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桂枝甘草

    一、心悸痛
    胡梦先医案:林某,5,39岁,1960年8月10日就诊。自诉:心悸而痛喜按,服许多止痛药阁效,大小便正常,时有自汗出。诊其六脉微缓,苔白滑。断为虚痛,用桂枝甘草汤:
    桂枝18克,甘草9克,顿服。服后痛即消失。(福建中医药1964;(5);封三)
    按语:凡痛,拒按属实,喜按局虚,又心悸汗出,显为心阳亏虚,络脉失煦疼痛,用桂枝甘草汤顿服,单刀直入,以振奋离宫之阳,药少力专,果一投而中。
    二、眩晕(体质性低血压)
    刘永会医案:秦某某,男,46岁。因头晕乏力4年,近20余日加重,于1978年7月30日住院。4年来血压一直偏低,伴有头晕,眼花,失眠多梦,健忘,浑身乏力,心悸,心前区压迫感,用西药治疗无效。体检:血压85/58毫米汞柱,余无异常。诊断:体质性低血压。处方;
    甘草15克,肉桂15克,桂枝15克,五味子25克,水煎,早晚服2次。
    4日后血压有所卜升,症状减轻。一周后血压升为110/85毫米汞柱,症状消失,睡眠明显好转,自觉周身有气力,精神愉快。巩固治疗—月出院,后未复发。(黑龙江医药)
    按语:本案为虚性眩晕,由清阳不升所致。《灵枢•口问》篇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故以桂枝甘草汤温补上焦阳气;又加肉桂、五味子以阴阳并补。阴充阳升,清窍得养,而眩晕自除。
    三、癫疾
    李白召医案:李某,女,21岁,1983年8月17日初诊。其母代诉:年前与母吵嘴而病,开始郁郁寡欢,不欲多言,后寐多不醒,呼之不应,或昏昏欲睡,或语无伦次,时轻时重。多次求医诊治,屡用理气泻下之品、病无起色,迁延至今。见患者发育正常,面容呆板,两手交叉护胸,问其故,但言心中害怕,耳中如物阻塞,脉浮大,舌
    淡苔白。病为癫疾,证届心阳虚损。处方:
    桂枝45克,甘草20克,2剂,水煎。
    服1剂,精神好转。2剂而嗜睡除,言语增,病情稳定耳塞消失,自云如梦一场。效不更方,继服2剂,彻愈。(国医论坛U86;<3);51)
    按语:癫疾属阴,非阳药不化。本案原为肝郁,怎奈屡经泻下,心阳必伤。证见叉手按胸,心悸耳聋,乃桂枝甘草汤证无疑。然沉屙久病,又非重剂而不能起,故倍增药量,功专力宏,单刀直入,效如桴鼓。经方之妙,莫过于此矣。
    四、耳聋
    周福生医案:周某某.男,29岁。因突起耳聋近—月,经他医用益气聪明汤等治疗,耳聋如故,痛苦不堪,后延余诊治。刻诊:白诉耳聋,并觉心悸乏力,稍有畏寒感,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软无力。细询知病起于感冒过汗之后,据其脉证之病史,以心阳虚为辨.用桂枝甘草汤加味。处方;
    桂枝12克,炙计草8克,石葛蒲4克。
    首服2剂,自觉听力明显增强,心悸好转,寒感消失,药已对证,再服2剂,耳聋全除,诸症也平。(新中医1989;<11):43)
    按语:《素问•金匮真言论》云:“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心阳不足,不能上冲于耳,可致耳聋失职。本案耳聋,正因发汗过多,损伤心阳所致。大论云:“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阑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故投桂枝首革汤温迟心阳,少佐石富浦以开窍.果获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