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紧脉指法主病

    六紧者。阳也。指下寻之。三关通度。按之有余。举之甚数。状若洪弦曰紧。主风气。伏阳上冲。化为狂病。
    紧者。阳木也。何为阳木。以其脉带弦长也。指下寻之。三关通度。脉道长矣。按之有余。邪气有余也。举指甚数。热邪在阳分也。状若洪弦者。洪为阳明。弦为少阳。洪弦相合。此名为紧。紧为太阳。诸紧为寒。夫既曰寒。而曰风气伏阳者。何也。如水穴论。帝曰。人伤于寒。而传为热者。何也。岐伯曰。夫寒甚则热生也。又如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是也。盖以初感其寒。伏久则化而为热也。故主病曰风气伏阳。夫既曰弦为少阳。洪为阳明。紧为太阳。则为三阳合病。重阳者狂。故曰风气伏阳上冲。化为狂病。洁古曰。此太阳少阳相合。主伏阳上冲而为狂病。治之之法。宜以黄连泻心汤。此言深为得理。学人宜玩味之。诸家言紧脉。或云如切绳。或云如转索。皆不过形容其左右无常耳。戴起宗乃摭拾诸说。以为或转在左。或转在右。且以两股三股。纠合徽 以为紧。安有是理也哉。不通甚焉。
    按脉经云。紧脉数如切绳状。一曰如转索之无常。刘氏云。数而带弦为紧。脉影云。紧者。其来之且急。去之且速。按举急大如转索无常。又曰动静无常。如纫单线。诊翼曰。紧者有力而不缓也。其来劲急。按之长。举之若牵绳转索之状。为邪风击搏。伏于荣卫之间。
    【歌曰】
    紧脉三关数又弦。上来风是正根源。忽然狂语人惊怕。不遇良医不得痊。
    紧脉者。三关通度。数而且弦。是为三阳合病矣。然其根源非暴受风寒。盖由上年所受风邪。根源伏于其内。感天行时热。化为春温夏热之证矣。然重阳者狂。故曰忽然狂语人惊怕也。所谓不遇良医不得痊者。非是剩语。其意盖曰。伤寒一证。别有专门。非比寻常杂证。可以臆度。必待圆机之士。参究内经。潜心仲景。暨河间东垣节庵陶氏诸名家治法。分别经络表里。阴阳虚实寒热参考五运六气。并得名医传授。方为良医。不致有误。岂若今世之人。勿遵古训。不经师承。几句油腔。一味杜撰。便谓吾能疗治伤寒。及乎临证。手足无措。当汗不汗。当下不下。不当汗而汗。不当下而下。至不得已。乃以杂证治法朦胧治之。其误人也。岂浅鲜哉。洁古曰。此是三阳合病。紧数。太阳也弦多。少阳也。狂言。阳明也。故实则谵语。云岐子曰。其脉洪紧而实。阳气有余之象也。主热即生风。发作狂语。可用小承气汤主之。
    按经云。紧则为寒。又云。紧而急者遁户。又云紧数者。可发其汗。又云。凡亡汗。肺中寒。饮冷水。咳嗽下利。胃中虚冷等证。其脉并紧。又云。紧而数。
    寒热俱发。必下乃愈。又云。紧而滑者。吐逆。又云 而紧。积聚有击痛。又云。盛而紧曰胀。
    【又歌曰】
    紧脉关前头里痛。
    脉经云。寸紧苦头痛。骨内疼是伤寒。宜麻黄发汗出。又云头痛逆气。
    按脉经云。寸口脉紧。苦头痛。骨肉疼。是伤寒宜服麻黄汤发汗。出眉冲颞。摩治伤寒膏。又云。寸口脉紧。如转索。左右无常者。有缩食。又云。寸口脉紧。即头痛风寒。或腹中有宿食不化。又云。寸口紧。头痛逆气。又云。寸口脉紧。或浮。膈上有寒。肺下有水气。又云。脉紧而长过寸口者。狂病。
    又云。脉紧上寸口者中风。风头痛亦如之。
    当关切痛无能动。
    脉经云。关紧。心下苦满急痛。脉紧者为实。宜茱萸当归汤。又大黄汤治之良。针巨阙下管泻之。脉影云。肝紧主惊风。筋脉拘挛腹痛。则紧而盛。癖则紧而实。右关紧。脾寒腹痛吐逆紧盛腹胀伤食。
    按脉经云。关上紧。心下痛。又云。关脉紧。心下苦满急痛。脉紧者为实。宜服茱萸当归汤。又大黄汤两治之良。针巨阙下管泻之。又云。关上脉紧而滑者。蛔动。
    隐指寥寥入尺来。缴结绕脐常手捧。
    张世贤曰。缴结。疼痛之状也。在尺主脉沉水。客脉紧木。水木相合。水中有木。土莫能制。风寒在于下焦。治之以桂枝芍药汤。不已。风寒湿在于脾肾。术附汤主之。右尺主脉相火。客脉紧木。火木相合。风热在于下焦而作痛。治法不可同左。
    按脉经云。尺紧脐下痛。宜当归汤。灸关元。针天枢补之。脉影云。尺紧主为淋漓。病疝气。耳聋。齿痛。脚膝疼。命门紧。主小肠虚鸣。肠中痛。诊翼云。左尺紧。腰脚酸。脐下痛。小便难。右尺紧。下焦筑痛。时珍曰。尺中有紧为阴冷。定是奔豚与疝疼。脉经又云。尺中紧。脐下少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