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三十七、痈疽

    【脉】
    数,身无热,内有痈也。脉数必当发热,而反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脉数而虚,咳唾涎沫,为肺痿;脉数而实,或滑,咳则胸中隐痛,为肺痈。脉紧而数,脓为未成;紧去但数,脓为已成。脉滑而数,小腹坚满,小便或涩,或汗,或寒,为肠痈。设脉迟紧聚为瘀血,下血则愈;设脉洪数,脓为已成。肠痈,脉滑为实,数为热。卫数下降,营滑上升,营卫相干,血为败浊,皆湿热之所为也。
    死之地分 伏兔、腓 、背、脏俞、项上、脑、髭、鬓、颐。
    【因】
    火之毒,气结之毒,从虚而出也,薄处先穿之义。师全用补。盖浓味之火,气郁之结,壅滞经络,或引痰饮,血为之滞,气为之乱,积久从虚而出其经也。夫阴滞于阳则痈,阳滞于阴则疽。气得淤而郁,津液稠粘,为痰、为饮,而久渗入肺,血为之浊,此阴滞于阳也。血得邪而郁,隧道阻隔,积久结痰,渗出脉外,气为之乱,此阳滞于阴也。
    肺痿,热在上焦。肺痈,乃风伤于卫,热过于营,血为凝滞,蓄结成痈。囊痈,乃湿热下注也。有作脓者,此浊气顺下,将流入渗道,因阴气亏水道不利而然。脓尽乃安。骨疽,因浓味及酒后涉水得寒,故热邪深入髀枢穴左右,积痰老血,相搏而成也。内疽,因饮食之火。
    七情之火,相郁而发,在腔子而向里,非于肠胃肓膜也。以其视之不见,故名之曰内。
    【证】
    肺痿病,多涎唾,小便反难而数,大便如豚脑,欲咳不咳,咳出干沫,唾中出血,上气喘满,或燥而渴者,寸口脉数而虚,按之涩。
    肺痈病,咳逆上气,浊吐出如粥,脓血,胸中隐痛。又咳脓血口燥,或喘满不渴,唾沫腥臭,时时振寒,寸口脉数而实,按之滑。
    肠痈病,小腹重,强按则痛,坚满如肿,小便数似淋或涩,或自汗,复恶寒。又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如聚积,按之痛如淋,小便自调。甚则腹胀大,转侧闻水声,或绕脐生疮,或脓从脐出。
    背痈脉数,身无热而反恶寒,若有背痛处,发其痈。
    附骨疽与白虎、飞尸、历节皆相似。历节,走注不定;白虎飞尸,痛浅,按之便减,亦能作脓;附骨疽,着骨而生,痛深,按之无益。
    【治】
    法宜补气血,泻火散气。初觉,可清热拔毒;已溃,则拔毒补气。用分经络气血多少,可补可驱毒,如少阳分,少血多气,宜补。
    千金内托散 内托之名,使气充实,则脓如推出也。
    羌活 独活 本(各一钱五分) 防风(身梢) 归梢(各五分) 归身(四钱) 连翘(三钱)黄芩(酒炒) 黄 人参 甘草(各一钱半,生用五分) 陈皮 苏木 五味(各五分) 黄柏(酒炒) 知母(酒炒) 生地(酒制) 黄连(酒制,各一钱五分) 汉防己(酒制) 桔梗(各五分) 山栀(二钱) 猪苓(二钱,去皮) 麦冬(二钱,去心) 大黄(酒制,三钱)
    作两服煎。
    验方 有妇人年七十,性好酒,形实性急,脑生疽,脉紧急,切之涩。锦纹大黄(酒炒)、人参(酒熟)、每一钱,姜汁煎服。
    验方 有人年五十,形实色黑,背生红肿,近骨下痛甚,脉浮数而洪紧,食亦大呕,时冬月。
    麻黄 桂枝(冬月用之) 生附(脉紧用之) 黄柏(酒炒) 栝蒌 甘草节 羌活 青皮 半夏 人参 黄
    姜煎。
    验方 治初生一切疮、疖、痈、疽、发背,服之殊效。亦能下死血。
    大黄 甘草 辰砂 血竭
    酒下。
    解毒丹 治一切发背、痈、疽、金石毒。
    紫背车螯大者,盐泥固济, 红,出火毒,甘草膏丸,甘草汤下。恶物,用寒水石 红入翁,沉井中,腊猪油调敷。
    又方 以轻粉为佐,又以灯草为佐,散肿消毒,轻者可杖。
    清凉膏 治发背。
    当归 白芷 木鳖肉 白芨 白蔹(各一两) 乳香(研) 腻粉(少许) 白胶(少许) 黄丹(五两) 麻黄(七两)
    上煎前六味,候紫色去之,入槐、柳枝各七寸,再煎,入丹,临时入下。
    三生散 治漫肿光色附骨痈,如神。
    露蜂房 蝉蜕 头发(各等分)
    烧灰存性,三钱,研细酒下。
    曾用五灰膏,敷一宿,待恶肉腐,以刀去之尽,以香油蘸在锦上,纽干复之。待好肉如岩合 状,方可以收口,用龙骨、白蔹、乳、没等药敷之。
    内疽用四物汤加减服之。有人性急味浓,在胁下一点痛,每服热燥之药,脉轻则弦,重则芤,知其痛处有脓,因作内疽病治之。
    甘草干姜人参 治肺痿。
    甘草(四两) 干姜(二两) 人参(一两) 大枣(三个)
    煎服。
    小青龙汤 治肺痈,先解表之邪也,此治肿疡之法也。
    葶苈大枣泻肺汤 治痈疽,喘不得卧也。
    葶苈炒黄研,丸弹子大。水三升,入枣先煎二升,去枣入葶苈,煎至一升,顿服之。先进小青龙汤三服,后进此。
    桔梗汤 治咳胸满,唾如米粥,当吐脓血。
    甘草 桔梗(各一两)
    苇茎汤 治咳有微热,胸中甲错,此治溃疡之法也。
    苇茎(二升切) 瓜瓣仁 薏苡仁(各半斤) 桃仁(五十个,去皮尖)
    煎服。又方,栝蒌连瓤下煎。
    薏苡附子败酱散 治肠痈身甲错,腹皮急胀,本无积聚,身无热,脉数者。
    附子(炮) 败酱(各二钱) 薏苡仁(十个)
    水煎。
    大黄牡丹汤 治肠痈,小腹,或偏在膀胱左右,大如掌,热,小便自调,时自汗,脉迟紧,未成脓可下之,脓成不可下。
    大黄(四两) 牡丹皮(三两) 芒硝(二两) 瓜子(一个) 桃仁(五十个)
    水煎顿服。
    云母膏 有如腹痛,百分不治,脉滑数。腹微急,脉当沉细,今脉滑数,以云母膏下之。云母膏,丸梧子大。一百丸,阿胶烊入酒下之。下脓血为度,可止。
    青皮当归汤(李先生方) 治便痈。
    青皮 防风 当归 甘草梢
    空心煎服。
    桃仁承气汤(张先生方) 治便痈。
    验便毒方 葫芦巴末服,川楝灰亦好。
    附骨疽方 青皮 黄柏 桂枝(冬加) 黄芩(夏加) 牛膝(虚加) 甘草 姜汁 麻黄(发不动加)
    又防风通圣,去硝黄,入生犀角、浮萍末,治骨疽。
    瘿状多着肩背。如坚硬不可移,名石瘿;皮色不变,名肉瘿。如筋脉露结,名筋瘿;赤脉交错,名血瘿;随忧愁消长,名气瘿。
    瘤状随气凝结,有骨、筋、肉、脓、血之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