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紫草(《本经》)

    紫草为紫草科植物紫草和新疆紫草的根。主产于辽宁、湖南、湖北、新疆等地。原植物生于草地、草甸、向阳山坡、灌丛或林缘。味甘,性寒。归心、肝经。功效凉血活血、解毒透疹。临床用名紫草。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治心腹邪气,五疸,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
    《名医别录》:无毒。主治腹肿胀满痛,以合膏,治小儿疮及面皻。
    《药性论》:亦可单用,味甘,平。能治恶疮疥癣。
    《开宝本草》:味苦,寒,无毒。疗腹肿胀满痛,以合膏,疗小儿疮及面皻。
    《本草图经》:紫草古方稀用。今医家多用治伤寒时疾发疮疹不出者以此作药,使其发出。《韦宙独行方》治豌豆疮煮紫草汤饮,后人相承用之,其效尤速。
    《药类法象》:主心腹邪气,五疸,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疗腹肿胀满。
    《汤液本草》:《本草》云:主心腹邪气,五疸,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治腹肿胀满。
    《本草纲目》:紫草甘咸而气寒,入心包络及肝经血分。其功能于凉血活血,利大小肠。故痘前欲出未出,血热毒盛,大便闭涩者,宜用之。已出而紫黑便闭者亦可用。若已出而红活,及白陷大便利者切宜忌之。故《直指方》云:紫草治痘,能导大便,使发出亦轻。得木香、白术佐之,尤为有益。又《活幼心书》云:紫草性寒,小儿脾气实者,犹可用。脾气虚者,反能作泻。古方惟用茸,取其初得阳气,以类触类,所以用发痘疮。今人不达此理,一概用之,非矣。
    斑疹痘毒,活血凉血,利大肠。
    《本草经疏》:紫草禀天地阴寒清和之气,故味苦气寒而无毒。入足少阴、厥阴。为凉血之圣药,故主心腹邪热之气。五疸者,湿热在脾胃所成,去湿除热利窍,其疸自愈。邪热在内能损中气,邪热散即能补中益气矣。苦寒性滑,故利九窍而通利水道也。腹肿胀满痛者,湿热瘀滞于脾胃,则中焦受邪而为是病,湿热解而从小便出,则前证自除也。合膏药,疗小儿痘疮及面齇,皆凉血之效也。
    简误:紫草苦寒而能通利九窍,痘疮家气虚脾胃弱,泄泻不思食,小便清利者,俱禁用。
    《本草乘雅》:紫草色胜,盖肝主色,而肝之色,又从风化。凡病变于色者相宜,然肝疏二便,饵之大小便利为外徵也。
    紫,间色,水乘火色也。气寒味苦,臭芳性洁,禀水气澄湛之体,捍格之用。主心腹浊邪热气,郁作五黄,损气闭窍者,力能捍格而澄湛之。别录广心腹邪气,及肿胀满痛,利九窍,及通水道。若儿疮,即热浊于血;面齄,即热浊于气于色耳。蕲阳广儿疮,及斑疹豆毒,活血凉血,以利大肠。经验方云:痘疮三日,隐隐将出,色赤便闭者相宜,曾世荣云:脾实协热者可用,脾虚协寒者不可用。慎之,慎之。
    《药性解》:紫草,味苦,辛寒,无毒,入心、小肠二经。主心腹邪气、胀满作痛、痈肿诸毒,除五疸,利九窍,通水道,小儿血热痘疮尤为要剂。
    按:柴草主血热,本入心经,而小肠者受盛而与心应者也,故并入之。邪气诸证,咸本于热,今清其心而自愈矣。
    《药鉴》:气寒,味苦,无毒。其色紫,故能行血。其味苦,故能通窍利水。其气寒,故能治肿毒痈疽。与大力子同用,善快痘疮未发。与淫羊藿同用,能起痘疮已快。攻血泡,佐以红花。消水泡,并以茯苓。同川芎、赤芍,入青葙子,能医眼目之赤障。用翘、连、荆、防,兼皂角刺,善消痈疽之红肿。大都血家药也,无问麻痘症,无痈疽病,无问男女杂症,但见血紫血热,及热毒深者,俱宜用之。但泻痢则忌,糯米监制无妨。
    《景岳全书》:味苦性寒,此手厥阴、足厥阴血分之药。性寒而利,能凉血滑血,通利二便,故痘疹家宜用之。凡治痘疹,无论未出已出,但血热毒盛,或紫或黑,而大便秘结者,宜用之。若已出红活,不紫不黑,而大便如常通利者,即不可用。故曾世荣《活幼心书》云:紫草性寒,小儿脾气寒者犹可用,脾气虚者反能作泻。又若古方惟用其茸,亦取其气轻味薄,而有清凉升发之功也。此外,可用以解黄疸,消肿胀,及一切斑疹恶疮,亦以其能利九窍,通水道,去湿凉血而然也。
    《本草备要》:泻血热,滑肠。
    甘咸气寒。入厥阴血分。心包、肝。凉血活血,利九窍,通二便。咸寒性滑。治心腹邪气,即热也。水肿五疸,蜗癣恶疮,血热所致。及痘疮血热毒盛,二便闭涩者。血热则毒闭,得紫草凉之,则血行而毒出。大便利者忌之。《活幼心书》云:紫草性寒,小儿脾实者可用,脾虚者反能作泻。古方惟用茸,取其初得阳气,以类触类,用发痘疮。今人不达此理,一概用之,误矣。泻者忌用。
    《本经逢原》:紫草入心胞络及肝经血分,其功专于凉血活血,利大小肠,故痘疹欲出未出,血热毒盛,大便闭涩,色干枯而毒不得越者宜之,已出而紫黑便闭者亦可用。盖紫草凉血,血凉则毒出。世俗误以为宣发之药,非也。若已出而色红活者不宜,或白陷及大小便利窍之义。《本经》言治心腹邪气五瘅者,乃活血利窍之义,发痘即活血利窍之大端也。言补中益气者,营血和则中气受益矣。
    《本草崇原》:紫乃苍赤之间色,紫草色紫,得火气也。苗以兰香,得土气也。火土相生,能资中焦之精汁,而调和其上下,故气味苦寒,主治心腹之邪气。疳者,干也,津液干枯也。五疳者,惊疳、食疳、气疳、筋疳、骨疳也。紫草禀火土之气,滋益三焦,故治小儿之五疳。补中者,补中土也。益气者,益三焦之气也。九窍为水注之气,补中土而益三焦,则如雾如沤如渎,水气环复,故利九窍。
    《本草求真》:[批]入心包、肝,凉血解毒。
    紫草专入心包、肝。甘咸气寒,色紫质滑,专入厥阴血分凉血。血凉则九窍通,二便利。故凡血热毒闭,而见心腹急痛,水肿不消,五疸瘑癣恶疮,及痘疮血热毒盛,二便闭涩者,治当用此。俾血得寒而凉,得咸而降,得滑而通,得紫而入,血凉毒清,而二便因以解矣。《活幼书》云:紫草性寒,小儿脾实者可用,脾虚者反能作泻。奈世误以为宣发之药,不论毒闭与否辄用,殊失用药意义矣。泻者忌服。
    《得配本草》:苦,寒。入手足厥阴经血分。主血中郁热,去心腹邪气,利二便,解黄疸,消肿胀,托痘疹,化紫斑,利九窍,通脉络,达皮毛。
    配木香,治痘毒血热;配瓜蒌仁,治痈疽便闭;配蓝叶、黄连、木香,治火黄身热。身有赤黑点者不可治。
    脾气虚,便滑者禁用。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味苦,寒。主心腹邪气,去心腹热邪。五疸,湿热在血中。补中益气,营家之热清,则中焦和利。利九窍,诸窍不为邪热所闭。通水道。心气通于小肠。
    紫草色紫而走心,心主血,又其性寒,故能治血家之热。
    《本草分经》:凉血活血通二便。或用茸,取其初得阳气,以发痘疮。
    【现代药理研究】
    1.紫草有抗菌、抗病毒作用。紫草及其有效成分紫草素、二甲戊烯酰紫草素等成分,在体外对金葡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紫草生理盐水(10%)浸液对絮状表皮癣菌、羊毛状小芽孢癣菌等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在体外,紫草素以0.25mg/ml对流感病毒及京科-68病有抑制作用。
    2.紫草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紫草煎剂对离体蟾蜍心脏及健康家兔在体心脏均有兴奋作用,使收缩力增强,振幅增大,心率减慢。乙醇提取物对离体兔耳、蛙后肢血管有收缩作用,煎剂对猫、兔、犬静注或肌注能使半数动物的血压急剧下降,甚至死亡。
    3.紫草有抗生育作用。
    4.紫草有解热作用。
    5.紫草有抗肿瘤作用。
    6.紫草有止血、促进血凝作用。紫草水提液和醇提液对小鼠断尾出血有不同程度的止血作用。紫草素和乙酰紫草素给动物腹腔注射,不影响血凝时间,但可阻止肝素的抗凝血作用。这种作用可拮抗凝血抑制因子,促进静脉瘤等血栓形成。
    7.紫草对消化道平滑肌的作用:紫草煎剂能增强家兔小肠内紧张性或使其收缩;而紫草素、乙酰紫草素在浓度高于10-4g/ml时,可使肠管松弛,并有拮抗乙酰胆碱、组胺、血管紧张素等肠管收缩物质的作用。
    8.紫草多糖A、B、C有降血糖作用。
    9.紫草有保肝作用。
    10.紫草有抗炎、抗过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