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萎痹

    邬先生
    初诊  肩背挛急痛。有时牵连至腰股。病已三年。宜养血输津液。
    生西芪30克,桂枝3克(后下),葛根12克(后下),归身6克,白芍12克,炙草3克,生姜三片(如铜元大),红枣肥大者四枚。
    二诊  药后甚效,无须更张。脉右大于左,似稍有问题。大便时或燥结。舌苔根上黄。胸廓中微痛。
    生西芪30克,桂枝4.5克(后下),枳实6克,归身6克,白芍9克,麻仁9克(研),葛根15克(后下),全瓜蒌9克,鲜藿香9克,椭12克(包)。
    三诊  肩背痛瘥而未尽。午起口中甚腻,舌苔黄厚。头痛。大便无序。此皆胃肠不健之征。
    川连1.2克,干姜2.4克,葛根12克,淡芩6克,太子参9克,桂枝3克,姜夏12克,鲜茅根12克,赤芍9克,炒麦芽9克,六一散12克(包),赤苓12克。
    四诊  肩背之挛痛。服药即瘥,药停即作,但较轻耳。其胸满,大便无序,舌腻如故。脉右大,胃肠仍有湿积。
    葛根60克(生用),生黄芪90克,桔梗24克,桂枝30克,当归21克,炒茅术24克,赤芍30克,枳壳30克,陈皮30克,炙草15克。
    以上十味研细末,水泛丸如绿豆大。每早晚用姜二片,红枣三枚,煎汤送服9~12克。
    五诊  挛痛几全愈。食不甚多,大便仍未畅,舌上有黄苔。脉右弦大,左平。
    川连15克,太子参90克,赤白芍各60克,淡芩30克,姜夏90克,桂枝30克,蒌全90克(注:全瓜蒌),柴胡30克,葛根60克(生用),云苓90克,生白术60克,炙草24克,生黄芪90克,当归30克。
    上作细末,水丸如绿豆大。每日早晚用生姜二片,枣三枚,煎汤送服12克。
    【按】此案前后总计五诊可见病情较为复杂,但从始至终桂枝汤一致被委以重任,可见该患者病情的核心是营卫不和引起的肩背挛痛。初诊陆氏以桂枝汤调和营卫,缓急止痛;加黄芪、葛根升阳益气,缓急止痛;当归养血止痛。方中重用白芍12克,乃取其收敛津液而益营,酸散缓急止痛之功。二诊时药效良好,但大便燥结,胸中不适,陆氏加全瓜蒌、枳实、麻仁宽胸理气通便;藿香与六一散芳香化湿,以治疗暑湿时邪。
    三诊肩背痛大减但未痊愈,口中黏腻,大便也不正常,陆氏认为“此皆胃肠不健之征”,是脾虚湿盛的表现,故于方中加葛根芩连汤以散表邪,除里热止泄。另保留桂枝汤,但易白芍为赤芍,增强活血通瘀之力;白茅根、赤苓淡渗利湿;炒麦芽健脾胃,助消化。四诊时患者服药肩背痛止,停药则复发,但已经减轻很多,且胸满,大便不适,陆氏认为还是胃肠有湿积。用丸药缓缓图之,方从初诊、二诊之意,但加重了苍术的燥湿化痰之力。五诊病情尚有少许,续用丸药缓图,调和营卫、解表通里、清热止泄,方从前三诊之意,以葛根芩连汤、桂枝汤、四君子汤、四逆散等加减得之。
    沈先生
    初诊  并不赢瘦,而有种种虚弱之自觉证。口淡舌腻为湿。脉细弱为阳虚。近因负重,致腰脊酸痛为微伤,先治之。
    桃仁12克(打),怀膝9克,绵仲9克,赤芍9克,川断9克,苡仁15克,归尾9克,金狗脊9克,茆术6克,云苓12克,六一散12克,七厘散1.5克。
    分作三包,每日空腹开水送服一包。
    二诊  痛处已瘥,恐逢节再发,以药善其后,脉舌之寒湿,可稍稍兼顾。
    绵仲9克,桃仁12克,生白术6克,川断9克,赤芍9克,云苓12克,怀膝9克,黑附块6克,泽泻12克,归尾9克,炙草2.4克。
    【按】茆术:茆通茅,茆术即茅苍术。
    本案患者内有阳虚湿盛,外有瘀血劳伤。急则治其标,陆氏认为当先治“近因负重,致腰脊酸痛”的微伤。故以伤科七厘散化瘀消肿,止痛止血;桃仁、赤芍、当归尾等药活血祛瘀止痛;怀牛膝、杜仲、川断、金毛狗脊等药强腰止痛,滋养肝肾;苡仁、苍术、茯苓、六一散等药化湿健脾。二诊时患者背痛已愈,但因患者体质偏寒湿,因此嘱其再加服几剂防逢季节变化再度复发,药以调理善后为主。方中桃仁、赤芍、当归尾活血养血祛瘀;杜仲、川断、怀牛膝强腰壮肾;白术、茯苓、泽泻、炙甘草健脾利湿;稍加黑附块温全身之阳气,去除寒湿。
    李先生
    初诊  瘛疭四月以来,共发三次,发必在睡眠时。痉挛不自知,约半小时而复。脉弦,舌稍萎。此病不易愈。
    制南星9克,当归9克,淡芩9克,姜夏15克,干地黄15克,赤白芍各6克,全蝎4.5克(炙),川连1.5克,炙草6克。
    【按】瘛疭,病证名,亦作瘈疭、瘌疭,又称抽搐、搐搦、抽风等。指手足伸缩痉挛,抽动不已的病证。《灵枢·热病》:“热病数惊,瘛疭而狂。”多由热盛伤阴、风火相煽、痰火壅滞等导致,或因风痰、痰热所致。治宜平肝息风、清心泻火、祛风涤痰等法。陆氏以芍药甘草汤缓急止挛;制南星、半夏化痰去浊;黄芩、黄连清热泻火化痰;干地黄、当归滋阴养血;全蝎平肝息风,通脑络,止痉挛。此证类似现今的睡眠性癫痫,诸药合效可缓急患者的痛苦,但陆氏亦言“此病不易愈”。
    袁太太 劳尔东路六十六弄卅七号
    初诊  十月十七日,坐骨神经痛,脚常挛急作剧痛。又贫血,致种种液干证。脉细舌白。
    赤白芍各9克,炙草6克,当归9克,黑附块9克(先煎),生芪30克,赤石脂15克(包)。
    【按】前后两案虽皆为萎痹之拘挛抽痛者,但前案痉挛而不自知,发于睡眠中,是病在上(脑),此案脚痉挛做痛,是病在下(坐骨神经)。
    该患者女性且贫血,因而陆氏处方更加注重温阳益气养血。方中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当归、黄芪、黑附块温阳益气养血。赤石脂收敛止血,常用于女子崩漏带下,从这可以估计这位袁太太的贫血可能是月经淋漓不尽导致的,因此陆氏加此药敛涩止血,止漏疗崩。
    巫先生
    初诊  左臂重痛,左脉殊细弱。此恐局部血管之病。因影响营养,难以骤愈。
    桑枝9克(酒炒),制首乌15克,生白术9克,川连1.5克,当归9克,绵仲12克,上肉桂1.5克(冲),淡芩6克,白芍9克,川断9克,生熟地12克,枳壳4.5克,珍珠母21克(先煎)。
    二诊  左臂酸痛颇减,脉亦斟若划一。乱梦减少,寐不能甚酣。脉平,舌尖绛。目精有肾亏证。
    生芪24克,桑枝9克(酒炒),白蒺藜12克,川连1.5克,竹叶9克,当归9克,制首乌15克,枣仁9克,上肉桂四分(冲),生熟地各1.5克,菟丝饼12克,远志肉9克,朱灯心二扎。
    三诊  左臂不复作楚,两手脉同一。惟睡眠仍多梦,此为疲劳伤脑所致。脉亦肺肾两虚。
    制首乌15克,北沙参9克,桑枝9克(酒炒),白蒺藜12克,百合9克,竹叶9克,山萸肉6克(去核,净),生芪15克,枳壳6克,生山药15克(打碎,勿炒),当归6克,陈皮4.5克,白芍9克,炙草3克。
    【按】斟若划一:即斟若画一,是公平持正,整齐画一的意思。语出唐代程晏《萧何求继论》:“萧何为法,斟若画一。”陆氏这里是指患者脉象正常有神之意。
    此案患者属于上肢萎痹,陆氏认为可能是上肢局部血管供血障碍。处方中重用具有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之功效,主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的桑枝,再合具有缓急止痛功效的自芍,两者为主药;生熟地、制首乌、肉桂、当归等温阳气,养精血为辅;再加白术、枳壳、黄连、黄芩等药健脾利湿清热而不伤正;杜仲、川续断强腰壮肾;珍珠母重镇安神治疗多梦。
    二诊患者左臂之酸痛大为改善,脉象亦逐渐正常,但夜寐欠佳,并有视物昏花的肾亏证。陆氏以黄芪、桑枝、白蒺藜等药益气通阳,祛风止痛为主;黄连、竹叶清心火安神;当归、首乌、生熟地、菟丝子等药养精血安神,补肾亏;枣仁、肉桂、远志、朱灯心等药交通阴阳,安神助眠。三诊时患者仍多梦,肺肾两虚。陆氏在初诊、二诊方的基础上,以补肺益肾为主,诸药合效共奏补养精血,益气安神的功效。
    【小结】
    萎痹,即肢体经络痿弱挛急,功能衰退甚至失用。此类病证多属于神经肌肉疾病。陆氏在《金匮要略今释》一书中写道:“血痹者,末梢知觉神经麻痹也……今与虚劳同篇者,盖以神经麻痹,多由血循环涩滞所致,病属机能上之退行性变化,故与虚劳同科也。”
    从陆氏临床治疗也可看出上述思想的贯彻,即治疗萎痹从活血化瘀、通血循环之涩滞,温阳益气、补益精血疗机体之不足两方面人手。陆氏一般以桃仁、当归尾、赤芍等活血化瘀止痛为主;再加黄芪、桂枝、生熟地、首乌、杜仲、川断、怀牛膝等强腰壮肾、补益精血为辅;《伤寒论》中常用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治疗筋脉拘挛,陆氏常赤芍、白芍、甘草三药同用。除此以外,陆氏还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再进行加减,比如上肢萎痹者加桑枝;寒湿较甚者,加附子、白术、苍术;心火较旺者加黄连、竹叶;有中风迹象者加白蒺藜、全蝎平肝息风止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