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夏枯草(《本经》)

    夏枯草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带花的果穗。我国各地均产,主产于江苏、浙江、河南、安徽等地。原植物生于荒地、路旁、山坡草丛中。喜温和湿润气候,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以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味苦、辛,性寒。归肝、胆经。功效清肝泻火、散结化瘀。临床用名夏枯草。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苦、辛,寒。主治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
    《本草衍义》:治瘰疬鼠漏。
    《本草衍义补遗》:治瘰疬。又云:有补养血脉之功。三月四月开花,五月夏至时候枯,盖禀纯阳之气,得阴气则枯也。《本草》云:散瘿结气,脚肿湿痹。
    《本草纲目》:黎居土《易简方》用治目痛,取其能解内热,缓肝火也。娄全善云:夏枯草治目珠疼,至夜则甚者,神效。或用苦寒药点之反甚者,亦神效。盖目珠本肝系也,属厥阴之经。夜甚及点苦寒及甚者,夜与寒亦阴故也。夏枯禀纯阳之气,补厥阴血脉,故治此如神,以阳治阴也。一男至夜目珠疼,连眉棱骨,及半边头肿痛,用黄连膏点之反甚,诸药不效。灸厥阴、少阳,疼随止,半日又作,月余。以夏草二两,香附二两,甘草四钱,为末,每服钱半,清茶调服。下咽则疼减半,至四、五服良愈矣。
    《本草经疏》:夏枯草得金水之气,故其味苦辛,而性寒无毒。为治瘰疬、鼠瘘之要药。入足厥阴、少阳经。丹溪谓其补厥阴肝家之血,又辛能散结,苦寒能下泄降热,故治一切寒热,及消瘰疬鼠瘘,破症散瘿结气。头疮皆由于热,脚肿湿痹无非湿热所成,热消结散湿去,则三证自除而身亦轻矣。
    《本草蒙筌》:味苦、辛,气寒。无毒。冬至后发生,夏至时枯瘁,故谓夏枯草也。破症坚瘘瘤结气,散瘰疬鼠瘘头疮。寒热堪驱,湿痹兼却。
    谟按:夏枯草禀纯阳之气,得阴气即枯,故逢夏至梗枯也。丹溪有言:善补养厥阴血脉之功,能治肝虚目疼、冷泪不止、羞明怕日、久甚昏花。用夏枯草五钱、香附子一两,研细为散,茶调下咽,服之诚有神功。惜乎!《本经》未之及也。
    《本草乘雅》:冬至生,夏至枯,具三阳之正体,寒水之正化,故从内达外,自下彻上,以去寒热气结,及合湿成痹也。瘰疬曰寒热病。经云:瘰疬者,缘鼠瘘寒热毒气,留于脉而不去也。其本在于藏,其末出于颈腋之间,浮于脉中而未内,与着于肌肉,而外为脓血者易去也。治之奈何?请从其本,引其末,可使衰去,而绝其寒热,审按其道以予之,徐往徐来以去之。决其死生,反其目视之,中有赤脉上下贯瞳子者,见一脉一岁死;见一脉半,岁半死;见二脉,二岁死;见二脉半,二岁半死;见三脉,三岁而死;见赤脉不下贯瞳子者,可治也。若瘿则但浮于脉,症则但着于藏,脚肿唯下,头疮唯上,虽非本末,统名寒热病也。楼全善用治目珠疼,简要济众力用治目睛痛,此得灵枢意旨。有赤脉贯瞳子者相宜,否则涉寒,非对待法也。
    具寒水之正化,可从在内之藏本;具三阳之正体,可从在外脉中之支末。瘰疬曰寒热病者,以本于藏,末出于颈腋之间,内外相从,故名寒热,言针法也。
    《药性解》:夏枯草,味苦辛,性寒,无毒,入肝经。主瘰疬瘿瘤、湿脾脚肿、肝虚目痛、冷目羞明,散血破症,生肌解毒。土瓜为使。
    按:夏枯草三四开花,是时正厥阴风木主令,其为风木肝经之剂明矣。丹溪曰:夏至即枯者,盖禀纯阳之气,得阴气则枯也。
    《景岳全书》:味微苦微辛,气浮而升,阴中阳也。善解肝气,养肝血,故能散结开郁,大治瘰疬鼠瘘,乳痈瘿气,并治头疮目疾。楼全善云:夏枯草治目珠痛,至夜则甚者,神效;或用苦药点眼反甚者,亦神效。一男子目珠痛,至夜则重,用黄连点之更甚;诸药不效,乃用夏枯草二两,香附二两,甘草四钱,为末,每服一钱半,清茶调服,不咽即疼减,至四五服,良愈也。
    《本草备要》:补阳,散结消瘿。
    辛苦微寒,气禀纯阳。补肝血,缓肝火,解内热,散结气。治瘿疬湿痹,目珠夜痛。楼全善曰:目珠连目本,即目系也。夜痛及点苦寒药更甚者,夜与寒皆阴也。夏枯气禀纯阳,补厥阴血脉,故治此如神,以阳和阴也。按:目白珠属阳,故昼痛,点苦寒药则效;黑珠属阴,故夜痛,点苦寒药反剧。反至生,夏至枯,故名。
    《本经逢原》:夏枯草,《本经》专治寒热瘰疬,有补养厥阴血脉之功,以辛能散结,苦能除热,而症结瘿气散矣。言轻身者,脚肿湿痹愈而无重着之患也。佐以香附、甘草,治目珠疼夜甚者,以其禀纯阳之气,而散阴中结涟热也。又能解内热,缓肝火,从治之法,并治痘后余毒,及肝热目赤有效。久服亦防伤胃,以善走厥阴,助肝木之气耳。
    《本草崇原》:夏枯草禀金水之气,故气味苦辛寒,无毒。方治寒热,瘰疬鼠瘘,颈疮者,禀水气而上清其火热也。破症瘕瘿结气者,禀金气而内削其坚积也。脚肿乃水气不行于上,湿痹乃水气不布于外。夏枯草感一阳而生,能使水气上行环转,故治脚气湿痹,而且轻身。
    《本草求真》:夏枯草专入肝。辛苦微寒。按书所论治功,多言散结解热,能治一切瘿疬湿痹,目珠夜痛等症,似得以寒清热之义矣。汪昂曰:按目珠属阳,故昼痛点苦寒药则效;黑珠属阴,故夜痛点苦寒药反剧。时珍曰:一男子至夜,目珠疼痛连眉棱骨痛及头半边肿痛,用黄连膏点之反甚,诸药不效。灸厥阴少阳,疼随止,半日又作,月余,以夏枯草二两,香附二两、甘草四钱,为末,每服一钱半,茶清调服,下咽则痛减半,至四五服,良愈矣。何书又言气禀纯阳,及补肝血,得毋自相矛盾乎。讵知气虽寒而味则辛,凡结得辛则散,其气虽寒犹温,故云能以补血也。是以一切热郁肝经等症,得此治无不效,以其得藉解散之力耳。若属内火,治不宜用。
    《得配本草》:微辛、微苦,气寒。入足厥阴经气分。解阴中郁结之热,通血脉凝涟气。
    合香附、贝母,治头疮瘰疬;调茶清、香附、甘草,治目珠热痛。
    气虚者禁用。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味苦,辛寒。主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火气所发。破症散瘿结气,火气所结。脚肿湿痹,湿热之在下者。轻身。湿火退则身健也。
    此以物禀之气为治,又一义也。凡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惟此草至夏而枯。盖其性禀纯阴,得少阳之气勃然兴发,一交盛阳,阴气将尽,即成熟枯槁。故凡盛阳留结之病,用此为治,亦即枯灭,此天地感应之妙理也。凡药之以时候荣枯为得,俱可类推。
    《本经疏证》:人身之阳,在上则化阴,在下则化于阴;人身之阴,在下则生阳,在上则生于阳。夏枯之种在地阴也,而遇一阳则生苗焉,由是以渐挺茎发叶结穗开花成实,皆为阳效其用矣。而遇一阴则枯瘁,犹不可谓阴在下能生阳,阳在上能化阴乎?结症脚肿湿痹,皆阴陷于下不生阳也;瘰疠瘿气鼠瘘头疮,皆阳极于上不化阴也,得此又乌能不愈乎?况有阴以成阳,则阳之用不穷,用阳以化阴,则阴之源遂裕,阳用穷则无以生血,阴源裕则有以化气,故古人称其治目珠疼,至夜辄甚,及点苦寒药剧者,苦寒止能折阳,此并能化血也。又称其治失血后不寐,仿半夏汤意,代以夏枯草,半夏仅能导阳入阴,此又能使阳从阴化也。后世扩充其旨,如用以补肝明目,治女子血崩,产后血晕,当识此义。
    《本草新编》:夏枯草,味苦,气温。曰寒者,误。入肺、脾、心三经。专散痰核鼠疮,尤通心气,头目之火可祛,胸膈之痞可降。世人弃而不收,谁知为药聋必需之物乎。夫肺气为邪所壅,则清肃之令不行,而痰即结于胸膈之间而不得散。倘早用夏枯草,同二陈汤煎服,何至痰核之生。心火杪,则头目肿痛,而痰即结于胸膈而成痞。早用夏枯草,入于芩、连、天花粉之内,何至头痛目肿乎。盖夏枯草直入心经,以通其气,而芩、连、花粉之类,得以解杪之火也。尤妙心火一平,引火下生脾土,则脾气健旺,而痰更消亡,鼠疮从何而生乎。《本草》止言其破症坚、消寒热、祛湿痹,尚未深知夏枯草也。
    或问夏枯草,近人亦知用之,但不能入之汤剂之内也,今欲用之,不知多寡宜若何耳?夫夏枯草,阴药也,阴药宜多用以出奇,而不可少用以待变也。
    《本草分经》:散肝经之郁火,解内热,散结气,消瘿,治目珠夜痛。久服伤胃。
    《本草思辨录》:夏枯草,或谓禀纯阳之气,或谓禀纯阴之性。以刘潜江阴在下能生阳,阳在上能化阴之说衡之,似乎刘说为长。但人身之阴阳,犹天地之阴阳,刘所谓阴在下阳在上者,自指阴始生阳极盛而言,阳之生阴之化,亦必指夏枯草而言。不知一阴生于下而草枯矣,何阳生之有?一阴生于下而草枯,其所感者在下之阴,非在上之阳,又何得谓阳在上而化阴。其理似精非精,仍不得据此为准。窃谓夏枯草生于一阳始生之时,当为阴退阳进、阴中透阳之物。迨交夏至,阴进而上,则阳退而下,此草透阳之生意亦即至此而尽,恶得不枯。娄全善因其治目珠夜痛,点苦寒药不效之证,遂反挥以为禀纯阳之气。夫目珠夜痛,为阴中阳结之。夏枯草若气禀纯阳,其于阴中之阳,必鉏鋙而难入;惟其为阴中透阳之物,以治阴中阳结之证,乃得如饥食渴饮,适偿其欲。就是思之,尚有毫厘未合否耶?至洄溪谓性禀纯阴,故一交盛阳,阴气将尽,即成熟枯槁。竟以夏至阴生之时,为阴气之将尽,疏失至此,尤令人不解矣。
    【现代药理研究】
    ·夏枯草有降血压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所含的无机盐有关。
    ·夏枯草有降血糖作用。从夏枯草中提取的一种化合物可明显抑制由四氧嘧啶引起的小鼠血糖升高,其作用强度为100mg相当于22.6μg的胰岛素。
    ·夏枯草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体外实验本品煎剂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绿脓杆菌、某些皮肤真菌和I型单纯疱疹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夏枯草有抗炎作用。
    ·夏枯草有抑制免疫功能的作用。本品对免疫过程引起的病理损伤有潜在的治疗作用,长期大量使用可使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夏枯草有抗心肌梗死作用,提取物总皂甙腹腔注射可减轻麻醉大鼠室性早搏和心律失常程度,还可减少麻醉大鼠冠脉结扎后心肌梗死范围。
    ·夏枯草有抗凝作用,能明显延长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凝血酶原核血浆球蛋白溶解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