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五芩散 《伤寒论》

    【组成】
    猪苓9g 泽泻15g 白术9g 茯苓12g 桂枝6g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1.外用表症,内停水湿。症见头疼发热,烦渴欲饮,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浮。
    2.水湿内停的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吐泻等症。
    3.痰饮、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
    【方义体会】
    《伤寒论》原用本方治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之府,以致膀胱气化不利,遂至太阳经府同病之蓄水症。
    水蓄为患,阳气不化,阴气不利之故矣.水,非阳不化。故用茯苓、桂枝、白术强心促脾,化而行之,即合《内经》“阳化气”之理;水,非阴不停,故用猪苓,泽泻,茯苓以脾导肾,分而利之,即合《内经》“阴成形”之理.余以为:所以气化者,就是增强器官循环功能,促进全身水液运化的作用,所以燥湿,渗湿者,就是增强组织器官对水液的吸收作用,所以除湿利水者,就是增强组织器官对水液的排泄作用.故方中以白术、茯苓增强吸收,燥湿以渗之;泽泻,猪苓增强排泄,以清利之;桂枝促进循环,气化之。
    本证见《伤寒论》诸多凡例,均有“渴欲饮水”,而《金匿要略》却有“吐涎沫”。余索其理:热截水分是故“渴欲饮水”;水饮逆流,泛泛于上,是故“吐涎沫”。正如天气不和旱涝不均之意也。五苓散之所以为利水宗方,即在于“阳化气,阴成形”之理,是以促进机体运化水气,整体调节为功的。
    【临床应用】
    本方治疗湿、水蓄病患甚多,此不附例。
    1、治疗霍乱及急性吐泻症,有“渴欲饮水”者,宜服此方。
    2、治疗水泻症,下利稀便如水状,倾泻如注者。服此方能立止之。
    3、治疗肾病,心脏病之浮肿症.尤以下肢浮肿甚者,疗效很好。
    4、治疗感冒浮肿者,服此方一剂即可。
    五苓散合平胃散名胃苓汤,临床多治疗腹胀,浮肿,消化功能虚弱之食少,便下水谷不化以及小便不利等诸多肠胃疾患。余每与胃苓汤加炮姜、枳壳用之,效果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