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中风

    中风,系因中土阳衰,不能行气于四肢,四肢失秉,七情所伤,外感风邪所致。
    【脉证机理】
    四肢秉气于脾胃,为诸阳之本,经络之起止。脾为生血之本,胃为化气之源,血藏于肝,气统于肺,在经在络,名日营卫,在脏在腑,名日气血。平人中气健旺,化源充足,气血充沛,营卫调和,经脉通畅,故四肢轻健柔和,而不病中风。劳倦内伤,致使中虚阳衰,脾湿不运,气血虚弱,不能四达,四肢经络,凝涩不通。一旦因七情所伤,八风感袭,而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手足不用,甚则猝然仆倒,昏不知人,或舌强语蹇者,是病中风。
    中风有在经在络、在脏在腑之分。浅在经络者,因卫气阻梗,肌肤痹着,故症见肌肤麻木不仁。经脉痹阻,气血凝瘀,故症见肢体重滞,步履沉重,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手足不用。左盛则病于右,右盛则病于左,故《素问·缪刺论》云: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深入脏腑者,因胃气上逆,浊气熏蒸,化生痰涎,迷塞心窍,气血上壅,扰及神明,故症见突然昏仆,痰声漉漉,不省人事。《素问·调经论》云: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即系指此。肝脾下陷,筋脉紧急,牵引舌本,短缩不舒,故症见语言蹇塞不利。土败不能摄涎,故症见涎水自流,不能自制。《金匮要略》云: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肺主皮毛,卫气郁遏,久则不能煦濡皮毛,故症觅皮肤枯槁,顽废无觉。肝主筋,筋会于诸节,土湿木郁,郁久化热,风动血耗,筋脉失养,而致挛急,故症见肢节拳缩,痹阻枯硬,而成偏枯。病久脏腑湿盛,化生败浊,弥漫于上,蒙闭心神,故症见神迷言拙,顽昧不灵。
    气虚型
    气分偏虚,则右半身不遂。因胆胃上逆~肺热不敛,浊阴冲填于上,故多见血压升高。脉现细濡、滞涩、关寸大,舌苔白腻或黄腻、舌质红或紫。
    【治则】
    平胆和胃,清肺理气,宽胸降逆。
    【方药】
    云茯苓9克生白术9克黄芩炭9克炒杭芍9-12克制首乌15-20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炒杜仲12克夏枯草15克茺蔚子12克北沙参15克决明子15-20克鲜生姜9克,水煎温服。
    【方解】
    云茯苓、生白术,健脾和胃;黄芩炭、炒杭芍、制首乌,平胆疏肝;北沙参、广橘红、炒杏仁、法半夏,清肺理气,宽胸降逆;炒杜仲、夏枯草、茺蔚子、决明子,温肾潜阳,平胆疏肝,利湿降压;鲜生姜,和胃降逆。
    【加减】
    头目昏晕,疼痛者,去北沙参,加双勾藤12克、明天麻12克,通经化瘀,潜阳降压。言语不清者,去炒杏仁,加全瓜蒌12克、炒葶苈子9克,清肺利气,化痰行瘀,宽胸降逆。发热者,加炒黄柏9克,清泄经络郁热以退烧。血压不高者,去黄芩炭、决明子、茺蔚子,加生黄芪30-90克、赤丹参12-18克,益气通经,行血化瘀。久病气虚者,去黄芩炭、决明子,加生黄芪30-90克、全当归9克,益气补血,行瘀通络。纳差者,加白蔻仁6克,开胃以增食纳。血压不高,气喘者,酌减降压之品,加麻黄绒3--6克,利肺气以平喘。
    血虚型
    血分偏虚,则左半身不遂。因脾肾湿寒,肝郁化热,血燥筋急,故多见血压偏高。脉现细濡、涩、关寸大,舌苔白腻。
    【治则】
    健脾渗湿,疏肝润燥,理气和胃,行瘀通络。
    【方药】
    云茯苓9克建泽泻9克炒杭芍9克老川芎9克制首乌30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炒杜仲12克夏枯草9克鸡血藤15克路路通12克赤丹参15克鲜生姜6克,水煎温服。
    【方解】
    云茯苓、建泽泻,健脾渗湿;炒杭芍、制首乌、老川芎,疏肝润燥;广橘红、炒杏仁、法半夏,清肺理气降逆;鸡血藤、路路通、赤丹参,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炒杜仲、夏枯草,温肾潜阳,平胆降压;鲜生姜,和胃降逆。
    【加减】
    血压过高者,加茺蔚子12克、决明子15克,平胆疏肝,利湿降压,增鲜生姜为9克,以降冲逆。血压高●舌强不语者,去赤丹参,加决明子30克、北沙参12克,平胆疏肝,清肺降逆。语言蹇塞不利,痰涎壅塞胸膈者,加全瓜蒌12克、石菖蒲9-12克,理气化痰,行瘀宽胸。内脏燥盛,筋脉挛缩者,加炒地龙9-15克,滋肝润燥以展筋。左半身抽痛者,加白僵蚕9克、炒乳香9克,活血息风,化瘀止痛。大便结涩难下者,加肉苁蓉30克,或加炒麻仁9克,润燥滑肠以利便。脉现关尺大,血压偏低者,去法半夏,加桂枝木9克,增鲜生姜为9克,温升肝脾以升压。
    【忌宜】
    忌烟、酒、辣椒,忌房劳。宜食营养丰富之食品。宜做力所能及的活动和锻炼。
    【按语】
    中风包括脑血管意外等疾患。半身不遂,为中风主要后遗症之一;严重者,谓之偏枯。系因邪留经络,营卫不调,气血瘀滞使然。
    乙木生于癸水而长于已土,脾土左升,则肝木畅荣而不郁,甲木生于壬水而降于戊土,胃土右降,则胆火下潜而不逆,故水温土燥,木气调荣,而不病中风。水土湿寒,木郁风动,摇摆厥逆,则病中风。
    肝胆燥热,为中风之标,脾肾湿寒,为中风之本。脏腑为肢节之根本,肢节为脏腑之枝叶,根本既拔,枝叶必瘁,所以外中风邪,并非中风之本源者也。诚如黄元御所云:风者,百病之长,变无常态,实以病家本气之不一,因人而变,而风未尝变。风元刻而不扬,人有时而病作,风同而人异也。
    肝胆燥热,故羌活、独活、秦艽、防风等一切燥湿祛风之品,均不宜用,用则伤津耗血,于病无益。全蝎、蜈蚣,性燥有毒,亦当慎用。脾肾湿寒,木郁化热,风动耗血伤津,可致大便燥结,当用肉苁蓉、阿胶,清风润燥,以滑大肠,则便结自开。不可用滋湿伐阳之龟板、地黄、天冬之类,以免寒凉败胃。更不可用大黄荡涤脏腑,攻逐结滞,用则徒伤正气,致使中气败竭。
    《金匮要略》所谓“邪入”,非指风邪内入于脏腑,实指因风邪乘袭,脏腑气机逆乱,而为病者。
    半身不遂及偏枯,可用外熨法。右半身不遂,用黄芪、云苓、附子、生姜;左半身不遂,用首乌、云苓、桂枝、附子,研末布包,热熨患侧肢节。药气透彻,则寒湿消散,筋脉柔和,肢节自利。或用布巾将药包裹,置于患侧肢节,外用暖壶熨之。三四次后,药之气味渐尽,另换新药。久而经络温畅,全身汗出,气息非常,胶粘如饴,则肢节柔和,屈伸如意矣。
    【临床医案】
    例1:罗某,女,60岁,西安市人。1988年2月25日初诊。自诉:近几年来,经常头晕,心慌,胸痛,咽喉不利,小腹胀满,当脐跳动,大便初干后溏,有时音哑。曾做胸透、“B超”,提示:心、肺、肝、胆、脾、胰均未见明显改变。多方调治,效不显,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脉濡、滞、关寸较大,舌苔白腻。
    辨证:脾湿肝郁,胆胃气逆,气滞不降。
    诊断:胸痹。
    治则:健脾疏肝,平胆和胃,理气降逆。
    处方:
    云茯苓9克建泽泻9克炒杭芍12克粉丹皮9克制首乌30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广郁金9克苏泽兰15克北沙参15克牡坜粉15克白蔻仁5克炙米壳2克补骨脂9克.炙五味9克
    6剂,水煎温服。
    3月3日复诊:药后有所好转,胸痛明显减轻。然仍感头晕,喜用凉水洗头,左目患白内障。脉细濡、左寸较大,舌苔白腻。上方去炒杭芍、苏泽兰、炙五味,减牡蛎粉为12克,加黄芩炭9克、苦桔梗9克、柏子仁9克,6剂,水煎温服。
    3月14日三诊:药后诸症好转,头目也好转。脉细濡、稍滞、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去建泽泻、炒杭芍、苏泽兰、炙五味,增北沙参为20克、炙米壳为3克,减牡蛎粉为12克,加粉甘草6克、黄芩炭9克、浙贝母9克、柏子仁9克,6剂,水煎温服。
    3月26日四诊:药后胸痛基本消失,咽喉好转。仍头晕,眼干涩不适。脉细濡、稍滞、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去建泽泻、炒杭芍、广郁金、苏泽兰、补骨脂、炙五味,增北沙参为20克、炙米壳为3克,加粉甘草6克。6剂,水煎温服。
    5月14日五诊:药后诸症均减轻,惟咽喉仍不利,有时咽下不利。脉细濡、稍滞、关寸较大,舌苔白满腻。原方去建泽泻、粉丹皮、炒杏仁、延胡索、煨生姜,减白蔻仨为5克,加炒白术9克、黄芩炭9克、全瓜蒌12克、昆布12克、半枝莲12克、苦桔梗9克,6剂,水煎温服。
    再未来诊。
    例2:王某:女,55岁,陕西省三原县人。1988年5月20日初诊。自诉:胃脘嘈杂不适,嗳气打呃,胸闷痛,不思食,右胁下胀痛,大便干结,一年余。在当地做胸透、“B超”,均未见明显异常。
    经治疗,效不显,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脉细濡、两关右寸较大,舌苔白腻。
    辨证:中气不运,胆胃上逆,气滞不降。
    诊断:胸痹。
    治则:健脾疏肝,平胆和胃,理气宽胸,润肠通便。
    处方:
    云茯苓9克粉甘草6克炒杭芍12克粉丹皮9克制首乌30克炒枳壳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广郁金9克延胡索9克北沙参20克姜厚朴12克白蔻仁5克肉苁蓉15克番泻叶1克5剂,水煎温服。
    5月26日复诊:药后胸痛减轻,大便已利。脉沉细濡、关寸大,舌苔白、心腻。上方去炒枳壳、肉苁蓉,减姜厚朴为9克,加广橘红9克、软柴胡7克,6剂,水煎温服。
    再未来诊。
    例3:孙某,女,70岁,陕西省高陵县人。1987年5月7日初诊。自诉:患“冠心病”6年,患胆结石3年。去年行胆囊切除术,现仍胸闷气短,心悸,血压偏高,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脉濡、促动、结代、右大于左,舌苔白腻。
    辨证:中气不运,胆胃上逆,气滞不降。
    诊断:冠心病。
    治则:健脾疏肝,平胆和胃,理气降逆。
    处方:
    云茯苓9克炙甘草9克炒杭芍12克生地炭9克制首乌30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广郁金9克延胡索9克北沙参15克柏子仁9克白蔻仁4克炙米壳3克夏枯草12克决明子12克
    6剂,水煎温服。
    5月15日复诊:药后诸症均有所好转,胸痛明显减轻,腹胀也好转。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上方去生地炭、决明子,增白蔻仁为5克,加粉丹皮9克、白茅根9克,6剂,水煎温服。
    5月24日三诊:药后诸症明显好转。脉濡、右关涩、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去炙甘草、生地炭、夏枯草、决明子,增白蔻仁为5克,加建泽泻9克、粉丹皮9克、白茅根9克、牡蛎粉12克,6剂,水煎温服。
    6月2日四诊:脉证均佳。5月24日方再进,10剂,水煎温服。
    8月2日来函称:上方服20剂,血压正常,无其它明显不适。
    例4:白某,男,72岁,西安市人。1986年6月11日初诊。自诉:患“冠心病”十余年,患胆结石五年余,经治疗好转。现仍胸闷气短,右胁下连及背部作痛,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脉细濡、滞涩、关寸大,舌苔白腻。
    辨证:中气不运,脾湿肝郁,胆胃上逆,气滞血瘀。
    诊断:冠心病、胆结石。
    治则:健脾疏肝,平胆和胃,理气化瘀止痛。
    处方:
    云茯芩12克建泽泻12克炒杭芍12克粉丹皮9克制首乌30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广郁金9克延胡索9克川楝子6克广木香3克缩砂仁6克软柴胡9克6剂,水煎温服。
    6月18日复诊:药后平稳。脉舌同前。上方去炒杏仁、川楝子、广木香,加瓜蒌仁9克、北沙参12克、柏子仁9克、赤丹参12克,6剂,水煎温服。
    7月2日三诊:药后平稳。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去炒杏仁、川楝子、广木香,减云茯苓为9克、建泽泻为9克,加瓜蒌仁9克、北沙参12克、赤丹参15克,10剂,水煎温服。
    7月11日四诊:药后自感尚佳。脉细濡、关寸大,舌苔白腻。
    原方去川楝子、广木香、柴胡,减云茯苓为9克、建泽泻为9克,加北沙参12克、柏子仁9克、炙米壳3克、夏枯草9克,10剂,水煎温服。
    7月21日五诊:药后脉证均佳。原方去炒杏仁、川楝子、广木香,减云茯苓为9克、建泽泻为9克、加瓜蒌仁9克、北沙参12克、柏子仁9克、赤丹参12克,10剂,水煎温服。
    8月15日六诊:近来心慌汗出明显。脉濡、关寸大,舌苔白满腻。原方去延明索、川楝子、广木香、软柴胡,减云茯苓为9克、建泽泻为9克、制首乌为20克、砂仁为5克,加红人参4克(另煎)、北沙参12克、柏子仁9克、炙米壳3克、天花粉9克,5剂,水煎温服。
    8月30日七诊:药后自感尚可,无明显不适。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薄腻。8月15日方再进,10剂,水煎温服。
    再未来诊。
    例5:张某,男,66岁,山东安邱县人。1985年12月2日初诊。自诉:患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数年,时感心慌,胸闷,气短,头晕,体胖,睡眠差。中、西医多方治疗,效果一般。与麻瑞亭同乡,因求治之。脉弦牢、滞涩、关寸大,舌白腻、质紫。
    辨证:中气不运,胆胃上逆,相火不藏。
    诊断: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
    治则:健脾疏肝,平胆和胃,蛰藏相火。
    处方:
    素茯芩9克建泽泻9克黄芩炭9克炒杭芍12克制首乌30克广橘红12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12克炒杜仲12克前胡9克夏枯草12克决明子15克草蔻仁4克苦桔梗9克北沙参15克5剂,水煎温服。
    12月8日复诊:药后诸症有所减轻。脉弦牢、关寸较大,舌苔白腻。上方去前胡,减法半夏为9克、北沙参为12克,加川贝母6克,5剂,水煎温服。
    12月20日三诊:药后自感尚可。脉濡、不柔、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去前胡,减法半夏为9克、北沙参为12克,加软柴胡9克、赤丹参15克,5剂,水煎温服。
    1986年3月2日四诊:间断服上方,尚好,无明显不适。脉相濡、关寸大,舌苔白腻。1985年12月20日方再进10剂,水煎温服。
    现仍健在。
    例6:葛某,男,79岁,陕西省咸阳市人。1987年2月23日初诊。自诉:患“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十余年,去年中风,经治疗好转。现仍语言不清,大便不利,胸闷气短,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脉右牢涩、关寸大、左濡、关尺大,舌苔白腻。
    辨证:中气不运,脾湿肝郁,胆胃上逆,相火不藏。
    诊断:冠心病、动脉硬化、脑栓塞、高血压。
    治则:健脾疏肝,平胆和胃,蛰火潜阳。
    处方:
    云茯苓9克建泽泻9克黄芩炭9克炒杭芍12克制首乌30克广橘红12克炒杏仁9克炒杜仲12克法半夏9克赤丹参15克夏枯草12克决明子15克白蔻仁4克川厚朴12克番泻叶1.5克3剂,水煎温服。
    3月5日复诊:药后诸症有所好转,大便仍不利,言语仍不太清。脉细濡、右稍弦牢、右关寸左关尺大,舌苔白腻。上方增白蔻仁为5克,减炒杭芍为9克、川厚朴为9克,加茺蔚子12克,10剂,水煎温服。
    3月16日三诊:药后尚好,语言已清,血压降低,大便稍干。
    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去厚朴,增赤丹参为20克、白蔻仁为6克,减炒杭芍为9克,加煨生姜5克、茺蔚子12克,10剂,水煎温服。
    3月29日四诊:基本痊愈。脉细濡、稍牢、关尺较大,舌苔白薄。原方去厚朴,增赤丹参为20克、白蔻仁为6克,减炒杭芍为9克,加煨生姜6克、茺蔚子12克,10剂,水煎温服。
    再未来诊。
    例7:吴某,女,70岁,西安市人。1987年元月14日初诊。自诉:患高血压病近20年,患“冠心病”近10年,患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4年余。经多方治疗,无明显好转,现仍胸闷胸痛,右胁下连及后背痛,头晕,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脉细濡、稍牢、右关寸大,舌苔白腻。
    辨证:中气不运,脾湿肝郁,胆胃不降,气滞血瘀。
    诊断: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
    治则:健脾疏肝、平胆和胃,理气止痛。
    处方:
    云茯苓9克建泽泻9克炒杭芍12克粉丹皮9克制首乌30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广郁金9克延胡索9克川楝子6克广木香3克草蔻仁4克软柴胡7克番泻叶】克10剂,水煎温服。
    2月5日复诊:药后诸症好转。脉细濡、右牢、关寸较大,舌苔白腻。上方去川楝子、草蔻仁、番泻叶,加乌贼骨9克、缩砂仁6克、夏枯草9克,10剂,水煎温服。
    2月24日三诊:药后诸症继续好转。脉细濡、右弦、关寸大,舌苔白腻。原方去粉丹皮、川楝子、广木香、草蔻仁、柴胡、番泻叶,加黄芩炭9克、北沙参12克、夏枯草12克、白蔻仁6克、赤丹参15克、决明子15克,10剂,水煎温服。
    3月19日四诊:药后好转,再未犯病。脉细濡、右弦、两寸大,舌苔白薄。原方去川楝子、广木香、草蔻仁、柴胡、番泻叶,加夏枯草12克、决明子12克、白蔻仁6克、赤丹参15克、补骨脂9克,10剂,水煎温服。
    4月5日五诊:血压已降至158180mmHg,胸胁痛减轻。脉细濡、右寸大而弦,舌苔白腻。原方去川楝子、广木香、草蔻仁、柴胡、番泻叶,加夏枯草12克、决明子12克、白蔻仁6克、赤丹参15克、北沙参12克、补骨脂9克,10剂,水煎温服。
    5月7日六诊:赴汉中出差半月,没犯病。脉细濡、右牢、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去炒杏仁、法半夏、川楝子、广木香、草蔻仁、柴胡、番泻叶,加全瓜萎9克、清半夏9克、夏枯草12克、决明子12克,白蔻仁6克、赤丹参15克、北沙参15克、柏子仁9克,10剂,水煎温服。
    5月25日七诊:药后自感尚可,未犯病,惟心律稍不齐。脉细濡、关寸较大、右寸稍有革象,舌苔白腻。原方去法半夏、川楝子、广木香、草蔻仁j柴胡、番泻叶,加清半夏9克、夏枯草12克、柏子仁9克、白蔻仁6克、赤丹参15克、北沙参12克、炒枣仁12克,10剂,水煎服。
    再未来诊。
    例8:方某,男,42岁,西安市人。1974年3月26日初诊。自诉:心慌气短,乏困,5年。两年前赴西安市某医院检查,发现心脏扩大。虽经治疗,效不显,仍经常心慌,气短,近期血压较高,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血压:140/80mmHg。脉细濡、关寸略犬,舌苔白腻。
    辨证:中气不运,清阳下陷,胆胃上逆,君相不潜。
    诊断:冠心病。
    治则:健脾舒肝,清降肺胃,蛰火潜阳。
    处方:“j
    云茯芩9克炒白术9克黄芩炭9克炒杭芍9克全当归9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广郁金9克东参须6克(另煎)北沙参9克柏子仁9克煨生姜6克白蔻仁6克3剂,水煎温服。
    3月28日复诊:药后心慌气短好转。脉细濡、关寸大、稍动,舌苔白腻。上方改白蔻仁为草蔻仁6克,5剂,水煎温服。
    4月4日三诊:今天又昏倒一次,气短,不能平卧,五心烦热。脉细濡、关寸大、稍不匀,舌苔白腻。原方去白蔻仁,加大熟地9克,3剂,水煎温服。
    5月2日四诊:药后已能平卧睡眠,五心烦热减轻,头有时晕。脉细濡、左关右寸较大、稍不齐,舌苔白满腻。原方去白蔻仁加大熟地9克、石菖蒲6克、牡蛎粉9克,5剂,水煎温服。
    5月14日五诊:有时头昏,心率仍较缓,睡眠尚可。脉细濡、右关寸大,舌苔白薄腻。原方去白蔻仁,加石菖蒲6克、大熟地9克,5剂,水煎温服。
    5月24日六诊:药后病情继续好转,心电图也有所好转。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薄腻。5月14日方再进,5剂,水煎温服。
    6月3日七诊:药后逐渐好转,胸透仍见左心室扩大,主动脉弓偏。脉细濡、关寸较大、右稍不匀,舌苔白薄。5月14日方再进,5剂,水煎温服。
    6月15日八诊:脉证均佳。5月14日方再进,10剂,水煎温服。
    再未来诊。
    例9:宋某,男,30岁,陕西省临潼县人。1988年4月17日初诊。自诉:患肺结核数年,已钙化。仍胸闷气短,咳嗽吐血,心慌心悸,某医院诊断为“肺心病”。经治疗,无明显好转,上症仍在,且多梦遗精,有时盗汗,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脉牢长、滑动、关尺较大,舌苔白腻。
    辨证:脾虚胃逆,肺失降敛,君相不藏。
    诊断: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气肿、支气管扩张。
    治则:健脾和胃,清肺降逆,潜敛浮阳。
    处方:
    云茯苓9克炙甘草9克炒杭芍12克生地炭12克制首乌20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前胡9克川贝母6克北沙参20克炙五味9克白蔻仁5克白茅根9克柏子仁9克5剂,水煎温服。
    4月30日复诊:上药服10剂,诸症均有所好转,吐血已止,咳嗽减轻,心慌悸也明显好转。脉细濡、左关右关寸较大,舌苔白腻。上方增制首乌为30克、川贝母为9克,加炙冬花9克,10剂,水煎温服。
    5月26日三诊:上方服20剂,自感甚佳,诸症均有所好转。
    脉细濡、关寸大,舌苔白腻。4月30日方再进,10剂,水煎温服。
    再未来诊。
    例10:陈某,男,59岁,西安市人。1988年5月4日初诊。自诉:患气管炎30余年,多方治疗,时好时差,一直未愈。10年前开始,自感心慌气短,经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经中西医多方治疗,无明显好转,纳差,便秘,消瘦,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脉细濡、促动、关寸大,舌苔白腻。
    辨证:中气不运,脾虚肝郁,肺胃上逆,气滞不降。
    诊断: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治则:健脾疏肝,清降肺胃,理气行瘀。
    处方:
    云茯苓9克粉甘草6克炒杭芍12克制首乌30克粉丹皮9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前胡9克延胡索9克北沙参20克柏子仁9克白蔻仁5克川厚朴9克番泻叶1克东山楂9克
    5剂,水煎温服。
    5月4日复诊:药后咳嗽减轻,仍纳差。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上方再进,5剂,水煎温服。
    5月17日三诊:脉证均佳。原方再进,10剂,水煎温服。
    其后一直服上方加减,时服时停,现仍健在。
    例11:王某,女,21岁,青海省西宁市人。1988年3月3日初诊。自诉:患“风心病”近10年,患“乙肝”近3年。经治疗,均无明显好转,现抗原(+++),“两对半”不正常,心慌悸,心律失常,纳差,乏困无力,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脉细濡、关寸大、结代,舌苔白腻。
    辨证:中气不运,脾虚肝郁,肺胃不降,气血瘀滞。
    诊断: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乙肝”。
    治则:健脾和胃,疏肝升陷,理气化瘀。
    处方:
    云茯苓9克粉丹皮9克炒杏仁9克赤丹参15克软柴胡9克炙甘草9克炒杭芍12克制首乌30克广橘红9克法半夏9克广郁金9克半枝莲9克白蔻仁6克北沙参15克柏子仁9克白花蛇舌草9克
    10剂,水煎温服。
    3月13日复诊:药后有所好转,心律仍不齐。脉细濡、结代、关寸较大,舌苔白腻。上方去粉丹皮、柴胡,增赤丹参为20克、北沙参为20克,加大熟地9克、白茅根9克,10剂,水煎温服。
    3月25日三诊:药后自感明显好转,心律基本正常,近查肝功,好转。脉细濡、稍参伍不齐、关寸较大,舌苔白、根腻。原方去粉丹皮、柴胡,增赤丹参为20克、北沙参为20克,减白蔻仁为5克,加大熟地9克、白茅根9克,10剂,水煎温服。
    4月12日四诊:回青海一周,心律基本正常。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去粉丹皮、柴胡,增赤丹参为20克、北沙参为20克,减白蔻仁为5克,加大熟地9克、白茅根9克,6剂,水煎温服。
    4月21日五诊:脉证均佳。原方去粉丹皮、柴胡,增赤丹参为20克、北沙参为20克,加大熟地9克、白茅根9克,10剂,水煎温服。
    5月5日六诊:药后自感尚好,心律已正常,在西安市中心医院查血,抗原(+),“两对半”1、4阳性。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腻。原方去炙甘草,增赤丹参为20克、半枝莲为12克、白花蛇舌草为12克、北沙参为20克、加建泽泻9克,10剂,水煎温服。
    5月16日七诊:药后诸症继续好转,惟心前区时疼。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腻。原方去炙甘草,增半枝莲为12克、白花蛇舌草为12克、北沙参为20克,加建泽泻9克、延胡索9克,10剂,水煎温服。
    5月27日八诊:脉证均好转。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
    原方去炙甘草,增半枝莲为12克、白花蛇舌草为12克、北沙参为20克,加建泽泻9克,10剂,水煎温服。
    6月30日九诊:脉证均佳,近查“两对半”,正常,肝功:表面抗原(+),它项均阴性。明天回青海。5月27日方再进,10剂,水煎温服。
    再未来诊。
    例12:叶某,女,50岁,西安市人。1986年3月12日初诊。
    自诉:患“风心病”10年余,经多方治疗,无明显好转。现仍心慌气短,关节疼痛,因慕召求治于麻瑞亭。脉细濡、缓、动、不匀、关寸略大,舌苔白腻。
    辨证:中气不运,脾虚肝郁,肺胃不降,气血亏损。
    诊断: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治则:健脾疏肝,清降肺胃,益气活血。
    处方:
    云茯苓9克炙甘草9克炒杭芍12克粉丹皮9克制首乌20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广郁金9克红人参5克(另煎)北沙参12克
    柏子仁9克缩砂仁6克白茅根9克赤丹参15克
    5剂,水煎温服。
    3月24日复诊:药后诸症明显好转,关节仍痛。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上方去广郁金,减红人参为4克(另煎),加青浮萍9克、炙米壳3克,5剂,水煎温服。
    4月4日三诊:药后心律已齐,大便较稀,全身困痛。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去首乌、郁金、红参、茅根,加上肉桂4克、大党参15克、炙米壳3克、补骨脂9克、炮干姜4克,5剂,水煎温服。
    4月25日四诊:药后自感尚好,大便仍稀。脉细濡、关寸较大、不柔,舌苔白腻。原方去郁金、红参、茅根,加大党参15克、炙米壳3克、补骨脂9克、炮干姜4克,5剂,水煎温服。
    6月18日五诊:近来尚好,心律已正常,睡眠欠佳。脉细濡、稍涩、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去郁金、红参、茅根,加大党参12克、炙米壳2克、炒干姜4克、炒枣仁12克,5剂,水煎温服。
    再未来诊。
    例13:陈某,男,50岁,西安市人。1987年4月20日初诊。
    自诉:患主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数年,经治疗,好转。现仍胸痛,心律不齐,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脉细濡、关寸大、不匀,舌苔白腻。
    辨证:中气不运,胆胃上逆,气滞血瘀。
    诊断:主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治则:健脾疏肝,平胆和胃,理气止痛。
    处方:
    云茯芩9克炙甘草9克炒杭芍12克制首乌30克全当归9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广郁金9克赤丹参15克北沙参12克柏子仁9克白蔻仁4克白茅根9克6剂,水煎温服。
    4月27日复诊:药后心律已齐,自感尚好。脉细濡、两关偏尺较大,舌苔白腻。上方去当归,减赤丹参为12克,加桂枝木5克、红人参3克(另煎),6剂,水煎温服。
    9月21日三诊:间断服上方,自感尚好,现无明显不适。脉细濡、关寸大,舌苔白薄腻。原方再进,10剂,水煎温服。
    再未来诊。
    例14:黄某,男,58岁,西安市人。1985年12月28日初诊。
    自诉:左胸疼痛时作,一年余,曾作心电图,未发现明显改变。经治疗,效不显,仍发作,血压不稳定,有时血压偏高,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脉细濡、牢、涩、关寸较大,舌苔白满腻。
    辨证:中气不运,胆胃上逆,气滞血瘀。
    诊断:心绞痛。
    治则:健脾疏肝,平胆和胃,理气止痛。
    处方:
    云茯芩12克建泽泻12克炒杭芍12克制首乌20克粉丹皮9克广陈皮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广郁金9克赤丹参15克北沙参12克夏枯草12克缩砂仁6克炙米壳3克柏子仁9克5剂,水煎温服。
    1986年元月3日复诊:药后有所好转。脉细濡、稍革、关寸较大,舌苔白腻。上方去泽泻、陈皮、夏枯草、米壳,加猪苓片12克、广橘红9克、延胡索9克,5剂,水煎温服。
    元月10日三诊:药后胸痛已愈,他症好转。脉细濡、关寸大,舌苔黄腻。原方去陈皮、夏枯草,加广橘红9克、天花粉12克,5剂,水煎温服。
    元月17日四诊:药后诸症均好转。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去泽泻、陈皮、夏枯草、米壳,加猪苓片12克、广橘红9克、延胡索9克,5剂,水煎温服。
    元月23日五诊:近来泛酸。脉细濡、关寸较大、左弦,舌苦、苔白腻。原方去云茯苓、粉丹皮、陈皮、丹参、夏枯草、柏子仁,减建泽泻为9克,加猪苓片12克、上肉桂5克、广橘红9克、延胡索9克、乌贼骨9克,5剂,水煎温服。
    再未来诊。
    例15:王某,男,48岁,甘肃省武山县人。1986年10月24日初诊。自诉:半年前某日感冒,经治疗烧退,继之心慌心悸,气短乏力,做心电图,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经治疗好转,然仍心悸乏力,借出差之机,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脉濡涩、关寸较大,舌苔白腻。
    辨证:中气不运,胆胃上逆,肺气壅滞。
    诊断:病毒性心肌炎。
    治则:健脾疏肝,平胆和胃,理气宽胸。
    处方:
    云茯苓9克建泽泻9克炒杭芍12克制首乌20克粉丹皮9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广郁金9克赤丹参15克北沙参12克柏子仁9克缩砂仁5克白茅根9克6剂,水煎温服。
    10月30日复诊:药后诸症有所好转。脉细濡、滞涩、关寸较大,舌苔白腻。上方增制首乌为30克,加旋复花6克,6剂,水煎温服。
    11月5日三诊:病情明显好转。脉细濡、关寸略大、左稍涩、不匀,舌苔白腻。原方增制首乌为30克,加旋复花6克,20剂,水煎温服。
    5月6日来函称:回甘肃后,间断服上方,共计服60余剂,自感尚好,现无明显不适。一月前做心电图,正常。
    例16:张某,男,60岁,西安市人。1987年5月15日初诊。
    自诉:患胆结石3年,去年已行胆囊切除术,现仍胃脘胀痛,小腹下坠疼痛,心悸不安,心电图提示:心动过速,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脉濡、短紧、右关寸大而牢、左关尺大,舌苔白、根腻。
    辨证:中气不运,胆胃上逆,气血瘀滞。
    诊断:心动过速、胆结石手术后遗症。
    治则:健脾和胃,平胆疏肝,活血化瘀。
    处方:
    云茯芩9克建泽泻9克炒杭芍12克粉丹皮9克制首乌30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广郁金9克桂枝木6克延胡索9克姜厚朴9克’白蔻仁6克炙米壳4克炒苍术12克炙鳖甲12克
    3剂,水煎温服。
    5月18日复诊:药后诸症有所好转,腹痛减轻。脉细濡、右关寸较大,舌苔白腻。上方去姜厚朴,6剂,水煎温服。
    5月23日三诊:药后腹痛已愈。脉细濡、左弱、右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去姜厚朴,减制首乌为20克、炙米壳为3克,增炙鳖甲为15克,10剂,水煎温服。
    6月8日四诊:药后他症已不明显,仍心动过速。脉细濡、关寸较大而紧,舌苔白腻。原方去桂枝、姜厚朴、炒苍术,增炙鳖甲为15克,减炙米壳为3克,加北沙参12克、柏子仁9克、炮干姜4克,6剂,水煎温服。
    6月15日五诊:药后自感尚好,左胁疼痛已愈,纳食增加。
    脉细濡、紧、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去泽泻、郁金、姜厚朴、炒苍术,增炙鳖甲为12克,减制首乌为20克、桂枝木为5克、炙米壳为3克,加炙甘草9克、北沙参12克、柏子仁9克、炮干姜4克,6剂,水煎温服。
    8月6日六诊:上药服30剂,心率已正常,他无明显不适。
    脉细濡、关寸略大,舌白薄腻。6月15日方再进,10剂,水煎温服。
    再未来诊。
    例17:于某,女,26岁,西安市人。1987年9月24日初诊。
    自诉:患阵发性心动过速6年余,心电图提示:心肌劳损。经治疗,时好时差,时而犯病,心率达140次/分,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脉濡、尺大、寸散,舌苔白腻。
    辨证:中气不运,胆胃上逆,肺气不敛。
    诊断:阵发性心动过速。
    治则:健脾和胃,平胆舒肝,敛肺降逆。
    处方:
    云茯芩9克炙甘草9克炒杭芍12克制首乌30克大熟地9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广郁金9克赤丹参12克北沙参15克柏子仁9克白蔻仁6克白茅根9克炙五味12克牡坜粉12克
    6剂,水煎温服。
    10月4日复诊:药后心慌好转,他症不明显。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腻。上方去熟地、炙五味,增赤丹参为15克、牡蛎粉为15克,加全当归9克、炒枣仁12克,10剂,水煎温服。
    11月26日三诊:上方服20剂,诸症明显好转,现无明显不适。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薄腻。10月4日方再进,10剂,水煎温服。
    再未来诊。
    例18:邹某,男,40岁,西安市人。1986年8月9日初诊。自诉:头昏目眩,一月余,某医院诊断为高血压。头昏闷不清,心烦,纳食尚可,睡眠差,梦多,耳鸣,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血压:132/98mmHg。脉细濡、右稍弦、关寸较大,舌苔白腻。
    辨证:中气不运,肺胃上逆,气滞不降。
    诊辨:眩晕。
    治则:健脾疏肝,平胆和胃,理气降逆。
    处方:
    云茯苓9克粉甘草9克黄芩炭9克炒杭芍12克制首乌30克广橘红12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广郁金9克双勾藤9克牡蛎粉15克北沙参12克缩砂仁4克炙米壳3克夏枯草12克决明子12克
    5剂,水煎温服。
    8月26日复诊:服药期间自感尚可,停药后又感头闷,左耳鸣,睡眠差,眼困。血压:ll0/90mmHg。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上方去勾藤,加辛荑花10克,6剂,水煎温服。
    9月2日三诊:药后仍耳鸣,头闷,胸胀。血压:130/90mmHg。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去牡蛎粉,加生龙骨9克,6剂,水煎温服。
    9月9日四诊:头痛,头闷,全身不适,耳鸣减轻。血压:130/90mmHg。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去郁金,加辛荑花4克,6剂,水煎温服。
    10月14日五诊:药后诸症好转,时而心慌,食后腹胀,睡眠差。血压:ll0/90mmHg。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去郁金,加辛荑花6克,6剂,水煎温服。
    再未来诊。
    例19:孙某,男,60岁,西安市人。1978年11月7日初诊。
    自诉:头痛头晕4年,经检查,血压在160-170/100-llOmmHg之间,头痛,头晕,面浮,腹胀,右侧腹痛,五心烦热,气短,纳可,二便调,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血压:180/llOmmHg,脉细濡、右革累、关寸大,舌苔白腻。
    辨证:脾湿肝郁,胆胃上逆,气滞不降。
    诊断:眩晕。
    治则:健脾疏肝,平胆和胃,理气降逆。
    处方:
    云茯苓12克建泽泻9克黄芩炭9克炒杭芍9克制首乌15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炒杜仲12克双钩藤12克夏枯草12克茺蔚子12克草果仁6克煨生姜6克鸡血藤15克3剂,水煎温服。
    11月10日复诊:药后精神好转,仍头痛,头胀,头麻紧,左手困,自觉发抖,视物模糊,眼困;口干,不欲饮水,耳有时响如蝉鸣,手足.:’发烧,睡眠不实,梦多,纳可,二便稠。血压:166/lOOmmHg。脉细濡、稍沉涩、关寸较犬,舌苔白腻。上方加决明子12克,3剂,水煎温服。
    11月13日三诊:药后头晕腹胀均减轻。血压:160/lOOmmHg。10月10日方再进,3剂,水煎温服。
    11月16日四诊:药后诸症均减轻,手足乃烦热,梦仍多。脉细濡、沉、关寸大,舌苔白腻。原方去建泽泻,加炒白术9克,3剂,水煎温服。
    11月20日五诊:头昏减轻,有时腹胀,余无明显不适。血压:150/lOOmmHg。脉细濡,稍滞、关寸大,舌苔白腻。原方加决明子12克,3剂,水煎温服。
    11月23日六诊:又感头痛,头昏,右胁下痛,腹胀减轻。血压:160/lOOmmHg。脉细濡、稍涩、关寸略大,舌苔白腻。原方加决明子15克,3剂,水煎温服。
    11月25日七诊:头稍昏,手指麻,右胁下痛。血压:140/90mmHg。脉细濡、关寸大,舌苔白腻。原方加赤丹参15克,3剂,水煎温服。
    11月28日八诊:头昏已愈,手麻,夜间明显,胁下痛。血压:150/95mmHg。脉细濡、稍涩、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去煨生姜,加赤丹参15克、决明子15克,3剂,水煎温服。
    再未来诊。
    例20:王某,女,34岁,西安市人。1988年3月25日初诊。
    自诉:患高血压5年,头晕失眠。虽经多方治疗,效不显,因求治于麻瑞亭。血压:160/120mmHg。白带多。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
    辨证:中气不运,脾湿肝郁,胆胃上逆,上热下寒。
    诊断:眩晕、白带。
    治则:健脾疏肝,平胆和胃,清上温下。
    处方:,云茯芩9克建泽泻9克黄芩炭9克炒杭芍9克制首乌20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炒杜仲12克炒芡实12克牡坜粉15克夏枯草9克白蔻仁5克煨生姜5克广木香3克.决明子12克
    5剂,水煎温服。
    3月20日复诊:药后诸症明显好转。血压:150/lOOmmHg。
    脉舌同前。上方去广木香,增决明子为15克,加茺蔚子12克,5剂,水煎温服。
    4月10日三诊:自感尚好,白带已愈。血压:130190mmHg。
    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去广木香,增制首乌为30克、决明子为15克,加茺蔚子12克,5剂,水煎温服。
    再未来诊。
    例21:刘某,男,45岁,西安市人。1985年10月8日初诊。
    其妻代诉:患者患高血压数年,经常头晕失眠,未作正规治疗。一月前某日,突然不会说话,口流涎水,左半身不会活动。急赴空军西安医院求治,诊断为脑干出血,住院治疗一月余,稍有好转,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血压:136/80mmHg。语言不清,大便干。脉细濡、弱、关尺较大、左脉弱甚,舌苔白满腻。
    辨证:中气不运,内脏失调,肝气下陷,经络瘀阻。
    诊断:左半身不遂。
    治则:健脾舒肝,清降肺胃,代瘀通络。
    处方:
    云茯苓9克粉甘草6克炒杭芍9克制首乌30克桂枝木7克天花粉15克赤丹参15克全当归9克煨生姜6克肥大枣4枚
    3剂,水煎温服。
    10月11日复诊:药后病情稳定,左半身已稍能活动,左手仍抽动,仍未解大便?脉细濡、左脉弱、关尺大,舌苔白满腻。上方增粉甘草为9克、炒杭芍为12克、桂枝木为9克、全当归为12克、天花粉为20克、赤丹参为20克、肥大枣为6枚,加粉葛根9克,10剂,水煎温服。
    11月30日三诊:上方服20余剂,诸症均明显好转,已出院。下肢酸软无力,左膝痛。脉细濡、弦、关尺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去云茯苓、粉甘草、全当归、煨生姜、肥大枣,增炒杭芍为1 2克,减制首乌为20克、桂枝木为5克、天花粉为12克,加广橘红9克、云茯苓15克、炒白术9克、炒杏仁9克、炒杜仲12克、鸡血藤12克、路路通12克、缩砂仁6克、鸡内金9克、炒苍术9克,5剂,水煎温服。
    12月5日四诊:患者未来诊,其妻代诉:药后左膝疼痛已愈,仍发凉,纳差。原方去粉甘草、全当归、肥大枣,增云茯苓为12克、炒杭芍为12克、桂枝木为9克,减制首乌为20克、天花粉为12克,加炒白术12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炒杜仲12克、鸡血藤12克、路路通12克、缩砂仁6克,5剂,水煎温服。
    12月11日五诊:病情平稳。脉细濡、关尺大,舌苔白腻。原方去粉甘草,全当归、肥大枣,增桂枝木为9克、赤丹参20克,减天花粉为12克,加建泽泻9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炒杜仲12克、鸡血藤15克、路路通15克、缩砂仁6克、补骨脂9克,10剂,水煎温服。
    1986年元月11日六诊:药后病情明显好转,惟左少腹胀,左腿无力,睡眠差。脉细濡、左关尺较大,舌苔白薄。原方去粉甘草、全当归、肥大枣,增桂枝木为9克、赤丹参为20克、煨生姜为9克,减天花粉为12克,加建泽泻9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炒杜仲12克、鸡血藤15克、路路通15克、缩砂仁6克、补骨脂9克、炒枣仁12克,10剂,水煎温服。
    元月21日七诊:药后病情继续好转,惟手指尖稍麻。脉细濡、稍革、关尺大,舌苔白腻。1986年元月11日方继服,10剂,水煎温服。
    4月4日八诊:上方服60剂,诸症明显好转。复查脑电图示:大部分瘀血已吸收。已上班,左手稍麻。脉细濡、左关尺大,舌苔白腻。1986年元月11日方再进,10剂,水煎温服。
    7月13日九诊:上方服50剂,无明显不适。脉症均佳。痊愈。
    例22:高某,男,68岁,山西省人。1984年4月5日初诊。其子代诉:左半身活动不灵两天。两天前因生气,而致左半身活动不灵,言语稍不利,口角流涎,头皮发麻,继往有高血压病史,因求治于麻瑞亭。血压:150/90mmHg。脉细濡、右稍牢、两关尺大,舌苔白腻、偏左厚。
    辨证:中气不运,脾湿肝郁,清阳下陷,浊阴上逆。
    诊断:庄半身不遂。
    治则:健脾疏肝,活血通络,清降肺胃。
    处方:
    云茯芩12克炒白术9克炒杭芍12克制首乌40克桂枝木6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炒杜仲12克法半夏9克青浮萍9克鸡血藤12克夏枯草12克缩砂仁6克赤丹参15克决明子15克5剂,水煎温服。
    4月7日复诊:药后病情平稳,左上下肢仍活动不灵,肤温正常,有痛觉,头皮麻,言语已清楚。血压:150/90mmHg。脉细濡、稍促、左关尺右关寸大,舌苔满厚、稍腻、舌体向左倾斜。上方去桂枝木,加嫩桑枝15克、北沙参20克,3剂,水煎温服。
    4月10日三诊:药后左下肢已能活动,足已能踏地,足趾仍不能活动;左上肢亦已能活动,左大拇指不能活动,言语清楚。血压:140/90mmHg。脉细濡、左关尺右关寸大,舌苔白满腻。原方改桂枝木为嫩桑枝1 5克,增赤丹参为20克,5剂,水煎温服。
    4月16日四诊:药后自感尚可,气短,痰多。血压:140/80mmHg。脉细濡、稍滞涩、左关尺右关寸大,舌苔白腻、中心黄。
    原方改桂枝木为嫩桑枝12克、改决明子为天花粉12克,加北沙参12克,6剂,水煎温服。
    4月21日五诊:药后自感尚好,左大拇指已能活动,纳食睡眠均可。血压:140/80mmHg。脉细濡、关尺略大,舌苔白腻。4月16日方再进,6荆,水煎温服。
    4月28日六诊:药后诸症继续减轻。脉细濡、左关尺右关寸大,舌苔白腻。原方改桂枝木为嫩桑枝12克、改青浮萍为苏泽兰15克,加路路通12克、北沙参12克,6剂,水煎温服。
    5月4日七诊:药后自感尚好,诸症均有好转。脉舌同前。4月28日方再进,6剂,水煎温服。
    5月12日八诊:近几天手脚肿胀。脉细濡、稍滞、关寸大,舌苔白、根腻。原方改桂枝木为嫩桑枝15克,增赤丹参为20克,加北沙参12克,改决明子为路路通12克,6剂,水煎温服。嫩桑枝、槐树枝各半斤,煎汤熏洗手脚。
    5月17日九诊:用熏洗方后,手脚肿胀已消。脉舌同前。5月12日方再进,6剂,水煎温服。
    9月12日十诊:上方服20剂,无明显不适。血压:130/80mmHg。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薄腻。健脾丸,两盒,每次一丸,每日3次,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