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妇人伤寒

    【纲】仲景曰。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深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
    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
    【目】许叔微曰。一妇人患热入血室。医者不识。用补血调气药。延养数日。遂成血结胸。或劝用前药。予曰。小柴胡已迟。不可行也。无已。则有一焉。剌期门穴。果愈。或问。热入血室何为而成血结胸也。曰。邪气传入经络。与正气相搏。上下流行。或遇经水适来适断。邪气乘虚而入血室。血为邪逼。上入肝经。
    肝受邪则谵语而见鬼。复入膻中。则血结于胸也。何则。妇人平居。水当养木。血当养肝。方未受孕。则下行以为经水。既妊。则中蓄以养胎。既产。上壅以为乳。皆此血也。今肝气蓄血。并归肝经。聚于膻中。结于乳下。故手触之则痛。非汤剂可及。故当刺期门也。
    【纲】仲景曰。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此为热入血室。
    无犯胃气。及上中二焦。必自愈。
    【目】成无己曰。此则不须治而自愈者也。盖经水适来。以里无留邪。但不妄犯。热随血散。
    故自愈。经曰。血自下。下者愈。故只须无犯胃气及上中焦也。所谓妄犯者。盖恐以谵语为阳明内实。攻之。犯其胃气也。此无胸胁之邪。刺期门。恐犯其中焦也。此无血结。与小柴胡。恐犯其上焦也。小柴胡解散。则动卫气。卫出上焦。动卫气是犯上焦也。刺期门。则动荣气。荣出中焦。动荣气是犯中焦也。
    楼英曰。一妇人温病已十二日。诊其脉六七至而涩。寸稍大。尺稍小。发寒热。颊赤口干。不了了。耳聋。病数日。经水乃行。此属少阳热入血室也。若治不对病。则必死。用按其症。与小柴胡服之。二日。又与此汤加桂、干姜。寒热遂止。又云。我脐下急痛。又与抵当丸微利。脐下痛痊。
    身渐凉。脉渐匀。尚不了了。仍与小柴胡。次日又云。我但胸中热燥。口鼻干。又少与调胃承气汤。
    不得利。次日。又与大陷胸丸半服。利三行。次日。虚烦不乐。亦有所见。时复狂言。虽知其尚有燥屎。以极虚不敢攻。遂与竹叶汤去其烦热。其夜大便通。下燥屎数枚。而狂言虚烦尽解。但咳唾。
    此肺虚也。恐乘虚而成肺痿。遂与小柴胡。去人参、姜、枣。加干姜、五味而愈。以上皆用仲景方。
    柯琴曰。前言中风。此言伤寒。见妇人伤寒中风。皆有热入血室症也。
    【纲】仲景曰。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目】成无己曰。此须治而愈者也。夫谵语为病邪之甚者。何不类治而愈耶。且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是邪气留结于胸胁而不去者。故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也。寒热如疟。是邪留于内。故血结不行。故须散之也。
    张云岐曰。妇人伤寒中风。自汗头痛。项背强。发热恶寒。脉浮而缓。恐热入血室。故倍加芍药。宜桂枝加芍药汤。妇人伤寒。脉浮而紧。头痛身热。恶寒无汗。发汗。恐热入血室。宜麻黄加生地黄汤。妇人伤寒身热。脉长而弦。属阳明少阳。往来寒热。夜躁昼宁。如见鬼状。经水适断。
    热入血室。不实满者。小柴胡加牡丹皮汤。大实满者。桃仁承气汤。妇人伤寒。头痛脉浮。医反下之。邪气乘虚而传于里。经水闭不行。心下结硬。口燥舌干。寒热往来。狂言如见鬼状。脉沉而数者。当下之。宜小柴胡加芒硝大黄汤。
    楼英曰。妇人伤寒。经水适来初断。寒热如疟。狂言见鬼。干姜柴胡汤。
    庞安常曰。妇人室女。伤寒发热。经水适来适断。昼日明了。夜则谵语。如见鬼状。宜小柴胡加生地黄汤。亦治产后恶露方来。忽间断欲死。妇人伤寒表虚自汗。身凉。四肢拘急。脉沉而迟。
    太阳标病。少阳本病。经水适断。宜桂枝加附子红花汤。
    附录:妊娠伤寒治法
    朱肱曰。妊娠伤寒。安胎。宜阿胶散、白术散。妊娠伤寒。憎寒发热。当发其汗。宜葱白汤。
    妊娠伤寒。头痛。憎寒壮热。身痛项强。宜芎苏散。妊娠伤寒。头疼发热。遍身疼痛。宜紫苏散。
    亦治胎气不和。凑上心腹。胀满疼痛。谓之子悬。能安活胎。亦下损胎。
    王好古曰。若妊娠伤寒中风。表虚自汗。头疼项强。身热恶寒。脉浮而弱。太阳经病。宜表虚六合汤。若妊娠伤寒。头痛身热。无汗。脉紧。太阳经病。宜表实六合汤。若妊娠伤寒中风温之气。
    肢节烦疼。脉浮而热。头痛者。太阳标病也。宜风温六合汤。若妊娠伤寒下后。过经不愈。湿毒发斑如锦纹。宜升麻六合汤。若妊娠伤寒。胸胁满痛而脉弦。少阳症。宜柴胡六合汤。若妊娠伤寒。
    大便硬。小便赤。气满而脉沉数。太阳阳明本病也。急下之。宜大黄六合汤。若妊娠伤寒。汗下后。
    咳嗽不止。宜人参六合汤。若妊娠伤寒后。虚痞胀满者。阳明本虚也。宜厚朴六合汤。若妊娠伤寒汗下后。不得眠。宜栀子六合汤。若妊娠伤寒。蒸蒸而烦。脉长而大。宜石膏六合汤。若妊娠伤寒。小便不利。太阳本病也。宜茯苓六合汤。若妊娠伤寒。太阳本病。小便赤如血者。宜琥珀六合汤。若妊娠伤寒。汗下后。血漏不止。胎气损动者。宜胶艾六合汤。若妊娠伤寒。四肢拘急。身凉。
    微汗。腹中痛。脉沉而迟。少阴病也。宜附子六合汤。若妊娠伤寒。蓄血症。不宜用坠胎药下之。
    宜四物大黄汤下之。若妇人妊娠或蓄血。抵当桃仁勿妄施。要教子母俱无损。大黄四物对分之。此乃歌诀也。
    楼英曰。妇人有孕伤寒。脉浮头重。腹中切痛。宜桂枝芍药当归汤。妊娠伤寒。自利。腹中痛。
    饮食不下。脉沉者。太阴经病也。宜芍药汤。妇人有孕。发斑变黑色。宜栀子大青汤。
    吴绶曰。孕妇伤寒。六经治例皆同。但要安胎为主。凡药中有犯胎者。切不可用。如藿香正气散、十味芎苏散、小柴胡汤之类。有半夏能犯胎。如用。须去之。若痰多呕逆。必欲用之。半夏麴则可。凡川乌、附子、天雄、肉桂、干姜、大黄、芒硝、芫花、甘遂、大戟、蜀漆、虻虫、水蛭、桃仁、丹皮、干漆、赭石、瞿麦、牛膝等类。皆动胎药。必不可犯。大抵妊娠伤寒。合用汤剂。必加黄芩、白术二味。能安胎也。或以二味为末。白汤调下二三钱亦可。如孕妇素弱。加四物汤佐之。
    且如用小柴胡。去半夏。加白术。合四物汤。可以保胎除热。其效如神。余皆仿此。
    附录:妇人伤寒妊娠服药例
    王好古曰。发热恶寒。不离桂枝、芍药。往来寒热。不离柴胡、前胡。大渴引饮。不离知母、石膏、麦冬、五味。大便泄利。不离干姜、白术。大便燥结。不离大黄、黄芩。月经适来适断。不离小柴胡。胎动不安。不离人参、阿胶、黄芩、白术。要汗。不离姜、豉、旋覆。头痛。不离山栀、石膏、前胡。伤暑头痛。不离柴胡、甘草、石膏。满闷。不离枳实、陈皮。胎气不安。不离黄芩、麦冬、人参。斑色发黑。不离黄芩、山栀、升麻。
    附录:产后伤寒治法
    朱震亨曰。产后发热恶寒。皆属血气虚。左手脉不足。补血。右手脉不足。补气。凡恶寒发热。
    又腹痛。当去恶血。恶寒发热。乳汁不通及膨者。无子当消。用麦芽二两。炒研作四服。白汤下。
    有子当下。用木通、通草、猪蹄汁。煎服。
    产后才身热。不可发表。并一切苦寒药。
    大凡产后。头痛身疼。不可便作感冒治之。此等多是血虚。或败血作梗。宜以平和之剂与服。
    必效。如玉露散。或四物汤加北柴胡等分。若便以小柴胡及竹叶石膏汤之类。竟不救者多矣。
    吴绶曰。新产后患伤寒。不可轻易发汗。盖有产时伤力发热。去血过多发热。恶露不去发热。
    三日蒸乳发热。或有早起劳动。饮食停滞。一皆发热。状似伤寒。要在仔细详辨。不可便发汗。大抵产后。大血空虚。若汗之。则变筋惕肉 。或冒郁昏迷而不省。或风搐搦而不定。或大便秘涩而难去。其害非轻。切宜精审。凡有发热。且与四物汤。以芎、归为君。炒白芍、熟地佐之。如发热。
    加软苗柴胡、人参、干姜。最效。盖干姜能引血药入血分。气药入气分。且能去恶养新。有阳生阴长之道。予尝用之取效。如有恶露未尽者。益母丸。黑神散。必兼用之。若胃虚食少。必加白术、茯苓。有痰呕逆。必加半夏、陈皮。其余六经。各条治例皆同。但药中必加四物汤为主。乃养血务本之要。产后中风。
    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多阳旦症。或可治。与阳旦汤。
    产后中风。发热面赤。喘而头痛。竹叶汤。
    鳌按。产后气血大亏。若恶寒发热。固当以四物汤为主。即用表药。只可荆芥、苏叶、桔梗、甘菊轻清之品。然犹当少用。即用凉药。亦不过丹皮、石斛之类。亦须少用。余以此意治产妇。无一失者。尝见俗工。用大散大凉之剂。往往几日即毙。反此便大热大补。加参、桂、姜、附。亦多致死。呜呼。可谓不知高下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