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

    大法。秋宜下。
    (秋时阳气下行。则邪亦在下。故宜下。)
    凡服下药。用汤胜丸。中病即止。不必尽剂也。
    (汤之为言荡也。涤荡肠胃。溉灌脏腑。推陈燥结。却热下寒。破散邪疫。理导。润泽枯槁 利。
    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硬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下利三部脉平者。已为实。而久按之。
    心下 下利。脉迟而滑者。内实也。利未欲止。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金匮要略曰。滑则谷气实。下利脉迟而滑者。胃有宿食也。脾胃伤食。不消水谷。是致下 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 (寸以候外。尺以候内。浮以候表。沉以候里。寸口脉浮大者。气实血虚也。按之反涩。
    尺 下利不欲食者。以有宿食故也。当下之。与大承气汤。
    (伤食则恶食。故不欲食。如伤风恶风。伤寒恶寒之数也。)
    下利瘥后。至其年月日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复下之。宜大承气汤。
    (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心先受之。乘秋。则肺先受之。
    假令 而痛也。
    下利脉反滑。当有所去。下之乃愈。宜大承气汤。
    (脉经曰。脉滑者。为病食也。下利脉滑。则内有宿食。故云当有所去。与大承气汤。
    以下 病腹中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金匮要略曰。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为实。可下之。腹中满痛者。里气壅实也。
    故 伤寒后。脉沉。沉者。内实也。下解之。宜大柴胡汤。
    (伤寒后。为表已解。脉沉为里未和。与大柴胡汤。以下内实。经曰。伤寒瘥以后。更发热 脉双弦而迟者。必心下硬。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也。可以下之。宜大承气汤。
    (金匮要略曰。脉双弦者。寒也。经曰。运为在脏。脉双弦而迟者。阴中伏阳也。必心下硬 夫少阴病。得之口燥咽干。宜急下之。
    夫伤寒病患。腹满不大便者。亦然。
    夫伤寒病。腹中满痛者。为寒。当宜下之。
    夫伤寒脉数而滑者。有宿食。当下之。则愈。
    夫伤寒六七日。目中瞳子不明。无外证。大便难。微热者。此为实。宜急下之。
    夫太阳病。七八日。脉微浮者。其人发狂。此下焦有热。小腹当坚而满。小便自利。下血乃 夫阳明病。但头汗出。其身无汗。小便不利。渴引水浆。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宜急下 夫伤寒有热。而小腹满者。小便反利。此为有蓄血。当宜下之。
    夫伤寒病。五六日不大便。绕脐痛。烦躁汗出者。此为有结。汗出后。则暂解。日晡则复发 夫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小便不利。其腹微满者。宜下之。
    夫阳明病。其人多汗。津液越出。胃中有热。大便必坚。宜下之。
    夫伤寒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热不解。腹满如痛者。此有宿食。宜下之。
    夫伤寒病。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不能卧。此胃中内有结燥故也。宜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