥黄起刺。脉沉实滑数者。阳明实热里症。地道不通。
    燥矢为患也。其脉沉实滑数。心下痛满坚硬及脐腹者。大承气汤急下之。如大便不甚坚燥。腹满硬痛不甚者。小承气汤微和之。如大便燥硬而证未剧。心下不甚胀满者。调胃承气汤。润燥以和之。若恶寒未罢。
    腹未坚满。屎未燥硬。脉弱不实。均不可用承气。
    邵评∶若恶寒未罢。腹未坚满。屎未燥硬。脉弱不实。均不可妄用承气。
    如身热发黄。但头汗出。而身无汗。小便不利。渴欲饮水。此为郁热在里。茵陈蒿汤主之。
    邵评∶阳明郁热发黄。阳黄也。便实者。茵陈蒿汤。便溏。茵陈五苓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