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白前(《名医别录》)

    白前为萝摩科植物柳叶白前或芫花叶白前的干燥根茎及根。多系野生。主产于浙江、安徽、福建、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原植物生于滩边、江边砂砾处,甚至半浸于水中。喜温暖湿润气候,以土层深厚肥沃的的腐殖质土壤最宜生长。味辛、苦,性微温。归肺经。功效降气止咳、祛痰。临床用名有白前、蜜炙白前。
    【本草汇言】
    《名医别录》:味甘,微温,无毒。主治胸胁逆气,咳嗽上气。
    《药性论》:臣,味辛。兼主一切气。
    《日华子本草》:治贲豚肾气,肺气烦闷,及上气。
    《开宝本草》:味甘,微温,无毒。主胸胁逆气,咳嗽上气。
    《本草衍义》:保定肺气,治嗽多用。以温药相佐使,则尤佳。
    《汤液本草》:气微温,味甘,微寒,无毒。
    《本草》云:主胸胁逆气,咳嗽上气,状似白薇、牛膝辈。
    《衍义》云:白前保定肺气,治嗽多用。白而长于细辛,但粗而脆,不似细辛之柔。若以温药相佐使则尤佳。仲景用。
    《本草纲目》:白前色白而味微辛甘,手太阴经药也。长于降气,肺气壅实而有痰者宜之。若虚而长哽气者,不可用也。仲景治嗽而脉浮,泽漆汤中亦用之,方见《金匮》,药多不录。降气下痰。(又名嗽药)。
    《本草经疏》:白前感秋之气而得土之冲味,故味甘辛,气微温。苏恭又谓微寒。性无毒,阳中之阴,降也。入手太阴肺家之要药。甘能缘,辛能散,温能下。以其长于下气,故主胸胁逆气,咳嗽上气二病。皆气升气逆,痰随气壅所致,气降则痰自降,能降气则病本立拔矣。微温,微寒,见人参条下。
    简误:白前辛温,走散下气之药,性无补益。凡咳逆上气,咳嗽气逆,由于气虚气不归元,而不由于肺气因邪客壅实者,禁用。《深师方》中所主久咳上气,体肿短气胀满,当是有停饮、水湿、湿痰之病乃可用之。病不由于此者,不得轻施。
    《本草蒙筌》:味甘、辛,气微温。无毒。咳嗽上气能降,胸胁逆气堪驱。气壅膈,倒睡不得者殊功;气冲喉,呼吸欲绝者立效。仍治气塞咽嗌,时作水鸡声鸣。故古人气嗽方中,每每用之不遗,亦以其善主一切气也。又有保定肺气,温药佐使尤奇。
    《本草乘雅》:在色为白,在藏归肺矣。前者坐而至,不行而进也,当入手太阴、阳明,足阳明,为治咳之君主药。经云: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太阴阳明。白脉之至也,喘而浮,上虚下实惊,有积气在胸中,得之酒使内也。藏真高于肺,以行营卫阴阳也;不行焉,则为厥为积矣。大明主奔豚,及肾气,亦即下实上虚之象乎。然则白微功力,三因并施,藏府咸入,腠理皮毛,靡不前至,盖以功用为名也。
    《药性解》:白前,味甘辛,性微温,无毒,入肺经。主下气除嗽、气寒呃上冲不得睡卧、气逆冲喉、呼吸欲绝、喉中时时作水鸡声。忌羊肉。按:白前色白味辛,故入肺经,专主一切气症。
    《本草备要》:泻肺,降气下痰。
    辛苦微寒。长于降气下痰止嗽。治肺气壅实,胸膈逆满。虚者禁用。似牛膝粗长坚直易断者,白前也;短小柔软能弯者,白薇也。忌羊肉。
    《本经逢原》:甘辛微温,无毒。
    时珍曰:白前入手太阴,长于降气,肺气壅实而有痰者宜之。《金匮》治咳嗽而脉沉者,用泽漆汤,以中有白前也。《深师》治久嗽上气体肿,短气倚息不得卧,常作水鸡声者,用白前汤。《外台》治久嗽吐血,用白前、桔梗、桑白皮、甘草,皆取其下气耳。若虚嗽常哽气者,不可用也。白前较白薇稍温,较细辛稍平,专搜肺窍中风水。非若白薇之咸寒,专泄肺胃之燥热;亦不似细辛之辛窜,能治肾肝之沉寒也。
    《本草崇原》:寇宗奭曰:白前能保定肺气,治嗽多用,以温药相佐使尤佳。李时珍曰:白前色白而味微辛甘,手太阴药也。长于降气,肺气壅实而有痰者宜也。若虚而长哽气者,不可用。张仲景治咳而脉浮者,泽漆汤中亦用之。愚以泽漆汤方有紫参,复有白前,故因紫参而附白前于此也。白前虽《别录》收入中品,而仲祖方中先用之,则弘景亦因古方录取,但出处不若《本经》之详悉,学者须知之。
    《本草求真》:[批]搜肺中风水。
    白前专入肺。甘辛微温,为降气祛风除痰要药。缘人气实则痰壅,痰壅则风作,风与痰气胶固,则肺因尔不宁,而有喘嗽喘促体肿之病矣。非不用此以泄肺中实痰风邪,则气曷降,而嗽曷止,是以《金匮》用以治咳嗽脉沉,深师白前汤用此以治久咳上气,《深师方》体肿短气胀满,昼夜倚壁不得卧,常作水鸡声者,白前汤主之。白前二两,紫菀、半夏各三两,大戟七合,煮取温服,禁食羊肉、饴糖。皆取降肺除痰之意。非若白薇气味咸寒专泄肺胃燥热,细辛辛热专发肾中寒邪也。此惟实者用之,虚者不宜用耳。
    《得配本草》:忌猪羊肉。
    辛、甘,微寒。入手太阴经气分。下胸胁通逆气,咳嗽上气,呼吸喉中作水鸡声。痰气壅盛也。
    配紫菀、半夏、大戟,治久咳上气;体肿、短气、胀满,昼夜不得卧,喉中常作水鸡声。配桔梗、桑皮,治久嗽吐血。佐苍术,治湿肿,焙研为末,温酒服二钱,治久嗽口叚
    呷不得眠。
    气虚,虚痰,二者禁用。
    《本经疏证》:别录白前主治,首言胸胁逆气。夫胸中固肺所治,胁则阴阳升降之道路也。次言咳嗽上气,气升降之相随,即阴阳之分而合者也。升多降少,则或阴或阳皆能病之,如下之真阴不足,即无以召上之阳而气不降,上之真阳不足,即不能生下之阴而气亦不降,此皆属虚,固非白前辈所能治。惟后天之病,外邪所感,如痰热上壅奔豚上冲之类,所谓上实下虚,下实上虚者,随其所主而以是为先导,庶几近之,此其所当然,固如是矣。其所以然,卒未明也。予谓白前与白薇,形本相似,故其功能亦复相似。但一虽柔软,以其味咸苦,更加以气平,故力反能自上抵下;一则粗长坚直,绝似力益猛者,然脆而易折,究竟进锐退速,且味甘微温,自然降力觉缓,是其形质受牵制于气味,即遂其所欲诣,亦不过自上及中止矣。虽然,方其胸胁逆气咳嗽上气之际,纵使咸苦而平,直达于下之白薇,终不能参一臂之助,以其柔软故也。而此则坚刚俊爽,一往无前,不过不能耐久,乘兴而行,兴尽即止耳。若如泽漆汤之治咳而脉沉,在上并以生姜之横散,紫参之下泄,在下并以桂枝之止逆,泽漆之收水,偏得成其治下之功,又可谓仅及中乎。剪裁之妙,辅相之宜,原用药之权衡也。
    《本草分经》:辛、甘,微寒。降气下痰,止嗽,治肺气壅实。
    【现代药理研究】
    1.白前有祛痰、镇咳、平喘作用。
    2.白前有抗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