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医

<- 上一篇 下一篇 ->

五倍子(《本草拾遗》)

    五倍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或同属植物青麸杨等叶上寄生的虫瘿。我国大部分有产,主产于四川。原植物盐肤木为常见阳性树种;麸杨生于向阳山坡/山谷的疏林或灌木丛中;红麸杨生于山坡灌丛中。味酸、涩,性寒。归肺、大肠、肾经。临床用名有敛肺降火、涩肠、固精、敛汗、止血。临床用名有五倍子。
    【本草汇言】
    《本草拾遗》:治肠虚泄痢,熟汤服。
    《本草衍义》:口疮以末掺之,便可饮食。
    《本草衍义补遗》:属金与水。噙口中善收顽痰有功,且解诸热毒、口疮,以末掺之,便可饮食。即文蛤也,其内多虫,又名百虫仓。
    《本草纲目》:敛肺降火,化痰饮,止咳嗽,消渴,盗汗,呕吐,失血,久痢,眼赤湿烂,消肿毒,喉痹,敛溃疮金疮,收脱肛,子肠坠下。
    其味酸咸,能敛肺止血,化痰止渴收汗,其气寒,能散热毒疮肿,其性收,能除泻痢湿烂。
    《本草经疏》:五倍子得木气而兼金水之性,其味苦酸涩,气平无毒。气薄味厚,敛也,阴也。入手太阴、足阳明经。《本经》主齿宣疳匿,风湿癣疮,及小儿面鼻疳疮者,皆从外治,取其苦能杀虫,酸平能敛浮热,性燥能主风湿疮痒脓水。五痔下血者,大肠积热也,大肠与肺为表里,肺得敛肃则大肠亦自清宁也。藏器:疗肠虚泄利。日华子主生津液,消酒毒。时珍谓其敛肺降火,化痰饮,止咳嗽,消渴,盗汗,敛溃疮,金疮,收脱肛,子肠坠下者。悉假其入肺清金,收敛固脱之功耳。
    简误:五倍子,性燥急而专收敛,咳嗽由于风寒外触者忌之。泻痢非肠虚脱者忌之。咳嗽由于肺火实者忌之。若误服之,反致壅塞喘满,以其酸敛太骤,火气无从泄越故耳。
    《本草蒙筌》:五倍子一名文蛤味苦、酸,气平。属金与水。无毒。疗齿宣疳,及小儿面鼻疳疮;治风癣痒瘙,并大人五痔下血。煎汤洗眼目,消赤肿止疼。研末染髭须,变皓白成黑。专为收敛之剂,又禁泻痢肠虚。解消渴生津,却顽痰去热。
    《本草乘雅》:木以肤名,精专皮外之肤矣。经云:夏日在肤,泛泛乎若万物之有余。五六月阳气在表,垂枝布叶,皆下曲如钩,为太阳沦肤之尽,太阴肤受之始,效象阴阳,累球叶底,小则如黍如粟,大则如菱如栗,名五倍子者以此。假木气以赋形,中有白膜如蠓蛾,缘湿以合感而应生,木眚自成,非关外物耳。故主肺藏风毒,流溢皮肤面鼻。正皮肤者肺之合,面鼻者肺之候也。若五痔下血,为肺藏之邪,出授大肠府器,若齿宣疳匿,为燥金上病,假合清肃以濡之,至于清暑止渴,疗咳嗽,通喉痹,化痰癖,逐淡阴,主泄痢,收肝脱,此属肝金府藏之变眚。若小儿尿血,又属游溢精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用泄金气之郁矣。
    木命在皮,各有专精。或果,或仁,或枝叶,或根干,各备全木之体用。此独精专于皮。皮复精专于肤,肤更精专于叶肤之肤子,若侵淫肤眚,用主侵淫肤疮,功必胜于胡粉。不属虫卵,不属果实,此属假木气赋形。又生成叶肤之肤子,湿生亦可,化生亦可。
    《药性解》:味苦酸,性平,无毒,入大肠经。主齿宣疳匿、风癣疥痒、肠风五痔及小儿面鼻口耳疳疮,明目生津,止泻涩精。噙口中治口疮,善收顽痰,解诸热毒。百药煎即五倍造成,主肺胀喘咳,噙化能敛而降之。
    按:五倍酸苦之性,专涩大肠,其收敛甚捷,泻痢初起者,未宜入剂。
    《景岳全书》:涤味酸涩,性微凉,能敛能降。故能降肺火,化痰涎,生津液,解酒毒。治心腹疼痛,梦泄遗精,疗肿毒喉毒,止咳嗽消渴,呕血失血,肠风脏毒,滑泄久痢,痔瘘下血不止。解蛊毒虫毒,妇人崩淋带浊,子肠不收,小儿夜啼,脱肛,俱可为散服之。若煎汤用,可洗赤眼湿烂,皮肤风湿癣癞,肠痔脱肛。为末,可傅金疮折伤,生肌敛毒。
    《本草备要》:涩,敛肺。
    咸酸,其性涩,能敛肺;其气寒,能降火。生津化痰,止嗽止血,敛汗,郑赞寰曰:焙研极细;以自己漱口水调敷脐上,治盗汗如神。解酒。疗消渴泄痢,疮癣五痔,下血脱肛,脓水湿烂,子肠坠下。散热毒,消目肿,煎水洗之。敛疮口。热散,疮口自敛。其色黑,能染须。丹溪曰:倍子属金与水,噙之善收顽痰,解热毒。黄昏咳嗽,乃火浮肺中,不宜用凉药,宜五倍、五味,敛而降之。《医学纲目》云:王元珪虚而滑精,屡与加味四物汤,吞河羊秘真丸及珍珠粉丸不止,后用五倍子一两,茯苓二两,丸服遂愈。此则倍子敛涩之功,敏于龙骨。蛤粉也。昂按:凡用秘涩药,能通而后能秘。此方用茯苓倍于五倍,一泻一收,是以能尽其妙也。嗽由外感,泻非虚脱者禁用。
    《本经逢原》:川文蛤善收顽痰,解热毒。黄昏咳嗽,乃火气浮于肺中,不宜用凉药,宜五倍、五味敛而降之。若风寒外触暴嗽,及肺火实盛者禁用,以其专收而不能散也。故痰饮内盛者误用,则聚敛于中,往往令人胀闭而死。为末,收脱肛及子肠坠下。
    《本草求真》:﹝批﹞内服敛肺泻火除热,止嗽固脱,外祛风湿,杀虫。
    五倍子专入肺、脾。按书既载味酸而涩,气寒能敛肺经浮热,为化痰渗湿降火收涩之剂。汪昂述丹溪谓倍子属金与水,噙之善收顽痰,解热毒。黄芪咳嗽,乃火浮肺中,不宜用凉药,宜五倍、五味敛而降之。《医学纲目》云:王元虚而滑精,屡与加味四物汤吞河间秘真丸及真珠粉丸,不止。后用五倍子一两,茯苓二两,丸服遂愈。此则倍子收敛之功,敏于龙骨、蛤粉也。昂按凡用秘涩药,能通而后能秘,此方用茯苓倍子五倍,一泻一收,是以能尽其妙也。又言主于风湿,凡风癣痒瘙,眼目赤痛,用之亦能有效,得非又收又散,又升又降之味乎。讵知火浮肺中,无处不形,在上则有痰结咳嗽,汗出口干,吐衄等症;在下则有泄痢五痔,下血脱肛,脓水湿烂,子肠坠下等症;溢于皮肤,感冒寒邪,则必见有风癣痒瘙,疮口不敛;攻于眼目,则必见有赤肿翳障。用此内以治脏,则能敛肺止嗽,固脱住汗;常出自汗,睡中出为盗汗,用五倍子研末,津调填脐中缚定,一夜即止也。外以治肤,熏洗则能祛风除湿杀虫。一切癣疮,用五倍子去虫,白矾烧过,各等分为末擦之,干则油调。药虽一味,而治分内外,用各不同,非谓既能入肺收敛,治黄昏时嗽。又能浮溢于表,而为驱逐外邪之药耳。书载外感勿用,义实基此。
    《得配本草》:咸、酸、寒、涩。入大肠经气分。敛肺止血,收痰止汗,除泻敛疮。
    得盐梅,治小便尿血;得乌梅,疗赤痢不止。配五味子,止黄昏咳嗽;配蔓荆子,治风毒攻眼;配鲫鱼,治脏毒;配白矾,治肠风下血。和荞麦面,治寐中盗汗;合全蝎,掺聤耳;合黄丹,敷风眼赤烂;合腊茶叶末,搽阴囊湿疮。加腻粉少许更好。
    《本草分经》:酸、涩、咸,寒。敛肺降火,生津化痰,止血敛汗。治泄痢下血,散热毒敛涩之功敏于龙骨、牡蛎。
    【现代药理研究】
    ·五倍子有抗菌作用,其主要抗菌成分在皮部,而芯部的煮液无抗菌作用。
    ·五倍子对蛋白质有沉淀作用,可达到止血功效,还能使腺细胞蛋白质凝固,使伤口干燥,能使胃液和胃酸的分泌显著降低,对胃溃疡出血有显著疗效。
    ·五倍子有抗肿瘤作用。
    ·五倍子中的黄酮能增加冠脉流量,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五倍子有解生物碱中毒作用,还可作用化学解毒剂。
    ·五倍子具抗生育作用。